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的由来——西南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03:22

洮河人收藏 重庆市▲  位于东经106.5°,北纬29.5°,在四川省东南、长江之滨。隋置渝州。宋置重庆府。宋孝宗所居称重华宫,是取两重内禅的意思。宋代凡由宗藩入承大统者,其原封邑称为“潜邸”,例于即位庆典中升为府。光宗初即位,即升恭州为重庆府。因太上皇与太上皇太后俱在,临视庆典,故曰“重庆”。  长寿县▲  位于东经107.0°,北纬29.8°,在四川省东南。元改乐温县为长寿县。县有乐温山,人多长寿一名长寿山,县以此名。一说长寿山独平衍曲折,形如寿字而言,取以名县。  綦江县▲  位于东经106.6°,北纬29.0°,在四川省东南部。元置綦江长官司。綦江在县南,即夜郎溪也。邑如苍帛,故名綦江。明改綦江县。一说綦江因綦江水呈苍帛色名之。  永川市▲  位于东经105.9°,北纬29.3°,在四川省东南。唐置县。因城西南有三岔河,处三河之汇,形如篆文“永”字,故名。一说县北枕侯溪,波流阔远,因人为名。1992年设市。  江津市▲  位于东经106.2°,北纬29.2°,在四川省(今重庆)东南。西魏分置江阳县,隋改今名,因地处大江之要津而得名。1992年设市。  合川市▲  位于东经106.2°,北纬30.6°,在四川省(今重庆)东南。西魏置合州。1913年改合川县。以涪汉二水合流而得名。一说因地当嘉陵江与渠江、涪江三川会合之处故名。1992年设市。  壁山县▲  位于东经106.2°,北纬29.6°,在四川省(今重庆)东南。唐置璧山县。璧山在县西南,一名巴山,亦名重璧山,西北两面,皆险绝如壁,东南削干,号重璧山,出白石,明润如玉,故名。  荣昌县▲  位于东经105。 6°,北纬29.4°,在四川省(今重庆)中南。唐置昌元县,明改荣昌县,因介于古昌州与荣州间而得名。  大足县▲  位于东经105.7°,北纬29.7°,在四川省(今重庆)中南部,重庆西北。唐置大足县。因大足川而得名。一说取地大物博,物产丰足为名。一说因县之宝顶山有巨人足迹而得名。  铜梁县▲  位于东经106.0°,北纬29.8°,在四川省(今重庆)东南。唐置县,因县城东铜梁山而得名。其右梁横亘,形如五屏,每当阳光照射,石梁呈古铜色,故名铜梁。  潼南县▲  位于东经105.8°,北纬30.1°,在四川省(今重庆)中东部,重庆市西北。1914年设潼南县。因地处潼川府之南而得名。  重庆市▲  本词典系1997年行政区划,重庆市请参见四川省条。  原重庆辖区、涪陵区、万州区、黔江区。  四川省▲  简称川或蜀。在长江上游。唐初分设剑南西川、剑南东川两节度使,简称西川、东川。川指平川广野。末代分设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后又简称四川路。元置四川行中书省,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置四川省,故简称川。又因其西部在春秋战国时为蜀国地,故又简称“蜀”。  贵州省▲  简称黔或贵。在我国西南部。贵州,因当地语音脂徵不分,故宋代记载就有把唐所置矩州写成贵州的。元初正式改名为贵州。明永乐时置贵州布政使司,清置省。又因贵州地古称黔中,故也简称黔。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云南省▲  简称滇或云。在我国西南部。云南,最初只是汉代的一个县名,县治在今祥云县境。相传汉武帝时有“彩云”见于白崖,派人追踪“彩云”至此,因置县于“彩云”之南,故名云南。元置云南行中出省。明置云南布政使司,清置云南省。因省会昆明附近在战国、秦、汉为滇国地,亦简称“滇”。  西藏自治区▲  简称藏。在我国西南部。元称乌斯藏,“乌斯”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元设乌斯藏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清代因其地在中国西部,遂称西藏。1965年9月9日成立西藏自治区。  安顺市▲  位于东经105.9°,北纬26。 2°,在贵州省中西部。汉为夜郎国,并置夜郎县。1913年置安顺县,寓意吉祥。1958年置安顺市。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平坝县▲  位于东经106.2°,北纬26.4°,在贵州省中部。明置平坝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5年)置安平县,因与云南安平厅重名,改称平坝县,以县地平旷得名。  普定县▲  位于东经102.6°,北纬25.7°,在贵州省西部。元置普定县,属普定路。据《郡县释名》:普定“取普里底定之义也”。普里为部落名。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5.7°,北纬26.0°,在贵州省西南部。明置镇宁州,1913年设镇宁县,1963年改为自治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6.0°,北纬25.7°,在贵州省南部。1914年置紫云县,以县境西有紫云源胜境为名。1965年改为自治县。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5.6°,北纬25.9°,在贵州省西南部。1914年置关岭县,因关索岭得名。相传三国蜀丞相诸葛亮南征,部将关索曾驻此地,广得民心,上人感之,遂称此岭为关索岭。1981年改为自治县。  巴中市▲  位于东经106.7°,北纬31.8°,在四川省东北。齐置巴州,明为巴县,地居三巴之中,有中巴之号,故名。巴江源出大巴山,经县东南。一说巴江(今南江)环绕,县在其中,故名。或谓取古巴国为名。1993年设市。  平昌县▲  位于东经107.1°,北纬31.5°,在四川省东北。梁置平川县,北周改同昌县。1948年设平昌县。取平川和同昌为名。  通江县▲  位于东经107.2°,北纬31.9°,在四川省东北。唐置通江县。据《太平寰宇记》:“天宝元年,以邑枕巴江,故为通江县,县西有诺水,一名通川江。”通江盖因通川江为名。一说因大通江、小通江流经全县会于县城,四时通航,因名。  南江县▲  位于东经106.8°,北纬32.3°,在四川省东北部。有儿水,因水难涉,古名难江,粱因置难江县。难江一名南屯河,亦谓之南江,意谓在巴山之南。自县治南与巴江合,明因改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保山市▲ 位于东经99.1°,北纬25。 1°,在云南省西部,怒江东岸。明置保山县。因县治西有太保山,故名。1983年设市。  施甸县▲  位于东经99.1°,北纬24.6°,在云南省西部,怒江下游东岸。元代称石甸,明改为施甸。1962年析置施甸县。“甸”似为彝语,意为“坝子”、“平地”。  昌宁县▲  位于东经99.5°,北纬24.8°,在云南省西部,大理市西南。1935年设昌宁县。取“昌盛安宁”之意命名。  龙陵县▲  位于东经98.7°,北纬24.5°,在云南省西部。1913年设龙陵县。原名勐龙。勐龙系傣语,意为陵墓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称龙陵,为傣语意译,并引申为皇帝墓或龙脉大地。  腾冲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98.5°,北纬25.0°,在云南省西部,西邻缅甸。元置腾冲府。据《徐霞客游记》:“以地多藤,元名藤州。”“冲”,意为滇西户门,是通往印缅交通要冲。1913年设县。  毕节市▲  位于东经105.3°,北纬27.3°,在贵州省西北部,与四川、云南省相邻。汉置平夷县,明置毕节卫,清置毕节县。毕节系彝语“比跻”音译,意为虎,因彝族古代的虎图腾而得名。1993年设市。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赫章县▲  位于东经104.7°,北纬27.1°,在贵州省西北部。1913年置威宁县。1942年析威宁县赫章、可乐、野马川、财神堂四区置县。以赫章区为名。  纳雍县▲  位于东经105.3°,北纬26.7°,在贵州省西部。1941年从大定县析置纳雍县,以境内纳雍河得名。  黔西县▲  位于东经106.0°,北纬27.0°,在贵州省中西部。清康熙四年置黔西府,二十二年废府置州,因在黔之西部,故名。1913年置黔西县。  大方县▲  位于东经105.6°,北纬27.1°,在贵州省西北部。明筑大方城置州,清置大定府、大定县。1958年改为大方县,以古城名为县。  织金县▲ 位于东经105.7°,北纬26.6°,在贵州省中西部。1913年置平远县,1914年改织金县。据《贵州名胜古迹概说》:“民国改州为县,旋改织金县,以织金河名。”  金沙县▲  位于东经106.2°,北纬27.4°,在贵州省北端。1941年析黔西县西北部及大定、遵义二县部分地区置县,以境内“金宝屯”、“沙溪坝”各取首字为名。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4.2°,北纬26.8°,在贵州省西部。清康熙三年(1644年)平水西、乌撒,次年载乌撒卫置威宁府。取威镇安宁之意。1913年置威宁县,1954年改为自治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昌都县▲  位于东经97.1°,北纬31。 1°,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澜沧江上游。1960年置县。昌都,系藏语,意为“双河口”,似因所处地理位置而得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盐井县▲  位于东经98.6°,北纬29.0°,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澜沦江中游东岸。1983年置县。盐井系从藏语意译而来,因此地有盐井而得名。  芒康县k▲  位于东经98.5°,北纬29.6°,在西藏自治区东部,东邻四川省。1960年设宁静县,1965年改今名。芒康,系藏语,意为善妙地域。  贡觉县▲  位于东经98.2°,北纬30.8°,在西藏自治区东部,东邻四川。1960年置县。贡觉,系藏语,意为“'贡’活佛在'觉’地方定居”。  碧土县▲  位于东经98.3°,北纬28.9°,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南邻云南省。1983年设置。碧土,系藏语,意为“碱”。一说意为“羊毛坡上”。传说在建“碧土寺”前,有个喇嘛将一小团羊毛抛上天,羊毛落到山坡上,就在此建寺。  八宿县▲  位于东经96.9°,北纬30.0°,在西藏自治区东部,怒江西岸。1960年设县。八宿,系藏语,意为“勇士山麓”。  左贯县▲  位于东经97.8°,北纬29.6°,在西藏自治区东部,怒江东岸。1960年置县。左贡,系藏语,意为“犏牛岗”。  生达县▲  位于东经97.5°,北纬32.0°,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北邻青海省。1983年由昌都和江达县部分地区设县。生达,系藏语,意为“背阴口”。  边坝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94.7°,北纬30.9°,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念青唐古拉山北麓。1960年设县。边坝,系藏语,意为吉祥光辉。传说元朝皇帝霍尔色金(即忽必烈)时期,有一要员名叫沙西仲贡曲帕尔从内地到此,点燃一个火炬,宣称在此要修建佛塔。  洛隆县▲  位于东经95.8°,北纬30.7°,在西藏自治区东部,怒江上游西岸。1960年置县。洛隆,系藏语,意为南谷、南川。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江达县▲  位于东经98.2°,北纬31.5°,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邻接四川、青海省。1960年置县。江达,系藏语,意为“江普寺沟口”,因地处该寺沟口,故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类乌齐县▲  位于东经96.5°,北纬31.2°,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北邻青海省。1960年设县。类乌齐,系藏语,意为大山。  丁青县▲ 位于东经95.5°,北纬31.4°,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1960年置县。丁青,系藏语,意为大台地。  察雅县▲  位于东经97.5°,北纬30.6°,在西藏自治区东部,澜沦江中上游东岸。1960年设县。察雅系藏语,意为岩槽。  妥坝县▲  位于东经97.5°,北纬31.2°,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1983年置县。妥坝,系藏语,意为界碑。相传,从前当地居民建立界碑,以防阻白日部落侵占其土地。  成都市▲  位于东经104.1°,北纬30.6°,在四川省中部。秦置成都县。成都系氐羌语,“成”为蜀人自称,意为高原人,“都”意为地区,地方。即“成”人的地方之意。1930年设市。简称蓉,因五代孟蜀后主时,成都城上启遍插木芙蓉,因名芙蓉城,简称蓉城或蓉。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都江堰市▲  位于东经103.6°,北纬31.0°,在四川省中部。据《今县释名》:“汉文翁穿漕江灌溉,谓之金灌口,唐因置灌宁县,孟蜀改灌州,明改县。”一说今县城古名灌口,战国秦李冰治水,江水自此以灌平陆,为灌之口而名。1988年改为都江堰市,以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而得名。  金堂县▲  位于东经104.4°,北纬30.8°,在四川省中部。唐设金堂县。因金堂峡为名,一作金台山。一说县西有金堂山,水通巴汉,故名。  温江县▲  位于东经103.8°,北纬30.6°,在四川省中部。西魏置温江县。以温江得名。  双流县▲  位于东经103.9°,北纬30.5°,在四川省中部。隋仁寿二年(602年)置双流县。取《蜀都赋》开二江之双流为义。李冰开成都二江,自合江亭以下可以行舟,是为府河。县治原在河岸中兴场附近,故称双流。一说地当岷江与温水,二水挟县东西而南流,故名。  郫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3.8°,北纬30.8°,在四川省中部。秦置郫县。因境内郫江(今都江堰内江)而得名。一说因位岷山之阳曰郫,郫即卑,有低下之意。  彭州市▲  位于东经103.9°,北纬30.9°,在四川省中部。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分益州九陇、导江、唐昌、□阳四县置彭州,因天彭阙为名。一说为古彭国地。或言县西北有门山,因两山相对如阙而名天彭门,县因取名。1993年设市。  新都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4.1°,北纬30.8°,在四川省中部。秦置新都县与成都、广都皆用蜀国旧称。蜀王鱼凫氏都郫。开明氏自郫徙邑于天隳山(今云天回山)外沱江之北,称为新都。“都”系氐羌语“地方”之意。意为新地。  新津县▲  位于东经103.8°,北纬30.4°,在四川省中部。汉为武阳县地,因县居皂里江(今名金马河,为岷江正流)津之所,位金马河、同羊马河、西河(文井江)、南河、杨柳江五水交会之五津渡口,即在今县东五津镇(俗称旧县)。初名新津渡,亦称新津市。北周置新津县,隋始迁今城。  崇州市▲  位于东经103.6°,北纬30.6°,在四川省中部。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升高宗为崇庆军节度。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以高宗潜藩于此乃升为崇庆府,以示崇庆之意。元置祟庆州,1913年置县。1994年设市。  邛崃市▲  位于东经103.4°,北纬30.4°,在四川省中部。秦置临邛县。1913年设县,因邛蛛山为名。因山多风云雨雾,少有晴明,首夏尤冰,初秋即雪,本自邛筰(今西昌、汉源)而来,故名邛来。或云邛(指邛都,今西昌)人所由来也。1994年设市。  蒲江县▲  位于东经103.5°,北纬30.2°,在四川省中部。隋置蒲江县。以蒲江为名。以盛产蒲草而得名。  大邑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3.5°,北纬30.5°,在四川省中部。唐置大邑县。据《太平寰宇记》:“县在鹤鸣山东,其邑广大,遂以为名。”  楚雄市▲  位于东经101.5°,北纬25.0°,在云南省中部。元置威楚县。明改楚雄县,设县时取楚地雄威远播之意。1983年设市。  元谋县▲  位于东经101.9°,北纬25。 6°,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北。元置元谋县,元谋系傣语。“元”意为“飞跃”、“交配”,“谋”意为马,即俊马之意。“汉时居民以家马牧于山下,而元马之神自河出与之交产骏驹,居民神之。遂其为之立祠。“此地“灵泽所钟,常产好马,故命地为马”。县城北有元马河。元谋与元马意同。  南华县▲  位于东经101.3°,北纬25.2°,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元置镇南州,1913年改为镇南县,1954年改南华县。  牟定县▲  位于东经101.5°,北纬25.3°,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北。元置定远县,《尚书》为髳人之地,诸葛亮经此,号为牟州。唐为髳州,亦名牟州。1914年置牟定县,取牟州定远之意。  武定县▲  位于东经102.3°,北纬25.5°,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北,邻接四川省。元为无定路,明改府,清置州,1913年改县。得自路名,取“武功平定”之意命名。  大姚县▲  位于东经101.3°,北纬25.7°,在云南省北部,北靠金沙江。宋置大姚堡,有大姚河,源出镇南县北十八盘山,纳诸水入金沙江,县以河为名。元置大姚县。  双柏县▲  位于东经101.6°,北纬24.6°,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汉置双柏县。因建县时县衙门前有两株古柏而得名。  禄丰县▲  位于东经102.0°,北纬25.1°,在云南省中部,昆明市西58公里处。元置禄丰县。据《今县释名》:“旧为禄琫甸,白村乌僰蛮居之,蛮语石为禄,甑为琫,江中有石如甑,故谓之禄琫,伪为禄丰。”  永仁县▲  位于东经101.7°,北纬26.0°,在云南省北部,邻接四川省。1929年由大姚县析置永仁县。取“永远施行仁义”之意。  姚安县▲  位于东经101.2°,北纬25.5°,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北。唐武德四年(621年)以其地民众多姓姚,因置姚州都督府。元取乱极思治,长治久安之意,置姚安路军民总管。1913年改姚安县。  达川市、达县▲  位于东经107.4°,北纬31.2°,在四川省中东部。清设达县。因此地联络金房,翼带汉沔,西出渠阆,东下夔巫,地居四达之路,故名。1976年设达县市。  渠县▲  位于东经106.9°,北纬30.8°,在四川省中东部。梁置渠州。明改渠县。县城北有渠江,即宕渠水为名。渠,水居之意。  万源市▲  位于东经108.0°,北纬32.0°,在四川省东北。1914年改万源县。县东北有万顷池,相传为春申君故居,旁有平田万顷,邻邑之水,多源于此,《通释》谓万顷池洒流有四,三入于夔,一入于渠。1993年设市。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宣汉县▲  位于东经107.7°,北纬31.3°,在四川省东北部。1914年改东乡县为宣汉县。据《太平寰宇记》:“宣汉水源并伏虞县东四十里,宣汉盖以水名也。”一说取宣扬汉业之意。  大竹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7.2°,北纬30.7°,在四川省中东部。唐置大竹县。因地产大竹而得名。  开江县▲  位于东经107.8°,北纬31.0°,在四川省东部。1914年设开江县。县东有开江,因名。  大理市▲  大理市▲  位于东经100.1°,北纬25.6°,在云南省中西部,洱海西岸。段思平建大理国,大理,即大治之意。一说大理系泰语,“大”意为“地”。一说大理为掸语稳渡之意。1913年设大理县,1983年设市。  剑川县▲  位于东经99.8°,北纬26.5°,在云南省西北。元置剑川县。县南有剑川,即剑湖之尾,曲流三折,形如川字,因名剑川。  弥渡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0.5°,北纬25.3°,在云南省西部,大理市东南。本故赵州之弥渡市,清设弥渡州,1919年改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云龙县▲  位于东经99.3°,北纬25.9°,在云南省西部。唐初为匡州西境,蒙氏谓之云龙甸,元因置云龙甸军民府,明置云龙州,1913年改县。一说云岭和澜沧江横贯,故名。  洱源县▲  位于东经99.9°,北纬26.6°,在云南省西部。1913年置洱源县,因西洱河源出县北,故名。  鹤庆县▲  位于东经100.1°,北纬26.5°,在云南省西北部。元置鹤州,因鹤川得名。后改鹤庆路,1913年改县。  祥云县▲  位于东经100.6°,北纬25.4°,在云南省中西部。1929年设样云县。据《今县释名》:“汉武帝时,彩云见于白厓,县在其南,因名云南。”后改今名,取“吉祥的云南”之意。  宾川县▲  位于东经100.5°,北纬25。 8°,在云南省中西部,北邻金沙江。明置州,1913年设宾川县。因县西南有地名宾居,又邻金沙江,故名宾川。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永平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99.5°,北纬25.4°,在云南省西部,西临澜沧江。汉永平中置博南县。元置永平县。以汉年号为名。  漾濞彝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99.9°,北纬25.6°,在云南省中西部,漾濞江上游。1912年设漾濞县。漾水、濞水合流为漾濞江,在县西。1985年改今名。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0.3°,北纬25.2°,在云南省中西部。1913年置蒙化县,1954年改巍山县。因巍宝山得名。1960年改今名。  南涧彝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0.5°,北纬25。 0°,在云南省中西部,礼社江上游。1965年设今县。县因水得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德阳市▲  位于东经104.3°,北纬31.1°,在四川省中部。唐置德阳县。据《华阳国志》:“有剑阁道三十里,至险,县名盖取在德不在险之义。”一说因在德水之阳为名。1983年设市。  中江县▲  位于东经104。 6°,北纬31.0°,在四川省中部。宋改中江县。以古中水(今罗江)而得名。  绵竹市▲  位于东经104.2°,北纬31.3°,在四川省中部,成都市北。汉置绵竹县。因此地产绵竹而得名。1996年设市。  什邡市▲  位于东经104.1°,北纬31.1°,在四川省中部。《史记》称“汁方”,“汁”古义为柒,即漆字。自古此地产漆。古代习惯将少数民族地区称为“方”,如“羌方”等。有人疑为汁方就是发明用漆的民族。汁音十,亦作什方。 广汉市▲  位于东经104.2°,北纬30.9°,在四川省中部。唐置汉州,因汉水为名。1913年设广汉县。误用汉代广汉郡旧名。取汉代广汉郡名的广大之义,言郡之广大至于汉水也。1988年设市。  东川市▲  东川市▲  位于东经103.2°,北纬26.0°,在云南省东北部,拱王山东麓。东川似与会川有关。据《元史·地理志》会川路载:“路在建昌南。唐移邛都于此。其地当征蛮之要冲,诸酋听会之所,故名。”—说东川系少数民族语译音。1958年设市。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都匀市▲  都匀市▲  位于东经107.5°,北纬26.2°,在贵州省中南部。元置都云府。清置都匀县。匀与云谐音。因都匀河为名。一说因城东二里都云洞得名。明代平羌将军何福镇压苗族农民起义之后,于明洪武二年(1390年)奏清朝廷,以“云之为物,变化不一”为由,改“云”为“匀”,“取均匀为义”。  贵定县▲  位于东经107.2°,北纬26.5°,在贵州省中部。明万历三十六年(1698年)析新贵县和定番州置县,取二名尾字命名。  惠水县▲  位于东经106.6°,北纬26.1°,在贵州省中部。1941年改宝番县为惠水县。因涟江支流惠水得名。  罗甸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6.7°,北纬25.4°,在贵州省南缘。1913年置罗斛县,因罗斛汛得名。1930年更名为罗甸县。  瓮安县  位于东经107.4°,北纬27.0°,在贵州省中部。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以草塘安抚司及瓮水,重安长官置瓮安县,取其中二字命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荔波县▲  位于东经107.8°,北纬25.4°,在贵州省南缘。宋置荔波州,景炎元年(1276年)置荔波县。据《今县释名》:“有荔泉在城北,旧说县以泉名,柯夫子曰,土人谓老人曰波,荔波盖亦因荔姓老人得名。与雷波同”。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龙里县▲  位于东经106.9°,北纬26.4°,在贵州省中部。清置龙里县。因龙架山而得名。据《今县释名》:“以龙氏所居名”。  平塘县▲  位于东经107.3°,北纬25。 8°,在贵州省南缘。1941年并平舟、大塘二县置平塘县,各取一字命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福泉市▲  位于东经107.5°,北纬26.7°,在贵州省中部。清平越县,1953年因境内福泉山而得名。1996年改市。  长顺县▲  位于东经106.4°,北纬26.0°,在贵州省中南部。1913年置广顺、长寨二县,1941年二县合并为长顺县,各取一字命名。  独山县▲  位于东经107.5°,北纬25.8°,在贵州省南部。元置独山长官司,明置独山县。因县城东南独坡(又称独山),四野广陌平畴,一山中立,不连他山,故名。  三都水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7.8°,北纬26.0°,在贵州省东南部。1941年并三合、都江二县置三都县,取二县首字命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涪陵市▲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7.3°,北纬29.7°,在四川省(今重庆市,天津四注)东南。隋置涪陵县。因涪江为名。涪,沤水泡也,咅声,以形容江水流急为名。1983年改今名。  垫江县▲  位于东经107.3°,北纬30.3°,在四川省(今重庆市,天津四注)东部。西魏置垫江县。据段玉裁云:褺江为嘉陵江、渠江、涪江会合之地,水如衣之重复,故曰褺江,浅山伪作昏垫之垫。一说垫,下也。仰水(江)下流,皆得称之。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武隆县▲  位于东经107.7°,北纬29.3°,在四川省(今重庆市,天津四注)东南。唐置武龙县,因县有五龙山为名。明改置武隆县。  丰都县▲  位于东经107.7°,北纬29.8°,在四川省(今重庆市,天津四注)东部。县东北有平都山,后汉因置平都县。据《水经注》:东望峡封丰民州,旧巴子别都也。隋因改名丰都。  南川市▲  位于东经107.0°,北纬29.1°,在四川省(今重庆市,天津四注)东南。元置南川县。因县位南江之南而得名。1994年设市。  噶尔县▲  位于东经80.0°,北纬32.1°,在西藏自治区西部。1960年设县。噶尔,系藏语,意为兵营。相传原西藏地方政府在抗击克什米尔的森巴(锡克族)军队入侵时,蒙古人甘登次旺率兵打败森巴军队后,在此扎营,故名。  措勤县▲  位于东经85。 1°,北纬31.0°,在西藏自治区西部,冈底斯山脉北岸。1960年设县。措勤,系藏语,意为大湖,因临扎日南木错(湖)而得名。  普兰县▲  位于东经81.1°,北纬30.3°,在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南邻印度。1960年设县。昔兰,系藏语,意为独毛。  革吉县  位于东经81.1°,北纬32.4°,在西藏自治区西部,狮泉河中游。1960年设县。因从康区革吉地方的牧民部落迁来置县,故名。革吉,系藏语,意为遍净天(神名)。  日土县▲  位于东经79.6°,北纬33.4°,在西藏自治区西缘,西邻克什米尔。1960年设县。日土,系藏语,意为枪叉支架状山上,据说日土县的小山形状像枪叉支架,故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隆格尔县▲  位于东经84.0°,北纬31.1°,在西藏自治区西南部。1960年属仲巴县。1983年析置县。隆格尔,系藏语,意为白沟,或白色之地。  札达县▲  位于东经79.8°,北纬31.4°,在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南邻印度。1960年以札布让宗、达巴宗合并置札达县,取二宗首字得名。  改则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84.0°,北纬32.3°,在西藏自治区西部,北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60年设县。改则,系藏语,意为寺顶。  个旧市▲  位于东经103.1°,北纬23.3°,在云南省南部,西临元江。清置个旧厅。曾称古臼,传说从前蒙自有一村,古时安装着大石臼。人们称此村为古臼村。一说“个旧”系彝语地名:原称“个纠”,意为“矿石众多”。一说“个旧”系“果觉”的谐音,系彝语,意为“以养作的饭食”。1985年设市。  开远市▲  位于东经103.2°,北纬23.6°,在云南省东南部。1913年设开远县,取开拓荒远边疆之义。1981年改为开远市。  弥勒县▲  位于东经103.4°,北纬24.3°,在云南省东南,南盘江北岸。元置弥勒州。系唐时东爨乌蛮一个部落酋长的名字,后来用作部名,称弥勒部。县名弥勒,有寄托弥勒佛保佑之意。清改弥勒县。  红河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2.4°,北纬23.3°,在云南省南部,红河南岸。1951年设红河县。元江下游为红河,故名。  绿春县▲  位于东经102.4°,北纬23.0°,在云南省南部,南邻越南。1958年设绿春县。  蒙自县▲  位于东经103.4°,北纬23.3°,在云南省东南。元置蒙自县。一说以目则山而得名,汉语讹为蒙自,山在县西。一说目则为昧则目音转,系蛮语,意为山竹。“蒙自”一说系苗语“苗族之家”之意。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泸西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3.7°,北纬24.5°,在云南省东部,南邻南盘江。1913年置广西县。1929年改今名。因县城西有古泸川而得名。一说县在泸水之西,故名。  建水县▲  位于东经102.8°,北纬23,6°,在云南省东南部。元置建水州,清改县。因水得名。据《元史》:“建水古称步头,亦云巴甸,每秋夏溪水涨溢如海,夷谓海为惠,□为大,故名惠□。汉语曰建水。至元十三年改名建水州。  元阳县▲  位于东经102.7°,北纬23。 1°,在云南省南部,元江南岸。1950年设元阳县,因元江得名。  石屏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2.5°,北纬23.7°,在云南省南部。元置石坪州,因宋石坪邑而得名。一说以县南石屏山而得名。1913年改县。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3.2°,北纬22.7°,在云南省南部,南邻越南。1936年设金平县。1985年改今名。  河口瑶族自治县k▲  位于东经103.9°,北纬22.4°,在云南省东南部,元江出口处。1950年设河口市。红、白两河流会于此,故名。1955年改河口县,1963年改今名。  屏边苗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3.6°,北纬22.9°,在云南省东南部,南邻越南。1913年设靖边行政委员会。1933年设屏边县。1963年改今名。  广元市▲  位于东经105.8°,北纬32.4°,在四川省北部,邻陕西省。元置广元路。取扩充元朝疆土之意。明置县。一说以土地广大为名,取广为阔,“元”为大之意。一说元初用兵四川,而取“广找元路”之意。1985年设市。  青川县▲  位于东经105.2°,北纬32.5°,在四川省北缘。唐置青川县。因清川得名。清川指入白龙江的那条黄沙河的上游部分。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旺苍县▲  位于东经106.3°,北纬32.2°,在四川省北部,与陕西省为邻。原为望苍坝。坝上四望皆苍松翠柏,故名。1942年设县。一说因县四面皆山,其中地势平坦,有宋江和黄洋水环绕其间,四时登眺,望之苍然。又昔时文人以望苍四时,有兴旺之气,故名旺苍。  剑阁县  位于东经105。 4°,北纬32.0°,在四川省北部。1913年设剑阁县。大小剑山,峰峦联络,延亘如城,下有隘路,谓之剑门关。据《水经注》:“连山绝险,飞阁通衢,故谓之剑阁。”一说因诸葛亮相蜀,有大小剑山之险,乃凿石架空,筑飞阁小道,以通行旅于此,故名剑阁。  贵阳市▲  位于东经106.7°,北纬26.6°,在贵州省中部,乌江支流南明河上游。贵阳曾有矩州、黑羊箐、顺元城等称呼。宋宜和元年(1119年)更矩州为贵州。以治所位于贵山之南故名。贵山据《贵州通志》:“在城北五里,一名贵人峰。郡之得名以此。”  清镇市▲  位于东经106.4°,北纬26.5°,在贵州省中部。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以威清,镇区二卫置清镇县,取二卫首字为名。1992年设市。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开阳县▲  位于东经106.9°,北纬27.0°,在贵州省中部偏北。明崇祯四年(1631年)置开州。1930年设开阳县。以倾慕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学识渊博,夙愿人才辈出昌盛地方,故名开阳。取开阳明之学命名。  修文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6.5°,北纬26.8°,在贵州省中部。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并敷勇卫及所领千户所置修文县,以修文千户所为名。修文以王阳明在此传播文化得名。  息烽县▲  位于东经106.7°,北纬27.1°,在贵州省中北部。明置息烽千户所,清置修文县。1914年移贵筑县治于息烽,置息烽县。息烽意为平息烽火。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华坪县▲  位于东经101.2°,北纬26.6°,在云南省北部,邻接四川省。清置荣坪县。1912年改为华坪县。以华荣庄,旧衙坪各取一字而得名荣坪县,1912年改华坪县。  永胜县▲  位于东经100.7°,北纬26.7°,在云南省西北部。1913年置永北县。据《云南省各县疆资料》:“永北之名,因永宁,北胜而起。”然永北有永远败北之意,故改名永胜,以求祥瑞征兆。1934年改永胜县。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0.2°,北纬26.8°,在云南省西北部。清置丽江县。据《云南通志》:“江名丽水,源出吐蕃界,共龙川犁牛石下,本名犁水,讹犁为丽。”1961年改今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宁蒗彝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0.8°,北纬27.2°,在云南省西北,邻接四川省。1936年设宁蒗设治局。由元时永宁府、蒗蕖州二名各一字而得名。1959年改今名。  华蓥市▲  位于东经107.0°,北纬30.4°,在四川省中东部。1985年由华蓥工农区改市。市因华蓥山得名。  岳池县▲  位于东经106.4°,北纬30.5°,在四川省中东部。唐置岳池县。县东三十里有安岳山,山上有思岳池而得名。  广安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0.6°,北纬30.4°,在四川省中东部。明置广安州,1913年改广安县。乃取“广土安辑”为名。  邻水县▲  位于东经106.9°,北纬30.3°,在四川省中东部。南朝粱置邻水县,一作潾水县。县有潾水,又有潾山。刘煦曰:“潾山以重叠潾比为名,潾水所出也。”  武胜县▲  位于东经106.3°,北纬30.3°,在四川省中东部。1914年设武胜县。因武胜山而得名。一说取以武取胜之意。  景洪市▲  位于东经100.8°,北纬22.0°,在云南省南缘,澜沧江西岸。1960年置景洪县。景洪,系傣语,“景”意为“城”,“洪”意为“黎明”,即“黎明之城”。1993年设市。  勐海县▲  位于东经100.5°,北纬21。 9°,在云南省南缘,南邻缅甸。1929年设佛海县,1954年改版纳勐海,1960年改勐海县。“勐海”系傣语,“勐”意为“平坝”和“地区”。“海”一说意为“厉害”或“恶”。此说恐误。一说县内有湖,故名“海”。  勐腊县▲  位于东经101.5°,北纬21.4°,在云南省南缘。南邻缅甸、老挝。1954年设版纳勐腊,1957年改勐腊县。“勐腊”系傣语,“勐”意为平坝或地区,“腊”意为“茶”,“茶水”即“献茶水之地”。传说释迦牟尼巡游到此时,人们献很多茶水,喝不完的倒在河里,此河名“南腊”,即“茶水河”,“勐腊”因以得名。  凯里市▲  位于东经107.9°,北纬26.5°,在贵州省中东部。元置凯黎长官司,明置清平县,1913年改为炉山县,1958年置凯里县,因县治驻凯里镇得名。1983年设市。  施秉县▲  位于东经108.1°,北纬27.0°,在贵州省中东部。明正统九年置施秉县。境内有巴施山和秉水,取山水之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从江县▲ 位于东经108.9°,北纬25.7°,在贵州省东南缘。1941年撤永从,以东北地入黎平,西南地入下江,置从江县,以永从、下江各取一字为名。  锦屏县▲  位于东经109.1°,北纬26.6°,在贵州省东部。清雍正五年置锦屏县。以锦屏山为名。  镇远县▲  位于东经108.4°,北纬27.0°,在贵州省东部。清置镇远县。县南有镇阳江,一名镇南江,故名。一说取“镇服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之意命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麻江县▲  位于东经107.5°,北纬26.4°,在贵州省中东部。明置麻哈册,1913年改为麻哈县,以清水江支流麻哈江流贯县境,故名。1930年置麻江县。  台江县▲  位于东经108.3°,北纬26.6°,在贵州省东部。清置台拱厅,1913年改县。1941年废丹江县,划丹江河以东地并入台拱县,二县各取一字得名。  天柱县▲  位于东经109.2°,北纬26.9°,在贵州省东缘,清水江下游。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县,后改名,1961年复置。县以城北柱石山“石柱擎天”得名。  黄平县▲ 位于东经107.9°,北纬26.8°,在贵州省中东部。宋置黄平府,清置黄平州,1913年改县。因境内有黄平江而得名。  榕江县▲  位于东经108.5°,北纬25.9°,在贵州省东南部。1913年置榕江县。因都柳江古称榕江流经县境,故名。榕江以多椿树得名。  剑河县▲  位于东经108.5°,北纬26.6°,在贵州省东部。1914年改清江县为剑河县。一说“剑河”系苗语“雄俄”转音。  三穗县▲  位于东经108.6°,北纬26.9°,在贵州省东部。1913年置邛水县,1923年更为灵山县,1987年置今县。相传县城附近稻田中,一株水稻并出三穗,故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雷山县▲  位于东经108.0°,北纬26.3°,在贵州省中东部。1949年置雷山县,以雷公山得名。  黎平县▲  位于东经109.1°,北纬26.2°,在贵州省东南缘。清置开泰县,1913年置黎平县。县西有黎平守御千户所,县以此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岑巩县  位于东经108.7°,北纬27.2°,在贵州省东部。1913年置思县,1932年改思县为岑巩县,以境内岑巩山得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丹寨县▲  位于东经107.7°,北纬26.2°,在贵州省东南部。1913年废厅置八寨县。1941年撤丹江县分西部入县,改名丹寨县。以丹江、八寨各取一字命名。  康定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1.9°,北纬30.0°,在四川省中西部。清置康定府。据《今县释名》:“民国二年改县,古康国地,一作喀木,康即喀木之切音,舜徙之苗于三危,三危者为喀木,为卫,为蔽,卫一作危。”因丹达山以东之部落名称康,乃取康地安定之意。  丹巴县▲  位于东经101.9°,北纬30.8°,在四川省中西部。1914年置县。因旧为丹东、巴底、巴旺土司地,取三名首字命名。“丹巴”藏浯意为“山谷岩城”。  炉霍县▲  位于东经100.6°,北纬31.3°,在四川省西部。清置炉霍屯。因原为霍尔章谷所属四土司之地。东南与打箭炉毗连,故名。1914年设县。炉霍系藏语“山岩村”之意。  九龙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1.5°,北纬29.0°,在四川省西南。1926年设县。因县及周围有三岩龙、八窝龙、洪坝龙、湾坝龙、速窝龙、雪洼龙、三垭龙、菩萨龙、麦地龙等九个名龙的地方(村)合置而得名。  甘孜县▲  位于东经99.9°,北纬31.6°,在四川省西部。清置甘孜州,1913年设县。因原属霍尔甘孜,麻书土司之地,一说为朵甘思土司地,故名。甘孜,系藏语,意为白色美丽之城。  雅江县▲  位于东经101.0°,北纬30.0°,在四川省西南。1913年设县。因在雅砻江畔而得名。  新龙县▲  位于东经100.3°,北纬30.9°,在四川省西部。1952年设新龙县。因在雅砻江之畔,又属新设,故名。一说旧名瞻对,藏语为雅龙之意,今县名为解放后所改,故名新龙。一说县驻地位于山岗,形若龙头,因新改,故名新龙。  道孚县▲  位于东经101.1°,北纬31.0°,在四川省西部。1912年设道坞县,次年改道孚县。因其地从山上俯视县城其形如马,藏语称之为道孚,意为马驹,因名。  白玉县▲  位于东经98.8°,北纬31.2°,在四川省西部。清置白玉州。1914年设县。县北有海子雪山,日照如白五,故名。一说系藏语白藏之意,藏俗谓白为护法神,玉为地域,即护法神所在之地,意为平安幸福。  理塘县▲  位于东经100.2°,北纬30.0°,在四川省西南。故为里塘土司地。清光绪年间设理化县。1951年改为理塘县,因旧里塘土司名。理塘,系藏语,“理”意为“铜”,“塘”为“坝子”,即广阔坝子有如铜镜。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德格县▲  位于东经98。 6°,北纬31.8°,在四川省西北。1914年设县。德格,系德尔格忒宣慰司的简称。系藏语,“德”为“品德”,指四德,“格”为善意,指十善。一说“德格”系藏语昌盛之意。元初其地有名福宝者,深通典籍,八思巴法王誉为四德十善之人,其族遂称德格。  乡城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99.8°,北纬28.9°,在四川省西南。清光绪年间置定乡县。1951年改乡城县。乡城,系藏语,意为串珠(佛珠)之地,因县跨硕曲河与定曲河之间,两岸河原如串,其富饶有如珍珠串。  石渠县▲  位于东经98.1°,北纬32.9°,在四川省西北。清末设石渠县。一名色许。系藏语,意为浅而多石的河流(指雅砻江)。  稻城县▲  位于东经100.3°,北纬29.0°,在四川省西南。旧称稻坝,清宣统三年改稻城县。因盛产稻米,故名。一说藏语称其地为稻,其地之人称稻巴,遂为稻坝,清末因之置稻县,后衍为稻城县。  色达县▲  位于东经100.3°,北纬32.3°,在四川省西北。1955年设县。色达,系藏语,意为金色骏马之义,故县境又称金马干原。  巴塘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99.1°,北纬30.0°,在四川省西北。清置巴安县。1951年设巴塘县,以旧巴塘宣慰司得名。巴塘,系藏语,意为巴山下的坝子。一说为“绵羊声坝”,含“吉祥”之意。据传古时有一只神羊在大坝上叫了几声巴,人们遂以其声音作为地名。绵羊声为吉祥声。  沪定县▲  位于东经102.2°,北纬29.9°,在四川省西南。清置泸定县。得名于泸河,又取安定之意。  得荣县▲  位于东经99.2°,北纬28.7°,在四川省西南。旧称得隆。清置得荣县。得荣系藏语峡谷之意。  昆明市▲  位于东经102.7°,北纬25.0°,在云南省中部,滇池北岸,元置昆明县。昆明,古称昆氵弥或昆弥,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古代民族的名称。  富民县▲  位于东经102.4°,北纬25.2°,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北。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富民县。据民国《富民县志册》:“按富民二字取义,以境内尚觉富庶,故以富民称之。”  嵩明县▲  位于东经103.0°,北纬25.3°,在云南省中东部。又名崧盟,因古代各部族曾会盟于此而得名。一说因蜀汉时诸葛亮南征,与当地部族会盟于秀嵩山麓,故名。又据《元史》:“嵩明,治沙扎卧城,乌蛮东氏所筑。白蛮强盛,汉人徙云,盟誓于此,因号嵩盟。今州南有土台,盟会处也。汉人立长州,蒙氏改长州为嵩盟部,段氏因之。”以部落为名。  呈贡县▲  位于东经102.8°,北纬24。 9°,在云南省昆明市东南。汉有呈贡故城,元置呈贡县。呈贡,据传段氏为云南王,南路蛮夷率服时,由此地献纳贡物,因以“呈贡”名县。一说系彝语“扯过”、“柴谷”的谐音,意为“稻湾”或“稻坝”。  晋宁县▲  位于东经102.5°,北纬24.6°,在云南省昆明市南40公里处。唐置晋宁县。据《徐霞客游记》:“至唐武德中,以其为晋时宁州统会之地,置晋宁县,此州名之所由始也。”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宜良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3.1°,北纬24。 9°,在云南省中东部,居南盘江上游。清置宜良县。县因纪良山而得名,元代将纪良讹为宜良。  安宁市▲  位于东经102.4°,北纬24.9°,在云南省昆明市西部。据《安宁县地志资料调查书》:“唐武德元年(618年)东川人阿宁牧牛砥出盐井,特改连然县为阿宁州,阿与安音近,又改安宁。”唐设安宁县。1998年设市。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2.4°,北纬25.5°,在云南省中北部,北邻金沙江。元置禄劝州。清改县。1985年改今名。  路南彝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3.2°,北纬24.7°,在云南省中东部。据《元史·地理志》:“路南州,夷名路甸”,“路”字可能是彝族古代落蒙部住地之略称或他称“倮”之转音异写。“甸”字在彝语意为平南、平地。元代命名路南州,或因其位于迤东路之南而得名。1913年设路南县,1956年改今名。  拉萨市▲  位于东经91.0°,北纬29.6°,在西藏自治区中南部,拉萨河中游。1960年设市。拉萨,系藏语,意为“圣地”或“佛地”。  林周县▲  位于东经91.2°,北纬30.1°,在西藏自治区中南部。1960年设县。林周系藏语“自然完成”之意。  达孜县▲  位于东经91.3°,北纬29.6°,在西藏自治区中南部,拉萨市东。1960年设县。达孜,系藏语“虎顶”、“虎峰”之意。松赞干布时期,对吐蕃军士按战功大小分别给予虎头、虎颈、虎腹的披挂饰品作为奖励,并在战死的军士坟墓上饰以虎头花纹。据《西域同文志》:得巴达克则宗是“头目虎峰城”之意,即山峰如虎,城居峰上,为头目所居。  尼木县▲  位于东经90.1°,北纬29.4°,在西藏自治区中南部,拉萨市西。1960年置尼木县。尼木,系藏语,意为“麦穗、顶端”。另一说意为“喜欢藏文创始人吞米桑布扎的地方”。  当雄县▲  位于东经91.1°,北纬30.4°,在西藏自治区中南部,拉萨市北部。1960年与羊八井、宁中等宗合并置当雄县。当雄,系藏语“挑选的草滩”。相传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与五世达赖建立联合统治,打败对手,统一了西藏。为了酬功,五世达赖让固始汗挑选草场,因此得名。  曲水县▲  位于东经90.7°,北纬29.3°,在西藏自治区中南部,拉萨市西南。1960年设县。曾称曲墟。曲水,系藏语,意为水沟。  墨竹工卡县k▲  位于东经91.7°,北纬29.8°,在西藏自治区中南部,拉萨市东北部。1960年置县。墨竹工卡,系藏语“'墨竹色青’龙王的中间白地”,一说墨恰巴活佛在此休息后,以己名命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堆龙德庆县▲  位于东经90.9°,北纬29。 6°,在西藏自治区中南部,拉萨市西。1960年设县。堆龙德庆,系藏语,意为上部极乐地。  乐山市▲  位于东经103.7°,北纬29.6°,在四川省中南部。清设乐山县。县南有洛山,当地读乐为洛,又作乐山。一说因市西南有至乐山为名。1978年设市。  峨眉山市▲  位于东经103。 4°,北纬29.6°,在四川省中部。隋置峨眉县。因地处峨眉山东麓而得名。峨眉,取大峨山与二峨山两山相对如眉而名。一说峨眉作蛾眉,谓山云鬟凝翠,鬓黛遥妆,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于是有“峨眉天下秀”之谚。或谓峨以名言,状其巍峨;眉以形言,有如秀眉。1988年设市。  夹江县▲  位于东经103.5°,北纬29.7°,在四川省中部。隋置夹江县。县城在青衣江边,两山对峙,一水中流,故名。或谓岷江与青衣江之间而得名。  井研县▲  位于东经104.0°,北纬29.6°,在四川省中南部。汉置井研镇。井指盐井,研为精美之意。一说因县有盐井,而盐井之利出于心计,取盐井研净之义。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洪雅县▲  位于东经103.3°,北纬29.9°,在四川省中部。隋置洪雅县。因县东有青衣江之流洪雅川(今安溪河)而得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仁寿县▲  位于东经104.1°,北纬29.9°,在四川省中部。隋开皇十八年置仁寿县。因梁为怀仁郡地,命名仁寿,寓意吉祥,又取仁义长寿之意。  丹棱县▲  位于东经103.5°,北纬30.0°,在四川省中部。隋置丹棱县。据《今县释名》:“县北有赤崖山,高耸赤色有棱,如鸟游之状,拱翼县治,丹棱之名,盖取诸此。”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犍为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东经103.9°,北纬29。 2°,在四川省南部。汉置犍为郡,因犍为山为名。隋改县。相传犍和为乃古动物,其状若猴,一目似豹,因以为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青神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3.8°,北纬29.8°,在四川省中部。据《今县释名》:“昔蠶丛氏衣青以勤农业,西魏置青衣县于此,有青神祠,即青衣神。后周因名县。”一说因古蜀国王蚕丛,曾衣青衣以行蚕事,蜀人神之,故名青神。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眉山县▲  位于东经103.8°,北纬30.0°,在四川省中部。宋置眉山县。因峨眉山为名。  沐川县▲  位于东经103.9°,北纬28.9°,在四川省南部。唐置沐源镇,因在沐川上源故名。以城东南峰岩耸立,如人沐浴名之。1942年设沐川县。  彭山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3.8°,北纬30.2°,在四川省中部。唐置彭山县,因彭亡山而得名。山因周彭祖家于此而亡,故名。  马边彝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3.5°,北纬28.8°,在四川省南部,马边河畔。1913年设马边县。因马边河得名。一说因在马湖之边故名。1984年改今名。  峨边彝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3.2°,北纬29.2°,在四川省中南部。本峨眉县地。明置峨边县。大渡河又称峨水,县在大渡河南岸,故名。一说因在峨眉山之边或峨眉县之边而得名。1914年设峨边县。1984年改今名。  林芝县▲  位于东经94.3°,北纬29.5°,在西藏自治区东部,拉萨市东。1960年设县。林芝,系藏语,意为“'娘’氏家族的宝座”。“娘”氏家族是吐蕃时期的大家族。尼池村至今还有一座台状的石头,说是娘氏当时的宝座,尼池由此得名。建县时,发现森林中产林芝草,尼池与林芝谐音,改尼池为林芝。  墨脱县▲  位于东经95.3°,北纬29.2°,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南邻印度。1960年设县。墨脱,系藏语,意为花朵。  朗县▲  位于东经93.1°,北纬29.0°,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1960年设县。朗,系藏语,意为想象。据说这里是朗巴夏仲想象出来的地方。  米林县▲  位于东经94.1°,北纬29.2°,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南邻印度、缅甸。1960年设县。米林,系藏语,意为药洲,相传因此地产药,故名。  察隅县▲  位于东经97.4°,北纬28.6°,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南邻印度。1912年设县。察隅,系藏语,意为“察”人居住地。  波密县▲  位于东经95.7°,北纬29.8°,在西藏自治区东部,雅鲁藏布江东岸。1960年设县。波密,系藏语,意为祖先。  工布江达县▲  位于东经93.3°,北纬29.9°,在西藏自治区东部。1960年设县。工布江达,系藏语,意为凹地大谷口。  临沧县▲  位于东经100.0°,北纬23.8°,在云南省西南部。1913年置缅宁县,1954年改临沧县。因临澜沧江而得名。  镇康县k▲  位于东经99.0°,北纬23.9°,在云南省西南部,西邻缅甸。元设镇康路,因镇康河得名。1913年改县。  凤庆县▲  位于东经99.9°,北纬24.5°,在云南省中西部,东临澜沦江。1954年改顺宁县为凤庆县。县治驻凤山镇,故县以镇为名。  云县▲  位于东经100.1°,北纬24.4°,在云南省中西部。明置云州,1913年改云县。因彩云为名。一说县在云岭之南,故名。  永德县▲  位于东经99.2°,北纬24.0°,在云南省西南部,北临怒江。1963年析置永德县。县有德党镇,故取名永德。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双江拉枯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  位于东经99.8°,北纬23.4°,在云南省西南部。1929年置双江县,因澜沧江纵于东,小黑江横亘于南,在东南角上汇流,故名双江。1985年改今名。  沧源佤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99.2°,北纬23.1°,在云南省西南缘,西邻缅甸。1937年设沧源设治局。因在澜沧江支流之源而得名。1952年设沧源县,11964年改今名。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99.4°,北纬23.5°,在云南省西南部,西邻缅甸。明设耿马安抚司,1952年设耿马县。1985年改今名。“耿马”的“耿”系傣语,意为“地方”、“地域”。“马”为汉语。即“有马的地方”或“跟着马找到的地方”。  六盘水市▲  位于东经104.8°,北纬26.5°,在贵州省西部,与云南省接壤。1966年置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1978年建六盘水市,以三特区首字命名。  盘县特区▲  位于东经104.6°,北纬25.8°,在贵州省西部,与云南接壤。清宣统元年(1909年)置盘州厅。1914年改县。据《兴义府志》:“(古盘州)因(盘)江以命名也。”1966年置盘县特区。  六枝特区▲  位于东经105.4°,北纬26.2°,在贵州省西部。1913年置郎岱县,1960年县治迁驻六枝区下云盘,改置六枝市,1962年改县,以境内六枝(少数民族社会组织)命名。1966年置六枝特区。  水城县▲  位于东经104.8°,北纬26.5°,在贵州省西部,与云南接壤。清置水城厅,因春夏水拱城垣,故名。一说县因水城河而得名。1913年置水城县。1966年置水城区。1970年改水城特区。后又改水城县,1979年复置水城特区。1987年复改县。        泸水县▲  位于东经98.8°,北纬25.9°,在云南省西北缘,怒江下游。1935年置泸水设置局,1952年改泸水县。  福贡县▲ 位于东经98.9°,北纬26。 9°,在云南省西北,怒江东岸。1935年置福贡设治局。1954年改县。县西有高黎贡山,取“幸福的高黎贡山”意命名。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99.2°,北纬26.4°,在云南省西部,西邻澜沧江。1912年设兰坪县,县治在白地坪。以原名“兰”和白地坪之尾字而得名。1987年改今名。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98.6°,北纬27.7°,在云南省西北部,怒江中游。1935年设贡山设治局,1954年改贡山县。1956年改今名。因高黎贡山而得名。  泸州市▲  位于东经105.4°,北纬28.8°,在四川省东南。粱设泸州。1913年改泸县。因县当泸江(金沙江)下游而得名,其水色黑,故以名之。1950年设市。  泸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5.4°,北纬28。 9°,在四川省东南。1913年设泸县,因县当泸江下游而得名,其水色黑,故以名泸。  古蔺县▲  位于东经105.7°,北纬28.0°,在四川省南部。清光绪三十三年置古蔺县,因古蔺河而得名。传说因蔺草丛生而得名。  叙永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5.4°,北纬28.2°,在四川省南部。据《今县释名》:“宋改戎州为叙州,取西戎即叙之义,乾隆元年,置叙永直隶厅。”1913年改叙永县。一说取叙(指叙州府,治今宜宾市)属永宁之意。  马尔康县k▲  位于东经102.2°,北纬31。 9°,在四川省西北。1955年设县。因玛康寺而得名。玛康为一活佛的名字,藏语意为火苗旺盛,引早为兴旺发达之地。  南坪县▲(今九寨沟)  位于东经104.2°,北纬33.2°,在四川省北部,与甘肃省为邻。西汉在今下安乐地区建水□州,今县在其南部,故称南坪坝。清原下安乐地区治所迁至南坪坝。1953年在此设县,故名。  红原县▲  位于东经102.5°,北纬32.7°,在四川省西北部。1960年设红原县。意为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  汶川县▲  位于东经103.6°,北纬31.4°,在四川省中部。晋置汶山县,北周置汶川县。据《元和郡县志》:“梁置汶川县,因县西汶水为名。”汶江即岷江,汶乃岷的隶书之变,且岷汶古音相通。  阿坝县▲  位于东经101.7°,北纬32.9°,在四川省西北。1953年设阿坝县。阿坝,又称阿哇,是阿里哇的简称。系藏语,意为阿里人占有,喻指阿里人开发的地区。  理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3.1°,北纬31.4°,在四川省中部。清置理番厅。据《今县释名》:“西南北皆生番,领土司四,管理番民十数万户,民国三年改县。”理番,即管理番民之意。1945年国民党为缓和民族矛盾去“番”改为理县。  若尔盖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2.9°,北纬33.5°,在四川省最北部。1953年设县。县名来自一个西藏派来的大管家的名字。管家名叫若耿,方言译写作若尔盖。一说同若尔盖部族为名。  小金县▲  位于东经102.3°,北纬30.9°,在四川省中西部。1956年设小金县。因有小金川临河山多金矿而得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黑水县▲  位于东经102.9°,北纬32.0°,在四川省北部。1954年设黑水县。黑水,系藏语“措曲”的意译。“措”指生铁,“曲”意为水,即生铁色的水之意。又因该河水色黑,故名黑水。一说以境内岷江支流黑水(因水深而黑)为名。  金川县▲  位于东经102.0°,北纬31.4°,在四川省中西部。1960年置金川县。因有大金川而得名。  松潘县▲  位于东经103.6°,北纬32.6°,在四川省北部。唐置松州,因甘松岭为名,其山产甘松。宋为潘州,因属吐番将潘罗支而名。明并为松潘卫,取二州为名。清改厅,1914年设县。  壤塘县▲  位于东经100.9°,北纬32.3°,在四川省西北。1958年设县。壤塘,系藏语,意为“财神坝”。传说曾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红教喇嘛到此传布佛教,走至一个芳香碧绿,花开似锦的草坝之中,定居下来,诵经传教,化缘捐款,为建寺庙筹积了很多资金。县由此得名。  茂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3.8°,北纬31.6°,在四川省中北部。汉置汶山郡,唐置茂州。1958年由茂县、汶川两县及理县部分地区设县。取茂县、汶川二县首字命名。1987年恢复茂县。  绵阳市▲  位于东经104.7°,北纬31.4°,在四川省中北部,涪江河畔。隋置绵州。1976年设绵阳市。因在绵水之阳而得名。  江油市▲  位于东经104.7°,北纬31.7°,在四川省中北部,涪江河畔。本作江油。三国置江由戌,西魏改为江油县。江由,取涪江水清澈如油之意。一说系油溪而来。1958年改江彰县。1959年复改江油县。1988年设市。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三台县▲  位于东经105.0°,北纬31.6°,在四川省中北部。清置三台县。以城西三台山而得名。其山突起三级,状若层台,以之名山。  平武县▲  位于东经104.5°,北纬32.4°,在四川省北部,邻接甘肃省。三国为阴平郡之广武县,晋改平武县。取阴平、广武二名而成。  盐亭县▲  位于东经105.3°,北纬31。 2°,在四川省中部。西魏置盐亭县,以境内盐井而得名。或言因县旧有秦亭,富有盐井,因以名县。  安县▲  位于东经104.4°,北纬31.6°,在四川省中北部。唐置龙安县,因境内龙安山而得名。明改安县。  梓潼县▲  位于东经105.1°,北纬31.6°,在四川省中北部。汉置梓潼县。因东依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  北川县▲  位于东经104.4°,北纬31.8°,在四川省中北部。北周时置北川县。因县西北有北川城而得名。一说汶川又称北川,因此得名。  内江市▲  位于东经105.0°,北纬29.5°,在四川省中南部。原名中江。沱江北段叫牛鞞水,为北江;南段为枝江,称南江,此为中江。隋文帝避其杨忠之讳,改为内江。1951年设内江市。一说因取内水(即沱江)为名,盖市县位沱江西岸,江至此,曲流成弧,有如半岛。城居其内故名。  资中县▲  位于东经104.8°,北纬29。 8°,在四川省中南。汉置资中县。故蜀人称沱江为资水,沿沱江数百里只此一县,居其中部,故称资中。一说因位资江(即沱江)之中为名,相传黄帝以后,此地多以资赐姓,故山川多以“资”名。  乐至县▲  位于东经105.0°,北纬30.2°,在四川省中部。唐武德三年(620年)置县。因县东有乐至池而得名。  资阳市▲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4.6°,北纬30。 1°,在四川省中部。后周置资阳县。因县城在资水北,故名资阳。1993年设市。  安岳县▲  位于东经105.3°,北纬30.1°,在四川省中部。北周设安岳县。因县西南有安岳山,岩险易守,以山为名。一说因安泉山和岳阳溪得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简阳市▲  位于东经104.5°,北纬30.3°,在四川台中部。据《太平寰宇记》:“取界内较简池为名。”一说因县有简池和赖简山,以怀念蜀汉简雍在此为政。隋置简州,西魏时县名阳安,1913年废州改县时,乃取简州之简,阳安之阳,始名简阳县。  威远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4.6°,北纬29.5°,在四川省中部。隋开皇三年(583年)置威远戍。十一年改威远县。取折服“夷僚”,威抚远人之意。  隆昌县▲  位于东经105.2°,北纬29.3°,在四川省中南部。明隆庆元年置县,析荣昌富顺二县及泸州地属之。因地履唐代昌州,又属明初荣昌县,并于明隆庆时于唐隆越县地置县故名隆昌。  那曲县▲  位于东经92。 0°,北纬31.4°,在西藏自治区中北部,念青唐古拉山北部。1960年设黑河县,1965年改今名。那曲,系藏语“黑河”之意。  嘉黎县▲  位于东经93.5°,北纬30.6°,在西藏自治区东部,拉萨市东北。1954年设宗,1960年设县。嘉黎又称拉里,系藏语“神山”之意。  申扎县▲  位于东经88.7°,北纬30.9°,在西藏自治区中部,拉萨市西北。1960年置县。申扎,系藏语,意为“皮火筒状山沟前”。  巴青县▲  位于东经94.0°,北纬31.9°,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北邻青海。1960年设县。巴青,系藏语,意为“大牛毛帐篷”。  聂荣县▲  位于东经92.2°,北纬32.1°,在西藏自治区北部,安多错那湖东部。1960年设县。聂荣,系藏语,意为“悦耳谷”。  尼玛县▲  位于东经87.8°,北纬31.9°,在西藏自治区中部,唐古拉山南麓。1983年置县。尼玛,系藏语,意为“太阳”。  比如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93.6°,北纬31.4°,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1960年设县。比如,系藏族姓氏名,意为母牦牛部落。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索县▲  位于东经93.7°,北纬31.8°,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怒江上游北岸。1960年置县。索,系藏语,意为“蒙古”。《西域同文志》释为“草地”。  班戈县▲  位于东经90.0°,北纬31.3°,在西藏自治区中部,拉萨市西北。1960年设县。班戈县,因班戈湖得名。系藏语,意为“胸膛湖”。  安多县▲  位于东经91.7°,北纬32.2°,在西藏自治区北部,北邻青海省。1960年设县。安多,系藏语,意为“末尾岔口”。  乃东县▲  位于东经91。 7°,北纬29.2°,在西藏自治区南部。1960年设县。乃东,系藏语“象鼻山尖前”之意。  琼结县▲  位于东经91.6°,北纬29.0°,在西藏自治区南部,拉萨市东南。1960年设县。穷结,系藏语,意为房角悬起多层。相传是老虎顶上盖的房子,房角悬起十三层,故名。  措美县▲  位于东经91.4°,北纬28.4°,在西藏自治区南部,南邻不丹。1960年设哲古县,1965年设措美县。措美,系藏语,意为湖下,因处哲古湖傍而得名。  加查县▲  位于东经92.6°,北纬29.1°,在西藏自治区南部,拉萨市东南。1960年置县。加查,系藏语,意为“汉盐”。相传文成公主路过此地时,把一块汉盐放在一个洞里,故名。  贡嘎县▲  位于东经91.0°,北纬29.2°,在西藏自治区南部,拉萨市以南。1960年设县。贡嘎,系藏语,意为寨后白山,山顶呈白色。据《西域同文志》:“堡居上方,城上土色白。”  洛扎县▲  位于东经90.8°,北纬28.3°,在西藏自治区南部,南邻不丹。1960年设县。洛扎,系藏语,意为南岩。  曲松县▲  位于东经92.2°,北纬29.0°,在西藏自治区南部。1965年设县。曲松,系藏语,意为三条河,因有舍曲、贡布普曲、江惹普曲三条河,故名。  桑日县▲  位于东经92.0°,北纬29.3°,在西藏自治区南部,拉萨市东面。1960年设县。桑日,系藏语,意为红铜山。  扎囊县▲  位于东经91。 3°,北纬29.2°,在西藏自治区南部,拉萨市东南。1960年设县。扎囊,系藏语,意为刺树沟内,山桃林中。  错那县▲  位于东经91.9°,北纬27.9°,在西藏自治区南部,南邻不丹。1960年设县。错那,系藏语,意为湖边。  隆子县▲  位于东经92.3°,北纬28.4°,在西藏自治区南部、拉萨市东南。1960年设县。隆子,系藏语,意为须弥山顶。  浪卡子县▲  位于东经90.4°,北纬28.9°,在西藏自治区南部,拉萨市西南。1960年改县。浪卡子,系藏语,意为白鼻尖,或鼻形白山梁。  南充市▲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6.0°,北纬30.8°,在四川省中东部。隋置南充县。以在汉充国县南为名。1950年设南充市。  营山县▲  位于东经106.5,北纬31.0°,在四川省中东部。宋置营山县。以县城西南有许多小山,形如营垒,故名营山。县因山得名。  阆中市▲  位于东经105.9°,北纬31.6°,在四川省中北部。秦置阆中县。阆山四合,阆水迂曲,绕县三面,县居其中,故名阆中。高门曰阆,故阆中城又名高城。一说阆中为古壮语地名,意为圩市。  蓬安县  位于东经106.4°,北纬31.0°,在四川省中东部。后周置蓬州。1913年改今名。因县有蓬山,状若海上蓬莱,置县以安,故名蓬安。  仪陇县▲  位于东经106.4°,北纬31.5°,在四川省中北部。南朝梁置仪陇县。因在大仪山(又名仪陇山)之坂,坂大曰陇,故名。据《太平寰宇记》:“山巅有石铭仪陇二字,俗谓之赤葛山。”《元—统志》作大仪山。  南部县▲  位于东经106.0°,北纬31.3°,在四川省中北部。汉属阆中县地。粱改南部县。因地居东汉巴西郡之南而得名。  西充县▲  位于东经105.8°,北纬31.0°,在四川省中北部。唐析南充县地置县,城西北隅有西充山。县因山为名。一说因析南充县之西置县为名。  攀枝花市▲  位于东经101.7°,北纬26。 5°,在四川省西南。1965年设渡口市,1987年改今名。因攀枝花村而得名,一说村前有一棵上百年的攀枝花大树而得名。  米易县▲  位于东经102.1°,北纬26.8°,在四川省南部。本为迷易干户所,清置迷易巡司。1951年设迷易县。1955年改米易县。  盐边县▲  位于东经101.5°,北纬26.8°,在四川省南端。古为盐源县。1915年设盐边县。因地处盐源边缘而得名。  曲靖市▲  位于东经103.8°,北纬25.5°,在云南省东部,南盘江上游。1913年设曲靖县,因取汉末曲州、靖州各一字而得名。1983年设市。  宣威市▲  位于东经104.1°,北纬26.2°,在云南省东北部,邻接贵州省。清置宣威州,1913年改县。据《云南宣威县地志》:“自鄂尔泰命将平土司之乱,宣布威德于此,逐名其县曰:宣威。”一说县东有宣威岭。1994年设市。  会泽县▲  位于东经103.3°,北纬26.4°,在云南省东北部,礼河上游。清设会泽县。因该县初设治于巧家,而诸水流经境内,绕府城(即巧家)相会而得名。  陆良县▲  位于东经103.6°,北纬25.0°,在云南省东部,居南盘江上游。据《云南省陆良地志资料》:“陆良,夏属梁州外境,故元陆梁州,取夏属梁州之义。”“时值六月阴霾清冷,因有'信是深山六月寒’之句,逐易'陆’为'六’,易'梁’为'凉’,取清凉之义。”“凉”义近于薄,文嫌不驯,改“凉”为“良”。1913年设陆良县。  富源县▲  位于东经104.2°,北纬25.6°,在云南省东部,邻接贵州省。1954年改平彝县为富源县。因县境矿藏丰富,故名。  罗平县▲  位于东经104.4°,北纬24.8°,在云南省东部,邻接贵州省。元置罗雄州。初因部族酋长罗雄者而得名。明改罗平州,以志其平乱之功。1913年改县。  马龙县▲  位于东经103.6°,北纬25.4°,在云南省东部,昆明市东北。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马龙州。据《元史·地理志》:马龙,系彝语“麻笼”的近音演变。“麻”意为“兵”,“笼”意为“城”,即(土司)驻兵的城。一说“因天马山、藏龙山两山,命名马龙,取天马云龙之义”。清置县。  师宗县▲  位于东经103.9°,北纬24.8°,在云南省东部。元置师宗州,据《师宗县地志资料》:“改土设州时,土司名师宗,因名其州曰:师宗州。”清改县。一说县南有宗孟山,师宗水北流至县东南,会县内诸水,北入罗平,县以水名命名。又据《元史》:“其后师宗据匿弄甸,故名师宗部,至元二十年立为州。”以部落名县。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3.2°,北纬25.5°,在云南省中东部,牛栏河上游。原名浔甸,其意为积水之甸。1912年以多水患,故众议删去水点,改为寻甸。1913年设县。又据《寻甸府志》:“古滇国地,昔僰刺蛮居之,无郡县,其部曰仲札溢源。后乌蛮新丁夺而有之,至四世孙,因其祖名新丁,以为部号,名新丁语,语讹为仁地部。到唐蒙氏为寻甸部。” 日喀则市▲  位于东经88。 8°,北纬29.2°,在西藏自治区南部。1960年设县。日喀则,系藏语,意为土质最好的庄园。  定结县▲  位于东经87.7°,北纬28.3°,在西藏自治区南部,南邻尼泊尔。1960年设县。定结,系藏语,意为水底长出。相传从湖水深处长出一座小山,以后在小山上建宗,得名。  萨迦县  位于东经88.0°,北纬28.9°,在西藏自治区南部。1960年设县。萨迦,系藏语,意为灰白土。  江孜县▲  位于东经89.5°,北纬28.9°,在西藏自治区中南部,拉萨市西南。1960年设县。江孜,系藏语,意为胜利堡垒之顶。  拉孜县▲  位于东经87.6°,北纬29.0°,在西藏自治区南部。1960年设县。拉孜,系藏语,意为神山顶。  定日县▲  位于东经87.0°,北纬28.6°,在西藏自治区南部,南邻尼泊尔。1960年设县。定日,系藏语,意为“'定’声小山”。相传一个喇嘛掷石,“定”地一声落在该地,后来在该地小山上建寺,取名定日寺。一说为“飞来峰”。  康马县▲  位于东经89.6°,北纬28.5°,在西藏自治区南部,南邻不丹。1960年设县。康马,系藏语,意为红房。  聂拉木县▲  位于东经85.9°,北纬28.1°,在西藏自治区南部,南邻尼泊尔。1960年设县。聂拉木,系藏语,意为颈道。因当地东面有一山,山形似象,过去的通道位于象颈山,故名。 吉隆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85。 2°,北纬28.9°,在西藏自治区西南,冈底斯山南麓。1960年置县。吉隆,系藏语,意为舒适村、快乐村。  亚东县▲  位于东经88.9°,北纬27.4°,在西藏自治区南部,东邻不丹。1960年设县。亚东,系藏语,意为漩谷,急流深谷。又称卓木。  谢通门县▲  位于东经88.2°,北纬29.4°,在西藏自治区西南部。1960年设县。谢通门,系藏语,意为见后满意地笑了。传说连花生大师看见这个地方后满意地笑了,故得名。  昂仁县▲  位于东经87.2°,北纬29.4°,在西藏自治区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部。1960年设县。昂仁,系藏语,意为长沟,因地形而得名。  岗巴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88.5°,北纬28.2°,在西藏自治区南部,南邻锡金。1962年设县。岗巴,系藏语,雪山附近之意。因在卓木雪山和康钦甲午雪山附近之村庄,故名。 仲巴县▲  位于东经84.1°,北纬29.6°,在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南邻尼泊尔。1960年设县。仲巴,系藏语,意为野牛之地。  萨嘎县▲  位于东经85.3°,北纬29.3°,在西藏自治区西南部,雅鲁藏布江北岸。1960年设县。萨噶,系藏语,意为可爱的地方。  仁布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89.8°,北纬29.2°,在西藏自治区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1960年设县。仁布,系藏语,意为聚宝。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白朗县▲  位于东经89.2°,北纬29.1°,在西藏自治区南部。1960年设县。白朗,系藏语,为两姓氏名。传说13世纪西藏著名的喇嘛译师巴扎·尼玛扎巴和纳朗·多吉敦炯两人曾一起在此念过经,后来取二人姓名首字,白与巴音近,故名白朗。  南木林县▲  位于东经89.0°,北纬29.6°,在西藏自治区中南部,冈底斯山南麓。1960年设县。南木林,系藏语,意为全胜州。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8.1°,北纬29.9°,在四川省(今重庆市,天津四注)东南。1913年设石砫县。以石潼关、砫蒲关二名首字而得名。县东有石砫山。1959年改石柱县。1983年改今名。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8.9°,北纬28.4°,在四川省(今重庆市,天津四注)东南角。清雍正十三年设秀山县。县西有高秀山,高立千丈,丹崖翠壁,秀色如画,县以此名。1983年改今名。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8.7°,北纬28.8°,在四川省(今重庆市,天津四注)东南。元置酉阳州。1913年改县。酉水所出,县在酉水之阳,故名。1983年改今名。  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8.7°,北纬29.5°,在四川省(今重庆市,天津四注)东南。唐置黔江县。因县有黔江,一名涪陵江,故名。1983年改今名。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8.1°,北纬29.2°,在四川省(今重庆市,天津四注)东南。隋置彭水县。因彭水得名.彭为鼓声,黔江峡水澎湃之声似彭,因名。1983年改今名。  思茅市▲  位于东经100.9°,北纬22.7°,在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东岸。1913年设思茅县,因思茅村而得名。1993年设市。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0.9°,北纬23.8°,在云南省中部,威远江上游。明置镇沅州,因沅江而得名,取威镇沅江之意。1913年设县。1990年改今名。  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5.5°,北纬30.5°,在四川省中东部。东晋始置遂宁郡,取“谯纵乱后,移于石坪。盖其地多獠,官方力弱,不相威摄”,故名遂宁。取遂宁兹土为名。1985年设市。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射洪县▲  位于东经105.3°,北纬30.8°,在四川省中部。西魏设射江县。县东南有射江,故名。据《太平寰宇记》:“土人讹江为洪,后周从俗改今名。”一说因县当梓潼河入涪江之口,本地称江口曰洪,梓潼江急流如奔直射涪江口,故称射洪。  蓬溪县▲  位于东经105.7°,北纬30.7°,在四川省中东部。据《太平寰宇记》:“天宝初改为莲溪县,取邑内蓬溪为名。”一说因县有蓬山(又名蓬莱山)和溪水(即蓬溪水)而得名。  铜仁市▲  位于东经109.2°,北纬27.7°,在贵州省东北部。明置铜仁长官司、铜仁府、铜仁县。铜仁城南大小江合流处,有铜崖挺然耸立,相传渔人于河中得铜佛三尊,故名“铜人”。“人”与“仁”谐音。1987年县改市。  德江县▲  位于东经108.1°,北纬28。 2°,在贵州省东北部,乌江西岸。隋置挟阳县。明初改水特姜为水德江长官司。明万历年间改为安化县。1914年更名为德江县。县名得自乌江,别称德江。  江口县k▲  位于东经108.8°,北纬27.6°,在贵州省东北部。唐置辰水县,明置铜仁县,1913年改为江口县。江口之名,以省水,提水两河(今闵孝河、太平河)于此汇流得名。1958年撤县。1961年复设江口县。  思南县▲  位于东经108.2°,北纬27.9°,在贵州省东北部,乌江畔。宋大观元年(1107年)置思州。元置思南宣慰司、思南府,1913年置思南县。县在思邛水之南,故名。  石阡县▲  位于东经108.2°,北纬27.5°,在贵州省东北部。五代置建昌县,明置石阡镇,因镇内石阡河得名。一说石阡为仡佬族地名,石为石崖,阡意为洞,则有考于侗语“天”的汉译音,在侗语中“天”是“千”,石阡的得名,是以县城东的五老山和五老山第一峰——龙山崖畔的“风鬼洞”。1913年置石阡县。  万山特区▲  位于东经109.2°,北纬27.5°,在贵州省东缘,与湖南接壤处。古称大万山、明置铜仁府,1913年置省溪县,1941年设万山乡,1966年因置万山特区。  玉屏侗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8.9°,北纬27.2°,在贵州省东缘,氵无阳河中游,与湖南省接壤处。明置平溪堡,清置玉屏县。县城位于氵无阳河南岸。县以氵无阳河水清似玉,隔河山峰耸立如屏,故名,1983年改今名。  松桃苗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9.1°,北纬28.1°,在贵州省东北,东邻湖南,北与四川省(今重庆市,天津四注)接壤。唐置万安县,清置松桃厅。据清《黔南识略》:“雍正八年……建城于松桃山下,移同知驻焉。……此松桃所由名也。”1913年改厅为县,1956年改为今名。一说“松桃”系苗语,意义待考。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8.4°,北纬28.0°,在贵州省东北部,乌江东岸。唐置思邛县,宋改邛水县,明改印江县,“印”系“邛”字之讹。1986年改今名。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8.5°,北纬28.5°,在贵州省东北部,乌江中游,与四川(今重庆市,天津四注)接壤处。唐置洪杜县、城乐县、务川县。元置沿河长官司,因地处乌江沿岸,故名。1913年改县。1986年改今名。  畹町市▲  位于东经98.0°,北纬24.0°,在云南省西境,南邻缅甸。1952年设畹町镇。1985年改市。  潞西市▲  位于东经98.5°,北纬24.4°,在云南省西部,南与缅甸交界。1933年设潞西设治局,1950年改县。潞西,取“潞江之西”之意。“潞江”为“怒江”在当地的又一称呼,1996年设市。  盈江县▲  位于东经97.9°,北纬24.6°,在云南省西缘,西邻缅甸。1935年置盈江设治局,1952年改盈江县。境内有盈江,故名。  梁河县▲  位于东经98。 2°,北纬24。 8°,在云南省西部,大盈江中游。1935年置梁河设治局,1953年改今名。因河而得名。  瑞丽市▲  位于东经97.8°,北纬24.0°,在云南省西缘,南邻缅甸。1935年置瑞龙设治局。1952年改县。瑞丽江流经县境,故名。今瑞丽具有吉祥美丽的新意。1992年设市。  陇川县▲  位于东经97.9°,北纬24.3°,在云南省西部,西邻缅甸。1952年由设治局改陇川县。县东有陇川江,亦曰麓川江,故名。  万县市▲(今万州区,天津四注)  位于东经108.3°,北纬30.8°,在四川省(今重庆市,天津四注)东部。唐置万州。以州内万顷池为名。一说因地当长江上游万川之汇而得名。明置万县。1950年设万县市。  奉节县▲  位于东经109.5°,北纬31.0°,在四川省(今重庆市,天津四注)东部。唐置奉节县。据《今县释名》:“蜀先主终,诸葛亮受遗诏于此,有武侯八阵图,县名盖旌武侯,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故云奉节也。”  开县▲  位于东经108.3°,北纬31.2°,在四川省(今重庆市,天津四注)东部。唐设开州,明改开县。因开江为名,开江一名临江。  云阳县▲  位于东经108.8°,北纬30.9°,在四川省(今重庆市,天津四注)东部。后周置云安县。元改云阳州。明改州为县。因位缙云山之阳为名,或谓因其地两山夹江,四时多云,而县当山水之阳,故名。  城口县k▲  位于东经108.6°,北纬31.9°,在四川省(今重庆市,天津四注)东北。清置城口厅。因城口山为名。一说因地当陕西、湖北入川门户,形如城口,故名。1913年改县。  忠县▲ 位于东经108.0°,北纬30.3°,在四川省(今重庆市,天津四注)东部。唐置忠州。据《太平寰宇记》:“以巴臣蔓子,及巴郡守严颜,并著忠烈而名。”据《元和郡县志》:“以地边巴徼,取怀忠信之意。”1913年改县。  巫溪县▲ 位东经109.6°,北纬31.4°,在四川省(今重庆市,天津四注)东北。汉属巫地。有巫溪,一名昌江,源出县西北。1914年设巫溪县。据《水经注》:“巫溪水,即盐水。”  梁平县▲  位于东经107.8°,北纬30.6°,在四川省(今重庆市,天津四注)东部。西魏置梁山县。因县北高梁山而得名。1952年因与山东省梁山县同名而改粱平县。取平安之意。  巫山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9.8°,北纬31.0°,在四川省(今重庆市,天津四注)东部。秦置巫县。隋改巫山县。巫山在县东,也称巫峡,县因以为名。  文山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4.2°,北纬23.3°,在云南省东南部。清置文山县。以东文山而得名。 麻栗坡县▲  位于东经104.7°,北纬23。 1°,在云南省东南,邻接越南。1950年设麻栗坡市,1955年改县。麻栗坡,以附近生产麻栗树,而街市适建于山坡得名。  砚山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4.3°,北纬23.5°,在云南省东南部。1933年设砚山设置局。砚山以维摩山顶水池之特殊地貌形状像砚台而得名。1935年改砚山县。  广南县▲  位于东经105.0°,北纬24。 0°,在云南省东南部,邻接广西壮族自治区。1913年设广南县。因广南昔为广南西路宣抚司属境,其地又当广西直隶州之南,故名。  马关县▲  位于东经104.3°,北纬23.0°,在云南省东南部,南邻越南。1914年设马关县。县境有马白关,因以为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富宁县▲  位于东经105.6°,北纬23.5°,在云南省东南部,邻接越南。清设富州,1927年设富宁县,系因元时曾于此置过安宁州,后又将安宁州并入富州,故名。  西畴县▲  位于东经104.6°,北纬23.4°,在云南省东南部。1929年设县。据《西畴县地志》:“县属全境,分西洒、畴阳两区,取各区之首字,故命名曰:西畴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丘北县▲  位于东经104.1°,北纬24.0°,在云南省东南部,西临南盘江。清置丘北县。因县北有邱北山而得名。据《邱北县志》:“邱,阜也,  高也。境内诸山,惟暮治峰极高,治城在暮治之北,故曰邱北。”  西昌市▲  位于东经102.2°,北纬27.9°,在四川省西南。唐置建昌府,元置建昌路,明改卫。清雍正六年置西昌县。以今城在唐代建昌旧城之西,故名。1979年设市。  美姑县▲  位于东经103.1°,北纬28.3°,在四川省南部。1955年设美姑县。因县境有大渡河支流美姑河而得名。美姑系彝语“地中心”之意。  昭觉县▲  位于东经102。 8°,北纬28.0°,在四川省南部。旧为交脚汛地,清宣统二年置昭觉县。交脚谐音为昭觉。昭觉系彝浯,意为倾斜的坝子。  金阳县▲  位于东经103.2°,北纬27.7°,在四川省南部。1953年设县。因地处金沙江之北,故名金阳。  甘洛县▲  位于东经102.7°,北纬28.9°,在四川省西部。1956年设呷咯县。1959年因呷咯字体生僻乃改名甘洛。甘洛系藏语,意为苦尽甘来。  布拖县▲  位于东经102.8°,北纬27.7°,在四川省南部。1952年设布拖县。1960年撤县。1962年复置。布拖为彝语“布特”之译音。“布”指刺猬,“特”指松树。  雷波县▲  位于东经103.5°,北纬28.2°,在四川省南部。清置雷波厅。1914年改县。原为屏山县地,本雷波乡,《明史》作雷波。因县北有雷番山为名。一说因县西有池名雷波荡,水澈常青,因夏口雷震波光相激,呼为磨箕,汉译雷波,以之名县。一说彝族称“莫波”泽为雷波。相传城内有一水池,夏天打雷,电光与波光相激,故名莫波。  普格县▲  位于东经102.5°,北纬27.4°,在四川省南部。1952年设普格县。昔格系彝语,意为“山垭口下的草甸子”。  宁南县▲  位于东经102.7°,北纬27.0°,在四川省南部。1929年设宁南县。以地当宁远府之南而得名。  喜德县▲  位于东经192.4°,北纬28.3°,在四川省西南部。1953年设县。“喜德”为彝语“些夺”的译音,“些”意为铠甲,“夺”意为产地。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以古时曾产铠甲而得名。  会东县▲  位于东经102.5°,北纬26.6°,在四川省南部。1952年设会东县。因地处会理县东部而得名。  越西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2.5°,北纬28.6°,在四川省西南。1959年普雄、越隽两县合并置越西县。因县境越西河而得名。  会理县▲  位于东经102.2°,北纬26.6°,在四川省南部。汉置会无县。唐设会川县。会通河流经县东,以川原并会为其所理而得名。元置会理州。1913年设县。  盐源县▲  位于东经101.4°,北纬27.4°,在四川省西南。清雍正六年设盐源县。县南有盐井河,故名。一说因县有盐井,盐源丰盛为名。  德昌县▲  位于东经102.1°.北纬27.4°,在四川省西南。1946年设德昌县。因元为德州、昌州地,后置德昌路,乃合二州首字而命名。  冕宁县▲  位于东经102.1°,北纬28.5°,在四川省西南。清雍正六年设冕宁县,东南一里有冕山,高耸如冠冕然,因以名县。  木里藏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1.2°,北纬27.9°,在四川省西南。1952年设木里县。1953年改今名。木里,因县境森林密布,遍地树木,故名。一说木里河自北而南,流经县境,注入雅砻江,故名。一说“木里”系藏语“高而宽广美丽”的意思。  兴义市▲  位于东经104.8°,北纬25.1°,在贵州省西南隅,与云南、广西接壤。清嘉庆三年(1798年)置兴义县。兴义之名得于清王朝镇压南笼起义之后。取“兴起忠义”之意。1987年县改市。  望谟县▲  位于东经106.0°,北纬25.1°,在贵州省南缘。1940年置双江县,因与云南双江重名,以县政府驻地王母,谐其音更名望漠。  兴仁县▲  位于东经105.1°,北纬25.4°,在贵州省西南部。清普安县。1912年置新城县。1914年改为新县。因与别省重名改为兴仁县,由兴仁里得名。取“兴起仁义”之意。  普安县  位于东经104.9°,北纬25.8°,在贵州省南部。明置普安卫,清因置普安县。  册亨县▲  位于东经105。 8°,北纬25.0°,在贵州省西南缘。1913年置册亨县。  晴隆县▲  位于东经105.2°,北纬25.8°,在贵州省西南缘。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置安南县。1941年以县境晴隆山更名为今名。 贞丰县▲  位于东经105.6°,北纬25.3°,在贵州省西南部。清嘉庆二年(1797年)置贞丰册,1913年改为贞丰县。贞丰,得名于清王朝镇压南笼起义之后,取“忠贞丰茂”之意。  安龙县▲  位于东经105.4°,北纬25.1°,在贵州省西南缘。宋置安隆洞。清置安龙府。因洞得名,取“帝王安栖处”之意。1913年置南笼县。1922年改安龙县。  雅安市  位于东经102.9°,北纬29.9°,在四川省中部。清雍正七年置雅安县,县西有雅安川,故名。一说县西有雅安山,县以山名。1951年设市,后撤,1983年复设。  芦山县▲  位于东经102.9°,北纬30.1°,在四川省中部。隋置芦山县。据《元和郡县志》:“芦山在县西北九里,县以此名。”一说因卢奴山为名。  石棉县▲  位于东经102。 4°,北纬29。 2°,在四川省西南。1951年析置石棉县。因地产石棉,故名。  名山县▲  位于东经103。 0°,北纬30.1°,在四川省中部。隋置名山县。有鸡栋山,在县西南,一名鸡鸣山。王象之曰;“鸡鸣山即古之名山,有名山戍,隋以名县。”  天全县▲  位于东经102.7°,北纬30.1°,在四川省中西。元置天全招讨司于此。清雍正七年,改天全州。1913年因置天全县。  荣经县▲  位于东经102.8°,北纬29.8°,在四川省中部。荥水出大相公岭,流经城北;经水经瓦屋山,流经城南。隋置荥经口戍,唐因置县。  宝兴县▲  位于东经102.8°,北纬30.3°,在四川省中西部。1933年置宝兴县。因县境宝藏甚多,取古语“宝藏兴焉”之义。  汉源县▲  位于东经102.6°,北纬29.3°,在四川省西南。隋置汉源县。汉水出界内飞越山之仙人洞,县因名。意为汉川水(今名流沙河)之源。  宜宾市、县▲  位于东经104.5°,北纬28.7°,在四川省南部。唐置义宾县,取慕义来宾之意。宋避赵光义讳,改为宜宾县。1951年设市。  兴文县▲  位于东经105.0°,北纬28.3°,在四川省南部,邻接云南省。明万历四年改兴文县。其东南有文印山,取文印山地区兴旺之意。一说“取偃武兴文之义”。  南溪县▲  位于东经104.9°,北纬28.8°,在四川省南部。汉为僰道县地,梁置南广县。隋避讳改南溪。据《太平寰宇记》:“县在僰溪之南,因为名。”樊溪即南广溪。  珙县▲  位于东经104.8°,北纬28.3°,在四川省南部。明置珙县。因县西南有珙溪,溪中有石如壁玉、大石如大壁,即称珙壁以名县。 长宁县▲  位于东经104.9°,北纬28.6°,在四川省南部,长江之畔。宋为长宁军。明置长宁县。因地居川南最远地方,每有事而能长远安宁以名。  高县▲  位于东经104.5°,北纬28.3°,在四川省南部。唐置高州,明因置高县,因州得名。据《郡县释名》四川卷下载:高县“治南有眺远山,即云崇冈,其峰最高,登之则四远皆可眺望。旧志所谓崇峦崄者此也,县之名高以是。”  江安县  位于东经105.0°,北纬28.7°,在四川省南部。西汉置江阳县,东汉置汉安县。隋兼取二县为名。  筠连县▲  位于东经104.5°,北纬28.1°,在四川省南部。唐置筠州、连县。宋设筠县、连县。元并为筠连州。明改为县。县四山皆竹,一色相连,以地产筠篁得名。  屏山县▲  位于东经104.1°,北纬28.6°,在四川省南部。明置屏县。县东有宝屏山,山如屏障,县以此名。  玉溪市▲  位于东经102.5°,北纬24。 3°,在云南省昆明市南。1916年设玉溪县,因玉溪河而得名。河水环绕若玉带,故名玉溪。1983年改市。  华宁县▲  位于东经102.9°,北纬24.1°,在云南省中部。元置宁州。1913年置宁县。1931年改华宁县,因县北华盖山和宁州而得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澄江县▲  位于东经102.9°,北纬24.6°,在云南省中部,居抚仙湖北岸。1913年置澂江县,因水得名。1955年改澄江县,简化为音义相近之名。  易门县▲  位于东经102.1°,北纬24.6°,在云南省中部。据《元史·地理志》:“至元四年(1276年),立洟门千户。十二年(1275年)改为县。县西有泉曰洟源。讹作易门。”一说县南有九戌山,易水生焉。县东北有藏磨□哀山,绵亘县西,两峰相望如门,易江北流入禄丰,故县以水名。  通海县▲  位于东经102.7°,北纬24.0°,在云南省中部,杞麓湖南岸。元置通海县。因杞麓湖受侵蚀作用的影响,湖底出现石灰岩溶洞,自此一改此湖无通道的面貌,湖水流入南盘江,故名通海。  江川县▲  位于东经102.7°,北纬24。 2°,在云南省中部。唐置绛县,因绛川而得名。元改江川县。“绛”,“江”音近之讹也。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1.9°,北纬23。 5°,在云南省中南部。元置元江路,因元江而得名。1913年改元江县。1979年改今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1.9°,北纬24.0°,在云南省中南部。元置平甸县。明设新平县。据《新平县志》:“新平,取新化州和平甸乡的首字而得名。”1979年改今名。  峨山彝族自治县 ▲  位于东经102.3°,北纬24.1°,在云南省中部。元置嶍峨州。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嶍峨县,唐时嶍猊蛮所据。名嶍峨部。”因部族名命名。另据《清史稿》:因县东北有“嶍山,其后峨山,县以此得名”。1929年设峨山县。1956年改今名。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昭通市▲  位于东经103.7°,北纬27.3°,在云南省东北部,邻接贵州省。1913年设昭通县。据《昭通县地志资料》:“盖取昭明通达之义也。”1981年设市。  永善县▲  位于东经103.6°,北纬28.2°,在云南省东北部。清设县。据《嘉庆永善县志》:“因当地土酋叛服靡常,变乱频繁,为形势所迫,相度地宜。建城永善,取其边境永久安平,民众平和善良之义。”  绥江县▲  位于东经103.9°,北纬28.5°,在云南省东北缘,金沙江南岸。清置靖江县,因与江苏省靖江县同名,1913年改为绥江县。因“边连蛮地,取绥靖边疆之义,又因该县位于金沙江南岸,乃取名绥江。”  镇雄县▲  位于东经104.8°,北纬27.4°,在云南省东北部,邻接贵州省。明置镇雄军民府。因“夷俗武悍,地多雄关要寨,设流官知府经历、诸职,以镇抚之,此命名之义也”。即取“镇守雄关”之意。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大关县▲  位于东经103.9°,北纬27.7°,在云南省东北部,横江上游。清置大关厅。据《大关县志》:“大关以有险可守,关寨重垒,故名。”1913年设县。  盐津县▲  位于东经104.2°,北纬28.0°,在云南省东北部,邻接四川。“盐津”,由原“盐井渡”而得名。因距县十里之外,附近河边,产有盐卤,故名盐津。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巧家县▲  位于东经108.9°,北纬26.9°,在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东岸。清置巧家厅,1913年改巧家县。“巧家”系初开辟巧家的彝族头领“曲古都家”的简称“曲家”而来。一说因巧家汛而得名。  彝良县▲  位于东经104.0°,北纬27.6°,在云南省东北部,与贵州省为邻。据《彝良县地志资料调查表》:“彝良在昔为乌蒙部所领之易良蛮部地,易亦作益。元置芒部路军民总管府,领益良州,即其地也。命名'彝良’,盖取良善之意耳。”1913年置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威信县▲  位于东经105.0°,北纬27.8°,在云南省东北部,邻接贵州省。古名卫靖司,谐音更名为威信,取国家宣威立信与民之意。1936年设县。  水富县▲  位于东经104.4°,北纬28.6°,在云南省东北缘,金沙江南岸。1981年设水富县。水富,系水河、水东、安富三公社各取一字之合称。  鲁甸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3.5°,北纬27.1°,在云南省东北部,邻接贵州省。清置鲁甸厅。因鲁甸山而得名。鲁甸,系彝语地名。鲁(诺),为彝族称号,甸(迪),意为平地、水草坝子,即彝族居住的平坝之意。1913年置县。  中甸县▲(今香格里拉,天津四注)  位于东经99.7°,北纬27.7°,在云南省西北,邻接四川省。清置中甸厅,1913年改县。“甸”,似为彝语,意为“坝子”、“平地”。一说中甸系纳西语,为“土地”的音译,意为“酋长住地”或“饲养牦犏牛的地方”。  德钦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98。 9°,北纬28.5°,在云南省西北部,邻接四川省。1935年设德钦设置局,1956年改县。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99.2°,北纬27。 1°,在云南省西北部。清置维西厅,以在故维州之西而得名。1913年改维西县。1985年改今名。  自贡市▲  位于东经104.7°,北纬29.3°,在四川省中南。1939年由自流井、贡井置自贡市,以二地首字得名。自流井因盐水自流得名,贡井因盐质精良以入贡帝王为名。  荣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位于东经104.4°,北纬29.4°,在四川省中南部。唐置荣州,宋置荣德县,因县东北荣德山得名。与县北荣隐山,县东荣黎山合称三荣。一说因荣隐先生居此而得名。明改为荣县。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富顺县▲ 位于东经104.9°,北纬29.2°,在四川省南部。明置富顺县,因富顺监而得名。一说取其盐井之富而顺治为名。  遵义市、县▲  位于东经106.8°,北纬27.5°,在贵州省北部,湘江畔。隋初置牂柯县,唐改建安县,后置恭水县、罗蒙县。宣和三年(1121年)废遵义军,置遵义县。县名治用军名。遵义,意为遵王之义。1950年设市。  赤水市▲  位于东经105.7°,北纬28.5°,在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下游与四川省接壤。明置怀仁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赤水厅,以赤水河为名。1913年改为赤水县。1990年设市。  仁怀市▲  位于东经106.4°,北纬27.8°,在贵州省西北部,与四川省接壤。西晋置安乐县,北周改合江县,唐置乐源县,宋改仁怀县。县西南有仁水。似因仁水与旧怀阳县首字命名。1995年设市。  绥阳县▲  位于东经107.1°,北纬27.9°,在贵州省北部。隋大业七年(611年)置绥阳县,以绥阳山名。后置义泉县等,明复置绥阳县。  桐梓县▲  位于东经100.8°,北纬28.1°,在贵州省北部,与四川省(今重庆市,天津四注)为邻。唐置夜郎县。宋置播川县。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设桐梓县,因桐梓驿为名。  习水县▲  位于东经106.2°,北纬28.3°,在贵州省北部,与四川省接壤。清置下县,1915年置鰼水县,因辖境为古鳎国地,有鰼水河,以此名县。1959年改名习水县。  凤冈县▲  位于东经107.7°,北纬27.9°,在贵州省北部。隋置绥阳县,后置永夷县。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置龙泉县。1919年改为凤泉县。以龙泉出凤凰山下而得名。1930年改为凤冈县,以凤凰山冈为名。  正安县  位于东经107。 4°,北纬28.5°,在贵州省北部。唐贞观十六年(642年)置珍州,以珍山为名。元改珍州为真州。明置真安州取真州安宁之义。清改真安州为正安州,取其谐音命名。1913年改为正安县。正安来自真安。  余庆县▲  位于东经107.8°,北纬27.2°,在贵州省中部。唐乾符三年(876年)以播州白泥,余庆二土官为校慰。元初改为长官司。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余庆、白泥二长官合置余庆县。  湄潭县▲  位于东经107.4°,北纬27.7°,在贵州省中北部,乌江北岸。隋置绥阳县、义泉县。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置楣潭县,因水为名。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7.5°,北纬28.8°,在贵州省北部,与四川省(今重庆市,天津四注)为邻。1941年析正安县东北部置道真县,以汉代名儒尹珍之字道真名县,意在纪念先贤开南域文化之功。1958年并入正安县,1961年复置道真县。1986年改今名。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7.8°,北纬28.5°,在贵州省北部。隋开皇十九年(599年)置务川县。唐置都濡县,以都濡水为名。宋又设务川县。元至元年间因婺星陨石降此,改务川县为婺川县。1959年复改为务川县。1986年改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