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通背拳内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8:46:47

浅谈通背拳内力

作者:王世江

在我们这文明古国中,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武术便是其中之一。

中国武术与国外的各种搏击术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不是简单地拳打脚踢,即人们所说的速度,力量,角度,而是在我国传统哲学思想影响下衍生出来,含有深刻哲理和内涵的技击术。他集技击与养生与一体,内外兼修,体用俱备。

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莫过于道家的太极图理论,太极图虽只是一图,但它以一图以寓其象数,而天地万物之理,阴阳始终之边具焉。太极图八大理论含盖了宇宙万事万物的运动规律。八大理论首先就是法于阴阳,阴阳互根,也就是说每个事物都是由阴和阳二个方面组成的。阴阳任何一方的存在都是在有另一方存在为前提的。这是宇宙运动的规律,任何事物都摆脱不了这个规律,武术亦然。从而产生了太极拳,五行通背拳,八卦掌等优秀拳种。

余于1965年拜在大连著名武术家王耀庭先生门下,习练五行通背拳,专攻五行通背拳单操和散手,余学拳40余年,在恩师口传手授悉心教诲下,通过自己刻苦操练,对五行通背拳略有领悟,现就五行通背拳内功粗略谈谈自己的理解。

对于武术来讲,凡是一个优秀拳种,他也必须有阴阳二方面组成,阴阳在武术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如每个掌法腿法都分阴阳,比如通背拳的伸肩,他是五行通背拳的基本功,亦是最重要的操法,因其是五行通背拳一切劲力与招势之母。伸肩对二只手的要求就是阳出阴回,阴回阳出,周而复始,连绵不断。刚柔,急缓,动静,虚实亦是阴阳的体现,但最主要的是体现在内功和招势上(招势包括手眼身法步)。我师爷乃是中国著名武术家,有燕北大侠之称的修剑痴,在他编撰的五行通背拳谱自序中写道:燕北祁太昌将秘术授于河北许天和,余授业于许先生多年后又遨游四海,历经异人指点,始知五行通背拳原系五行内功与太极混元一气。肾髓相接,支派各异,远非他派之长拳架子,花拳套子可同日而语也。由此可见内功在五行通背拳中占有何等重要地位。

有人说:武术主要是研究如何打,打了如何,也就是说如何运用手眼身法步的配合,使对方打不着我,而我能打着对方,这就是如何打要研究的问题。武术的作用从下处讲是防身自卫,从大处讲是保家卫国。

所以它必须有打击力和杀伤力,而不是象著名武术家,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所批判的有人练拳是为了好看而取悦于人,甚至将体操和舞蹈动作编在武术套路中,只求华美不讲实用,王芗斋先生对此深恶痛绝,称之为伪拳,可见王芗斋先生是真正懂得武术真谛者。既然这样,那么打到对方身上后,是一招致命,非死即伤,还是由于力量不够,对方岿然不动?这就是打了如何要研究的问题。

拳谚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此乃亘古不变之拳理。功又分内功和外功,如铁沙掌,铁扫腿,铁头功皆系外功,他能增加人体某部位的骨密度和硬度,增加打击力度和抗击打能力,通常采取打砂袋后用药水浸洗等方法来训练。而内功首先是气功修炼,通过一定方法的训练使真气积聚在自己体内下丹田处,当体内真气充盈以后,通过特殊方法训练,到用时将真气发放出去,作用在对方身上以增加打击力度。

武术讲内三合和外三合,其中内三合即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可见气与力有密不可分的作用关系。当年我师爷在大连教拳时,他有一杨姓徒侄从河北来连,该人习练过蛤蟆功,一运气腹部胀圆如鼓,让人用拳任意击打。一日午后他在修老爷子面前炫耀,当他将气运好后,我师爷将拳放在他腹部,微微一笑,将拳稍微往下一沉,杨某吃的面条全部吐了出来,可见我师爷内功是何其精纯,或问:蛤蟆功也是气功,为何又不抗打了?这正是气功对气功功深者胜的道理。

习练五行通背拳者都知道,该拳讲究的是沾衣发劲冷弹脆,试问你的手已经沾到道路对方身上,即你的手与对方已没有距离,没有距离就产生不了速度,没有速度又何能产生力量?子弹头虽小,能致人死命,皆因其速度太快,如果你手拿子弹头往对方身上按,又何能对对方造成杀伤力?所以说,如果没有内力,你做不到沾衣发劲,因为你根本就发不出劲,又何谈冷弹脆劲?我师爷在其编著五行通背拳歌中云:气充胆壮精气贯,如何做到气充?必须进行通背拳内功修炼,才通达到气充,只有气充,才能做到精气贯,只有气充,才能做到身轻力大速度快,才能做到通背拳基本歌提到的腰如蛇形脚如钻,对敌动手时对方迎声而倒,哪有手迹可寻?

只有气充,才能做到修师爷在其著五行通背拳拳谱发刊词中所云:气充则胆壮,迂敌不畏,作战不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枪林弹雨之中常有余欢,血肉搏斗之场常有余勇,临地制敌常有余智,胜而不骄,败而不溃,驰驱疆场兴味无穷。修师爷常对其弟子们说:没有内力的通背拳只能称之为外状,而非真正意义的通背拳。故在其拳谱中贵乎专论写道:五行通背拳粗解之甚易,实求之最难,以其表面观之浅如清水,以其内容论之深似阴阳,甚至一世学习而终不解其理者,如此可知练习之不易及悟化之难,虽然模仿他人之外状,而其中精微妙亦难得自如也。

通背拳先贤全禄一拳打死一匹马而被称之为神拳,通背拳名家张策与人动手时一下子将人送出十余米远,这绝非人体本身拙力(外状力)所能办到的,非内力充盈而不能及也。既然内力在通背拳中(亦包括其他拳种)占如此重要地位,为何习练者甚少?皆因历代先师将其视为金针宝筏,密不外传,甚至不写在拳谱上,称之为掌门人习练的工夫。余今已至耳顺之年,洽至恩师百年诞辰在即,将此粗略写出,希有志者共同研究完善之,为光大五行通背拳稍尽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