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枭雄冯小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13:07

冯小刚拍出《天下无贼》后,戴锦华就说他是在透支他在观众中积累的信用,现在五年过去了,冯小刚依旧屹立不倒,而且愈发地独孤求败了。只是冯小刚现在对艺术技巧已无追求,他只是在搔各种人的痒,搔ZF的痒,搔社会的痒,搔观众的痒。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挑战观众包容度底线的无耻,也可以说是一种无招胜有招的境界。从《集结号》到《非诚勿扰》到《唐山大地震》,冯小刚用他最浅层次的艺术本能和最通俗化的叙事本体,不断地制造着以票房奇迹为标杆的中国电影世俗神话。如果说这里有什么问题的话,那我觉得问题不是出在冯小刚身上,而是出在观众身上,出在中国电影的大环境身上了。这是中国电影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乱世,观众如游民一样被各种声音蛊惑驱使,圈子里充斥着言过其实、急功近利、反智化非理性的草头王,正是这一切成就了冯小刚这个乱世枭雄。
一位电影局领导撰文盛赞《唐山大地震》,说这是“中国现实主义电影走向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标志性成果”,这个玩笑开得有点大,这个观点要是成立的话,大学四年的中文系算我白学。现实主义的概念不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那么简单,即使你把这个故事讲得再离奇再煽情,如果缺少了社会批判性那也仅仅是家长里短而已。冯小刚是拍过现实主义电影的,那不是《唐山大地震》,而是《一声叹息》、《手机》,甚至是早期的电视剧《一地鸡毛》,黄建新的系列黑色喜剧电影在现实主义道路上比冯小刚走得要远得多。实际上冯小刚在《手机》之后就放弃了现实主义创作,转而成为一种现实主义奇观创作风格,讲得尽管是红尘中事,但人物的现实性和存在感已荡然无存,最典型的是《非诚勿扰》,虽然依托了一个生活中征婚琐事的外壳,但其中所发生的大小事件基本上毫无生活逻辑可言,说难听点就是胡编乱造。到了《唐山大地震》,在唐山地震和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凸显在观众眼前的只是一个家庭和支离和重聚的封闭式亲情故事,这充其量是一部治愈系的奇情伦理电影,连个基本的反思都没有,跟现实主义有个屁关系啊?
如果说《唐山大地震》对影片内容所经历的社会现状有所影射的话,那只能说是对曾经甚嚣尘上的“知识无用论”的合法诠释,儿子没考上大学却成了大款,女儿大学辍学却远嫁加拿大,在常人眼中这都是人中龙凤般的结局,而陈道明的一句台词“上大学的也有窝囊废”则为这一结局做了有力的注脚。再加上对女主角守节的夸张式礼赞,我很惊诧于这电影在价值观体系上的倒行逆施。
我想起了一个人,写童话的郑渊洁,有一阵我关注了他的微博,于是我经常会看到他发表的一些奇怪的言论,后来我果断地取消了对他的关注。比如他有一条微博这样写道:“ 通常人们认为,砖家叫兽就是精英。我有幸接触过一些这类精英。发现大都是把听得懂的话往听不懂了说、把简单的道理往复杂了说的人。装腔作势、故弄玄虚、自命不凡、颠倒黑白是精英的特征。我家冰箱上有张黑名单,凡是上了这张纸的人,我不会再见他第二次。刚才仔细看了一遍,整个就是一砖家叫兽人名录。”更奇怪的是我看到了很多人对这种言论的追捧。我们确实不必对教授精英们过于迷信和盲目拜倒,但对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至少应该抱有一份敬畏之心。其实像郑渊洁和冯小刚都属于那种尽管没有接受过正统教育,但都凭借着自己才华成为社会精英的人,于是在这个春风得意马蹄疾的过程中,无限膨胀的是对个人能力的盲目自负,而被泯灭掉的则是心底里的敬畏之心。如果对唐山地震中的死难者有敬畏之心,冯小刚不会允许在这样的电影中出现那么多露骨的植入广告;如果对观众有敬畏之心;他不可能说出“幼儿园砍人”那样的话;如果对电影有敬畏之心,他不可能只满足于做一个票房枭雄。当然,在中国,对电影有敬畏之心的导演越来越少了。但不管怎么说,人总要敬畏点什么的,不相信头上三尺有神明,总会有报应的。
其实客观地讲,《唐山大地震》不是一部难看的电影,但因为其对现实生活和真实情感的规避,以及价值观输出上的混乱,这必然不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就算它票房到了10亿,也只能说是一部运作成功的商业片而已,可能冯小刚的目标也就在于此——商业上的成功。记得冯小刚以前说自己拍电影要对得起投资人,他现在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将利益最大化,心态上更像一个商人了。冯小刚的神话还将继续上演下去,几个月后他又将征战贺岁档,凭借着《唐山大地震》所积累的口碑,《非诚勿扰2》很有可能成为贺岁档的最大赢家,冯小刚说他今年有个小小心愿,那就是取得10亿票房,在中国,只有他敢这么说,也只有他配这么说,不服不行。
前几天在王小帅的《日照重庆》的点映中,贾樟柯宣读了他写的一篇怨妇式的檄文,抛下“你猜不中我们的结局”这样蛋疼的话。既然选择了相对艰难的艺术片创作之路,何必在乎别人的猜想,即使你一辈子拍的电影累积的票房抵不过冯小刚一部玩闹之作,即使大多数人不懂你电影中的微言大义和使命感,但只要坦然地坚持下去,你得到的尊重也足以告慰你的寂寞了。而现在的形势是,艺术片导演视商业片导演为媚俗的资本走狗,商业片导演以将观众玩弄股掌为荣,而观众又将艺术片导演定义为不好好说话的装逼分子,这是多么丑陋的一个怪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