四大天王:中国空军“红武士”刘粹刚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34:13
素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市郊区的王家湾,座落着一座国民党的航空烈士公墓。在陵墓最前排左侧安葬着一位驾机支援八路军娘子关战斗而牺牲的国民党空军飞行员。
    

    中国空军的“红武士”--刘粹刚

    由大理石雕镌的墓碑上写着这位烈士的英名:刘粹刚;职务:上尉飞行队长;碑文阴刻着他的简历:“烈士辽宁昌图县人。中央航校第二期毕业,任空军第五航空大队第二十四队上尉队长。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六日不幸误撞山西高平魁星楼。追赠少校。”
    
    刘粹刚在将近半个世纪以前的抗日战争初期,曾是—位叱咤风云、名震中外的“飞将军”。只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加之他当年又佩戴着青天白日肩章,使他的英名和壮举在近几十年鲜为人知。
    
    一九八五年八月,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的日子里,国内多家报纸和刊物发表了纪念刘粹刚烈士的文章。当代著名作家萧乾在《经济日报》上发表了长篇特写《刘粹刚之死》;《团结报》发表了《中国空军的“红武士”——刘粹刚》一文,介绍了他的生平和事迹。与此同时,我国台湾当局拍摄并放映了一部反映中国空军英勇抗战的历史纪录影片——《笕桥风光》,这部影片用珍贵的历史镜头向人们再现了“飞将军”刘粹刚烈士先后击落日军飞机十一架,创中国空军个人击落敌机最高纪录(自述13架,确认公认为击落为11架,2架有争议)的英雄事迹。
    

    刘粹刚

    几年来,在市委党校和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我先后走访了作家萧乾,刘粹刚生前战友王倬、龚业悌先生,信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原南京国民党空军总指挥部参谋长张有谷先生,杭州市政协委员、曾在国民党中央航校任职的方耀先生,以及刘粹刚烈士的侄子刘光义、刘光印等人,并查阅了有关文献史料。本文就是在他们的大力帮助下写成的。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处范方镇同志和山西省高平县政协文史办的同志分别提供了有关线索与资料。谨此一并表示谢意,本文失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识者,不吝赐教。
    
    为抗日投笔从戎
    
    刘粹刚烈士的家乡辽宁省昌图县,清代系蒙古科尔沁王旗游牧区域。昌图县名源于蒙语“常突额尔克”前二字之音,意为绿色的草原。清代中后期置昌图厅、昌图府。一九一三年,昌图府奉命改府为县。就在这一年,“飞将军”诞生在这片绿色的草原上。
    
    刘粹刚出生于昌图县金家屯(现为金家镇)一个富庶小康之家。金家镇东距昌图县城三十三公里,是盛产大豆、高粱的产粮区和昌图西部的大集镇。刘粹刚幼时在当地的小学读书,因学习刻苦,天资聪敏,高小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校址在沈阳市的辽宁省立第一工科学校,他在第一工科读书期间,时值皇姑屯事件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加紧侵略中国,威胁要挟主持东北军政事务的张学良,不断在东北制造事端。刘粹刚少年心胜,有报国之志,决心走“工业救国”之路,把积弱贫困的中国改造成为富强昌盛的国家。他在第一工科经常挑灯夜读,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但是,他的“工业救国”的幻想破灭了,学校紧张而宁静的学习生活被日本帝国主义扼杀了。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密令驻沈阳的“守备队”,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附近之路轨,反诬为中国军队所为,命关东军大举进攻沈阳,炮轰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当时,刘粹刚正在第一工科读书,他耳闻目睹了日本侵略军在沈阳残害同胞、为非作歹的野蛮行径。偌大的沈阳城到处是流离失所的人群,教师和学生们四散奔逃,书读不成了,刘粹刚被迫返回家乡。
    
    “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日本侵略军就侵占了沈阳以北的铁岭、昌图、长春等地。在昌图,日军用刺刀逼迫当地官吏士绅成立伪“维持会”,日军还在昌图设立兵营,驻扎军队,他们到处烧杀淫掠,无恶不做,激起了刘粹刚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在敌人的刺刀面前,他手无寸铁,无力反抗。家乡沦亡,山河破碎,使他在精神上陷入极大的悲愤之中。他苦苦地思索着,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中国,走“工业救国”这条路是行不通的,要报仇雪恨,赶走侵略者,非拿起刀枪不可!他突然想起在沈阳第一工科读书时,即一九三O年二月,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前身是黄埔学校)曾来沈阳招生,如今要投笔从戎,何不报考这所军校?主意已定,他辞别了可爱的家乡和亲人,毅然抱着满腔热血和悲愤,乘火车流亡到北平,再由北平南下到南京,时值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招生,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该校第九期步兵科,当上了中央军校的入伍生,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和学习,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