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权威与自由的平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36:04
内容提要
霍布斯与洛克的政治思想是在特定的时代与国度诞生的。在17世纪西方,一方面近代国家正在兴起,政治权力不断扩张,另一方面传统自由也在重申与发舒。权威与自由之间发生了激烈冲突。霍布斯与洛克一方面试图维护近代国家及其政治权威,另一方面又试图限制权威以保障自由;一方面试图维护自由,另一方面又试图消解传统自由的破坏性,使之得以与近代国家的政治权威共存。寻求权威与自由之间的平衡是他们共同的出发点。
霍布斯与洛克首先确立了人类生而自由、平等的观点,主张政治社会与政治权威起源的人定论。这既为近代国家与权威的构建与存在提供了合理的基础,也为人类对国家及其权威施加限制提供了可能。
霍布斯与洛克将近代国家看作是一种公民社会、政治社会。他们通过自然状态说凸显了和平与安全的价值,论证了近代国家在保障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强调政治权威对国家的维持与存在具有至关的重要性。在这其中,霍布斯与青年洛克强调了绝对权力的必要性,认为国家及绝对权力是一种恶,但与失去和平与安全的状态相比,国家及绝对权力只是小恶,因而是必不可少的恶。
生而自由、平等的原则与国家及其权威的维持构成了矛盾与冲突。霍布斯与洛克力图在自由与权威之间寻求平衡。平衡并不意味着权威与自由必须平分秋色,也不意味着不同的思想家以及同一思想家在不同时期没有侧重点。霍布斯与洛克在不同时期对自由与权威有着不同的侧重和看法。但是,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将一些最为基本的价值作为自然权利或天赋自由,否定这些基本价值遭到任何政治社会与政治权威干涉的可能性,虽则二人的自然权利的内容与范围有不同之处。从对这一基本自由的绝对维护上,霍布斯在不自觉地构建着一个有限国家理论,而后期洛克则有意识地创立了有限政府理论。
为了不以自由为害权威,霍布斯与洛克也改造了传统自由理论。霍布斯将与民主共和政体相联系、以参与统治为特征的古代自由理论改造成近代自由理论,提出自由只是在法律未加规定之下的自由,它与法律的程度与范围有关,而与政体无关;近代国家内有益的自由应该是私人自由、经济与社会层面的自由,而不是古代那种轮番为治的政治自由。而洛克则在霍布斯的基础上。进而确认了法的统治。他不仅关心法律的程度,尤其关心法律的来源。不管霍布斯与洛克认为法律的作用是对自由的限制还是指导,他们共同的看法是自由决不是随心所欲,而只能是法律之下的自由。在洛克看来,尤其重要的是将法治作为权威与自由获得平衡的利器,以法律使统治者与被统治者明白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因之,权威与自由得以各明其界,相生而不相害。
霍布斯与洛克对权威与自由之间平衡的寻求,以及他们在此过程中提出的国家、权威以及自由的观念深刻地影响了近代政治哲学的性质。近代自由主义在他们寻求平衡的努力中得以兴起。
霍布斯与洛克平衡权威与自由的共同基础是以权利为界,权威与自由都折算成权利,自由主义因之建立在一种权利政治观的基础之上;霍布斯与洛克以自然权利的理论形式肯定了基本自由的价值;并共同塑造了法律之下的自由观念,从而构筑了近代自由主义的自由观;霍布斯与洛克将国家与权威当作必要的”恶,奠定了自由主义的国家观与权威观。平衡友威当与自由成为自由主义政治制度构建与政治运作的根本理念,平衡原则是近代自由主义的核心。
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生而自由平等:从神定论、自然论到人为论
一、政治社会与政治权威起源的自然论
二、从自然论、神定论到人为论
三、人类生而自由、平等
第二章 公民社会与政治权威
一、公民社会与自然状态
(一)17世纪的“公民社会”概念
(二)自然状态与公民社会
二、公民社会与政治权威
(一)公民社会与政治权威
(二)绝对权力的必要性
第三章 有限国家与有限权力
一、寻求权威与自由的平衡
二、从维护绝对权力到主张有限权力
三、笼中困兽:霍布斯的有限国家
四、以权利制约权力:洛克的有限政府
第四章 近代自由与法治
一、天赋自由权
二、从古代自由到近代自由
(一)古代自由观念
(二)自由与政体
(三)政治自由与私人自由
三、法治与自由
余论:霍布斯、洛克与近代自由主义的兴起
一、以权利为界与自由主义的权利政治观
二、自由作为基本价值与法律之下的自由
三、“必要的”恶与自由主义的国家观、权威观
四、平衡原则与自由主义政治制度的建构理念
参考文献
一、英文原著及研究专著
二、汉译原著及西方学者研究专著
三、中国学者著作
后记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第3堂  批判的重要性
任何一个先进的现代民主国家,不论在经济、政治或社会生活方面,批判性思考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少了批判心灵,人类如何替自我或他人进行理性选择?一种假说或立论的优缺点要如何判断?我们要如何选择买些什么,结余和预算又要如何决定?从经济到艺术、从心理学到道德生活,能展现批判心灵就不易随波逐流。
有谁会反对这种说法?还用说吗?极权主义政体或警察国家的暴君与独裁者当然是首选,因为这类社会的人民没有自由思考的余地。你必须谨慎小心、亦步亦趋地依循大老板或执政党的指示行事。
不过,问题并不是批判或是不批判那么简单。批判心灵是解决各种困难的万灵丹吗?有个先决条件不能忘记:如果缺乏适当的教育与训练,根本无法培养批判心灵。如果你不会阅读写字,也没有取得信息的渠道,一旦有人把你丢到大城市的郊区,你要如何展现判断能力?对穷苦人家来说,光是勉力求生就来不及了,是否具备批判心灵似乎意义不大。批判心灵是承平时代的奢侈品,必须先活得下去,才有可能感受理智与文化自主权的重要。
由此可以看出,为何大部分古代与传统社会完全缺乏批判精神。在这种以部落方式紧密结合的社会中,权力握在统治者、主教或牧师手上,每个人都基于需要或习惯,扮演各自的角色。至于思考,只有族群首脑或神明的思想才算数,顶多就是长老间的互相讨论,而且仅限于重大问题。在这类文化中,任何“批判意识”或“批判思考”不仅不适合,而且毫无意义。
但是,我们不能因而产生优越感,好像自己在本质上比别人或其他文明更优秀:相反地,我们应该自我激励,设法对本身文明的特点进行更深刻的了解。
这里必须再一次回到古希腊时代。“Crisis”这个字的希腊文是“Kriss”,是区分、分开与选择之意。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希腊文字都象征着批判心灵。公元前5世纪末,苏格拉底诞生于雅典,他是那种从不停止发问的智慧新典型,对于传统诸多观点的习惯性反驳,常常让人感到仓皇失措且无力招架。他对自我的态度也是如此,老是声称自己知道自己一无所知。尽管费尽力气,苏格拉底依然遭到强烈排挤,最后被控“毒害青年”的罪名而处以死刑。然而,哲人典范却能永垂不朽,其独树一帜的讨论风格不断为后人津津乐道,所谓的“苏格拉底式对话”早已成为一种方法,甚至是一门学科训练。苏格拉底这样一位和尼采相似的智者,并没有亲笔留下只字片语,但我们在他身上看到批判心灵与哲学心灵合而为一,进出智慧的火花。
事实上,经过历史岁月的考验,并承受艰难险阻的千刀万剐,批判心灵的价值才得到世人重视,苏格拉底可谓走在时代的前列。生于近代历史开端并坚称地球绕着太阳转动的伽利略,也是勇敢面对法官捍卫自己的主张:如果说他犯了什么错,那就是公然挑战既定的权威。
即使到了今天,过度批判的态度仍然有其危险性,那种一味采取负面态度、为了让人难堪或毫无建设性的人,被称为“怀疑主义者”:他们什么都不相信,只是为反对而反对。
批判心灵相当珍贵,要保持这种正向的思考态度,必须时时记得不能把手段当成目的,因为它只是工具。然而,批判心灵本身可以作为目的吗?
常识告诉我们,为批判而批判有害无益。果真如此,我们就必须带着批判心灵与正确态度进行哲学之旅。
批判心灵是一项必要的先决条件,但本身不足以用来了解哲学。因此,我们需要补充更多的哲学思想,才能进一步探究批判心灵的意义与内涵。P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