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高和最后的信仰 / 斯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54:44

刚才看到《南都周刊》里何小竹的文章,谈到《最后一站》,谈到托尔斯泰,谈到人生最高和最后的信仰,不禁也想说两句。

 

《最后一站》这部电影我没有看过,因为在他的文章中提到,所以拿来引述一下:

 

一个名叫瓦伦丁的年轻人作为托尔斯泰晚年的秘书,住进了托尔斯泰庄园。他在看见托尔斯泰极具人情味的一面的同时,也理解了托尔斯泰夫人与托尔斯泰主义者之间的矛盾所在。托尔斯泰告诉瓦伦丁,他寻求的终极目标其实就是一个字:爱。当农夫也好,企图散尽家财也好,都是为了这个“爱”字。而托尔斯泰夫人也告诉瓦伦丁,那些托尔斯泰主义者并不懂得,什么是爱。

 

记得有人说过,好的故事一定要有冲突,并非是指单纯的善与恶、好人与坏人的冲突,而是两种价值观的冲突。这部电影就是最好的例子。平心而论,托尔斯泰和他的夫人都没有错,前者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后者是为了获得物质上的保障。我们不可否认他们都有自己的理由,唯一的错误在于,他们的想法都过于纯粹,无法同时兼顾。

 

也许对于芸芸终生来说,纯粹的追求是不现实的。如果世上不存在真空,那就说明了纯粹的非常态。既然连我们呼吸的空气都是很多种元素混合而成的,那么,哪里有什么是纯净的?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时,精神已经上升到新的境界——懂得妥协。是啊,很多时候适度放弃并不是可耻的,而是在现有情况下保持追求的一种方式。我同情托尔斯泰,理解他的精神需要,然而,我难以想象,如果我嫁给了这样不食人间烟火的君子,日子要怎么过?托尔斯泰夫人也理应得到同情,因为她要时刻照顾13个子女,并为他们的财产而战,寻求物质保障是母亲的天性。但是,如果她能给丈夫更多的理解和关爱,是否可以挽救婚姻的悲剧,阻止八十多岁高龄丈夫岁出走的脚步?

 

什么是人生最高和最后的信仰?我们都在寻问。在我们匆忙追寻物质的同时,更加不应忘记精神的需要。没有前者,我们固然失去里安身立命的基础,但是,如果失去了后者,我们的奔波忙碌就毫无意义。也许我们应该从托尔斯泰的家庭生活中获得启示,在物质和精神之间找到平衡点,让每个人都能各取所需,那么,生活将是充满爱和幸福的。

 

值得庆幸的是,《最后一站》有一个不错的结尾:在弥留之际,托尔斯泰终于达成了与妻子的和解。爱,弥合了一切,也将他最后送进了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