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果巷走出来的女画家董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26:50
时间:2009-12-07 【来源:常州晚报】

在没有见到董蕾之前,我就对她有了挺多喜欢。有两个原因。
一是几个月前她嫂子贾暖给我写了一封短信,向我推荐董蕾:“她是常州人,是青果巷里长大的,现在已将80岁了”。她的信最后这样写:“我叫贾暖,太老了,86岁了!”真是令人喜欢的口气。
二是随信附带着的光盘,是央视六套在今年8月28日播放的“电影人物——特技设计师董蕾”的专题片录像。第一次“见”到了80岁的董蕾,这么年轻这么美!
就这样,在怀揣着喜欢的前提下我们采访了董蕾,在博物馆安静的会客室,见到了更加安静的她。
80岁的董蕾,将在这个月的24日,在常州博物馆举办画展,为期一个月。
本月24日,这位年已八旬的“丝彩画”创始人要在常州博物馆办个展
见到了董蕾,还是喜欢。我从没见过80岁还能这么美的人。
她笑起来有些含羞。
她这样的女子,岁月很难改变其初始的美好。她仍旧有着点羞涩,那种年轻女子的清秀在她依旧非常美丽的面庞上变成了永恒的气质。岁月不会将她变得生硬,她始终保持着一贯的柔美。常州籍的女画家们,如乱针绣的创始人杨守玉,一生都那么低调,却又是那么美。
董蕾说,“我在家乡开画展,只是想给自己一个交代,圆了我这一生的梦。”
董蕾是在青果巷长大的,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就喜欢上了画画。后考入苏州美专西画系,师从颜文梁教授。
董蕾生在青果巷里的董家大院。她记得门牌号码,也回来看过,只是已经没有儿时的样子了。
但儿时的快乐时光她都还记得。
她特皮,少不了磕磕碰碰,所以她总是“很受伤”。膝盖从来都没好过,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她喜欢天宁寺后的那个林子,曾把它命名为“我的森林”。在她小小的眼光里,林子永远那么茂盛,林子里的光影时常是瑰丽的。古树随风摇晃,叶片儿发出沙沙的响是在讲仙子和精灵的故事。
曾任《武进商报》主编的父亲董纟见庵在家时常写字画画,磨墨的事总是董蕾的。看父亲画画,是她的启蒙课。从那时起,就喜欢上了画画。
读小学的时候,课间休息时用铅笔画些小方块画送给同学。因为浓淡相间惟妙惟肖,同学们可喜欢了。有个叫于华的同学,几十年来还珍藏着她的小块画。
她喜欢青果巷,踩着巷子的青石板路,那“得得”的声响,伴着她的梦一起成长。那处巷子,至今仍时常出现在她梦中。
1949年,她进入苏州美专西画系,师从颜文梁教授。小时候因为喜欢而涂涂画画的一套自然生发的绘画方法,在进入专业学校后被归入正确的专业绘画框架中。在学校的学习令她的绘画技艺进步很快。1952年,她毕业了。
董蕾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做电影特技设计师。工作是跟绘画有关的,但又是分离的。
董蕾从苏州美专西画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上影厂。
她所做的工作,和绘画是相关的。她做的电影特技,今天我们用电脑来合成,当年则靠拼接等方法来完成。她设计背景画面,以自己出色的写实绘画的功底,出色地完成了所有任务。得益于她的绘画设计,观众方才看见云烟缭绕的仙境、五光十色的梦境、瑰丽多姿的幻境。她爱动脑,技术活难不了她,她还有更好的点子来“帮衬”技术,而不是个技术上的匠人。
当年有很多影响很大的影片,都是由她制作了电影海报,如《白蛇传》、《蓝光闪过以后》、《金沙江畔》、《楚天风云》、《天仙配》、《香魂》、《喜盈门》等。她所绘制的电影海报甚至成为一种那个时代电影海报的样式,至今仍留在全国亿万观众脑海里。
董蕾觉得工作和绘画是相关的,却又是分离的。那些绘画,是为目的服务的,类似于命题作文,所受限制很大,几乎没有多少自由发挥的余地。那些绘画甚至仅属于设计的范畴。她想画些自己的东西,可又总是没有时间。
她何时才能自由地画画呢?
自由地画画,是从退休后在日本开始的。董蕾独创了“丝彩画”。
董蕾自由地画画,是从退休后开始的。这个“自由”,是指她能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来画,画自己的东西。
退休后的第二年,1987年,她去了日本。她觉得自己还年轻呀,又有了时间,可以实现儿时的画画梦想了。
初到日本,生活是艰难的。先是学语言,再要能够经济自立。但她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事情是这样的:出国前,董蕾曾用棉纱来组合成风景和人物画,画面效果很独特。到日本后,她意外地发现日本的毛线颜色非常多,多达500多种,尤其是中间色特别多,在色彩上完全可以替代颜料。于是她画起了“毛线画”。
“毛线画”比起油画,操作上要麻烦得多。先要画好草图,然后在图上喷上不干胶,把剪成小段的毛线粘上去,用“点彩法”填出完整的画。长的毛线剪成1-2厘米,短的毛线只能说是粉末了。虽然制作繁琐,但“毛线画”的效果却别具一格。因为是通过色彩之间的区别而产生的轮廓效果,画中并没有线条,加之毛线的柔软质感,所以画面特别娴静温和。
画出来之后,很快便有了销路。她靠卖画解决了经济问题。同时,语言问题也通过自己的刻苦得到了解决。
有了一批作品后,1990年3月10日,董蕾在日本的第一个画展,在池袋太阳城“龙画廊”举办。她的画画面安详而充满着爱,很快俘获了日本朋友们的心。“毛线画”被命名为“丝彩画”,日本新洋画会会长土屋昭雄先生是这样评价的:董蕾的丝彩画比油画还油画。
“丝彩画”的问世在日本引起很大反响,《读卖新闻》、《东京新闻》、《美术画册》等报刊以及电视台多次介绍并进行专访。
董蕾举办过20多次展览,获奖10多次。每次画展,她的画都销售一空。日本评论家们说,从董蕾的画中,感受到的是美和善,这也正体现了中国女性的美丽和善良。
1991年,她修完国立东京学艺大学“美术教育科”研究生学业,时年62岁。
她爱在日本的宁静生活,然而,她还是有些想家了。中国人总还是喜欢叶落归根。2003年,董蕾特意挑选父亲的生日那天,回到上海,与家人团聚。因为她的画画梦是由父亲启蒙的。
回国之后,她的生活中仍只有画画。因为国内毛线色彩的限制,她现在画油画。
董蕾的老同学旅法画家罗尔纯是这样评价她的油画的:有一种朦胧的美,如雨雾中的风景,如宁静的落日下的海滨。画家夏瑜则特别欣赏她的几幅红衣女孩,女孩的眼神像澄静的湖面。
董蕾说,她每天的生活是围绕绘画来安排的。每次提笔,她都为自己设定了阶段性的任务,任务没有完成,可以推迟吃饭、睡觉。她说,她回头去看一年前的画,能看出许多毛病,然后她就笑了,道:“看,我还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