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07:《福柯》王治河著、湖南教育出版社99年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49:35
《福柯》王治河著、湖南教育出版社99年版
一 生平、著作、与思想风格
1. 2著作:1954年《精神病患与人格》为第一部著作(1955年改为《精神病患与心理学》),1961年成名作、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论文《精神病与精神失常——古典时期精神病史》(72年改为《古典时期的精神病史》,1963年《诊所的诞生——医学考古学》和《雷蒙。卢塞尔》使人们对他刮目相看,真正使其成为大师的是1966年的《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72年英译本《事物的秩序——人文科学考古学》),1969年另一部代表作《知识考古学》问世,1975年《监视与惩罚》,1976年《性史》第一卷,1984年二、三卷,84年病逝未能完成。
1. 3思想特征:复杂性是福柯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尼采曾经把他的哲学看作为砸碎时代偶像的“锤子”,那么福柯的哲学犹如音乐中的“调音叉”。其思想的性质缘于他的复杂所以被称为“混血作家”。
1. 4思想源源:福柯自己说过对他的思想形成有三个人的影响:Georges Canguilhem 、 Georges suamezil 和 Jean Hyppolite ,此外他还谈及海德格尔对他的重要影响。
1. 5思想风格:他倡导以“非常规方式思考”著称,以“反常规”闻世,“其哲学风格的特点就是反规范”。在福柯看来,人生劳作的主要乐趣在于使自己成为不同与昨日的另外之人。福柯对确定性、绝对性不感兴趣,他只对变换人们的看问题的 方式感兴趣,只对改变人们的认识视野和偏离常规思维感兴趣,只对探索可能性感兴趣。可以说“用非常规方式思考”是福柯毕生的哲学追求。
19世纪的乐观主义有两种根据,其一是相信近代科学已借着征服疾病和贫穷,改善了
人类的生活,长久以来跟人作对的自然也为近代科学所支配,正为人类幸福服务。其二
是自由民主政体不断的扩延于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服从权威已被理性的自主所取 代。
1. 6作为后现代思想家的福柯
这里所说的后现代不是从时间上来讲的,不是指“时代化”意义上的一个历史时期,而是一种态度,一种思维方式。在《什么是启蒙》中福柯曾经指出:我们不应将现代性看作一个处于前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一个历史时期,而更应将现代性看作一种态度,“其结果,与其说寻求将‘现代’从‘前现代’或‘后现代’中辨别出来,不如试着找出险地性的态度自从形成以来是如何发现自己与‘反现代性’态度斗争的”。那么后现代所哟超越的“现代思维方式“有什么特征呢?按照哈维的说法,后现代主义在艺术中恢复地方特色,在历史中强调非连续性,在科学中强调不确定性,在哲学中强调差异。现代主义的世界观是以下列观念为出发点的:人是自然的解释者(培根);或人是宇宙的观察者(伽利略);人们可以通过科学改造和控制世界;主体能自己证明自己,自己肯定自己。现代主义哲学试图成为“科学的”,它诉诸于一种精确的方法,而不是权威。险地主义在康德那里取得了一种新的形式:它将笛卡儿的理性主义和休谟的经验主义结合起来。这样,哲学中的现代主义便具有了超验的和经验的两个方面。超验的方面通过理性的工具提供经验的多样性的统一,“自我”确立知觉的限度。伴随着这种主观与客观的协作,现代主义哲学的基础被牢固的树立了。在此基础上现代主义哲学家形成了一种主体性概念,该观念不仅是逃避的场所,而且也是所有知识的条件。对于现代主义来哲学来说,达到它的基础的唯一方式是将自己从外在的世界中抽象出来。也就是说,现代主义通过坚信一种超验的不容质疑的事物观和一种元语言而确立了自己。通过这种事物观,多样性可以得到解释和理解。席沃尔曼的扫描基本上抓住了现代主义的特征:对基础、权威、统一的迷恋;视主体性为中心和基础;坚持一种抽象的事物观;而对这一切的质疑便构成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后现代主义是破碎的、非连续的、散播的;反之,现代主义则是肯定的、中心的、连续的和统一的。”在《后现代状态》中,利奥塔对后现代的界定为对“巨型叙述”和“元叙述”的怀疑和否定。R.H.麦金尼认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争论的根本问题是“一与多的关系问题”。根据他的说法,“现代主义者是乐观主义者,他们期望找到统一性、秩序、一致性、成体系的总体性、意义及永恒性。后现代主义者则是悲观主义者,他们期望发现多样性、无序、不完满性、多元论和变化”。哈贝马斯认为后现代主义作为与现代性的告别,必然表现为和理性的决裂,据此,他把非理性主义视为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特征。在后现代思想家那里认识论的和道德的主体被明确的非中心化了。主体性和意向性并非先于生活形式和语言系统而存在的东西,而仅仅是生活形式和语言系统的一种功能;它们并不建构世界,而只是开放的世界的要书或环节。这意味着“语言”在后现代思想家那里获得了一种新的理解。按照这种理解,一切人类的思想杂根本上是由特殊的文化——语言形式产生和限制的,人的知识是特定地区解释者社团的语言和社会实践的历史性的偶然的产物,没有一种文本的解释可以声称拥有决定性的权威。没有一种潜在的基本实在可以为人再现真理的企图提供基础。人决不可能逃脱“能指的游戏”不可公度的人的真理的多样性,揭露和摧毁了下述传统的假设:心灵能够不断的前进,从而能够更近的把握实在。关于真理的性质,热不可能说出任何确定的东西。其实,真正的“后现代”永远是古代、现代、后现代的融合与共存,它既是对古代和现代的超越又是向古代和现代的复归。它不仅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实践方式,一种有待于我们开辟的新的实践方式。
二 福柯的考古学
“考古学”是福柯哲学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其哲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考古学的希腊文字在中文当中是“本原”、“始基”的意思,可以是“水、气、原子或虚空等”,后来柏拉图、苏格拉底以“理念”代替了这些“始基”,因此始基又有原则、原理的意思,亚里士多德发挥了这一层意思,指一些基础性的规则,考古学与历史学、史料学相对应,是为叙述、讲述之意。考古学指在没有或缺乏文字记述的时期,以archaeology为依据。因而“考古学”在时间断层上总是早于历史学、史料学,其侧重点在于注重实物分析。“考古学”的词义在福柯的哲学中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某种“科班,固定和精确的方法”,而是经历了一种修正和“纯化”的过程。尽管“考古学”在福柯那里经历了一些变化,但在反对以寻求话语下面的深层真理或解释主体的意义框架为指归的解释学上;在否弃传统的线形“历史”,特别是传统的“思想史”上;“考古学”是始终如一的。福柯的原话是:“考古学”是对“思想史的抛弃,是对它的假定和程序的系统拒斥。。。。。。”福柯的考古学“试图对各式各样的思想体系的存在进行一番叙述”它“没有单一化的效果,只有多样化的效果”。它感兴趣的是“差异”,是“复杂多样性”、“非连续性”、“是不同的基础、不同的创造、不同的修正”。
2. 1对连续性的拒斥
在福柯看来,历史特别是思想史是深深地根植于连续性、因果性和目的性观念中的。而这些都缘于近代理性尤其是笛卡儿的建设性的“自我”。按照福柯的分析,“非连续性”在历史分析中一身而兼三种职能:一是“非连续性”构成历史学家有意识的行为,而不是历史学家从他所要研究的材料中勉强接受的东西。正是这种“非连续性”的意识,使从事“考古学”的历史学家自觉区分分析的可能的层次,确定适用于每一层次的方法。其二,“非连续性”是历史学家描述的结果,而不是历史学家的分析所要删除的东西。因为历史学家 所要发现的东西不是水平的连续发展,而是过程的界限和转折点。其三是“非连续性”是新型历史学家的研究所要不断阐明的概念,它具有特殊性的品格。
在一个非连续性的世界中,我们想做的两件事情:创造局部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将允许我们承担我们所选择的分析;二是暗中消解大的妨碍我们工作的一般连续性。正是这种对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具有辨证色彩的独特理解,使得福柯和德里达、利奥塔等激进后现代思想家区分开来。
2.2对“中立性”的追求
福柯“考古学”方法的另一大特征,也是它与思想史的又一根本性的区别,是他对中立性的追求。他要问,这句话产生在某时某地意味着什么?这就是“考古学”所着眼的意义。“意义括出”不同与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的“意义虚无主义”也不同与胡塞儿的“现象学还原”而且更不同于“普遍历史”的研究方法。所谓“普遍历史”方法的核心是重新构建某一文明的整体形式,某一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的——原则,某一时期全部现象所共有的意义涉及这些现象的内聚力的规律。其建立在以下几个假设的基础上:一,假设在某一特定的时空层的事件之间,人们可能建立某种同质的关系系统,这包括“因果关系”和“类比关联”二,假设唯一的历史性的同一形式包含经济结构、社会稳定性、技术习惯、政治行为,并把它们全部置于同一类型的转换中。三,假设历史本身可以被诸如“阶段”或“时期”这样一些大的时间“单位”连接起来。这些假设正是福柯的“考古学”家所要加以追问的。概言之,“普遍历史”的方法,是问饶着一个“中心”将现象组织起来的方法。相反,考古学的方法展开的 却是“某一分散的空间”换句话说,传统的思想史的方法是一种“中心化”的方法,而“考古学”的方法则是一种“非中心化”的方法。
2.3“考古学”的方法原则
四条原则即“创新的属性”,“矛盾的分析”,“比较的描述”,“变化的描述”。
2.4知识考古学
对于福柯来说,“知识”是建构一门学科所必不可少的要素的总和,但这些要素并不一定非得创建这门学科。在福柯那里,所谓分析知识和科学之间的特殊关系,就是形成“知识型”。“知识型”是福柯知识“考古学”的核心概念。“知识型”是联结一切修辞、科学或其他话语形式的一种“总体关系”。是制约、支配该时代各种话语、哥们学科的形成规则,是该时代知识密码的特定“秩序”、“构型”和“配置”,是某一特定时期社会群体的一种共同的无意识结构,它决定着该时代提出问题的可能方式和思路,规定着该时代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范畴。它具有一般性、普遍性的品格,同时又具有深度性的品格。知识考古学的任务就是发现、寻找出这一知识型 ,它要在不同层面的知识和概念之间寻找联系。试图揭示不同知识之间的共时性的连续性。深度性表现在它是一个时代的知识的条件。一个时代的知识型提供了哪个时代知识可能性的条件,它在深度上揭示了基本的同质性。
福柯考察了西方从文艺复兴到到19世纪数百年的知识或话语,认为期间经历了三个时代和知识型,即文艺复兴时代其知识型是“相似形”、古典时代的知识型是“再现”就是使起再现、代表作用的符号具有完美的秩序,以便能再现这个世界的秩序,因为这个世界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普遍的秩序,这一点表现在古典时代的科学上就是,科学的理想是“描述”自然而不是“注释”自然,一切从实证的归乃开始,归纳的结果边便接纳为理想的知识。“人的时代”的知识型是“历史”
三 系谱学
系谱学和考古学是有区别的,系谱学的任务是揭示我们存在的历史条件,而考古学则是在这一任务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对对象形成的论述规则进行分析。二者在思想的神韵上又有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其一,二者都试图在真实的复杂性中把握历史事件,两种方法都试图打断历史连续性的巨大链条,二是两者都试图从一种微观的角度重新考察社会领域。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考古学仅仅将自己的考察对象局限在话语本身,倡导非连续性。而系谱学则将话语与权力的运作联系起来,更多地强调话语的物质条件。具体来讲,“谱系学”方法包括以下两个步骤或任务,一是追溯对象的出身,二是表出对象的发生。与对本质、本原的抛弃相联系,福柯的“谱系学”放弃对“深层”的探索,将目光转向表层,它寻找时间的细节、微小转换以及细微轮廓的外现。福柯的原话是;“系谱学是灰色的,注意细节的。。。。。系谱学要求耐心和对话细节的知识,它以来与广泛的原材料的积累。”由于不存在什么深层的本质、深刻的意义需要解释,因而每个事物都是可以解释的,而且对每个事物都可以有多种解释。但每一个解释毫无疑问都不是必然的、唯一的、绝对正确的,都包含着任意的成分。“系谱学”就是要记录这些解释而不是唯一解释的历史。
“标出对象的发生”是福柯“系谱学”的第二大步骤或任务,实际上,系谱学打破人们对纯粹、高尚本源、本质、同一的幻想,正是为了给考察对象的“发生”留下空间。所谓考察对象的“发生”就是要追溯新元素的出身,考察已结合为新元素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就要“发现所有缠结在读乡内的子个体”。
“系谱学”对历史中的一致性和规律性坚决的拒斥态度。它明确的告诉人们:这些一致性和规律性完全是“虚构”的。纯粹的假面具。福柯提出,现代主义”(presentism)的分析方法鬼06:无因性原则之考古 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根据现在写过去的历史”。既把现在的概念、模式、制度、利益或感觉强加到历史中去,强加到其他时代,然后宣称发现这些较早期的概念、制度等具有现在的意义。二是决定论。这种决定论在过去的某一点发现现在的核心,然后揭示从那里到现在的发展的必然性。在福柯看来,历史并存在终极目的,历史并非普遍理性的进步史,也不是黑格尔意义上的绝对观念展开的历史,它是人类统治到另一种统治前进的权力的戏剧,是一部“没完没了重复进行的关于统治的戏剧”
批判线性的进步。这种“线性的进步观”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假定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是不断进步的,现在比过去好未来将比现在更好,人类正一步一步的走向未来。具体的说,“系谱学”的目的,不是显示现在是如何必然的由过去一步一步的发展到未来,而是揭示“现在”是偶然——偶发的权力斗争事件变化的产物。
概言之,福柯的系谱学力图使一直看着“熟悉”的过去看起来“陌生”,在人们过去认为“简单”的地方发现“复杂”,在过去人们发现“同一”的地方找到“差异”。一句话,福柯的谱系学是一种把握“异”的方法。福柯“系谱学”要做的,是对被认为要解决的问题进
行追问:首先,这一问题作为问题如何可能?“系谱学”的宗旨就是使事物问题化,系谱学的历史便是“问题化的历史”。福柯的系谱学方法便是用来书写“问题化历史的”。“人们以现实历史的政治实在为出发点‘虚构’历史,人们以历史真理为出发点‘虚构’尚不存在的政治。”福柯的所谓的“虚构”就是去编造某些联系,建立某些联系打乱或超越话语的某些既定秩序。其真正的用意在于,将我们的诸多假设以及确定不疑接受之物通通划上大大的问号,换句话说,既然你是虚构的,我也是虚构的,又怎么能说你的虚构就比我的虚构具有更多的真理呢?显然福柯意在使多样性与差异性享有应有的地位。
四 福柯的非理性主义
福柯对于理性的批判主要集中于理性的惩罚性上面,也就是在于理性和权力的关系上,这一点与法兰克福学派集中于理性的工具性上不同。
首先是福柯将理性“历史化”福柯的考察告诉我们,理性远不是一开始就是现在这个样子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区别、对立也远不是一成不变的。理性也有它的历史,它的系谱。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癫狂”既表示恐惧又表示兴趣,对癫狂持一种完全否定的态度是在17世纪中叶的事,就是在以笛卡儿等哲学家为代表的西方人对理性的崇拜。理性崇高地位的确立是以否定、压制癫狂为前提的。对于17世纪的理性主义哲学家来说,理性是人的本质。“我思故我在”在福柯看来可以是“我思故我未疯”。理性对非理性的禁闭包括了对 感情和自由的禁闭。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所谓理性时代也就是自由高扬的时代,理性、自由、平等是同一的,这似乎不证自明的,福柯认为,在理性时代,自由既不指思想自由也不指道德自由,在很大程度上它指一种“奴役状态”,一种在其中理性被内心的欲望和激情所奴役的状态。在这个意义上,自由与理性并非同一的而是对立的,自由也是非理性的一种形式。在19 世纪理性全面胜利的背后的疯人院里,道德成了帮凶。
福柯通过理性时代本身的具体所作所为戳穿了资产阶级思想家放置在理性头上的光环,控诉了理性在长达数百年间对癫狂病患者的压迫,从而告诉世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正是通过残酷的禁锢、压制、排斥癫狂和非理性,来确立自己的理性观念和秩序系统的;理性的同一性,正是通过对非理性的一系列排除而建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