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万亿元“空账”凸显养老金制度缺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42:03

李法明 画

重构养老金制度已迫在眉睫。中国老龄化的速度在进一步加快。过去10年,“统账结合”的制度缺陷导致天文数字的“空账”问题,养老金的实际购买力在下降。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给出了三种思路。其上策是:适当改变目前制度结构,将统筹基金集中起来,实行集中的投资管理

人都会变老,养老问题涉及每个家庭,牵动每个人的心。

目前,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亿,占总人口的12.5%。全国老龄委7月13日发布《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称,“十二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5%,老龄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10多年前,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在养老保险制度上,中国建立起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即“统账结合”制度。这在全球属于首创。

10年来,这种制度存在的缺陷之一,就是个人账户“空账”问题。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有多严重,如何解决?7月17日和26日,记者就此问题两次采访了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

借鉴智利模式,引入个人账户

记者:目前,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的是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这种模式,当初有什么考虑?

郑秉文:中国在制度建立之初,引入个人账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世界著名的“智利模式”的影响。主要特点是:引进和建立个人账户,雇主雇员双方缴费全部进入账户,实行完全积累;实行完全的资本化运作,进行资本市场的投资;实行投资决策个人化,由账户持有人对账户资产进行配置;收益率由市场来决定,将每个参保人收益与资本市场联系起来。

引入智利模式的初衷,就是财务可持续性与社会共济性的结合,取二者的长处。

记者:就实行结果来说,似乎存在制度设计者始料未及的问题。比如,大家都关心的个人账户“空账”问题。这是个什么问题?它是如何出现的?

郑秉文:在实际运作中,国家未对在实行个人账户前已参加工作但尚未退休的职工所欠下的“隐性债务”进行明确补偿,社保部门为了维持运转,只好“寅吃卯粮”,对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资金实行混账管理。当社会统筹缴费不足以支付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时,直接挪用个人账户基金就成为便捷的渠道。这使得“统”、“账”表面上的划分失去了实际意义,个人账户形成“空账”。

记者:这应该意味着,个人为自己交了用于未来养老的钱,被“挪用”给现在的老人养老了。为什么智利等拉美国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呢?

郑秉文:主要原因在于,拉美采取认购券方式基本解决了转型成本。而中国既没有采取发行认购券的办法,也没有进行直接的转移支付,所以就没有解决转型成本问题,便形成较大规模的空账。目前,做实个人账户只有1500多亿元,就是说,由于采取各种办法解决了转型成本,部分省份经过试点,个人账户里有钱了,总计积累了1500多亿元。但另一方面,没有解决转型成本的空额则高达1.3万亿元。

之所以出现这个尴尬的局面,原因是没有“下决心”和“看不清”的双重结果。空账只是转型成本的一个部分,全部转型成本要远远大于这1.3万元亿的空账。是否需要以及如何解决这个天文数字的转型成本问题,需要下决心。至于“看不清”,是由于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复杂。在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有意见认为做实账户要考虑是否划得来,因为巨额空账放进真金白银之后有可能贬值,事实证明是贬值的,于是,这种意见被证明有道理。但做实账户是十几年前制定的一个制度目标,于是,做实账户还是放空账户便处于两难之中:做实账户面临贬值的问题,不做实账户又与中央始终制定的政策不太一致。这样,就出现了久拖不决的现象。试点10年了,做实账户走走停停,停停看看,犹犹豫豫。去年金融危机以来,做实改革试点又停滞不前,没有任何预期,结果是“看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