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居,如何不再风雨飘摇(记者观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36:08
黄山引入社会资本保护“文化老屋”
古民居,如何不再风雨飘摇(记者观察)
本报记者 朱磊《 人民日报 》( 2010年07月22日   14 版)
一条商业街贯穿数十栋老式徽派建筑,酒家、客栈一应俱全,街边的河道上停靠着江南的乌篷船……
坐落在黄山脚下的黟县秀里影视城,已经在影视圈“闯”出了一点名堂——电影版“武林外传”刚刚在此拍摄完毕,其他几部戏也正在洽谈之中。
在一栋正在修建的古徽派建筑前,建筑工人正在安装大梁。“每根老木头都是原来的房子里的,我们花钱买下来后,一一标号,再按照原来的样子装上去。”工人这样说。黟县宣传部田海英也证实了这个说法:“这里所有的建筑,几乎都是修旧如旧,投资者花了大力气,从山里将那些老式的徽派建筑搬了过来!”
秀里影视基地的建设,目前已完成20多幢徽派古民居的保护利用,还有部分正在进行迁移。
需要社会力量补充
黟县秀里影视城,只是黄山“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的一部分。从2009年开始,黄山在市内选择101个古村落和106幢古民居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用5年时间分两期实施,其中2009—2010年实施33个古村落和505幢古民居的保护和利用,2011—2013年实施68个古村落和560幢古民居的保护和利用。
“黄山市区域文化现象浓厚,文化遗产比较多,古民居就有13438座,其中406处为各级文保单位,没有列入文保单位的古民居大多散落在山中,仅仅靠政府的力量,别说整体搬迁,就是原址保护也是很难的,每年都要看到一些老宅子被白蚁、火灾或雨水毁掉,让人心疼。”黄山市文物局长胡荣荪说。
引人注目的是,“百村千幢”工程强调了社会资本的引入,可通过出租、认领、认购古民居等办法,筹措资金,进行市场运作。“一栋古民居全面翻修需要20万—30万元左右,撑个5年左右,又要烂掉,政府的精力不够,就需要社会力量的补充。”胡荣荪介绍说:“今年1—5月份,百村千幢工程已经引入3.88亿元的投资,其中大部分是社会资本。”
根据黄山的实施方案,古民居利用内容主要有7项:乡村艺术会所、农家乐、民俗客栈;传统手工作坊、民间工艺和制作旅游产品;地方小吃店、地方特色店与特色小酒吧;传统娱乐及民间艺术表演活动;民间工艺品开发、收藏、展示、交易活动;各类专题博物馆、纪念馆;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
过度商业开发不可取
安徽省旅游集团投资3200万元对徽州区唐模村进行古村落道路、河道水系、三线改造等基础设施开发;黄山湖边古村落项目投资3000余万元,从各地遴选古民居13幢,集中迁至新安江畔;休宁县鼓励英赛特公司等社会力量投资,对古民居进行异地集中保护……
记者了解到,黄山市出台相关规定后,社会资本兴趣很高,但是普遍采用的是认购与认租的方式进行运作,“这种方式占到了90%以上。”胡荣荪介绍。
世界文化遗产地黄山西递村,香港文化酒店集团的西递行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面朝广场的正大门颇有古韵,走进“西递行馆”四处参观,这里基本保留了徽派建筑的原汁原味,就连饭店墙壁上残破的壁画、老房子的地基也未动分毫,该店经理殷志康介绍:“仅仅修建工程,国家和省里的项目评估就进行了一天一夜。”
“西递行馆”过去的老建筑,经过多年的风吹日晒、白蚁蛀蚀,已岌岌可危,记者当年在这里采访“白蚁威胁徽派建筑”时,就曾经看见原址被竹竿勉强支撑的维修状况。目前,投资企业对老房子的消防、污水处理、白蚁防治进行了全面的配套,“一共投资1500多万,我们公司文化保护和利用的经验,对开发西递行馆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殷志康介绍。
不过,殷志康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引进社会资本是可行的,但是过度的商业开发就会得不偿失,我从北到南一路走过来,失败的例子见到了不少,必须引以为戒,现在已经开始有游客向我抱怨,说商业味太浓,文化味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