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委:教育孩子的十大原则(转载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05:22

前言:智慧家长六步走(1)

 

前言:智慧家长六步走(2)

 

什么是好孩子?

  【一个孩子如果有正确的幸福观,对内有责任心,能够修炼自己的德行,对外有爱心,能够展露自己的才华,想不杰出都难。】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本书的题目叫《父母?对了,孩子才优秀》,书名的“优秀”就是这里说的“好孩子”。那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呢?我问过大量的家长这一问题,答案基本是:“听话和学习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每当听到这样的答案时,我就特别不能理解,难道听话的孩子就一定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孩子就一定不是“好孩子”吗?学习好的孩子就一定是“好孩子”,学习不好的孩子就一定不是“好孩子”吗?

  什么是听话?一般意义的理解就是顺从,家长、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让怎么干就怎么干,不让干的事情坚决不干。这种方式下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缺少创造力,或许将来连自己谋生的能力都没有,至少自己谋生的能力不强。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只要把学习搞好,将来能考上名牌大学就算大功告成。家长这样片面的想法使孩子受到了片面的教育,导致孩子在社会上难以立足。所以说,听话、学习好的孩子未必是好孩子。

  如果家长在不知道“什么是好孩子”之前,便盲目地按照自己心里的标准去教育孩子,造成的结果是教育出的孩子甚至不如没有接受这种教育的孩子。

  家长有必要了解好孩子的科学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来科学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由于家长的疏忽导致了孩子教育的缺失,使孩子得不到幸福,这将成为终生的遗憾。

好孩子的内标准

 

<<上一页  返回目录页  下一页>>

好孩子的外标准

 

第一章 凹凸原则:操作的原则(1)

 

 

 

第一章 凹凸原则:操作的原则(4)

  在家长课堂上,我常常做一个调查,看看到底多少家长打孩子,让我吃惊的是,80%~90%的家长都曾经多次打过孩子。那孩子到底该不该打呢?

  首先,中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家长不允许打孩子。因此,打孩子可不是一件小事,往大里说可是“违法行为”,严重的应该追究刑事责任。但中国的法律很多时候无法执行,比如打了孩子,警察要真把父母关起来,谁来管孩子?更重要的是,如果家长被警察带走,孩子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伤害。不过家长要明白,法律规定不能打孩子。

  其次,中国家长打孩子,往往是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能控制自己,情绪激动不能自持。家长打孩子根本不是在教育孩子,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如果你是这样的家长,打孩子就是对孩子的虐待。

  第三,家长为什么敢打孩子?是因为家长知道打孩子没有后果,因为孩子不能反抗,家长打孩子其实就是标准的“恃强凌弱”。你在街头看到很多人有不良的行为和习惯,你会上去打他们吗?也许不是你不想,是潜意识里不敢,因为你可能打不过人家!

  第四,中国的家长打孩子,有可能是“实在拿孩子没办法”,只有动手了。因此大量家长打孩子是自己无能的表现。

  第五,中国家长打了孩子以后,往往会后悔。看着被打的孩子泪眼婆娑、伤痕累累,哪个做爸爸妈妈的不心疼?!打完后悔,转眼又忘,下一次又是如此,何苦呢?

  综上所述,孩子不应该打。关键是要明白,有教子智慧的家长根本不需要打孩子,孩子照样优秀;没有教子智慧的家长打了孩子,孩子还是照旧。

第一章 凹凸原则:操作的原则(5)

  【有教子智慧的家长根本不需要打孩子,孩子照样优秀;

  没有教子智慧的家长打了孩子,孩子还是照旧。】

很多家长可能会说“棍棒底下出孝子”,“我父母就是把我打好的”,“孩子不打不行”……家长们需要仔细思考,其实两种“打”有本质区别。 我们小时候是有很多父母打孩子,而且把孩子“打优秀”了,但现在有很多父母打孩子,却把孩子打成了问题孩子。

  20世纪80年代以前,家长很少因为“才华”打孩子,大部分都是因为“德行”打孩子。“出去欺负小朋友了”、“故意砸人玻璃了”、“扎老师的自行车轮胎了”、“和父母顶嘴了”……这些情况下,孩子可能会招来家长的“打”,孩子很少因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出错”、“分数考得不好”、“字写得不认真”等原因被?。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家长基本上都是因为德行不好、做人不好打孩子的!

  看看现在,很少有家长因为孩子们自私自利、顶撞家长、吃饭没有规矩、不负责任等德行问题打孩子,而学习不认真、成绩退步、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没有好好完成作业、不按时弹钢琴等才华和学习问题,成为孩子挨打的主要原因!

  德行不严,做人“凸”出来,孩子可能成为“缺德”的孩子;学习努力,但做事“凹”下去,孩子可能成为无用的孩子。德行不打不“凹”,学习越打越“凸”;做事“打”了反而不会做事,做人不“打”不会做人。

  很多无知的家长?连最基本的?理都不明白,如何教育孩子呢?当你抡胳膊扯袖子准备打孩子的时候,应该先想想:“我是个合格的家长吗?”其实打孩子,何时打,怎么打,打在哪,是有整套学问的。没有掌握的家长,千万不要打孩子,否则一次小小的行为可能会造成孩子终身的问题。

第二章 平等与尊重原则:根本的原则(1)

  平等与尊重原则是教育孩子最根本的一个原则。良好融洽的亲子关系建立在家长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平等对待的基础上,如果家长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摆布孩子,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平等与尊重原则:孩子因你而来,不是为你而来,他是属于全社会的!】

平等与尊重原则是教育孩子最根本的一个原则,如果家长能真正掌握这个原则的话,我相信家庭中亲子关系一定是融洽的,沟通一定是畅通的,孩子也一定是自信和阳光的。然而这个原则却是中国家长最难做到、违背次数最多的一个原则,也是孩子出问题甚至成为问题孩子的根本原因之一。

  尽管大部分家长嘴上都会说“我和孩子很平等啊”,“我真的很尊重孩子啊”,也有很多家长形式上非常“尊重孩子”,“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很多中国家长根本就没有尊重过孩子,没有真正和孩子平等相处过。更为让人想不明白的是,不少家长把坐下来喋喋不休地和孩子讲道理当成对孩子的平等与尊重。

   口头上的尊重不是尊重,形式上的平等不是平等,讲道理更不是尊重和平等,真正的尊重和平等是要“用心”的,是别人能感受到的。下面这几句话请家长多读几遍,仔细想想其内涵,如果家长能真正理解,不是嘴上说说的话,那一定能成为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的好家长。然而,很多人想不明白,因为观念很难?变。

创造一个孩子很容易,塑造一个孩子不容易,孩子因我而来,不是为我而来,他不是我的私有财产,他有自己的社会使命,他是属于全社会的。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把孩子带到世界上,但这仅仅是血缘关系而已。孩子不是为父母而来,他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社会使命,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掌握更多的技能,走上社会以后能肩负起自己的使命。

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你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没得着优+,仿佛是候选总统落选一样的失意。他想让你抱他一会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孩子的感情是绝对不可以轻视的,伤害到孩子的结果只会使自己的劳动成果付诸东流。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要倾听,而不是苛责与批评。这也是我做得很欠缺的。
 ——陶行知先生

<<上一页  返回目录页  下一页>>

第二章 平等与尊重原则:根本的原则(2)

  平等和尊重的前提是“相信”与“信任”

  平等和尊重的前提是“相信”和“信任”。家长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解决孩子出?的问题”,家长要信任自己的孩子,“不论出现任何问题,我的孩子一定都能完美解决”。

  从事家庭教育工作以来,我每天接待大量认为孩子有问题的家长,其中女性居多。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严父慈母”模式不知从何时起已经转变成“严母慈父”模式,我发现众多的家长尤其是母亲在遇到孩子的问题时,有两个让人不安的现象:

  其一,家长很焦虑,对自己根本没有信心,不相信自己能解决问题,总是焦灼地说“我可怎么办?”,“老师,你帮帮我吧”,“我实在没办法了”……

  其二,根本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逐步好起来,在孩子?问题的第一时间不是想怎么办,而是不断给孩子贴标签,“我的孩子很笨”,“我的孩子很不听话”,“我的孩子怎么说都不会有用的”,不时和孩子抱怨“我容易吗?”,“你就不能长进一点啊!”,“我怎么就生了你这样的东西”……

  我想在此忠告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尤其是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相信自己行,相信孩子一定行!否则的话,问题非但解决不了,反而可能越来越严重。

  中国有句老话“想什么有什么,怕什么来什么”,很多人说这是“唯心”的,是“忽悠”人的,其实不见得,我认为这句话用在家庭教育中非常适合?优秀的孩子是因为家长对孩子有信心,使得孩子越来越有自信;问题孩子是因为家长对孩子没信心,使得孩子越来越有问题。很多孩子出问题或问题升级的原因来源于家长的不自信和不信任,“皮格马利翁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证明了以上论点。

【优秀孩子是因为家长对孩子有信心,使得孩子越来越有自信;

  问题孩子是因为家长对孩子没信心,使得孩子越来越有问题。】

第二章 平等与尊重原则:根本的原则(3)

 

第二章 平等与尊重原则:根本的原则(4)

  积极心态的人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断告诫自己“一定行”。这种积极的心态指引着人们不断地找原因、想办法,不断向问题成功解决?进,人们就更加有信心,心态和行为相互积极影响,最终获得成功。

  消极心态的人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断告诉自己“不可能”。这种消极的心态指引着人们不断地找借口、找理由,向放弃方向退守,不去考虑问题如何解决,最终消极心态的人焦虑不安、负向情绪增多、更加不自信,使得问题非但没有处理反而越积越多,从而走向失败。

  还有一种人是骑墙心态,每天徘徊在“有可能,试一试”和“不可能,算了吧”这两种心态中,他们努力几天,放弃几天,再努力几天,再放弃几天,然后得出结论“我们有这个能力,就这样吧”,最终可能就放弃了?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家长也存在这三种心态,只有积极心态的家长才能不断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更优秀。因此,家长的积极心态是帮助孩子的前提,没有这样的心态,就不要每天光嘴上说着“要帮助孩子”!

  如果你是具有骑墙心态和消极心态的家长,我建议你大声读出下面的话:

“你都没有自信解决孩子问题,谁能帮助你解决孩子问题!”

  “你没自信解决孩子问题,你就不要去解决孩子问题!”

  “你都不相信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会相信自己吗?”

  “家长不相信孩子,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你都不相信孩子,谁会相信你的孩子!”

  “消极心态让家长走向失败,焦虑不安让家长远离智慧、徘徊不前!”

不信任孩子是对孩子最大的不尊重,不信任孩子是对孩子最大的不平等,因为信任是平等与尊重的前提。

【不信任孩子是对孩子最大的不尊重,

  不信任孩子是对孩子最大的不平等,】

  

<<上一页  返回目录页  下一页>>

第二章 平等与尊重原则:根本的原则(5)

 

<<上一页  返回目录页  下一页>>

第二章 平等与尊重原则:根本的原则(6)

 

第二章 平等与尊重原则:根本的原则(7)

  家长应该把自己当做老司机,把孩子当做新司机,生活才是汽车。老司机和新司机都是人,这样才是平等的关系,老司机只不过暂时?新司机具备更多的开车经验、能力和技巧而已,家长只不过比孩子具备更多的生活经验而已。

  新司机在老司机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步掌握驾车的技术和能力,家长的任务就是不断让孩子掌握驾驶生活这辆汽车的技能。新司机总有一天会独立驾车出行,不断积累驾驶经验,最终成为老司机;孩子总有一天会走出家门独立生活,最终成为老司机,平稳高效地驾驶生活这辆汽车。

【家长是老司机,孩子是新司机,生活才是汽车。】

很多家长都有去驾驶学校学习的经历:在学车的过程中,始终是新司机驾驶着汽车,老司机在旁边指导,老司机并不会包办代,因为新司机自己驾驶才能学到技术、积累经验。老司机唯一能控制的是脚下同样有一个“刹车”,除非在可能“撞人”或“翻车”的情况下,老司机一般不会去“踩”。

  家长们,把孩子当新司机看吧,放开手,让孩子独立承担责任,只有孩子自己的体验才能积累生活经验,只有孩子自己来决定行驶路线和目的地才会努力前行。路走错了,绕回来,这是小挫折的教育,车坏了,我们换一辆,这是大挫折教育,只有体验失败才会成功,如果新司机总是看着老司机驾车,那他永远是新司机,如果新司机在老司机指导下自己不断试练,积累经验,最终很可能比老?机还要棒。

  真正的亲子关系是“老司机”帮助“新司机”掌握生活技能的过程,只有这样才是平等和尊重。家长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汽车” 开!

第二章 平等与尊重原则:根本的原则(8)

  你尊重你的孩子吗?

  得不到尊重的孩子会缺乏自尊、不自信、没有上进心……家长,你尊重你的孩子吗?中国绝大部分家长都不太尊重孩子,具体表现如下:

1.包办孩子的一切,剥夺孩子的责任心,还有偷听电话、偷看日记、不给自由等;

  2.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

  3.只看缺点、不看优点,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不行”;

  4.不断对孩子诉苦,“我这么累都是为了你!”,“爸爸妈妈容易吗,为你牺牲太多了”,“如果不是你我早就事业有成了”;

  5.不断地挖苦讽刺孩子,“你怎么这么笨?”,“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你傻了,怎么不说话了”;

  6.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迁怒于孩子,把孩子当出气筒;

  7.当着同学、老师、朋友的面说孩子的缺点,揭孩子的短,让孩子当众出丑;

  8.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告诉孩子怎么办,而是不断“要求”孩子改错,用虚假表扬“忽悠”孩子改错,以严厉批评“恐吓”孩子改错,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引导”孩子改错;

  9.不教孩子“怎么做”,却每天要求孩子“认真做”;

  10.不给孩子定规则,却随时随地批评孩子。

以上10条,中国大部分家长运用得相当纯熟,而且有不断总结经验、“日臻完美”的发展趋。如果你常常使用其中5条的话,请你自省:你总是在虐待孩子。对孩子的不尊重会摧毁孩子的自尊,让孩子觉得卑微;会摧毁孩子的自信,让孩子遇事退缩;会摧毁孩子的上进心,让孩子裹足不前。如果你熟练掌握8条以上的话,你的孩子可能会自暴自弃,失去生活的信心!

  本书的核心是教育孩子的正确原则,所有原则的基础都是平等和尊重原则,都在告诉家长怎么对孩子平等和尊重。在此,我以“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为例,详细阐述一下不尊重孩子的恶果,请家长用心体会:

  你有没有拿你的孩子和比他优秀的孩子比过呢?我相信,你用这样的方法主观愿望是通过比较激励孩子,让他向其他更优秀的孩子学习,发奋努力,更加进步。想法是好的,但结?呢?你发现这样的方法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使孩子积极进取吗?没有!相反客观上让孩子感到痛苦、自卑、委屈、窝火,从心底里厌恶、憎恨家长!最终摧毁了孩子的自信,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孩子可能破罐子破摔。“拿孩子和其他优秀的孩子比较”是对孩子极大的不尊重!

   妈妈们,我们换位思考,假如你的丈夫拿你和其他女人比较:“你看看人家×××的妻子,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你看看人家×××的妻子多么会穿衣打扮,你看看人家×××的妻子多么贤惠,你就不能向她学习学习吗?”听到这样的话,你会向人家学习,努力去做一个更好的妻子吗?我相信不会的,相反,妻子听到这样的话,会有以下反应:“有本事你找她去啊!”“你看她好就和她过去吧!”性子烈的女士可能暴跳如雷:“老娘就这样!爱过不过!”

  爸爸们,我们换位思考,假如你的妻子拿你和其他男人比较:“你看看人家×××的丈夫,挣钱那么多,买那么大的房子,人家现在都是处长了,看看你,这么没出息,你就不能向人家学习学习?”听到这样的话,你会向人家学习,努力为你的家庭多赚钱吗?我相信不会的,相反,丈夫会从心底里厌烦妻子,后悔娶一个“这么不理解自己,这么没有素质”的媳妇!

第二章 平等与尊重原则:根本的原则(9)

  家长们,不要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了,因为,这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孩子往往会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如果真要比,请记?“学会三比”:

自己跟自己比

  今天跟昨天比

  这次跟上次比

不断指出孩子“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这次跟上次比”的进步,哪怕是一丁点儿的进步,孩子就会积极向上,充满自信。如果你坚持做,你在孩子心目中就会是一个“伟大”、“善解人意”、“懂得尊重”的好家长。

孩子们的话:

  小倩:我妈总是爱拿我和别人比,从来都不考虑我的感受。记得有一次,我们班上有个同学获得了全国美术比赛一等奖,我妈妈知道以后和我说:“你不是也学画画吗,你怎么就得不了奖?”我当时心里就想说:“你也在政府?门工作,你怎么就没能当上女市长呢?!好意思说我。”我真的很想说出口,但是没有说出来,因为我不敢说。

  小文:我妈妈几乎每天都拿我和她同事的孩子比:“你怎么又没有自己收拾好书包,你看看我们办公室刘阿姨的孩子,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多勤快,哪像你,生活都不能自理。”说实话,如果妈妈和我好好说,我也想自己做,但只要我一听到这样的话,就不再想进步了,总在想:“谁让你生我呢!”

  小刚:我爸爸望子成龙心切,有事没事总是说:“你看看×××,考上清华大学了,你要向他学习啊!”“你看看×××,每天多么用功,?定能考上好的大学,你也应该和他一样!相信你一定能考上清华北大。”“老爸每天这么辛苦,不都是为你吗?不就是希望你成为人中之龙吗?别人每天都在努力学习,你看看你,有点时间就想打电脑!”其实我最想和我爸爸说的一句话就是:“爸爸,你别操心了,不要望子成龙了,因为你就没有龙种!”

很多孩子和我说:“郑老师,你能不能让我爸爸妈妈不要拿别人和我比呢?你告诉他们我也很努力,如果他们能每天看到我的努力、我的进步,不断地鼓励我,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

第二章 平等与尊重原则:根本的原则(10)

  如果您能记住

  ——马迪·金

如果您能记住,您走一步,我要走三步才能赶上;

  如果您能理解,我观察世界的?睛比您的眼睛矮三英尺;

  如果您能在我乐意的时候让我自己试试,而不是把我推到前面或挡在后面;

  如果您能满怀爱心地感受我的人生,不剥夺我自决的需要;

  那么我将长大,学习和改变。

  如果您能记住,我需要时间获得您已有的生活经验;

  如果您能理解,我只讲述那些相对我的成熟程度来说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您能在我可以时让我独自迈出一步,而不是把我猛推出去或拉回来;

  如果您能用您的希望感受我的生活,不破坏我对现实的感觉;

  那么我将长大,学习和改变。

  如果您能记住,我像您一样,失败后再试需要勇气;

  如果您能理解,我必须自己弄清我是谁;

  如果您能在我想要时让我自己寻找自己的路,而不是为我选择您认为我该走的路;

  如果您能用您的爱感受我的人生,不剥夺我自由呼吸的空间;

  那么我将长大,学习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