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泉窑青瓷(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23:38
南宋五大名窑之龙泉青瓷
www.zjol.com.cn  2006年08月24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龙泉青瓷始于南朝,盛于宋元,当地的哥窑,为南宋五大名窑之一。龙泉窑为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外销范围最大的历史名窑。经文物普查,现已于龙泉境内发现历代窑址350余处。位于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的大窑古窑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市的源口古窑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泉青瓷窑址是中国古代南方的著名青瓷窑址,主要分布于浙江省丽水地区及其周围的武义、永嘉、文成、泰顺等县,其中以龙泉县境内的窑址最为密集,已发现有300余处。
       龙泉窑创烧于北宋早期,盛极于南宋晚期,主要烧制盘、碗、壶等日用品和仿玉、仿铜瓷器及塑像等。产品制作工整,普遍使用了刻花技术,釉层较薄,釉色青中泛黄。龙泉窑发展至元代,开始普遍烧制大件器物,这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明代中期以后,由于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龙泉窑开始走向衰落。龙泉青瓷窑址的发现,为了解南宋龙泉青瓷的生产状况、产品种类、制瓷工艺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龙泉青瓷传说宋代时,传说浙江龙泉有章姓两兄弟,分别设窑制作瓷器。这就是享有盛誉的哥窑和弟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哥窑的特点是釉层晶莹,如玉似冰。釉面显露纹片,间有大小纹片的叫“文武片”;形成细网眼的叫“鱼子纹”;仿佛冰裂般的纹片叫“百圾碎”。《处州府志》称哥窑的百圾碎“冠绝当时”。弟窑的产品胎骨厚实,釉层饱满丰润,釉色青碧柔和,有如翠玉,代表龙泉窑正色。粉青、梅子青更是脍炙人口,被誉为宋朝民窑巨擘。泉青瓷源出五代。宋室南迁后,士大夫云集杭州,出现了偏安的表面繁华,为了满足上自达官贵人,下至庶民的需要,龙泉瓷工吸取了历代名窑的优秀传统技艺,烧制出精致优雅的瓷器,把青瓷生产推向一个全盛时期,并且驰誉全球。那时瓯江两岸群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往来如梭。单是目前发现的古窑遗址就有200多处。
1504年,英国威尔海主教送给牛津新学院一件精美的青瓷碗,轰动整个英国。这件精美如玉的瓷器,是传到英国的第一件龙泉青瓷。17世纪欧洲一位萨克森国王是位中国瓷器迷,不惜用一个团的健壮骑兵与普鲁士国王交换几只龙泉青瓷花瓶,一时传为美谈。奥斯曼帝国的君主对龙泉青瓷特别喜爱,还认为青瓷盘可辨别毒物。如今,在土耳其总统的贵宾接待室还挂着几十件龙泉青瓷。
古代阿拉伯人把珍贵的龙泉青瓷作为炫耀高雅和富有物品装饰在室内。有的还作为寺院内部和墓标的装饰。东非哥迪和基利菲遗留下的15至16世纪的清真寺废墟里,可以看到按一定比例间隔镶嵌在墙壁上的龙泉青瓷。
宋,元盛极一时的浙江龙泉窑至明代虽逐渐衰落,但明早,中期制品仍十分精美。明代龙泉窑系的青瓷造型,大体上和元代一致,其风格和宋代的纤巧秀丽不同,而代之以硕大厚重。产品多大型瓶,盘,日用的小件器物较少。釉色已失去南宋梅子青釉、粉青釉那种柔和、含蓄的艺术效果。这时的青瓷釉层薄而透明,光泽度较强。
从传世产品看,明代龙泉窑的制品有精粗之分。精品胎色白中微闪灰、胎质细腻厚重,制作精湛,造型精美,施满釉,圈足底部留有刮圈垫烧痕。釉面光泽度很强,滋润匀净,釉色绿中微泛黄。器表多有刻划花装饰,图案构图疏密得体,刻花精细。粗品胎质淘洗不精,质地较粗。制作也不精细,胎体特别厚重,尤以底部为甚。所见多为碗、盘类制品,釉色多绿中闪黄。器皿仍采用满釉刮圈垫烧,但工艺较粗,常见的有直口深腹碗等。装饰以印花和刻划花为主,图案纹样有器外壁的瘦长菊瓣纹,内里的花卉纹,以及颇有特色的印花历史故事、二十四孝人物等。其中人物图多印在器内壁,人像旁根据人物的具体形象分别书 "孔子泣颜回","韩信武之才"等,由于制作较粗,印花纹样常有模糊不清之感。
针对不同的釉料性能,明代龙泉青瓷还形成有别宋瓷的装饰特色不以釉色取胜,而以印花、堆贴,刻划花为主。明龙泉青瓷的装饰范围也大大增加。明龙泉青瓷正是利用釉的透明性能,采用刻、划,堆贴装饰,使作品另具一种工艺美。但总的来说,明代的龙泉窑系,大多产品成型草率,器形笨拙,因而到清初以后,就停止了生产。

龙泉窑菱口暗花大盘 明 直径47厘米
估价:RMB700000~1200000
此类大盘为明代龙泉窑常见品种,胎体厚重,施釉比宋、元时薄而透明,装饰方法多刻划花卉。菱花口和凸棱壁使硕大笨重的器物略显秀丽。

龙泉釉暗花葫芦瓶 明嘉靖 高45厘米
估价:RMB70000一90000
葫芦形,口大外撇,较为别致,道教庙堂用具;胎体厚重古拙,釉面肥厚呈青绿色,仿宋龙泉,暗刻缠枝莲,风格粗放;阴文,积釉处深邃;底露胎无釉,火石红及跳刀痕显著。

龙泉窑剔花双耳瓶 明 高39厘米
估价:RMB80000一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