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克:胡适、殷海光关于“容忍与自由”的一场论争(南方都市报 2010-7-1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04:58
胡适、殷海光关于“容忍与自由”的一场论争
类别:人文历史   浏览量:243
版次:TM05   版名:南方评论 历史评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07-18
作者:张书克 原创   编辑此文
■读史偶得
◎ 张书克 自由撰稿人
1959年,胡适和殷海光之间发生了一场小小的争论。
先是胡适在《自由中国》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容忍与自由》,阐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的道理。
殷海光看到该文后,很快就做出了回应,写了一篇《胡适论〈容忍与自由〉读后》,发表在下一期的《自由中国》上。
根据殷海光后来的说法,他怕给人留下《自由中国》内讧的印象,勉强恭维了胡适几句,说胡文是“一个伟大的文献”,“是中国人应走的大方向的指南针”,实际上他很不以胡适的文章为然,认为胡话关于“容忍与自由”的说法是胡说。
胡、殷二人的一个重要分歧是:殷海光认为,“同样是容忍,无权无势的人易,有权有势的人难”,因此容忍是(或者说主要是)有权势的人的事。而胡适则认为容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克己功夫,因此他着重的是社会中每一个人的态度问题、心理问题。
在我看来,胡适和殷海光二人其实谈的不是一个问题。殷海光着重考虑的是对有权势的人进行限制的问题;胡适侧重谈的是作为我们每一个人的修养功夫的容忍问题。
在《自由中国》杂志10周年纪念会上,胡适作了一次演讲,对殷海光的批评进行了回应。不过,他的回应多少有点文不对题,大谈拿笔杆子的人、主持言论的人也是有权势的人,而没有解释清楚:为什么容忍不仅仅是有权有势的人的事,还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
在这里,我不妨结合胡适在别的地方的论述,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阐发。
在我看来,权力、权势这种东西,是特定环境下、各种因素互相作用所形成的特定的人支配人、人控制人的状态。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时都会发生变化的。今天是东风压倒西风,也许明天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今天你在野,也许明天你就在朝。今天是少数派,也许明天就是多数派。今天是芥子,也许明天就比各种菜蔬都要高(此意出自《新约·马太福音14章》,胡适曾引过这段话)。今天你无权无势,也许明天你就是有权势的人。所以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有权势的人,所以容忍是每一个人的事。
胡适在《容忍与自由》一文中举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加尔文等人起来进行宗教改革,本来是因为他们不满意于罗马旧教的种种不容忍、种种不自由。但新教在中欧北欧胜利后,加尔文在日内瓦掌握了宗教大权,他却把具有独立思想、批评加尔文教条的塞维图斯定了“异端邪说”的罪名,把他用铁链锁在木桩上,堆起柴来,慢慢地烧死。
中国历史也能提供类似的例证。一般认为农民阶级是弱势群体,可在动荡时期,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手中也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我们一般也不会想到中学生是有权势的人,可在一个时期,中学生们手拿皮带,看谁不顺眼就可以把他打死,即便他以前是权倾一时的省军级。
这些事例足以说明:不是有权势的人容忍难,而是我们每一个人容忍都很难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其实都有一个“不容忍”的魔鬼。这个魔鬼一旦和权力结合在一起,我们就成了不折不扣的野兽。
尤其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即便是无权无势的人,即便是弱者,也有一个容忍的问题;对于还没有掌握权势的人来说,容忍的修炼也很重要。除了前述原因外,胡适还从别的角度进行了论证。胡适有一个意思很值得注意:容忍是当权的人和在野的人、多数派和少数派双方的事。如果还没有掌握权势的人、少数派时时处处都摆出一种“打倒谁”、“推翻谁”、“深恶痛绝谁”、“仇视谁”这样不容忍的架势,老是想着“有朝一日权在手,杀尽异教方罢休”,那就很难希望当权的人、多数派会采取容忍的态度了。相反,当权的人、多数派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斩草除根了。
对于容忍问题,胡、殷二人不仅在认识上有分歧,在实践上也有差异。在《容忍与自由》一文中,胡适以自己为例子,反省了自己早年不容忍的言行,并且处处表露出对社会能够容忍他的感恩。而这些在殷海光文章中是很难见到的。殷海光早年也有一些很不容忍的言行,他似乎不认为自己有反省的必要,他总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是弱者,不必讲什么容忍;容忍是强者的事,不是我的事。
很多人都认为殷海光是自由主义者。不过,他的气质、他的性情和自由主义不是很协调。他太自信,太自以为是,他不太会想到自己也有可能出错。他在台岛屡受打压,这是事实(这是否和他过于表露的“深恶痛绝谁”、“仇视谁”这样不容忍的态度有关?),但有时候我会想到:假设“有朝一日权在手”,殷海光能否摆脱“我不会错”的心理,能否稍减他那“正义的火气”,克制住自己“杀尽异教方罢休”的冲动?这倒是一个很有趣的假设。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用来考问我们每一个人。
http://gcontent.oeeee.com/1/f9/1f9192dece215fd3/Blog/124/ead7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