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是兩制前提,兩制是一國內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39:00
洪清田
按辯證法的原理,一國是兩制的前提,也是兩制的後設。「前提」是指事物存在、發生的先決條件;「後設」是指衍生、派生的事物。一國是兩制的先決條件,但也是兩制所衍生、派生的。一國衍生、派生兩制,兩制衍生、派生一國。歷史就這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為因果和辯證互動,螺旋式「引體上升」。
一國這「前提」是兩制的存在的先決條件,沒有一國就沒有兩制。辯證而言,沒有兩制也沒有一國。沒有(兩制)內容的一國是「空集」(Empty Set),古今中外歷史上還沒有過。
如果不計形式邏輯的思辯,具體上而言,一國是怎樣的一國,取決於兩制是怎樣的兩制;一國是怎樣的一國,視乎兩制是怎樣的兩制。一國如果是名相,兩制便是內容。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兩制是一國的內容。
收回香港,中國就要接受國際的檢驗。收回香港,是中國在香港進行中西文化DNA的剪裁和接駁。這個人類未有的文化「工程」中,必須以最開放謙卑的心態和智力進入未知和不確定,鼓勵自由創意,竭思盡智,集思廣益。簡單割裂和突出任何一點的變數,必然是片面的單邊主義。把任何一點的變數絕對化、終極化,成為自生自成、自足自證的「超然」事物,不由其他變數而來、卻是其他變數的唯一終極母體,必然是主觀唯心主義,或是機械實證主義。
共同服膺時代優越性
中港唯一正確的關係,「一國」和「兩制」之間唯一可行的關係,離不開「一國」和「兩制」共同服膺於時代先進性和優越性,在這個高於「一國」和「兩制」任何一方的時代先進性和優越性之下,雙方多元自由、公正開放理性的互動互變,互補互濟。不分你我主次,以唯物精神共同服膺於時代先進性和優越性,推動歷史,這也正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的理想、目的和動力。
百多年來中國對西方的挑戰,大致可歸納為七種形態和階段:一是不屑不理,睥睨天下,鎖國鎖心;二是買軍備;三是學實業工業;四是學知識教育,五是資本主義革命;六是「超越資本主義」的共產主義革命;七是開放改革,回歸「資本主義初階」和「社會主義」初階的社會、文化和歷史觀,進入「現代化和現代性」的轉型,肯定這時期的知識和科學、人道人本、民族國家、自由民主法法、中產階層和市場經濟、全球國際分工合作。
從文化思維及文化運作的形態而言,香港能中國千百年所不能,一是可以處理好「中央與邊緣、主體與客體、本體與他者、外與內、異質和同質、南與北、海洋與大陸、生和引入」之間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二是可以處理好「精英與大眾的關係和轉化、建制內精英與建制外精的關係和轉化」之間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把這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轉化為有生動力,驅動發展。
一百五十年的香港社會和文化的現代化和現代性內容,可以分三層面:一、基層的工商百業、普及消費文化和娛樂文化;二、中層的專科專業、行政和管理;三、通往古今中外天外天的文化意識、知識和意義、精神和靈魂。第一、二層面,中國千百年的社會和文化一直鄙夷和防範,香港社會和文化重點鼓勵和促進,自由空間和成效都大,但主要在正統傳承和學習,不在自學創新,自學創新有無限自由和資源但欠進取和成效。第三層面的通往古今中外天外天的文化意識、知識和意義、精神和靈魂,中國社會和文化源遠流長,單向正統傳承一元獨尊高精尖;香港社會和文化有無限自由和資源,但正統傳承和自學創新都欠進取和成效。
歷史再次考驗中國
香港九七前百多年的「類現代」社會和文化形態、成就中國二千年沒有、二百年搞不來的開放社會、自由社會、法治社會、便商社會、中產社會、經濟社會、公民社會、多元社會。這層面是中國、中國人、中國文化、中華民族二十一世紀的安頓處。香港可以通往古今中外天外天,香港、中國和世界從香港發現中國的現代史,發現中西文化衝突、交流和融合的歷史。這是香港九七前百多年對中國的貢獻,如果以一國為兩制的前提,以兩制為一國的內容,這貢獻可以持續百年。
歷史正在考驗中國,初見成效之後是不是又忘其所以,主觀唯心睥睨天下,「結了瘡疤忘了痛」。香港十年回歸的跌宕顛簸,只用一句「風風雨雨」,完全沒有實是求是的反省精神。歷史正在考驗中國,是不是又以小農集體主義的「我」為主,主觀唯心封閉思想。
內地現在是全民皆商、無官不商,以宗教化的黨軍政公權力推動經濟,公私不分、公器私用。東西方百年計的老大難頑症,中國開始進入,這方面則是香港全球最強免疫力的,香港過去的經驗內地用得。香港現在面對的民主和管治問題,必然是將來中國內地的問題。「中國」的改造,不能一哄而上,只能分批分段,「讓一部分人先現代起來」。香港百年注定這個「先現代起來」的角色。上天眷顧中國,給中國這個機遇。
〔信報財經新聞 2007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