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我们和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17:26
人们总是在剧痛之后,才有暇理会安宁的价值。
——题记
看着报纸上一组令人揪心的照片,任何语言的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
照片的取材地,是战乱不息、贫瘠之极的亚非地区,镜头摄入的,是弱势群体中的最弱者——童男童女,战争的灾难因他们而显得格外触目惊心。
出生没几天的婴儿,孤零零地睡在难民营火车底下的破烂麻布上,脸上已有凄苦的表情,仿佛是再埋怨这个世界;早熟的伊拉克少女双眼啜满泪水,目送英军坦克,为失去的家园哭泣;利比里亚童军身背玩具熊,举枪对准摄影记者,惊恐万状,举止和表情与他的年龄是多么不相称!最令人震撼的,是卢旺达少女在一片横倒竖歪的同胞尸体丛中寻找自己的双亲,双手紧扣的绝望表情,生命的尊严在这里当然无存。
在人类沧海一粟的历史中,战争如影随形,像撒旦教唆亚当、夏娃那样,用欲望、贪婪和仇恨的血浆为人类施洗,被硝烟蒙蔽的双眼,因此在丛林中迷失了方向。或许,短暂的喘息会让他们愉悦,但下一个猎物,又注定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背叛羊皮上的神谕,放弃指南针的走向。
冷兵器时代的结束,宣告着骑士精神、侠客情怀种种关于战争的美好想象都走向穷途末路。而无论何时何地,受到伤害的永远是那些纠缠在战争旋涡中的民众。
新的城市可以在废墟上重建,鲜血可以被尘土覆盖,街市依然车水马龙。但是,人们在战争中遗失的,能否找回来?
从摄影技巧看,这些照片看似平淡无奇,却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震撼力。人性的摧残,战争的惨祸,都是最直接的揭示。因为,在于镜头的背后,有一双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之眼,当它聚焦于儿童——这一承载民族国家未来希望的弱势群体时,便获得了一种更强的冲击力。
主张和平,珍爱生命。各个国家都大力提倡。可如今,一条条脆弱的生命摆在眼前,我们却熟视无睹,我们的良知哪去了?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时受害者。作为一个中国人,即使没有亲身亲经历那个混乱的时代,但从师长的口中,文学家的笔下,我还是感受到了那个血腥不刊的画面。南京大屠杀是一段惨绝人寰、残忍血腥的历史,是中国的耻辱、日本的耻辱,是世界的耻辱、人类的耻辱。没有人能在面对自己的同类、自己的同族被暴行残酷蹂躏的时候不会觉得撕肝裂胆、目眦欲裂。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松井石根和日军第六师团长先后被判处绞刑。这都是铁案。谁也推不翻的。当德国总理向二战老兵下跪时,有些别有用心的日本反动分子仍然纠缠于那些历史遗留问题,妄想以一手掩尽天下人的耳目,屡次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一再无耻地篡改历史,歪曲事实。这个不敢正视历史的民族的面孔昭然若揭。这是根本不可能的。美国、德国等第三国人士目击其事,有文字记录!日本军官进行杀人比赛,摄有照片,登上报纸,图文记录具在!有些日本军人的私人记录也有所披露。被日兵强奸以至精神失常的妇女今天还有在世的。那是血淋淋的事实!试问:堂堂日本帝国,难道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难道连承担责任的意识都没有?多少个日日夜夜,面对天空中那些没有闭上眼睛的冤魂,你们都不曾感到愧疚?你们的良知何在?你们又将以何颜面面对未来的子子孙孙?难道你们还要将这永远的耻辱留传给子孙?你们又曾为你们的子孙考虑过;他们背负着这么沉重的民族耻辱,将来又将如何自处于这个世界?战争带来的是永无止境的耻辱……
不要天真的以为,战争只存在于父辈的口述中,只存在于文学家的笔尖下,在和平的年代,我们用心洞察那些惊惶无措的眼睛,那些战栗不安的心灵,那些被野蛮无视的生命,那些被铁蹄践踏的尊严。
关心一下伊拉克,关心一下以色列,战争把他们孩子快乐而单纯的生活粗暴地搅乱。许多事情他们都不懂,但世界将逼迫他们就范。对于伊拉克人民来讲,最痛苦的也许不是战争带来的恐惧,而是要如何去面对他们的孩子,应该把真相告诉他们?还是编造善意的谎言?难道要他们幼稚的心灵直面战争的残酷和世界丑恶吗?
从伊拉克儿童呆滞而无耻的眼神里,我看出了他们对平静生活的渴望;从被劫作人质的俄罗斯儿童惊恐万分的眼神里,我看出了恐怖分子的残忍;从阿富汗老阿婆憔悴而彷徨的眼神里,我看到了所谓“世界第一强国”领导者的丧尽天良。我气愤,却无奈:在心窗外的世界中,竟不曾飞过一只和平鸽。
在战争中,拨云见日是何其渺茫的奢望。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命运将何去何从!战争留给人们的,不只是心灵的创伤,更是痛苦的回忆。战争不是目的,甚至不是手段,和平才是殊途同归的指向。
让我们肩负起和平的使命,为全世界提供世界这一地区的新人形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