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文摘-美德人生-MEIDE.OR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8:30:31

※出版日期:2009年1月22日
※总第250期 主题:母亲病 乙肝宝宝 学历渐高 不折腾
※历史文档希网主编信箱
※[美德人生]主页 QQ群:41781231
美德人生 ‖新青年社区 ‖新青年文摘 ‖博客人生 ‖双河洞旅游 ‖网站建设
本 期 目 录:
输入您的搜索字词 提交搜索表单


广 告
北京安工网络 - 提供自助建站,域名注册,虚拟主机,网站推广,企业邮箱,网站建设等服务。
.CN域名注册每个10元,.COM域名注册每个60元;PHP5,ASP,ASP.NET3.5主机大全,空间100兆50元
免费增值服务:免费安装网上商店、博客、论坛、新闻文章系统、企业网站系统
虚拟主机配独立IP=虚拟主机贵宾服务!
咨询QQ 516615380 MSN support@angong.com 电话:010-87002006
网站网址:http://www.angong.com
速成网站:http://webdiy.angong.com(会打字就会做网站,免费试用15天)
淘宝网店:http://shop33769275.taobao.com
回到目录
 
[家庭教育]中国母亲教育悲剧:高GDP崇拜下的中国母亲病
中国青年报 2009-01-21
姜蕾
中学生自排话剧 揭示老妈的教育悲剧
"过错,谁的过错?谁的过错啊……"武姜的一声长叹,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位母亲的心。
 
1月16日,北京四中原创的古装话剧《郑伯克段于鄢》正式在学校上演,这个故事取材于《左传》,郑国武姜太后不满长子继承郑国国君之位,与第二个儿子共叔段谋划兵变,失利,故事由此展开,情节跌宕起伏。
 
"姜氏所患的叫'中国母亲病',大人总习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应该让家长看看这个话剧。"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说,"我们今天的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一个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教育,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常常缺少对孩子发展自主意愿的尊重。"
中国家庭教育的焦虑是女人式的焦虑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记起了中国青年报记者董月玲在"冰点"版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扭曲的母亲》。文章开头的几句话令人震撼和深思:中国家庭教育的痛苦是女人式的痛苦;中国家庭教育的焦虑是女人式的焦虑;中国家庭教育的混乱是女人式的混乱!中国的家庭教育失去了什么?
 
1月7日,刘长铭以《郑伯克段于鄢与家庭教育》为题写博,这篇博文一出,网友跟帖热烈。
 
"姜氏所患的叫'中国母亲病',我认为也叫功利思潮病。病的结果是一样的,把好端端的孩子给害了。教育需要沉痛反思了。"
 
"将这些问题都归咎于母亲是不公平的,这也有当今中国社会的原因。在种种制度不完善的中国现实面前,很多家长也很无奈。"
 
"我们成年人的眼光太功利了,让孩子承担大人都不能承担的重任,那是犯罪啊!教育者不要折腾学生了,家长也不要再折腾孩子了。大家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开展人格教育,做平凡家长!"……
 
"昨晚,孩子晚了十几分钟冲进了也许本不该属于他的考场,眼圈里有泪。"一位家长在1月15日对博文回复时写道,"我的脚步,已追不上即将迎来11岁生日的他,只能带着些许的酸楚与更多的感动目送他小小的背影。晚上10点多他才回到位于远郊的家,他坐下吃饭,说,妈妈,我牙龈肿了。我心里一疼,急的。今早起来,他情绪从未有过的低落,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行不行。我真的希望自己相信,孩子就是这个样子悄悄地长大的,每一步都伴着疼痛。"
 
"是谁造成了中国母亲的焦虑?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未来,有个好的环境?"在一家媒体工作的薛琪对记者说:"我以前一直是个纯素质教育论者,觉得只要儿子身心健康,人品好就行了。可是现在,我成了彻底的应试教育论者。孩子上四年级时,英语老师找到我说最好报剑桥或别的英语班,要不然就跟不上了。虽然孩子的英语成绩每次都是八九十分,但老师发话了,我敢不报?孩子上了五年级,班里别的同学家长告诉我,有的孩子每个周末要去上两三所重点中学的补习班,我慌了,不由得被卷进了逼迫孩子上课外班的队伍。"
 
薛琪曾加入过一个妈妈QQ群,群里说的都是这些事,她越看越焦虑,后来干脆退出了。"孩子曾多次对我说,妈妈,我想休息,我想玩儿,听着心里怪不好受的,但不上这些班又怎么办?我打听了一下,派位的几所中学只有一所还可以,别的校风都不行。前一段我去药店买药,看见两个穿校服的中学生居然去买避孕套,你说我敢让孩子上这样的中学吗?"
 
"我们身处一个焦虑的时代。"新浪网友张阑说,"高GDP背后有不断攀高的心理疾患的发病率,母亲病又何尝不是时代特征的折射。"
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教孩子怎么做人
"家庭教育中的母亲式焦虑是一个庞大的题目,涉及面广,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现在的不少家长都缺乏长远眼光,孩子没考上理想的大学,没考上重点中学就焦虑得不行。其实,上什么样的学校并没有家长想得那么重要,一个人发展的可能性是无穷的。有时,挫折也是一种成长。"刘长铭说,"我和许多孩子已经长大的父母聊过,几乎每个人都感到在家庭教育中有许多值得检讨和反思的地方,都明白了当初如果不是强迫孩子干什么或者不干什么,孩子也许会发展得更好。遗憾的是,我们都只有一个孩子,当我们确信自己已经悟出了家庭教育的门道后,已经不再有机会了。"
 
"我觉得家庭教育应该教孩子怎么做人,怎么做个好人。"北京的王宁说。他的女儿今年上初一,见到他时,他正准备带孩子去南方旅游。"我和孩子她妈对孩子没有太高期望,只要她快乐健康就行。考上重点大学就是成功吗?我看不见得。我闺女五年级期末时,有一天拿回来两支笔和一块橡皮,高兴地告诉我她们班的一个孩子为了能评上三好生,给全班都买了礼物。这样教出来的孩子长大了即使上了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又会怎么样?听说这个孩子的父母都是清华毕业的博士,她的父母早就为她设计好了未来,牛津、剑桥以及中国的顶尖高校都带她去过。据说去大学参观时,甚至连将来可以坐在哪个椅子上、看什么书都为孩子设计好了,可是他们却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曾趁全班同学上操时偷过东西。这样的家庭教育太可怕了!"
 
"我们在工作中也遇到过不少表现极端的家长--百般袒护孩子的缺点、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与校方斗争、向学校和教师提各种苛刻的要求或横加指责、在孩子面前丧失理智、在众人面前把孩子搞得无地自容、完全剥夺孩子的兴趣爱好、对孩子提出完全不可能达到的要求,等等。在我的经验中,这些做法的结果几乎都是悲剧。但遗憾的是,我们今天对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得远远不够,更没有一个有效的机制来改变这种状况,这就更加令我们担忧。"刘长铭说。
学会尊重孩子是家长的必修课
有调查表明,多数孩子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大的是家长。"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一些孩子的心理、行为等出现问题都是家庭教育不当引发的。"北京四中副校长常菁说。据介绍,四中曾面向家长开设了国学与家庭教育讲座,反响不错。"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家长的自身素养如何,父母的教育方式如何。这些都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烙印。如何把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与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相结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学校、家长、孩子需要共同成长。"
 
在常菁看来,在理想状态下,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都不能缺位。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人功利、急躁,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初中和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树立理想和世界观的关键阶段,针对品格、人格的家庭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孩子有了问题,不能一味地指责孩子,身教重于言教。"
 
"当你骂孩子不看书时,你想没想过你家有读书的气氛吗?嫌孩子俗,你又看过多少经典?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教育,好的教育标准不是一定要考上北大清华,而是强健的体魄,丰富的大脑,健全的人格和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刘长铭看来,学会尊重是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而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尊重孩子的选择也是家长的必修课。"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价值追求,就是唤醒人的自觉,让学生懂得自尊、自知、自律、自爱,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一个好公民。这也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
回到目录
 
[教育感念]季羡林“偏科”有点严重 报清华数学系高考仅4分
2009年01月20日 重庆商报
昨日,记者从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获悉,复旦名师钱文忠《百家讲坛》同名新书《解读<三字经>》将于2月下旬与读者见面;与此同时,其在2007年录制的长达12集的电视讲座--《我的老师季羡林》的精彩内容也已整理成书即将问世,目前定名为《季羡林的学生时代》,首印将达5万册。
披露 吴晗数学成绩更差
新书《季羡林的学生时代》讲述的是季老从5岁(1916年)至其留学德国(1935年)这19年来的历史,作为季老的入室弟子,钱文忠则在书中透露了季老不少鲜为人知的趣事:"当年,季羡林先生每天都是早晨四点半起床,风雨无阻骑自行车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而衣着朴素的季羡林先生还曾被同学误以为门卫大伯,请他帮着看行李,他欣然从命,直至第二天开学典礼上才让学生大吃一惊。"此外,书中还首次披露了季老的高考数学仅4分:"我在书中说到了三位大家当年(1930年)的高考分数,钱钟书15分、吴晗0分,季羡林先生也只有4分而已。但是季羡林先生当年高考的第一志愿,居然还是清华大学数学系。"
反思 现在教育制度有问题
由于该书是国内首部完整讲述季先生学生时代的历史之作,所以在印刷中便已引起了不少争议。"如果新书像讲座中所说的一样,会不会太美化季先生了?"有网友这样留言。对此,钱文忠表示本身并不介意:"我是和先生一起时间最长、关系最亲密的学生,我书中所写的都是我眼中的季先生,没有什么不对。"此外,钱文忠还在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当年季羡林、钱钟书和吴晗先生的高考数学成绩都很不好,但他们还是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因此我们更要反思现在的教育制度。"
 
(记者 夏洪玲)
回到目录
 
[教育万象]小学一年级数学题难倒全家 路线图“雷”翻众网友
2009年01月21日 新文化报

答一答这道"邮递员送信"题 记者 张鹏飞 摄
3分钟。长春市民老韩认为这是做小学数学题的最长时限。19日晚,上小学一年级的外孙拿出数学寒假作业上的一道题,全家用了3分钟又3分钟,不知道几个3分钟过去了,他们仍被难在这道数学题上……这是小学一年级该有的题吗?
题目:邮递员送信
这道题的题目是:邮递员送信--邮递员叔叔要把信送往各地点,由于送信地点多,("?"代表送信地点),道路不好走,(两个送信地点之间必须要经过一个空白方格"□",而且不能走对角),还要绕过楼房,出发前他设计了一条送信路线,从邮局出发不但把信送到了每一个地点,而且路线不重复,最后回到邮局。在图中画出邮递员叔叔的行走路线。
爸妈、姥爷全没做出来
孩子做不出来,请教爸爸、妈妈,他们上过大学。两个大人仔细读了一遍题,接着在图表上用铅笔轻轻地画了起来,不是绕不过房子,就是漏投了那么一两家。"还是问问你姥爷吧,他教过数学。"19日晚,这道题又传到了老韩的手里。
 
"小学数学题最多用3分钟,多了,就不适合孩子。"可老韩用了30分钟,也没有结果。"我最好的结果,就是漏一个。"老韩很无奈:这题连受过大学教育的大人们都解不出来,何况一个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啊!
路线图"雷"倒网友一片
昨天,记者在老韩家里见到了这道题:8×8的格子空间,有3座房子,有30个送信点,邮局在右下角。记者试着走了一下,也没有走出一条正确的路来。拿着这道题,给6位同事试了一下,结果,都没有走出来。记者把这道题发到QQ100896618上,12位网友参与解答,都没给出答案。不少网友做出被"雷"的表情,"这也太超人了吧?"其中,网友"绿茶"道出了此题的出处--她说,这个问题是由我国著名数学家管梅谷教授1962年首先提出的,因此被称为"中国邮路问题"。至于具体解题办法,她也不知道。
 
这道题谁有标准答案,请致电0431-96618告诉我们。
记者搜网:小学寒假作业咋这么难
昨天,记者也上网对小学寒假作业进行了相关搜索,还真发现历年不少"难"题或"雷"题。
 
题1:有一只熊,掉进了一个10米深的坑里,用了一秒钟,问:这只熊是什么颜色的?
 
题2:小明钓鱼回来,小玲问他钓了几条鱼,小明答:"钓得真不少啊!6条没头,9条没尾,8条只有半个身躯。"你知道小明到底钓了几条鱼?
 
题3:1个人有3个,2个人有4个,3个人有5个,4个人有7个,5个人呢反而有6个,问这是什么东西啊?(王小野)
回到目录
 
[焦点热点]谁剥夺了乙肝宝宝受教育的权利
2009年01月21日?望东方周刊
从2006年到2010年,每年还至少会有16万乙肝病毒携带儿童出生,适龄入托、入园儿童的数量也至少在80万左右
《?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马俊岩 | 北京报道
2008年6月的一天,吉林省梅河口市业家村,一对母子服毒自尽。事情的导火索是孩子在上学前班之前的体检中被查出携带乙肝病毒。
 
孩子今年六岁半,一直跟随在外地打工的父母。今年回到梅河口,准备在家乡上学前班,迈开人生求学之路的第一步。
 
按照学校的要求,母亲带着孩子到梅河口妇幼保健院体检,结果是乙肝大三阳。保健院建议去大医院进一步检查DNA,如果病毒没有复制就可以上学。
 
但是,母亲并没有带孩子去检查,而是回到了家中。夫妻俩大吵一架,父亲责骂母亲;要不是因为你把孩子传染了,孩子怎么可能上不了学!
 
没过几天,母子离世。一个是受尽了歧视的绝望的生命,一个是涉世未深、也许并不能理解母亲做法的无辜的生命。
 
吉林省妇幼保健院的一位医生听说了此事,他到全国最大的乙肝论坛"肝胆相照"上发帖子说:"我心里很难受,可又觉得自己无能为力。说出来大家想想办法。"工作十年来,他见到的听说过的乙肝幼童无法入托的很多,但是,像这样付出生命代价的很少。
 
一个网名叫"海豚"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留言: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真的很想哭!孩子真的太可怜了!我在孩子检查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也想孩子要是被我感染了,我就带着他去天堂,因为我不够坚强,无法带着这种愧疚走过一辈子。真诚呼吁国家和社会关注我们,理解我们,让我们的孩子享受一个正常人的生活!
乙肝母亲联名上书国务委员
一些母亲正在采取行动。2008年10月,来自全国27个省市的101位乙肝母亲联名上书国务委员刘延东,希望孩子入园体检中取消乙肝两对半的检测。这101个签名是在不到半个月时间里征集到的。
 
帮助这些母亲的,是北京市益仁平中心公民健康状况与受教育权工作组。益仁平中心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机构,致力于在中国公共卫生领域开展疾病防治健康教育、病患者救助及消除歧视等公益工作。
 
2007年7月,在中心工作的武嵘嵘偶然在"肝胆相照"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一个乙肝携带儿童的母亲在帖子上说:"我痛苦极了,我想自杀",原因是她的孩子上不了幼儿园。武嵘嵘感到震惊,她没有想到社会上还有这样一些人。她决心帮助这个母亲和她的孩子。后来,她做过一个小调查,在80个左右乙肝母亲参与的调查中,1/3的孩子受母亲感染成了乙肝病毒携带儿童。
 
大学里主修社会工作专业的武嵘嵘意识到这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公益机构的推动。于是,她以益仁平中心公民健康状况与受教育权工作组组长的身份,组织乙肝病毒携带儿童的母亲们给《中国妇女报》写信,给全国妇联写信,希望这些孩子入托的问题能够引起重视。
 
今年三月全国两会期间,武嵘嵘结识了一位来自重庆的记者。在这个记者的牵线下,武嵘嵘和她的同事以及一些乙肝母亲们写的一份提案交给了来自重庆的三位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
 
但是,等到8月底,各地公立幼儿园开始招生的时候,母亲们发现,入园体检仍然要查乙肝两对半,孩子仍然不能正常入学。母亲们着急了,于是出现了给国务委员刘延东写信之举。
 
两件事情增加了母亲们的信心。一个是2005年,全国各地的《公务员体检标准》取消了乙肝病毒检测。另一个是2008年起施行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和《就业促进法》分别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乙肝病毒携带者从事的工作外,不得强行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用人单位不得以是传染病病毒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
 
母亲们还在等待。"真不希望我们的信石沉大海,"一位母亲表示。
如果所有儿童都接种过乙肝疫苗,传染就不会发生
对梅河口那个可怜的孩子进行的体检,根据是《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托儿所、幼儿园儿童卫生保健制度》。
 
前者由卫生部、国家教委在1994年12月1日颁布,现在仍然适用。其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儿童入园必须经当地妇幼保健机构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并填写健康检查表。第二款规定,对离开园所3个月以上或有肝炎接触史的儿童应检疫42天,经体检证实其健康后方能回班。
 
根据这个管理办法,全国各地方政府也相应制定了各地方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针对乙肝,有的地方政府有明确的规定,有的则没有。比如,北京市就完全复制了卫生部和国家教委的说法,而浙江省则明确规定,体检时发现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兼有e抗原阳性者或谷丙转氨酶增高者暂不予入园、入托,经治疗后,每3个月做肝功能检查1次,连续3次正常者方可入园、所。
 
不管各地的规定中是否对乙肝病毒检测有明确的说法,通常的做法都是一样的,即儿童入托、入园前,都要到当地的妇幼保健机构或指定医院进行体检,体检都有一个确定的项目,那就是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检测,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乙肝两对半检测。如果五项检测中有三项呈阳性,那么孩子的入托、入幼也就画上了问号。
 
北京市宣武妇幼保健院的一位医生对进行咨询的《望东方周刊》记者说,根据规定,这样的情况在北京市是不能入托的。新疆伊犁地区妇幼保健院的一位医生也表示,不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的孩子,一律不能上幼儿园。中科院一所幼儿园也明确说,暂时不能接收乙肝病毒携带的儿童入园,其工作人员对本刊记者称:"市教委是要定期检查的,每个孩子都要有健康证。"
 
乙肝病毒携带儿童不应该入园,这似乎已经是一种共识。但是专家指出,对于乙肝,人们存在重大的认识误区。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一种担心认为,生活中的"微创伤口"是密切接触感染乙肝的途径。因此,一些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担忧不无道理: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较小,不具有自控能力,难保不发生意外。如果发生了抓伤、碰伤等,也有可能会通过血液传播。
 
但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授邵一鸣认为,在幼儿园的环境下,在所有儿童都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前提下,乙肝病毒是不会发生传染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够完美的世界里,但是我们要对自己周围的环境有正确的判断。"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医生蔡大川也对本刊记者表示,乙肝病毒携带儿童应该正常上学,如果所有孩子都接种过乙肝疫苗,那么即使有携带病毒的儿童,也不会发生传染。
我国乙肝宝宝可能达80万
在中国,有多少适龄乙肝病毒携带儿童入园被拒,至今尚没有官方权威统计。
 
北京地坛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蔡皓东向本刊记者介绍,我国内地从1992年开始为新生儿普种乙肝疫苗,2002年1~2岁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从8.5%~10.2%下降到2.2%。但由于有些地区乙肝疫苗接种得不好,以及一些母亲没有进行母婴阻断,因此还会有乙肝新生儿。
 
2005年底,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会长秦新华介绍,今后中国新生儿将以每年1600万到2000万的速度增长。按照2.2%的比例,我国每年至少还有30万的乙肝病毒携带婴儿出生。
 
换作另外一种算法,卫生部在2006年发布的《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假使从2006年开始到2010年,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平均为1%,那么在这5年内,每年还至少会有16万乙肝病毒携带儿童出生,适龄入托、入园儿童的数量也至少在80万左右,相当于两个中等城市人口的规模。而这还仅仅是5岁以下儿童的数量。
 
这样规模的儿童群体的学前教育,不容忽视。而关键是要制定新的政策。
 
"1994年对乙肝的传播途径认识还没有那么清楚,乙肝疫苗也没有普及。现在已经过去14年了,科学也在进步,政策也应随之调整。"蔡皓东说。
 
2007年全国两会期间,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与免疫研究室主任邵一鸣教授牵头,10位政协委员一起提交了《关于保障乙肝病毒携带者幼儿入园、入托权利的建议》,提出,应将现在入园、入托前对"乙肝病毒"检测的做法改为检查免疫接种记录,确保新入园(所)的儿童都注射过乙肝疫苗,这样即可确保幼儿园中不会发生乙肝传播事件。
 
邵一鸣的女儿曾经在德国读过两年幼儿园,入园前并没有经过乙肝病毒的检查。
 
当年10月8日,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签发了对邵一鸣提案的答复,回复中说,《托幼机构管理办法》儿童入园体检表附件中,没有列出乙肝抗原、抗体检测项目。
 
邵一鸣认为,虽然没有列出乙肝抗原、抗体检测项目,但是由于没有明确不应以乙肝检测血清学结果拒绝儿童入园的解读,在许多省市自行制定的相关文件中,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儿童入托、入园仍有限制。
 
邵一鸣对卫生部回复的进一步建议是:各地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应废止或修改排斥乙肝病毒携带儿童入托、入园文件,尽快制定并颁布相关文件,禁止各地幼儿园在入园体检中检测乙肝标志物。
 
他认为,过去我们的公共管理对个人权益考虑得太少。他认为,儿童入园体检是应该的,但是涉及可能引起歧视的疾病要保密。这就要求在制定相关的卫生公共政策之前,需要有个医学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查,如果泄密了,如何进行惩罚。-
回到目录
 
[焦点热点]乙肝宝宝:山羊宝宝要上幼儿园
2008年12月15日南都周刊
特约记者 | 醴文 北京报道
11月2日,来自全国27个省市、101名乙肝妈妈联名发出求助信,要求取消对乙肝宝宝不得入园入托的歧视性规定,这已经是她们的第三次求助。
 
这个可爱的称呼,是乙肝妈妈们对自己患有乙肝或者携带乙肝病毒孩子的昵称。11月2日,来自全国27个省市、101名乙肝妈妈联名发出求助信,要求取消对乙肝宝宝不得入园入托的歧视性规定,这已经是她们的第三次求助。
 
联合上书的101名妈妈来自全国27个省市,这个数据本身就说明了这是一个全国普遍的问题。事实上,目前全国不少地方都有明文明确禁止"乙肝宝宝"入园。
 
●《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规定,儿童体检时发现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兼有e抗原阳性者或谷丙转氨酶增高者暂不予入园、所。
 
●福建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发出的《福建省托幼园所卫生保健管理细则》规定,幼儿入园前须进行肝功能体检,如是"大三阳",不能入园。
 
●沈阳市和烟台市亦有相关规定,儿童在上幼儿园之前需要到指定的妇幼保健机构进行体检,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得入园。
 
●现行卫生部、国家教委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及北京市对于该办法的实施细则(分别颁布于1994年和1995年),对于乙肝方面的规定,只有"有肝炎接触史的儿童应检疫42天,经体检证实其健康后方能回班"。
 
"我家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外人进去过。"
 
12月3日,北京,零下2℃。东直门外一个高档社区内,年轻的妈妈陈小青(化名)顶着寒风,拒绝记者进家门采访的要求。在她家里,堆着太多孩子的药品和乙肝防治手册。跟大多数乙肝妈妈一样,她们小心地把孩子包裹起来,生活在一个"封闭"的世界中。
 
2008年10月底,《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凡是乙肝病原携带者报考国家公务员,经检查排除肝炎的,属于合格。
 
消息传出,著名乙肝维权论坛"肝胆相照"里一片欢呼,但是陈小青却依然不安,她焦急地在"肝胆相照生儿育女"版里发帖追问:我们的求助信什么时候发出去?
 
"生儿育女"版聚集着一群"乙肝妈妈"。小青说的"求助信"是一封写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信。这已经是她们发出的第四封求助信了,要求很简单:山羊宝宝要上幼儿园。
 
"山羊宝宝",这个可爱的称呼,是乙肝妈妈们对自己患有乙肝或者携带乙肝病毒孩子的昵称,相比"大三阳"、"小三阳"、或者"乙肝宝宝"这些名称来得温暖得多。陈小青已经想不起这是谁给取的名字,"听上去很可爱,我们的宝宝本来就很可爱。"
 
他们只能采取这种办法,来美化宝宝们可能遭遇的未来。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流行区,全国有乙肝病毒携带者1.2亿多人,30%至50%的病人通过母婴传播而感染,乙肝宝宝群体有多大,没有一个机构做过统计。在这些妈妈中,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两到三岁之间。这是最要命的年龄,孩子年纪尚小,有不少妈妈还不知情,而年纪大了,过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妈妈们也就放弃了。
乙肝妈妈的第四次上书
"我们的孩子感染了乙肝病毒本来已经很不幸了,可是还要受到这种人为的歧视待遇,不能接受正常的学前教育!当宝宝们看到别的孩子高高兴兴地去幼儿园了,牵着妈妈的手,牵着老师的手,牵着小朋友们的手,而他们却只能孤零零地在园外眼巴巴地看着,只能向父母哭泣哀求。这一刻,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何等的伤害啊!而这种伤害,对孩子的一生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种孤立于群体之外对孩子的性格和成长会造成怎样的阻碍?我们实在不敢去想!"
 
这是来自全国27个省市、101名乙肝妈妈于11月2日联名发出的第三封求助信,收信人是"国务委员刘延东",因为刘延东是一位女性国务委员。此前,分别在2007年10月、2008年3月,她们把内容几乎一样的信寄给了《中国妇女报》和《中国妇联》,但是均无下文。
 
这一次,她们寄予了厚望,北京媒体进行了一番报道,更让她们看到希望的是,在特快专递的网站上查询到了她们寄出的邮件反馈"收信人签收",激动的陈小青把这个网页的截图发到了论坛上鼓励大家,耐心等待。
 
1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忧心如焚的妈妈们一直没有等到任何回音。"是不是101个人的数量太小了?"陈小青这样分析没有回音的原因。
 
在论坛和qq群焦灼的讨论中,有人提出一些激烈的方式,比如一起到北京去上访、游行等,但是极端的方案很快被否决了,一位妈妈想到了新的办法,直接给温家宝写信,"这也是一个爱孩子的人啊!"在方法上她们也进行了改变,她们通过网络把邮件发送给全国各地的乙肝妈妈,然后约定大家在同一个日子同时将邮件寄出。
 
"想想到了我们约定的日子,反映同一个问题的信从全国各地雪片一样飞到温总理的办公室,他一定不会不管。"对于这个办法,她们觉得多少跟过去的效果会不同。而目前,有200多名乙肝妈妈作出回应。
 
在乙肝母亲连续四次上书之前,乙肝宝宝们上幼儿园的问题在全国各地多年来就一直存在,仅仅从媒体报道上来看,涉及广东、江苏、福建、浙江、山东、四川、重庆、河南、辽宁、陕西、湖北、北京等十多个省市。这些报道中孩子的经历一样、幼儿园的说法一样、医学专家的说法也一样。能够找到最早的报道是2002年10月17日《南方都市报》的"乙肝病毒儿童上幼儿园被拒"。
 
除了媒体,这几年,社会其他力量呼吁关注乙肝宝宝的声音也没有停过。2004年9月,全国9个乙肝网站曾联合致信教育部,要求教育部制定保护性政策,纠正各地对感染乙肝病毒儿童的歧视。2008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严琦、张礼慧、何永智联名递交提案,建议保障乙肝宝宝的入园机会。
"我儿子会不会也成刘德华?"
从医学上判断乙肝宝宝上幼儿园的可行性,其实并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
 
卫生部2006年9月2日颁布的《预防控制乙肝宣传教育知识要点》明确指出:"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委、北京佑安医院副院长段钟平说,从医学上,乙肝宝宝入园,对别的孩子完全没有传染的危险。
 
据段钟平介绍,乙肝传播有三个途径,一是母婴传播,二是修脚、穿耳等产生的血液传播,三是性传播,但幼儿园都不可能有这样的情况。
 
此外,目前我国已经正式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所有新生儿都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因此现在适龄的新入园的儿童对乙肝几乎都有免疫力,不再会轻易感染乙肝病毒,因而乙肝病原携带者儿童在幼儿园就读对其他小朋友已经不再构成威胁。
 
然而,2007年,陈小青跑了10余所幼儿园,既有社区幼儿园,也有机关幼儿园,以及民营幼儿园,得到的说法一律是"不收"。陈小青听说有一家幼儿园的创办人是全国人大代表,满怀希望地找过去,得到的说法是"我们按照规定办","这已经是最温柔的拒绝了"。
 
每名乙肝宝宝被感染的经历,对于妈妈来说都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
 
陈小青家在北京,为了生一个健康的宝宝,费尽了心思。
 
她住进了国内母婴阻断技术最好的医院之一--"北京佑安医院",采用了最先进的阻隔技术和药物,在妊娠28周起每四周注射一次乙肝免疫球蛋白,即怀孕第7、8、9个月各注射一针直至分娩,同时对新生儿进行全程免疫。一切的阻断措施都是在科学和经济的保障下进行的。
 
然而,这项技术的成功率是95%,刚出生的第一年,每次检查儿子小天都是健康的,到了1岁半的时候,却意外地呈现阳性。
 
儿子小天是医学上的5%,是小青全家不幸的100%。
 
陈小青没有把宝宝带到楼下来,对于儿子她只用了一句话形容,"他和别的孩子没有任何不同。"
 
在陈小青家附近公车站的广告牌,1年前曾刊登过刘德华的公益广告。那时候,陈小青最喜欢带着儿子到这里来玩。她说,"我的儿子长大了会不会像刘德华那样,把自己的病坦然地说出来?"
 
2006年,香港影视明星刘德华受卫生部的邀请,担任防治乙肝的形象大使,并拍摄了"共抗乙肝、一路有我"的公益广告,给乙肝患者最多鼓舞的是,刘德华公开宣布了自己也是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
 
那时候,陈小青会故意抱着小天在这里等公交车,其实只是想听听乘客们的议论。有个小姑娘说,"刘德华真行啊,敢说他是乙肝",另一个姑娘说,"嗨,那是因为他是刘德华。"还有一个大爷说,"刘德华也得了乙肝,怎么没人歧视他啊?"
 
陈小青听到了很多这些话。和刘德华的广告同时而来的是,从2006年开始,关于反对歧视乙肝的一系列宣传和利好政策不断传出。当时的陈小青觉得,感染乙肝病毒似乎也不是那么可怕,自己帅气的儿子长大了说不定也会成为一个刘德华。
 
但是,过了三个月,到了小天入托的时候,陈小青才体会到孩子无幼儿园可上的现实。
 
"不知道刘德华有没有上过幼儿园?" 陈小青苦笑着说。
302医院里的山羊宝宝们
北京302医院是著名的肝病治疗医院,住院部的一层,是这所医院的肝病儿科病房,长年住着40多名来自全国的患有乙肝的婴幼儿。
 
从青岛带着孩子赶来治病的李李梅,这几天一直在琢磨同病房一位北京妈妈说的写信事情,"我也想参加写信,就是不知道怎么写?"
 
在提及"幼儿园"三个字时,李李梅换成了"小学校"的说法,"这三个字提不得,一提这娃就会大哭,哄不住。"
 
李梅的儿子咚咚3岁,他用手扶了一下栏杆,妈妈李梅赶紧蹲下去打他的小手,"让你别摸别摸,有细菌。"
 
李梅几乎不让咚咚摸任何东西,因为孩子喜欢和家附近的小朋友玩,李梅都不知道因为这个打了多少次孩子,"怕真传染给人家的孩子,那咋办?"
 
为了哄儿子,李梅说,"来,给阿姨数个数。"
 
"5、6、7、8、9。"
 
"唉,这孩子永远都是从后面开始数,怎么教也不改。"李梅又叹了一口气。
 
在病房里,咚咚没有玩具,也没有图画书,他的启蒙读物是"艾滋病防治手册",这是医院免费赠送的。在手册的第一页上为了形象说明母婴传播,画了一个小朋友的卡通头像,咚咚每次翻到这一页,都会开心地指着头像喊他自己的名字--"咚咚"。
 
这个时候,李梅心里是最难过的。"哎,他怎么会想当这个宝宝啊?"
 
听说记者采访乙肝宝宝上幼儿园的事情,坐在床边的另一位家长迟疑了一下,然后吐出一句话,"我的孩子不是这个病"。
 
事实上,在这里住院的孩子全都是乙肝患者。家长的心态只不过是一种本能的保护。这几乎成了他们生命里需要保守的最高机密。
 
就是这样化身于在一个有着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李梅依然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在记者已经离开病区后,李梅放下孩子奔了出来,说:"能不能不要写我是来自青岛?"
 
同样地,陈小青最后还是拒绝了记者去家里看看小天的要求。让一个外人知道家里的真实状况,对陈小青而言,同样是一种潜在的伤害。
受煎熬的母亲
上不了幼儿园,本身并不是天大的事情,但是这给孩子妈妈一个潜在的恐惧:孩子的起点上就不一样,他的一生还要遭遇多少歧视和不公?
 
2003年4月3日,浙江大学应届毕业生周一超在报考公务员时,因为患有乙肝"小三阳",体检不合格,刺杀嘉兴市秀洲区人事劳动局大楼两位科长,一死一伤。2006年3月,新疆大学92名大学生因携带乙肝病毒被休学回家。求职、上学路上,乙肝患者以及乙肝病毒携带者所遭遇的不公待遇,这些孩子母亲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不能上幼儿园,对于宝宝来说意味着学前教育的缺失,这个损失是终身难以弥补的。事实上,乙肝妈妈们一遍遍寄出求助信,既是救孩子,同时也是这些母亲的自我救赎。不管怎样,是自己将病毒传染给孩子,这是她们生活最大的阴影,甚至带来巨大的变化。
 
就在11月初,"肝胆相照"的论坛上有人发帖,"一位乙肝妈妈因为无法忍受痛苦,带着自己的孩子跳楼自杀"。尽管这个帖子里时间地点人物没有具体写明,这个消息还是引起论坛里乙肝妈妈们震惊。
 
一位网友留言:"我们都曾有过这种想法,心想或许带着孩子跳下去,一切就都结束了,可是最终没那个勇气,更何况,我有一个还算能理解我的丈夫,还有我的父母,他们也为我和孩子操碎了心??"
 
来自山东聊城的乙肝妈妈丁丽(化名)从不在论坛上发言,觉得"说什么都没有用。"看到这条留言后,她长叹一口气,"我身边怎么就看不到理解和爱?"对她来讲,自己和孩子的病几乎让她看不到痛苦的尽头,"安眠药"就藏在大衣柜深处,她常常和自己斗争。
 
丁丽的宝宝已经六岁多,不能上幼儿园,除了对成长不利外,更可怕的是会暴露孩子的病情。丁丽最害怕的就是听到邻居、同事问,"你家孩子为什么不上幼儿园?"她不知道如何回答,于是干脆不带孩子出门。
 
丁丽并非没有想过办法,她给山东省卫生厅打过电话,卫生厅让她找山东省教育厅,教育厅让她找卫生厅,"要不就是这个部门让找那个部门,推来推去,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一来二去,孩子也快过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了。
 
在孩子刚出生时,有一次,一个同事见丁丽不给孩子喂母乳,丁丽的丈夫无意中说漏了嘴,从此丁丽觉得这个同事的态度变了。但是具体说起来,却说不出什么细节来,"大概就不直接接触我。""歧视"两个字已经入了丁丽的心,从她一双被歧视的眼睛里望出去的,别人的行为举止似乎怎么都不善意。
 
乙肝也导致丁丽与婆婆的关系很紧张。本来一家人讲好对外统一说,宝宝不上幼儿园的原因是"婆婆心疼孩子,要自己带。"谁知道婆婆总是有意无意地把真实的原因放出去。"她这是在逼我离婚。"丁丽说。
 
太多的压力让原本还算体贴的丈夫有些绝望了,现在,她的丈夫已经提出了离婚。"他就一句话,这辈子不想活得这么累。"
 
看着论坛里的姐妹们还在热切地期待第四封求救信,"我的孩子已经错过了",丁丽觉得这已经跟她没有什么关系了,反倒是大衣柜里面的小药瓶离她越来越近。
是不是火葬场也要给我们单独修啊?
其实,在这些山羊宝宝还没有出生时,有的就已经被区别对待。
 
2008年7月3日,山西省太原市卫生局下发《关于加强乙(丙)肝病毒携带者孕产妇归口管理的通知》,指定太原市传染病医院为乙(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孕产妇定点收治医院,同时,在太原市四县(市)分别确定一所县级综合医院或妇幼保健院负责急产孕妇的生产,全市其余医疗保健机构不得收治患有乙(丙)型肝炎和病毒携带者的孕产妇,开展产科接生工作。
 
"是不是火葬场也要给我们单独修啊?"这是陈小青看到这条新闻的第一反应。
 
和公开的歧视相对应的是轻视。河北廊坊的刘晓娟在生产前入住了当地的一家还算不错的医院,医院和她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但是医院没有告诉她任何可以采取的阻断措施,只是说没有问题。"可能是他们技术水平不够,又不想失去我这个客源。"晓娟这样猜测。
 
等到孩子生下来,新生儿体检一切正常,长到三岁准备送进幼儿园的时候,在体检时才发现孩子感染上了乙肝,而且已经处于发病状态,痛苦的晓娟甚至想状告这家医院,但单单是"公开身份"这一点,晓娟就不敢去想,只好放弃。晓娟甚至不愿意说出这家医院的名字,越多的细节,似乎意味着她自己和儿子的状况也会暴露出来,这样的结果,似乎比病情本身还要可怕。
 
在"肝胆相照"的论坛上,有一个跨度长达三年的长帖,是关于全国各地医院收治乙肝妈妈生产的情况,结果是每个地方、各个医院的情况都各不相同、五花八门。
 
"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不希望被隔离、区别对待,也不能完全被漠视。"陈小青说,她们最大的希望是把问题恢复到医学本身上,而她们最基本的诉求是,所有具备一定条件,比如二级医院以上,对患有乙肝的孕妇能进行科学、有效的阻断治疗。
赌博
李梅现在在进行一场赌博。
 
儿子咚咚喜欢和同龄孩子玩,每次看到跟他差不多的孩子,咚咚都会要求妈妈也去抱抱这个孩子。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李梅都满足不了。
 
相比病情,李梅更关心孩子的心理。"他以后肯定要出心理问题。"这个初中没有毕业,几乎从来没有参加过工作的农村妇女,已经跳越了眼前的困境,去担心孩子的未来。
 
事实上,比孩子10年后的心理状况更火烧眉毛的是她自己的病。因为从小到大从没有参加过体检,到孩子生下来,她才知道,自己原来是一名乙肝病人,并且是大三阳。她坚持了一年多吃药,大三阳已经转成小三阳。但是在放弃治疗半年之后,她的病情再度转成大三阳。"只能赌一把了,她笑了笑。她的治疗费用每个月400多元,为了节约这笔看上去并不算天文数字的费用,这个赌合算吗?
 
李梅的回答是,我的钱是按照"一元一元"地来算的。"给咚咚买过的唯一玩具就是一个两元钱的小皮球。"
 
咚咚在302医院30天强化治疗的费用是1万元,而这两年多,两个人的治疗费用就是5万多元。李梅没有工作,她丈夫一个月的工资收入是1600元,这里面包含了全家人的开销和治疗费用。每个月400多元的药钱,足够一家人的伙食费了。
 
如果她赌输了,可能是10年之内降临的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另一个妈妈刘晓娟也想赌一把。
 
等到孩子的病情稳定了,无论如何,她都要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她那坚定的眼神流露出不甘心的恨意,"我肯定有办法,我的体检可以做假,我还可以给院长送钱,我的孩子一定要上幼儿园。"
 
如果真的让孩子以这样的形式进了幼儿园,承担代价的可能就不仅仅是这个山羊宝宝了。
回到目录
 
[观察思考]中国人主奴心态:为何不能冒犯领导?
2009-01-21 东方早报
茅于轼先生最近在接受记者访谈时说: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平等这个概念不能笼统地说,我觉得至少该分成地位的平等和财富的平等两个话题。中国人的观念里对财富的不平等很敏感,但是对地位的不平等却不敏感。人类发展有一个趋势,财富的差别越来越大,比尔?盖茨交了那么多税还有好几百亿美元,比起一个中国普通农民能差一亿倍。但是人的地位差距,特别是人格尊严的差距却在缩小,比如现在一个服务员给布什总统倒一杯咖啡,总统也得说一句"谢谢",但当年慈禧太后绝对不会对李莲英说"谢谢"。一个是主子,一个是奴才。
 
中国人的文化和人格观念里,最深入骨髓的不平等,就是人格的不平等,金钱、权力、地位、武力,乃至先来后到,等等,都有可能成为人格不平等的根源。大家不以为非,反以为是。在单位,在官场,一些人稍微有点小职务,就颐指气使不可一世;而那些"下属",则免不了有唯唯诺诺、阿谀奉承者。久之,则不论怀着主子心态还是奴仆心态者,都不过是个小市民而已:满足于小聪明式的自我陶醉、小圈子小帮派内的自我风光,并且在自行聪明、自我得意中毁坏许多宏伟的构建,伤害许多正直不阿,不党不私之人。
 
这种深入骨髓的不平等,不仅对人的人格是个极大的伤害,对人的心态和心智也是个极大的、无谓的磨损。中国古代的官场争斗、宫闱秘事和大家庭里的尔虞我诈、大妻小妾的争风吃醋,无非都是为了能够在小范围内在人格上高人一等。于是,中国人的心智大部分被鬼迷心窍似地钻进了人际关系的死胡同,光琢磨人不琢磨事。大好的年华与智慧都在这样的勾心斗角中付诸东流!
 
最近有报道,广东省家庭服务业协会说,从去年8月到12月,平均每个月都有五六百人前来应聘保姆工作,其中90%以上是大学生,还包括28个硕士。保姆职业两三千甚至六七千元的月薪,对就业寒流中的大学毕业生诱惑不小。然而报道又说,"大学生虽然悟性高,但心理承受能力却很差,当上保姆后不久即要求离去的高达80%。"其中包括他们中有的"难以忍受"不能和主人一家同桌吃饭这样的规矩。对此,徐贲教授在1月17日《新京报》理直气壮地说:大学生理应更具有自我意识,也更在意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关系。如果一个社会只追究当保姆者的"心态问题",要求他们安守本分、当好下人,会使整个社会越来越下人化、仆役化。相反,如果一个社会能够多多追究主人的心态,多多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将有助于提高社会的共同尊严感。
 
我相信一个人的人格状态将直接影响其事业和人生境界。只有那些人格独立的人,既不依附别人也不指望他人依附的人,才能心无旁骛,一门心思把所有的时间、精力、聪明才智都用到自己的事业和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中来。那些无论怀着主子心态还是怀着仆人心态者,本质上都是奴才人格。在中国与公民社会的距离日益拉近的当今世界,我们还是应该提醒人们多关注人与人之间人格的不平等,并且敢于从我做起,站直喽,别趴下!没有不可挑战的权威,没有不可"冒犯"的领导,这个社会才会有制衡,才会真正趋于正常。
回到目录
 
[中国政治]大学生就业难成中国心病
2009-01-21 侨报
【侨报编译崇楠1月21日报道】美国《夏洛特观察报》当地时间19日发表蒂姆?约翰逊(Tim Johnson)撰写的一篇题为《大学生就业难成中国"心病"》的评论文章。摘要如下:
 
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农历春节日益临近,很多大学毕业生都感到了极大的就业压力,他们希望把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当成最好的礼物送给家人。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今年,中国将有610万"天之骄子"面临就业问题,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很难如愿。即将毕业于中国知名学府--浙江大学的潘俊杰(音译)就是其中之一,他说:"因为没能找到工作,今年春节又免不了听父母喋喋不休的唠叨。"
 
名牌大学毕业加优异成绩,不等于好工作,对不少中国大学生而言已并不稀奇。就业所带来的焦虑不仅困扰着潘俊杰,还影响着中国750余所大学的毕业生。《广州日报》刊文称,中国南方很多大学毕业生甚至为竞争保姆职位而焦头烂额。
 
今年正值1989年"六四"政治风波20周年,这一报道不仅震动了大学毕业生及家长,还引起了中国高层的关注。中国政府近日表示,大学生是颇具价值的人力资源,官方将"最先考虑大学生就业问题"。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人将原因归结为金融风暴,但它只是这一问题的导火索,或是将问题扩大的"放大镜",在这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时代原因。
 
几十年前,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年轻人进入大学须经过极其严格的选拔,平均每20个高考考生中仅有1人金榜题名。可是,一旦进入大学后,他们也如同进了"保险箱",就业几乎不存在竞争,其未来得到了保障。
 
近10年中,中国高层鼓励大学扩大招生,以增加高学历人群。一时间,很多大学掀起了招生潮,大批学生涌入高等学府。尽管适龄青年进入高等学府的比例与美国尚有一定差距,但自2002年以来,该比例在中国已大大提高。
 
但是,数量猛增的大学生并没有在"象牙塔"中学到更多一技之长。他们中的很多人担心毕业后去哪工作、以何为生。同时,一些大学也并没有针对市场需求为学生们设置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上海体育大学学生王宁(音译)说,"我不得不学习很多理论课程。在这些课上,往往教师讲课,学生睡觉。"她认为,这与她至今未成为一名体育教师不无关系。
 
理论课程的大量设置,让一些大学生形成躲避实践性、技能性较强行业的习惯,这也成为他们难以就业的原因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张巨伟(音译)表示,很多大学毕业生不喜欢去工厂或工业企业工作,而更青睐服务行业,但是,中国尚不能提供足够的服务岗位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尽管如此,中国官方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确实出台了很多措施。除了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相关优惠政策外,政府还鼓励他们参军,或去贫困农村及西部地区工作。但是,很多大学毕业生仍不愿去中国偏远地区工作。这与他们的时代特点相关。
 
如今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其父母多面临退休,需要照料,而他们将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强烈的义务让一些大学毕业生难以离开父母。
 
如此一来,中国大学毕业生身上背负的一系列时代烙印,更让他们的就业之路举步为艰。
回到目录
 
[中国政治]海南省长批部分官员安于现状 政府机构学风不浓
2009年01月22日海南日报
"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是五届省委带领全省人民奋斗的核心目标,同时也为海南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难得的现实课题和广阔课堂。
 
我们党的奋斗历程证明了一个道理:学习是一件做则兴、不做则废的大事。
 
2007年初,刚刚就任省委书记的卫留成就向全省党员干部发出了改进学风的号召,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不认真学习就有可能被淘汰,没有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就会贻误发展时机,要求各级干部通过学习提高干事、成事的能力。
 
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保铭多次强调,干部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事业的兴衰。提高干部素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学习。
学习主题紧跟发展的鼓点
从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海南重要讲话、科学发展观、李克强副总理视察海南重要讲话,到物权法、生物质能源、核电、航天、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细数五届省委中心组的历次学习主题,不难发现每个主题都紧密结合中央精神,结合国内、省内面临的热点和难点,紧跟海南发展的鼓点,学习不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虚功",而是变成理论和实践紧紧结合的"实功",学习真正成为了推动海南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
 
对此,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文彰感触很深:"在建设学习型党委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学以致用,把科学发展观与谋划海南发展、解决海南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在指导实践、推动发展上下功夫。"
 
应邀前来讲课的不仅有理论战线的专家学者,也有中央重大决策的制定者、参与者和来自实验室的科学家,省委中心组学习以此深化广大干部对相关理论、重大法规政策以及新型产业等高科技知识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为了能让更多的领导干部学习知识、开阔眼界,几乎每一场省委中心组学习会都从省委中心组成员扩大到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及各市县党政主要负责人。
 
2007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物权法》。这部被称为我国立法史上里程碑式的法律,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理念提出更高要求。在物权法实施前3个月,物权法草案专家建议稿起草人之一的中国人民大学王轶教授,应邀前来做学习辅导,帮助海南干部深入理解该法。
 
2007年9月22日,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了我国新航天发射场落户文昌的消息。20天后,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工程管理与测控技术专家沈荣骏就出现在了省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
学习内容紧扣发展需要
五届省委中心组的历次学习,和一年一度的理论研讨会,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让学习内容和海南发展需要实现了完美对接。
 
2007年6月15日举行的学习报告会意义特殊,从这场报告会开始,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内容开始成为中心组的学习内容。在这场报告会上,来自清华大学的李十中博士重点分析了海南发展生物质能源的优势所在。而生物质能源产业,则被省委视为可能成为构建有海南特色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之一。
 
卫留成不止一次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如果领导干部对新知识知之甚少,就会影响到科学决策。所以,领导干部要从海南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学习与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高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等,提高驾驭经济和推动发展的能力。
 
罗保铭多次告诫政府官员,最近30年产生的知识总量等于过去两千年产生的知识总量,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必须为"终身制",否则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相当一部分政府机关学风不浓,不少领导干部满足于吃"老本"。他要求新一届政府努力把本级政府和本部门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2008年6月13日,洋浦保税港区开港运行在即,为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更好地把洋浦保税港区建设好,推进海南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委主要领导指示,中心组特意邀请了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司司长何力作 "用足保税港区政策,促进海南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报告。
 
2008年10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春潮涌动琼州大地。结合我省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省委主要领导的指示,中心组邀请了中宣部的张国祚同志,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几个重要问题作了报告,使海南的领导干部更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从2006年的 《把信送给加西亚》,到2007年亲自汇编《〈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文章选编》,再到2008年的《心耘》,这些送到省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书,都体现着送书人卫留成的期冀:通过学习塑造"好的人品",形成"好的工作思路和好的工作方法",保证海南高质量发展。
 
近日《南方周末》刊发专题,对卫留成书记等9名高官以书施政予以报道,称"在执政党累年提倡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阅读已不仅是官员个人私趣,更成为他们弘扬理念,整饬官风的特殊工具。"
学习效果变成工作成果
卫留成常常告诫领导干部,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真正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工作能力,转化为工作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
 
专题研讨制度是我省建设学习型党委的一大特色,以一年一度的省委理论研讨会形式举办的专题研讨更是连续进行了16年。省委多次强调:"通过研讨不但要出思想还要出政策,出办法。"研讨制度进一步推动了研讨成果的转化,一批批研讨成果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各部门的方针政策和工作措施。
 
在2007年海南省委理论研讨会上,与会者交流思想、对撞智慧,"头脑风暴"式的热烈情景令人记忆犹新。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和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问题是会议的主题,结合这一主题,会议对昌江"教育扶贫移民"模式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进行认真评估,直接推动了集解决环境保护和教育两大基础问题于一体的教育扶贫移民模式在全省贫困地区深入有效的实践。2008年我省投入1.9亿元,在全省10个试点市县建10所教育扶贫(移民)学校,将有1.6万名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成为"教育移民"。
 
2008年7月,在我省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洋浦湾畔涌起了新一轮思想解放大潮--2008年省委理论研讨会在这里召开,与会代表紧紧围绕为什么要强调解放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下要解放什么思想、怎么解放思想和解放思想去干什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讨,新的思想火花不断碰撞闪现,新的研讨成果不断交流出新。
 
省委以身作则,结合发展现实需要探索出的求实学风,极大促进了各级领导干部学风的改善和转变。省委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实施意见》后,目前正在酝酿市县以上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有关规定,为进一步改进学风,加强干部学习提供制度保证。
 
省委中心组的良好学风成为了各市县中心组的榜样和表率。
 
万宁市委书记李秀领告诉记者,省委中心组唯实的学风令人深受启发,为此万宁市委中心组将理论学习和发展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并给每个领导布置10个与万宁当前发展紧密相关的调研项目,涉及征地拆迁等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调研深化对理论的理解,最后用理论指导实践,有力地推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屯昌县委书记江华安认为省委中心组通过学习和创新,在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中,使科学发展观"海南化"。在省委中心组的带动和影响下,屯昌现在每月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举办一次新思路新发展讲座。县委召开常委会都是以学习开始,在作出决策前集体学习中央和省委相关精神和政策。
 
在省委中心组学习的带动下,不少市县学习风气日兴,成为当地科学发展不竭的动力。 (本报海口1月21日讯)
回到目录
 
[中国政治]广东省委书记批部分官员学历渐高能力渐弱
2009年01月21日新快报
新快报讯 (南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昨天在省纪委十届三次全会上批评某些干部的不良作风时说,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坚持"只干不说、多做少说、干了再说",在不争论、不折腾、不张扬中打开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但时至今日,一些党员干部意志开始消退,"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
 
汪洋说,现在一些党员拼劲松了、干劲弱了、闯劲没了,有的无所用心、敷衍塞责,限于文山会海,忙于迎来送往;有的爱做表面文章,不愿真抓实干,满足于当"传声筒"、做"中转站",习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有的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不是扑下身子干实事,而是眼睛向上谋"位置"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一些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一些本来应该解决的问题欠拖不决,一些本来可以缓解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汪洋批评道,现在我们有些干部学历越来越高,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面对复杂局面,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工作方法简单生硬,这与我们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要大兴真抓实干之风,切实解决作风漂浮、工作不实的问题"。
 
汪洋表示,加强作风建设是做好今年工作的一个重要的要求,要将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宣传思想部门的积极作用和新闻媒体的宣传推动作用结合起来,要注意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在全省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
不做"老好人"不当"太平官"
"必须攻坚克难,主动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努力打开工作局面;必须一抓到底,对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实干精神逐一去解决;必须勇于创新,敢于负责,敢抓敢管,不做'老好人',不当'太平官';必须树立鲜明的导向,使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
大兴亲民为民之风切实解决脱离群众
 
汪洋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解决与民争利的问题
汪洋强调,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大力树立和弘扬六个方面的新风正气,切实解决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要大兴解放思想之风,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问题。
 
解放思想是法宝,进一步打破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解决好"不会解放思想"的问题,我们推动科学发展就会打破"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局,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二是要大兴理论联系实际之风,切实解决推动科学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
 
三是要大兴亲民为民之风,切实解决脱离群众、与民争利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坚持群众为先,想基层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坚持民生为重,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气力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
 
四是要大兴真抓实干之风,切实解决作风飘浮、工作不实的问题。
 
五是要大兴廉洁从政之风,切实解决为政不廉、以权谋私的问题。过好思想关、权力关、社会关、亲属关、生活关,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和情操。
 
六是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切实解决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的问题。增强节俭意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节约办一切活动,精打细算、严格把关,珍惜财力、爱护财力、用好财力,真正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
回到目录
 
[热点评论]警惕官员的知识傲慢与权力傲慢联姻
2009年01月22日中国青年报
作者:胡印斌
官员群体重视学历好不好?尊重知识、尊重文化,这有什么不好?然而,问题还有另外一个侧面。日前,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省纪委的一次会议上谈到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他说,现在我们有些干部学历越来越高,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面对复杂局面,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工作方法简单生硬。汪洋还饱含感情地要求干部,要做到尊重群众而不是轻视群众,亲近群众而不是疏离群众,帮助群众而不是折腾群众。(《广州日报》1月21日)
 
汪洋一席话让干部教育"回到常识"。学习是为了什么?学历是为了什么?不过是为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罢了。如果官员的高学历不能对此有所补益,即便顶上一个硕士、博士的头衔又能如何?
 
为什么有些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因为在很多干部的眼里边,已经很少有什么"问题意识"了,有的是高学历产生的"知识的傲慢"。在有些干部那里,学习的终极目的是获取学历,学历的终极目的是满足提拔的要件。在处理需要智慧的现实问题时,所依凭的却大抵只是一些孤立的教条,缺乏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发展水平以及社情民意的深刻了解,更谈不上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群众的"同情性理解"。
 
他们也不是没有实践,但他们的实践往往失之肤浅和武断。以今天中国方兴未艾的城市建设为例,一些城市管理者今天去欧洲考察一圈,回来就要城市建设成欧式风格;明天去南美考察一圈,又要把城市建设成南美风情的城市。大拆大建,标新立异,很少具体考虑当地历史文化以及市民生活的实际问题,这种以扭曲城市发展固有品格为代价的城市建设运动,到头来注定是一场昂贵的实验。除了挤占大量城建资金之外,更折腾了城市、折腾了群众。
 
为什么部分官员在面临复杂局面时,往往会选择"简单生硬"的方式?我想,除了缺乏应对复杂局面的经验、书本学习没有告诉他们具体的处理路径之外,问题的根子还在对权力理解上的简单生硬,或者说使用权力的霸道蛮横。汪洋谈到,干部"要经常掂量掂量'你是谁,为了谁'",这里边强调的正是权力来源和服务对象的重要问题。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已经忘记了手中权力的来源。
 
比如说去年云南孟连的"7?19"事件,事发当天,7月19日清晨6时许,云南孟连5名胶农在家中和睡梦中被警察厮打和强行带走。此事遂成为后来数百民众"围攻"警察发生冲突的直接引线,以至于酿成严重的群体事件。当企业和农民发生利益争执时,一些官员不假思索地站到了企业一方,居然动用大批警察压制农民,结果可想而知。这样的处理方式,根源仍在于部分官员意识中根深蒂固的"权力的傲慢"。
 
"知识的傲慢"原本也可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克服,多亲近群众、多深入基层、多解放思想,长期坚持一定会有成效;"权力的傲慢"也有药可医,一些小小的教训足可以使之警醒、促其反思,进而,改变一贯的行事方式。然而,一旦两者联姻,成为混合的"傲慢",彼此强化,互为倚重,问题将会变得严重。
 
学历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其所标志的知识水平也并非虚妄。虚妄的是对学历的片面强调,一提倡干部"知识化"了,干部们便纷纷硕士、博士的风光起来了。开始时候,很多人可能只是跟风,慢慢地,心态就可能发生变化,没准儿真以为自己就具备了博士、硕士的水平,在一切问题上游刃有余了呢。因此,有必要正视当下干部学历教育的负面效应。从考绩上引导,在实践中淬炼,到群众中评价。此种矫正非但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回到目录
 
[热点评论]何以出现官员学历越来越高能力越来越弱
2009年01月22日华商报
作者:杨鹏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批部分官员"学历越来越高,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面对复杂局面,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工作方法简单生硬,这与我们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1月21日《广州日报》)
 
汪洋一席话博得网民一片叫好声,这个很好理解。就官员学历、能力,这些年来已经进行了无数次的"专题讨论",现在汪洋把二者放在一起进行了一个"总结性的点评"。
 
对于高学历与能力之间关系的解读,网民更多关注于部分官员的在职学历--- 即所谓的"假的真文凭"。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某些官员在职期间取得高学历,正是造成"学历越来越高"的重要推手。内蒙古大学校长旭日干曾在政协分组讨论会上,对一些领导干部学历文凭的"突飞猛进"提出了批评:"我曾经参加过一些人事考核工作,一些人前两年还是大专,现在就变成研究生了。"(2003年3月12日中新网)
 
国内对于一些官员所谓 "假的真文凭"的诟病由来已久,近几年两会期间也出现过专门提案,还上升到"文凭腐败"的高度。而造成这种"文凭腐败"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当在于,在年龄与学历作为提拔升迁的重要条件时,既然年龄难以捣鬼,那就只能在文凭上打主意了。古人总结出了"学而优则仕"的法则,现在聪明者更明白"仕而优则学"的窍门。有报道称,一些研究生在向别人讲授经验教训时说:"我们导师公开说,我只招三类人,有权的,有钱的,有色的,看看你自己占哪条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曾直斥教育界不应该配合官员学历造假,希望"名校更要珍惜荣誉"。
 
尽管文凭的高低并不能说明能力的大小,但当不断有"假的真文凭"出现在某些官员身上时,高学历不能与高能力相匹配,民众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于是,在这样一种语境下,我们不难理解汪洋对于"学历与能力成反比"这一现实的精辟概括。这话真是一言击中要害。
 
一边是看重高学历的考核机制刺激,一边是缺乏相应规制程序和监督而衍生出来的"病态在职学习",这无论如何都不能保证学历的质量,遑论能力的提高。又如汪洋所言,一些党员干部"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因而,放在当下,矫正学历与能力之间的对应关系,还需要选拔与考核机制本身的纠偏与完善。重文凭、轻水平,"唯学历化"的倾向,诱使某些人动起歪脑筋,在如此小成本与高收益的利益驱动下,就出现了侥幸买文凭、混文凭的现象。但是,一个为了升迁而追逐高学历的官员,倒是把高学历当成了一种"不动摇、不懈怠"的折腾,我们有理由怀疑其个人品德和为官之道。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从这种"学历越高能力越弱"的现象中,似乎也能窥见这类高学历官员是如何对待日常工作的。一个小工匠,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技艺至少也会达到"熟能生巧"的境地,而部分官员"学历越高能力越弱"的现象恐怕就只能用业务荒废来概括。长久地将心思不放在自身的业务上,其为官能力、执政能力又怎么会提高呢?对于某些官员而言,一旦心思入了邪道,即使学历再高,又怎么能期待他们会拥有与学历相匹配的能力呢?
回到目录
 
[热点评论]“败絮”般的高学历当然换不来能力
2009年01月22日 齐鲁晚报
有的官员的学位是花公款买来的,有的是拿权力换来的,有的是手下"代读"的,各种猫腻不一而足。这种渐高的学历,当然无法"学为所用",提高执政能力。
 
1月21日《新快报》报道,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省纪委十届三次全会上,批评某些干部的不良作风时说,现在我们有些干部学历越来越高,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面对复杂局面,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工作方法简单生硬,这与我们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在官员博士、硕士越来越多的背景下,汪洋书记的批评很到位,令人深思。其实,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真是"学历渐高、能力渐弱",那至少还有一抹"亮色",就是学历高了。可是,遗憾的是,某些人渐高的学历恐怕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被双规后,有学者撰文说,请查一下王益博士学位的来历。文章说,1994年9月,王益成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系的博士生,两年后,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经过两年自学就能考上热门的经济系博士研究生,已经很不简单,而在不可能不繁忙的公务中,又能在两年内修完经济学博士的课程,考试合格,而且还要发表学术论文,通过答辩,不是天才,也是杰出人才。
 
王益博士学位的来历至今还是一个谜,但官员假文凭、假的"真文凭"和买学历的故事,却经久不息地上演着。有的官员的学位是花公款买来的,有的是拿权力换来的,有的是手下"代读"的,各种猫腻不一而足,这种渐高的学历,当然无法"学为所用",提高执政能力。所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的中专学历曾被热议许久,而陕西乾县科技局局长王显亮大骂宣布考场纪律的监考人,"我掏钱买文凭,你有啥资格管我",似乎也没啥好大惊小怪了。
 
"败絮"般的高学历只能换来弱能力。显然,如果我们依旧那么看重学历和文凭,一来官员读博士、硕士热还得蔓延,而其中的故事和笑话,可能还会"登峰造极",二来,"学历渐高、能力渐弱"的趋势,势必要愈演愈烈。
 
事实上,如何杜绝这种不正常现象,有关部门早就出台过措施,但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笔者认为,有了汪洋书记的批评,人们更希望开风气之先河的广东能率先动动真格,重新审视"学历渐高、能力渐弱"的干部,让更多有真能力的干部脱颖而出,造福民生。(作者:吴杭民)
回到目录
 
[热点评论]改变高学历低能力,选官拔制度须改革
2009年01月22日扬子晚报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现在我们有些干部学历越来越高,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越来越弱。(1月21日《新快报》)。
 
学生有高分低能的问题,官员也有高学历低能力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官员的高学历低能力问题与官员个人的品行与作风确实有一定关系。在学历腐败广为人们所诟病的背景之下,官员要获取一个高学历并不是很难。去年12月份,陕西乾县一名局长就曾大闹党校研究生考场,声称"我掏钱买文凭,你有啥资格管我",真是一语道破天机。混文凭的官员,难免会混日子。越是这样的官员,到了真正需要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越是会感叹"戛戛乎其难哉"。
 
但高学历低能力一旦成为一种流行病态的时候,查找它的根源就不仅仅局限于少数官员的个人作风问题了。为什么高学历低能力者能够坐上官位,为什么日复一日他们不仅平安无事,而且甚至会得到不小的提升?这与长期以来形成的官员选拔制度不无关系。官员学历被重视,起初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体现,自然有其积极意义。但是,任何事情都存在过犹不及的问题,重学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被异化成了唯学历。相比学历,对官员能力的考核和界定要复杂得多。另一个层面讲,现在大部分官员都是由上级选拔,而公务繁忙的上级所能依据的最"硬"的杠杠,怕也就是"学历"了。
 
正如高考会成为教育的指挥棒一样,选官的习惯性做法也会引导或暗示官员的努力方向。既然一纸学历是如此的重要,而且实际上获得一份学历也并不艰难,所以官员千军万马挤着去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也就不用奇怪了。要从根本上解决官员高学历低能力问题,督促官员个人转变作风只是一个方面,更关键的是要改进与之相关的官员选拔与官员考核体系。实际上,这种改进已经在探索和实施之中。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仅有中专文凭,却依然被国家重用为正部级官员。这在县级官员都不免博士满天飞的当下,不啻为清醒剂。
 
官员选拔从重文凭到重能力的转变,难点或许就在对能力的评价上。从权力体制内部而言,上级对下级的评价应该更多地向"赛场选马"转变,在促进发展、关注民生的实践中不难看出官员的表现到底如何。从外部而言,应当将评价官员的权力更多地交给民众。作为官员的服务对象,民众对于官员的能力如何,最有发言权。如有这样的转变,比起光变变作风来,效果肯定更为灵验。 (湖南 周东飞)
回到目录
 
[热点评论]千万巨贪周良洛的免死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2009年01月21日 扬子晚报
作者:王威
就人大代表提出的原北京市海淀区长周良洛为何只被判"死缓",北京市二中院相关负责人近日解释说,周良洛受贿1600万却判死缓主要是"主动交代"和"返还赃款"两个原因(1月20日《京华时报》)。
 
我国《刑法》规定,个人贪污、受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正如法院相关负责人所说,周良洛"从涉案金额上来说确实可以判死刑。"那么,这位"千万巨贪"的两条免死理由是否能站得住脚呢?
 
"主动交代"与"返还赃款",所反映的都是犯罪分子在犯罪之后的态度,属于量刑的酌定要素。与量刑时必须遵照执行的法定要素不同,量刑的酌定要素是指无法律的明文规定,但根据刑事政策和审判实践经验,在量刑时可予酌情考虑的因素。曾有媒体这样报道,周良洛一案是"发小"供出周妻受贿线索、"专案组在调查中,首先攻破了周良洛的妻子鲁小丹的心理防线,案件侦破才得以顺利进行"的,由此可见,法院认定周良洛"主动交代"是有些勉强。我们还应当注意到,在周良洛家"最后搜出来的钱有2000多万",除去他的受贿数额,还有数百万元的"溢余款",这未免让人生疑。周良洛如果真的是"主动交代",这笔数目不菲的家产的来源似乎也是应该说清楚的。
 
再说周良洛被从轻发判的第二个原因"返还全部赃款"吧。由于钱来得太容易了,贪官们花起来是格外"潇洒"、也绝不会心疼的。原沈阳市市长慕绥新的一身"行头",就值数万元。最近重庆出了个"时尚贪官",就是该市原沙坪坝区征地办公室干部丁萌,他嗜好购买奢侈服饰、紫砂壶茶具。1000元以下皮鞋,他看都不会看,检察官从他家里搜出的名牌皮鞋有200余双;万元以下西服,他不会买,他家里100余件衣服,几乎全部是国际顶尖品牌。难道这个把"海淀区一半以上的土地"廉价出卖的周良洛,偏偏却像守财奴葛郎台那样,守着受贿赃款舍不得花,专等司法机关来"全部"追缴吗?
 
退一步说,即使周良洛确实做到了这两点,就可以拿到"免死金牌"吗?不得不承认,司法实践中,"认罪态度较好、有自首情节、赃款已大部分追缴"等等因素,往往都能变成贪官免死的法宝,这自然引起了公众的疑虑,因为这几点要做到实在是太容易了,根本不足以成为"立功"表现。去年1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纵深推进司法改革10项任务"。最高院表示,将规范自由裁量权,把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在备受关注的死刑裁判标准统一的问题上,最高院表示"将逐步统一"。我们期望,统一死刑标准要先从贪官开始--"按律当斩"的巨贪为何免死,起码"主动交代"和"返还赃款"无法令人信服。
附录:
北京法院解释周良洛受贿1600万仅获死缓原因
2009年01月20日京华时报
本报讯 (记者郭鲲)就人大代表提出的原海淀区长周良洛为何只被判"死缓",市二中院相关负责人近日解释说,周良洛受贿1600万却判死缓主要是"主动交代"和"返还赃款"两个原因。
 
原海淀区长周良洛因受贿被检察院起诉,市二中院于去年3月认定他受贿1600余万元,其中800余万是与其妻鲁小丹共同受贿,判处他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判处鲁小丹无期徒刑。在近日召开的北京两会上,有代表提出疑问:"周良洛收受贿赂1600万,数额之大、影响之恶劣,为什么对他只判处了死缓呢?"
 
对此,市二中院相关负责人做出了解释。"1600万的受贿金额,从涉案金额上来说确实可以判死刑。"该名负责人表示,市二中院审判庭的法官最终判其死缓主要考虑了两方面因素。第一是周良洛主动交代的贿赂金额比较多,"除去一笔20多万的受贿金额是由检察机关检举出来的,其余的1600多万都是周良洛自己交代出来的。"
 
该名负责人介绍,从轻发判的第二个原因是周良洛返还了全部赃款。"调查人员最后搜出来的钱有2000多万,法院在判案时,先扣除了其贪污所得1600多万,这部分赃款全部上缴国库。"该名负责人说,"此外,法院还判定没收周良洛夫妇个人财产,将剩下的钱和两套房子也全部没收了"。财产刑有两种,一种是处以罚金,另一种是没收财产,判定没收周良洛财产,就是要让他在财产上占不到任何便宜。
回到目录
 
[热点评论]千万贪官判死缓背后有没有潜规则
2009年01月22日中国江西网
作者:杨涛
就人大代表提出的原海淀区长周良洛为何只被判"死缓",北京市二中院相关负责人近日解释说,周良洛受贿1600万却判死缓主要是"主动交代"和"返还赃款"两个原因。(《京华时报》1月20日)
 
法院对于周良洛受贿1600万却判死缓给出了两个答案,一是"主动交代","除去一笔20多万的受贿金额是由检察机关检举出来的,其余的1600多万都是周良洛自己交代出来的";二是"返还赃款", "调查人员最后搜出来的钱有2000多万,法院在判案时,先扣除了其贪污所得1600多万,这部分赃款全部上缴国库。""此外,法院还判定没收周良洛夫妇个人财产,将剩下的钱和两套房子也全部没收了"。在我看来,"主动交代"和"返还赃款"都表明犯罪分子有悔改表现,在世界废除和限制死刑适用的今天,可以成为对周良洛判死缓的理由。但是,我们仍然有一个问题要问:没收赃款和没收周良洛的财产的这一行为有无影响到这一审判的公正性呢?
 
这并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很多时候,一个看似公正的判决,其实背后受到利益关系的深刻影响。通常来说,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者法院,谁来将罚没款上交,都是上交到国库,看似问题不大,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在司法实践中,许多地方司法机关经费得不到保障,或者政府为了鼓励司法机关多创收,财政于是实行"罚没款按比例返还"的"潜规则",那一单位上交的罚没款,就给那一单位按一定比例返还充当办案经费,因此,罚没款的上交就影响到所在单位的经费保障甚至是办案人员的福利问题。所以,执行将罚没款上交的权力至关重要,公、检、法三家是争着由自己将罚没款上交到国库,以至闹得不可开交,有的地方是由政法委出面协调各方利益,制定罚没款返还的比例。
 
正因为罚没款的没收涉及到所在单位和办案人员个人的利益,所以,许多法院和法官在争取自身享有上交罚没款上交的权力同时,不断地与被告人进行妥协与利诱。如果被告人退赃比较多或者上交罚金比较多,那么就能享受刑期更短甚至是缓刑、免于刑事处罚的优惠;如果被告人"爱财如命"坚决不退赃或者家里一贫如洗,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牢底坐穿"。
 
对于没收周良洛的赃款和财产有无影响到对他审判的公正性,必须从两方面来看待,一是没收赃款和没收财产是否是由法院来实施的。没收赃款交上交是由谁实施我们不得而知,但没收财产这肯定是由法院实施的;二是就在法院上交赃款与财产时,是否有"赃款按比例返还" 的"潜规则",法院的经费保障与其罚没款挂钩。如果没有"赃款按比例返还"的"潜规则",那么法院对周良洛的赃款和财产的没收就不会产生利益关系影响判决公正的情形,如果有这一"潜规则",我们就得对这一判决的公正性打上个问号。
 
在许多地方司法机关的经费不能得到充足保障的今天,在罚没款的利益关系仍然会影响司法公正的今天,我建议,对罪犯的罚没款的上交,不能由法院来执行,而应当由法院判决后交由中立的机关比如司法局等来执行,避免交得越多刑罚越轻的现象出现。当然,从根本上讲,就是要由中央统筹司法经费,人大加强监督,彻底消除"罚没款按比例返还"的"潜规则"。
回到目录
 
[大案要案]辽宁抚顺顺城区国土局原局长敛财6千万受审
2009年01月21日 正义网
2007年10月30日,辽宁抚顺市国土资源局下发文件,免去了罗亚平顺城分局局长职务。
 
昨日,这位前局长因为涉嫌贪污、受贿罪3000余万人民币;涉嫌2800余万人民币、69万余美元财产来源不明在法院受审。
 
有人这样形容罗亚平:"级别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的贪官"。
 
网上还有人评价,"她是把自身资源和手中权利都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女人,到头来落个身败名裂,充当了一个很好的反面典型。 "
被控敛财6000余万
罗亚平,女,49岁。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抚顺市顺城区土地部门任职。从团委书记到局长,期间除去上世纪80年代中期3年上大学的时间,她在这个部门工作了近30年。"她完全可以到级别更高的岗位,不过为了能留在顺城分局,她下了很大的工夫。案发前,她在顺城分局可以说是一手遮天,征地款、动迁补偿款都像是她自己的钱一样。"一名知情人透露。
 
根据起诉书指控,罗亚平第一次被"拉下水"是在2001年6、7月间,时任土地局副局长的她给一家开发商"尽快办理土地报件业务"而受贿,金额10万元。此后,她截留最大一笔征地款达800万。到2007年4月,她累计贪污受贿3000余万,另有3000余万的财产无法说明来源。
曾想外逃加拿大
"她的前夫桂某本身从事房地产开发,她的犯罪和桂某有很大关系,她的钱很多都是给桂某做买卖。其后两人反目。出事后在顺城区很多开发商变得极为低调。"一名抚顺商界人士介绍。在起诉书中,更是多处出现桂某的名字,桂某曾经缴纳的380万征地款也在转手之后,进入罗亚平的腰包。"手段多样,而且都是围绕征地款和动迁补偿。比如说她看中了某处房子:先用房主的名义制作假的动迁手续,骗来动迁款给房主,房子就成了她的。更多的时候,她是直接制作假的动迁手续骗钱。"一名律师在根据起诉书分析她的敛财手段后这样表示。
 
而根据起诉书指控,案发前的2007年4月20日她还曾经想申请移民加拿大"潜逃境外",2008年3月25日,她因本案被逮捕。
"不是贪污,是借钱"?
昨日上午9时30分,罗亚平被带上被告席。"我不是贪污,是借钱!"昨日的庭审中,罗亚平否认了公诉机关对其的全部指控。她用了大量的时间叙述顺城区的征地补偿政策,并对于打断她的叙述表示不满:"我现在脑子不好,被打断就想不起来下面要说啥。""用假补偿都是开发商同意的,我不是骗,我用这种形式借钱。他们开发商有钱,我当时家里做买卖没钱,就管他们要点。"罗亚平表示。而公诉人"借钱为什么用这么复杂的形式?"的问题,罗一直不肯直接回答。"既然是借钱,你有没有能力还钱?案发时还没还钱?"面对提问,"我不是有没有能力,我是非常有能力!"罗回答,"没还钱是因为他的工程没完,钱在我手我能约束他。"
 
庭审进行了一天,没有宣判。 (来源:辽沈晚报 隋冠卓 佟佳雨)
回到目录
 
[大案要案]贵州镇远县血站原站长侵吞960万案侦破纪实
2009年01月19日 贵州都市报
核心提示
不久前,(贵州)省高院作出终审裁定,原镇远县血站站长陈登富一案维持一审判决。陈登富犯贪污罪、行贿罪、挪用公款罪和偷税罪,数罪并罚,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2年前,省委书记石宗源同志曾在批示中这样写道:案结后,要媒体曝光,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严防"血耗子"发人民的血财。
 
如今,此案尘埃落定,"血耗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省检察院反贪局和石阡检察院检察官终于不辱使命,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摆下"鸿门宴"智擒"血耗子"
王处长首先向陈检察长介绍镇远的朋友,介绍到陈登富时,陈继忠伸手过去和他握手。趁握手之机,陈继忠用力一拉,就把陈登富拉了过来,两位民警立即上来给他铐上手铐。
 
2006年初夏,一位署名"夏泉"的记者经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写了一篇题为《贵州省"血浆经济"忧思录》的报道。
 
文章披露了镇远县血站疯狂违规采血,大肆敛财的现象。同时曝光了镇远县卫生局副局长兼血站站长陈登富,开豪华宝马轿车,家产超千万,是镇远首屈一指的富豪。
 
报道刊发后,被众多媒体和网络转载,引起了省委书记石宗源的高度重视。石宗源书记看了有关材料后,愤怒地斥之为"血耗子",并要求省纪委、省检察院尽快依法调查处理。
 
恰这时,有人举报陈登富在贵阳投资2100万开设了一家焱祥房地产公司。
 
省检察院反贪局立即展开调查,并按照有关规定,将此案交由铜仁地区的石阡检察院进行初查。
 
这是一个夹生案,之前早有人举报过陈登富行贿贪污,已经打草惊了蛇。怎样才能让陈登富乖乖到案呢?石阡县检察院检察长陈继忠想了个办法,请省卫生厅的同志出面找陈登富谈工作,把他"请"到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地方。
 
省卫生厅对此全力支持,于7月15日派了一位王姓处长赶到镇远。同时,石阡县公安局也派了两名民警配合石阡县检察院的同志一道执行任务。
 
当天,省卫生厅的王处长以检查血站工作为由,约陈登富中午12点到当地一家酒店吃饭。
 
王处长和镇远县卫生局局长到了酒店后不久,陈登富也随后赶到。不一会,陈继忠检察长带领的一行4人也来赴宴了。
 
王处长首先向陈检察长介绍镇远的朋友,介绍到陈登富时,陈继忠伸手过去和他握手。论个子,陈继忠检察长比陈登富矮一大截,但陈检察长是有备而来,趁握手之机,陈继忠用力一拉,就把陈登富拉了过来,两位民警立即上来给他铐上手铐。
 
殊不知,陈登富曾是开大车出身的,加之异常魁梧,便拼命反抗。此时,陈登富身边的一个保镖拿起啤酒瓶子就要砸人,一名民警手疾眼快,迅速将其制服,其余众人一齐努力,才将陈登富上铐押上了警车。
 
随后,搜查组对陈登富的住宅和办公地点进行了仔细的搜查,虽然也查获了一些账簿,但其财务电脑的主机不知哪儿去了,血站的会计早跑了。只在他的宝马车里搜出8万现金和几十件茅台酒。
 
第二天,陈登富被抓的消息很快在镇远传开了,人们奔走相告。
凭借"护身符","恶人"反告状
凭借这份"护身符",陈登富开始猛烈的"反击"行动。最高人民检察院、省人大、省委政法委等相关部门都收到了他的控告:他被冤枉了,省检察院和石阡县检察院违法办案,刑讯逼供。
 
陈登富就这样进了"笼子"。在检察官的强大攻势下,他开始陆续交代他这些年向县委书记黄保勤行贿的犯罪事实……
 
正在检察官们要乘胜追击的时候,看守所里的陈登富突然翻供,声称自己之前的供述是遭刑讯逼供。对检察官的再次提审,他都是一问三不知。
 
与此同时,陈登富的弟弟请了律师开始铺天盖地的到处控告。
 
陈登富的律师拿着县政府的改制文件,理直气壮地说:"县政府的红头文件白纸黑字写着,这血站是陈登富的私人企业,不是集体也不是国家的,怎么能说是挪用公款?怎么构成贪污?这不明明白白是检察院办的错案吗?"
 
若以文件为据,那血站确实是陈登富的私营企业。那么,也就确实构不成挪用和贪污。
 
凭借这份"护身符",陈登富开始猛烈的"反击"行动。
 
最高人民检察院、省人大、省委政法委等相关部门都收到了他的控告:他被冤枉了,省检察院和石阡县检察院违法办案,刑讯逼供。
 
一个又一个的上级批示传了下来,追查究竟是怎么回事,并限期上报处理情况。
 
省检察院反贪局和石阡县检察院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但检察官们没有因此而就此放弃。国家明文不允许私人经营单采血站,怎么陈登富就能把它变成个人的私营企业?
 
省检察院反贪局及时调整侦查思路,不再调查陈登富的行贿问题,而是全力以赴调查镇远血站究竟是陈登富个人所有还是国有企业。
 
8月,省检察院反贪局的同志与石阡县检察院的同志一道开始了这项艰苦的调查。
 
省检察院的吴大勇等同志负责调查镇远血站是怎样建起来的和是怎么完成改制的;石阡县检察院则在省卫生厅的大力支持下,重新给镇远血站建一本账,检察官们从银行查账,从凡是与镇远血站有业务往来的全国各生物制药厂的源头查起,看这些年,这个血站的资金究竟是怎样的来往。从江西、河南、广东、广西、上海、深圳等地14家生物制药厂一家家地查,一年年地统计;还有一个组深入到镇远乡下,一一寻访卖血的农民,每次卖血可得多少"营养费"?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寻找,吴大勇等检察官终于从黔东南州卫生局1995年的一份文件里找出了一份证据:镇远血站最初由县财政拨款6万元初建,并明确该血站为县卫生局直属的副科级事业单位。然后,检察官们还查出,该血站这些年员工的工资,一直由财政开支,且陈登富也一直是享受正科级待遇,每年还报销几千元的医药费。
"移花接木",血站成私企
他一方面不断送钱给县委书记黄保勤,一方面隐匿血站资产,把价值几千万的血站说成是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困难企业。在黄保勤的鼎力支持下,血站顺利完成改制。
 
那么,镇远血站到底是怎么变成陈登富的"私人企业"的呢?
 
检察官通过侦查揭秘了陈登富"移花接木"的手法。
 
陈登富的做法首先是,把按国家规定计划内采的血浆,让各药厂按正规渠道把款汇到血站的账上。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对于大量超采卖出的血浆,他则让厂家把钱汇到"镇远铁合金厂"和"黔东南伟业公司"账上。而这个"铁合金厂"名是陈登富兄弟开的,实际为陈登富所有;那个"伟业公司"也是陈登富兄弟陈登建所开。这样一倒,那些超采血浆所卖得的巨额资金实际就转到了陈登富个人的账上。
 
与此同时,血站急需资金就打借条向"铁合金厂"和"伟业公司借。日子久了,血站的欠条在不断增加,陈登富个人的钱却越来越多。
 
这就是陈登富的贪污之道。
 
经检察官查证,到改制前,陈登富利用这种收入不进账的手段,已贪污2100多万。而镇远血站单是向"铁合金厂"的"借款"就已600多万。
 
可陈登富不满足于已经到手的2100万,他一直想把血站变为他个人所有,但一直没有机会。直到2001年,黄保勤当上了镇远的县委书记,他才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他一方面不断送钱给黄保勤,一方面隐匿血站的大量资产,把价值几千万的血站说成是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困难企业。
 
在黄保勤的鼎力支持下,血站顺利完成改制成了陈登富个人所有。而陈登富仅仅以两台旧车抵给政府,就算是抵清了当时国家的投入。
 
现在看起来,陈登富的"敛财技巧"似乎并不复杂,但当初检察官的调查可谓困难重重。
 
检察官到镇远有关部门调查取证,碰到的是极不配合。要材料,没有;问哪样事,不知道。一个血站站长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保护"呢?
 
后来,血站一名会计交代的一个细节足以说明个中原因。每年春节时,陈登富都要从血站账上提出三四十万给一些单位的头头拜年。
 
为了尽快侦破此案,省纪委与省检察院有关领导专门到镇远开会,要求有关部门必须配合检察机关办案。慑于法律的威力,那些想袒护陈登富的人不敢再与检察机关对抗了。
 
调查从此进入"快车道"。一份份证据证明:陈登富在改制前的收入不上账是3000多万,改制后不上账的竟有7300万。这就是说,有一亿的资金是陈登富通过计划外的疯狂超采获得的。
 
或许有人要问,陈登富既然已经通过改制把国家的血站变成了他个人的,他为什么还要搞收入不入账呢?
 
答案是各有各的用途:改制前的收入不进账是为了个人贪污;而改制后的收入不进账则是为了偷税。
 
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调查,血站的性质明确了,陈登富这些年共有多少资金收入不入账也清楚了,当检察官把这一切证据摆在陈登富面前时,他知道自己难逃法网了。
疯狂"嗜血"成就暴富梦
他不过是一个曾给领导开车的普通司机,为了创业他曾去东北拉过大米,到广东倒过木材。是谁成就了这样一个疯狂嗜血的"血耗子"?案件背后,令人深思。
 
不久,镇远县委书记黄保勤落马,陈登富的保护伞倒了。当检察官们深入镇远调查取证时,人们不再犹豫顾虑,他们终于向检察官们讲起了陈登富的种种罪恶。
 
为了疯狂的超采,陈登富使尽了浑身解数。最初,老百姓不敢来血站卖血,怕伤身体,他就喊人来看采血的过程,欺骗卖血的人说:"从你们体内抽出来的血,经过机器流一遍,又回到你的体内了,我啥也没得到,还给你补贴,你干得80元的营养费。"
 
乡下人不懂血液经分离机过滤后,血浆已经被取走,而回到体内的只是红细胞和白细胞。自己的血浆将被拿去制成血蛋白、丙种球蛋白等多种血液制品。
 
尽管这样,还是有人怕卖血。陈登富于是针对当地人风湿病严重的情况,到处宣传说卖血可以治风湿病。
 
为了让卖血者处于兴奋状态(那样可以多采),陈登富就组织人在卖血者居住的地方免费放黄色录像。
 
一方面是"卖血不伤身体"和"卖血可治病"的宣传;一方面是自身的贫穷。于是,一个奇特的现象出现了。
 
为了多卖血,五六十岁的老人把年龄改成四十几岁;一个人持有几个身份证,几个采血证,一个星期卖两次血;采血者也不管什么规定不规定,来者不拒,只管把针管往那些农民的血管里扎去……
 
陈登富就这样迅速成了镇远首富。他在贵阳投资焱祥房地产2100多万,投资镇远铁合金厂2500多万,投资安徽某生物制药厂500多万,偌大的镇远县医院,陈登富一个人就占了50%的股份。小小镇远县,他拥有两台豪华轿车,一辆是价值七八十万的"宝马",一辆是价值一百多万的"保时捷"。
 
有了钱,有了和县委书记黄保勤的铁杆关系,陈登富在镇远可谓一手遮天,人们私下里送了他一个绰号:"陈土匪"。
 
老百姓曾向检察官讲述了几个事例。
 
陈登富的儿子和城管队员发生纠纷,还打了城管队员。反映到城管局,城管局长找到陈登富商议此事如何解决,陈登富告诫城管局长:"你小心点,谨防你局长当不成。"果然,这个局长没多久就莫名地被撤掉了。
 
陈登富想在镇远办一个育苗基地,可林业局长不同意。陈登富也不多说,只过了一个月,这个林业局长就被下了,改为非领导职务。
 
就在那份曝光镇远血站的报纸出来后,陈登富让人把那天的报纸全部收光……
 
陈登富,一个曾给领导开车的普通司机,为了创业他曾去东北拉过大米,到广东倒过木材,但都没能成"气候"。但最终,他在镇远血站实现了自己的暴富梦想。
 
是谁成就了这样一个疯狂嗜血的"血耗子"?
 
案件背后,令人深思。(作者: 夏世信)
回到目录
 
[人间冷暖]八旬老太欲进公交调度室御寒遭拒
2009年01月21日今日早报
寒风中候车近1小时
□通讯员 石承承 本报驻宁波记者 郑巍
早报讯 虽然不远几米处就是"温暖如春"的公交调度室,可80岁的汪老太却不得不在寒风中候车近一个小时。
 
说起外婆5天前的遭遇,蔡小姐很不是滋味儿,她说,老人想进调度室避避风,却被工作人员以"制度"为由挡在了外面。为此,她质疑说,"制度"是不是也该更人性化一些?
候车老人想避寒被拒
汪老太是杭州人。1月15日,80岁的汪老太在58岁女儿的陪伴下,到位于宁波江北恩美儿童院附近的一家诊所看病。看完病,两人搭乘338公交车到保国寺,打算换乘从那里始发的332路公交车回家。
 
当时天很冷,母女俩等了大约半个小时,仍然不见有车开过,而不远处就是公交车保国寺始发站的调度室。
 
汪老太女儿过去沟通,希望工作人员"通融"一下,让老母亲在调度室里候车。
 
可调度室工作人员一口回绝,说调度室里的凳子是司机坐的,屋子外面有凳子。
 
看着室外毫无遮挡的冰凉石凳,汪老太女儿提出,能不能借凳子让她们坐到避风处,但同样被拒绝了。
 
无奈,母女俩只能在寒风中又等了十分钟,当一辆332路公交车进站后,汪老太母女俩想要先上车避风,但被司机告知"要等发车了才能上车,这是公司的规定"。
 
两位老人又等了七八分钟,终于发车了。
公交公司称"照章办事"
在得知外婆的遭遇后,蔡小姐心里很不是滋味。她说,工作人员不让乘客进调度室、不允许提前上车是一种必要的规章制度,但在特殊情况下,能否多一点爱心和通融。
 
对此,332路公交车所在的永平公交公司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解释说,调度室终究是办公场所,不能随便进出,任何一家单位都有类似规定。
 
"本来车到站时,就有一段时间是供司机休息的,如果任由乘客提前上车,出于安全考虑,司机就不能离开公交车,也会给司机造成不便。"这位工作人员还表示,除了公司内部自检外,他们还要接受城管局等相关部门的检查,如果被发现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最终倒霉的是司机。
 
对此,蔡小姐却认为,遵守规则与人性化并不对立,"这么冷的天气,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难道他们就不能破破例吗?"
回到目录
 
[社会观察]“万元餐费单”:廉政风暴的蝴蝶之翼?
2009年01月21日检察日报
"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科学家所推想的"蝴蝶效应",意指在一个系统中,某一条件的微小变化有时能形成巨大的连锁反应。
 
真正的"蝴蝶效应"过程肯定不会有人见过,但机理上比较类似的互动事件,近年来却正在中国的现实社会生活中频密发生---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都成为诱发某种"风暴"的蝴蝶之翼。比如,上海地铁站上一只不起眼的环保袋,会使遥远的江西新余数名干部被免职,并使得公款出国连遇紧箍咒;网络上一张原本并不引人注意的照片,会使南京市江宁区的一位房管局长下台,还影响到某些官方场合的卷烟消费。
 
最新有可能引发一场"风暴"的蝴蝶之翼,是几张令人咋舌的餐馆消费账单。从1月17日开始,一组"安徽蚌埠国土资源局消费账单"的图片开始在网络上流传,在这组数额动辄万余元的账单上,茅台酒、中华烟等昂贵消费,均一一清楚在列(1月20日《南方都市报》)。
 
这些账单,一是让人们意外地看到了某些公款消费的豪奢程度,在全国上上下下都在勒紧腰带"过冬"的当下很是扎眼;二是联想到该局原局长因受贿于上月被判刑的事情;三是有人还借机对高房价现象发泄郁闷,所以极是轰动。1月20日,该新闻在几大新闻网站都一度位列点击排行榜的首位。
 
现在看来,这些账单出现得非常"不是时候",遭到口诛笔伐,穷追不舍,应是无疑的了。那么,这片"蝴蝶之翼"究竟将引起怎样的一场政风整治风暴---范围有多大,程度有多深,整治有多具体……许许多多的内容,显然都是非常令人期待的。
 
这些账单,显然比公款出国的账单和天价烟的照片更令人震撼,折射出的问题也更严重。公款出国毕竟是需要多级审批的,天价烟消费则可以归咎于个人问题,然而如此令局外人咋舌的饕餮行为,却用不着上级审批,且参与者甚众。
 
由此,特别期待这些账单能够像那几张被捡到的公款出国账单一样,引发一场针对"公吃"的廉政风暴。在这场风暴过后,至少公款的吃喝要建立起真正的规矩,各单位的招待费不应该再是秘密;如果可能的话,还期待能效法某些国家的做法,将"公吃"的理由、人员和菜单予以公示。
 
最担忧的是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或像"周至尊"事件那样,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以"存在用公款奢侈消费行为"为由处理几名干部了事。倘若果真如此,令人担忧下一次的"蝴蝶效应"所引发的风暴会更加强烈。这种担忧应该并非笔者的多虑,比如有一种应该算是比较合理的推想是:国土资源局吃喝已是如此,其他局如何?蚌埠市如此,其他城市如何?安徽省如此,其他省份如何……可以说,这个推想既非常挑战纳税人的心理耐受力,同时却更挑战着有关方面整肃公款吃喝消费的勇气。
 
近期发生的一次次事件表明,社会转型所形成的各种矛盾正在集中显现,一些根深蒂固的未解矛盾已经制造出许多的民意"堰塞湖"或曰"火药桶",而由对"三公消费"的怨气所积蓄成的"堰塞湖"或"火药桶"当属于其中最大的一个。因此,对公款吃喝的整治,无论难度有多大,后果有多严重,但既然民意的"堰塞湖"已呈决堤之势,"火药桶"已经点燃,再无敷衍推托的可能和余地,就应该正视这种局面,此时,以强有力的手段整肃豪奢政风,让民众真正看到廉政的希望,当属唯一的上上之选。(隐之)
网友曝光疑似某国土局公款吃喝 账单动辄上万
2009年01月20日 信息时报
19日上午,某社区的"贴图专区"出现了一组翻拍某酒店"宾客结账单"的图片,而所反映的某市国土资源局疑似进行公款吃喝的消费账单,则引发了网络上的一股舆论狂潮。
消费总额动辄上万
图片显示有数张"宾客结账单",落款为"国土资源局"。其中,编号为0000341的帐单显示消费总额为10501元,编号为0022320的消费总额更高,为11822元。发帖者"如今贪官当道"感慨:如今我们的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让我心寒,我的税就被他们如此挥霍,哎。"正在祈祷的神汉"则诙谐地称,"结账单上未见海鲜啊?公仆们还是挺为人民着想,能省就省点啊"。不过,一张上面标着4瓶茅台两条中华、金额合计3900元的结账单,却让这种"好意辩护"显得苍白无力。有网友回复称:消费的都是名酒好烟,喝酒要喝五六百的,吸烟要吸软中华,请大家知道一点这只是短短的一个小时的饭局,消费最少以万元来计算!
学徐州立法禁止人肉?
理所当然地,这种公款吃喝的行为遭遇网友们愤怒的口水,"即使是接待投资方,一餐相当于当地工人一年工资,也实在不该。"网友"人民要说话"特地发帖质问,一个单位,如何可以频繁消费起如此的天价饭局?"他认为,最终买单的人只会是"可怜无助的买高价房的老百姓":老百姓透支一辈子的钱因为最起码的生存权利需要居住而被逼着买高价房,这笔钱却被层层转移到利益共同体的账户上,以至于他们可以过着这种奢华糜烂、红男绿女的生活。
 
有网友通过网络搜索,贴出了上个月该市土地系统贪污腐败系列案件审判的新闻,指受到查处的除了该市原国土资源局局长兼党组书记,还有原副局长、土地利用科原科长等人。牵涉面如此之广,似乎也说明该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一向不怎么样。更有网友根据账单上的签名,搜索确认签单者系该局的一位主任。有网友就调侃称,"说不定过几天这个地方也要学徐州立法,禁止人肉搜索了。"
"想念"一项引发遐思
而去年以来不断曝出的令人咋舌的"三公消费"乱象,更让不少网友对廉政前景颇感悲观,转而以戏谑的语气来抨击。因为账单中出现了一个名为"想念"的消费项,有好事者就通过相关搜索,惊呼"避孕套开在餐费单里?"并笑称该局使用公款的手法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不过亦有懂行的网友称,其实这应该是某品牌推出的活性菌乳酒店产品,依据这种捕风捉影的"遐思"来抨击腐败行为不靠谱。
该局官网无法访问
此帖响应者甚众,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从网友"瑟瑟的蚊子"转贴的该局官方网站上的文件来看,他们竟然还制定"十个不准",要求"国土资源局机关及直属单位的上作人员必须严守党纪良法、自觉遵守党和国家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其中明显与结账单所反映的情况悖谬的就有两条,"不准用公款大吃大喝"以及"不准用公款举办或奉加用公款支付的各种高消费娱乐活动。"不知是否因为太多网友点击该网站,从19日下午开始,该网站就无法打开,截至发稿时仍无法访问。
回到目录
 
[社会万象]女大学生自主创业失败 竟买催泪枪抢劫珠宝店
2009年01月21日 齐鲁晚报
女青年张晓琳(化名)多次自主创业均以失败告终,面对债务无力偿还,张晓琳竟想到从网上购买辣椒水喷雾器,到珠宝店进行抢劫。近日,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抢劫罪依法将张晓琳批准逮捕。
 
"我大学毕业以后开过服装店、打印机店,想自己创业挣钱,但是一直都不成功,欠的钱还不上,才有了抢劫的念头。"张晓琳告诉记者,她大学毕业后,在某快递公司找到第一份工作。但她不甘于现状,辞职自己开办打印机店、服装店,其间向同学借款2万元,但终因经营不善,两店均倒闭,其后一直被同学催要欠款。正在她苦于无力偿还欠款之时,看到网上关于贩卖辣椒水喷雾器的广告,称该辣椒水喷雾器可以使人流泪,失去反抗能力,并且还有持辣椒水喷雾器实施抢劫的案例。张晓琳遂萌生了用辣椒水喷雾器实施抢劫的想法,随即在网上订购了一瓶辣椒水喷雾器和一个电击器。
 
2009年1月3日上午,张晓琳来到青岛万达购物广场"鸿福"珠宝店勘察现场,确定了实施抢劫的目标。当晚7时许,其回到"鸿福"珠宝店准备实施抢劫,但因为害怕,加之珠宝店内人多,一直未找到下手机会。直至22时30分许,终于瞅准时机从随身携带的包内拿出辣椒水喷雾器迅速朝珠宝店营业员喷去,造成场面混乱,并趁机拿起柜台上的两条白金项链就往珠宝店外逃,后在万达购物广场一楼被当场抓获,并被缴获赃物和作案工具。
回到目录
 
[法治观察]中国新旧离婚案财产对比:私权保护日臻完善
2009年01月22日北京日报
离婚分割财产如今变得越来越复杂。
 
(北京市)二中院近日受理了一起离婚案件,该案件涉及多处房产、债权、债务、投资股份以及多处松散型投资,诉讼标的额高达5000多万元人民币;而涉及到的法律更是包括《婚姻法》、《公司法》、《合同法》、《物权法》等多项法律法规。
 
而翻开二中院的一份1983年离婚案件判决书,这份现在的年轻人看起来觉得不可思议的判决书,明明白白地记载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
 
"柜橱、酒柜、铁架圆桌、电镀衣架、草绿色人造革手提箱、双人蚊帐各一个,搪瓷盆五个、大瓷盘一个、小瓷盘七个、塑料煤气灶具盖一个、缎子被子一条、线绨被子两条、单人褥子两条、粉色的确良枕头一对、仙鹤图案枕巾两条、双人黄色毛毯一条、白色的确良床罩一条、浅绿色的确良女上衣、的确良女衬衣和绿线绨女棉袄各一件,紫红色女毛裤和天蓝色尼龙女裤各一条、旧棉布女鞋和旧女塑料凉鞋、女拖鞋各一双归原告所有;其余现在该房内的物品和现在原告手中的十六寸落地电风扇一台、电镀折叠椅两把、单人床一张、《辞海》上、下册各一本归被告所有。"
 
"双方欠案外人的债务七百三十元,原告负责偿还二百三十元,其余五百元由被告偿还。目前租住的宿舍由被告租住。"
 
以上的这些就代表了当时一个家庭的全部家当。房子是国家的,房内的私有物品的种类非常简单。
 
从这相距二十余年的两件离婚案,我们可以看到: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老百姓开始过上了有车有房的日子,拥有"私有财产"已不再是奢求,且个人私有财产的内容日益丰富,法律对老百姓私权的保护也是越来越完善了。
三十年离婚案件变化
变化一 离婚数量看观念变化
 
1979年以后,民事审判开始恢复,案件数量开始增长。从案件类型上看,婚姻家庭纠纷占有绝对比重。在19世纪70年代末,人们尤其是女性会觉得离婚后抬不起头,当时为避免一方想不开,法院有时审理离婚案件要拖上一两年。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离婚的有34万对,而后逐年增加,到了2007年,离婚数量为140万对,出现了所谓的"离婚潮"。离婚潮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对婚姻制度失去信心,而是随着社会对待离婚的宽容与法律的宽松,人们对婚姻的期望值提高了。
 
变化二 单位开证明到法院速判离
 
20世纪70、80年代的离婚,要求双方单位出具证明。现在夫妻双方到法院起诉离婚,已经跟单位无关了,只要双方同意离婚,法院一般会判决离婚;如果双方对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等问题意见一致,法院甚至当天就可以给双方出具离婚判决书,更加体现了婚姻私密的特性。
 
变化三 从离婚争议到大额财产分割
 
改革开放之初,个人财产比较少,夫妻双方争议的焦点和法院判决的重点主要在是否离异上,在财产分割的判决书上常常看到分割一个锅、一个碗。而目前,随着个人财产的大幅增加,现在离婚中双方大多"好聚好散",案件的争议焦点逐渐转移到如何分割房产、股票、股权等财产问题上,而对电视机、洗衣机等的分割已不太计较。
中国私权保护启示
启示一 新私权概念层出不穷
 
从二中院审理的案件来看,眺望权、视觉卫生权、隐私权、采光权,层出不穷的新私权对现有的法律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不过,立法需要考虑的是各种利益的平衡,因而并非某个公民创设了某种私权,就应出台相应的法规。当然法律正在不断完善。
 
启示二 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新法相继实施
 
一系列民事单行法应运而生,如1980年的新《婚姻法》、1981年的《经济合同法》、1979年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1983年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1983年的《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1985年的《涉外经济合同法》和1985年的《继承法》等。
 
启示三 一个案件需多项法律调整
 
随着大量新型的经济纠纷开始出现,民事案件类型从以婚姻家庭纠纷为主向多元化、多样化的方向转变。单纯的《婚姻法》和《民法通则》已经不能够满足审判需求,这就要求法律必须及时适应案件类型的发展变化,伴随着《民法通则》之后《合同法》、《公司法》、《物权法》等法律的相继实施,法律对于私权的保护逐步细致全面。
 
启示四 物权法对私权保护不断强化
 
实施不久的《物权法》首次在法律上确认了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平等保护原则,把老百姓的财产和国家的财产置于同等保护的位置。随着私有财产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权法》第3条规定"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通过规定平等保护原则强化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物权法旨在定纷止争、物尽其用、鼓励创造财富、积累财富。(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法官 胡建勇 李俊晔)
回到目录
 
[史海钩沉]毛泽东晚年犯错误的历史渊源
毛泽东的"最后决定权",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但凡论及毛泽东和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要提及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此议论颇多,疑惑亦很多。甚至有人认为,"最后决定权"赋予了毛泽东有决定党的一切的大权,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多次使用这个权力,毛泽东晚年犯错误与"最后决定权"有直接的关系。凡此种种,反映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不解。那么,"最后决定权"是怎么来的,其结果又如何呢?
 
成立书记处处理中央的日常工作,是刘少奇1943年1月12日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提议的。他还建议"中央书记处设一个主席,两个书记,书记是主席的助手。"他的这个关于"主席"和"书记"角色的设计,实际上规定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既然"书记"是"助手",就处在辅助的地位,就必然要由"主席"在最后作出决定。当时中央许多人同意了这个建议。因此,1943年3月16日,任弼时在代表中央书记处向中央政治局作的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方案的报告中,强调:书记处"是政治局的办事机构,服从于政治局,在政治局决议方针下,可决定日常工作",书记处主席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同时又明确提出:书记处主席"有最后决定权"。1943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决定调整中央机构,推定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并决定他为书记处主席。书记处"会议中所讨论的问题,主席有最后决定之权"。
"最后决定权"的历史背景
当时中央政治局作出毛泽东有"最后决定权"的规定,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是中共领导层针对当时党所面临的历史情况和党的状况作出的。
 
第一,它是当时中共集中中央领导权力的产物。1941年敌后抗战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党面临着异常艰苦、异常复杂的斗争局势,需要集中全党的力量,快速、高效地去开展斗争;但是,由于长期分散的独立活动的游击战争的环境,党内甚至高级干部中出现和存在着各种破坏党的统一性的错误倾向,如个人主义、英雄主义、独立主义和"反集中的分散主义"等,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不遵照中央的政策和指示,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汇报。毫无疑问,这些现象是不能适应当时斗争形势的,是不利于党战胜严重困难的。于是,中共中央多次发文强调中央权力的集中和统一。应该说,毛泽东的"最后决定权"的规定就是中央这种精神在中央领导层的体现。
 
第二,它是中共中央改革和完善领导体制的一次尝试。在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早已感觉到党中央的领导机构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需要调整和改革,并且已经开始酝酿和筹划中央领导机构的改革。1941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改革中央机构作出三个重要的决定:(一)中央机关的任务为研究情况、掌握政策、总结经验、调剂干部;中央组织机构以精干为原则。
 
(二)按照上述原则,成立由任弼时主持的"改革中央组织机构委员会",讨论中央各部委之组织编制,交政治局会议通过。
 
(三)为使中央有若干同志能经常集体处理日常工作,决定除每星期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外,中央书记处应有一种人数不多的会议。按照中央政治局的这个决定,8月27日,成立了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由在延安的政治局委员毛泽东、任弼时、王稼祥、王明、洛甫、陈云、凯丰七人组成。9月26日,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通过了任弼时提出的《中央书记处的任务和组织条例》。至此,中共中央建立了以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处理日常事务的工作机制。但是,实行过程中出现了两个情况:一是1941年九月政治局扩大会议后,王明因病休养,不参加会议了;到1943年初,洛甫到绥德和晋西北调查去了;王稼祥、陈云也因病休养了,原有书记处工作会议成员中许多人不能参与工作了。二是1942年5月21日,领导全党整风运动的中央总学习委员会成立,由毛泽东、凯丰、康生、李富春、陈云五人组成。6月22日,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决定,以后中央总学委会与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合并举行。但是后来发现,这样的书记处工作会议"等于各部委联席会,与政治局区别不明显",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的这种情况说明,中央政治局改革中央机构的预期目标没有达到。
 
第三,它是毛泽东威望在党内和党的领导层大幅度提高的反映。遵义会议事实上开始了毛泽东对全党的领导,但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经历了一个过程。到20世纪40年代初,党历经艰险不断取得胜利、开创出敌后抗战大好局面、政治影响空前提高的事实,证明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毛泽东在党内和党的领导层的威望空前提高。陈云、任弼时在这时的谈话很有代表性。1941年10月,陈云在中央书记处和政治局会议上发言时说:"遵义会议前后,我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会前不知道毛主席和博古他们的分歧是原则问题,对毛主席也只是觉得他经验多。遵义会议后,开始知道毛主席是懂军事的。红军南渡乌江后方才佩服毛主席的军事天才。到莫斯科及回国后直至十二月会议,在独立自主问题上、徐州会战问题上,对毛主席有了更多的了解,认识到他是中国革命的旗帜。""过去我认为毛泽东在军事上很行,因为长征中遵义会议后的行动方针是毛泽东出的主意。毛泽东写出《论持久战》后,我了解到毛泽东在政治上也是很行的。"任弼时在1943年九月政治局会议上说:中央苏区时认为毛泽东"有独特见解,有才干"。另外,1942年6月30日,刘少奇在山东分局纪念七一干部大会上称赞说:毛泽东是"精通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情况为每一个党员所拥护的党的领袖"。党的领导层对毛泽东的这种敬仰、信任和拥戴,毫无疑问是中央政治局授予毛泽东"最后决定权"的思想基础。
从制度上看,毛泽东的"最后决定权"存在和生效的时间并不长
毛泽东的"最后决定权"是有特定内涵的:它仅限于书记处"会议中所讨论的问题"。中央政治局在《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里明确规定:党的一切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在中央政治局,"在两次中央全会之间,中央政治局担负领导整个党工作的责任,有权决定一切重大问题","凡重大的思想、政治、军事、政策和组织问题,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讨论通过"。而"书记处是根据政治局所决定的方针处理日常工作的办事机关,它在组织上服从政治局,但在政治局方针下有权处理和决定一切日常性质的问题","书记处必须将自己的工作向政治局作报告"。在这样的关系和条件下,书记处"会议中所讨论的问题,主席有最后决定之权"。也就是说,毛泽东的这个"最后决定权"既没有决定党的一切的权力,也没有决定党的大政方针的权力,而是根据政治局决策处理日常事务的权力。
 
"最后决定权"是一种工作制度。它是对书记处工作程序的明确规定:在执行和贯彻政治局的决策的过程中,书记处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其成员讨论、研究,最后由主席总结、集中,作出决策。职权与责任同在,担任"主席",是领导班子的最高负责者,自然就得最后拍板,作出相应的决定。
 
这个"最后决定权"存在和生效的时间并不长。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三人组成、毛泽东任主席的书记处,是中央政治局《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中的一个内容,在中央政治局通过这个决定后,新的中央书记处立即开始了工作。现在见到的资料说明,在政治局作出决定的第二天,即1943年3月21日新成立的中央书记处即召开了会议。但是,一年两个月以后,即1944年5月19日,这个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向即将召开的六届七中全会提议,七中全会主席团由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周恩来组成,"七中全会期间一切日常工作由主席团办理,原政治局及书记处停止开会"。5月21日,六届七中全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央书记处的这个提议,决定:在全会期间由主席团处理日常工作,"书记处及政治局停止行使职权,中央各部委仍照常工作"。并推选毛、朱、刘、任、周组成主席团。应该说,根据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这个决定,随着中央书记处的停止工作,毛泽东的这个中央书记处主席的"最后决定权"也因此停止了。
 
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闭幕。第二天,中共七大预备会议召开,会议通过六项决议案,其中规定由毛、朱、刘、周、任组成七大主席团常委会。任弼时传达中央通知时指出:"大会主席团产生以后,六大以来的中央委员会就不存在了,其职权转交给大会主席团。"既然六大以来的中央委员会不存在,在其基础上建立的中央书记处及其职权理应也就不存在了。
 
中共七大选出了新的中央委员会,成立了新的中央书记处,而新的中央书记处的人选和职权与1943年3月成立的中央书记处,有很大的不同,并且再无"最后决定权"的规定。也就是说,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三人组成、毛泽东任主席并且有"最后决定权"的规定,并没有在七大上传承下去,而是随着新的领导机构的建立而失效。因此,可以说,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赋予毛泽东的"最后决定权"的有效时间是一年两个多月。七大后中共中央实行的是集体领导、民主决策,毛泽东并不享有"最后决定权"。
所谓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使用"最后决定权"是没有制度依据的
新中国成立后,"最后决定权"的规定虽然已经没有了,但它在赋予者和承领者思想上留下的影响却是存在的,两者交相作用,助长了家长制作风的形成。
 
毛泽东的"最后决定权"在当时对党的领导体制产生的不良影响是不明显的。邓小平的话证明了这一点:"从遵义会议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一直比较注意实行集体领导,实行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生活比较正常。"1943年的这个规定与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这个规定早已被停止和失效,以后中共并没有再赋予毛泽东"最后决定权",所谓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使用"最后决定权",是没有制度依据的。
 
但是,1943年的这个规定,是有悖于中共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因为,"最后决定"是根据大家讨论、多数人的意见,还是"主席"根据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意见而作出呢?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似乎都是可以的,甚至从它的形成过程看是偏向后者的。特别是这个"最后决定权"形成过程中体现出的党内对领袖的过于崇尚的思想,和它对毛泽东在思想上产生的影响,则对新中国成立后党内民主生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最后决定权"的规定虽然没有了,但它在赋予者和承领者思想上留下的影响却是存在的,两者交相作用、交替影响,发展下去,必然助长了家长制作风的形成,以至于严重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摘自《党史纵横》)
回到目录
 
[史海钩沉]悲情彭德怀:一生无子女,所有婚恋均无善终
本文摘自《脍炙英雄》孔庆东 著 中国长安出版社
据中央气象台特别报道,东博书院的上两篇博客写得相当不错,阶级敌人恨得浑身刺挠,广大人民喜得遍体清爽,特别是几道思考题都回答得不但高度准确,而且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百看不厌,百度中国。为继续逗引阶级敌人来我书院吠日喘月,让人民群众开心入冬,今天推出《十大元帅的情缘》之二,并向主人公彭德怀前辈表示崇高的敬意。
 
老彭是共军第一猛帅,打硬仗,打狠仗,打得美国第一次在没有胜利的停战书上签了字。彭总发威时性如烈火,安静时剑拔弩张。他脾气倔强,命运多舛,婚恋也是大不幸运。
 
彭德怀(1898-1974),原名得华,谱名清宗,字石穿,1898年生于湖南湘潭乌石镇,6岁开始读《三字经》和《论语》,但10岁就出门讨饭,圣贤的境界与贫穷的现实相距太远。他初恋表妹周瑞莲,两人青梅竹马,1918年订下婚约。但彭德怀离家投军,去寻找"穷人的道理"之时,周瑞莲家却因地主逼债,父亲被逼死,瑞莲也为反抗卖身抵债而跳崖身亡。时为1920年,彭德怀刚混到一个小排长,对这个吃人的社会,他能有什么办法呢?老彭一生为穷人说话,40 年后还到瑞莲家的故址低首徘徊,他是从小就看透了这个世界的不公平也。
 
所以彭德怀虽然身在吃喝嫖赌的旧军队,但他跟同营战友黄公略等早就约法三章:不做坏事,不贪污腐化,不扰民。1921年,他认识了一个13岁的青楼歌女月月红,本名张素娥,因为坚持卖艺不卖身遭受毒打。彭德怀当即跟朋友们凑了170块大洋给月月红赎身。月月红见彭德怀没有相好的,情愿服侍他一辈子。彭德怀却施恩不图报,给素娥买了船票送她回家了。老彭此举,真是男子汉也。
 
1922年,在亲友撮合下,24岁的湘军军官彭德怀,娶了尚不满12周岁(冒充14岁)的货郎之女刘细妹(过去很多劳动妇女发育成熟得早,不像现在有些女博士后 30多岁了还不懂人事),给她改名刘坤模--"女中模范"之意,让她放足,还教她读书写字。(电影《路漫漫》里细妹子的原型即刘坤模)
 
1928 年平江起义时,彭德怀让她回家,答应革命胜利后去接她,不料从此失去联系。刘坤模以"匪属"之身,漂泊辗转,历尽艰辛,走投无路之下,由陶铸的母亲搭线,在汉口另嫁他人,生有一女。1937年从报上得知彭德怀已经是八路军副总司令,便修书一封,上写"平型关彭德怀收"。老彭居然收到了,便接她到延安,给安排了工作。但二人已然不能破镜重圆,刘坤模后来嫁给了陕甘宁银行的一位处长、山西老红军任楚轩。建国后先在北京,后调到我们哈尔滨工作。80年代刘坤模还是哈尔滨政协委员,写了本《和彭德怀在一起的日子》,对老彭还是一片深情。1987年刘坤模老奶奶回湖南乌石彭总故居参观,写下一诗:"横刀人不见,乌石缅雄风,华厦开新宇,犹忆大将军"。读之令人落泪。
 
彭德怀等了老婆将近十年,其间也曾有过若干情感风波,据说有美女红军、美女记者和一位著名的美女作家追求过他(猜猜是谁),其中还有金发碧眼的洋妞,虽然说法不一,但有案可查的至少两次。老彭都没有真正动心。那位洋妞追彭总时,老彭说:"我是打仗的,随时都要上前线,且准备牺牲,战争是长期的和非常残酷的,所以我们不能相爱。"可对方听了此言,越发觉得老彭英雄,大叫一声说:"我爱你!为你,我不怕任何危险!"按照"好莱坞"模式,下面应该是什么场面了?可老彭居然不解风情,说了句大煞风景毁坏情节的话:"你爱我,我很感激,可我不爱你呀。"但这回见到刘坤模,他死心了。他说"这不能怪我,也不能怪她。"那只能怪命运了。
 
1938年双十节,由王明的夫人孟庆树介绍(一说陈赓介绍),40岁的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在延安娶了北师大著名的浦氏三姐妹(洁修、熙修、安修)中的小妹、20岁的嘉定姑娘浦安修(1918-1991),婚后无子女,但共度战争岁月,感情甚笃。庐山会议后,浦安修几经斟酌,终与彭德怀在60年代脱离关系。当时老彭切开一个大梨,二人各吃了一半。特殊时代,情有可原,外人也不好说三道四。1959年,彭德怀在政治郁闷中曾对秘书说:"我现在很思念刘坤模同志!"此言颇值回味也。文革中,北师大揪斗彭德怀,把浦安修也抓来陪斗,彭德怀大喊:"我和她早就分手了,她是无辜的!"但浦安修还是受了皮肉之苦,差点自杀。晚年中央仍然承认她是彭德怀夫人,参与了《彭德怀自述》的整理工作。
 
老彭一生无儿无女,所有婚恋均无善终。除了抗美援朝回国后,以功高盖主之威,喑呜叱咤了那么几年之外,真没享受过几天顺心的日子。老将们说彭总粗暴专断,爱骂人训人,甚至骂哭过刘伯承,包括在庐山大会上用粗话骂毛泽东,这可能都跟他心情不顺有关,凡粗暴骂人者,往往是值得同情抚爱之人。
 
彭德怀面相有近似朱德之处,两人有案可查的情缘均为6次。但一望而知,朱德是个福相,而老彭是个苦相,属于活没少干,肉却没捞着吃几块的苦力。要不怎么朱德当总司令,老彭当副总司令呢。据朱敏回忆,他们两位老总喜欢下象棋。同样是吃子,朱德是先用自己的子将对方的子扫开,再拣出棋盘,排成一溜,有滋有味地欣赏自己的战利品。而彭德怀吃子的模样挺吓人,把自己的棋子砰然砸在对方棋子上面,然后从下面弹出来,扔在一边,一副提刀四顾的牛劲。老彭一悔棋,朱德就抓住他手腕圆睁眼睛叫道:"不能赖棋,放下。"彭德怀则梗着脖子:"你是偷吃,不算。"朱德说:"吃你的子,还要发表声明吗?战术不行就不行嘛,悔棋算啥子。"
 
彭德怀说话难听是著名的。抗战初期,蒋介石单独约见彭德怀,施以笼络,问他家中有何困难,一定予以关照。彭德怀答曰:"承委座垂询,职家早蒙何键主席关照过,连三代祖坟都挖了,家弟二人至今流落他乡。"蒋介石气得有苦难言,只好暗恨:"不识抬举,早晚有人收拾你!"
 
毛泽东说朱德是"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而说彭德怀是"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一个是坐帐的,一个是陷阵的,已经说得再透辟不过了。可惜彭大将军被夸糊涂了,有一天横刀立马杀到毛主席的帐前,毛主席一生气,就把他从马上给揪下去了。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4月),《彭德怀大传》(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年4月),凌辉《革命有情藕丝长--记彭德怀和他的原配夫人》(《家庭》1995年6期),王焰《彭德怀精神世界的深处》(《中华魂》1998年第10期) 郭汾阳《彭德怀婚姻中的历史悲剧》(《新晚报》2002.12.1),滕叙兖《彭德怀三赴哈军工》(《传记文学》2007年第8期),《彭德怀元帅画传》(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风雨彭门》(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3月),王亚志《彭德怀遭遇"干女儿"风波》(《世纪》2007年第04期),《彭德怀的故事》(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9月)
回到目录
 
[健康生活]操劳过度头发会突然变白
2009年01月21日生命时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古代诗歌里不乏对白发的描述,而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的故事也被人们相传至今。就连刚刚当选美国新一届总统的奥巴马,据说原本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在竞选期间也变成了灰白色。那么,人到底为什么会长白发?是否真的会"一夜愁白了头"呢?带着这些问题,《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的副主任医师张苍。
长白发皆源于"虚"
张苍说:"事实上,无论什么原因导致的白发,都是由"虚"造成的,即便是所谓血热引起的少白头,本质也是体内肝血肾精耗散引起的。"
 
从中医理论来说,发为血之余,又发表于肾,所以说肾其华在发,当心肾不交(失眠,神经衰弱)时,或先天禀赋不足,或思虑过度耗伤精血,或担惊受怕伤肾精时,头发都会变白。
 
正常情况下,40岁后都会长白发,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的精气逐渐衰减,不能荣养头发,就会出现白发。这属自然现象,也不需治疗。但如果突然一段时间内头发变白,多是由于体内的气机紊乱造成的,这时针对病因采取治疗,往往白发能重新变黑。
忧思过度使白发早现
现代医学认为,忧思过度、恐慌、惊吓和精神过度疲劳等状况都会使供应毛发营养的血管痉挛,使分泌黑色素的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导致白发产生。比如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当事业不顺、或家人去世、或遭遇大病等时,就会在短时间内长出许多白头发,甚至会短期内头发全部变白。这其实都是由于情志的影响造成的。
 
情志抑郁或者忧思过度,都会导致肝郁气滞,使气血运行失和,导致血不能荣养毛发而变白。这类人通常还伴有口干咽燥,消化不良,胸闷腹胀等,尤以压力较大的中年人最为常见。
预防白发,要做好几点
不过,对于这种情况,大家也不必担心,因为只要对症调理,白发是可以重新变黑的。
 
首先,保持精神乐观,避免过强的精神刺激,因为乐观豁达的情绪对于防止早生白发至关重要。
 
其次,合理饮食与头发健康有密切关系。平时应多食新鲜蔬菜,饮食清淡而多样化,克服偏食等不良习惯,使体内营养平衡,从而达到食疗防白发的效果。平时还可以吃些滋补食品,如核桃、芝麻、木耳等,有助毛发生长。在开始出现白发迹象时,可吃些补肾的中药,如可将制首乌冲水代茶饮用。
 
再次,按摩头皮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头部营养的供应。可用梳子梳头,或用手掌、手指揉搓头发,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2分钟。
 
最后,张苍说:"长白发多数情况下是一种自然现象,不用太担心,而且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治疗白发的特效药,所以不要轻信市场上所谓的神奇黑发药物,否则吃坏身体就得不偿失了。" (董长喜)
回到目录
 
[科学技术]揭秘人民币技术漏洞
2009年01月20日北京科技报
春节临近,商家的年货卖得火爆,收款台的点钞机转个不停,ATM机前取钱的人也络绎不绝。但是,就在各大城市采购年货的热潮中,一批编号为HD90,手感与真钞极其相似,水印清晰,甚至普通验钞机都不能识别的假币正逐渐蔓延到全国,使原本祥和的气氛变得有些紧张。
 
目前已发现假币的地区包括:北京、上海、济南、长春、天津、武汉、成都、温州、广州、安徽、陕西榆林、海口、重庆、南宁、福州。发现的假币编号也由HD90扩展到HB90、FA、WJ135、AB77、AB99、AB99、TE、JD、DH等十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系副教授,长期从事货币防伪研究的马继刚告诉《北京科技报》,中国人民银行自1948年成立至今,已经发行了五套人民币。但真币与假币的较量一直没有停息过。解放初期发现的假人民币,主要来自台湾。
 
进入70年代,国内开始出现机制假人民币,但是由于设备与制版技术低下,印制质量不高,制作数量不大,没有形成规模。80年代末90年代初,犯罪分子开始应用激光照排、电子分色制版和彩色复印、胶版印刷等高新技术,制作质量明显提高,制作数量明显增加。
 
马继刚说,目前,发现的一些假人民币,已开始仿造有水印、安全线、变色油墨、微缩文字等仿伪技术。犯罪分子改变过去直接在假人民币背面用淡色油墨盖上水印图案的作法,而是将假币揭层后,在夹层中印上水印图案,虽然这种假水印无法与真钞相比,缺乏人像神采和立体感,但具有很大欺骗性。
 
在马继刚看来,尽管假人民币的制作手段不断提高,与真币相比,仍然会有差别。这还要从人民币的制造流程说起。
 
发行新版人民币,首先要请中央美院的专家与印钞厂的高级技师一起来制作人民币的母版,这块母版是由专家手工雕刻与电脑雕刻相结合完成的,人物头像、山水、风景手工雕刻,几何图案由电脑雕刻。母版要比实际人民币大得多,而且十分精细。比如第五套人民币上毛泽东头像每一根头发都能从发尖捋到发根。
 
母版通过有关部门审核后,将通过电脑雕刻机缩小制成与人民币一样大的版,然后拼成32个人民币标准版送到指定印钞厂印刷。印钞厂一道工序一个车间,每个工人只知道其中的一个工序。如果没有母版是不可能印出完全一样的人民币的。比如我国第二套人民币的母版、纸张、油墨都是由当时的苏联提供技术支持的。但到了1959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不但撤走了专家,还拒绝再提供人民币母版、纸张和油墨,我国才被迫推出第三套人民币。
 
造假分子往往通过扫描真币后再制造假币,根本无法还原母版中的细节,在扫描过程中,很多元素都会丢失。此外,马继刚说,纸张、油墨、印刷等方面,人民币的制造过程有一套完整的防伪手段,对造假者来说,是道无法翻越的技术门槛。
 
制作钞票专用纸张的主要原材料是高质量的棉纤维和麻纤维。而这种纸张目前在我国只有部分厂家能够生产。
 
此外,水印也是钞票纸制造过程中加工的,在造纸的过程中,在压榨部的丝网上安装事先设计好的水印图文印版,或通过无油墨的印刷滚筒压制而成。由于图文高低和压印方向不同,使纸浆形成薄厚不同的相应密度。由于纸浆成纸后有图文处纸浆的密度不同,其透光度有差异,故透光观察时,可显出原设计的图文。
 
水印图案可以是人物、动物、建筑、风景、花草及数字、字母等。第五套人民币100元、50元纸币均采用人物头像固定水印;第五套人民币10元、5元纸币既有固定花卉水印,又有数字图案的白水印;第四套人民币5元、2元、1元则采用了满版古钱币水印。水印技术是国际公认的比较有效的防伪措施,在货币防伪方面有它独特的作用。世界各国的钞票几乎都使用了这个技术。
 
油墨也是印制钞票最主要的成分之一。目前能生产印钞油墨的只有北京、石家庄、上海、西安、成都、南昌这六家印钞厂。这种油墨主要是磁性油墨,它与一般油墨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中加入了氧化铁。用磁性油墨印刷的图文,其突出的特点是外观色深、磁性检测仪器能够很方便地检测。还有光变油墨,它采用一种特殊的光可变材料,印成图案后,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图案的颜色会出现变化,由一种颜色变为另一种颜色。如第五套人民币100元、50元纸币正面右下角的面额数字即是使用光变油墨印刷的。
专家:与其他国家纸币相比
 
第五套人民币防伪技术尚简单落后
但马继刚也表示,我国第五套人民币的防伪技术与其他国家纸币相比,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加拿大,在制造印制20、50、100加元纸币所用的纸张时,均采用了黑、白水印结合的方式,即与每一票面人物肖像图案相同的图案黑水印及面额数字白水印,人物肖像水印位于纸币正面的中部偏左位置的空白处,面额数字水印位于人物肖像的左下角。对光检验,这些水印上的图案、文字清晰可见。20加元的黑水印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面朝右侧的侧面像,与正面左侧的人物肖像相同,同时在其左下角有一高为4.5mm的黑体面额数字"20"的白水印。而我国的水印技术相对比较简单,比如人民币100元的水印只是单一的毛泽东头像黑水印。
 
还有的纸币使用荧光油墨,比如100加元正面左侧人物肖像偏左位置有用无色荧光油墨自上而下分上、中、下三部分顺序印刷的文字,上部为法文"BANQUE DE CANADA",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字母的上半部分为黄色,下半部分为红色,而这种技术在我国还相对落后。
 
有的国家纸币使用防复印油墨,用彩色复印机复制钞票时,这种油墨印刷的图案会发生颜色变化,致使复印出来的色调与原来票面上的色调完全不同。如日元就使用了这种油墨。
 
而缩微文字印刷采用特殊的制版工艺,将文字缩小到肉眼几乎看不到的程度,印到钞票上需借助放大镜方能观察到。该项技术在第五套人民币、美元、欧元、日元、港币等均有应用。但我国人民币的缩微印刷过于简单,只能看到面额。而在50加元背面用英、法两种文字缩微印刷着约翰?彼得斯?汉弗莱先生起草的《世界人权宣言》草案初稿"所有人生来是自由的,并且在尊严和权利上是平等的"。如果拿放大镜在100美元正面福兰克林像的衣领部位观察,会看到"美国银行"。
 
还有的国家采用隐形文字印刷。主要是依靠花纹线条排列的形式和角度来改变观察者的视觉感受,当观察者从一定的角度观察时,即可看到某种图案和花纹。这种制版技术因其独特的制版工艺,犯罪分子用普通的制版方法无法伪造,因此,具有较好的防伪效果,也是防伪的一种有效手段。比如5加元的正面人物肖像的脖颈处有一宽11mm的横向区域,该区域用蓝色油墨凹版印刷而成,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8行由英、法两种文字构成的隐形面额数字"FIVE?CINQ",左侧有一高为8mm的隐形阿拉伯面额数字"5";在背面左下角和右下角各有一块4mm×12mm的呈纵向的长条状区域,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该区域内有用6个阿拉伯面额数字"5"头对头环绕组成的雪花状图案。我国纸币的隐型印刷相对简单,比如05版100元人民币背面只可以看到隐型"COPY"字母。
 
此外,人民币的安全线只有2毫米宽,十分简单。而很多纸币都采用双安全线,比如港币就有两条安全线,一条是磁性的,2毫米宽,用于机器识别,另一条5毫米宽,里面是激光全息摄影的紫荆花和面额。泰铢安全钱里是激光镂空的泰国国徽。
我国验钞机生产厂家良莠不齐
 
专家提议:及时更新金融检测工具
在马继刚看来,使用塑料货币能很好地解决假币问题。因为在塑料货币上可实现激光穿孔、全息图像等高技术防伪措施。但由于目前塑料货币的基底必须从澳大利亚进口,所以制造成本大约是纸币的两倍,但使用周期却可以达到7年,而纸币使用周期只有2年。目前,全世界有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罗马尼亚、越南在内27个国家使用塑料币。
 
尽管人民币制造工艺十分复杂,但目前公开的信息显示,现在在全国很多地方发现的HD90假钞同样可以顺利通过一些验钞机的检验。《北京科技报》从一家验钞机生产商了解到,目前我国验钞机的生产厂家良莠不齐,国内120多家生产点验钞设备的企业,只有少数大型验钞机的技术标准达到质检总局的标准要求。有相当部分验钞机生产企业为了追求低成本和满足低层次商户需要,不能达到国家标准,因而识别伪钞能力相对较差。山东有个县是全国点验钞机的集散地,全县的大部分企业都做验钞机,生产成本从40元到上千元不等的产品,一些成本低廉的验钞机不能在识别效果上有所保证。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的金融地位目前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的金融检测工具一定要及时更新。"国际金融专家汪康懋说,现在我国的金融检测系统存有漏洞,银行系统要承担很大的责任。目前,在很多银行网点,使用的也是价格相对低廉的验钞机,因此有时也导致了假钞的流入和流出。
 
在中国占有32%市场份额的安迅金融设备系统公司公关经理王燕萍告诉《北京科技报》,验钞机生产厂家不可能掌握纸币的所有识别信息,因为处于保密考虑中国人民银行不会将人民币真伪识别点完全向企业开放。通常的做法是当市面上出现假币后,生产企业会在第一时间研究它的特征,然后进行设备升级。另外,例如,ATM机的检验识别标准如果太苛刻,有些残损的真币也会被判断为假币,所以在软件判别标准和传感器灵敏度的设置上只能取中间值。王燕萍特别强调,ATM机企业反假币,离不开银行的配合。
如何处理和解决假币问题?
《北京科技报》在调查中了解到,由于假币流行,人们对100元、50元等大额钞票已经有了较强的戒备心理和识别能力,因此这些年来假钞呈现出了向小面额方向发展的趋势,现在市面上经常可以看到20元、10元和5元假币的身影,其中10元钱的假币在平时的流通中最为常见。
 
"有时我们在餐馆吃饭或在菜市场买菜的时候,就会收到10元的假钞。"北京市市民王方华说。更令他难以理解的是现在的1元硬币也出现了假币,他就遇到过好几次。"由于大家都不想给自己造成损失,所以很多人在收到假币时不是上交给银行,而是想办法怎么把假币花出去。"王方华说。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规定:"单位或者个人无论通过什么渠道遇到假人民币,都应及时上交中国人民银行、公安机关或者办理人民币存取款业务的金融机构。"这种规定也是国际惯例,按照规定,美国人如果意外收到假币,要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并尽量提供源头信息。而法国人要么上交,要么悄悄销毁。在欧洲和美国,最好别尝试把手里的假币花出去。按照美国法律,可能面临最高5年监禁和最高1万美元的处罚。
 
即使这样,目前在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式面前,很多国家仍然假币盛行。持续的经济衰退正在使美国人遭遇假钞的概率不断增加。主管打击美元假钞事务的美国特勤局近日称,目前市场上美元假钞出现的频繁程度达到了5年来的新高。欧洲中央银行日前公布的数字显示,2008年上半年查获的欧元假纸币大幅上升,数量为31.2万张,较2007年同期猛增了约18%,创下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不久前结束的第五届东南欧打击欧元伪钞专家会议上,专家透露说,全世界目前共有60多亿欧元假币在流通,而欧洲每月没收的假欧元达4万张。为了识别并消灭假欧元,欧盟还对与欧元有关的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和警员进行培训。为了加强各国警方的联系,国际刑警出面协调,在法兰克福的欧洲中央银行总部所在地建立了"假币分析中心",专门负责收集有关假币的信息。
 
美国基廷投资银行副总裁钱宇鸿告诉《北京科技报》,避免假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尽量使用信用卡,企业和机构也都使用支票转账,少用现金进行交易。
 
"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由于信用体系发达,人们已经将信用卡、支票当作主要的交易手段,现金交易完全处于支配的地位。" 钱宇鸿说,他在美国的时候,很少用现金付款,他的口袋里平时一般只有几十美元用作不备之需,现在在国内他的身上依旧都是信用卡,很少带大量现金。使用信用卡不仅方便,而且比现金安全得多。
 
但是就国内而言,钱宇鸿表示,这几年虽然国内信用卡发展迅速,但是现金交易在日常生活中依旧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整个信用体系还不是很发达,很多人还不太习惯于使用信用卡,也有很多地方和单位还不能使用信用卡。"这种局面给货币造假者提供了巨大的行动空间,应该需要改变,如果我们平时都用信用卡,他们造假币也没有什么用处,因为大家都不需要。"
 
钱宇鸿还告诉《北京科技报》,在美国,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稍微大的款项都可以通过支票来解决。"比如给房东交房租,直接给他开一个转账支票或者通过网上银行支付就行了。"但是目前在国内他经常还会看到有很多人取上一大堆钱从一个银行转到另一个银行。
专家:银行公司企业要选择正规的验钞机
 
消费者不能仅凭手感判断钞票
HD90假钞流通途径呈现出自南向北、从东到西的蔓延路径。但是其波及范围究竟有多广、规模有多大目前并不是很清楚,央行和国家相关部门还在调查之中。国际金融专家汪康懋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所发现的HD90假钞还不会给我国的金融秩序带来伤害,但是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彻底调查,一定要摸清已经流入市场的HD90假钞的规模。
 
"这次爆发的HD90假钞问题,它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国家需要查清,并严格防止新的HD90假钞流入市场,如果等到有几千亿元规模的HD90假钞流入市场,那我们的金融体系就危险了。"汪康懋表示。
 
为了防止因假钞受到经济损失,交通银行上海分行会计结算部货币专家王宇告诉《北京科技报》,银行和公司企业要想真正做到放心就应该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验钞机。正规品牌的验钞机可对钞票进行全面检验,而只需要几百元、几十元的一些验钞机的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只针对伪钞的某一特征或两三种特征设计、生产,因此这些产品只能对伪钞的水印、磁性和紫光进行鉴别,而对伪钞的其它一些特征就无能为力了。
 
此外,当取款者在ATM机取款后,应该及时核对货币的真假,一旦发现有问题,必须当场与银行服务热线取得联系,不能擅自离开自助机具范围,为了便于监控录像的取证,储户最好连转身的动作也不能做。在拨通服务热线以后,取款者应该在银行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向监控摄像头进行举证,如果疑似假币数量特别多,银行将会与公安部门一道到现场取证,取款者要待在原地等待他们的到来,千万不能离开。
 
《北京科技报》从相关金融专家处了解到,现在有些ATM机和柜台发生的假币纠纷有一个共同的关键点:虽然目前银行都设置有监控系统,可以监控到谁什么时候到过ATM机或者柜台前存取款,但是大多数监控系统都不能对所取纸币的编号进行一一监控。如果对银行柜台和ATM机的监控系统进行升级,就可以减少一些假币的纠纷。
 
专家表示,目前,有不少小商贩将给头发保湿定型用的?喱膏或者?喱水涂抹在假币的两面,这样的假钞可以增加厚实感和涩涩的触感,消费者如不注意就容易收到假钞。因此,消费者不能仅凭手感判断,还应根据钞票的防伪特点认真识别。
回到目录
 
[职场人生]最容易钓到富人的职业
南都周刊  2008-12-22
要么接触他的身体,要么接触她的灵魂
台湾首富郭台铭7月将与女友曾馨莹完婚的消息一出,再次让无数未婚女青年扼腕。一个平凡人家,平凡相貌的女人,成功嫁给了一个不平凡的有钱人,从此享尽荣华富贵,集万千宠爱,怎能让人不眼红!曾馨莹的童话故事,关键是她的职业--一位与郭董必须保持身体接触的舞蹈老师,纵观那些功德圆满的个案,最容易钓到有钱人的职业要么接触他们的身体,要么接触她们的灵魂。

郭台铭、曾馨莹,最新范例。 unioncom 摄

许戈辉、丁健,参考资料。 亚信 摄

邓文迪、默多克,经典教材。 CFP
美女多二奶,中人多正室
要嫁个有钱人,非美女基本只敢让这个话题停留在嘴边。因为常见的误区是,从事以美貌为生职业的人必定比以智慧为生职业的人容易嫁给有钱人。错了,她们也许更容易接近有钱人,却未必容易"嫁"给一个有钱人。曾馨莹嫁给郭台铭的例子就是实证。
 
原因很简单。JP摩根的多种产业投资顾问罗波坎贝尔曾经就一名想嫁给有钱人的超级美女做出公开回答。他认为,从生意人的角度而言,简单财貌交易其实是个相当糟糕的经营决策。因为美貌会消逝,而他的钱却不会无缘无故减少。事实上,当一切正常的情况下,有钱人的收入会逐年递增,而漂亮女人却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一年比一年漂亮。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有钱人本身就是个增值资产,而美女只能是个加速贬值的资产。
 
在华尔街的术语里,和美女交往属于"交易仓位",一旦行情开始下跌,就应该立即抛售,绝对不可能长期持有。所以,对于这样一件物资,明智的选择是租赁,而不是购入。
 
这个五雷轰顶式的残酷分析充分解释了社会上"美女多二奶",而富豪的老婆很多不过只是中人之姿的道理。更何况,在中国的传统道德伦理标准影响下,越是有钱人越向往一种高道德感的社会地位,伴侣的水准直接反映其整体审美取向,绝对不容有失。
 
因此,那些没有惊人美貌的女人就看到了新的希望--既然有钱人不一定会娶美女,他就有可能娶你。问题是,你怎么出现在有钱人的视线里。
要嫁给他,必先遇见他
如果"邂逅"这种电影桥段或者童话不发生,有钱人也不偶尔失心疯的话,那么出现在有钱人的世界里只有两种方式,其一是通过工作,但是名利场上的刀光剑影往往让女人尖锐锋利,男人老奸巨猾。当两种同样不好的品质相碰,很难激发出姻缘。而在生活里的有钱人就像下江南的乾隆,轻松,脆弱,不设防。要在这种场合攻城略地,似乎更加简单。那么,要出现在有钱人的生活里,另外一种方式似乎更靠谱,那就是进入有钱人的生活。
 
有钱人是怎么生活的?或者可以中信泰富的董事局主席荣智健作为例子。荣智健1978年南下香港创业。目前,中信泰富集团资产总值约200亿港元,荣智健个人资产也达35亿元,在《福布斯》排名数度占据第一位,胡润2005年中国百富榜第六位。
 
荣智健在英国伦敦的私人马场里养着4匹冠军级名马。他一有空便会抽时间去探望几匹爱驹。荣智健拥有香港最奢华的私人游艇甚至森林。每年夏天,荣智健都会带着厨师,邀请朋友及家人到英国南部他的城堡度假。至于交通,他选择的是私人飞机。
 
我们就是要出现在一个这样的典型的有钱人的典型生活里。电影或者八卦杂志会教育女人,只要经常频繁地出没在有钱人出入的地方,就能顺利嫁给他。例如说乘飞机要坐头等舱,逛街要去名店,吃饭要去米其林三星餐厅……只是,这种事情只做一次就能成功的概率接近于零,若能经常做,又何苦非要找个有钱人嫁掉。至于那些常年坐在高尔夫会所咖啡厅捧书阅读,等待自己美丽的身影被某个有钱人相中的方式,更加是痴人说梦。
 
"出现在有钱人的生活里"和"出现在有钱人出现的地方"是两码事。要做到前者,你需要一份与此相关的职业,而这些职业,几乎全部都靠极出色的天分、智慧和努力。
1号职业
 
国际航班头等舱空姐
胡润调查显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富豪热衷到国外去旅游。芝华士"阿拉斯加冰钓"的场景是富豪们追求的高品位生活。还有什么比无聊而局促的长时间飞行更能让他们渴求到一些温柔和照料呢。
 
2003年,日本的全日空航空公司在上海招考空乘,消息一出,有四五千位女孩报名参加。她们需要经历的是体检和面试。单体检,就淘汰大部分人选:"牙齿不整齐"、"牙齿偏黄"、"有过敏性鼻炎",都会被记录在案;声带异常者淘汰;早搏或者心动过速都会被淘汰;外八字脚淘汰;脊椎弯曲淘汰;身体有开放性伤口和冻疮者淘汰;720度翻滚的"转椅平衡测试"不过关淘汰……
 
在一系列的体能测试和检查后,就是外语水平的考试,沟通能力的测试……如果你都能通过,而且在培训及工作过程中表现突出,外貌清丽,恭喜你,可以去头等舱等候你的富豪了。
 
目前北京的富豪喜欢美国,上海的富豪多愿意去法国等欧洲国家。国内航线中,三亚和云南是国内两个最受富豪欢迎的旅游地。
2号职业
 
财经类记者或者电视节目主持人
财经媒体从业人员被认为是最容易嫁入豪门的职业之一。接触有钱人是她们的工作要求,而撬开有钱人的嘴巴似乎是撬开他们心扉的最直接途径。而体面的职业背景和充足的智慧以及人脉更是与富豪匹配的筹码。
 
只是要成为一名记者不难,要成为一名主持人也不难。但是,如果要让富豪们接受你的采访,首先你得成为一位"名记"和"名主持人"。也就是说,你必须是许戈辉,才会有足够多的名人和你面对面。在此之前,你充其量只能嫁给富豪们的秘书--因为你顶多就只能拨通他们的电话了。
 
只是必须指出的是,这个职业虽然理论上可行,但是媒体从业者的尖锐和敏感往往在婚姻市场上拉低竞争力,因此"女记者嫁入豪门"的戏码并不常见。
3号职业
 
跳舞/骑马/潜水/高尔夫……教练
运动是富豪们的专属时尚。他们用这种方式调养自己的身体和心情,同时把它发展成一种新近的时髦交际方式。
 
当一个富豪成为你的学生,你就击溃了他的心理优越感。伴随这种崩溃而来的是他对你的依赖和崇拜。而运动所产生的利必多是最原始催生情感的武器,汗水和酒是最容易滋生感情的液体,运动场无疑是最佳选择。
 
要进入这些行业都不难,你只需要有足够的兴趣和天分即可。选择就业的公司才是最需要被考虑的因素,相关高级会所是个最稳妥的选择。
4号职业
 
私人营养师/医生
这种职业用的是"乘虚而入"的老办法。这个世界上可以缺少任何职业,只有医生不可或缺,因为它与生死相关。
 
但是,私人营养师比私人医生更容易达到目的的原因是:人们只有生病才去找医生,而随时都应该咨询营养师--而且病人的心情显然并不太合适谈情说爱。
 
即使不从"嫁给富豪"的角度考虑,营养师也是相当有前景的职业。目前某些公司的高级营养培训授课费用按分钟计,每分钟高达8美元,而中国知名营养师洪昭光,出场费更是高达20万元。同样,"知名"才是成为"私人XX"的最快捷途径。在这行里,最迅速的成名途径依次是撰写专栏、出书、主持电视节目。曲黎敏伴随着《皇帝内经》走红,就是一个最佳例证。
5号职业
 
艺术家
富豪们常出现在各类型的艺术场合中--无论他是否真的是一位艺术爱好者。艺术家在一起讨论赚钱,有钱人在一起讨论艺术,都是缺啥补啥。
 
金钱和艺术是一种最完美的互动,前者需要后者提升品位,后者需要前者证明价值。企业家出摄影集,政客研究书法,连暴发户都要画两笔国画。有钱人在业余时间频繁出现在各种艺术场合,艺术的道路遭遇到爱情的分叉口,变得顺理成章。
6号职业
 
古董鉴定师
古董一定是一种有钱人的游戏。而古董鉴定师的专业素质同样是支撑你在富豪面前不卑不亢的"背背佳"。这个行业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出现过断层,现在有部分大学又重新开这门学科。但是要想成为一个古玩鉴定人才的门槛并不低,不仅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比如书画、文字学、工艺美术史等方面,同时还需要有对陶瓷、文房四宝、竹木牙雕等方面的品种分类的鉴定能力。
 
与此相关的职业是古董拍卖师,让人欣慰的是,若做得出色,虽然具备嫁给有钱人的条件,也会同时具备"不必嫁给有钱人"的底气。
阔太不易做
受访人:Susan
 
基本资料:31岁,东京早稻田大学电子商务硕士,丈夫为某知名上市集团董事,婚龄3年,目前育有一子,全职妈妈。
 
南都周刊:你是怎么认识你的先生的?
 
Susan:我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后进入日本一个知名公司工作,我先生当时与日立有生意上的往来,在工作上接触比较多。
 
南都周刊:他是怎么向你求婚的?
 
Susan:在一艘游艇上。
 
南都周刊:你觉得自己属于智慧型美女吗?
 
Susan:以前仅仅是个美女,智慧是后来的事儿。
 
南都周刊:如果没有你的工作背景,单凭美貌,你认为自己会不会嫁入豪门?
 
Susan:也会有有钱人追求吧,不过未必会遇到一个真正能欣赏你和懂你的人。如果对方不懂得欣赏你内在的东西,那么到你老了以后,他可以去追求另外一些更年轻的美女。
 
南都周刊:嫁给有钱人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Susan:可以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
 
南都周刊:比如呢?
 
Susan:想不上班在家带小孩就不上班,不必担心没钱交房租。(笑)想赞助几个希望工程的孩子就赞助几个。金钱能带来自由。
 
南都周刊:最大的不好呢?
 
Susan:总得面对一些误解。例如说认为我的婚姻不存在爱情,或者说我仅仅是看上丈夫的钱。
 
南都周刊:那如果你丈夫没有现在的经济基础你还会爱他吗?
 
Susan:我相信男人的金钱能熏陶出他们的某种魅力来。当经济基础失去,他们的这部分魅力也会同时失去。你不能把金钱和他们个人割裂开来。正如有人问他如果我不漂亮,他当初是否会爱上我。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也很正常。
 
南都周刊:给那些羡慕你的姑娘们一点建议吧。
 
Susan:好好工作,会有好报的。呵呵,还有就是,即便认识了一个已婚的有钱人也是好事,因为他总会有些没结婚的朋友。
 
南都周刊:还有吗?
 
Susan:还有就是,别以为有钱人容易找老婆,他们也很难认识到好女孩的。
回到目录
 
[语言文化]“不折腾”译法成难题 季羡林出手解困 众译法比拼
2009年01月20日新华网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的一句北方方言"不折腾",难倒了国内外媒体界的双语精英。如何准确翻译"不折腾"成为一项难题。编辑从网络上搜集了五花八门的各种译法,其中既有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译法,也有中国驻外大师的见解,新华网友集思广益,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
 
bu zheteng
 
--12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上现场翻译
 
no trouble-making
 
--季羡林
 
avoid self-inflicted setbacks
 
--中国驻纳米比亚大使任小萍
 
don't flip flop
 
(别翻来倒去,朝三暮四)
 
don't get sidetracked
 
(别走岔路)
 
don't sway back and forth
 
(别反复)
 
no dithering
 
(不踌躇)
 
no major changes
 
(没有重大变化)
 
avoid futile actions
 
(不做无用工)
 
stop making trouble and wasting time、no self-consuming political movements
 
(不搞自我消耗的政治运动)
回到目录
 
[娱乐笑话]布什“名言”变国际笑柄 有的口误有的无聊尴尬
2009年01月18日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18日电 美国总统布什拥有两所名牌大学的学位,先于耶鲁大学获学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获得商业管理硕士。香港文汇报报道称,他学历虽高,但经常犯口误,惨成笑柄,其"名言"统称为"Bushism"。
 
美国《Slate》杂志编辑韦斯伯格出版 《Bushisms》一书,辑录无数布什"名句",极受欢迎,在全球各国也成畅销书,以下摘录数句:
 
【口误篇/文法篇】
 
Rarely is the question asked: is our children learning?
 
"很少人问:孩子在学习吗?"
 
-"children"是复数,不能用"is",连基本的文法都错。
 
They misunderestimated me.
 
"他们'错误低估'了我。"
 
-不知布什是否太心急,将"misunderstood"(误解)和"underestimated"(低估)合成新词。
 
Our enemies are resourceful and innovative, and so are we. They never stop thinking about new ways to harm our country and our people, and neither do we.
 
"敌人机敏创新,我们亦然;他们不停找新方法来损害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我们也一样。"
 
-后半段吓坏人,说美国不停找新方法来损害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让人啼笑皆非。
 
【无聊篇】
 
"白宫是白色的。"(英国小童问白宫是甚么样的。)
 
"我们都用高露洁牙膏。"(记者问布什,他和前英国首相贝理雅有何相同之处。)
 
"非法入境的人犯了法。"
 
"我已经放弃了自由市场的原则,来拯救自由市场系统。"
 
【尴尬篇】
 
-误将澳洲悉尼举行的"APE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说成"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会议。
 
-误称澳洲前总理霍华德已探访"奥地利军队"。
 
-问巴西前总统卡多佐:"你们国家有黑人吗?"
 
-叫失明的《洛杉矶时报》记者瓦尔斯滕脱下墨镜发问,说根本没有太阳。
 
-"人们有时不得不纠正我的英语。"
回到目录
 
[参考消息]美联社:中国迎来一个不快乐的春节
中评社 2009-01-21
美联社1月20日报道《中国不快乐的春节》,摘要如下:
 
经济放缓加剧了长期存在的、政治上敏感的中国城乡差距,给领导人宣称帮助农村迎头赶上的誓言添乱。
 
工厂倒闭,迫使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返回依靠他们的收入维生的农村家园。农村缩减的购买力也可能妨碍促进内需对抗低迷的工作。
 
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到1.11万元人民币,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7年的3.33:1扩大为3.36:1。
 
中国庞大的、廉价的农民工队伍是它惊人的经济繁荣的主要推动者。尽管在需求猛跌导致出口大减之前,工厂工资有所增加,但农村仍然远远落后于城市。
 
这样的差距促使36岁的甘强(音译,Gan Qiang)背井离乡,来到上海送快递。他表示,"在家乡谋生要困难得多。你不能只靠种庄稼。在这里我至少不用担心恶劣的天气。我就在地铁站等,然后帮人家取件。"
 
人口13亿的中国,在就业方面可谓僧多粥少。但是像甘强这样的农民大军在城市工厂和建筑工地上找工作,或者当小贩、快递工人,或者去收垃圾、当保姆。
 
上海和其他大城市的收入比城市平均水平高出三分之一左右。据官员提供的数据,2008年中国城市居民年平均收入为1.58万元人民币,而农村的平均收入为4700元人民币。
 
在发展中国家,如此悬殊的差距?不少见。但中国的城市收入增长快得多,城市平均年收入自2003年以来增长74%,而农村仅增长31% 。而如今很多返乡过年的农民工年后可能就没有工作了。
 
经济困境令农历新年变得黯淡。
 
在某些地区,失业以及工厂突然倒闭引起示威,令人担心社会稳定,促使政府呼吁公司避免裁员。到目前为止,失业引起的愤怒似乎主要针对雇主,但存在问题扩大的风险。
回到目录
 
[本刊启事]关于本刊
★本刊宗旨性质:

《新青年文摘》是一份以"关注民生、美化心灵、追求真理、弘扬美德"为宗旨的公益性免费电子杂志。本刊主页网址为www.meide.org(京ICP备05002152号) ,读者可在本刊主页查阅部分内容。
本刊创刊于2005年1月1日,2009年1月22日共有24930个订户。
★本刊版权问题:
《新青年文摘》所刊文章、著作全部源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不代表《新青年文摘》观点,《新青年文摘》也不拥有版权。鉴于《新青年文摘》公益性质和经济条件所限,目前尚无条件向作者支付稿酬。如作者因故不愿被《新青年文摘》刊发,请致信主编(信箱:wenzhai@meide.org )明示。
★本刊发行情况:
《新青年文摘》由希网网络公共邮件列表网站发行。读者可在下面相应的方框中输入您的E-Mail,然后点击"订阅"按钮免费订阅《新青年文摘》。
 
请填写您的e-mail地址

部分用户使用SINA或SOHU等免费电子邮箱无法订阅本刊,建议使用网易等免费电子邮箱或者收费邮箱订阅。由此给您带来不便,请谅解!
 
★本刊历史文档:
1、美德人生之历史文档,网址为:http://www.meide.org/list/
2、希网网络之历史文档,网址为:http://www.cn99.com/cgi-bin/get_lsts?listname=meide
★本刊寻求合作:
包括合作办刊,推广,广告等。有意合作者,请与我们联系。QQ:360171770 E-mail:wenzhai@meide.org
 

 
回到目录
 
----
邮件列表【meide】共有24931个订户

感谢新老用户对希网网络支持和关爱,以下杂志是一些精彩的电子杂志。
点击以下电子杂志的名称可以查看该杂志历史文档;选择以下的精彩电子杂志,输入您的Email可以直接订阅。【VOIP中国】【兔子笑话】【畅想人生】【股市财经】
【21世纪报】【网文周刊】【青年文摘】【大道中文】
E-mail:
  ====================================================================== ****** Bentium Mailing List Server ===邮件列表专家 ******
希网网络http://www.cn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