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与艾灸的好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28:33
不少人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然。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
艾灸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针疗不断得到发展,而艾灸却受到了人们的冷落。艾灸在施治过程中,烧灼患者经穴,会在身体上留下施灸的疤痕。灸学大师周楣声先生指出,正是病痛与灸疮带给患者的双重痛苦,使得艾灸一蹶不振,并呼吁对艾灸深入研究,推进艾灸的现代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艾灸疗效独特性的认识,艾灸疗法重新得到了医学界重视,现代化研究的步伐也在加快。现代化的艾灸治疗仪是传统艾灸材料与光电仪器的结合,在现代新型热源的作用下(如红外线、磁疗)充分发挥艾的药物效用,并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会烧灼皮肤产生疤痕的特点。
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养生保健。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把自己喻为扁鹊再生,写了一部医书《扁鹊心书》,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毖伤”,说的就是要保命长寿,扶阳是不二法门。
关于灼艾之法还有一个故事:
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叫王超的军人,退役后遁入江湖做了江洋大盗,无恶不作。他年轻时曾经遇到一个得道的异人,传授给他一套“黄白住世之法”。王超按照这套方法修炼,年过九十还精神饱满,肌肤腴润……后来犯案被抓,判了死刑。临刑前,监官问他:你这么高的年龄,还有这么好的身体,有什么养生秘术吗?王超回答说:秘术我没有,只是年轻时师傅教我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有一团火那样温暖。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啊。王超被处死后,刑官让人将他的腹暖之处剖开,看见一块非肉非骨之物,凝然如石,这就是长期用艾火灸出来的。
可见灼艾对培固人体阳气的力量有多强大!《神农本草经》记载:艾草有温阳、暖宫、除湿、通筋活血/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养生保健。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艾草,自古在民间即有食用、袪风邪等用途,端午节有些岭南人士,除了会以糯米掺艾草制成"艾粄"等应节食品之外,还有人将艾草、茅草、抹草、柳枝、桃枝等药草悬挂门口,当作避邪之物。在现在江浙一带的人,也会把艾条支插在门上,做驱邪驱蚊之用,端午节也会吃青团。
艾,又称香艾、苦艾,味苦辛,性温,入肝、脾、肾经,最大功效为袪湿散寒、止血止痛,另外还有温血活血、健胃强壮等功效。
艾草主治吐血,对于直肠出血、子宫出血、月经失调、经闭、少女痿黄症、虚寒阴冷、贫血等妇科病极佳,为妇科良药。因具有袪寒湿功能,可治关节痛、神经痛、头风头痛、腰骨酸痛和胸痛等痛症,还可治下痢、胃溃疡、盲肠炎、除腹水、止冷痢吐泻,亦可配合其它治癌药草,治疗甲状腺癌和鼻咽癌等。
治妇女产后血崩,以海金沙、凤尾草、茅根、球蕨、侧柏等煎汤后,将药汤加入艾心叶、益母草、竹叶菜、丝瓜、水芹菜、和藕粉一同绞汁,具特效。
治胃溃疡,以艾心叶、紫茉莉、木瓜等作精力汤,数日内见奇效。
艾叶平时可用来煎蛋或煮蛋吃,对于久年头痛、神经痛、腰酸背痛、崩漏下血诸症,具有极佳食疗效果,且同时为温补药膳食品,可醒胃,为虚冷者的长效性"威而刚"。
艾草更是自古以来艾灸袪风行血的唯一良药,不过治疗癌症时,必须与半枝莲、蒲公英??等治癌圣药合用,才有实效。
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说七年之病很顽固,但三年以上的陈艾却有可能治愈它。可见,人们对艾草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医认为,艾草具有?湿散寒、温经止血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艾草对多种细菌、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艾灸疗法是使用艾绒制成的艾竹、艾卷,点燃后,在身体相应的穴位上施行熏灸,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艾条的制作:
艾灸疗法的主要材料为艾绒,艾绒是由艾叶加工而成。选用野生向阳处5月份长成的艾叶,风干后在室内放置1年后使用,此称为陈年熟艾。取陈年熟艾去掉杂质粗梗,碾轧碎后过筛,去掉尖屑,取白纤丝再行碾轧成绒。也可取当年新艾叶充分晒干后,多碾轧几次,至其揉烂如棉即成艾绒。
艾条又分为清艾条和药艾条,清艾条的成分就是艾绒,要艾条的成分除了艾绒之外,顾名思义还有中药成分。
艾炷的制作:
将适量艾绒置于平底磁盘内,用食、中、拇指捏成圆柱状即为艾炷。艾绒捏压越实越好,根据需要,艾炷可制成拇指大、蚕豆大、麦粒大3种,称为大、中、小艾炷。
长期坐办公室的人容易腰酸背痛,经常穿“露脐装”的女孩容易痛经……,针对这些“现代病”,艾灸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艾,是我国传统的一种中药材。艾灸,就是借助艾草燃烧时发出的药力和温热刺激来熏酌特定的穴位。中医认为艾灸能使人元气充足,精力旺盛。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灸相关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人体有几百个穴位,怎样拿捏得更准确?艾灸推拿专家范长伟认为,人体的关元、命门、三里、中脘是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利用艾火长期温灸可以健脾合胃,滋养五脏六腑。
艾灸”有两种方法,一是用艾条灸,可以用点燃的艾条直接熏灸相关的穴位,二是用温灸罐,用特制的艾柱或者艾条,点燃后直接放在罐里,盖上盖子,用松紧钩带直接固定在穴位或痛点上。现在也有了一种随身的温灸盒,可以使用分段艾条,可以一边温灸一边做事,两不耽误。
针灸是我国中医的传统“绝活”,如果把针灸换成“艾”灸效果会怎样呢?日前北京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专门介绍“艾”灸的书--《极简艾灸》,直观地介绍了30种最常见疾病的“灸”疗方法和75个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
艾草是一种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能生长。艾叶的药用历史悠久,适用于风寒湿邪所致的疾病。古书中记载可“止下痢、吐血、妇人漏血、利阳气、生肌肉、避风寒”。
研究发现,艾叶中含有一种挥发油,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艾叶燃烧后生成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比未燃烧的艾叶的药用价值更高。通过“艾灸”的方法可以使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体内而起作用。
“艾灸”就是把艾叶晒干捣碎制成艾绒,再把艾绒放在桑皮纸上卷成艾条,“艾灸”时将点燃的艾条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熏灼。现代人生活节奏比较快,压力也比较大,容易腰酸颈疼睡眠不良而找不到原因,“艾”炙这一种自然古朴、绿色无创的治疗方法可以给人们更多的爱护。
中医看病讲的望闻问切,医生的三根手指放在病人的脉上,就知道得了什么病,但因为中药的价格比较便宜,很多医院开设的中医科越来越少,灸疗等一些传统治疗方法用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灸疗是我国中医最古老的疗法之一,现存最早的文字记录载于《左传》,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灸疗就已经盛行。《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扁鹊心书》等医学著作先后对灸疗有详细的记载,由于灸疗经济有效,便于掌握,在民间流传很广。西方的灸疗是中国传入的,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医生拉兰利用灸疗治破伤风、麻痹、骨髓疾病等。在亚洲,中国传统的灸疗先后传到朝鲜和日本。
灸疗适用病症非常广泛。比如痛经其实是寒气郁结所致,如果到西医那里去看,也不过是拿些止痛药,很难根治,如果用灸疗的方法,一个疗程就能好,最多花十几元钱。在医药费比较高的今天,更应重视操作简单价格便宜的灸疗。
灸是中国几千年的宝贝,如果没人用就很可能丢失。古人说’一炷着肤疼痛即止,一次施灸沉疴立除’,《大长今》里也有施灸的疗法
艾灸:白领养生新宠
长期坐办公室的白领们容易腰酸颈痛;压力过大的精英一族经常睡眠不良;喜欢在夏季吹空调、吃冰冻食物、穿“露脐装”的女孩多会痛经、手足冰凉……“现代病”正在入侵我们的生活,不少白领开始选择一种自然古朴的养生疗法——艾灸。
艾灸遵循的是中医冬病夏治的原理,对都市白领常患的网球肘、鼠标手有奇效,还可以通过不同穴位,治疗风寒感冒、外感咳嗽、痔疮、肩周炎,空调病,颈椎综合征、胃痛、腹痛、便秘、失眠、贫血、痛经、月经不调、落枕,手足冰冷,腰酸等症状。同时,艾灸的减肥效果也是很显著的,专家建议,30岁之后,每年1次艾灸,可以调节体液,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提高抗病能力。
艾灸疗法很简单:用艾绒做成大小不同的艾条或艾柱(一次使用剂量的“小艾条”),在穴位上或疼痛部位烧灼、熏灸,使热量通过刺激穴位进入经络,达到温经通络、祛寒除湿、养身保健的作用。与针灸的针刺灸法不同,艾灸是通过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进行施灸。平时可以应用最普通的艾条、艾柱,也可以使用温灸包、温灸棒、灸罐等工具配合。
艾灸,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也有疗效。现代医学研究亦表明,艾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和光谱,是一种适合人体治疗的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为机体细胞代谢活动和免疫功能提供能量,改善和修复病灶。
艾灸的时间根据病情与部位而定,一般每次约20分钟;施灸过程中如感觉太热,可适当将艾条抬高散热;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若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凡属实热症、阴虚发热者不宜用艾灸,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亦不宜施灸。
上面专业的大多是转的,从不同地方转过来的。以下是小人我自己的小小心得,可以有时间可以多写点,给大家一点实际的帮助。感恩 阿弥陀佛!
艾灸之好是大家都想不到的 ,只是现在因为这个艾灸之法成本简单,所耗时间需要比较多。医院要效益和效率,自然逐步不注重这个疗法的运用和推广,而现代人因为医生都不推广知道的更是甚至甚少,就是知道了 可以坚持下来的更是稀有了。但是如果坚持过几个月半年的都不会放手这个这么好的疗法了。很多慢性病,医生难以治疗的断根的妇科病如果可以长期坚持使用艾灸法可以不但使人疾病消除,而且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气神,甚至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哦,哈哈!因为体质的改变 脾气秉性自然改变  灸法的作用简述
和针刺法不同,灸疗法是通过温热、寒冷及其他非机械刺激的作用,来进行扶正劫邪,平衡阴阳,防治疾病,康复保健。尤其是灸法的防病保健作用在古代就得以十分重视。《备急千金要方》提到以灸疗预防“瘴疠温疟毒气”。《扁鹊心法》指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1.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2.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3.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宋代《针灸资生经》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4.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关于陷下一症,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唯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5.拔毒泄热 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如《圣济总录》指出:“若夫阳病灸之,则为大逆”;近代不少针灸教材亦把热证定为禁灸之列。但古今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在古代文献中亦有“热可用灸”的记载,灸法治疗痈疽,就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籍均将灸法作为本病证的一个重要治法。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进一步指出灸法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该书很多处还对热毒蕴结所致的痈疽及阴虚内热证的灸治作了论述,如载:“小肠热满,灸阴都,随年壮”,又如“肠痈屈两肘,正灸肘尖锐骨各百壮,则下脓血,即差”。“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小肠俞百壮,横三间寸灸之”。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乃“从治”之意;《医学入门》则阐明热症用灸的机理:“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医宗金鉴·痈疽灸法篇》指出:“痈疽初起七日内,开结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疮痛灸至不痛时”。总之,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特别是随着灸增多和临床范围的扩大,这一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6.防病保健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清艾条与药艾条有什么不同
清艾条:是用艾叶直接加工制作的艾条,这里的成分只有艾叶,不参杂其他中药。
艾叶:是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艾的叶片。艾叶当在农历四五月间花未开时采收。有芳香气味,可入药用。采收时将艾叶摘下或连枝割去,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捣绒备用。艾以湖北蕲州产者为佳,叶厚绒多,称为蕲艾。
艾叶的特点:
1、它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如果在农村的朋友,到了艾叶采摘季节,可以自己多采摘一些,晒干或阴干,以备捣绒备用。
2、艾叶中纤维质较多,水分较少,同时还有很多可燃烧的有机物,因此,艾叶是理想的灸疗材料。
3、艾叶加工后,便于搓捏成型,制成艾柱或艾条。
4、艾叶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穿透皮肤,直达深部,经久不消,起到温通经脉、驱风散寒的作用。这就比单纯的烤灯或其他火热有优势,烤灯则直觉表皮灼热,而无温煦散寒的作用
艾叶的功效:艾叶苦、辛、温、归肝、脾、肾经。散寒止痛,温经止血,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回阳救逆的作用。用于内服治疗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外用能灸治百病,无论虚寒实热均可
而药艾条呢它也分几种药艾条。
有用于活血化瘀,驱寒通络的药艾条;有温中散寒,适用于胃病和胃肠疾病的药艾条,可以调整胃肠气机、祛邪利湿、温肾健脾。因为这些艾条里都有药物的成分,在实施艾灸的时候,这些药物也会有作用的。
一般你要买清艾条使用的范围会广泛的,它可以适合任何疾病,如果你想治疗中参合药物,也可以直接买药联合治疗。
比如治疗结肠炎,就有中药可以加工成药粉,填脐后,在艾灸治疗,这就是艾灸和药物的有效结合。
也可以自制药包,置于皮肤和艾条之间,借由艾条燃烧的热度使药物的药性挥发出来,从而使人体吸收,这种方法针对性较强。
艾条主要是用来治疗“寒” 病的!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的脾、肾虚寒,用艾灸治疗都能大显神通。
脾、肾阳虚,素体虚寒的人,有可能是从娘胎里带来的,按西医的话,叫做遗传。怕冷、痛经的情况,多数是身体自身阳气不够,按老百姓的俗话“火力不够”!火力来自于肾,其中,命门更是一身元阳之气的发源地,只有命门火旺,人才会温暖、脾胃才能得到温煦。
用艾灸经常灸命门,关元,中极,曲骨,足三里,中脘几个穴位,每个穴位10分钟。
命门:在背后督脉上,与肚脐对应高度。中医谓之为“生命之门”,是因为它与肾气相通,经常灸治这里,具有补肾壮阳之功。在现代医学看来,命门的位置正好在脊柱调节肾上腺功能的神经节段范围,灸治可以温通督脉,调节与改善对肾上腺的气血供应,肾上腺可是人体内分泌的重要指挥部之一,主宰能量分配与使用是它的重要工作。艾灸治疗可以双向调节肾上腺的功能,使体内达到阴阳平衡。
关元,关乎元气的穴位,就是练习气功时我们常说的丹田。元气聚集的地方。从经络上说,关元是肾经与任脉交接的枢纽。男子的精,女子的血都从这里传递给生殖系统。因此“灸关元可温补下元之虚损”。
中极,是脾经的气血注入任脉的地方。
曲骨,是肝的气血注入任脉的地方
从经络图上看,肚脐下一溜,都是重要脏腑与任脉的交会枢纽。关元,中极、曲骨,分别联系着肾,脾、肝与任脉,这几条都是关系到生殖系统的重要经络。男性的睾丸、前列腺,女性的子宫、卵巢,输卵管,都靠这些经络的气血供养。若是这些交通枢纽的地方被寒气冻住,生殖系统不是缺少先天之精,就是缺乏后天之血,于是痛经,月经不调,阳痿,早泄等等问题就找上门来了。有以上问题的寒性体质的人经常灸这些穴位,可以调经养血,去病强身。
中脘和足三里,都是条理脾胃的要穴。中脘,就在心窝处,是任脉与胃经交汇的枢纽,常言说“得胃气者生” ,中脘就是调理胃气的要穴。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古今许多医家都对此穴推重备至。因此流传着“若想胃里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种灸的特别方法,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庖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使后天生化有源。常不干因此而来。日本的一位194岁高寿老人也曾向日本天皇传授秘诀:即每月初一灸足三里穴,连灸8日,月月如此,肯定会保证健康
有关研究发现,按摩或针灸足三里,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用艾灸不但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而且还能提高脾胃经络的温度,驱除寒气。脾胃虚寒的原因,就是温度不够足,引起局部血管痉挛,供血不好,温灸足三里,就可以调整解决脾胃的气血供应。同时还能将温热之气下传到脚,引血下行,温煦整个下肢,改善“冰脚丫子”的问题。
足三里穴
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左腿为例,坐椅上,用右手掌按膝盖骨正中央,轻抓膝盖。中指沿胫骨伸长,在中指尖水平画线,与食指方向延长线交汇处既是。
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胫痠,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取穴方法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3寸)、胫骨向外一横指即是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器官疾病、头痛、牙痛、神经痛、鼻部疾病、心脏病、呼吸器官疾病、胃下垂、食欲不振、便痢、腹部胀满、呕吐等一切胃肠、腹部不适之主穴。此外,对更年期障碍、腰腿疲劳、皮肤粗糙也很有效。该穴是人体最重要的治病穴道之一。有关该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神经衰弱、治疗忧郁症、治疗脚气、按摩治疗慢性胃炎、胃痛等。
足三里的现代医学治疗范围:足三里作为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要穴,对呼吸系统,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五官科,妇科,外科,皮肤科等多种疾病均有疗效.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胃痉挛,急慢性胰腺炎,食欲减退,赢瘦虚弱,口腔疾患,腹膜炎,便秘,尿闭,休克,动脉硬化,高血压,神经衰弱,贫血,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四肢倦怠或麻痹疼痛,神经性头痛,眼疾,脚气,半身不遂,黄疸,癫痫等症.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穴,针灸可以保健,预防中风.
文献摘要
《灵枢》: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
《灵枢》: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骨为干。肠中不便,取三里……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
《外台》:凡人年三十以上,苦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以三里下气。
《四总穴》:肚腹三里留。
《通玄指要赋》:三里却五劳之羸瘦;痹肾败,取足阳明之上。
《玉龙赋》:心悸虚烦,刺三里。
足三里穴位图

足三里穴位图
   关元穴
关,关卡也。元,元首也。关元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关卡不得上行
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取穴方法
关元穴位于肚脐眼下四横指位
主治疾病
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此穴为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关元穴位图
作者:水晶紫苏  回复时间:2009-08-12 18:21:40.0  做记号  关元穴
关,关卡也。元,元首也。关元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关卡不得上行
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取穴方法
关元穴位于肚脐眼下四横指位
主治疾病
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此穴为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文献摘要:
《甲乙经》:足三阴、任脉之会。
《圣惠方》:引岐伯云,但是积冷虚乏病,皆宜灸之。
《图翼》:此穴当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极,乃男子藏精,女子畜血之处。
《扁鹊心书》: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关元穴位图

针灸其实是包含了两个意思,针刺和艾灸,并不是只是我们一般所以为的单单的扎针而已哦,只是现在艾灸知道的人并不如针灸知道的人多,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针刺与艾灸的方法虽然不同,但是都是基于中医的精气神理论,通过刺激经络腧穴,达到调和阴阳的目的 ,所以两者是有区别的。
命门穴
命门。命,人之根本也,以便也。门,出入的门户也,为人体的生命之本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属:督脉
取穴方法
在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方凹陷处。一般与肚脐前后平行相对
主治疾病
腰痛、肾脏疾病、夜啼哭、精力减退、疲劳感、老人斑、青春痘等。
命门穴位图

骨骼与命门穴位图

腰不好的话,一般分为几种情况,腰肌劳损,长期从事重体力活而导致腰部有损伤,或者是扭到了腰,或者是受寒了,还有就是肾不好,后腰,是肾部的反应区,后腰下面,是生殖反应区。艾灸有行气通络的作用,《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如果艾灸的话,最好是可以温灸命门,腰眼和尾骨,俗称腰眼,是肾俞,我以后会写的
脚扭伤了也可以用艾灸,可以帮助通经活络,活血化瘀
现在艾灸也可以自己操作,艾灸有两种方法,一是用艾条灸,可以用点燃的艾条直接熏灸相关的穴位,二是用温灸罐,用特制的艾柱或者艾条,点燃后直接放在罐里,盖上盖子,用松紧钩带直接固定在穴位或痛点上。现在也有了一种随身的温灸盒,可以使用分段艾条,可以一边温灸一边做事,两不耽误,但是必须注意,无论哪种方法,烧着的艾条那段离皮肤必须保持2--4厘米,防止烫伤皮肤,这个距离是根据每个人受热力不同来定的,没有一定的要求
其实中医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很多都是很有效果的,但是中医讲究上医治未病,中医治病初,下医治病重,也就是重在调理,这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其中可能自己感觉不到有什么变化,所以就放弃了,转而看西医,所以随着现在医学的发展,看西医的人比中医的要多,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都是听到说,什么病取得了重要突破,得到控制,其实还是没有实际解决呀,而中医讲的是经络穴位,经络通则身体就好,所以未必会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是和西医最大的不同,中医认为,人生病其实都是经络不通,如果身体某个地方疼了,肯定是那个地方的经络有问题引起的,所以会针对这个经络做疏通,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现在市场上艾条优质参差不齐,其实区别艾条的一个方法,就是看艾条燃烧后,灰掉下来是否还是成形,好的艾条即使灰掉下来也是和艾条一样是圆柱形的  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属: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方法
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在命门穴的左右二指处)
主治疾病:
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肾俞穴位图

神阙
位于脐正中
属:任脉,小肠募穴
取穴方法
这个不用说了吧,就肚脐眼
主治疾病
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灸关元有水泡,说明那边郁结寒气比较重,你可以自我检查下,平时有没觉得容易疲倦,腰酸,走路沉重,做事容易烦躁,承受力不行等这些状态,如果是女生是否有痛经,月经不调或者内分泌紊乱等引发的各种现象出来,不过能灸出来时好事,继续灸就好了
最关键的是
怎么艾啊
艾灸”有两种方法,一是用艾条灸,可以用点燃的艾条直接熏灸相关的穴位,二是用温灸罐,用特制的艾柱或者艾条,点燃后直接放在罐里,盖上盖子,用松紧钩带直接固定在穴位或痛点上。现在也有了一种随身的温灸盒,可以使用分段艾条,可以一边温灸一边做事,两不耽误。
有的人艾灸之后会觉得很舒服,但是有的人确会反而觉得不舒服,这是要根据个人体质看的,不舒服的话,会有疾病加重,失眠,上火,过敏,或者是本来不疼的地方突然就疼了等现象,其实这都是正常的,是因为艾灸了之后,体内的阳气,正气在慢慢积累,所有东西都是量变到质变,只有等到积累到一定的数量之后,才能把体内的病气,邪气驱逐体内。
前面有人说要讲艾灸罐,现在就说说吧
现在市场上的艾灸器材常见的大概分:艾灸罐,火龙罐,随身艾灸盒,温灸棒,不过温灸棒基本很多人都是用脸上,大多用的是无烟艾条,这就不讨论了,因为我没用过,呵呵
艾灸罐分实木和竹制的,用来艾灸的,最主要一个就是要防高温,耐用,不然用了几次就坏了,那就不太好了,我用的是竹制的,实木据说没有竹制的好,但是具体我也不知道,因为没用过,不知道有没人用过,可以说来听听
艾灸罐有1--6孔之分,但是我觉得只要单孔,四孔,六孔就可以艾灸所有的地方,因此2孔,3孔,5孔,也就不说了,因为还是没用过,呵呵,下面先上单孔的图片给大家看看
单孔图一

单孔图二

单孔图三

单孔图四
图一是单孔艾灸罐的外观图,单孔的艾灸盒底部分平的和有弧度的,这个就是有弧度的,是专门用在膝关节和腿部的,有个弧度就可以很好的和膝盖及小腿骨贴合在一起
图二是打开盖子后里面的样子,里面是一层网,用来接住掉下来的灰,这样可以防止烫伤,不过艾条温度还是挺高的,所以还是要与皮肤隔2--4厘米,视个人情况而定
图三是盖子的图片,上面那层亮亮的是防火纸,用来隔热的,防止温度过高开裂,那3个铁片是可以调整大小的,用来夹住粗细不同的艾条
图四就是全家福了,呵呵,有一个跟绑带,是用来固定的,防止艾灸盒掉
顺便说下艾灸棒吧,怕大家理解错误,艾灸棒有大小之分,有用身体上的和脸上的,美容院大多就是用艾灸棒给客人做,艾灸棒是把艾条放到艾灸棒里面,通过艾条燃烧产生的高温使棒子发热,然后在身上滚来滚去做艾灸的,个人觉得受热面积太小,用起来还麻烦,还是无烟艾条,所以不喜欢用,即使是脸上的我也不用
作者:水晶紫苏  回复时间:2009-08-21 10:02:43.0  做记号间拿着艾条,手很酸的,而且这么靠近艾条,很熏眼睛,所以现在自己艾灸一般都借助器具,简单方便呀
说道简单方便,今天弄个随身艾灸包给大家看看吧,这个是懒人最喜欢的
随身温灸包图一

随身温灸包图二

随身温灸包图三

随身温灸包图四
随身温灸包和艾灸盒相比之下,就是一个方便,既然名叫随身,那肯定就是可以背着跑的了,呵呵,因为艾灸盒的盖子与下面的盒子之间是靠吸铁石的磁力才不会掉下来,那也就是说,在用艾灸盒的时候基本上时不可以用大动作的,万一有什么急事要处理呢,所以这个时候用随身包是最好的了,
图一是随身包的外观图,红红的绒布将艾灸的盒子包在里面,这样就隔热了,防止烫伤,不过温度高起来,还是有点烫的哦
图二就是里面的样子了,这个是铁的,似乎还有别的材质,我没太注意,这个黑黑的一面是铁的一面是塑料的,铁的嘛,肯定是让我们艾灸的了,温度高才舒服呀
图三是盒子的拆开示意图,有3个部分,艾条就是插在图四那根细细的铁丝上了,然后在按照你怎么拆的怎么盖上去就好了,放你想放的地方
随身艾灸包和艾灸盒两者其实是各有各的好处,艾灸盒的好处是艾灸的面积大,可以多艾灸点地方,唯一的不好,可能就是不能乱动吧,但是随身包倒是可以到处乱晃,但是面积相比较之下就小了点,而且如果是艾灸腿或者肩胛的话,不是太贴身,因为没有弧度呀,我觉得随身最适合还是艾灸那些比较平的地方,但是胜在方便,不耽误事情,比较适合上班一族,放公司里面上班也可以用,呵呵,因为现在写字楼里面的空调太厉害了
石门穴
取穴方法
乃任脉之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
人体穴位配伍配:阴陵泉穴、关元穴、阴交穴治四肢水肿、小便不利(肾气不化);配肾俞穴、三阴交穴治遗尿;配关元穴、天枢穴、气海穴、足三里穴治腹胀泄泻、绕脐痛;配大敦穴、归来穴治疝气;配三阴交穴、带脉穴治崩漏、带下。
石门穴与关元穴离挺近的,想不碰到似乎都不行
中医在作用一个穴位时,讲究补,泄两种方法,就拿针刺来说,深刺就属于泄法,浅刺就属于补法。同样的,我觉得通过器具艾灸还有悬空艾灸方法比较温和应属于补法,同一个穴位,手法不同,效果肯定是不同的,如果给石门穴补,肯定不会不孕的,相反,还可以治疗不孕
其实有很多资料中,记载石门治疗不孕的比较多,导致不孕的似乎不常见
如果大家还是不放心,可以再温灸关元的时候用个东西挡住或者不灸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