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明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5:32:18

如果没有明天

 
 作者:Vanessa  来源:十万烟火。 
 

  唐山大地震的英文名是After Shock,英文名比中文名更好的概括了影片的内容。

  1976年的那场地震来得那么快,23秒多去了20多万人的生命。在撕心裂肺的痛哭或魂游梦外的自语中,在混杂着泥土和血液的视线里,昔日家园土崩瓦解,亲人与回忆从此长埋人间。当天空混沌不开的时候,我以为没有明天,当梦境清醒的时候,却宁愿没有明天。我们是渺小孤弱的一群,只能质问老天爷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我们赤条条的来到这个这个世界上,如今又赤条条的离去,我们不追求健康而去含笑而终,但为什么连死去都看不见亲人的笑靥,还是我看见了而天却黑了。为什么我的双腿连地都站不稳,还是我站稳而你却动摇了。

  影片用出色的特效表现了天灾轰轰烈烈的场面。而徐帆选择救弟弟时的心如刀绞更让没有遇到过在生死之间抉择或被抉择的我们来说,深切体会到血液至亲的残忍分割以及一种至真至善的负罪感。单从这方面来讲,影片较真实的重现了地震场面,让人在观看电影时,由衷的生出一种敬畏。

  而后32年里,母亲孤身一人抚养弟弟方达直至其衣锦还乡。而姐姐方登被军人收养,学业有成但人生坎坷。地震时母亲的那句救弟弟深深烙在她心底,她拒绝回到唐山折磨母亲32年。不是记不起而是忘不掉,不是丢弃了良心,而是再也不相信亲情。地震的灾难不仅在于夺走多少无辜的生命,更在于不公平的抉择之后对孩子留下的创伤。爱从来不可以衡量,一旦衡量,无论有多崇高的心甘情愿,也不可能输的心服口服。毕竟当最爱的亲人抛弃自己,所有的理由毁于一旦,心崩的烈度远超地震的伤害,宁愿没有活过,也许遭受不到这般断裂。

  影片后半段叙述了姐弟俩成年后的生活,絮絮叨叨说了很多,却没有多少能让人记得住的情节。只是在陈道明,徐帆等极为出色的演技下,所有的桥段均似精心铺设,让泪腺膨胀再膨胀。其实在姐弟两人分割的人生里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长大以后很少回家。弟弟高中毕业跟兄弟闯荡杭州,鲜少来电,开着宝马回来时已即将结婚。姐姐考取杭州医学院,在养母即将病逝时才回到她身边。未婚生子后更是单亲逃逸,让养父在无数个担忧的日子之后终于等来一个团聚的大年夜。我一直觉得如果他们没有遭受地震,也许所谓的健康成长是换来他们与父母日复一日的亲密。但地震留下的不仅是惊惧,更是发自内心的自立自强。经历过灾难,更懂得生命的珍贵,更能在人生的大风大浪面前淡定,知道求人不如求己,有时连至亲都会漠视自己那么这个世上还会有谁可以依靠。观影时常为姐姐的铁石心肠困惑,这样想来,她已失去了对亲情的信任,也就知晓了原委。身体的裂痕,亲情的裂痕,人性的裂痕。这就是地震的威力。影片中母亲每年都为父亲和方登烧纸钱,反复叮咛他们回家的路,方达赚了大钱想给她买套房子她怎么也不肯。而方登的养父每年都大汗淋漓的跑到杭州的学校,微笑面对她什么苦都不肯说。弟弟恼火于母亲的固执,姐姐一有什么事就往心里藏。其实死去的人永远都会不开来了,而活着的人却都应该常回家看看,既然生命那么脆弱,说没了就没了,我们有什么理由让父母日日牵挂,彻夜担心。如果我们没了,是老天也对不起我们,而要是他们没了,我们又对得起谁。

  很多人都说这部片子纯粹是一枚催泪弹,让人哭了却不知为何。唐山大地震的确在影片的深度上打了折扣。大场面不稀奇,感人戏也泛滥成灾。冯小刚将过多的笔墨花在描写地震带来的伤害,又用很隐蔽的方式提醒观众对地震的反思。尽管长篇大论里涵盖了冯小刚也许很深奥的思想,但并不能让人在痛哭之后感受到多少他的良苦用心。加之情节感不强,影片前十几分钟地震带来强烈震撼,之后则显得平淡。而儿女长大的阶段跳得飞快,往往刚刚经历就转瞬过了十年,所有感情的发挥似乎也是点到即止而已。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广告植入,让一部本来纯洁的片子染上铜臭顿时显得毫无诚意,甚至凭空生出许多隔岸观火的幸灾乐祸之感。令人失望。相对来说,这部电影更像一部删节的华丽空洞的纪录片。

  也许影片确实差强人意,但仍旧觉得不能诟病太多。冯小刚至少还原了天灾的场景,让我们记得生命的教训,学会更多的尊重。也体现了一种严肃的人文关怀,来自我们能够改变的对亲人的铭记与报答,那才是超越残酷天灾本身的更高的价值。

  在影片初期,奶奶即将带走弟弟的时候,他们路过一片墓地,那里整齐的列放着没有墓碑的遇难者。这让我想起早前的集结号,那些阵亡的弟兄也是安葬在陌生的土地上,只插了一块窄窄的木板,上面甚至没有写上姓名。可怜临津江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纵使死亡的过程如何不同,死去后都不过是一块无字碑。只是有些结果我们永远无法释怀。

  在此向唐山大地震剧组致敬。向所有在地震中受灾的同胞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