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妖娆话美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5:26:47
明代李渔品鉴美女的时候,说到了选姿,修容,治服,习技四个部分。其中的选姿,内容最为详尽。从女子的肌肤,眉眼,手足,态度诸多层面写女子之美。但是,李渔对“态度”的描写颇为玄乎。他说:“(女子)媚态之在人身,犹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是无形之物,非有形之物也。惟其是物而非物,无形似有形,是以名为尤物。”
        
  这段描写很抽象。李渔自己也说,对于女子的“态”,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接着,李渔绘声绘色地描写记忆中的一幕。从前,他春游遇雨,避一亭中,见无数女子,妍媸不一,皆踉跄而至。独见一个三十来岁的贫寒村妇躲雨的情态。那个村妇情态之美,让他惊叹,认为二八佳人与曳珠顶翠的贵妇人“皆出其下”。
        
  每每读到这一段,深以为然。我所理解的“态”,不是李渔说的媚态,而是情态。女子容貌之美,固然重要,但其自然情态之美,才是美的精魂所在。情之态,才是火之焰,灯之光。在岭南八桂大地上,女孩们都有一种习惯,喜欢吃酸嘢。她们吃酸嘢的那一种情态,楚楚动人,可谓风情万种。
        
  每次路过酸嘢摊,我都会驻足观望那些吃酸嘢的女子。看她们旁若无人地吃酸嘢。那一刻,我目光贪婪,两眼放光。我多么喜欢她们举着酸嘢的手臂和吊带下浑圆的肩膀,还有她们紧包在牛仔裤里的大腿和臀部。一个贫寒的村妇的情态让李渔终生铭记,而那些吃酸嘢的女子,多么像一片甘露,如同天上泼浇下来的阳光,沐浴了我的整个身心。
        
  酸嘢,只广西才有。广西酸嘢味之纯真,又靖西为最。酸嘢对很多人来说,完全是陌生的。嘢,是岭南方言,酸嘢意思是酸的东西。在广西,有句妇孺皆知的俗语:“美女难过酸嘢摊”。这句俗语不俗,是个金牌广告。意思是说,美女到了酸嘢摊前,就会被诱惑,裹足不前,仿佛着了魔似的,不吃够酸嘢绝不肯离开。吃了酸嘢就是美女。这酸嘢摊想不发财都难——女孩们谁都想在酸嘢摊前站一站。
        
  靖西酸嘢有名。邕城的酸嘢也不甘落后。邕城的酸嘢摊遍地开花。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酸嘢摊。那是一种常见的三轮车,上面摆满了透明的塑料罐,里面装满了各种酸嘢。以前都是用玻璃罐。这些酸嘢摊都要随时躲避城管的追赶。所以就淘汰了玻璃罐。城管看到酸嘢摊,比较棘手。酸野摊好比雨后的春草,铲除不尽。春风吹又生。
        
  更恼人的是,酸嘢摊前,尽是美女。有酸嘢摊,就有美女。酸嘢摊是美女扎堆的地方。衣香鬓影,花团锦簇。人家酸酸甜甜正吃得津津有味,你却扳着脸大声呵斥驱赶那些小贩,自已都觉得大煞风景。所以,在邕城的街头,酸嘢摊越来越多。其原因是吃酸嘢的美女多。吃酸嘢的美女多了,城管的心就软了。哪有随便驱赶美女的道理。
        
  说了半天,酸嘢到底是什么?酸嘢是一种腌制的果品。在岭南地区,很多人都喜欢吃酸。广西尤甚。广西人喜食酸笋,酸豆角等,还有酸肉。无论是街头粉店,还是自家小炒,酸笋、酸豆角等是必备的一种佐料,略加一点天等县的辣椒,酸辣开胃,成为广西饮食中的一大特色。严格说来,酸食的出现,和岭南的炎热气候有关。在古代,没有冰箱,天气又那样炎热漫长。贮藏食物,只能是腌酸了。酸可以杀菌,腌酸的食物不腐不坏,可以长时间保存。
        
  酸嘢的出现,也与炎热的岭南气候有关。在炎热的夏天,吃上一两块酸嘢,顿时觉得解渴开胃,而且凉爽,有如喝了酸梅汤。酸嘢的品种十分丰富,多以果蔬腌制。腌制时,选料贵在成熟之前。熟的果蔬腌制的酸嘢不脆,不宜做酸料。腌制酸嘢的主要果蔬有:萝卜酸、椰菜酸、刀豆酸、豆角酸、杨桃酸、桃子酸、黄瓜酸、香瓜酸、李子酸、木瓜酸、沙梨酸、芒果酸等。
        
  腌酸的原料很讲究。现在靖西酸嘢之所以闻名,主要就是在选料上比较严格。以本土山间盛产的各种野生果蔬为主。靖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那里的野生果蔬非常丰富,属天然的绿色食品,为吃酸嘢的最佳去处。
        
  传统的酸嘢制作,主要是靠密封发酵。先将原料洗净,晾干。放入腌缸。注入凉开水。以井水为佳。加些许糖,一勺白酒。腌缸口边,注水密封。酸度要看天气情况。夏季,一日即成。秋冬之际,需数日。这样制作的酸嘢,外观呈淡黄色,酸味适中,无腐烂,清脆可口。
        
  由于酸嘢的销量很大,很多腌制者都采取了另一种快速的腌酸方式。这是一种现代工艺,由于简单快捷,已成为酸嘢制作的主流。先洗净果蔬原料,切块。晾干,置入腌缸。米醋与白糖按比例兑好,成糖醋水,加盐少许。溶解后倒入腌缸,没入腌品即可。一般两三个小时即可食用。腌过二三天的酸嘢,最为入味。
        
  酸嘢可以蘸些辣椒粉同吃,则酸、甜、香、辣味味俱全。好的酸嘢脆爽可口,令人胃口大增,吃了还想再吃。女孩们见到酸嘢摊,那是两眼要放光的。再怎么淑女,酸嘢的魅力无法抗拒。酸嘢品种很多,但价格都是一个样。这样一次可以吃到很多种酸嘢。用一根竹签串上酸品,边走边吃。路边花絮纷飞,枝叶婆娑。一年四季也吃不完。
      
  吃酸嘢时,你首先闻到的,是一缕酸酸甜甜的青涩味,这时你的双颊开始不听使唤,口水汩汩而出。猛咽了口水之后,将酸嘢蘸点辣椒粉,开始大嚼。那时你根本顾及不到自己的形象,你正体味着脆爽的酸嘢在你口里变化着五颜六色的滋味。酸嘢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酸,你才感觉到有些酸味,再嚼,又是辣味,辣味刚过,甜味又翻上来。各种滋味在你的口里轮番袭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简直是一出让人荡气回肠的拍案惊奇。
        
  酸嘢,在邕城又被誉为美容酸。与苹果醋一样,除齿颊生津外,还有减肥养颜之功效。难怪邕城的女孩们贪吃酸嘢,又秘而不宣。吃着香脆可口的酸嘢,浑然不觉举手投足之间的那份自然与忘我,真实地显露出邕城女儿的妩媚情态,让人想到南方满山野的杜鹃。一串酸嘢吃下去。耳朵里塞着小喇叭,唱着《酸酸甜甜就是我》,两颊红润妩媚,眼里漾着春光。俨然是小小的张含韵了。
        
  喜欢酸的甜的这就是真的我,
  每一天对于我都非常新鲜。
  我挑剔的味觉,
  有最独特的区别……柳州妹子嘴巴好,说得多来做得少,
  南宁妹子心肠好,家里再穷不会跑,
  桂林妹子气质好,水多皮嫩不出老,
  梧州妹子素质好,不会围哒老公吵,
  北海妹子思想好,宁愿自己三班倒,
  崇左妹子身材好,一年四季喂不饱,
  河池妹子水色好,晚上羞得象小鸟,
  百色妹子眼神好,毛得钱来你莫找,
  玉林妹子手艺好,缝衣补裤手最巧,
  来宾妹子教养好,贤良淑德起得早,
  贺州妹子能力好,精打细算天天跑,
  防城妹子力气好,追得老公满街跑。 宋庆龄的美貌是令人惊异的。她让每个见到她的人都感到意外与震惊。她的一生经历过三个朝代:晚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她那与生俱来的雍容华贵,优雅与美貌,使得漫长而错综复杂的三个朝代都成为她的背景。那个背景广阔无边,却又风云变幻凄风苦雨。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她亲切的微笑与动人的美貌一直在人们心中如牡丹盛放。
    
  二十世纪里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进入了历史的尘埃。就像做梦,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愿意记起。你甚至不能确定那个百年间究竟发生过什么。那么多悲壮激烈痛苦的世纪往事烟消云散。但你会一直记得宋庆龄。她的中式旗袍和传统发髻,平易谦和的个性,是百姓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一再被传说。你常常因为与她生活在同一个世纪倍感荣幸,并惊奇为什么岁月蹉跎却没有改变她的美丽容颜。
    
  宋庆龄的旗袍与发髻,一直是女性们膜拜的偶像。斯诺这样写道:庆龄喜欢美的东西,她的家具陈设寥寥无几,可总是得体大方。她家里永远那样洁净,使人觉得温暖朴素。她还有一些珍贵的画卷,异国情调的鲜花给她的房间增添了光彩。她的长袍颜色素净,式样活泼。她衣着总是很考究,乌黑的头发梳成一个髻,端正地盘在脑后,烘托出精巧的脸部轮廓。除了一个玉发夹或别针外,她很少戴其他饰物。
    
  有一位德国姑娘,名叫安娜利泽,曾是柏林大学历史和语言学研究生,精通德语、英语和法语,24岁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早年在德国,她为了抵制希特勒,两次入狱。被营救之后,随丈夫王炳南来到中国,改名王安娜。她这样描写宋庆龄:在我初次站在孙夫人面前时,我和所有认识她的人一样,都惊叹她的美。在宋家三姐妹中,毋庸争论,她是长得最美的。但她自己好象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态度自然,具有中国妇女特有的温文而雅。每当我和她接触时,我一再感到,她那并不引人注目的质朴的态度,和她的弟弟及姐妹比较起来,美国生活方式对她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她的每一姿态都给人以一种羞怯感,她每每压抑自己,不使自己的柔情表露出来。孙夫人说起话来细声慢气。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她的声音柔和、安详,和妇女的身份特别相称。
    
  宋庆龄不只是属于中国。她以自己的人格、气质和无与伦比的美丽征服了整个世界。1936年9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世界反侵略大会上,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以富有诗意的语言,形象地赞美宋庆龄:“你认为我们卓越的宋庆龄只是一枝香溢全球的美丽鲜花吗?不,她是一头要冲破天罗地网的雄师。”美国记者路易斯•斯特朗这样赞美宋庆龄:“她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温柔、最高雅的女性。” 印度总理尼赫鲁的卧室里有两张女人的照片,一张是他已故的妻子,另一张就是孙夫人。宋庆龄以她的人格之美丽,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二)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她的父亲宋耀如,出生于海南文昌县。宋氏祖园,在海南省文昌市,昌洒镇古路园村,距海口约80公里,距文昌县城30公里。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的高祖,曾祖,祖父在都居于此地,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于1861年在此祖居里诞生。
    
  这里处于北回归线以南,系低纬度地带,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此地终年无霜,无寒,无酷暑,山乡四季常青,雨水充沛,瓜果遍地。草木得阳光及水色,大是秾华,钟灵毓秀。
    
  为纪念宋庆龄及其家族在历史上所做的贡献和深远影响,宋氏祖园由文昌县政府于1985年修复。宋氏祖居,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座西朝东,二进格局,按当地民居建筑风格建造,造型典雅华丽。座落在一片果树环抱的山丘上。周围环境幽静,荔枝,龙眼,杨桃,黄梅,椰树吐翠飘香。
    
  祖居周围,有宋庆龄陈列馆,宋庆龄植物园。祖居北侧,有宋庆龄汉白玉半身雕像,高达三米。祖居门楣之上,有宋氏祖居四字,邓小平于一九八八年春题写。室内陈列着宋庆龄先祖日常生活场景。墙上挂有宋庆龄高祖,曾祖和祖父的照片。
    
  宋家原来不姓宋,而姓韩。这段轶事还得从海南文昌县说起。《文昌文史》“纪念宋庆龄同志专辑”(1987年4月,广东省文昌县出版),这样记载:“宋庆龄同志的父亲实际上姓韩,原名韩教准,英译韩乔荪,又名宋嘉树,别名宋耀如,系海南岛文昌县昌洒区庆龄乡古路园村韩鸿翼的第二个儿子。”
    
  文昌县的韩氏家族,先辈原是客家人,原住河南相州的安阳,早在南宋(1126—1279年)时期,由于受中亚部族的侵入而南迁。有一个人叫韩显卿,到浙江会稽任县尉,又入粤任廉州太守。公元1197年渡琼州定居文昌锦山。所蕃衍之后代清时居罗豆乌坡村,后移居昌洒区古路园村。
    
  宋庆龄的曾祖父叫韩锦彝,生两男:长子鸿翼,次男鹏翼。鸿翼生三男:长男政准,次男教准(即宋查理)、三男致准。宋庆龄即为教准所生。韩教准何以又改姓宋呢?
    
    
  (三)
    
  庞大的宋氏家族,原来姓韩。宋庆龄的高祖叫韩儒循,曾祖叫韩锦彝,祖父叫韩鸿翼,早先居住在文昌市罗豆乌坡村。在高祖韩儒循时,迁来古路园村,从此,韩儒循,韩锦彝,韩鸿翼三代都在这里居住和务农。
        
  宋氏祖居是由韩儒循在清嘉庆年间建造的,采用的是砖木结构,坐西南向东北,二进格局,由两间正屋,两间横屋,两间门楼和院墙组成,占地1500多平方米,是当地传统的农家宅院。
        
  韩氏家族怎么变成了宋氏家族?原来,宋庆龄的祖父韩鸿翼,生有三男,即韩政准,韩教准,韩致准。韩家祖先向来务农,生活艰苦。1875 年,宋庆龄父亲韩教准十二岁时,因家境贫寒,同哥哥韩政准一起跟随舅舅到美国谋生,后被舅舅收为养子,从此改姓换名为宋嘉树,号耀如。
        
  宋耀如从美国回到上海,娶倪桂珍为妻(宋庆龄的母亲倪桂珍,浙江余姚县人,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后裔。倪桂珍有着一双大脚,受过西式教育,会弹钢琴。上海培文女子高等学堂毕业。)生下三男三女,所生子女均用宋姓,依次为宋蔼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宋氏姐弟六人,均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尤其是二小姐宋庆龄,堪称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女性。
        
  在美国国务院的档案里,发现宋子文曾赠给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一艘海南岛帆船的模型,宋子文在附言上写道:“广东沿海岛屿之一的海南,乃本人家族祖居之地,岛上民情坚毅,素以乘坐此船海上经商有名,航程远及印度。”
        
  如今,在宋氏祖居西北约四百米的牛酸树林中,有宋庆龄祖母的坟地,墓前有一小块花岗石墓碑,正中刻“清韩妣王氏之墓”七个大字。左下方刻“男政准教准致准孙乾丰裕丰立”字样。碑上的“教准”,就是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宋耀如的父亲韩鸿翼的墓地,在文昌县宝芳区(在昌洒西南方)大品坡上。墓地相当完整,墓碑正中刻有“韩考讳鸿翼公之坟”八个大字。左边刻着“住古路园村男政准教准致准孙乾丰德丰裕丰立”字样。
    
  宋子文1936年回过文昌。其时为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长,是中央一级大员,来到小小的文昌县,比钦差大臣驾到还隆重。当时,随行的还有第一集团军总司令余汉谋,广东省财政厅长宋子良(宋子文胞弟),以及国民党政府的专员黄强。这件事,在当年的文昌县,曾经轰动一时。文昌是宋庆龄的家乡。无论世事多么变幻,文昌大地上飞鸟的叫声,天空的色彩,热带雨林和山野的气息,永远不会改变。 也许是地域加上语言的限制,南国女人讲话大多数都是慢条慢理的,可能语速上的慢是想让人听得更清楚,而正因为这样的慢让很多人觉得南国女人讲话让人听了心生怜惜,总怕她因说话的“柔”被人欺负。尽管普通话不够标准,尽管话语腔调带着南国口音,但在语调、语速、语气词“啊,哇,吗,吧”的联合攻势下,南国女人说出来的话似乎总带着一点点撒娇的味道,即使是生气的话,也是让人感觉她并没有真正在生你的气,你哄一下她就就会马上气消,脸色又恢复了晴天。岭南有许多私人园林。那些老园子,幽深宁静,昔日繁华不再,但当你悄悄走过那些古旧的回廊与阁楼,你似乎仍能感受到当年主人生活的气息,想像着当年这些大户人家的庄园里所发生的故事。只不过,一切如过眼云烟,如午后的一场清梦,模糊不清。然而在开平市塘口镇,有一座立园,园中一间闺房里,至今还留有一张女主人的彩色肖像,云鬓高耸,着立领旗袍。她眉目清亮,朱唇轻点,欲语还休。当年的美貌,至今令人震撼。她在最美丽的时候逝去。留给人间的,是她那永恒的清雅脱俗。她的芳名,叫谭玉英。
     
  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谭玉英生于赤坎。赤坎自古为岭南商埠重镇,潭江穿镇而过,是一座具有浓郁南国特色的侨乡。现在的地理位置,在广东开平市。谭府在潭江南岸。府中山明水秀,尤多竹,绿云扶疏,环绕左右。谭府内后花园,多香花异木。每当夕阳西下,散步其间,微风忽来,奇芳沁鼻。谭老板在镇上有几爿商铺,生意起伏不大,却也稳当。生得一女,名唤玉英,芳龄十八。十八岁的年龄,正是少女开花的季节,一生中的美丽都在此时绽放。此时的谭玉英,已经出落得婷婷玉立,成为远近闻名的江南一支花。
    
  潭江上有座古老的桥,大家都叫它江南桥。民国时期,风气渐渐开化,大家闺秀不再足不出户。谭玉英正是少女怀春年龄,她不喜欢镇里的热闹,喜欢安静。却总是感到内心里有一些莫名的烦躁。就常常独自一人走上江南桥,凝望潭江流水。尤其是傍晚时分,霞光满天,一江春水被燃烧,天上水上连成一片,玉英的粉颊也被染红。
    
  江南桥。谭玉英每日在闺房里都想着美丽的江南桥。有一日,玉英正在江南桥上行走,不知何故,桥突然断了。她听到一个声音在说,断桥,断桥。玉英想往后退,已来不及,正要落水的时刻,一双手拽住她。她极力想看是何人。可她怎么也看不到那人的脸。却分明能看到一双男人的手。一双男人的手,握着她的一双玉手。玉英惶急之下,拼命挣扎。一下惊醒了。原来是梦。玉英觉得这梦好生奇怪。
    
  第二天早上,谭玉英迫不及待来到江南桥上,一切安然无恙。潭江水汩汩东流。玉英想着昨夜的梦,一时神情恍惚。天空下起雨,她也浑然不觉。后来,她才发现,雨下得很大。可是,自己身上却没有被雨淋湿,好奇怪。再一看,玉英的脸红了。一个男人,手持油纸伞,立在她的身后。他浑身已湿透,他把油纸伞全部遮在了玉英身上。
    
  男人说,你住哪里,我送你回去。玉英从未与陌生男人说过话。心里怦怦直跳,说不出话来。她第一次与陌生男人如此靠近。他气宇轩昂,一表人才。她闻见了一股男人的气息,这气息在她心里,如团团暖流在荡漾。情窦初开的少女,一下子遇见这般温暖与关爱,惊喜与慌张,全都写在她的脸上。
    
    
  (二)放生
    
  谭玉英就这样认识了谢维立。那时的谢维立,刚从美国归来,西装毕挺。在看惯了粗布长衫的谭玉英眼里,谢维立无疑是玉树临风的翩翩美男子。
    
  民国时期的五邑地区,很多飘洋过海的华人,都讲究落叶归根。这与潮汕地区的习俗有些不同。潮汕地区的人到了海外,一般就扎根他乡,很少再回乡定居。
    
  在海外漂泊的谢维立,常常思念家乡。前不久,他刚从美国归来。他的家,在赤坎古镇的北面,约有二十里路。此地叫塘口镇。谢维立经年拼搏,略有田产。立园即为其所。维立归来之后,重整立园,葺而新之,池中有石,香樟成林,门外古榆双株,交荫楼角。极一时花石之盛。
    
  立园不远处,有一野水,盛产莲藕。水中鱼虾甚多。一日,谢维立水上泛舟,与舟子捕鱼取乐。落霞时分,维立捕到一条硕大的红鲤,约有半人高。舟子说,晚上可开一桌鲤鱼宴。那鲤鱼跳跃不止。周身通红。眼角有水渗出,维立大惊,命舟子放生。他说他看到了鲤鱼的泪。舟子极不情愿地将大鲤鱼放回水中。那鲤鱼再次跃起,表示感谢,转身不见踪影。
    
  当晚,谢维立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个清丽美貌的女子向他微笑。晚霞之中,她的身上一片红光,就像放生鲤鱼的红色。又过几日,谢维立来到赤坎镇,在桥头看见了那个雨中女子。她痴痴想着心事,雨渐大,她也不觉。遂上前擎伞相助。再仔细一看,眼前的这位女子,竟然与梦中女子一模一样。
    
    
  (三)求亲
    
  谢维立完全被谭玉英的美丽倾倒。如果说十八的姑娘一朵花,那玉英就是花魁。谢维立觉得一天都不能等了。他带着聘礼,前往赤坎镇,亲自向谭老板求亲,请求谭家把玉英嫁给他。
    
  谭老板是生意人。他很满意那份厚厚的聘礼。对于塘口的谢氏庄园,他也早有耳闻。心里就先同意了大半。只是,听说他已有妻儿,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嫁过去岂不是要做小么。
    
  谢维立坦陈了自己在美国的婚姻。谢维立的原配夫人司徒氏,也是一位美籍华人,他们在美国读大学时相识。婚后,夫妻俩人琴瑟和鸣,有了儿女,生活也算美满。可惜,天妒人意。司徒氏不幸患上了精神病。遍寻名医,亦无济于事。就这样,维立一边照顾司徒氏,一边打点生意。几年光景,一晃就过去了,至今仍孑然一身,形只影单。
    
  谭老板听完,被谢维立所感动。当即同意了这门亲事。他问谢维立,他女儿嫁过去,与他的原配司徒氏是否住在一起呢。谢维立说,司徒氏原来住在泮立楼。他回去之后,立即给玉英重建一幢别墅,并保证让谭家满意,让玉英的生活不受任何干扰。
    
  玉英呢,毕竟才十八岁的年龄。她觉得这个男人对疯女人不离不弃,悉心照料,可见其情义至深,值得信赖。有这样一个温暖的男人在身边,她感到无比幸福。
    
    
  (四)毓培别墅
    
  谢维立言而有信。回到塘口镇,就立即动工兴建毓培别墅。两月即成。此楼位于立园西南角,临水而筑。共有四层。外型塔式,融中外建筑风格于一体,小巧玲珑,精美别致,与立园主体建筑相映成趣。
    
  谢维立如愿娶回了如花似玉的谭玉英。玉英本是大户人家的女儿,为人乖巧,精通刺绣,知书达礼,深得谢维立喜欢。俩人诗情画意,琴瑟和鸣,度过了一段温馨而浪漫的时光。
    
  谢维立本质上是个商人。他的生意在美国。商人重利轻离别。但谢维立不得不暂别爱妾,远赴重洋去打点生意。临别,俩人相拥而泣,依依惜别。有一件事,谭玉英想告诉夫君,又不知从何说起。可是这一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来。还是告诉他吧。于是她附在谢维立耳边,轻轻地说,我怀孕了。
    
  谢维立惊喜万分。忙说,我立即动身去美国,安排好生意后,很快就会回来看你。你一定要好好的,不要有闪失,要保护好我们的孩子。玉英说,你放心,快去快回,盼望你早点归来。
    
  谢维立说,玉英你知道吗,我第一次在江南桥上见到你,我就惊呆了,想着世上哪有这么美丽的女子。那一刻,我就想拥你入怀。一提江南桥,玉英的心惊颤了一下,她依稀记起了那个断桥的梦。她梦见桥断了。难道那个断桥的梦,是不祥之兆吗。谢维立还说了些什么,玉英没听进去。她感到手脚冰凉。一想到那个怪梦,她彻夜未眠。
    
  谢维立说走就走了。空荡荡的毓培别墅里,只剩下玉英一个人独守空房。她每日里一边抚摸着渐渐隆起的肚子,一边思念远方的夫君。写信,成了玉英最紧要的一件事。她不停地写信。终于,也收到了谢维立的来信。告诉她,生意很好。玉英也告诉他,孩子开始不安份,用脚踢她。
    
  玉英把谢维立从美国寄来的信,放在一个亲手缝制的信袋里。玉英会弹月琴。每到月圆之夜,毓培楼里便传出玉英的琴声。一曲凄婉的《郎归晚》,如泣如诉,寄托着对夫君的思念。琴声如诉,月影低回。
    
  转眼之间,瓜熟蒂落。分娩期临近,维立仍未归家,玉英望穿秋水,度日如年。玉英早就把产期写信告诉了谢维立,希望他能按时归来,有他在身边,心里就会踏实。可是,中国与美国,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坐轮船实在太遥远了。海风巨浪,都有可能延误归期。直等到临产那天,谢维立还是没有到家。
    
  玉英的肚子痛得难受。小家伙在里肚子里不停地闹腾,要出来。接生婆赶来了。开始接生。然而,经验丰富的接生婆却遇到了极其麻烦的事,遇到了最不想看到的事。孩子出不来。
    
  玉英使尽了全身的力气,满头大汗。接生婆也感到了某种恐惧,汗流浃背。折腾了一夜。结果,人世间的一幕悲剧终于发生。
    
  年关将近,海上狂风巨浪,归途多有阻滞。谢维立在海上颠簸一月有余,及至到家,已经迟了。谭玉英死于难产。那年,她才十九岁。花刚开,来不及舒展,就谢了。
    
    
  (五)信袋与肖像
    
  这是发生在开平立园里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如今的毓培别墅,还保留着当年的原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长方形绢质信袋。这是谭玉英当年的遗物。信袋粉红色,虽然有岁月的痕迹,看起来仍然鲜艳耀目。上面彩绣牡丹,精美无比。为玉英当年手工作品。最令人动容的,是信袋上绣有四个繁体字:鸿雁传书。黑色,像墨迹。
    
  信袋有两层。上层,内有当年原物,牛皮信封一只。可清晰看到上面的邮票和邮戳,皆为香港。信封已有褪色,但可见钢笔书写的收信地址是:开平潭溪圩赓华村。下一层,为一个英文地址白信封:2154 Rockwell Avenue Cleveland Ohio U.S.A. 这是谢维立当年在美国芝加哥的地址。
    
  墙壁上,挂着一幅谭玉英的肖像。几乎所有的人,见此像都会驻足观望。见过谭玉英的谢氏家人说,谭玉英是潭江边难得一见的美丽女子,不仅多才多艺,对人也好,可惜红颜薄命。好在我们至今还能看到谭玉英颔首的浅笑,其仪态端庄大方,无论是气质与美貌,都会让人一观三叹,久久不愿离去。
    
    
  (六)残梦
    
  谭玉英去世后,谢维立娶了三太太。此女原是管家余氏的侄女,名叫余瑶琼。余瑶琼持家有方,生有5子5女。后去美国,在芝加哥开了一家中国餐馆。1980年,余瑶琼回故乡探亲,把立园交给当地政府,代为管理。余瑶琼于2003年在美国离世。
    
  谢维立的四太太,名叫关华英,俩人在香港结识。关华英生性活泼,思想西化,精通英语。听谢维立说家有“大观园”,便恳求携她一同回乡。就这样成了谢维立的四太太。后来,谢维立与余瑶琼去美国生活。关华英留在立园,后改嫁一个国民党军官。关华英与谢维立生有一男一女,1951年去世。
    
  至于园主谢维立本人,于1970年卒于美国芝加哥,年77岁。 昔日河畔,花叶失色。
  太阳死寂,冰冷蹒跚。
  我步履迟疑,行过小村,忆起儿时的你。
  你优雅的轮廓,你温柔明艳的凝视我。
  记得那时,夕阳西沉,映照你的粉颊,秀发成波。
  在白云山脚下的广外里面,我说它是一个靓女集中地,相信大家都不会反对吧?你光看它这里的男女生比例就知道这里的靓女一定不会少。而且你在广外里面走一趟,保证你在三步之内见到“陈慧琳”,然后在十步之内见到“张柏芝”。我想你在这里走上一天的话,肯定不用再去吃饭了,因为光看就已经看饱了。人们在纸上搜寻美丽,那大概是因为美丽的药效,美丽可以用来宽慰他们受伤的眼睛,对于所有丑恶的现实来说,美丽无接治本,都能够安神醒脑。对于所有欲望强盛的人来说,美丽仿佛金银财宝,激发索取和占有的欲望,于是便有了追逐,有了竞争,有了格斗,有了流血,有了无数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如此说来,美丽也能变成一种毒药?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美女,她们各自有不同的美 态,但每个时代的审美眼光都不相同。以下是古代十种不同的美女标准,有些到了今天仍然适用。
  
  一.乌发蝉鬓
  
  乌发就是头发乌黑油亮,蝉鬓是指面颊两旁近耳头的头发,要薄如蝉翼。乌发一词早在《左传》中便已出现,至於蝉鬓一词,则出现在三国时代的魏国,其中一名叫莫琼树的宫女所梳的发型。
  
  二.云髻雾鬟
  
  这里所指的鬟,都是环形发髻的意思,髻则指束在头顶的发结,所谓云髻雾鬟,便是美女所梳的发髻状如云雾。据传发髻最早的由来,是创自女娲身旁的一名仙女,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赵飞燕,便经常束起发髻。
  
  三.娥眉青黛
  
  娥眉是女性的眉毛,青黛娥眉便是把眉毛剃掉,再用青黑色的颜料来绘画眉毛,这种眉毛化妆,早在西周时已十分流行,在《诗经》和《楚辞》中,便已出现这个形容词。
  
  四.明眸流盼
  
  眼睛是灵魂之窗,明眸便是又大又明亮的眼睛,流盼便是怒目而视之意,一对美丽而又充满恨意的眼睛,自古以来都视为美女的标准。
  
  五.朱唇皓齿
  
  顾名思义,朱唇便是红唇,皓齿便是雪白的牙齿,红唇能够显得牙齿洁白,雪白的牙齿又能衬托朱唇,两者缺一不可。
  
  六.玉指素臂
  
  古人对女性的纤纤玉指非常重视,美女的手指必须纤细而柔软;素臂便是指白皙的手臂,手臂不但要白,还要圆润及充满弹性,这便是玉指素臂。
  
  七.细腰雪肤
  
  虽然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是身材丰满的美女,但国人还是偏好纤瘦型美女,细腰便是腰肢幼细;雪肤则是肌肤雪白,相传赵飞燕便是细腰雪肤的表表者。
  
  八.莲步小袜
  
  莲步是指美女的脚步,更指缠过的小脚。小袜则指缠足女性所穿的袜子;小脚步伐如莲,再穿上小袜,便成为美女的一种美态。
  
  九.红妆粉饰
  
  红妆指女子盛妆,就如今天在腮上涂上胭脂。胭脂据说由匈奴人发明,其后才传入中土;另外粉饰便是在脸上涂末白粉,这种化妆品在商末周初,已开始为宫中美女使用。
  
  十.肢体透香
  
  女性肌肤中带有芬芳的香气,亦被视为美女,这种香气并非来自某种香水,而是天然的体香;除了清代著名的香妃外,据说西施亦是浑身散发香气的美女。
  
  标准难定
  
  每个时代对美女的定义,都是随着时间而变更,以上所述的标准,大都已不适用,其实美女并没有一定标准,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端视个人的喜好和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