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修行必读第一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42:30
净土修行必读第一集(全集)

时逢盛世,佛法再兴。
当今传媒、资讯发达,网络、图书、影像、光碟,均为佛法传播之用。一书难求已成过去。各种佛典、经书、讲义印发之量空前,众生得此广受法益,实为佛力加持,我辈之幸。
然一利必生一弊,由社会迁变,导众生无暇,故虽有经典讲义,大多难以系统研习。致佛教义理不能通达,障碍修行精进。
原平居士为专弘净土法门,发心编印《净土修行必读》。遂览经典、讲义百余部,志在取其精要,方便阅读,解同修无暇之苦。又末法众生,障深慧浅,修行中的不如法比比皆是,该书也想有引正纠偏之功。
佛法无边,其义无量,编印《净土修行必读》虽竭力尽心,仍是挂一漏万。内容所摘虽各有出处,所编也难以精准,然编者愿心之大,悲心之深,仍可见一斑。故该书也不失为净宗学人修学之参考。
中秋时节,原平净寿居士远道而来福田寺,送《净土修行必读》初稿让老僧审核,吾只能勉为其难。并写廖廖数语,是为序。
山西忻州福田寺主持   释妙祖合十
二OO八年九月
修 行
修行如吃饭
一口一口
向下咽
虽然饿得很
不能一口
吞个天
四    依    法
佛教四依法的标准,第一个“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善导大师讲得好,(善导是唐朝时候人,我们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不要说是一般名气大的这些人说法,我们不能相信他,证得阿罗汉果的人来给我们说法,说的跟经上讲的不一样,也不能相信;菩萨来讲经,法身菩萨、等觉菩萨来讲经,跟经典不相应也不能相信;佛来讲经,诸位要记住,佛佛道同,今佛无异于古佛,讲的一定是一样,今佛跟古佛讲的不一样,这个佛不是真佛,大概是魔王变现的,来欺骗我们的。所以一定要懂得依法不依人。我们接受佛陀教诲,可以向法师质疑,你有怀疑的时候,“法师!你这个说法是根据哪一部经文讲的,佛有没有说过?”佛要没有说过,我们就不接受,他得有依据,不是随随便便可以说的。这是说明经典的重要,是我们唯一的依靠。
第二条教给我们“依义不依语”,要依经典讲的意思,言语多说少说、深说浅说没有关系,只要意思讲得不错。这条重要!佛晓得。佛灭后一千年,佛经传入中国,传到中国来必须要把印度的梵文翻成中国文字,同样是一个原本,有经过不同人的翻译,譬如我们在《大藏经》里面看到,《金刚经》就有六种译本,原本是一个,六个人翻译的那当然翻译的不会每个字、每一句是一样的,这不可能的事情!六个本子都传下来了,我们到底接受哪个本子?六个本子都翻得不错,都翻得很好,这就是“依义不依语”,意思都对了。我们在六个本子里面任选一本来修学,都是正确的,都没有问题。为后世人断疑生信。
第三、“依智不依识”:智是圣人的智慧,乃从无我的大智、同体的大悲中产生。因此,凡含有自我中心,不论为己为人,乃至于为一切众生,或者为求成就无上的佛道,不论是大我、小我、梵我和神我,个别的我与全体的我,都不能产生真正的智慧,因此仍属于知识及认识的范围。知识是从自我的学习经验中产生分别、记忆、推理等的作用;而智慧则只有客观的现象,没有主观的中心;只有运作的功能,没有主体的中心,如果与此相违,就不是明师。
第四个教给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什么叫了义?什么叫不了义?最简单的说法,对我现前有利益的,就是了义。这个经再好、再深、再广,我学了用不上,这叫不了义,就是现在人所讲的“所学非所用”,这就是不了义;学了立刻就管用,学了立刻就得好处,这叫了义。好处里面最殊胜的是脱离六道轮回,这叫真实了义、究竟了义。如果我们学了这部经典,这个经典不能帮助我们脱离三界六道,学了之后还要搞六道轮回,这就叫不了义。      净空法师讲
供  佛  法  要
1、请佛供奉
皈依佛门,诚修净土,应请与净土法门相应的佛菩萨,做为自己依止的导师、修学的楷模。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以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成就无上菩提,为此十方诸佛赞叹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辅弼,协助阿弥陀佛接引度化众生,合称西方三圣。因此净宗弟子,应请阿弥陀佛供奉,或请西方三圣供奉亦可。
(1)装藏
通常请回佛像要装藏,其实装藏所置各物亦属俗情,并无深意。若以大乘经典、咒语装藏则有益,余均俗派。方法如下:
根据所请佛像尺寸大小,将下列经咒装入藏中即可。佛像小,可置《心经》、《大悲咒》;佛像大一些,可放《阿弥陀经》、《往生咒》;大佛像,可装《无量寿经》等。
总之,装藏的佛经咒语,应与本人所修的法相适应。这样,通过每天虔诚礼拜、读诵,则可得到三宝加被,以期早日证道。
(2)开光
开光,是佛像的启用仪式,即接受弥陀教育的开学典礼。意在请佛加持我们,去掉妄想执着。使我们的自性佛光彻底显现。从此刻起,我们要完成持戒、修定、开发智慧等学业,从而圆满我们的人生,使我们成为真正的觉者。这是开光的真实意,所以开光与否,与供佛灵不灵毫无关系。
2、供佛位置
家庭条件好,房间多,可单独用一间做佛堂。如果没有条件,可将佛堂设在客厅,大众醒目之处。房小无客厅,亦可供在卧室,但像前必须挂一幔帐,念佛时拉开,不念时拉上,以免犯亵之过。佛像最好座西面东,如条件不允许,任何方向都可以,不必泥执。如果实在没地方,只要至诚,心中有佛,不供也可。
3、常用供品
供佛所用物品,常用香、灯、蜡烛、清水、鲜花、瓜果、蔬菜等物,切忌酒肉荤菜。其中供食品,因诸天早食,佛中食,饿鬼夜食,所以供佛时间应从上午11点开始,下午1时以后撤供。平时买回新鲜水果,应该先供佛,然后再食,若非上供时间可不必,其它供品随意。
4、问讯法要
问讯表示恭敬,常在课堂或大众集会,不宜礼拜时用之。方法如下:
(1)身体直立,两足呈八字,足跟距离二寸,足尖距离八寸。
(2)两手十指并拢,自然合掌于胸前,且掌背微躬、掌心略弯、轻合,不宜合实应为塔形(经云:掌心紧闭,是为外道合掌,将来会沦为外道,并感生在无佛之地,不闻三宝之名)。
(3)身体前倾90度,此时手由合掌,移至腹前结印(定印),即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两大拇指相接,其余四指重叠。
(4)起身时,两手食指相抵,大拇指相并,食指向上,举至齐眉。
(5)双手落下,合掌当胸。
此为结印问讯。
5、礼佛法要
礼佛又叫拜佛,较之问讯更加虔诚恭敬,是佛教的最高礼仪。意在以至诚之心,请佛加被。常礼,可消除业障,增长福慧。
拜佛应遵守佛制,其拜法与俗家叩头不同,兹将拜法详述如下:
(1)合掌当胸,立于拜垫之近前,足跟距离二寸,足尖距离八寸,两足呈八字形。
(2)身体前倾,分右掌向下,按于拜垫中心,左掌不动,两膝弯曲,跪于拜垫之上。
(3)右掌从拜垫中心移至拜垫右前方与左掌齐,两掌距离六寸。
(4)左掌按于拜垫左前方。
(5)翻足掌,臀部下坐,身低俯,头触两掌中间之拜垫。
(6)两掌缓慢曲指向上翻转伸开(手心向上,意在以两手托承佛足,以求福慧,故曰头面接足礼)。
(7)两手曲指翻转向下,按于拜垫之原处。
(8)头离拜垫,身抬起,翻足掌。
(9)右掌移至拜垫中心。
(10)左掌离开拜垫,置于胸前,作合掌之状。
(11)右掌用力撑起,两膝同时离开拜垫,身体直立,与左掌相合于胸。
此为一拜,至于三拜。多则以三数递增,如六拜、九拜、十二拜等。拜毕尚有一礼,即一问讯,然后离开。
6、上香法要
在众多供品中,香是每天必供之品。上香方法如下:
(1)净手,取香(三柱或一柱)点燃,用两手的食指和中指夹着香杆,无名指和小指相贴重叠,大拇指顶在香杆尾部,香头平对佛像,置于胸前。
(2)将香举至齐眉。
(3)然后落下,如果是三柱香,用左手分香,第一柱插在香炉中间,同时默念“供养佛”。第二柱香插在右边,默念“供养法”。第三柱插在左边,默念“供养僧”。三柱香应在一条直线上,且高度相等,距离相等。如果是一柱香,用左手将香插在香炉中间,默念“供养三宝”。上香完毕后,合掌默念:“愿此香花云,直达三宝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
如果是上环香,就以点燃之处向佛,两手像持长香的方法一样,举香时,口中默念:“供养三宝。愿此香花云。直达三宝所,恳求大慈悲,施于众生乐”。然后放入炉中。
要是上枝香,以双手食指,拇指分别捻枝香两端,其余三指直竖,举至齐眉,而后落下,以单手放入香炉。第一枝香,用左手拈起,右手接过送入。第二枝香,右手拈起,左手送入。第三枝与第一枝相同,默念同前。
上完香后,礼佛三拜而退。
摘自《净宗专修指南》  恒云居士编辑,道安法师鉴定
一、个人修行体会
各位菩萨、各位大德居士、各位同修:
我们作为佛的弟子,首先,应懂得学佛的意思,才能够正确的修行。学佛是让我们大家跟着佛说的四依法去做,如果不懂道理,只是念念经,持持咒,念念佛,跑跑道场,做各种佛事、法会、洒净、谈谈口头禅等等,以为这就是学佛,那就学偏了。我们学佛应该从看破、放下入手,改正一切不正确的看法、说法、想法、做法。去为大众服务,为社会做贡献,去掉自私自利,发菩提心慈悲心,这才是真学佛,净空法师说种种供养中,法供养第一,然而我们学佛的人,往往很少有人发心印经,流通佛像,甚至在街上遇到很穷困的人,连一元、两元钱也不能给予援助,大家坐在一块,东家长,西家短,人我是非,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见人就说,这样做不符合学佛的要求。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买了一辆汽车,外壳装饰的再漂亮、再高贵、再豪华但没有机械操作、电路、发动机等设备,坐上去绝对开不走的,所以再高级的汽车也得有完整的内脏、外壳才能够正常运行,我们学佛也是一样的,一定要真学、真做、真干,为大众、为社会做出牺牲奉献,,真行菩萨道,这才是佛的真正弟子。
我们学佛的人,首先应对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两位老人家有深深的了解,体会两位老人家对我们众生的一片苦心和慈心。感恩于两位老人家的深悲大愿,才能够信的真,愿的切,一生成就,往生净土。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假如我们不认识一个人,大家都说这个人这样好,那样好,只听听就过去了。因为我们没有深深地了解他,不知道他所做的一切……。我们要从多方面了解他、理解他、体会他、清楚他所做的一切,是为社会、为大众牺牲奉献,我们就能够深深地恭敬他、赞叹他、感恩于他,大家说是不是?
念佛的方法: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做到、少吃、少说、少睡。多学、多做、多念。念佛时做到口中念出,耳里听到,久而久之,自然功夫成片。[à  mì   tuò  fò] “阿弥陀佛”每个字都用四声,就能够念的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身心清净。欢迎各位菩萨,各位大德居士,各位同修提出宝贵意见,共同探讨,互勉共进,早证菩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原平居士
二、释迦牟尼佛简介
大约在公元前563年,乔答摩·悉达多(乔答摩是姓,悉达多是名)诞生在中印度一个名叫迦毗罗卫的国家里。迦毗罗卫国位于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这是一个小国家,由部落酋长也即刹帝利种释迦族的净饭王领导着。它的首府是迦毗罗卫城。迦毗罗卫城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繁茂的森林,富庶的物产,纯朴的民风,是这个城市的特质。释迦牟尼佛即乔答摩·悉达多太子就这样诞生在迦毗罗卫城郊外的蓝毗尼花园一棵美丽而鲜艳的无忧树下,据说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在回娘家生产的途中路过这个花园,她有些累,于是来到这个花园暂时小憩。在这棵无忧树下,她手攀着树枝,悉达多太子就这样从母亲的右胁降生了下来。母子安祥,全无痛苦。这一天正是农历的四月八日。太子的诞生给这个国家带来了许多和乐的气氛,给膝下久虚的净饭大王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大喜悦。
在太子降生前,具体地说,是在太子降生前一年,四十岁的摩耶夫人尚未怀上一男半女,这使净饭大王为了将来王位的继承人问题而整日忧心忡忡。摩耶夫人是拘利族首领天臂城的善觉大王的胞妹,仪表端庄秀丽,性格温和贤淑,自从与净饭王缔结美满的金玉姻缘之后,他们的生活一直过得恩恩爱爱,美美满满。虽然他们的生活有如人间的天堂,可是寒来暑往,春去秋迎,日子像流水一般地消逝,净饭大王和摩耶夫人的青春岁月也随着匆匆的时光之轮而渐渐远去了。然而一团暗淡、忧郁而烦闷的阴影终于不知不觉地弥漫在可爱的繁华的王宫的空气中了。这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心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没有王子的生活使他们两人都有些焦躁不安。
正是摩耶夫人四十岁那一年的夏秋之交,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摩耶夫人如往常一样舒适地躺在自己的床上。一轮明月高挂在碧蓝透澈的天空,阵阵夜风吹拂在洁白而柔软的象牙床上,碧绿的椰子树也随着夜风轻轻舞动,大地、天空、山川、草木,以及一切所在都充满着温暖而祥和的气氛,这是一个诞生美妙事物的时光,摩耶夫人正以无比舒畅而甜美的心情安静地进入梦中。
朦胧中,摩耶夫人忽然看到天门静静地打开,一位仪表俊秀的男子骑着一条六牙白象腾空而来,从她的右胁进入腹中。一切都像是天意安排的,摩耶夫人身心安乐,好像服下了清甜的甘露,处处都那么舒快,那么和美。摩耶夫人回头看见自己的身体就像日月照耀着的样子,通体透亮得无一丝纤尘。见此情景,摩耶夫人欢快无比,竟至无法抑制住高兴的心情,突然一跃从床上跳了起来。
醒来之后,王后见到自己做了一枕南柯之梦,然而她觉得这个梦做得很奇怪,于是,她赶忙来到净饭王的住所,将这个稀奇古怪的梦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净饭王。净饭王听了王后的讲说,心里也觉得十分诧异,他对摩耶夫人说道:“我刚才也看见有巨大的光明从天而来,现在觉得你颜貌异常,也许会有不寻常的事发生吧。”
说也奇怪,自从摩耶夫人做了这个奇怪的梦之后,以前那担心、忧愁、烦闷的情绪不见了,心情变得宁静、祥和,经常一个人喜欢独自呆在林间散步或者在池畔静坐沉思。
没过多久,王后怀孕的喜讯就传遍宫中,传遍整个迦毗罗卫国的土地上了。
在太子降生时,有很多吉祥瑞相。当时天地大放光明,百花竞艳,众鸟齐鸣,一派安乐祥和欢快的气氛。无忧树下忽然生出七宝莲花,大如车轮,太子从母亲右胁降落下来之后就掉在这七宝莲花台上。刚刚出生的太子不需要任何人扶持,突然站了起来,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周行七步,开口作狮子吼,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话一说完,就有四大天王用天上的彩缯围裹太子的身体,天帝落下许多各色名贵的香草香花,释提桓因手拿宝盖,大梵天王手持白色的拂尘侍立左右,难陀龙王、优波难陀龙王在虚空中喷出清净香水,一温一凉,灌洗太子。浴佛节就这样传了下来。浴佛节是中国佛教传统最大的节日。这就是至今佛教寺庙为什么在佛的诞生日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浴佛节的来历。
太子降生的喜讯迅即传遍了国都迦毗罗卫城,也传到了国王的宫里。净饭王听到这个喜讯,晚年得子的喜悦充溢了整个身心。他顿时笑逐颜开,他一面赶紧派去了一顶精巧柔软的肩舆,前后导从,敲锣打鼓,一路欢腾着迎接王后和太子归来;一面立刻命令左右大臣开放粮仓,赈济贫困的人民,并供养修行者。整个国都都因太子的诞生而蒙上吉祥光明的色彩。
净饭王见到太子相貌端正,仪表堂堂,他的喜悦又增加了十分。他一心希望太子将来能继承王位,于是请来了许多学者相士给太子看相。各位学者相士见到太子相貌端好,都异口同声地说:“太子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如果在家,他一定会做转轮王(即飞行皇帝);“如果出家,他就一定会成佛。”净饭王沉吟着,他耽心太子将来要出家,于是问道:“各位学者相士,太子究竟是出家成佛呢,还是做转轮圣王?”各位学者相士都迟疑不决。
迦毗罗卫国北面的喜马拉雅山住着一位智慧超胜的婆罗门苦行学者,他博学多闻,高才善辩,道行深厚,常年隐居在山洞里,他是一位远近闻名的长寿仙人。这位学者叫阿私陀。当阿私陀听到净饭王有了子嗣,于是立刻满心欢喜地专程赶到王宫,请求净饭王准许他替太子看相。净饭王欣喜万分,听到有智慧超胜的学者要为太子算命,就忙不迭地满口答应。
摩耶夫人将太子抱了出来。阿私陀双手捧着太子,从头到脚,仔细端详了一阵。最后,他将太子高举头顶,自己却立刻嚎啕大哭起来,而且哭得十分伤心。大家都不解其故,净饭王也感到十分奇怪,于是就问阿私陀仙人,说:“你为什么要哭得这么伤心呀?难道太子的相有什么问题吗?”阿私陀仙人说:“大王,太子的相真是太好了!太子貌如满月,脸若星辰,福慧具足,宝相庄严,他长大以后,必定会成为释迦族的光荣。他可以成佛,也可以成为转轮圣王,但是转轮圣王与佛是不能比的,悉达多的三十二相相相分明,部位端正,将来一定不会执着五欲,贪享富贵,而是会舍弃王位,出家修行,最终必会成为彻悟人生求得最高真理的佛陀。世间也只有他才能使愚痴的众生消除烦恼和翳障,他将用般若的智慧而渡众生于不入生死境界的彼岸。他是大智者,也是大觉者。大王,我不是为太子而伤心,我是为自己而伤心,我已经是风烛残年了,来不及亲见太子成佛,也来不及亲听太子成佛后美妙的说法了。我心里十分难过,觉得自己业障深重,不禁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净饭王听说太子将来一定要出家,那么谁来继承王位呢?于是,问道:“我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了,那么,将来我的王位由谁来继承呢?”“阿私陀仙人说:“大王,太子是不会为这一切所困扰的,他将来一定会舍弃王位而去修行,一定会去寻求真理,最终悟道成佛。他将是世间唯一的永不寂灭的智慧之光,他的光辉将普照天下四方,他的智慧将解救陷溺在苦难深渊中的众生(众生,即佛教名词,又译为“有情”,有多种意义,大意为一切有情的生命。)当太子得道成佛时,世间就有一位教化人生的导师了。我为不能亲听佛的大道而感到异常的遗憾。”
净饭王听了阿私陀仙人的话,真是喜忧参半。
《释迦牟尼佛》
(一)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太子时所修的苦行,真不是普通的苦行。修行到后来,目陷鼻高,颧骨显露,身形消瘦,面目全非,就是说他只剩下骨头和皮也不算过分。有一个时候,太子每日只吃一点大象和猿猴供养的果品或一点豆类,或喝一些豆汁,甚到后来还到了日食一麻一麦的程度。吃得少而能生存,真是不可思议。虽然太子修种种苦行,但想要断烦恼,妄想,超越生死的大海,终不能够。太子又在修学停止呼吸的苦行,冥口塞鼻,其结果只使他耳内发出轰轰的巨响,眼前只觉有无数星花撩乱,额上像有锐利宝剑在刺戳,头上像被皮鞭在抽打。除此以外,太子还修了种种无理的苦行,想以苦行来征服肉体,咬紧牙关,日复一日,天天如是。虽然太子有的是青年人的热情,勇猛的精神,除得了一点小小的效果之外,并未能达到他所希望的根本的觉悟。烦恼,妄想不能断灭情欲生死不能解脱。在苦行时,好想克服烦恼、进入解脱境界,到达成功的境地。可是停止下来又不能如愿。太子苦行的生活一年、二年,和往日一样,三年、四年还没有解脱;五年六年,太子没有退却一步,就是这样,悠悠的时光,又渡过六年苦行的岁月,太子这样一想,即刻从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连禅河,让常年清净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秽,但因太子的形体瘦弱,他竟疲乏无力的倒在尼连禅河。过了一会,太子手攀岸上垂下的树枝,方站起来,走不几步,又瘫倒在岸上。
《释迦牟尼佛传》——净空法师
(二)
……吉祥部国王正色对大臣说道:“大智慧,你无需如此痛苦,原本一切可爱之物都会分散。别人欲索要我身体时,你不可制造违缘。过去亦曾有人讨要我身体,天女也为我布施造过违缘,因她们为我得无上菩提制造障碍之故,她们也因此而有非福德之过。如其当时未为我设置违缘,则我很快就能获取菩提果位。在此地,我亦曾将自己身体布施与饥饿母虎,以此缘故,我可提前四十劫成就佛果。我原本应在弥勒菩萨后面成佛,就因此布施果报,我将在他前面成就佛果。过去我为西瓦巴国王时,曾将自己青莲花般双目布施与一老年婆罗门;为月光国王时,又将自己头颅布施与凶目婆罗门;当西吾国王时,为救护鹞鹰爪下鸽子,曾割下全部身肉布施与它。此外,在此地,为获无上菩提,我上千次布施自己手、脚、妻、儿。如是做时,任谁也未曾给我布施造过违缘,故而你也万勿造诸违缘。”
大智慧大臣听后,对国王如此之菩萨之心行生起大信心,他边想边说:“大法王要舍弃我们了。”
刚才受帝释天加持之木匠,此时便开始用利锯割锯吉祥部身体,锯至肚脐部位时,国王开始大出血,一时血流如注。大智慧大臣见此惨不忍睹之象,立即昏厥于地,众天人也放声痛哭,凡见此种悲惨景象者无不失声痛哭。帝释天目睹这些众生对国王身体担忧、痛哭,就暗自思索:“我如再让如是受人爱戴之大尊主受苦,恐非应理,我应保其性命,使其存活不死。”
两木匠在锯国王身体时,吉祥部感受到剧烈疼痛。但他一边受苦,一边对前来乞讨之婆罗门生大悲心。他心中想到:我尽管已了知轮回过患,但以精进心布施我身体一部分时都有如此痛苦,那些身陷地狱,身心全部要蒙受剧烈苦痛煎熬之众生,又该如何承受地狱折磨?我现发心:愿以我受之苦断除一切众生之痛!作如是思惟己,锯断身体之痛当下就消失无遗。国王疑惑不解地想到:为何我现在感受不到痛苦?他们是否已停止割锯?国王于是起身看其割锯,同时心生不悦,身体当时就颤动起来。
婆罗门看见后就问国王道:“你为何如可怜之病者一样浑身颤抖?整个大地之上,你本能布施一切,如今是否有后悔之意?你不该后悔,否则你之布施大愿岂不成大妄语?”
吉祥部国王坦然答道:“我根本不是因后悔布施自己身体而发抖,我只是担心这锯子不能割断我身体,如此就无法圆满我布施决心,也不能满足你愿,想及此我才发抖不已。我岂是不愿让其锯断我身体?!”听罢国王所说,婆罗门深感稀有,便不再多言。
摘自《释迦牟尼佛广传》
白连花论 麦彭仁波切著
三、阿弥陀佛简介
阿弥陀佛 ,梵文意为无量觉、无量佛,也称无量光佛,或无量寿佛 。为西方极乐世界的住持佛,他以观世音、大势至两位大菩萨为胁侍,在极乐净土教化不退转菩萨,并接引十方一切众生到他的净土去继续修行以致成佛。
据《无量寿经》所述,于过去久远劫中,世自在王佛出世时,有一国王闻佛说法发无上道心,弃国出家,号为法藏。其后,彼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前,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的清净行,发四十八大愿。其中有三个大愿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毁谤正法。”“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其中第十八愿是根本愿。法藏比丘发此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净土,其佛土距此十万亿刹,名为安乐。
法藏比丘建立此四十八大愿之后,专一志向倾注心意于庄严胜妙国土。其精进修行所感召的佛国世界,开阔广大无有障碍,超然殊胜独特美妙,其所建立的国土久远恒长,无有衰恼无有变异。于不可思议百千亿那由他久远劫来,积极培植菩萨无量的福德胜行。从不生起贪欲之心、嗔恨之心、恼害众生之心。不起贪欲想、嗔恨想、恼害想,不著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忍辱之力坚固成就,从不计较抱怨一切劳苦。少欲知足,毫无染著嗔恨愚痴之念,心念住于三昧定意、恒常处于无为寂静,一切智慧通达无碍。没有虚伪谄媚邪曲之心,和颜悦色,柔软爱语,时时流露关怀问候的慈爱心意。勇猛精进于自己所立下的志向誓愿,从来没有懈怠疲倦,专意追求清净纯白的善法,惠赐利益一切众生,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上地庄严自我之身心,具足种种福德善行,令一切众生功德利益皆得成就。
安住于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不假造作不起妄念,观察世间一切诸法如幻如化,远离所有粗恶低俗、自害害人、彼此相害的言行。修习一切柔软爱语、自利利他人我兼利的善行。放弃国土舍离王位,摒除财色的欲望,亲身实践六波罗蜜,亦教他人行六度万行。无穷尽的时劫以来,积功累德。随着其所转生的地方,一任他的意愿和所求,无量的珍宝库藏,自然显发应现。教化安立无数众生,住于无上正觉真实解脱之道。或者示生为长者居士、富家豪族、权贵种姓。或者示生为刹利国君转轮圣王。或示生为六欲天主、乃至大梵天王。常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四事供养恭敬诸佛世尊,如是功德多得无法称叹记数。口中之气芬芳洁净,犹如青莲花香。身上的毛孔,散发出檀香味,其所散的香气普遍熏染无量世界。容貌颜色端正无比,身相完好殊胜美妙。手中常常自然生出无尽宝藏、衣服饮食、珍妙华香、彩画宝盖、仪仗旗帜等装饰物品。如是等事超过一切世间诸天人民的功业福德,于一切法得大自在。
法藏比丘今已成佛,现在西方距离此娑婆世界十万亿国土的地方,这个佛国世界的名字称为“安乐”又称极乐,自从法藏比丘成佛以来,已经过了十劫的时间。
又根据《悲华经》说:“往昔过恒河沙数不可数千万亿劫的时间以前,有一个世界称为‘删提岚’,劫名‘善持’。其中有一个转轮王名叫‘无诤念’,于宝藏如来处,发菩提心,期愿摄取庄严的净土。佛即为他授记,从此向西方过百千万亿佛土,有尊音王如来的世界,在那个世界过一恒河沙数不可数百千万亿劫的时间,进入第二个恒河沙数不可数百千万亿劫的时间内,此时的世界,已转名为‘安乐’,你到那个时候当可成佛,号为‘无量寿如来’。”阿弥陀佛因地修行时,依据《悲华经》所记载的誓愿,大略与《无量寿经》所发的誓愿相似。
《一向出生菩萨经》又说:“阿弥陀佛,在无量不可数时劫的时间以前,为转轮王的太子,名字为“不思议胜功德”,年十六岁时,从宝功德星宿劫王如来之处,听闻到法本陀罗尼。在七万年中,精进勤奋修行学习,未曾睡眠,也不曾稍微侧身休息。后来得遇九十亿百千那由他诸佛,于诸佛所说的法语,皆能听闻受持修行学习,厌离在家剃发出世,作出家沙门。作出家沙门以后,更于九万年中,修习此陀罗尼,又为一切众生分别义理显扬开示。一生之中,努力精进教化众生,令八十亿那由他众生,发菩提心。积功累德,至不退转之地。”《法华经》也说:“过去大通智胜佛未出家时,有十六位王子,皆以童子年纪出家而作沙弥。彼大通智胜佛既已成佛,说完《法华经》之后,即进入寂静的楼阁,经八万四千劫。当时十六位王子菩萨,各个高升法座,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部大众,广泛说明分别疏通《妙法莲华经》的义理,一一皆度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众生。此十六位菩萨,其中一位即是阿弥陀佛,第十六王子则是我释迦牟尼。”由此可知阿弥陀佛,由本愿力,生起的种种殊胜德行,无量亿劫以来,从事于成就庄严清净国土的工作。
而关于往生净土三辈众生之差别,依照《无量寿经》所说:“那些能往生净土上等阶位的人,都是舍离家室摒除爱欲,剃发出家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习种种善业功德,以此回向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像这一类的众生,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菩萨清净海众,立刻显现在此人面前,此人即时追随阿弥陀佛,往生彼国极乐世界。便于七宝莲华当中,自然化生,安住于不退转的境地。智慧通达勇猛精进,随其意念神通自在。是故阿难,若有众生想要在今生今世便能见到无量寿佛,应当发起无上菩提之心,修行一切善业功德,发愿往生彼国净土。
其次,那些能以中等阶位往生者是,若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众生至诚深心发愿求生彼国净土,虽然不能出家修行作清净沙门,广大修习一切功德,然而应当发起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适量修习一些善行,奉持斋戒,兴造建立塔寺佛像,斋饭供养出家沙门,悬挂彩缯点光明灯,散种种华烧种种香,以此一切功德回向,发愿往生极乐净土。此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化现他的庄严身形,具足一切光明相好,完全如同真佛一样,与诸大菩萨清净海众显现在此人面前。此人即时追随阿弥陀佛的化身,往生彼国极乐世界,安住于不退转的境地。功德智慧比前面的上辈者稍次一等。
至于那些下等往生者,若十方世界诸天人民,有人以至诚深心发愿求生极乐净土,假使没有能力作种种功德,应当发起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注持心忆念无量寿佛,乃至只有十念,念无量寿佛,发愿往生极乐净土。或者闻到此净土法门甚深难信之法,欢喜信受至心爱乐,不生疑惑之心,乃至一念净心念阿弥陀佛,以至诚心发愿求生彼国净土。此人临命终时,梦见阿弥陀佛,也同样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功德智慧又比中等的人再次一等。”按照《观无量寿佛经》所分的九品阶位,其上、中二品,约略收摄包含于《无量寿经》的三等之中,而《观无量寿佛经》的下三品的众生,都是在一生之中造种种罪业,末后临命终时,一念忏悔回心发愿往生净土而得成就往生的,这则是《无量寿经》中的三等所未提及的。依据《涅盘经》,断善根的阐提众生也有佛性这个义理宗旨,《无量寿经》的三等必需要与《观无量寿佛经》的九品合起来看,它的义理品类才能圆满具足,请诸位读者要详细思惟。
评论曰:“诸佛的法身,遍满一切处,毗卢遮那如来既然如此,阿弥陀佛当然也不例外。”一切法从究竟上来说,根本没有清净与染污的差异,哪里还有所谓的东方西方之分呢?然而在方便法门中,殊胜与浊恶的世界对于众生而言则有全然不同的感受。以凡夫之位而能够达到不退转者,只有在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才能实现,这不是其他的佛国世界所能达到的。
五浊恶世的众生只要能够发起至诚恳切的心,十念念佛就能够功业成就、了脱生死,刹那之间超过尘点劫的辛苦修行。我佛的大慈大悲,在此净土法门之中可以说是发挥到了极致。
我们何其幸运遇到此等无上的广大法门,得以听闻阿弥陀如来殊胜宏大的本愿功德。如果还不能发起稀有难得之心,生起欣慕爱乐的忆想思念,就如同背离慈父逃离家乡,徘徊于贫困险恶的漫漫长路,经过久远劫来漂流浮沉于痛苦的生死大海,却没有人能够慈哀救护,如此怎么能不恐惧警惕?怎么能够不努力精进呢?
四、修心入手
这一次在讲摄生三愿之前,学人仍打算首先给各位谈一谈,以加强和端正我们学佛的基本态度。因为假如我们没有正确的学佛基本态度的话,实在说我们要求往生是求不来的。因为你还觉得这个世间很好嘛!活在这个世间一切都还富裕嘛!有太太了、有儿女了、有丈夫啊、有事业、有青春、有钱、有地位种种……。如果是这样,你如果真的想从佛法中得到利益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在前几次佛七我都没有跟各位讲到这些。都是说假如你们对学佛都已经很深入了,要了生脱死,当然我们就不用再多讲什么,就直接从往生的道理讲起。可学人这些年来由于在佛学院里教学,可能苦吃的多一点,虽然对苦的体会也不敢说是很深,但可以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人,如果没有吃过苦,他便不会死心。心不死那他学什么法都没有效应,也就无法让真正的佛法入我们的心。
《弥陀摄生三愿》法藏法师
修行,是我们经常谈到的一个词。很多佛友在和我交流、探讨佛法的时候,关于修行的话题也是说的最多的。经常有人问我:居士,你每天花在念经上的时间是多少?花在打坐上的时间是多少?你是怎样把工作、生活和修行三者很好的协调起来的?
大部分人一听到“修行”这个词,马上就会联想到“念经、持咒、打坐、参禅、放生以及参加佛教法会”等等,很多人都认为这就是修行。不过,如果我告诉大家,上述这些只是修行的形式,并非修行的实质的时候,估计很多人要糊涂了。(如果有人看到我上述这番话,从此就不再念经、持咒、打坐、参禅、放生,也不参加任何佛教活动,我只能说,那就不是一般的糊涂了,是糊涂到家了!!!)
我听到很多人跟我说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带有相当的普遍性):念经也念了有一段日子 了,持咒也能坚持,也参加一些佛事活动,但是仍然感觉不到自己的心能够安静下来,遇事一样会急躁,别人对自己不好的时候,一样会耿耿于怀,心里想不开。有些人甚至在做这样的“修行”后,状态反而比以前还糟糕。还有人抱怨:在做这样的“修行”后,生活中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比如仍然找不到工作、比如和家人的关系仍然紧张、比如工资收入反而没有原来多了、比如……等等。所以有些人开始怀疑佛教的“修行”,因为它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有些人因此开始懈怠,逐渐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
有人会问了:如果念经、持咒、打坐、参禅、放生以及参加佛教法会等等这些行为都不算真正的修行,那么什么才是佛教的修行?
我想在这里讲个我自己学开坦克的故事来说明 这个问题。那是在90年代中期的时候,当时我所在的公司和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有一个关于驾驶培训的合作项目。因为这个项目的缘故,我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去长辛店一两次。那几年我对坦克装甲车很着迷,家里有一大堆关于坦克装甲车的书籍和技术资料。我在深圳工作的时候,我工作上的一个搭档(也是我的一位兄长)以前就是坦克兵出身,他在许光达大将手下一直做到师级指挥官。他参加过79年的自卫反击战,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在我们共事的那两年,我们常常在闲暇时候谈论坦克和坦克指挥。我从他那里学到很多坦克指挥的知识。因为这样的一个爱好,所以我在装甲兵工程学院和那些老师就有了很多的共同语言。
那时学院刚研发出一套坦克仿真驾驶设备,用来替代实物教学。我有机会在这套设备上学习驾驶“坦克”。这有点像我们后来玩的3D电脑游戏,不过这套仿真驾驶设备由于驾驶感觉和真坦克几乎一样,所以要比电脑游戏好玩。当我可以在这套设备上驾驶“坦克”的时候,自然就想知道驾驶真坦克是什么感觉。后来有了一个机会,我驾驶了一辆真的坦克过了一把瘾。老实说,驾驶真坦克是一件很遭罪的事情,坦克里面空间狭小、闷热, 发动机声音很大,我在里面呆了十分钟,出来的时候浑身都湿透了。驾驶真坦克的感觉还是和在仿真设备上有所不一样,这种不一样更多的是体现在心理上。第一次驾驶真坦克这个庞然大物的时候,心理上是很紧张的(这也是导致出汗的一个重要原因)。
讲这个故事是想和大家说一个我们常常忽略的现象和事实,我们大部分人的修行就如同在那个仿真驾驶设备上一样,在一个刻意营造的环境中可能很自如,很舒服。但是到了现实生活中,平时的修行就用不上了,或者说不知道怎么用了。这就好比我知道一个坦克营的指挥军事原理和知识,但是到了真正的战场上,给我一个排我可能都不知道怎么指挥一样。
从古至今,在佛教的教育中,人们一直用六个字归纳佛教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这就是“闻思修、信愿行”。修行就是各取其最后一字组合而成,是属于实践的阶段。如果没有前面的“闻思、信愿”,这样的修行只是“仿真修行”,是依葫芦画瓢,照猫画虎,充样了而已。净空法师说过,有人修行了一辈子,到往生的时候手忙脚乱的,最后也没有往生成,说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况,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很多人的修行是给别人看的,不是真修行。如果是真修行,别人再怎样对你不好,你都不会生气、嗔恨、郁闷、想不开……很多和我在网上聊天的佛友大部分时间是向我诉说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烦恼、不快、委屈,希望我能帮助他们化解。其实我能化解什么呢?有句话说的好:解铃还需系铃人。我充其量是在旁边点拔一下,起作用的不是我,是生烦恼的这个人自己。
佛法的修行必须建立在“闻思”和“信愿”的基础上。闻就是听闻佛法,这包括我们自己看经律论三藏,听法师讲佛法等。听闻以后还要思考、思索,而不是盲目接受。要思索我们听到的这个佛法是不是真的有道理,是不是符合事实。
在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很多人打着佛教的旗号向众生说邪法,如果我们自己没有正知、正念、正见,那就会不由自主的跟着邪师跑,断自己的慧命;更有甚者,推波助澜,人云亦云,不但断自己的慧命,还断别人的慧命。这种情况在现实社会真是太普遍了。
释迦牟尼佛住世讲法的时候,非常强调弟子们的“闻思”,他不止一次的告诫弟子们:我所说的法,你们要在生活中去检验、去验证,当通过实践证明我说的是对的时候,你们再依教奉行。这其实就是在鼓励弟子们勤动脑、多思索。
没有闻思的过程,就无法对佛教生起强烈的信心。我身边有些人也“修行”了一段时间,也一样敬香礼佛,诵经持咒,但是若问一句:你真的信佛吗?有些人马上就开始犹豫起来,因为他不确定这个“佛”存在不存在?这样的人关心的是“佛”存在不存在,而不是关心“佛法”存在不存在。信,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要做到深信,那是十分不容易的。大部分人是在遂愿的情况下“信佛”的,一旦不遂愿,立刻就开始动摇自己的信心。这依然不是真信佛,是“仿真信佛”。
学佛如果没有信心,愿力就发不出来。没有愿力,修行就会原地踏步。发愿就好像是汽车发动机一样,驱动着“修行”这辆车向前跑。没有愿力,如同有一个汽车的壳而没有发动机一样,无论如何是开不走这辆车的。我们注意到,所有已经成就的佛和菩萨,他们都是发了大愿的,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地藏菩萨有“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观音菩萨有十二大愿,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有十二大愿,文殊菩萨有十大愿,而我们的根本老师释迦牟尼佛更有五百大愿。这些大愿指导着他们的佛行事业。
常有人跟我说:居士,为什么我的菩提心发不出来。菩提心是大乘教法,是要“上求佛道、下度众生”的,很多人自己的贪嗔痴慢疑还重的不得了,对于世间的名闻利养放不下,对于很多事情还在那里斤斤计较,连“出离娑婆世界的心”都生不起来,就忙着生“菩提心”,这就好像是沙滩上盖高楼一样,稍的风吹草动,这座楼顷刻之间就倒了。
前两天有佛友和我说,我学佛以后对谁都特别好,为什么别人还对我不好,说一些让我接受不了的话。我说你难道就因为别人对你不好而生烦恼吗?佛教修行的六波罗蜜就有修忍辱,这个时候是人家在帮助你修忍辱,你怎么反而还生气呢?汽车陪驾是按小时收费的,人家没有向你收费,你应该感谢人家才对啊。很多时候,烦恼是自己生起来的,和别人是没有关系的。
无论是大乘佛教还是小乘佛教,无论是宁玛派的大圆满修法还是净土宗的修法,“闻思修”和“信愿行”都是极其重要的。修行绝对不是心血来潮的事情,修行也不是一时一地的事情,“生命不息,修行不止”。没有这个信念,想脱离六道轮回,真比登月还难!
和大家分享上面的这些心得,是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家更深的认识“修行”,明白“修行”的基础是什么?“闻思修”和“信愿行”虽然只有六个字,但是这六个字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终生的系统过程,需要每一天都去完成一点。
《智慧、虹光、宁玛家园》http:blog.sina.com.cn/s/biog-483d94f401009i79htlm供大家参考。
五、念佛的方法
并耳念佛:既提正念念佛矣,乃正念佛时,仍不免妄想纷驰者,此由心不专一故耳。心何以不专一?由耳根与意根分离,佛声由舌根运出,耳根不能进入,此由听力不强之故。若欲加强听力,唯用并耳念佛之法。并耳念佛之法者,即将两耳听力,作意并在一耳上,试观古人射箭,今人放炮,瞄准时,悉皆闭一目,用一目,以加强目力,更觉分明。耳力亦然,两耳听力并在一耳则听力岂不更聪乎?余曾著说明,今在关中用之益觉摄心有效。  《律航法师遗著 百日闭关念佛方法》
只念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此为正念,人人会念,然不知其义,今略释之。1、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为法界藏身,十方三世佛皆括之。2、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于三藏十二部经典皆括,即一“阿”字就赅三藏全部之法。3、六字洪名为诸咒中王,秘密不翻,皆非中文。此法高级,胜持任何咒语。4、学佛当修定,华严大定,即是弥陀大定。一心不乱,即是定,得一心即成佛,此即净土法门之妙处。  摘自《印光法师法语》
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劝人念佛,不用念珠。念珠拿在手上,可以掐着念珠念阿弥陀佛,不要记数。不要“阿弥陀佛”拨一个珠,“阿弥陀佛”又拨一个珠,为什么哪?分心。你的心念不专一,功夫就不容易得力,那拿着念珠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念佛,这是祖师念佛的经验哪。 摘自《如何读经念佛》
念佛的时候,要把心目中的一切事都要放下,不可胡思乱想,单把六字洪名,从心里生出来,从口里念出来,再从耳里听进去,印入心中,必须想清楚、念清楚、听清楚,这样总能得到感应。要知念佛是大事,只要诚心、默念,便有大效。因为心念比口念更要紧,可不必供佛、拜佛。有些地方,并不一定要你去,你就在家里念佛,还有什么妨碍呢?就是一支香也不烧,也没关系,只要心存恭敬就好。暂时也不必吃素,但能不杀生,就有大功德。可以学吃“三净肉”,就是“不为我杀”、“不见杀”、“不闻杀”。市场里杀死的肉、鱼很多,足够你吃的了。《般若境缘集》
学佛法,因地要真,求了生死,求生西方,这是正因;求世俗果报,这是邪因。持咒求灵验,求神通、求特殊功能,也是邪因。
对于年老的人,生前要办好三件要事:
少说话,多念佛,要做的事快快做成,应吩咐的事,早早吩咐,不要留恋人间富贵,不要羡慕天上快乐,关于做好事,办福利事业,劝化人起信学佛,应随自己的能力和条件去做。但主要应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念佛生西见佛闻法上面去。
第二、立定主意,不要听他人的闲言语,随着他人口头转,跟着他人脚跟走,人情应酬,可省则省,不必迁就敷衍。年老了,光阴有限,切勿空过,对于佛法有疑问的地方,应随时向善知识请问明白,不可含糊自误。
时时反省自己:阿弥陀佛在心头吗?佛像在眼中吗?行住坐卧都在念佛吗?不论闲忙总在念佛吗?凡所做的佛法世法中的善业,如举办慈善福利事业、诵经、念佛、持咒、礼忏、静坐等功德,都要作如下的回向:现在家属平安,将来庄严净土,临命终时,预知时至,心不颠倒,蒙佛接引。
净心的方法中,也没有比念佛更优胜的了。因为念一声佛,就和佛相应一次,不断念佛,就和佛不断相应。比如清珠投入到浊水中,浊水就不得不清。所以佛号投入到散乱心中,乱心也不得不转而为佛心了,这不是念佛为净心最好的方法吗?《净土文摘》祖师大德论净土
汉朝大儒郑康成,《十三经》他专攻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专门搞这个,他一生成就。韩愈专搞文学。我们看古人多半都是专攻一经,或者是《易》,或者是《书》或者是《礼》,或者是《春秋》,司马迁是专攻《春秋》。在我们佛门也不例外,我们看祖师大德,当中真正有大成就的,一生是专攻一部经,做专家而不做通家。他对于其它的通不通?跟诸位说,通,为什么?古德常讲(一经通则一切经通),尤其是佛经,佛经要一部通了,不但佛法通,世间法都通了,世出世间法全通了,全通了他还是标榜一部经,这就是他大慈大悲之处,做样子给后人看,劝后人专攻一门,用意在此地。只有不得己的情况之下,怕经教失传,于是乎这才范围扩大一切大乘经论统统都讲,那是不得已的方法。这是初学的人不能学的。初学的人要一开端就想作通家,那他将来的成就非常有限,谚语所谓“行行通,行行松”,没有一样成就,样样都得一点皮毛,这就错了,必须一门深入,有成就之后,成就是什么?教下讲大开圆教、宗门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时候可以。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净空法师
三恶道非常可怕!经上常讲“头出头没”,把六道比作苦海,生到三善道得人天身,就好像头冒出来,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再一下去又沉到海底。在恶道的时间长,在善道的时间短。人要常想这个事实真相,他就觉悟,他就害怕。
四十八愿,哪一愿第一?古代佛门大德皆以第十八愿为第一,佛的中心就是在这一愿,这一愿是“十念必生”,佛度众生,“十念”能念众生成佛。这是佛法达到方便究竟至极,没有比这个更方便更究竟了。
学佛不是天天念经、拜佛,那是形式,修一点人天福报而已。修行要从心地,从言行里,学得跟菩萨跟佛一样。
心地稍有不清净,魔鬼就附身,因为跟他相应。妖魔鬼怪的心不清净,人心不清净,他就很容易招惹附在身上。如果你是真正的念佛人,这些妖魔鬼怪不但不敢来惹,反而对你很尊敬,即使他不来保护你,也躲得远远的不敢惹你,因为你是念佛人,念佛人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护念,一切护法善神保佑,这是一定的道理。
有许多人认为持咒、拜忏很灵验,持咒、拜忏是初级的佛法,念“阿弥陀佛”是最高级最究竟的佛法,两者不能相比。所以古人常说:“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念佛是第一。
不是自己一个人行善就行,还要帮助一切人,断恶修善,这是每一位佛弟子应尽的义务。
摘自《念佛成佛》净空法师
生前不念佛的人,临命终时劝他念佛,他肯念,而且有很好的瑞相,可能是往生。如果生前不念佛,临终时也不肯念佛,不相信往生西方,但是死了之后,为他念佛几小时,他的身体柔软,这是消除他的业障,他决定不堕恶道。至于能否往生,我们不敢讲。 摘自《佛说十善业道经讲义》净空法师
阿弥陀佛是大医王,谁能念就能调身。念佛时,首先从口舌、嘴唇、喉咙声带发出一种声音,这声音有一种力量,它能振动身心世界。从心起念,就好比下雨前,打闪发光,念佛声音就像打雷的声音,发出这种声音振动全身,振动虚空。人的身体就像一个大千世界,是一个宇宙。念佛的声音,“阿”字首先振动头部,脑血管就不会硬化。“阿弥陀佛”四个字从喉咙逐渐经过,经常地慢慢地振动,把全身调整好了,气血也通顺了,就没有病了。所以,念佛必须要明白它的真实意义是什么。首先必须相信,不明白道理,糊里糊涂念,是用迷心去求佛保佑,这是迷信,不是正信,信心就生不起来,念念往外求,是丢失自己的家宝,不论你念多少都得不到好的受用。
功夫是长期磨炼的,并不是一时会得到的。一句佛号能坚持念下去,信愿行三资粮具足,不但能上西方,在人间也证得圣果。要有坚强的信心。若心还有疑惑,就不能相应。
我们念佛不要停留在啥也不懂这个基础上,啥也不懂就是愚痴。有了智慧才能了生死。用迷心念佛不起作用,有的人念佛念迷了,糊里糊涂的一天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烦恼继续增长,这没有用处。真正好好念佛,是要伏住烦恼,修福积德,培植善根。佛说的很明白,没有善根、福德,不接引,念佛是改造自己,没有烦恼才行。如果带着烦恼念,求佛保佑,这就不如法。有病痛出现,就埋怨阿弥陀佛,我天天磕头、上香,你还叫我生病呢,咋不保佑我呢?这些都是迷信。要明白念佛是教你自己消自己的业,佛也管不住。你平时不好好念佛,不经常念佛还没啥事,真正念佛它会生事,为什么生事呢?就因为你好好念佛了,原来这个身体你不动它,它就不疼不痒,现在念佛的声音振动它,要通开身上的堵塞处,就必定有反映,反映到身体上感觉不舒服,你想,我原来没有病,现在为什么不舒服,还有病呢?那是你不知道日渐衰老,病因早就有了,是因为你动它,让它转化,必定有反映。不要怕,转过来就好了。因为人都有无数业障,这个身体就是个业报身,是由于结构而成的形体,不知道有多少结缚,人一生造了很多业,今生念佛有这个缘,慢慢把业转化掉,将来才能轻轻松松上西方。
要时时保持一心念佛,就在道上。散乱心念,没有定力,心不在道上。要一心办道,在这个道上,功夫才能逐渐上升。
念佛人要处处保持清净心,现在有的人到一起念佛,说长道短,心不清净就不是学佛的。心清净才能消业。心不清净业转不了。
念佛是教你修清净心,一旦心不清净、着了魔,还怪佛怨佛,这是错误的,一定要明白,要检查自己。佛护念清净心的人,时时保持清净心,如如不动,魔也障碍不了你。
以清净心念佛,十方诸佛都加持,阿弥陀佛的佛光护持,念佛心清净的人,同时还有二十五位大菩萨日夜不离守护,天龙八部都护持。念佛心不清净,以燥妄心,分别心,执著心去念,容易遭受魔业。清净心念佛不著相,就没有境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有各种相现前,不理不睬,这很关键。
《如何念佛》一如缘老和尚开示念佛秘诀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佛忆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净空法师
念佛不要带着气去念,不要带着求心去念。上西方是你的信念和愿力,念佛是等于你准备上西方的路费。要欢欢喜喜去念,不能带着烦恼去念。念佛是达到清净心,念佛也是训练自已的清净心,训练定力。所谓定力,就是什么也动不了我的清净心,什么事也生不起烦恼。你没定力,有烦恼,到寿终上不了西方,无论你怎样念佛,到临终也用不上。所以平时念佛心要清净,什么事也动不了我上西方的心。
现代念佛是上契如来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念佛堂就是通向极乐的金船,又是孕育佛子的摇篮。在这里可以收摄自已的散心,增长自已的善根福德,培养自己的菩提心,成就无上佛果。
念佛法门与其他任何法门一样,也要有师承。师承很重要,依止过来人,才能不错路,才能及时解决整体细节问题。明师就是一个大护法。
念佛要拓宽心胸,要行善道。不行善道,日念一百万声佛号也上不了西方。善行清净圆满,只要愿上西方,一句佛号不念,也必能上西方,上品上生。
摘录《善至心安》释如缘开示
轮回路险莫彷徨,一失人身苦趣长,
放下万缘修净土,志诚念佛往西方。
急早回头归故乡,辛勤准备三资粮,
弥陀十劫垂金手,接引众生赴乐邦
栏罗网树成行,到处皆闻般若香,
七日持名心不乱,稳操胜券上慈航。
天然音乐妙难量,七宝庄严地吉祥,
水鸟风林皆说法,六方诸佛共称扬。
吃饭穿衣与睡眠,弥陀常在我心田,
坐行默语难分别,如影随形无间然。
愿生七宝九品莲,念念不忘佛号持,
莫待临终抱佛脚,落汤螃蟹已嫌迟。
弥陀乐土胜婆娑,七宝庄严功德多,
昼夜皆闻佛说法,六时天雨曼陀罗。
世间幻化莫贪求,一到无常万事休,
富贵荣华如一梦,唯留善恶在心头。
人人皆好念弥陀,念到功深出爱河,
十念缘何生净土,灵丹妙药愈沉疴。
纸短情长遍大千,说诚实语劝生莲,
持斋念佛常精进,心水澄清佛向前。
极乐清凉苦不侵,一心念佛可登临,
云何念佛而成佛,世出世间在一心。
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常随一念过,
两脚相移如击馨,心清身康少风波。
住时万虑渐澄清,绵绵密密忆佛名,
念到身心无所住,心空及第顿忘形。
结跏趺坐颇清凉,一句弥陀做道场,
恍若置身安乐国,莲花开放满地香。
弓卧绳床面向西,摄心念佛更相宜,
梦中不废金刚念,觉后休忘默受持。
六、佛号功德
西方就在你心里
念佛简单真简单    不须参学到外边
一句弥陀咬得死    西方大路正门开
朝学东来夕学西    到头全是糟糠皮
信愿定善全行到    西方就在你心里
念佛只要弥陀号    求奇求妙皆乱套
念佛制心到一心    才是正觉入佛门
念佛路上有次第    若遇疑难求明师
盲信盲从会遭难    笔下忠诚向你言
摘录《善至心安》释如缘颂于茅棚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是梵音翻过来的,“南无”是恭敬,相信、依靠、学习,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名号。阿弥陀佛为佛中之一,光中极尊,威神光明,最尊第一。“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是“智、觉、光、寿、慈悲”。阿弥陀佛是无量寿、无量光、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神通,无量吉祥,无量美好。无量寿,无量光是无量义里面最重要的。光指空间,寿命指时间,时空交叉就是整个法界的本体。法界的本体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性,就是自性,就是真心。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我们自性的德号,生佛不二,众生跟佛不二,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善导大师亲自所见到,亲自所听到的,他说:“只要专修念佛的人,十个,十个往生,百个,百个往生;那么杂行杂修的人呢?一千个人里边,没有一个往生。”答案就很明显了。专修念佛,十即十生,当然是多善多福;杂行杂修,千中无一,自然是少善少福。 摘自《阿弥陀经核心讲记》净宗法师
印光大师在《文钞》里边也有一个很好的比喻,他说:“譬如太子堕地,贵压群臣,”说这个小小的太子,才生下来,呱呱坠地,他的尊贵就超过了一切大臣,宰相也要向他礼拜。为什么呢?他是太子,他将来长大就要做皇帝。印光大师说:我们念佛的人就好像太子堕地,我们的父亲是阿弥陀佛,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佛的儿子,我们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佛子诞生堕地,超过二乘之上,超过阿罗汉,辟支佛,直接进入菩萨的位子,所以念佛是多善根。摘自《阿弥陀经核心讲记》
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慈父,他经过五劫思惟,兆载永劫的修行,把他所集聚的一切功德,浓缩在六字名号的存款单当中,这个六字名号,就好像是存款单,就好像是一张支票,你不要看不起它,我们没有智慧,阿弥陀佛就把他的六字名号——无上功德的结晶布施给我们,令我们功德成就。但是我们念念佛号,就把它摆在旁边,“哎呀,这六字名号干巴巴的、空洞洞的,哪有我去诵一部经或修什么有味道……”。就好像比喻中的那个儿子,智慧没有开,他只认识地瓜,而不认识百亿支票。我们也一样,“你看,我做了某桩功德了,我看得到。我读了一部经,厚厚一本,多实在!一句阿弥陀佛,六个字一念,就没了!”这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什么是真实功德,希望这个比喻能够让大家珍惜六字名号,所谓“宝此一行”不再舍弃,不再丢掉。阿弥陀佛老爸那么辛辛苦苦修来的六字名号给我们,结果我们都漫不经心的,然后把它跟别的比,“这个六字名号嘛,也不错,但是如果我布施、持戒、打坐、拜忏,这样种种修行,我这样的功德应该也差不多吧!”不知那些都很小,顶多是一颗糖,一个地瓜,一个苹果,跟这句百千万亿支票都不能比喻的六字名号,那是无法相比的。
摘自《阿弥陀经核心讲记》
大家能够相信念佛的法门,能够老实念佛,是已经经过了除粪的工作,到了大富长者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了,根基已经成熟了,是多善根福德,非少善根福德,没有大善根,没有大福德的人,决定不会老实念这句名号。  摘自《根机成熟了》
出门旅行,有的时候,到达万里之外的地方,反而比到达百里之外的地方还要容易,为什么呢?因为交通手段不一样。比如说我们从这里要去金门岛,要自己游过去的话,那很困难;要跨过太平洋到美国去,反而容易,为什么?坐飞机就可以了,为什么那么远反而容易,这么近反而难呢?因为我们所依靠的力量不一样,一个是靠自己,一个是靠飞机。靠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就很难;坐飞机是靠飞机的力量,就很容易。我们到十万亿佛土之外的极乐世界反而容易,因为我们坐的是六字名号的航班;要转生人天反而难,因为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可知依靠佛力的重要性。 摘自《阿弥陀经核心讲记》
有两种原因:一种从法上来讲,一切经所说的都是因地法门,不如念佛是果地法门殊胜;另外从机上来讲,这些法门不适合我们罪业深重、心地浮散,寿命短促的根机,所以除罪就轻。这在善导大师的《观经疏》里有解释,但是,称念六字名号就不一样,它是果地法门,直接吃饭。如果把饭端来,不给你吃,让你闻香,那不解饿;十二部经典讲怎样怎样,对于我们这样下 劣的根机而言,讲的都是成佛的香味,我们没有能力品尝到成佛的果实,我们只是闻到飘过来的香味,不能吃到。 摘自《阿弥陀经核心讲记》
念佛就是乘阿弥陀佛的航空母舰,怕念佛不管用再种种杂行杂修,就是备用小渔船,有人讲啦,“万一念佛不能往生,再靠我修的这一点补充一下”,就好像说“六字名号大愿船如果不能救度我们,再靠我们修行的这一点点补充一下?,那个就是杂行杂修了,是不合逻辑的。念佛的航空母舰都不行,杂行的小渔船怎么行呢?所以,念佛是决定往生之道。喜欢杂行杂修的人,就是把阿弥陀佛佛号看得太低,把自己的杂行功德看得太高了。
摘自《阿弥陀经核心讲记》
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威德,就可以让我们免除三界六道的轮回,本来我们是判了死刑了,要堕落地狱了,但是六字名号能消我们的罪业,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极尊”,大赦十方众生,“我成了佛了,就要普遍赦免十方众生的罪业,让他们不再轮回,统统回归我的净土。”他凭什么呢?靠他的名号。(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六字名号含摄一切的功德,所以才可以普遍平等地救度我们,郝免我们的罪业。阿弥陀佛,名就是德,德即是名;阿弥陀佛有多少功德,名号就是多少功德,多善多福,圆满无上。
摘自《阿弥陀经核心讲记》
无论念什么经,念什么咒,都是阿弥陀佛的枝枝叶叶,“阿弥陀佛”才是树根。“南无阿弥陀佛”是咒中之咒,王中之王,所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念一句阿弥陀佛,念一佛就是念一切佛,念一句“阿弥陀佛”恒河沙诸佛统统都念到了。
学佛是人间最大的福报,念阿弥陀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一句名号,就是全部的佛教。尽虚空,遍法界,所有的法无所不包,能消八十万亿劫生死重罪,这一句佛号是第一功德,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发了四十八大愿,建立了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十方众生往生净土离苦得乐一生成佛。真信、切愿,万人修行万人成,信不真,愿不切,亿人修行罕得一。 摘自《中峰三时系念全集》净空法师讲述
真行之士,端的生西方极乐世界者,专一诚意念,持一句阿弥陀佛,只此一念,是破地狱之猛将,只此一念是斩群魔之宝剑,只此一念,是出三界之径路。只此一念,是万里黑暗之明灯,只此一念是渡苦海之大航,只此一念是脱生死之良方,只此一念是本性弥陀,只此一念是唯心净土。 摘自《永明禅师念佛法》
老实念佛就能消一切灾一切难,这是最有效的修行方法。所以念佛人不必再用其它的方法,如拜《梁皇》拜《水忏》,打《水陆法会》等等……所有一切经都消除不了的,最后这一句阿弥陀佛,净念相继,就能全部消除,从消灾来说,念佛的力量超过所有的法门。 摘自《般若境缘集》
欧阳永叔为疑州,安徽阜阳知府时,见一位官妓口气如莲花香,有一僧人能知道人过去世的命运,说这个官妓前世为尼师,诵《法华经》三十年,只缘一念之差,遂堕落到这地步。有人听了不信,就问官妓这一生中有没读过《法华经》,官妓说“我失身于此,哪有闲暇读经”,于是就令人取《法华经》给他读,居然能读诵如流,又取其它的经给他读,则读不下去,因此,证知这个僧人所说的确可信,假如当时那位尼师要是知道净土法门,用三十年的功夫念佛或把诵经的功德,回向求生西方净土,完全可以得到上品上生,只可惜他不知道有这样殊胜的法门,以致一念之差,遂堕落为妓,实在是可悲啊!由此我们也应该知道,能用西方净土法门教化人,这种济拔众生的功德可大啦!所得的福报更是不可称量啊! 摘自《龙舒净土文今译》
印光大师这段话对我们很有警惕作用,“什么叫念好?十念当往生”,“十念当往生”的原因在哪里呢?是阿弥陀佛的誓愿。什么叫念好?什么叫念不好?你念十句就能往生,什么样叫念好?你说《观经》下下品那个人,他能念好吗?他那个时候如果说有“念好”的心,那他就不能往生了。“哎呀!某某人哪!你现在快死了,你念佛一定要念好啊,如果念不好不能往生啊!”他怎么做得到呢?应该这样跟他说:“你只要念佛,口称弥陀名号,决定往生!”他自然就往生了。
印光大师又说:“不论功德大小,功夫深浅,只要念佛,都可以往生西方。”我们念佛往生西方,跟我们的功夫深浅没有关系。你功夫深也往生,你功夫浅也往生。
这样说起来,“一心不乱”是很容易的,就是专修念佛。
大家能听明白了吗?
(明白)
你心还怕不怕“一心不乱”四个字?
(不怕)
如果不是这样理解的话,我们读诵《阿弥陀经》读到这里就会害怕了,“哎呀!一心不乱,一心不乱,越来越乱,越来越乱……乱到后来不可收拾了。”
如果知道是“一心念佛不杂乱,不动乱”就会越念越欢喜,我就是如此。
摘自《阿弥陀经核心讲记》净宗法师
一、关于《多善根福德》,二、关于《一心不乱》,三、关于《心不颠倒》,四、关于《善男子、善女人》,五、关于《若一日……若七日》;这五点一般人往往容易望文生义而产生误解,如果今依据善导大师解释,我们心中就会很明朗;心中明朗,信心就会稳固,坚定,行持起来就有力量。
善导大师怎么解释?善导大师的解释就是一个“专”——专称佛名。
专称佛名,就是“多善根”
专称佛名,多善根故,称为[善男子、善女人]
专称佛名,随其寿命,长短不限,就是[若一日、若七日]
专称佛名,无二无杂,就是[一心不乱]
专称佛名,临终佛自来迎,佛力护佑,自然[心不颠倒]正念往生。
所以[专]是核心的核心,重点的重点,关键的关键。
摘自《阿弥陀经核心讲记》净宗法师
念佛人不必改诵《地藏经》。凡做功德,仍以念佛为事,不必改念《地藏经》,念佛一法,最为得益,以文少而易念,即有人持刀欲杀,亦能念,念即得益。苏州杨鉴庭因于城门向东洋兵鞠躬,心念观音圣号,其人不喜鞠躬,即以刀砍下(此盖前生怨家,今以破头皮了之),及至头则成平的。头皮已破,血流许多,而顶骨一毫莫伤,若非刀转为平则头已成两块矣。是知最危险之时,当以念佛为主。彼矜奇竞异者,皆不注重在救苦难;注重在显已之智识高超耳。  摘自《精进佛七开示》昌羲法师讲
一句弥陀最方便
一句弥陀最方便,   十方三世佛共赞。
巧以一念代万念,   临终十念坐宝莲。
一句弥陀最方便,   四十八愿全包含。
三根普被无遗漏,   九品咸令登彼岸。
一句弥陀最方便,   三藏十二全包含。
横超三界不退转,   凡夫成佛不换船。
一句弥陀最方便,   佛教五宗全包含。
一法通时法法通,   一心不乱九品莲。
一句弥陀最方便,   末法众生得度船。
身口意业三清净,   极乐世界在眼前。
所谓净念相继乃指心中的那一念是清净之念;若思世俗事即非净念。即使是思惟善事善法,甚至思惟佛法,都不能称为净念。从修定的知见而言,凡是一切的语言文字形相,都是妄念,不名净念。必须是离却语言文字形相来忆佛念佛,这个念头才叫净念。这样忆佛念佛的净念相继不断,才是净念相继。如果这个净念有时被打断,然后再继续,也不能称为净念相继,只能称为净念继续。即使只是中断一秒钟,也只能称为净念继续。欲入三摩地(定)者,不但要都摄六根,还得要净念相续才成。所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离相的,是无相的。
《无相念佛》平实居士著
七、佛七开示
首先须要知道:为 什么要打七?打七的起源从那里来? 这里念佛,下午的那支香也有诵《阿弥陀经》,我们平常晚课也诵《阿弥陀经》。七日专修念佛的来源,就是从阿弥陀经来的。《阿弥陀经》中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一日至七日专念佛号,能够得到一心不乱,这就叫做结期修证,定期专修。并不是没打七就没有念佛,平时大家是专修念佛的人,也照常在念佛。只是平时可能是早晚二课,或者是日常行住坐卧,随分随力,随缘念佛。不能专心,要修一心,比较困难,所以定一个专修的时间。经中说一日至七日,能够得到一心不乱。我们念佛的目的,就是要得到一心不乱,将来才能正念分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定期专修,七日专念阿弥陀佛,这个原因就是由阿弥陀经中所说的,形成七日专修的课程。但是并不一定一个七日,就能得一心。当然利根、上根上智的人,七日可能就会得到一心不乱。若中、下根器,可能一个七日就不够。二个、三个七日,甚至七个七日。若是继续一直放下万缘,一心念佛,以一心不乱来念,念到得了一心不乱,这样一定能够成就,绝对不会错。不管你是不是会得到一心,在七日中共同专修念佛,受用就很大。最少在念佛的时间内,身口意三业清净,得到无量功德,种下将来往生的殊胜因缘。
我们应当要明白,念佛的目标在那里?念佛的目的,就是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要亲近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修行,跟着佛修行,比较容易断烦恼、了生死、成佛果。追随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诸大菩萨,要去十方世界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学佛的通途,也是为了要断烦恼、了生死、成佛道、度众生。凡是学佛,不管是修什么法门,总不离这根本目标,我们要学大乘佛法。念佛的目标也是一样,假定烦恼还没完全断尽,仗佛的大愿力,接引我们往生西方,在极乐世界听佛说法,努力进修,能够达到最终的目的。                    摘自会性法师主讲《佛七讲话》
今天我想讲三点,第一点、关于“打七”的问题,“打”是一个语助词,“七”是一个期限,从真正的意义上讲,打七就是克期求证的意思,就是我们自己限定的一个时间内,好好的放下外缘,清清净净的念佛。在这七天之中,希求能见佛、闻法,或者能得到其他种种殊胜功德的现象,要有所收获,得到功德。
《念佛七起香开示》正果法师
大家来打佛七,首先你要知道,打佛七的目的,是要到什么程度?
经上说,善男子,善女人,持念阿弥陀佛名号,若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即得往生,所以大家打佛七,七天用功,所求的不过是持名念佛,一心不乱。
大家要记住,念佛心始终不懈,求往生的心始终不懈,求见阿弥陀佛的心始终不懈,那才是精进。如果心不精进,只有身精进,那是假的,唯有心精进,才是真精进。 《佛七讲话》释智谕讲述
主佛七的人,是否一定要是出家人?以出家法师最好,而且在寺庙精舍为宜。因为打七要有时间、地点、主人、道友、经费、说法等等缘份,出家法师就容易做到。也可请一个在家人代做,但不管请出家人,还是请在家人,一定要以经验为标准,因为七中有许多事务,都要如法,不注意就会出现过失。真正打佛七是否要请一位已得一心不乱的大德来主持。能请到当然很好,但要讲到真正的大德却是非常困难的,不得已只好请其次的,只要专修净土,深解仪规的人就行了。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李炳南
八、修行方法
古人专注听经,以心不能起分别故,如有一人出声诵经,一人于旁,摄心谛听,字字句句期期分明,若稍微放纵,便致断绝,文义不能贯通矣,诵者有文可依,心不大摄,亦能诵得清楚。听者唯声是记,一经放纵,便成割裂,若能如此听,比诵者能至诚恭敬之功德等,若诵者恭敬稍疏,则其功德难与听者相比矣!
现世国界危岌,尚欲,以危险时际,有限精神,作不急之法务,企得大通家之名闻,以充体面,倘净土法门,恶皆谛发深知再研楞严及名经论,否则入海算沙,脑晕心迷,说食数宝,饥寒莫济,知你歹者,决不以吾言为河汉也。
念佛法门,注重行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行愿,亦不得生,世人多多注意一心,不注重行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个即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你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你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欲得摄心归一,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第二要恳切至诚,第三要著实心中念佛,勿只滑口读过,若再不能归一,当以文钞大念记数之法,自可易于归一也。 《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处处在修清净心,干什么讲什么,心住在一个事上,就是在修清净心。学佛,在人世上,要作一个善人,作一个爱国爱教的人。服从领导,作一个良好的公民。而不是一学佛,就拿佛的标准去衡量别人,拿极乐世界的标准去比娑婆世界,看什么都不好,从而以贪欲之心求生净土赶快上西方!这就是错误认识。
学佛也不是不管世间事,只闭着眼念佛。不是不要这个社会,而是要为社会作良好奉献,建立丰功伟业,带领大家共同富裕,离苦得乐。不能作大奉献,能耐心,那就先把我们自已改造好,把自已这块佛土净化,美化好,用自己美好的心灵,优雅的气质去影响别人向好的方向转变。
修行如上学一样,还没小学就能大学吗?修行是有顺序的,渐进的,一切都有层次的。例如吃饭,谁能一口把一碗饭装肚内?谁能一口把一个馍吞了?不可能吧!俗云:心急不能喝热粥。法无高下,你能说小学课本不好?盖大楼由筑基开始,修先由一法开始。东一学,西一学,到处求妙法,到头来一法无成!千里之遥,非一步可到铁杵磨成针,没有耐心,不会一下子磨成的。如持名念佛,正念向前,依于明师,不急不慢,修持事理明白,也能生西,也能见性,也能生大智慧,终得解脱。就怕你乱投师,今求这个,明求那个,结果一法无成,垂头丧气。
一般修行者,对师父的法门,只要有效,便认为是好的法门,而不去了解师父的见地,是魔说是佛菩萨说,在佛经或不在经,是真正当代的善知识不是,不要看他有神通,不要看他到处讲法,没有实证功夫的师父,是骗子,人往往受骗。
真正明师,有实证功夫者,是不常露相的,不求名利供养,遇有缘者就度。对没有见地、没有实证功夫的师父,不可相依。如密宗有男女双修派,男女双修是在明师指导下,双方都达到空的境界,才可进行,是炼金刚心、金刚体,双方都不漏,才是正修。这还是不究竟,还要舍掉,还在有为之中。求明师要多番印证,千万不可盲从。
我们是在世间学佛,首先要知道世间法都是相对的,所以善恶存在是自然。我们学佛就从善入手,把自己不善的习气一点点除掉。在事上只要昝益别人,这就是善,昝益自己就是恶,当利益别人之时,那正是利益自己,这个道理一定要搞清楚。你相信,一定得好处,这个理你们自己去领悟,如果不相信,你越学与佛越远。为什么呢?因为你违背了你自已的佛性。有的修行人对佛的教理解得浅,只在浅处转,不能入佛门,理搞不清,事就做不到。要知道佛法是智慧之学,是教我们开大智慧,有了智慧,才能自在,才能解脱。佛法是戒定慧三学,不论用什么方法,最终目的都是这三门,我们要把这三学提到最高程度,不可有丝毫马虎。我们用念佛方法念佛就在转识成智,识是无明,智是智慧,识是凡夫,智是对者。
古人为我们做出样子,念佛不是糊糊涂涂唱唱而已,而是念念唤醒你这个沉迷的心,念不只是口,而是心口一如。   摘录《善至心安》释如缘开示
三皈要真正了解意义而不仅仅是一个形式。如果有形式,没有内容,这个皈依不是真的,皈依殊胜的功德利益得不到,一定要懂得。
皈就是回头、回归,依是依靠。佛家真正教学的中心就在三皈依,从这个地方开始,也从这个地方圆满。从文字上来说,三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传了将近三千年,时间这么长,名相大家都记得,意义却逐渐模糊了。今天说到佛立刻就想到佛像,讲到法,就想得经典;说到僧,就想到出家人,所以三皈真正的意义丧失了。我早年初学佛时,读《六祖坛经》,惠能大师传授三皈,将“佛法僧”改成“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惠能大师距离现在是一千三百多年,他为什么要改?可能在那个时候,三皈“佛法僧”的意义,概念就模糊了,所以,他不用这个名词。他说的是义理,佛是觉悟的意思,法是正知正见,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个意思就很清楚。
我们从哪里回头,依靠什么?从迷惑颠倒回过来,依觉悟,这是“皈依佛”。从邪知邪见回头,依正知正见,这是“皈依法”,邪知邪见,用现在话来说,即对于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想法。从一切染污回头,依清净心,这是“皈依僧”,这是真正的三皈依,真正的“佛法僧”三宝,佛家称为“自性三宝”,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
形式上的三宝也很重要,能启发我们,提醒我们。我们见到佛像,立刻就想到我要皈依自性觉,像佛一样觉悟,不迷惑颠倒。见到经书,或者只要见到书本,立刻就想到知见正,这才是真的皈依。看到出家人,立刻就想到要从一切染污回头,依清净心,依清净的行为,这就对了。所以,家里供养三宝,供养佛像是佛宝,经书是法宝,菩萨像、罗汉像是僧宝,“佛法僧”俱足,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真的回头,真的有依靠。
这是说的理论,凡夫如果没有一个真正的依靠,总觉得这个皈依是虚无飘渺的,所以我们必须把三宝指示出来。我们今天皈依佛,就皈依阿弥陀佛,我们皈依阿弥陀佛,是奉释迦牟尼佛的教诲,皈依法宝,法宝是《大乘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与阿弥陀佛完全相应。皈依僧宝,僧宝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用这两位做代表。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帮助世间一切苦难的人。落实观音的慈悲,从我们身上表现。这是真的皈依。大势至菩萨代表智慧,我们今天讲理智,绝非感情用事,慈悲里面有理智,这是正确的。慈悲要是没有理性,就是佛家常讲的“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所以不能离开智慧。
皈依不是皈依某一个法师,如果是皈依某一个法师,你是破和合僧,戒律上的罪名,将来要堕阿鼻地狱。所以,不是皈依某一个法师,你是皈依三宝,是三宝弟子。如果将来有人问,你皈依的哪一个法师?你可以说:“我皈依阿弥陀佛”,这个话决定正确。不能说皈依净空法师,那就大错特错,你将来会堕落。我在此地传授皈依,我给你做证明,证明你今天发心皈依阿弥陀佛,皈依《无量寿经》,皈依观音菩萨、势至菩萨。对这个道理,一定要清楚、明白,你就是真正的皈依了。  《佛陀教育》净空法师
《楞严经》上说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么多的魔子魔孙出家了,披上袈裟,都拿着佛经来说佛法,所说的都是假的,都是骗人的。现在佛教的道场都被魔王的子孙占领去了。真正想学佛的人被赶到外面流浪去了,这是诸位要知道的。
我在中国在外国看到许多学密的,很好的年轻人受到教育程度也不错,很多大学毕业了,得到博士学位的有,学一两年证果了,神经病,到神经病院,西医一看,精神分裂,疯狂了,非常之可怜。不认真学,玩玩没有关系,认真的学非常危险,尤其现在学密,用神通用奇奇怪怪的事情来作号召,放光,离地三尺,有没有呢?真有。你仔细想想,有什么好处?何况这些小小的神通,妖魔鬼怪都有,不足为奇。佛教最容易被妖魔鬼怪利用的两个宗派,就是密宗和禅宗。现在有很多学密的人和我交谈,我首先问他,你学的是佛密还是魔鬼?妖密?鬼密?佛密占的太少了,凤毛麟角。如果上了妖魔鬼怪的当,那真是后悔莫及啊!这是要注意的。
念佛人修的是首楞严大定。《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修楞严大定的方法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阿弥陀佛是无上的神咒,是密中之密。《华严》会,龙树菩萨都没有缘分参加。《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包括等觉菩萨在内,还要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句阿弥陀佛,岂不是密中之密,神咒之中的神咒。
诸位同修要记住,修行绝对不是在佛菩萨面前念经,祷告、磕头。这些不重要,你真正能够做到身、口、意三业清净,正确而没有过失,天天不念经,不拜佛也完全对。拜佛念经是形式上的修行,主要是做给不修行的人看的,他们会来问,如何修行?为什么要修行?诱导他人来问:问了你把道理讲给他听,外表所作是为了接引众生。
有经典的依据,有修行的方法,这样才能成就众生,绝不能盲修瞎练。今天学佛的人很多,不能成就的人都是乱修乱学。
至于给佛像开光,我今天讲的就是给弥勒菩萨,四大天王开光,诸位对开光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开光是佛像造好后的启用典礼。一定要把供养佛像的真正意义说出来,利用佛菩萨形像,开发我们的自性光明,而不是人替佛菩萨开光。如果人能替佛菩萨开光开了就灵,不开就不灵,那拜我好了,何必拜佛菩萨呢?我比它还行嘛!这是罪过,大错特错!譬如一见弥勒菩萨我们就不生气,应该学他肚皮大,能包容,是他开我的光。别的亲戚朋友至你家里去,看你供佛像,你能说一遍道理给他听,他听了佩服,尊敬你。他家也供起。供养佛菩萨的功德很大。一定要晓得。最重要的一个意义是礼敬诸佛,时刻提醒我们对一切人,一切物清净平等恭敬,这比什么都重要。
广修供养也要有智慧,如果没有智慧往往造业,假如你供养一个外道,供养一个不如法的道场,这个道场建立,天天在造业,你将来也跟着倒霉,它为什么能造这么大的业?你帮助他的嘛!他下地狱,你也跟着去,免不掉的啊!你们常听说供养法师功德很大,而是罪过很大。为什么呢?法师身上没有钱,他就乖乖地天天念经,天天拜佛,好好地修行。钱多就胡思乱想。多少好法师被你们供养坏了。所以你们供养法师是消灭佛法。灭佛法的果报将来是在阿鼻地狱。一般寺院不请我讲经,我一讲他们都得不到供养了。请我讲经的都是居士道场。
如果说别人能代替我们忏悔,请几个法师,给我拜几天,业障就消除了。那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应当天天为我们拜忏才对啊!他不替我们拜忏,那叫什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我们头脑要清楚,不要被人骗,被人迷惑了。请几个人给你念念经,是替你修一点的福报。他本不会念经,我给他钱;他在这里念两个钟点的经,是我叫他念的,福报就这么大,但业障并没有忏除掉。
女身化男身。佛光一照,身体就变成了男子身相,和阿弥陀佛一样,莲华化生,不像世间小朋友们慢慢长大,而是一化生永远不变。如一天天长大,那就有生有灭,西方不生不灭。
佛堂:一个香炉一支香,一个佛像一本经,一定往生。经读多了,心乱了。三藏十二部都读遍了,也还是六道轮回,一生只念一部经,只念一句阿弥陀佛,这是老实人。老实人才有成就,不老实没有成就。老实人非常可贵。你们一有法师讲经就去听,说这个好,那个好,参禅好,持咒好,满脑袋都好,实是迷迷惑惑,无所适从,有了慧眼,能辩邪正,知讲经中的对错,只吸收好处,不沾染缺点,对自身决定的利益,只得营养不中毒害,才能去听,可是好老师不是每一个人一生都能遇到的。好老师可遇不可求。
不着急成佛,赶紧度众生,学地藏菩萨。由此可知,地藏菩萨也是从西方极乐世界来的,否则他哪有这么大的智慧,神力?
佛法是将时间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我们现在做人,不能短视的,只顾现在,应该还要想想未来,如一想到未来,现在行为活动就不敢随便了。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净空法师
世间人很少知道生命的真相,无不执著这个身相以为就是自己。于是贪生怕死发展成为自私自利,因为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不能自拔,结果就是堕落,他在生命层次中,一世比一世低。像佛法里讲的十法界,从畜生道堕到饿鬼道;从饿鬼道堕地狱道。如果明了生命的真相,他的妄想、分别、执著自然就舍去了。他知道堕落在六道里,自然是天道也免不了受苦,佛法给我们讲的三苦、八苦,这些都是事实。
佛在经上常讲:“三界牢狱,把三界六道比作监牢狱,佛这种比喻,实实在在不过分。我们仔细观察,真正是名实相符,必须这些罪受完了,才能出监狱恢复自由,怎样才能服刑期满而出监狱?必须在监狱里有良好的表现?果然有良好的表现有时候,还有特赦,不至期满的时候也可以出来。这种特赦就是我们断恶修善,努力修行,消除业障,提升生命的层次,这样才能早一天出离监狱,恢复自由。
念佛人为什么不能往生?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也是个大问题。古德说,念佛法门乃是万修万人去的法门,为什么我们所看到的一万个念佛人,难得有两三个往生,原因究竟何在?是不是古人看错了,说错了。其实古人法没说错,也没看错。念佛求生却不能生净土,原因都在自己,归纳其因素不外两大类:一是对于净宗的理论方法的境界并不清楚,修学后有怀疑,有夹杂,有间断,于是功夫不得力;二、虽然对于净宗的理论方法与境界相当明了。但是没有彻底放下世缘,于是临终时产生了阻力障碍往生,非常可惜。
看过《无量寿经讲记》等于再讲一遍。如果认真阅读一遍,当然感想很多,得益也很多。回头看看现前许多修学净土的同学,才明了念佛不得力的因素,第一、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明白,第二、对于净宗没有透彻地理解,第三、自己修学基础不稳固。
大乘佛法修学的基础是建立 在《观经》三福上,而三福实在是以儒家的五德、三福、六和敬都包括在其中意义无限深广,决不能违失,我们的功夫才能得力。修学才会有效果。对我们现前学佛而言,此三句经文实在是无比的重要。
经义告诉我们诸佛菩萨尚且不能不修福,我们学佛应当把修福这椿事情看作最重要的。修福能不著相,就是修慧。由此可知,福慧可以双修,福慧本来就不离的,福在慧中,慧在福中,福慧是一桩事。如果着相就只有福,没有慧。而这种福就是有漏的福报。有漏,就是修福的心不清净,修福的心有烦恼,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佛教导菩萨要离相修福,这正是经上所讲的,应无所往,而生其心。《无住生心集》 净空法师
我们见到这一代修行的人很多,成就的人尚未见到,原因在哪里呢?就是不知道从根本修,未曾发真实的度生的弘愿。度生的心是大慈大悲的心,这个心有无比的力量推动你精进,使你认真努力学习。
《认识佛教》   净空法师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为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这人成佛,心迷这人可以成为邪魔。所以你们必须降服自心,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往生西方要怎样修》佛陀的最后教诲 (节录自伦敦大学图书馆英文版)
很多人喜欢坐禅,学的人很多,但是找老师不容易。今日禅家如虚云老和尚者,无有几人。密宗持咒亦属加行,三密相应,神通现前能役鬼神,亦于了生死毫不相干。印光祖复姚维一书曰:“近来人每好高骛胜,稍聪明便学禅宗,密宗,多多将念佛看得无用。”
毁谤出家罪很重,出家人不管其持戒或破戒,只要对他恭敬,就如同恭敬三世诸佛,若毁谤他则罪孽深重,至于破戒僧,因行为不检而招致众生毁谤三室之因缘,是他自己的事,与众生不发生关系。
魔在人间的时候都是学佛的,未学得好,就变成魔,学佛的人若是带有一分贡高、我慢、嫉妒的心,虽然也修布施,也修禅定,有相当功夫,命终多趋向于魔道。 《往生西方怎样修》净空法师
我们今天是凡夫,自己一定要承认,要有自知之明。圣贤人常常教导我们人贵自知,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才谈得上修行。
我们要努力学习经论,最重要的是把经典的教学落实在生活中,离开了实际生活,悟门就堵塞了,这一点我们要明了。
真正明白人,他一天到晚只念阿弥陀佛,他不会去念经,也不会去念咒,也不会去修其他法门。为什么?杂了,杂了乱了功夫不纯,最重要的是功夫统一,功夫统一你就决定有把握往生,最上乘就是一句佛号。
我们善恶的念头确实影响我们生理的组织,影响分泌,发散在外面的气氛跟凡人不相同。
你要懂得,真正的快乐是放下欲望。
佛常说契机不契理是魔说,契理不契机是闲言语白说了。
我们不能说别人的过失,不能把它放在心上,任何人的过失在心里不落痕迹,这个人成功了,是大善人。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义》 净空法师
此时世间己乱,佛门己乱,乃至任何宗教皆乱。我们应当凭自己良心多做些善事,挽回世运。前年某些地区水灾为患,大家纷纷捐款。有人说,你们捐款到不了灾民手里,被中间人扣留了。假如听这话都不伸援手,谁救灾民呢?各有因果,我们不必管他。
现在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真正善知识不易遇到。头脑清醒的人不多,如对经典不能深入,无能力辨别邪正是非,甚至于连利害得失都分不清楚。纵然广读经论亦未必有正知正见,现代人学佛与古 人学佛最大的区别是博而不专,与古人求道的基本观念不同,古人治学如植树,根要深,本要厚,然后方可望枝叶花果之茂盛,是活的,不是死的,求学学道都要从根本修,今人不然,求学要像金字塔,光博而后高,这高是有限度的。佛家讲求根本智,有根本智才有后得智,后得智是枝叶花果。根本智就是清净心。儒家治学与佛家学道,理论方法颇为近似。般若经说:般若无知而无所不知,慧是无所不知,定是体,慧是用。本经讲戒是讲心戒,如还有偷心、杀心、淫心或骗人的念头还得定吗? 《改造命运 心想事成》净空法师 讲述
香、灯、烛、花、水果、水等供具的表法意义是什么?
答:佛寺院没有一样不是教学,就是供具也有它的教育意义
香 —代表信香,是一种信号,用来跟诸佛菩萨传递消息,感应道交。古时候资讯不发达,用烽火来传递消息,我们取这个意思,但是真正的含义,是我们常讲的戒定真香,五分法身香(即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我们看到这个香,闻到这个香味,就想到自己要修戒、修定、修慧。
灯—代表光明,凡是光明都表示智慧,所以我们看见一切光明的时候,就要想到向智慧的路上走。
烛—代表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教给我们要求智慧,要能够舍己为人,以自己的智慧以自己的体力,以自己的技能,服务社会,帮助一切众生,而不求报酬,这是佛教导我们的。
花—代表因,代表修法,代表菩萨道,即修六度万行,供花是给你自己看的,提醒你修六度。花开了以后,才会结果,花开得好,果一定结的好,见到花,你就想到要修善因,将来才能得好的果报。
水果—表示成果,水果不是供给佛菩萨吃的,是教我们看到果时,就能想到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果报,就应该要修什么样的因,从理上讲,果代表性德,是圆满智慧之果。
水—水代表心,水要清净。表清净心;水不起波浪,是平的,代表平等。所以供养这杯水,看到它就是想到我们的心也像水一样清净平等。这是供具里面非常重要的,你甚至于不烧香,不点蜡烛,也没有香花、水果供养,但是不能不供养一杯清水。看到水就要想到自己在一切境缘当中,诸如在人事环境中,要知道修清净心,平等心,平等心就是佛心,就是真心。
所以,供养诸佛菩萨的那些供具都是表法的,并不是他们需要的,是用这些东西,用这些道具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让自己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念念都能够达到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要达到这个目的。由此可知,这些供具确实有它的必要。
修行并不是每天光念经、拜佛,敲着木鱼,那只是表面的样子而己,实质是在日常生活中处世、待人,接物当中,将无量劫来的恩恩怨怨化解,这才是真修行。不但自己在此生要超越六道,十法界,往生净土不退成佛,也要将自己的冤亲债主一个个唤醒,帮助他们念佛往生不退成佛,你的大慈大悲心显露出来了,这些冤亲债主就绝对能得度,因为他与你有缘。佛在经上常讲“佛不度无缘人”只要有缘,必定得度,无论善、恶缘都是有缘,所以都能度。
诸位要知道,如果你在佛门里面求财、求富贵、求功名、求儿子、求平安那是小事,能不能求到呢?不一定,不一定能求到,可是如果你能求到真正的智慧,哪一样办不到呢?所以智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有智慧就是佛家常讲的有求必应,所以智慧是第一,有求必应是建立在圆满究竟智慧的基础上。
供养佛像及开光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答:佛像开光是什么意义呢?你家里新供的佛像,请一个法师,甚至居士大德都可以,给你家人说明供养佛像的意义,这个叫做“开光”。这个事情如同我们世俗间一个伟人的形像。我们建筑成就了,举行一个开幕的典礼,在典礼当中一定要向大众说明,这个人在世的时候的丰功伟业,他对社会大众的贡献,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交待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社会大众见到他的形象,就生起效法他的这种心念,佛教开光也是这个意义。开光是开我们心地的光明,而不是请一个法师去替那尊佛像开光。如果一开光佛像就灵了,那我就告诉你,趁早不要供那尊佛像,你供养这个法师,这个法师叫佛灵就灵,叫佛不灵就不灵,比佛的本事大的多了嘛!你供养这尊佛像不是愚痴吗?你为什么不供养这个法师呢?错了!颠倒了!颠倒错乱啊!没有这个道理啊!
修行,你每天念那么多佛号,磕那么多大头,如果处理待人接物不能够落实,你的佛号是修了,你的成就很有限,佛不是这样教导我们的。
“一称佛名,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是佛在经上常说的,我们每天念十万声佛号,都灭不了罪,罪还在心里。什么样的人一称佛名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发菩提心的人,就是跟诸位讲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日常生活能够与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相应的人,那个人念一声佛号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不是指我们平常人,是这种人,真正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的人,我们要搞清楚。
“念佛之人,十方诸佛同以神力护念”。诸位要知道,念佛之人,那个念佛,念不是口里头念,你看看这个字的样子,“今”、“心”,你现在心跟佛的心相应、行相应,佛的行就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这个叫念佛。如果是口念,心行都不相应,那就是古大德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这个念,心行相应叫念,我们要搞清楚。 《净宗同学修行守则》净空法师
你想难不难?咱们这些贪嗔痴,大家自己想一想,敢说断哪?生气不生气,一句不好听的话,马上就分别了;买东西,刚排到我这儿,没有了,很遗憾,这就是贪嗔痴啊。买东西挑好的,正果老法师买东西坏的也要,他说我不要,就会留给别人,这就不是贪心了。但说一切处,贪嗔痴都没有了,很难做到,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就不是这样,是带惑往生,这些惑不需要你破,你只要真生正信,发了正愿,你还念佛,求生净土,就可以往生,往生就是出生死,这个就是最胜方便。
地球上的修行人,虽然有的人开悟了,开悟的极少啊,千个万个难得一个半个,现在恐怕一亿里头也难得一个半个,中国十亿人口,咱们中国能出十个开悟的人吗?恐怕不容易,这不是很明显了,过去有几位,都圆寂了,有的人自称是开悟了,实际没有。
现在有很多人,他真烧香,真磕头,真祈祷。但要说他信佛嘛,他只是迷信,或者邪信,十分可惜,有很多了,他虽然是信,不能称为正信,为什么呢?举些例子:有些人说,我生前念一句佛,死了后到阴间就多一个元宝,这当然不是正信了,还有人就晓得,死是很痛苦,看到修行人死得好一些,于是他念佛,只求死的时候舒服一点儿,这是第二种,第三种,他就求佛保佑一切吉祥,求现生一切如愿,只求世福。第四种就希望,我活着时候很安乐,很舒适,死后也求这样,第五为了超度亡灵。自己有个亲属他已经死了,很思念他,有什么办法呢?于是念佛求对亡者有好处,如上种种千门别类的念佛都不是正信,这样念不能往生,最后一种,他就认为自己根器不好,学别的自己都不够,既然学别的都不够,那么只好念佛吧,那么就念佛了。这个也很消极,对于这个佛号功德就信得不够,这种最多也只能够生到边地,这都不是正信。
一般人都会谈,我是佛教徒,焉能不信?这由于不知信有深、浅、邪、正之别,许多人皈依佛教仍信外道,这个信心就不正;又有人能信有西方 ,有极乐,有阿弥陀佛,只信到这里,此信很浅。不是深信,《弥陀要解》指出六信:理、事、自、他、因、果、六者都信才是深信。信有极乐,是信事。信有弥陀是信他。在六信中,只占两信,仅有三分之一,此信是浅,若要深信,就须明理。
一部华严经讲的就是“信、解、行、证。”具足信解 ,最重要,首先,是个“信”字。所以在信字上,我们必须要深入,深入这个信,还有一个很要注意的事,就是要“破疑”。《金刚经》赞云:“破疑生信,绝相超宗,顿亡人法解真空”。破疑,有疑惑要把它破掉,不要听任它存在,要主动,要作努力,哪些地方有怀疑,要把它破除。破疑,疑与信是对立面,疑破了信就生长了。因为你信了,你就可以理解了,因为你理解了,你就真信了。就这么循环,这么增长。信一点,多理解一点,多理解一点,更信一点。更信一点,更深入理解一点。这就对了,信解具足的时候,就怎么样?就入佛智慧。就进入到佛的智慧,不要小看他。
人身难得,哪方面难得?天人比人聪明,有福有寿,天人比人好。为什么不说天人身难得?因为在解决根本问题来说,天人身不如人身。天人享乐放逸,不像人能精进;人身难得而易失,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这就是说,解决问题的最好机会是人身,但这个机会如电光石火,稍纵即逝。三途一报五千劫,如何得了!因为第一个问题很明显,活着就是为解决生死,也就是抓住“这一生”机会永超生死。《净业导》黄念祖
算命看相:以抽签、卜卦、紫微斗数、摸骨等方式断言一生祸福,此系由于人对自身未来迷惘无措,盼能借此指引方向。佛教则主张“欲知前世因,今生受着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自己的起心动念,就能决定今后的命运,毋须仰赖算命,应自转因缘。
地理风水:地理风水与南北极、磁场、地下的水流等有关,是有科学依据,合乎自然的。对未断惑证真的凡夫确有影响。但己证阿罗汉果者,则所到之处皆是净土,此正可为“凡夫境转心,圣人心转境”,做最佳注脚。然而,佛教注重的是心法,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内在的心性远比外在的地理更重。
烧冥纸:始于汉朝纸商的促销术,沿袭至今,甚至衍生出纸扎冥具,祈今亡者受用的习俗。佛教主张,若欲做功德,当以亡者之名布施、印经、供养三宝,更能利益亡者。盖火化冥纸,冥具,仅鬼道受用,然亡者却未必投胎鬼道。再者,往生钱万不可烧,以其上印咒文,若火化则同焚毁经书,罪过不小。
《祈愿正法重现》
问:以前许多的人烧锡箔,总是浪费吧?
答:这一问题是值得说明,释迦牟尼佛并没有教示佛徒烧锡箔,佛经里也没有“锡箔”这两个字,这足以证明烧锡箔并不是佛教的行动,锡箔在汉朝的时候就有了,这是我国民间信仰神道教的一种风俗,可说其来己久。一般没有知识的人对佛教的教义认识不清的人把佛号写在锡箔上,当作冥钱用,那更是错误万分的,锡箔冥器和佛教结下不解之缘,实在时间太久远,流行太普遍,非但教外的人不了解,就是部分的佛教教徒自己也在盲目焚化。
问:那么城隍、土地、灶君、财神、东岳大帝等是佛教的菩萨吧?
答:都不是菩萨,和佛教没有关系。这些神是中国数千年来的封建时代,统治阶级以神道设教,使民间习惯崇奉的神道教,这种神道教属于多神教一类,一般的人们,看见一切神像都误认为就是菩萨,其实是不然的。
问:请教一下怎样才是菩萨呢?
答:能够学习佛法,牺牲自己,为人民为众生服务,并且能把佛法普遍传播的人,这就叫做菩萨,菩萨做自利利他的工作到最究竟最圆满的程度就成了佛。
《戒杀四十八问、释迦牟尼佛的道理》合刊  陈海量居士著
学佛多年,虽遇善知识教导,却仍悠悠泛泛,毫无进步,病在信心不足,不肯精进,常说的净土法门,认真念佛,念一,二年往生的,真有其人,确有其事,不见得他们学问好,法比我们懂很多,就是认真去做而已。把世缘放下,认为念佛是一件大事,短时间内就有成就。
念佛求往生不要说再等几年,再等几年就来不及了,果能对四谛法(苦集灭道)有深切的了解,一定可以放下了,如果说己经看破,而仍然放不下,实在未看破,所谓知难行易,真实不虚。
以理心智心念佛必有成就,以散乱心念佛得福报而已,必须有恒心,一暴十寒,无济于事。
劝一人念佛比自己念佛功德大,劝百人念佛就是菩萨,劝万人念佛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近来人每好高骛远,稍聪明便学禅宗,相宗,密宗,多多将念佛看得无用。彼只知禅宗机语之玄妙,相宗法相之精微,密宗威神之广大,而不知禅宗到大彻大悟地位,若烦恼未净,则依旧生死不了,相宗不破净我法二执,则纵明白种种名相,如说食数宝,究竟有何益;密宗虽云现身可以成佛,纵然成者绝非博地凡夫之事,凡夫妄生此想,则着魔发狂者,十有八九也。是以必须专志念佛一门,为千稳万当之无上法门也。所以学禅学密均非易事,吃力不讨好,还是念佛可靠。若能专心念佛,是天下最聪明的人。
现在学佛的人,多数不愿意离开这个娑婆世界,总是想先买一所公寓,有个安定的住处。生活求其舒适,饮食要求营养,收入总嫌不够,生活过得富裕快乐,有空闲的时候,研究佛法,念佛念经,拜佛听听经,跑跑道场,吃吃素斋,此不过表面上冒充佛子,论其心只希望在娑婆世界多活几年,享享清福,并不一定要往西方极乐世界去,一有此种懈怠的心情,即不可能往生,永在六道轮回。要知学佛要下决心,一心求生,不必顾虑自己的生活,只要心在道上,自有护法龙天护持,不虑生活无着,如果心不在道上,每天为自己生活打算,则护法神也就乐得休息一边。还有同修,总想找一个清净地方修行,须知掩关潜修固然有功效,但也是修行人的险着。古人说:“不悟道,不住山,不破参,不闭关”,若是修行程度不够,而妄想入山清修,恐怕修不好还会招魔,出大毛病。
佛光有三种人见不到。(1)凡夫见不到,清凉大师特别加以注释。谓此指愚痴之凡夫见不到。(2)知见不正的人,即相信邪魔外道的人。与佛无缘故见不到。(3)佛门内,学佛而无深解者见不到。
人生一切境遇皆受因果律之支配,今生之财富是由前生财布施得来的。今生的智慧由前生法布施得来的。有许多人发了意外之财。不但病魔缠绵,损失殆尽,且把老本花掉,此种事情世上所在多有。所以人不必贪生,要放下一切,把一句阿弥陀佛守住了。心地才清净,决定往生。“看破”是学问,“放下”是真功夫。
《谈念佛往生问题》净空法师
据《大阿弥陀佛经》上说:有一天,释迦佛容光焕发,并现出种种希有瑞相,侍者阿难觉得奇怪,就问世尊何以今日显得特别高兴,而且光明瑞相也比往常更为殊胜微妙呢?佛说:“你问得很好!你今天这一问的功德,胜过供养一天下的声闻,缘觉,也比累劫布施六道众生所得的功德,更超过百千万倍还不止,为什么呢?将来十方世界中所有诸天,帝王,人民,飞蠕动之类的众生,都因为今天这一问,而获得究竟圆满的解脱之道。我们从这一段经历上看,原来释迦佛在刚要宣说阿弥陀佛之时,己是先存于心而形于色,所以容颜瑞相更胜于往常,可见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有感于诸佛,已经够深刻的了,何况对于一切众生,能不大受其感化吗?及至阿难发问,佛对阿难说:“将来诸天、帝王、人民、以及蠕动之类,皆因你今所问,而得度脱之内,而这些未得度脱的众生,仗着阿弥陀佛的大愿大力,便可以无所不度,所以说:皆得度脱之道。而阿弥陀佛于最初发愿时也曾这样说:“我至成佛时,名声超十方,人天欣得闻,俱来我刹中,地狱鬼畜生,亦生我刹中”。由此,可以证知凡在三界六道轮回之内的众生,阿弥陀佛是无所不度的,佛在此经中说:“阿弥陀佛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又在十方世界教化无央数天,人民以至飞蠕动之类,莫不得超度解脱者。飞,是指微细的飞虫,蠕动,是指微细的蛆虫。像这些微细的虫类,佛尚且要去化度它们,何况是人呢?可见阿弥陀佛广度众生,是没有极限的,我们只要一念皈依,就有往生极乐国土的希望,这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龙舒净土文今译》
如谷种子在众缘和合的情况下生起谷芽,然实际上,该种子是不生芽的,因为要种子灭,而后其芽方得长,如果种子不灭,谷芽是不会生起的,由于种子灭了,所以不能说它是常,由于芽儿生了,所以不能说它是断,在此不常不断的情况下,谷子始得不断的延续。佛说众生在轮回中受身,其情形也是这样,虽然说是无我的,但业报并不失。如失业报,可说主张无我有大过失。因业报不失,主张无我,不特没有过失,且正是建立有情前后流转的,一般人听说无我害怕,就是怕前后生命联系不起来,了知生命可以前后延续,对于无我之理,还有什么可怕的。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佛说四圣谛时,苦谛位居第一,为众谛基础。同时又称为苦苦。修行上道八位良师益友,若稍有喜欢顺利平安之想,不愿意接收困难,干扰之意,别说修道了,就连你那颗心也会像夏天的草一样,很快就腐烂了。所以要你去学松柏,能在冰天雪地时婷婷玉立傲雪更显松柏之本色。世界上最美丽的玉石也需要修理打磨后,才能成为传世稀宝。百分之百的纯金,不打锻也不能成精美的饰品,钟不敲不响,刀不磨不快。(你虽本性是佛,今己被迷,不改过修善,平等众生,清净自己本性怎能现前)。哪有一位是不经多劫修行才证等觉的弥勒菩萨,更没有不经究心觉道而成就圆满的释迦牟尼佛。
人生一世,处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不应该去求事事如意。如果在这个世界上事事如意,样样顺心,必然有贡高我慢之心生起。财钱上也是同样,财产多自然不注意节约,从而奢侈浪费。因地位财产的无难,骄傲,奢侈的增大,从而不但听不进勤俭之言,节约之语,反而会看不起贫穷下贱之人,吃不下粗茶淡饭之食,甚至会对人欺压污辱,这样的人怎能论道。 《在十大障碍中修行》  印光大师
弘一大师在《礼敬三宝文》中说:礼佛的时候,不可以草率,如捣蒜一样,宁可少拜,必须要把腰挺直,再拜第二拜。
在礼拜佛菩萨的时候,应行普贤礼,顶礼十方一切诸佛。如《行愿品》所云:人要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及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佛。应如是观想而礼,礼一拜则胜平常之礼千百万拜,其功德不可思议。 《菩提宝筏》
如果在念佛心中,还想其他的事情,还杂有其他的妄想,那便不是单提一句佛号了.
念佛时,必须经常用功观照,使一句佛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念出来,心中若想其他的事情,杂有其他的妄想,那便是种下娑婆因,娑婆因,也就是苦因。
看破无常,不是让你消极退缩,而是要你心地清净,不生贪著。要是你对世间的一切,只管成其事功,而不生自私贪著心,那是崇高的道德,这是最积极的。
妄想也名烦恼,从因来说,叫妄想,从果来说,名烦恼。除去烦恼以后,心才得清净,以清净心念佛,念一声是一声的功德,凡夫起的烦恼有两种,一种是从习气上起的,一种是从现前起的,现前起的,就是对当前环境而起的烦恼,这种烦恼又叫做“正使”,习气的烦恼,往往不容易感觉到,比如念佛静坐,稍微有一点静意的时候,偶然有一种悲哀的感觉,或是烦躁的感觉,这都是习气的烦恼。
起大烦恼大悲痛的时候,只要能至诚恳切念佛,烦恼悲痛也能自然减轻,消除,不相信可试一试。
清净心除烦恼,是自力修,至诚心起佛号,是他力修,念佛法门就贵在自他二力成就
念佛必须要放下身心世界、自私自利才能往生,放不下的话,临终业障现前,只能生三善道。
代众生念佛号,只要真诚心,就能收到效果。
个人修行能令家亲眷属得大福报,那是你修行成功,得一心不乱。
房间里有躺着睡觉的人,不可以念经读经。
我们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乱,所谓“一心”,便是制心于弥陀圣号,所谓“不乱”,便是不乱于五欲,这样心自然清净,念佛一定能得受用。
梦中所见,有佛有魔,我们应该确实分辨:一,所见到的使人恐怖,欲念;热恼,便是魔,不是佛;如果真是佛或菩萨,会使人身心一片清凉。二,佛有相好,魔则没有,因为魔不能现三十二相。三,佛光没有影,接触到身体有清凉的感觉;魔光有影耀眼,接触到时,会感到身心烦燥不安,因为佛光无量,所以无影无暗。
总之,清净无染,一心不乱,便是好境界,就算见到西方境,也不可信口乱道,要想知道正邪,可独自向师请问,不可逢人便道,见人便说。
你要是见神呀,见鬼呀,起感应呀,有特殊的功能啊,以为这是有进步,那就错了,因为那不过是唯心所造。真正的好境界,清清净净,没有一切人我是非。
见了佛才叫念佛三昧,见佛有三种,有化身佛,报身佛,法身佛。这三身佛都从一心中得,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就可见佛了。
我们凡夫只能见化身佛,不能见报身佛,因为报身佛身量高大,不是我们所能见到的。至于法身佛呢,无相无不相,无色无不色,无声无不声,那凡夫更见不到了,可是相反的凡夫能够见到法身佛,但是他见了法身佛不认识,法身佛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可惜他不认识他,不知道他是佛。
你的清净心就是佛,若是看到外边出现的佛像,那是化身佛,那是假的。心清净是法身佛;心清净自然心平等,心平等是报身佛,心平等自然心慈悲,心慈悲是化身佛,法报化三身佛在你一念清净心中见。
何为佛光?佛光无影,魔光有影耀眼。无影的佛光是怎么样的呢?比如玻璃的桌子面上是有光的,桌面下也有光,它没有暗影。有影的魔光是怎么样的呢?像日光灯照在柱子上,这面是有光的,那面是暗的。
你的心清净了,就是见到法身佛,叫毗卢遮那佛.你的心要是平等了,就是见报身佛,叫卢舍那佛,你的心要是发起慈悲,就是见千百亿化身佛。
念的你的心不起分别,没有能念的我,也没有所念的佛,那就是法身佛,念到你的心不分别人我是非,一律平等,就是报身佛,念到你的心对一切众生起怜悯心,同情心,慈悲心,那便是化身佛。
不管什么烦恼来,总是尽量地念阿弥陀佛,用一声佛号系心,这样任何烦恼都会慢慢地消失。
虽然心空空的,但是一句阿弥陀佛始终不离心,心空空的,叫空心佛,不离心叫不空法。空乎心,可以转凡情,不空法,可以成“境智”。因此,念佛人的心,要和太虚空一样,或者说是和一面镜子一样。你骂你打,镜子都照出来,你走了以后,镜子里一点影像不留,还是清清楚楚的,这叫大圆镜智。
要不看外境,不听外境,不为外境所转,装聋装瞎,一心念阿弥陀佛就对了。
怎样才是阿弥陀佛和我相应呢?
当阿弥陀佛和我相应的时候,就可以见到阿弥陀佛了,可以现前见佛,也可以定中见佛或梦中见佛或临命终时见佛,或命终以后生到西方见佛,这都叫作修成了念佛三昧。
在《百喻经》就有一个故事说:有两个比丘出门去托钵化缘,走到雨林当中,有一比丘被人射了一箭,和他一起托钵去的比丘是一个比较愚痴的比丘,他跑去问佛:佛陀你是一切智者,他结了什么冤仇,别人会射他一箭,这个箭是铁做的还是木头做的,有没有毒呀?问了一系列问题。后来佛陀说:愚痴比丘,你如果要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中了箭的比丘早已没命了。你首要的问题是把那个箭拔下来,给他药,疗他的伤。因此世间的学问,有很多领域,更何况出世间的佛法?你听了佛法以后不去治疗自己的病,而是带了一大堆问题去朝三暮四,那么恐怕穷你毕生的精力,这些问题也问不清楚,你的生命就到此结束了,人身已经失去了。学和修可以循序渐进,如车之两轮、如鸟之两翼,不可偏废一边。
学经和听经是明理,家庭生活和社会工作是实践。千万不要以为到了庙里才是学佛,工作上就不是学佛。真正的莲花是开在火里的,污泥当中才显出莲花的清洁,火中莲花才显出金贵。学佛不是消极、厌世、逃离世间,回避矛盾,而就是要我们先出世再入世。然后再到这个世间证到果位。正因为这是一个五浊恶世,烦恼的世界,才需要这些种了清净菩提种子的菩萨和比丘来度化这世界的众生。世界本身就是清凉的,佛法就失去了它的妙用,也不需要学佛了。
做为佛教徒,我们有必要和责任了解释迦牟尼佛的历史、修道方法、思想。了解了这些,并贯穿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这就是正信的佛教。不了解释迦牟尼的思想、修道方法和佛教的基本教义,而盲目的崇拜,要求佛保佑、发财、平安,这就是迷信了。做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一定要树立自己的正信、正见。
信佛也重在明理,就是为什么行善?佛法的善和世间的善又有本质的区别,虽然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教徒的善应该按照佛法的道理依理去做,明理而行善,这样的善再小也是大善。如果为了落一个好人的名声、一个大善人的名声,最终还是落在名利圈上。因此,必须福慧具足。在南传佛教国家,佛陀在世时,我们从序分这段经文可以看出,比丘们过着非常清净无染的生活,当太阳升起时,光辉洒在菩提树上时,比丘们成群结队,光头赤足,披衣托钵,到村庄去乞食。乞食以后,把食物分成几份,其中一份用来供佛、另一份救济贫穷,然后,每一个比丘在按照自己饭量的大小平均分配,把剩下的残羹喂鸟雀,表示佛法的平等。有的比丘偏于禅定,他不愿意讲经说法度众生,常住在泉边林下,远离人群,离群索居,他的智慧非常卓越,证了罗汉果位,因为没有同众生广结善缘,托钵乞食时,人们并不知他是罗汉,他连饭都要不到。这就叫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学佛的人不但应学修并重,更应该福慧具足。
我们现在用食是分段吃饭,早、中、晚三段时间,有的民族四顿饭,有的两顿,还有五顿的。汉族地区是三顿饭。早上为人食,中午为佛食,晚上是畜牲食。这里的含义虽然是吃饭,可和修道密切相关。在天台教义当中,除了调身、调吸、调心以外,还有一个调饮食。为什么说早上是人食呢,吃了以后,精力充沛,要做很多的事情,这是人的习性。佛陀日中一餐,过午以后就不食了。早上要弘法,即使中午这一餐,也不过量食。为了贪图色香美味,吃的腰都弯不下去。调饮食就是不能过量食。一切修定的人、一切学佛的人,在饮食上都应这样。也不是饿的精疲力尽,然后狼吞虎咽。饮食又和爱欲紧紧连在一起。如果三顿饭,酒足饭饱,葱酒蒜肉样样具足,这个人就会多昏沉、多淫欲。因此,要调饮食。一个人要清清静静、自自在在的生活,就要把握那些当食,那些不当食;不过量食,也不要饥饿后暴食。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说佛陀是个医学家,他对事物的方方面面了解的这样周到,解脱之道,才能自在。 《迷与悟》——金刚经的启示 妙花法师著
从前有个老太婆,她也相信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也能精进念佛,她有个媳妇和一个孙儿。老太婆讨厌媳妇,时常吵架,但她疼爱孙儿,她每次跟媳妇吵架,就到离家不远的寺中拜佛,对佛说:阿弥陀佛啊,赶快带我去到极乐世界去,我的媳妇太欺负我了,我不要这个世界,让我去极乐世界吧,这样每月至少二十多回,寺里的师父听多了,很不耐烦,想试试她。有一天她又来了,就躲在佛后,等她祷告了。这师父开口说:“老太婆啊,你的业障很重,本来还想给你在人间再受苦几年,但我见你这样诚心,故今天我就带你去极乐世界吧”,老太婆听说要带她到极乐世界去,却又害怕起来,连忙说:“不!不!我现在不去,我媳妇虽讨厌 ,但我这孙儿很乖,很可爱,我舍不得这心肝宝贝啊!她边说边跑,跑了又回头来看,好像怕阿弥陀佛会追来抓她去。各位,这个老太婆,口中虽然要求生极乐世界,但她还对现实留恋,这是没有恳切的愿。
《楞严经清净明诲章亲闻记、 行策大师净土警语精华讲记》
随缘也罢,不变也罢,翻来覆去,都不会错,心相没有错,一切唯心造.随缘不变,这就是外动内静,外面看我们跟着大家,与社会上的人说话了,办事了,可是内心里面没有动摇,这就叫随缘不变。这得要下一凡功夫才行,你看有些不信佛法的人,不了解佛法的人,这就 往往会说一些口头禅,少懂那么几句佛教的语言,他就说济公酒肉穿肠过。其实,他们哪里了解,人家是真正地做到了随缘而不变,外边随着世间的善恶,可是人家那个心一点都不变,这是圣人的境界,凡夫你一学他那决定会下地狱的。我们修行要从心上着手,自己心上就是稍有清净,那也不能起狂念,这一狂了,就不得了,一定要安住道法,把道法安住在心上,不能起狂态,我们的祖师印光大师在开示上给我们讲,念佛人就是你有这么一点功夫,你也要老是感觉到自己还差得很远,把所有的人都当成菩萨,这个世间上就我一个凡夫,不要看这个也不如我,看那个也差的不得了,唯独自己高,比任何人都高,这就糟了。
我们念佛人每遇到人,总是一合掌,念一句阿弥陀佛,这就是好习惯。一合掌这就是恭敬,念阿弥陀佛有加持对方的因素,无论他是修行人还不是修行人,这就是依阿弥陀佛的力量来加持。加持他干什么?让他增长智慧,增长福德,让他成为无量光,让他成为无量寿。所以念佛人见面相互合掌,互相客气念阿弥陀佛,他能起到不可思议的作用。对方忘了阿弥陀佛,忽然你念出来了,他马上想起来,哎哟,阿弥陀佛,他就是这个意思。被人骂的时候念一句阿弥陀佛,为什么?念阿弥陀佛增长心量,增长智慧,这就不跟他骂了。不然你不念阿弥陀佛,他骂你一句,你肯定要还他一句,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力量,是相当大的。我们学佛人,要常悟自觉,长期扩大心量,想扩大心量这就不要忘了阿弥陀佛。遇到什么事端,遇到恶人,不管是打还是骂,我们也还是阿弥陀佛,一个是稳住自心,另一方面,来加持对方,让他改恶从善。
若是认真学习佛法,明因识果,在这方面可能障碍要少一些,否则,处处是障碍,这就说明你学佛没有入门,有些念佛人,出现了现前的业障,如身体上不舒服了,办事不顺了,在这种情况下,心稍微坚定不下去就要出差错,再加上旁人说一些闲话,自己出现了业障要嫁到念佛这方面来,这就是颠倒善果。
我们每天做三皈依,自皈依佛,当愿众生,当愿众生干什么,我们现在做了佛的弟子,希望一切众生都能进入如来的教化之中,也规规矩矩地皈依佛陀,皈依三宝。这是我们的心量,这是我们的大乘心,为什么要念这一句,这一句是表大乘心,不是光顾着自己,还要想到一切众生。“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我们要体解大道,要认真的研究佛法,去领悟佛法,去执行佛法,把佛法的道理不但能明明白白了解了,还必须要依照佛法去行。咱们也不要说其他玄玄妙妙之事,简单说我们道场里的规矩,就是我们眼前正常说的,因果关系,像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守得到。道场里的规矩,这是如来的法,我们的道场是替如来建的弘法道场,立的是如来的规矩,你这才算是真正的体解大道了。发无上心,无上心就是说没有超过自性,这是最上乘最高的心,成佛,这就是无上心。不能空口去说,要凭身口意去做,身修一切善法,口宣传佛法,说出来的语言,使人们自在欢喜,能生起善念来,意业上要常生慈心、善念,常生普度众生的念头,这就是发无上心。不是说每天念一遍就算了,这就是住了文字相,没有实相,实相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上。佛门讲的般若 ,有文字般若,还有实相般若,实相就是靠我们心去实实在在的行和证,这就是实相。我们念佛人,要想一想,有没有达到实相,为什么达不到?没有规范自己。一个外缘上不攀不执,就是说,外面一切不该攀的缘,我们不攀,不该执著的我们坚决不执著。因为世间的缘是攀不完的。
若论修行,关键是掌握法门,掌握路径,另外,对我们自己也要掌握,这是最关键也最重要的。就我们念佛这一法来说,这是一生持佛名号,长期不间断,有信有愿,坚持念下去,往生西方,一生成佛,这是我们念佛人必须要懂得的。可人们认不清这个道理,他不知道成佛到底是干什么,别看很多人念佛,一提到成佛的事情,有的人还有些害怕,因为我也遇到过好多这样的念佛人,他平时也念,但不知道是不是用心来念,要从事相上看,成天忙忙碌碌还可以,在念的方面做得也不错,不过一旦有时做了这个梦,梦到某某菩萨告诉他什么什么事情,到什么什么地方去,这时心里就怀疑了。开始害怕了,是我这个寿命不长了,还是菩萨叫我走,不愿意去。这就是什么呢?一个是住相,另外是路径不明,这是念佛人的一大障碍。
我们净土法门,资粮就是信愿念佛,这就是去西方的路上资粮。我们到什么地方去,身上带两个盘缠路费,带点吃得东西,这就叫资粮,去西方的资粮就是信愿,持名,这是西方路上的资粮。提前念佛下功夫,就是准备我们最后这一着,安然自在。 《精进佛七开示》冒义法师
修学净土法门的人,除了专心念佛之外,还应当随时随地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善事,以增进自己修行的功德资粮。所以这一卷的主要内容在于劝谕,如果遇到不识字的人,那就多多依赖慈仁君子,发菩萨慈悲救世的心肠,为他们解说,要知道在所有布施中,最大的就是法布施,至于所劝谕的对象,作先后次序的安排,立意在于由近及远或由急及缓,不在于其人品地位高低。
骨肉恩爱的人,应当常常想到大慈菩萨有一首偈说:“骨肉恩情相爱,难期白首团圆;几多强壮亡身,更有婴孩命尽,劝念阿弥陀佛,七宝池中 化 生;聚会永无别离,万劫长生快乐。”要知道骨肉恩爱再深,如果不能同生西方长久相聚,多做一点好菜 给他吃,一旦分离,什么忙也帮不上。因此在生前应该互相劝勉念佛,发愿同生净土,又能转而劝化他人,并且互相劝化,不仅使自己的骨肉有无穷的恩爱,也使他人骨肉同样有无穷的恩爱,由此所得的福报,岂有穷尽?将来必得上品上生。
身为女人,心里应当这样想。据佛经上所说:欲心重的,受妇女身,可见这已经不是善业了。若不及时自省自修,更加嫉妨贪欲,必致业缘转深,将来的果报就更可怕了,但能回心忏悔,不起邪心恶念,以仁慈善良的心待婢妾,以温和有礼的态度对上下,常念阿弥陀佛,并发愿说:“愿我恶业日消,善业日长;现身清净,内外轻安,此世之后,永不复受女身。”若能念念不断,念佛功夫自然纯熟。此身报后,必定往生极乐世界。若更能以这个道理转化一家、以及婢妾及宗族亲戚,则所得福报无量,将来必上品上生。
宋朝延寿禅师,本是江苏丹阳人,后来迁居到余杭。在年少时就能背诵《法华经》,曾为余杭库吏,又升为华亭镇将,督纳军需。他因为自幼信佛,戒杀放生,擅自动用库钱买鱼虾等物放生,事发被判死刑,押赴市曹,钱王派人暗中探视,若面色改变,就当下处斩,如不变色,就来奏。临刑时,只见他从容自若,面不改色,典刑者怪而问之,他回答说:“动用库钱是为了放生,自己没有私用一文,于心无愧。”因此下令无罪释放,并听其从龙册寺翠岩禅师出家为僧。延寿禅师出家后,有一天在修禅定观想时,见观音菩萨以甘露灌入他的口中。从此以后,便具有观音圆通无碍的辨才。在写作时,更是文思敏捷,下笔千言,全篇文章一挥而就,著有《万善同归集》、《宗镜录》等共数百卷。住持雪窦,永明二寺,每日自订功德一百零八事,并精进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后于宋太祖开宝八年(九七五年)二月廿六日趺坐往生。火化后,把他所遗的灵骨,为他造塔供养。后来有一位游方的僧人,天天在这里绕塔礼拜,有人问他何以对禅师的舍利塔如此敬重?他说:“我是抚州的僧人,曾因病重,神魂进入阴间地府,因为我的阳寿未尽,又被放回来了。我曾在阎罗殿的旁边看到挂有一幅僧人的画像,阎罗王极为恭敬地对着画像礼拜。我就问主簿官,阎王所拜的是什么人?他告诉我说:”这位僧人是杭州永明寺的延寿禅师,世间平常不修善的人,死后都要到这里结案,唯独他不用,可以径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且是上品上生。阎王因为敬重他,所以就在这堂上礼拜、供养。我得知此事,因此特地发心到这里绕塔礼拜。由此可见,人能精进修学净土法门,就连阴府也敬重此人。
五相戒禅师是苏东坡的前身,这有种种应验的事可以作为依据。因为他前世是一个修行人,所以这一生聪明过人,又因为他的烦恼习气未能断除,所以这一生多因诗词文字的缘故遭人陷害。想不到多次被贬谪放逐。倘若前世为僧,除参禅外,又能兼修念佛求生西方,则必能径直往生净土,成就大福大慧,何至于又转生到这世界来,平白受许多苦恼呢?听说他被放逐南方时,临行只带阿弥陀佛一轴。有人问他带这佛像有什么用?他回答说:“这是我将来往生西方的工具啊!”若果然是这样的话,才算是走对了路头。当然,这也是因为他的宿值善根深厚,明达过人,才会悟到这其中的道理。又听说黄鲁直前世是一位妇人,常诵《法华经》,因诵经的功德,故今世为人聪明且有官职,这都是随业缘而来的,不值的羡慕。如果把诵经功德回向往生西方,难道就只是这小小的果报吗? 《龙舒净土文》
今人学佛,业重心粗,却竟伶俐,不肯下真实功夫,却只想逞聪明,找到一条捷径。于是念佛之时想到诵经,诵经之时想到打坐,打坐时想到密咒,持咒之时想念佛。如此来修,忙得不亦乐乎,自心仍不踏实。半夜之时,扪心自问,到底如何修法最快?孰不知,学佛贵在一心,要知道经是显咒,咒是密经,经咒本无分别;念佛,打坐旨在净心,心无二心,何必自己编着花样骗自己,一生不足百年,到头来,身心如浮萍,又随业流转而去,可悲、可怜、可惜。
现在信佛的人确不少,但真正信的人,却了了无几,万不寻一。大多不是为名利,就是为健康,再者是求感应或者神通等等,佛法住世绝不是为了迎合一部分人的私欲和贪求,而是为了法界众生能离苦得乐提供保障,多少人信佛而不学佛,即使学佛又不诚实,对于佛法的利益,得一漏万,自欺欺人,待命终之时,言知一生虚掷了光阴,认错了道路。 《问心集》释延参著
净  土  颂
净土法门最易成,   一句佛号就是行。
佛号扫尽胡乱想,   不用诵经也往生。
净念弥陀三业净,   心想身礼口持名。
善业增长恶不生,   戒定慧在佛号中。
学习一切律和经,   培养一句弥陀声。
临终千般都无用,   一句弥陀是救星。
智者无悲也无喜,   文化也无高和低。
世间多智多有失,   一句弥陀胜千书。
要回西方路漫长,   提前备好三资粮。
信愿持名三具备,   临终十念到莲乡。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若欲以通身业力之凡夫,现在即得了生脱死,离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说不出第二个法门了。其余一切法门皆须修到业尽情空,方有了生死分,倘有丝毫未尽,则生死依旧不了。若论业尽情空,现今恐举世亦难得一、二,若以信愿念佛求生,则万不漏一。
凡修行人,必须以念佛为 “正行”,以持咒,诵经及作种种利益事为“助行”,正助合行,则如顺水扬帆,在此生死苦海,速得入于萨婆若海矣。
你要晓得,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业,不知多少,别的罪有且勿论,从小吃肉杀生之罪,实在多得不得了。要发大慈大悲心,求生西方,待见佛得道后,度脱此等众生,则仗佛慈力,即可不偿此债。 《净宗专修指南》  印光大师文摘
可怜的很!人死却完不了。因为身死,神识不灭,有六个所在,就天、人、阿修罗、畜牲、饿鬼、地狱,这神识总钻不出这个范围去。这六道中,天与人比较好一点,但是皆有生死,来来往往转圈子,你想忽然变天人,忽然又变畜生、地狱、千死万生,这样的轮转,堆的尸骨如山,流的眼泪似海,真苦极了!请问谁有方法逃出这个轮回圈去,得到安安静静的长生?   《当生成就之佛法》李炳南老居士编述
莹珂法师是我们念佛求生净土的好榜样。他的业障重、习气深,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所以向同参道友请教,有没有方法救他。这些同参道友就送他一本《往生论》给他看,他看了之后,深受感动,就关起房门念阿弥陀佛,念了三天三夜,感应不可思议。这是什么原因?生死心切,救命要紧,所以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念佛,果真把阿弥陀佛念来了。
阿弥陀佛告诉他:“你的阳寿还有十年,这十年中你好好的修行,到你命终时,佛一定来接引你往生。”
莹珂法师跟阿弥陀佛说:“我的烦恼习气太重,我控制不了,禁不起外面诱惑,这十年不得了,我要造多少罪?所以我十年寿命不要了,我现在就跟你走。”阿弥陀佛也就接受,告诉他:“这样好了,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莹珂法师说:“行,三天不造业,还能控制得住”。他把房门一打开,告诉大众,三天之后,他要往生。寺庙的人对他很了解,他无恶不造,破戒犯规,三天岂能往生!但是看他的口气,又不像是妄语,好像是真的,反正三天时间不长,大家就等着瞧。到第三天果然他请这些同参道友念佛给他送行,他真的往生了!证明《弥陀经》上所讲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能成功,一点都不假。 《净空法师说故事》
原来有了惭愧之心,誓不再造,就是忏悔啊。有了这个基础,发愿求生净土,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是一定能够成佛的。这是我们凡夫能做得到的。凡夫做不到,佛就不宣扬这个法门啦。因此,我对念佛法门不怀疑,不夹杂,争取不间断,有了成就,赶快搭救,无量无边的众生。 《发愿忏悔文,法师法语》净空法师最新开示
为什么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呢?那就是念佛人忽视了念佛必须发大愿这一最重要问题,没有发大愿念佛念的再好,再多,甚至风吹不动雨打不进,也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那你念佛算是白念了。最多修了点人天福报,假设来生得到人身的话,你会在福报中又搞十恶业而下了地狱。不怪别的就怪自己不看经典,不求善知识盲修瞎练。
发决定心求往生,便是始终如一,绝不为外道所骗,也不为其他法门所留。有些佛弟子见到扶乩,跳神眩耀神通,乃至卜卦算命,于是心向外求。不知道这都是神通巫婆之流江湖术士之辈,怎能登大雅之堂,怎可与堂堂正正的佛教相比呢?还有些人,心不专一,见人念佛也想持念珠,见人学密,也想持咒,见人持戒也想搭衣,犹如墙头上的草,随风倒来倒去。他们的一颗心暮四朝三,对任何法门都没有决定信心,都没有忠实心。不知八万四千法门,贵在一门深入,似这等心无决定日日投机,若能得度,除非等到驴年。
我们的真信切愿,不单是嘴上说一说,主要是引发我们的真心,使我们的真心时时刻刻保持着,初期为了强化自己的心别忘记,应当常常发愿,说出来,心中发出真实的要求来。譬如说考某重点大学,要填志愿,为了考上大学而努力复习功课,可能除了睡觉时间外无时不为上大学而着想吧。吃好饭怕身体素质不好,影响了升学,要喝好还是怕影响身体素质,必要时还要休息好,以便有充足的精力学习,总之一切生活起居,起心动念,无不是为了考上大学而准备。这种愿力就是真信切愿,没有丝毫其他心。
我们要知道,念佛法门是最有用的,为什么有很多修其他法门的古德都念佛求往生呢?他们知道到了那一刹那,唯有念佛才用得上。例如智者大师修天台宗的三止三观,号称中国释迦牟尼佛。他临命终时也是念佛求生净土的。你们想,他老人家为什么不用三止三观,而用念佛呢?他恐怕三止三观没有念佛方便,没有念佛可靠哩。由此可知,临命终时,唯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可以救你。
成佛的秘决就是念佛。因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念佛成佛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是念佛成佛的。
古人常说,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念佛第一,诸位要记住,你们持咒的人从今天起改为念佛,念佛比持咒要好的多。一句阿弥陀佛是天上的神咒,任何神咒的功力都比不上这句神咒的力量。阿弥陀佛是密语,是密咒,里面含义无量。无量寿,是在无量义里最重要的一个意思,诸位晓得,假如你说的怎样好,但没有寿命,那所有一切好都落空了,享受不到,所以一切无量寿为主体,佛有无量寿,一切无量才能享受。
善导大师说:“如在此世界真正发心,愿生净土阿弥陀佛讲堂外面的七宝池中即长出一朵莲花花苞,念的功夫愈勤,心地真诚清净,莲花一天比一天大,光色日见鲜艳,等到往生的那一天,阿弥陀佛即持此花来接。花是自己培养的,而且花上都标着自己的名字。如若退心或改学其它法门,莲花就逐渐枯萎”。
中国一般寺院道场,早课即念愣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大师告诉我们这些都可以不必要了。我们现在是在娑婆世界作佛,要把握大好时间念佛,不要把这些不相应的方法继续下去,光阴过的很快,人天天衰老,定课之外还有多余时间就念佛,一切经咒均可免,心才能专一。 《即身成佛捷要》净空法师
佛就是因这一大事因缘而出于世。“大经”即《无量寿经》,是对圣量的具体讲解。不但《无量寿经》是对“阿弥陀佛”圣号的具体解释,就连三藏十二部都是为了说明阿弥陀佛,也可以说阿弥陀佛就代表了三藏十二部。既然这样,只念阿弥陀佛就可以成佛,就不难理解了,也可以说,念《无量寿经》就是为了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可以成佛。也就是普劝众生念佛。通过读经了解经义,可以精进念佛,快速成佛。
念佛是为了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自己的愿力与阿弥陀佛的大愿相结合,便能往生成佛,不是到处参加法会,登多少座山,拜多少座庙,真正的功夫是去十恶修十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念佛就是念掉十恶业,变为十善业。如果念佛,心不改正照常作坏事,那念佛至一心不乱也不能往生。
夏莲居居士在《净宗必读》中所普劝的“大经赞”
如果我们没有正确的学佛基本态度的话,实在说我们要求往生,是求不来的,因为还觉的这个世间很好嘛!有太太,有儿女、有丈夫、有事业、有青春、有权、有钱等等,如果是这样,你想从佛法中得到利益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我们学佛的到底要用什么心态?明白了学佛的根本才不会走错路。有些人看起来,他也在听经闻法,甚至还会讲经说法,还能领导众生来修行,但是他的立场、观点、方法都是世俗的。论是论非、贪钱财地位、在团体里争地位、论输赢、说大话,别人只能听他的,别人都错,有时甚至师父也要惧怕他三分。
《弥陀摄生三愿》法藏法师
学佛,必须专以自了为事,然亦须随分随力以作功德。利人一事,唯大菩萨方能担荷。除此,谁敢说此大话?中、下之人,随分随力以行利人之事,乃方可合于修行自利之道,以修行法门有六度万行故(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与所有修行),自未度脱,利人仍属自利。但不可专在外边事迹上做,其于对治自心之烦恼习气置之不讲,则由有外行,内功全荒,反因之生我慢,自以功利为德,则所损多矣。
《净宗专修指南》恒云居士编辑,道安法师鉴定
憨山大师费闲歌
诵经容易体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
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
这个愿是佛法当中第一大愿,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发愿求生净土是大乘法中第一大愿,再没有一个愿比这个愿更大了。为什么呢?因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刚才说过了,顶多三四劫,你就成佛了,你看这个愿大不大。所有一切大乘法门,不能跟它相比呀。所以这个不是普通的愿。四宏誓愿那个“佛道无上誓愿成”,那只是个愿心,能不能成还打问号,那靠不住啊!这个往生成佛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这个愿不轻,实实在在是大乘法中的第一愿,因此,一定要蒙如来本愿威神的加持。没有如来本愿威神的加持,很难达到。那么,怎样才能得到佛的本愿加持呢?我们的愿要真、要实,就得到了。现前就能得到。就怕你的愿心不真不实。
佛虽然在这个世间,说了许许多多的经论,许许多多证的方法,但是佛说了,法一定要契机,所以佛的经称为契经,“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佛说经是在三千年前,是在印度那个环境,为那些人所说的,这一点我们要清楚,不是为三千年后我们这些人所说的,这一点我们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我们在世尊这一代时教当中,才知道怎样去选择。佛所说的经,契理是决定没有问题的,合不合我们的机呢?机就是我们的程度,我们的根性,实实在在讲那不一定,为什么呢?他不是为我们说的。佛为我说一定契我们的机,他不是为我说的嘛。《金刚经》是给须菩提说的,《楞严经》是给阿难尊者说的,这一点我们要清楚明白,我们不是须菩提,也不是阿难啊!这样的经典我们要学习就很难了,就是依照经典里面的理论方法来修学,也不能成就,怎样知道不能成就呢?你能不能断爱欲,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果然能断爱欲,那你就是当机者了,那正是对你说的了。如果你不能够断爱欲,那这个经典,这个法门,对你来讲就不契机,你就得不到利益。得不到利益,就是你还是出不了三界,纵然你得定了,得定也不行,何况得定也不容易呀!
如果有个人发心念佛,要求生净土,别人劝他修别的法门,不要修净土,那个罪极重啊!人家这一生明明去成佛了,你把他拉回来,拉他又去搞六道轮回,你说这个罪多重,这个不得了啊!现在世间这样的愚人很多,很多。
现代人学佛,真叫可怜啊!学佛怎么个学法呢?要广学多闻,那就完了,要样样都知道,结果是样样都不知道,这可怜呐。
这个法门也不错,那个经论也不错,都想去看看,结果完了,还搞六道轮回,所以一定要全盘放下,彻底的放下,心里头一丝不挂,唯念阿弥陀佛,我们就成功了。
所有一切统统放下,统统舍弃,专心念佛,求生净土,才能到西方啊!莲池大师在晚年也跟天亲菩萨一样,所有一切法都舍弃了,他老人家讲“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他放下了,“八万四千行,饶与别人行”,他也放下了。我们的确没有能力。我们今天所凭的,就是阿弥陀佛本愿的威神,他老人家加持我们,我们不断烦恼也能往生,这是在所有一切大小乘法门里面,只有这一门。诸位要记住,只有这一门,不断烦恼可以出三界。除了这一门之外,再没有第二门。你去翻大藏经,看看有没有第二门,没有了。自古以来,这些祖师大德多了,他们翻遍了大藏经都没找到,唯独这一门叫带业往生。带业就是不必断烦恼就能往生,所以净宗称之为门余大道。门,就是八万四千法门。余,就是以外的,无量法门以外的,可以出离三界,可以永脱轮回,而一生不退成佛,就这么一条道路,大家都要明了哇。“无住、天亲”是何等人物?昨天跟诸位介绍,“无住、天亲”的哥哥,八地菩萨遇到这个法门,都一心归命,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我们的好榜样。 《往生论》净空法师
我们为什么要修净土法门呢?因为你修别的法门,要想在今生了生死确实不容易,而净土法门由于它的高、妙、圆顿,能够直接让你在今生了生死。比如说在坐的二三十人,只要修好心态,方法对头,保证能个个往生。
我们现在可以做一个肯定性的结论:摄生三愿是为了摄受三种不同根基的众生而设立的,它们平等一体,可是它的特异方便的确是十八愿,我们可以看到这三愿是如此严密,各自都有信愿行在里面,可是随愿不同,各有侧重,十八、十九、二十愿这三愿分别不同,以信愿行为主。这样的修行法门太严密了。所以净土法门有这样三类修法,你们要修哪类?都没有高低,应机为上。虽然法法平等,我个人给予你们以下一些建议:不妨多注意十八愿,让你早一点得大喜充遍身,得信心不退往生决定。如果一下子还不能实现的时候,不妨修二十愿,回归中国传统。一方面多念佛,一方面修福,累积资粮,以中国传统作基础修,同时不妨多注意十八愿,如果在哪一天因缘成熟,不小心让你大喜充满全身,这就太好了。
各位,生死的事情是一场不能重复的考试,听清楚生死这件大事是一场不能重复的考试,它只能考一遍,你怎么能够把这么严肃,这么重要的考试交付给一个并不很理解的法门去面对呢?如果人不能确定净土法门,这样的修法绝对能使你往生的话,那你怎么能轻易不负责任的将你的生命,岁月投入到净土法门中去呢?你愿不愿意让你临命终时什么都抓不到,连一句阿弥陀佛号也念不下去。只是在无可奈何的万分痛苦中惊惶失措地走向死亡呢?
佛法分两门,一者易行道,二者难行道。易行道如顺水扬帆,“行船不但可以借顺水力,还可以扬帆借顺风的风力,所以是快上加快。难行道是靠自力修戒定慧,断贪嗔痴,要经过无量劫的修行才能修成。易行道是靠佛力的方便善巧,接引你到极乐世界。
如果你知道怎么修行,那就是佛法,不再需要知道什么了。我们最重要的是了生死。因为我们不知道怎样了生死,所以才去听佛法,各位来听净土法门,千万记得一件事情,不是为听而听,而是为了生死而听。
我们在这一生中能得人身是多么幸运,而不但闻得了佛法,还闻得了净宗这一持名念佛法门。念“南无阿弥陀佛”是大福报,天上人间不能为比,是真正的有福人,要切记,除了念佛能超脱三界,脱离六道轮回,别无捷径。所以要老老实实,等待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去西方极乐世界。
《中峰三时系念全集》净空法师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份,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则业愈大,再一来生,难免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中,若要再复人身,再遇净土,即生了脱之法门,难如登天矣。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现生了生死的。若求来生人天福报,即是违背佛教,如将一颗举世无价之宝珠,换一根糖吃,岂不可惜。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而求来生人天福报,与此无异。 《印光大师法语》
《观经》上说,念佛具足一念、十念,五逆十恶亦能往生,念念中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念了那么多佛,当然灭了很多很多重罪,何况又有大乘心的体会,更加顺水扬帆,所以懂了道理,不会怕多念,也不会怕自己不能往生,这个念头非常重要。 《净土深义》法藏法师
(十八)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至心信乐者,全心全意信有极乐世界及全心全意爱极乐名叫至心信乐。不是半信半疑。如果不至心念佛,不会得到感应。至心念佛则无妄想,就会得到感应。既至心信乐极乐,当然就会全心全意往生极乐。既然有愿,就会实行。如何实行呢?就是念佛回向生极乐。念一万句、一千句、一百句、乃至十句都可以往生。
为何十念亦可往生?
所谓十念者,尽一口气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不论能念到多少句,总之尽一口气念下去,念到气尽,再换一口气,再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到气尽,再换一口气去念。一口气就叫做一念。在一口气内无论你只念得五句佛号或是十句佛号,如果其中有一句念时打了妄想,那么这一念不算,不名一念。如果一口气所念的佛号全无妄想,才称为一念,这个愿所讲的(乃至十念),指全无妄想的连续十念。肯定得生净土。但是有一个条件,此人无五逆及诽谤正法之罪。五逆就是弑父、弑母、弑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五逆是世间极恶之罪,天地都不容,更何况容于极乐世界。至于诽谤正法之人,他们不信佛法,更加不信有净土,当然亦不念佛,所以不能够生净土。 摘自纽约青年佛教通讯中心  讲《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十九)“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十九愿说只要你能发愿,发菩提心,平时你都在利益众生,修的很好,临终时一发愿,一刹那便往生西方,平时没有念佛也不要紧。像文殊、普贤以及许多大祖师,比如智者大师这种菩萨再来的,他就是这样修的。
(二十)“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在二十愿里,“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这四句最重要,就是听到我佛名号,念念思惟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思思念念要去西方极乐。平常时做种种的功德,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念佛,度众生,利益一切众生,住持佛法,植诸德本,做种种的功德,也就是植诸德本。“至心回向”就是一心一意地做好每件好事,都回向给西方极乐世界。
这三愿就是信、愿、行。
《弥陀摄生三愿》法藏法师
你怎样把自己修行的方法掌握正确呢?你要在《弥陀摄生三愿》中选择适合自己根性的修法,找到适合自己修行方法的位置,把方法修正确,抓住要点关键,才能使你的修行得力,才能保证拿到往生的金钥匙,才不会错过今生的时机。 《往生金钥匙》河南郑州妙音居士
你们一有法师讲经就去听,说这个好,那个好,参禅好,持咒好,满脑袋都好,实是迷迷惑惑,无所适从,可是好老师不是每个人一生都能遇得到,好老师可遇不可求。 《无量寿经》净空法师
布施的人有福报,宽恕的人有福报了,肯牺牲的人有福报了,肯吃亏的人有福报了,肯退让的人有福报了。为什么?因为一切福都在你的退让、宽恕、吃亏里面统统具足。虽然每天早晚课不缺,可日常生活中经常乱发脾气,跟人常吵架,老看别人不顺眼,老挑别人的毛病,你没有修行。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看到别人老想改变别人,不必要,你好好改变自己就行了。 《大乘起信论》
为什么罪过不能避免呢?你有分别,你有执著,你有妄想烦恼。烦恼就是贪嗔痴慢你没有断,你不知不觉有意无意天天在造罪业,所造的都是六道轮回,多半是造三恶道业。许多学佛人着魔,其原因是:自己糊里糊涂,乱学一通的恶报应。没有必要去朝拜四大名山,看得太多,是非就多,烦恼就多,不如在家里老实念佛,往生西方世界再去游历。“一生念佛”,善导大师说:“上根之人是尽形寿,一生念佛”。“报佛恩报师恩”一定要弘扬《无量寿经》,广劝世人念佛名号。“开悟”,一个人天天都能够觉察自己的过失就是开悟。“什么是灌顶”,“灌”是大慈悲心加持的意思,“顶”是至高无上的顶法,“念佛法门”传授给你,这是“灌顶”。什么法,是指诸佛如来无上的顶法,就是《无量寿经》。“什么是功夫成片”?这句佛号打成一片,一天到晚“阿弥陀佛”,贪嗔痴慢挤不进去,有贪嗔痴慢而不起作用。
(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学佛的人应该清楚,这因果关系。报恩来的,他会赚钱供养你,讨债来的会天天吵架,让你不得安宁。没有这四种关系,一家人不会聚到一起。受骗,吃亏当还债想,你就自在了。不要放在心上,不要跟人结冤。冤冤相报,一世比一世惨烈,一世比一世残酷。 《地藏经启示》
我们今天念佛,又想念《地藏经》,又想念《行愿品》等等,还想修密宗,掺杂许多法门,这是没有福报。我们要明白,最上乘就是一句佛号,我们道场每天还讲经,为的是接引初机,帮助社会消除灾难。世间多一个学佛的,就多一个善人,少一个恶人。我们是帮助一切众生消灾免难,对于自己决定是一句佛号念到底。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信心不具足还有烦恼。遇到境界还是动心,必须听经、读经。没有怀疑的话,你听它干什么,你要发菩提心,要普度一切众生,帮助一切大众,那你要多学,“广学多闻”是为别人,不是为自己,为自己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 《佛说十善业道经》净空法师
这一句里面,就是你一定要觉悟,念佛是功德,但是念这一句名号,有没有功德,会念的有功德,不会念的没功德,不会念的就是喊破喉咙也枉然。怎么叫会念?会念是与佛功德相应。就是我念阿弥陀佛,我就会想阿弥陀佛的功德,常常想阿弥陀佛的功德,想久了,我们的心思改变了,我们的行为改变了。我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跟阿弥陀佛一样,这就是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变成我们的功德。阿弥陀佛是怎样对人,阿弥陀佛是怎样生活,我们变成跟他一样!阿弥陀佛具一切功德,当然我们也具一切功德,就是这么个道理。
《每日法语》净空法师
世间乱了,佛菩萨神仙下凡都救不了,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许多人学密法后,发精神病了,不只一个,二个,根器不够就有障碍了,引起魔障,下场很惨。唯独念佛法门是上根人不屈才,最下根的人学也可以成就,真正凡圣齐收。 《般若境缘集》
福报怎么修?这个世间有许许多多苦难人,可怜的人,需要帮助,我们要认真努力,全心全意,不求回报的去帮助他们,这是福报,出世间第一等福报,最大的福报是什么?就是帮助众生觉悟,第一等功德,就是天天上课,教化众生。真正觉悟的人念这一句佛号,自然不会间断,不怀疑,不夹杂,这三个条件一定要具足。什么是善知识?他有智慧,他有耐心。他有看法,他会帮助一个恶人变成善人,帮助一个坏人变成好人,这种人叫善知识。(妙觉)求一心不乱,要有愿,不要有心,若一意要求一心不乱,就是妄念,妄念一起即成夹杂,故会用心者,心中只有一句佛号,我们处在乱世,要特别小心。人命无常,光阴比什么都宝贵,不能糟踏虚度。如何才能切实把握时光呢?唯有老实念佛,才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净空法师法语精华》
阿修罗,是鬼神的另外一种,他生前也很肯修福的,但是有妒忌旁人的心,并且发火的心很厉害的,所以就落在这阿修罗道里头去了.犯下品十恶业的,生在畜生道,犯中品十恶业的,生在饿鬼道;犯上品十恶业的,生在地狱道。
声闻、缘觉的心量小,不能够多度众生。度脱的众生多,就是修行的功德大。等到修行的功德圆满了,就成了佛了。声闻、缘觉,虽然不致于再到我们这世界上来做人,受生生死死的苦,但是倘若不发度人的大愿心,修菩萨道,那终究不过是声闻缘觉罢了。不独是不能够成佛,并且也不会成菩萨的。所以一个人修行,总要发度人的大愿心,不可以只管自己顾自己的。
所以发菩提心,同了念佛,叫正行。所说的善根,就是指这种正行,不照这种正行修,就是没有善根,修行的人若是只想自己修得好,自己可以免除生生死死,不发菩提心,度脱十方世界的苦恼众生,将来只可以成功小乘,就是少善根。助行,就是孝养父母,念经拜佛,修六度、十善,受持禁戒。“受”字,是领受在心里头,“持”字,就是依了方法去做。救济穷人,戒杀放生,一切善事,都要尽自己的力量,认真去做,一切恶事,完全不做,再把做的这些善事,都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叫做助行,所说的福德,就是指这种助行,不照这种助行修,就是没有福德,修了不回向,将来不过得到天上,或是人的世界上的好报应,就是少福德。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一定善根要多培养,福德也要多积聚,才能够去得成功,所以说不可以少的。
所以要劝人天天念佛,时时刻刻念佛,就因为我们这些人的心里头,杂乱念头太多,一个念头去了,一个念头又来了。哪怕你一分钟里头,也不晓得要起多少的乱念头。念佛就是要收来这个散乱念头,使得这个念头,放牢在佛号上边。佛号的念头多一分,散乱的念头就少一分,渐渐用功,能够把这念头,都收到佛号上边去,旁的念头,一些也没有了,那就叫一心不乱了。念佛的人,最好是用心听自己念佛的声音,要一句一句的听得清清楚楚,一个字也不放他混过去。照这样念法,自然心就容易归一,旁的念头起不来了。这是修一心不乱的最好的方法。
这种念佛求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实在是最合真道理、最合上等、中等、下等,各种根机的方法,若再不相信,就很得罪各方世界的许多佛了。上边释迦牟尼佛的赞叹,是赞叹阿弥陀佛。这里各方佛的赞叹,是赞叹这部经。“护念”两个字,是保护记念的意思。凡是念佛的人,阿弥陀佛,常常在他的头顶上,保护他的。又,念佛的人,阿弥陀佛,常常记念他们,接引他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现在说到各方的佛,那是不但是阿弥陀佛护念了,各方无穷无尽的佛,也都来护念了。我们这些人,还可以不赶快的依了这部经里头所说的方法,生出信心来,发起愿心来,念《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吗?
修行的人,不论念经念佛,念完了,一定要把《回向偈》念一通的。“回”字,是旋转的意思,“向”字是归向的意思,就是把这个念经念佛的功德,都旋回来,一齐归向在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面去,不但是念经念佛要回向,就是做了一些些无论什么善事,也都要回向在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面去,积功德多一分,往生的希望也就多一分。倘然不回向在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面去,就恐怕下一世得天道,或是人道的福报,福报越大,造业越容易,那么再下一世,就很可怕了,所以必定要回向在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面去。那么可以盼望就在这一世上,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但是《回向偈》也多得很,各人有各人念惯的,我把修念佛的方法的人,常常念的几种写出来,解释解释,使得各人都可以晓得,平常所念的回向偈,究竟是什么意思,讲到应该念哪一种,那是随便各人喜欢的,喜欢念哪一种,就念哪一种,都是一样的。
第一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解:第一句说,情愿把这个念经念佛的功德。第二句说,帮助阿弥陀佛的净土,格外的好。第三句说,把这种念经念佛的功德,上头报答父母,师长、国家和佛的四重恩德。第四句说,下边救济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的苦恼。第五句说,若是有看见,或是听到我念经念佛的人。第六句说,大家都要发出道心来。第七句说,等到这一个身体受完了报应,第八句说,就大家一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释:“庄严”两个字,实在不容易拿白话来解释清楚,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好处,虽然是阿弥陀佛的愿心,同了功德所成功的,但是也可以说是众生本来有的功德,一同成功的,所以众生念了经,念了佛,就可以仗了这种念经念佛的功德,使得西方极乐世界,格外的端庄尊严,就是格外的好。并且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众生自己的清净心里头,现出来的形相。仗了念经念佛的功德,可以使得自己心里头,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格外的好。这个道理,是很深很深的。若是懂得自然最好,若是不懂就不要理会他。只要一心念佛,慢慢的自然而然就会明白的。不消性急得的。所说的四重恩,第一是父母,因为一个人的身体,是父母所生的,没有父母,那里来的身体呢?所以父母的恩,一定不可以忘记的,一定要报答的。第二是师长,一个人的学问,都是师长所教的,这教导的恩,也不能够不报的。若是出家人的师父,是传授佛法的,那是恩德更加大了,更加不能够不报了。第三国政保护恩。第四是佛,我们在世界上,受种种的苦恼,佛发了大慈大悲的心,教导我们,劝化我们,用种种的方法,使得我们跳出这个生死的苦海,这种恩德,又不是父母师长的恩所可以比得了的。所以更加不可以不报了。讲到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为什么要救济他们呢?这是前边已经讲过的,就是发菩萨的心,发大乘心,不像小乘只晓得免除自己的苦,不肯度脱旁人的苦。第五第六句,是求佛菩萨暗里头帮助我,使得看见我念经念佛的人,或是听到我念经念佛的人,都能够自然而然的发出道心来。第七第八两句,就是情愿大家就在这一世上,一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都是菩萨心、大乘心,都不是自己的小乘心,上一句的报身,就是我们这些人的身体,都是受前生所做种种善业、恶业的报应的,所以叫做报身。尽此一报身,就是说大家受完了这一世的果报,不再受那虚假生死的果报身体。下一句同生极乐国,是祝祷凡有看见听见我念经念佛的人,也都发心念经念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并且也一同随着我回向的功德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回向的话,若是每句的字数,多少一样的,叫做《回向偈》,句子长短不一样的,叫做《回向文》。无论是《回向偈》、《回向文》总是以发愿为主的。
第二种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解:第一句说,情愿生到西方净土那里去。第二句说,九品的莲花,做我的父母。第三句说,莲花开了,见到了佛,就可以明白无生道理了。第四句说,同了不会退转回来的菩萨,在一处做同伴。
释:要发愿生到西方去,大家都已经晓得了。但是西方的世界多得很,有净土,也有秽土,并且还有半秽半净的土,现在发愿生到西方的哪里呢?所以要说明,情愿生到西方的净土中。但是西方净土,也多得很,情愿生到哪里的净土呢?所以又说明情愿生在莲花为父母的净土,那就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了。因为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都是从莲花里头生出来的,所以莲花就可以算是父母了。但是往生的人,功夫很有高下的分别,所以,莲花也分做九品,等到这个莲花开了,就可以见到佛菩萨的金面,听到佛菩萨的说法。不过莲花开的早晚,那就很有分别了。上品上生的,一到西方极乐世界,立刻莲花就开,立刻可以见到佛土。上品中生的,经过一夜,莲花就开,就可以见佛,上品下生的,经过一日一夜,莲花才开,七日里头,可以见佛。中品上生的,也是到了西方,莲花就开的,但是虽然见到佛,听到了佛法,也只能够先证小果,不能够就悟无生的道理,所以比不上上品上生的人。中品中生的,到第七日,莲花才开,可以听到佛法。中品下生的,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再要经过七日,方才见到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能够听到佛法。下品上生的,必须经过四十九日,莲花方才开放,见到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说佛法给他听。下品中生的,就要经过六劫,莲花才能够开放,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说佛法给他听。下品下生的真要满十二大劫,莲花才能够开放,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说佛法给他听,听到了佛法,这个心就可以开悟了,那本来没有生,没有灭的道理,也就会明白了。并且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自然有许多只有向上修,不会退转来的菩萨,像观世音大势至等许多大菩萨,都同在一块儿做朋友。“侣”字,同“伴”字一样的,“伴侣”两个字,就是同伴的意思。这个偈也都是发愿的话,念这两个偈的时候,第二句,“九品莲花为父母”的“九”字,可以改做上字。因为愿要发的高,愿意将来上品上生,发了愿,只要自己修行的功夫够的上,将来一定会应的。
第三种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
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我今大皈依,忏悔三业罪。
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
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
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见闻皆精进,同生极乐国,
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无边烦恼断,无量法门修。
誓愿度众生,总愿成佛道。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解:十方三世无穷无尽的佛,要算阿弥陀佛是第一了。有九品的莲花,来度脱世界上的众生。佛的威严功德,都是无穷无尽的,我现在皈依了佛,忏悔身业、口业、意业三种的罪。凡有所修的福德,或是善根,都诚心把他来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情愿同了所有念佛的人,感动阿弥陀佛,随便什么时候,现出相来,到我临命终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清清楚楚的现在眼面前。所看见的、听到的、都能够发增长精进,修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心,将来一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见到了佛,就可以免这个生生死死的苦,得到了佛道,就可以度脱一切众生,象佛的愿心一样。所有无量无边的烦恼,一定要断绝他。无量无边修行的方法,一定要学会他。立誓发愿,要度脱众生。立誓发愿,要学成功佛道。虚空还有尽头的地方,我的愿心,永远没有穷尽的时候。
释:说阿弥陀佛第一,就是指下边的威严功德。“忏”字同“悔”字,一样是懊悔的意思。不过忏是忏从前已经造的业,求他消灭。悔是悔后来不再造业。感应的“感”字,是念佛的众生,用极诚恳的心,去感应佛。“应”字是佛来应众生,众生不去感动佛,佛不会来应众生的。见佛了生死,是见到了佛,听到了佛的说法,渐渐的开悟了,无明一分一分的破了,破去一分无明,显出一分真性,那自然不会再堕落到生死的路上去了。“无边烦恼断”四句,完全说起来,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句叫菩萨四宏誓愿。”宏“字,解释是大,就是发大愿心的意思。修行的人,一定要发这四种大愿心,才能够修成功大菩萨。若然不是发这样的大愿心,那就只能够成功小乘的声闻了。所以这种四宏誓愿,修行的人,也应该每天要念的。应该要发这样的大誓愿的。这四句的第一句,解释起来,众生有无量无边的多,我应该要立誓发大愿心,一齐度脱他们。第二句,我们凡夫的烦恼,无穷无尽的,都应该要立誓发大愿心,一齐断除他。第三句,修行的法门,无量无边的多,应该要立誓发大愿心,一齐学成功他。第四句,佛的道理,最高最深,应该要立誓发大愿心,修成功他,虚空是无穷无尽的,现在说他有尽,是譬喻的意思,就是说那怕虚空有尽,我的愿心是没有穷尽的。若是有一些不满足我这个愿心,那么我修行的功夫,就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再说一遍,是显得这个愿心,切实得很,坚决得很的意思。
第四种
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花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
解:一心一意把自己的性命,归托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情愿阿弥陀佛,放清净的光来照我,慈悲的誓愿来摄取我。“誓愿”两个字,是说立誓的愿心,就是坚决的愿心。“摄”字,在下边一段解释里头会解明白的。我现在用正正当当的念头,称佛的名号,因为发了度脱众生的道心,所以求生到净土去。阿弥陀佛,从前有四十八大愿心里头,本来有一个愿说道,若是有众生,要生到我的国度里头来,只要他一心相信喜欢念佛,念佛只要诚心,就是念得很少,只不过念十口气的佛,也可以生到净土来的。若是念了十口气的佛,仍旧不能够生到我的国里头来,我就不愿成佛了。因为阿弥陀佛发过这个大愿心,所以只要肯念佛的人,没有不能够往生净土的。现在我靠了这个念佛的因缘,能得进到佛的大誓愿海里头。这一句,在下边一段解释里头,会详细讲明白的。承蒙佛慈悲的力量,使得我许多的罪业,一齐消灭去,使得我的善根,渐渐的增长起来,到了临终的时候,自己可以预先晓得,并且身体上没病痛苦恼,心里头没有贪爱这个世界的意思,也没有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的意思,念头一些些不颠颠倒倒,很安安定定的,象参禅的人,入了定一样的。这两句,在下边的一段里头,会详细讲明白的。阿弥陀佛同了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许多的菩萨、罗汉等,手里头拿了金台来迎接我,只消转一个念头的时候,就已经在莲花里头,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莲花一开,就能够见到佛,就能够听到佛说法,听到了佛法,本来有的同佛一样的智慧,也立刻就开发显现出来了。到了这个时候,仍旧回到我们这个世界上来,度脱许多的众生,才算满了我度脱众生的愿了。我现在一心归依十方同了三世的许多佛,归依许多的菩萨,归依用了大智慧到彼岸的佛法。
释:慈誓的“誓”字,就是誓愿,是发的愿心,就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个大愿心。“摄”字,是收取的意思。“慈誓摄我”一句的意思,就是情愿阿弥陀佛,用他的慈悲的誓愿来收取我,使得我不走到别的路上去。“大誓海”,是指阿弥陀佛的四十八个誓愿。因为这四十八个大愿心,大得了不得,所以拿海来做比喻。“因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两句的意思,就是靠了这个念佛的因缘,能够感应佛的誓愿的意思,“如入禅定”一句,是说参禅的人,专门定了心,静坐了参究佛的道理,等到功夫深了,一心一意,没有一些旁的乱念头的时候,就是口中的呼吸,也没有了,一坐定了,可以经过许久的时候,差不多象死的一样,这就叫入定。这里的“如入禅定”是比喻心是不散乱的意思。“金台”是莲花下面的座子,有几种的分别,上品上生的,是金刚台;上品中生的,是紫金台,品级低下去,就是银台了。“乘”字,就是车子,前边已经讲过了的。佛乘,就是最上乘的佛法。佛慧,就是佛的智慧了。我们这些人的智慧,本来是同佛一样的,因为被种种的烦恼,遮盖住了,所以智慧就发不出来了,所以就成了凡夫了。现在听到佛法,所有的烦恼,一齐破了,本来有的智慧,自然就显出来了。十方佛,是就地位方向说的。三世佛,是就时候说的。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代的佛。般若,是梵语,就是智慧。波罗蜜,也是梵语,就是到彼岸。合并起来讲,就是用了大的智慧,度过了生死海。生死海,是指三界有生死的,所以叫生死海。到那边的岸上去,那边的岸,是指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不生不死了。这一句,就是说佛法。这末尾三句,就是三归依的意思。第一句,是皈依佛。第二句,是皈依法。第三句,是皈依僧。从头“一心皈命”起,一直到满菩提愿,都是发愿回向的话,既然发了愿,就应该要皈依佛、法、僧三宝。所以末了又加上这三句。照这个样子,一篇发愿回向的文字,才算完全哩!
三皈依
修行的人,没有归托依靠,就觉得心思摇摇动动,没有靠托了。一定要归依佛、法、僧三宝,才可以有着落。所以受三皈依,是学佛的第一步,回向过后,一定再要念这种三皈依,一堂功课,才可以算有一个结束,才可以算得圆满。但是念三皈依的时候,每念到一段的末一句,就应该拜一拜,等到三段一齐念完,拜完起来的时候,再问一个讯,就算圆满了。问讯,是出家人的话。“讯”字,同“问”字一样的意思。问讯的样子,同在家人作揖差不多的。先把两手合拢来,放在胸前,再放下去,到膝盖地方,再拱手上来,到眉心地方,所以叫做问讯,是取问侯的意思,也就是显明白恭敬的意思。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解:自己皈依了佛,应该要发愿,盼望众生,大家明白佛的大道理,发出最高的道心来。
释:修行的人,不独是自己顾自己,一定要顾到众生,才可以算是发菩萨心,发大乘心。所以要发大愿心,盼望众生,大家都明白佛的大道理。体解的“体”字,是体贴到的意思,就是明白的意思。
大道,就是佛的道理,无上心,就是大慈大悲的佛心,度脱众生的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解:自己归依了佛法,应该要发愿心,盼望众生,大家的知识,都能够进到佛经的深固幽远,最奥妙的道理里头去。道理不是粗浅的,所以叫深。佛法不可以破坏的,所以叫固。有坚固的意思在里头。神秘的真理,不容易明白的,所以叫幽。没有穷尽的,所以叫远。奥,是深奥。妙,是极好。使得大众的智慧,象海一样的大,一样的深。
释:经藏,就是佛经,所说的都是佛法。既然归依了佛法就应该一心一意的在佛法里头用功。“深入”两个字,就是认真用功。自己的心,同了佛经上所说深妙的道理,都觉得相合,没有一些抵触的意思。既然心能够同佛经上深妙的道理相合,那么自然智慧一天增长一天,直象海一样的大,一样的深了。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解:自己归依僧,应该要发愿心,盼望众生,大家都做大法师。许多的出家人,都归他管理,并且大家都和合在一块儿,一些没有妨碍。
释:“统”字,是总共的意思。“理”字,是管理的意思。譬如做了寺院里头的方丈,那么所有寺院里头的出家人,就都归他管理。现在既然归依了僧,就应该盼望众生,大家将来都能够做大方丈,或是做大法师。所有出家的人,一齐都归他管理。并且大家都是很和气的,合在一块儿,你不碍我,我不碍你。
和南圣众。
解:“和南”两个字,就是顶礼。先把两手合拢来,放在胸前,再把右手移开,慢慢的向下,身体也慢慢地弯下去。右手按着了地,再把左手也按着了地,头便在那两手中间,叩至地上,再把两手召开来,放在头的左右两边,慢慢的翻转来,手掌向上稍停一刻,手在翻回来按着地上。把身体慢慢的起来,仍旧把两手合拢来,放在胸前,再照前面所说的样子拜下去,这个叫做顶礼,也就头面接足礼。因为头着了地,两手分开,放在头的左右两边,是接住佛的两足的意思,所以叫接足。这种礼拜是最恭敬的。显出恭敬的意思来。“圣众”是许多的圣人,所有一切的菩萨、罗汉,都包括在里头。起初先拜佛,中间念经,末后拜一切菩萨,同了贤圣的僧人可以显出从起初到末了,总是敬礼三宝的意思。
释:这一句,实在并不在《三皈依》里头的,念《三皈依》的大众,只要念到一切无碍,就完了。这一句,是应该敲馨子的人唱的,是叫各人一齐顶礼菩萨、罗汉,同了一切贤圣僧,拜三拜 ,就算功课完了,各人都可以退了。
《阿弥陀佛》白话解释黄智海居士  演述
印光法师    签定    悟真子      校理
九、三世因果
如何改变命运
改造命运唯行善    烧香拜佛结佛缘
世间纯是因果理    种豆岂能会结瓜
信佛教育明佛理    自我改造自当家
不违国法勤学技    脱贫致富是正法
幸福都是自已创    谁家财神会烧锅
为国工作尽个忠    父母跟前当应孝
尊老爱幼人间道    团结群众不可少
生财有道莫欺骗    富能济贫是大善
谁能照此改造已    幸福自然到眼前
摘录《善至心安》
三世因果经
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后世果     今生作者是
善男信女至诚听     听念三世因果文
三世因果非小可     佛言真语实非轻
今生做官为何因     前世黄金妆佛身
前世修来今世受     紫袍金带佛前求
黄金妆佛妆自己     遮盖如来盖自身
莫说做官皆容易     前世不修何处来
骑马坐轿为何因     前世修桥补路人
穿绸穿缎为何因     前世施衣济穷人
有食有穿为何因     前世茶饭施贫人
无食无穿为何因     前世未舍半分文
高楼大厦为何因     前世造庵起凉亭
福禄具足为何因     前世施米寺庵门
相貌端严为何因     前世花果供佛前
聪明智慧为何因     前世诵经念佛人
贤妻美妇为何因     前世佛门多结缘
夫妻长寿为何因     前世幢幡供佛前
父母双全为何因     前世敬重孤独人
无父无母为何因     前世都是打鸟人
多子多孙为何因     前世开笼放鸟人
养子不成为何因     前世皆因溺婴身
今生无子为何因     前世填穴覆巢人
今生长寿为何因     前世买物放生灵
今生短命为何因     前世宰杀众生命
今生无妻为何因     前世偷奸谋人妻
今生守寡为何因     前世轻贱丈夫身
今生奴婢为何因     前世忘恩负义人
今生眼明为何因     前世舍油点佛灯
今生瞎眼为何因     前世指路不分明
今生缺口为何因     前世吹灭佛前灯
今生聋哑为何因     前世恶口骂双亲
今生驼背为何因     前世耻笑拜佛人
今生拙手为何因     前世造孽害旁人
今生跛脚为何因     前世拦路打劫人
今生牛马为何因     前世欠债不还人
今生猪狗为何因     前世皆因骗害人
今生多病为何因     前世杀生害命人
今生无病为何因     前世施药救病人
今生囚牢为何因     前世作恶害别人
今生饿死为何因     前世糟塌五谷人
毒药死者为何因     前世毒药毒众生
伶仃孤苦为何因     前世恶心侵算人
眷属欢笑为何因     前世扶助孤独人
今生疯癫为何因     前世酒肉逼僧人
今生吊死为何因     前世击索在山林
鳏寡孤独为何因     前世狠心嫉妒人
雷打火烧为何因     大称小斗不公平
虎咬蛇伤为何因     前世冤家对头人
万般自作还自受     地狱受苦怨何人
莫道因果无人见     远在儿孙近在身
不信吃斋多修积     但看眼前受福人
前世修善今享福     今生作恶后沉沦
有人毁谤因果经     后世堕落失人身
有人受持因果经     诸佛菩萨作证明
有人书写因果经     世代儿孙家道兴
有人顶带因果经     凶灾横祸不临身
有人讲说因果经     生生世世得聪明
有人高唱因果经     来生为人受恭敬
有人印送因果经     富贵荣华报来生
有人顶礼因果经     事事件件皆称心
有人深信因果经     同生西方极乐人
三世因果说不尽     龙天不亏善心人
大众发心广劝化     印送此经吉星临
一人传十十传百     明因识果做善人
人人向善家家乐     移风易俗永太平
1、在世为人梦里过时光,劝你修行只说工夫忙,无常一到两眼泪汪汪,欲要修行阎王出牌拿,阴司路上有罪自承当。
2、白发如霜将近等无常,辛苦劳碌奔波每日忙,生死大事不急去审视,大限来时管你忙不忙,撇了家园空手见阎王。
3、儿孙满堂看看喜非常,每日叫唤个个在身旁,一到阴司不见人来往,虽有孝子难替见阎王,独个孤魂见此好凄凉。
4、穿好衣裳吃尽好羹汤,诸般美味时时我先尝,心愿持斋不食有何妨,念佛修行先学闻思慧,一条正路自然亮堂堂。
5、高大楼房贪置好田庄,世界方 圆自身不久长,死去灵魂难免见阎王,有善有恶自然记薄上,铁面阎君不贪丝毫脏。
6、在世英雄逞强如虎狼,阎王来勾有力难抵挡,天罗地网何处把身藏,寿命一尽绳缚索又绑,阴司路上独自泪汪汪。
7、劝你修行只说工夫忙,出入收放诸事都定当,牢筑长城但看秦始皇,东填大海南去造阿房,铁打江山岂知也要亡。
8、取经之人本是唐三藏,经是良药清心大补汤,细辛一味内外尽无伤,有益无损自然保安康,参求明师一定到西方。
9、一子做官满门受风光,一子成道九祖上天堂,金童玉女双手拱合掌,宝盖幢幡接引到西方,同到清凉万古极乐邦。
10、众善奉行赛过念金刚,孝顺父母胜如礼法王,尊敬师长爱怜恤孤寡,如此之人一定上天堂,西方路上遍地放毫光。
11、荣华富贵也是前世修,身披绫罗盖世尽风流,吃好茶饭美味共珍馐,修行布施穷苦总相救,福上加福将来西方走。
叹世情    二十则
《涅经桥陈品》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可知一个人的命运,并非由天神掌握,也不由别人操纵,完全是自种因自受果。佛法从根本上揭示“命”和“相”的由来与原理,却不教人去算命、看相,因为这是舍本逐末,徒劳无益的,“命”和“相”算也是这样,不算也是这样。但佛教又不同于宿命论,认为因果律是活泼泼的,不是什么“铁板数”。我们在受果报的同时,又不断在种业因,只要改变“业因”就可以转变“果报”,而转变的关键又在于“心地”,所谓“业由心造”,“业因心转”,“相随心转”“命自我立”的道理,正是“业能造作一切业”,由心故有一切果,如是种种诸心行,能生种种诸果报,《正法念处经》古德偈语说:“行藏虚实百家知,祸福因由更问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儒家也认为:“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和”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而教人自求多福。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说得好:“人与器皿不同,如笔只能是笔,剑不能变成琴。所以它们存在和毁灭时间的长短,是有一定的,人便不一样,因为有的人,昨天还是盗,今天可成为大舜,他的吉凶祸福,也便随之改变,很难说得定。”宋代隐士陈传(希夷)的《心相篇》说:“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这些都说明,善业恶业,唯心所造,福报祸报,唯人自召。归根结底说明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是贯通三世的因果规律所决定的。中国历史上的范仲淹,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也是个虔诚的佛教居士。他做宰相时,把工资收入,除留很少部分作生活费用外,其余全都拿来救济人。他在苏州办了一个“范氏义庄”,养活了三百家人,这不简单,三百家人啊!他当宰相时,家里开支非常节约,他三个儿子只有一件礼服,因此不能同时出街,他去世后,连安葬费都没有着落,但是他得到很大的善报。他的儿子范纯仁又当宰相,而且子孙后代,代代都出人才,一直发展到现在。《人民日报 海外版》上登了一则消息:“来自世界各地的范氏家族在台北市举行一个隆重的集会,将近两百人,纪念范文 正公一千年诞辰,这说明种善因,自然就会得到了善报。
《三世因果》
心地与命运
心好命又好    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    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    祸转为福兆
心命俱不好    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    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于心    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    阴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    天地自相保
近代高僧印光大师,对于此诗,极为赞赏,常书写赠人。并说:“此诗于心命二字,发挥周到,果能依之行,则命自我作,福自我求,造化之权不归于天地鬼神矣”。当代高僧星云大师,也高度评价此诗,劝人依此修心,忏悔罪障,不造恶业,广种善缘,培植福德,那么我们的命运必定是光明平坦的。
要把人做好,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逆境和顺境,才能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种种障碍,印光大师在给卫锦洲居士的信中,举了大量的事例说明“大圣大贤也不能使其只有顺境,没有横逆”,开示了“因果报应贯通三世,转变完全由心”的高深妙理,要我们做到“上不埋怨天,下不责怪人”,在受人轻贱时,或者受了冤枉,遭到打击时,决不能存怨恨心、报复心,要心甘情愿去受果报,作还债想,还要感谢别人替自己消了业障,成就了自己。并且回过头来,严格地,深刻地反省自己,真诚忏悔,化解冤仇,知过改过,努力行善,你能这样做,善业逐渐增长,恶业逐渐消除,自然可以转祸为福,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历史上的现实中这种例子不少啊!
如果我们处于顺境,也不能生贪著心,因而留恋娑婆。或者,你发财了,就应该广行布施,多种善因,同时勤俭过日子,爱惜自己的福报。弘一大师是一个富贵家庭出身的,他常说:“惜食惜衣,非为惜财,原为惜福。”值得我们学习。香港田氏化工集团的负责人田家炳,前两年给四川师范大学捐了八百万元修了一座教学行政大楼,他平时教育儿子从小孩子起,吃红苕子不准吐皮,红苕并不值钱,不是惜财而是惜福报呀!在他的教育下,他五个儿子都很成才,都是他事业的得心助手。《四川日报》对这件事,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赞扬他,从吃红苕不准吐皮,说到一捐就是八百万。从佛法的观点看,拥有财富,是你的福报,运用财富,是你的智慧。这位企业家,既有福报,又有智慧,难舍能舍,值得称赞。我们学佛人应该明白,富贵荣华容易令人迷恋,障碍修行。所以说富贵学道难,我们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就不会被好环境所转移。
我们真正要想这一生了生死,生净土,成佛道,就必须从做人下手。
生命贯通三世——过去、现在、未来,躯壳是要死的,但是我们的神识永远存在。所以,人生的意义就是利人,利人的范围越大,时间越长,那么你这个人生价值就越大,什么是菩萨?能够自觉觉人,自利利人的就是菩萨。这里的自利,是断烦恼,让菩萨不求名闻利养。所以,菩萨的精神,就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成佛的目的也是为了利益众生。佛陀提出来的四宏誓愿。第一句是目标:众生无边誓愿度。为了要度众生,所以必须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提出的。大家修净土法门,往生的目的是什么?还是为了利益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留学,提高自己的本领,也是为了今后在更大范围内度众生。
《心地与命运之歌》
一、由不忍之心。一切含灵皆是同体,由仁民而爱物,太和元气布满人间,则知杀戮生灵,了无义理。一切众生,悉皆贪生怕死,我何忍残生害命,以充口腹。
二、因果报应。一切生灵,皆由往昔不知因果堕落畜类,今我杀食其肉,他年彼之恶报既尽,我之杀业方成,则我亦将为彼嘴上肉矣。是故戒杀吃素,非特为生灵计,亦为自身计也。
三、素食社开示法语。[戒杀之理]当今之世,杀劫方盛,尤当提倡戒杀吃素。杀劫者,杀业所成,杀业最大者是“食肉”。因食肉之故,感得一切天灾人祸,旱干水涝,淫雨瘟疫,食肉之害甚多,说不能尽。食肉之人,因果且纠缠不已,报应亦无有已时。《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经有明文,至可十来十具,兹又略述数义,以明不宜食肉之理。
明翰林刘玉绶,船泊苏州,梦一伟丈夫求救,自称宋偏将军曹翰,因屠江州世世作猪,此对门屠者,顷所宰第一猪即我也,祈为救援。醒而果见屠将杀猪,遂买而放之阊门一寺中,凡呼曹翰者,其猪皆回首望之,是可为人变畜生,畜生变人之证。
载籍上活阎王,活小鬼之事甚多,此皆天地鬼神,透露一点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消息,以警戒世人也。
《三世因果》
哈哈哈,真好笑,笑你们那没窍,世上难逢百岁人,何须枉作千年调。时时心地好培修,不必欺心横逆要,念头端正福星临,念头不正灾星照。贫莫欺,富莫傲。富贵生前修积好,贫贱今生受孽报,儿女八字各生成,何须苦苦索怀报,子孙贤,尚可继。子孙愚,不时废,饶君用尽千般计,老天一算成虚费,任你私敌国富,无常到来没躲处,用不得钱,使不得势,娇妻幼子 ,不能随金谷,繁华总抛弃,空手来空去,骷髅抛在荒郊地,阎罗殿上薄来查,善恶分明件件记,轮回果报不差移,到此地位无人替。占什磨田夺什磨地。何须苦苦斗闲气,若人说,到此铁石心肠也流泪,锦锈江山也是空,阿弥陀佛牢牢记,房屋量人斗,娇妻渡客船,田园身外物,儿女眼前冤。
《弥勒菩萨笑世篇》
七十古来稀,百年能几,今此幕景,正宜开放怀抱,看破世间宛如一场戏剧,何有真实。但以一声阿弥陀佛消遣光阴,但以西方极乐世界为我家舍。我今念佛,日后当生西方,何幸如之发大欢喜,莫生烦恼。倘遇不如意事,即便拨转心头,这一声佛急急提念,却回光返照。我是阿弥陀佛世界中人,奈何与世人一般见识。回嗔作喜,一心念佛,此是智慧中人大安乐大解脱法门也。
《明莲池宏大师》
十、供   斋
佛祖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精舍居住时,国中有一位富贵长者,其夫人生下一个男孩,相貌端正,世上少见。这孩子出生几日后,便能说话。张口问父母:“现在世尊释迦佛还在世吗?”
父母回答:“释迦佛祖还处于世。”
孩子又问:“尊者舍利弗和阿难等全在世上吗?”
父母回答:“诸位尊者、佛祖弟子都还在世。”
父母看到孩子出生几日就会说话,不知他是神还是人,深感惊异奇怪,即到佛祖居处,求教于佛祖。佛祖对父母二人说:“这孩子有天生福德,希望你们不要有任何疑虑。
父母听过佛祖之言,万分高兴,辞别佛祖回到家中。此时,孩子又乞求父母说:“希望父母为我请佛祖和众僧在家供养。”
父母回答说:“请佛祖和众僧在家供养,要做很多丰盛的膳食,要早做各种准备,不是一下子就能办好的。”
孩子说:“只要你们洒扫堂舍,整洁床坐。摆设三个高大的床座就行了。至于百味饮食,到时候会自然而至。还有我的先身母亲现在还活在世上,居住在波罗国,希望你们也把她请来。”
父母听从孩子的话,即派人乘骑大象,急速去请。所摆设的三个高床座,一个是为佛祖准备的,一个是为先身母亲准备的,一个是为今生父母准备的。佛祖和众僧请来之后,进入堂舍,依次入座,甘甜美味的各种水果膳食自然摆在了众人面前。斋饭供养完毕后,佛祖广说诸种圣法,其父亲和二位母亲,合家大小闻听佛法后,依其前世宿业,都得到了佛法初果。
数年之后,这孩子长大成人,辞别父母,出家学道,勤修正业,严守法戒,很快就获得了罗汉果位。
阿难看到后,不解其因,便启问佛祖:“这位少年比丘,不知前世修下何种善业福田,生于富贵之家,初生几日就会说话,又能勤学修道,很快得到罗汉果位?”
佛祖对阿难说:“这位少年比丘的前身,生于波罗国一位富贵长者的家中,后来父亲去世,家业败落,慢慢变得贫穷困苦。虽然时逢佛陀降世,但已无任何财物供养佛与众僧。因此,长久感到难过不快,心意不能自解。于是放弃自己高贵的种姓,到一家富豪人家去做佣人。辛苦一年,得到一千钱。富豪长者问此穷人:‘你想用这些钱娶妻子吗?’
“穷人回答:‘不是。’
“富豪长者又问:‘那么你准备用这些金钱做什么?’
“穷人回答:‘我要用这些钱备办丰盛的斋饭,供养佛祖和众僧。’
“富豪长者说:‘你要是为供养佛陀和众僧,我就把钱给你,并为你操办,把斋会就设在我家。’
“穷人听后,十分喜欢,同意长者的许诺。富豪长者便在家中摆设了十分丰盛的佳肴膳食,供养了佛陀和圣僧。因为这个因缘,命终之后又转生富豪长者家中。现今又请佛和众僧供养,闻听佛法,获得道迹。”
佛祖又对阿难说:“当时的那个穷人,就是现今的长者子,已入佛门的少年比丘。”
佛祖讲到此处,在场与会的一切会众,莫不欢喜,顶戴奉行。
此故事依据《贤愚经》卷1
《波罗人身供养品》译写,原文见《大正藏》
曾经有一次,有一位树提长者,用旃檀木做了一个钵置刹竿上,大声说道:「无论何人,不用梯杖而能取钵者,此钵即属他。」宾头卢现神通取钵。世尊知道后即呵责他:「比丘怎可以为了一个外道的钵而胡乱显神通。」于是罚他尽形寿不准住在阎浮提,尊者惟有跑去西牛贺洲长住。
后来阎浮提的四众弟子很想念尊者,向世尊求情,世尊恩许他回来,但是不许他入涅,要他常住世间,护持正法,并应末世众生的供养,为人天福田。他亦发愿无论何处有人请他应供,他必定前往受供。所以宾头卢尊者是「福田第一」。
《飘雪文艺网》,供大家参考
“宾头卢颇罗堕”,这一位尊者与我们未法时期的众生有特殊因缘,那就是佛不令他入灭,留在人间,作为福田第一。颇罗堕意思是不动,福田第一,那就是我们今天,譬如说一般道场里面打僧斋,那么可能这个尊者就会化身到这个地方来应供,可是我们要晓得一个条件,凡是能够感到佛菩萨来应的,这个一定是感应道交。如果我们自己没有真正的德行,是不能感应的。譬如说我们一般的老百姓,我们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形,今天办一桌好酒菜,请总统来吃,他来不来呢?不会来的,不可能的,你真正是近了很大的功业,有特殊的情形,那么总统就会来的,这是叫感应道交,而我们一般的时候,我这个发心,来这里打个千僧斋,来求福报,这些佛菩萨,阿罗汉就来应供啊?真心办道,才会有感应道交的。真与真感应,诚与诚感应,没有真诚心不在道,满脑子里面就求名闻利养,那也有感应,谁来感应呢?魔来感应,像《阿难问事吉凶经》里面所说的,恶鬼屯门,魔鬼来感应。你去拜他,那就是真佛菩萨 在。如果说拿这个做招牌欺骗别人,所谓神棍之流的。那个地方虽然是佛像,真佛不在那个地方,而魔附在佛相上,那么像这些基本的常识,我们要懂,佛法也不外乎天理人情啊!理是属于真谛,情是属于俗谛,真俗圆融,真俗不二,所以他才有感应道交,那么是人天福田,第一位尊者。
《弥陀经》 净空法师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佛菩萨示现在世间,绝对不会暴露身份,身份一暴露,立刻入灭。身份暴露还不走,就是招摇撞骗,绝非诸佛菩萨应现。
譬如永明延寿大师,他是阿弥陀佛再来,但身份一暴露,即刻入灭,这是事实。当时的国王是虔诚的佛教徒,发心设无遮大会,平等供养斋僧以修福。虽然是平等供养,首席还是以有德望的老和尚为上座。老和尚们正在彼此谦让时,突然来了一位不认识的和尚,毫不客气的就坐在了首席的位子上,因为这是平等的法会。国王也不好讲话,于是大家就这么坐下来吃饭。用斋毕,国王就问永明延寿大师:我今天供斋,有没有圣人来应供?永明大师讲“有”,他问:“什么人”?他回答:“燃灯古佛今天来应供”,国王高兴的不得了,说:是哪一位?他说:就是在首座的那位邋遢和尚。国王一听,赶紧派人四处打听,最后在山洞里找到了老和尚,谁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因为他耳朵长得很大,可是就称他作“大耳和尚”。找的人晓得他是“燃灯古佛”,所以磕头作揖后恭恭敬敬。但他说了一句话:“弥陀饶舌”,说完就坐化了,这就是身份己暴露,所以坐化入灭了。大家一听“弥陀饶舌”,那永明延寿大师一定是阿弥陀佛再来。燃灯古佛走了,阿弥陀佛还在家。就赶紧返回去向国王报告,国王方才晓得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欢喜的不得了。立刻前往拜见永明大师,这时正好有人匆匆忙忙来报信,几乎跟国王撞了一跤,他报告说:“永明大师圆寂了,我们纵观佛教两三千年来,多少佛菩萨 应现于世间,一旦身份暴露了,无不是即刻入灭。总是真的。身份暴露了还不走,就是骗人的。所以,我在美国听说这个人是什么菩萨再来的,哪个人是什么佛再来的,说了又不走,很奇怪!佛门的规矩,身份暴露 一定要走,我们才相信是真的,身份暴露还不走,肯定是假的,欺骗世人。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露相不走不是真人,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如是示现,让那些冒充的人,不得其便,我们要了解。
《净空法师 说故事》
所以在庙上,或佛堂,你无论做什么东西,都要先供佛。本来在佛的诞辰,先要做点好的斋菜来供佛,供完佛之后,人才可以吃。供佛在中国来讲,有的用三碗饭菜,摆在佛前,要摆得正正当当,不是随便摆在一边,马马虎虎的。譬如三碗要摆在正中间,摆得很好看,齐齐整整,供水果也是。佛前摆供的地方,任何东西都不能放,这表示恭敬。你若随便放东西,那就表示不恭敬佛,为什么?譬如在一个人面前,你放了乱七八糟的东西,他也会不高兴的。要是不修边幅,马马虎虎,像猪狗那班人,那就无所谓。要是一个干净整齐的人,放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在他面前,他会不高兴的。尤其佛是一个最清净的人,所以你放得乱七八糟的在佛前,那是不对的。
佛前只可以摆佛的供果或供菜,其余的东西都不能摆。除了用三碗饭菜供佛,又有的用五碗,也有的用七碗,有的用九碗,也有的用很多很多的。尤其是供天,在佛前几张台桌都摆满了,完全用斋菜来供佛,一碗又一碗都摆得整整齐齐。不是用一个大大的东西摆在那地方,或者买了饼干就那么放着,也不打开,那不是供佛,那等于在污辱佛一样。在佛前供东西,必须把它打开,不是用纸包着就放在那儿,这就是供佛,那不是的。这些问题我们都应该知道的,你在佛前供东西,你也不打开,就往那儿一摆,那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你就是给人吃东西,你也不能就这么一摆说:「你吃吧!」人家也不会吃的。
中国有「君子不食嗟来食」的事,好像要饭的人,当你给他饭时,又不屑的喊道:「喂!你吃吧!」他也不会吃的,这叫不食嗟来食,何况供佛呢?摆在那儿也不打开。我看见很多次,不过我也没有这么多时间来讲这些问题。现在佛法传到西方来,表面的仪式一定要知道,上供的碗一定要摆得正正当当,不能乱摆的,供果、花瓶也都要摆得正当,好像花瓶你摆得不对称,该摆在这个地方,而你摆在那个地方,这就不好看,就偏坠了。一切事都要有规矩的,说是这么多的规矩怎么搞得定呢?搞不定,那你就不要修行。修行就是处处都要合法,处处都要循规蹈矩。
《宣化上人讲述》
十一、鬼神降坛
很多人由于神佛不分,把民间信仰视为佛教信仰的同类,而且佛教信仰中,也掺杂了民间信仰的现象,以致佛教被误为是神道设教的亚流。
考察「神道设教」的原意有两种:一是《易经》所说的,君主顺应自然之理以教化人民:「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惑,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此如孟子所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在位的君主称为天子,顺应天命而治理国家,都是神道设教之意。二是利用鬼神以统治并教育人民,这是《后汉书》所说:「急立高庙,称臣奉祠,所谓『神道设教』,求助人神者。」前者的神道,即是代表自然法则的运行;后者的神道,是以特定的鬼神信仰,给予人类的启示和指导。前者尚是理性的,后者即属于盲从的迷信了。
《淮北佛教信息网——佛教网络道场》
魔说将来我要破坏佛法,佛说没有人能破坏正法,魔说到你末法时期,我派我的魔子、魔孙、剃头受戒,披上袈裟,天天讲法、说法、只讲法,所以《愣严经》说:“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要依据经典,妖魔鬼怪不会讲经说法,如会就成佛菩萨了。它不用正规的来教导,搞些邪门外道来骗人,诱惑人,这是佛与魔不难辨别之处。
《无量寿经》  净空法师
章嘉大师告诉我扶乩有这个鬼神降坛,这个是确有其事,不是编的,这些鬼神大多数绝对是冒充的佛菩萨,依古圣先贤名义来降坛,其目的也不算坏,因为这些灵鬼他们也想修善、积德,如果用他本人的名义,那真是世间所谓的微言耸听,纵然降坛,大家不相信,所以他就冒充佛菩萨的名义来降坛,其实决定不是佛菩萨,那他呢?也是规过劝善,劝勉大众相信因果报应,断恶修善,劝人做好事,这是他自己在修善业,至于灵验上来说呢?小事情很灵验,为什么呢?这些灵鬼有神通,他这个神通能力很小。所以你要问最近几天的事情,他跟你讲的很清楚。你要问两三个月之内的事情,他有时候也很正确。但是你要问到几年以后的事情,一年、两年以后的事情,他往往就不负责任,胡说八道了,这个就靠不住,因为他的智慧有限,他的能力有限。
《阿弥陀经》讲记   净空法师
有一些念佛人他不老实去念佛,而去求仙拜神,去恭敬鬼。为什么他要恭敬?因为这里边有相善在牵引他。也是善,但是这种东西他是有所图谋,他是要拉弟子,我们好端 端 的人,他要往他们那个道里拉。在这方面,他给一些糊涂人尝点甜头,这么一尝,他就甘心情愿跟上他走,这就叫坏菩萨法。在我们正解脱道上,混合了这些东西,这就难了,障道相当厉害。所以对于修行人来说,一定要注意这方面,不能糊涂,这一旦糊涂了,这一生不能解脱,而且可以说是生生世世都很难了。我们要把这方面一定掌握的明明了了,要认清道路,我们佛弟子,唯佛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别无他求。就是我们身体上,有一点点的小不舒服,就是大不舒服吧,我们学佛人应该明因识果,不能因为有一点痛苦,便就怨佛法,这就错误了。我们修行人,身上有一点痛苦,这是我们往昔的业障,今生也可能说是佛力加持,重报轻受,我们早早地报,早早就了啦。我们修行就是要了业,了业如何去了,通过什么方式去了,这要搞清楚。业障它不是一个样子,因为我们所造的业不是一样,所以有各种各样。身体上的痛苦,这是通常人都会有的,因为每一个人都造了这种业,不可说有的造,有的没造,这是不可能的,这是通常人的一种业,都会有。另外还有人事物方面的,因我们人总是有一种攀缘心,有一种自私心,在人事关系上,多拉一些,希望所有人对我们好一些,可是往往遭到了反报,这也是业果,是我们往昔造的业,今日受的报。因为你往昔对众生的态度可能是不太好,所以今生就是遭报的。包括一切事情做的不顺,这都是业障,有业有报。我们自己有什么心爱的东西,或者是丢了或者是损坏了,这都是业报之内。我们学佛是学觉悟,首先要明了因果,你因果不明,这就没有觉悟,还是一个糊涂的凡夫。一定要常常觉悟,若把这些道理弄清了,我们正常行的就是菩萨法,这个世界的相善,就坏不了我们的道路。你搞不清楚,那是肯定要坏,因你糊涂,一拉就跑了。身体上少有一点小病,他不懂得去念佛,去为善来消业,结果“哎呀,看起来这佛和菩萨不灵,还是去拜拜大仙爷”,这就出问题了。现在这种现象还就是多,很可惜,无上的世尊,无上的道路他不懂得去崇拜,不懂得去行,去拜一个大仙爷。是的,有时间他会给你点小小的甜头,就慢慢勾引你上他行的道,勾引你信仰他,勾引你服服帖帖,直到让你作不了主,听他摆布。他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他叫你说什么,你就要说什么,因为你这一辆车的方向盘掌握在他的手里了,这个方向你把持不住了。所以你说了不算。人们说做魔子魔孙很难听,谁也不想做,可是,一旦是糊涂了,他没有感觉这就做了。有一些鬼怪的东西附到人体上,冒充这个菩萨,那个佛,来惑乱世界,来坏菩萨。在《楞严经》上就有这种说法,在末法年代,有好多邪魔鬼怪附到人的身体上,装神弄鬼,装佛装菩萨,还说他得到了无上道了,其实是一种鬼怪的小小鬼通在作怪。刚开始人们不懂得,认为这对我们很好,能帮助减轻一些病苦。这也叫相善,其实是不善中的不善,人们辨别不清。把你从光明的道路上拉到了下三道去,你说这多险。所以说,我们通途的修行,一定要认清路径,什么是佛法,什么是我们真正的解脱法;什么是一种邪法,什么是一种鬼法,这一定要辨别清楚。
《精进佛七开示》昌羲法师讲
十二、助念生西须知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
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后,便置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生佛国想,以至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
病人心力孱弱不易相继长念,此时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须知助人净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报,且莫说父母尽孝应如是,即为平心亦培自己福田,长自己善根,成就一人往生净土,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助念宜轮班,法器唯用引磬,念佛不快不慢字字分明。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
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不可洗澡,换衣、移动、哭泣,任彼如何坐卧,(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各各恳切念佛,不必探彼热气,决定带业往生。
(一、自己吃饭,不麻烦人,只喝茶可以。二、万不可收红包,绝不可破例)
万一破坏规矩,变成不给红包就心不在焉,不诚心念,助念变成去赚钱,这是破坏佛法,连收人东西也不可以,在家人去助念,拿钱就是去造罪业,拿人红包这助念团就完了,大家要学印祖,否则是叛徒,不遵守规矩就是欺师灭祖,凡是莲友加入念佛班,都有名册,班员的直接眷属相信佛法,有了事我们就去助念,若有不信的就不用说了,这是助念的范围。
去助念应准备的东西是:带三尺大的佛像,卧香炉,二只磬,二只蜡烛(香勿间断)一杯水及碗,这些我们带去,不论他家有无,佛像摆的位置,以病人能看到为原则,不一定要钉上,挂上,摆上即可。也不一定分东西南北,因各家房子不一样,十方原来不分东西南北的,有佛像就是西方。六字,四字按照规矩念,先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再由六字转四字,用两只引磬互相配合,香烛带的用完可用对方的,若没有不点也可以。进门后班长先装佛像,点上烛及香,坐位安排好,就开始念,坐位安定好,很重要,这可安病人的心,免的病人跟着我们东张西望,病人如果不甚危急,可以(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开始念,若危急,从六字念,再更危急,直接念四字即可,一声阿弥陀佛,三乘皆包括,重要在能引起病人的佛号,功德就无量了。
且念者,尚须注意,凡进门前,必须先找主人,见了主人后才可以进房子,以免东西遗失,被嫌疑,主人领我们哪里我们才进哪里,不助念时在一旁不做事,助念时全心放在佛号上,助念中,闲杂人不得进来扰乱,可以远看,不可以说要进来探病,说些动情感的话与行为,要知病人一动就完了,助念时要尊重助念团的规则。
只要是在助念,别人都不能探病人,打闲岔,以免动情爱失去正念,亦不能让病人听到其它声音,哭声更不可以,如此也许有人会发生误会,认为禁止太多,助念者忍受这些误会,病人临终前若想喝水或吃东西,可以拿给他吃,但不能谈话,只能口念佛号拿到前面喂他吃,若说了话,病人的心里有别的声音,就不能一心了。
大家平日做功课时都要求一心不乱,临终更要一心,助念者不能咳嗽,打哈欠,或发其他声音,令病人听了,都不好,这要平时练习,要练习无杂音,否则病人正在念着佛号,被一声咳嗽打扰,就不知魂要飞到何处了。正要断气,此刻是最重要的,于紧要关头时,家人会想在病人前,要禁止,且不准谈话,不可爸啊、妈啊的叫,一律要念佛,会动情就是家人乱坏的。断了气后,灵魂还没有走,八识的业力还在身上出不来,功夫好与罪业重者,弹指间就出去了,普通人则出不来,如从蜗牛壳里要脱出来般的难过,因此二十四小时不断念佛号就保险了。古人很重视这点,孔子日:“三天后才大殓,三天后灵魂才走”,圣人都懂,普通人对生死大事多半不明了。
助  念  须  知
一、准备
(一)先安设佛像,香烛,位于西方为宜,但不要勉强,其病室内原有阿弥陀佛像者,则不另设,香、烟不宜过浓,免使病人呼吸有碍。
(二)佛像位次,以使病者看到为宜。
二、开始
(一)助念者单念[阿弥陀佛],只敲引磬,不用其它法器,亦不诵其他经典。
(二)助念者到达病人家时,倘病势已至垂危,宜免除其它仪式可径向前敲引磬,念四字佛号。
三、助念人数
每班以二至五人合念,至多不超过十人,每班助念以二小时为宜。
四、开示:
(一)如病人神识清楚,可由助念负责人,劝其放下万缘,随声念佛,或从心念,或用耳听。
(二)如病者有所依恋,由助念负责人讲寿数未尽,可得速愈,寿数如尽,往生极乐之简要语使提正念。、
五、预防障碍
(一)不问病者之家属,亲友自开始助念,一概不得向病者前,擅越他事,如系念佛者,由护念人问助念负责人,请求得允许后可参助念
六、禁止
(一)病者倘自欲沐浴、更衣、须在助念前行之,由其家属负责,然亦视其病况缓急而定,其不欲者不必强为加其痛苦。
(二)开始助念以后,凡沐浴、更衣、移动等事,一概禁止。
(三)不得向病者闲谈杂事,俗情安慰,询问遗嘱,叹息,哭泣,以免引动爱情,有碍往生。、
(四)临终之时,或坐、或卧、侧卧、仰卧、皆随其便,不可强制。
(五)终后二十四小时内,不得移动,沐浴、更衣、如虑时久关节强硬,可用毛巾蘸净热水,围于臂肘,膝弯,再以热水淋洗,不久即可软和。
(六)终后二十四小时内,不得用手触尸体。
七、助念终了
(一)病者终后,二十四小时内,不断佛声,在此时间,若亡者头顶暖湿,助念任务终了。
(二)助念团任务终了后,遗体沐浴、更衣、移动,及其眷属哭泣,葬事,可任行之。
《佛学问答摘录》  净空法师
当病人病重,快要走的时候,他会告诉家里照顾他的人,他看见什么人在门口,他所说的全都是过世的冤亲债主,家亲眷属,这个时候是危急的关头。佛在《地藏经》上讲的很清楚,他所说的那些人是真的看见,但是否真的是他的家亲眷属呢?《地藏经》上说不是的,而是他的冤家债主变现家亲眷属来接引他,然后跟他算账,这可麻烦了!所以祖师大德教导我们念佛求往生的人在临命终时,出现这种状况,助念的人是他的真善知识 ,助念的人遇到这种情形要立刻提醒他,若他说看到某人时,应马上告诉他,不要管他,不要理他,念阿弥陀佛,他只要一说话,立刻把他打断。临终开示不要说别的,只说这句话,说别的他听不进去,只要照顾他“正念”分明,什么是“正念”呢?一心专念阿弥陀佛,绝对不要被这些阴境现前扰乱了,那就无量功德,临终不能念经,因为经文太长,你越念他的头脑就越乱,就只一句阿弥陀佛……。
聋子听不见声音是耳根有障碍,但神识没有障碍,他临终时,神识清楚,念佛决定有效。
问:临命终时,究竟应念地藏菩萨,还是念阿弥陀佛?
答《临终须知》教人,若病人临终时业障现前,应念《地藏经》或持地藏菩萨名号,帮他消除业障。如果是修净土的念佛人,家人看到他临终有业障现前,应到他处去念《地藏经》或地藏菩萨名号,回向给他消除业障。同时可以告诉他,但是不要让他听见,听见他会夹杂,在他面前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这个作法就正确,如果不是学佛人,不相信净土,也没有意愿求生净土,临终有业障现前时念《地藏经》或地藏菩萨名号,给他消除业障,早生善道,这样做就很圆满。
《送往生须知》“中阴身”的救度
临终前开示词
OOO居士(大德)阿弥陀佛!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过程,举世之人,谁能幸免,佛陀说:“世间是苦、空、无常的,现在你要将世间的一切,万缘放下,心不起贪恋、执著、并以至诚心恳切念佛,信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是念佛求生之正念,能消业障,并解除现前所受之苦,而得清净自在。
现在请您以至诚恭敬之心,一心念佛,恳求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佛力加持,佛光普照,提起信愿念佛之正念,声声恳求阿弥陀佛来接引,念念求生西方极乐国。
亡者开示词
OOO居士(大德)阿弥陀佛!
现在是您寿终正寝,也是您的神识(灵魂)要转法界重要时刻,佛陀 说:世间是苦、空、无常的,现在您要将世间的一切,万缘放下,千万不可贪恋,执著,提起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正念,把握这次难得的机缘,了生脱死,永不轮回。
现在请您以至诚恭敬心和莲友一心念佛,恳求大慈大悲,阿弥陀佛,佛力加持,佛光普照,此时沐浴在阿弥陀佛金色慈悲佛光之中,无始以来,您的业障无名烦恼,一切苦全蒙阿弥陀佛慈悲佛光净化,阿陀陀佛亲垂接引您往生西方,圆成佛道。阿弥陀佛!
冤亲债主开示词
OOO居士(大德)累世冤亲债主  阿弥陀佛!
往昔  OOO  和您们大家有缘。佛陀说:在一切缘之中,结清净法缘最为殊胜,所以藉此会因缘,您们要和OOO结最殊胜的清净法缘。也就是不要障碍他念佛求生西方的正念,现在请您们以至诚心和莲友一心念佛,帮助他往生西方 ,如是圆满佛事,无量之功德,悉皆回向您们,让您们早日离苦得乐,但愿您们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
阿弥陀佛!
印光大师开示之临终三大要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
(开示文每半小时开示一次,念三遍,集体念时最好用引磬)
十三、超度亡灵
问:祭祀去世的父母,是儿子的本份,父母在世时不吃素,今天以素食祭祀他们,就不随顺亲情了?
答:如果祖先要靠你的祭祀才饱,则一年之中,祭祖不过几次,其余350天不会饿吗?如果其余350天并不饿,就说明祭祀祖先不过是尽子孙的一点心意罢了,尽心意并不一定要杀生造业。做儿子的,让父母一辈子操心劳累,生前不能尽孝,而死后又以这些虚名利害父母欠下多生业债,这就真不配做儿女了。孝顺的儿女总是怀着一颗仁爱之心来奉养父母的,在父母过世之后,杀生害命,将众生血肉呈献于父母前,这就太缺乏仁爱之心了。
问:子孙设祭,祖先会不会来享用呢?
答:先人如果投生鬼道,子孙态度十分诚敬,就会来享用。
《安士全书选译》
问:在佛门中超度祖先,要做几次?如何才知道有没有效果?
答:要做几次没准,实在讲过世的祖先究竟在哪一道,我们不知道,如果他到人道来,他现在可能已经是小孩,或者已经是年轻人,如果到天道,天的寿命很长。饿鬼道的寿命也长,经上讲饿鬼道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个月,寿命短的是一千岁,如我们要做超度,我们做一辈子,他那里才几十天而己。所以,想超度祖先,如果他在饿鬼道,子子孙孙都要接着超度;在地狱道就没办法了。至于有没有效果?都在你自己有没有诚意,有没有真正修行,若你有修行功夫,加上诚意,效果就非常显著。
问:对病人的冤亲债主应该做些什么?
答:应该做超度的佛事,佛事怎么做法?最简单的作法,就是用真诚心清净心为他诵经念佛,断恶修善,将此功德为他回向。或者在超度的法会中,供个牌位,亲自参加大众的超度佛事,那也很殊胜,供牌位是个形式,当然最有效果的还是自己读经念佛回向给他。
问:我超度父母兄弟姐妹三十多年了,一直没有梦见他们,请开示。
答:没有梦到他们,表示他们已经超度了,到好地方去了,常常梦到就麻烦了,超度需要几千块,恐怕不灵,效果不大。为什么?这是买卖,超度不要钱就会灵,要钱都不可靠,超度的方式很多,最好的方法是印光老法师教我们的,印经布施功德回向,非常有利益,你印的经典许多人读诵,将来有一个人在经典上真正受益开悟,你的功德就不可思议……
《佛学问答摘录》
在定中地狱境界现前,看到鬼王,鬼王问她:“你到这儿来有什么事?”她说:“我的母亲在世时,造作种种罪业,现在堕落地狱,请问她现在在什么地方?”鬼王合掌说:“确实你的母亲在地狱,但是因为你发愿超度她,她在三天前,就升到天上去了。”她并没有请法师诵经,拜忏,而是自己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以此功德回向,母亲就离开地狱,生忉利天。
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清楚,一个人修行证果不容易!她一日一夜能念到一心不乱,是她母亲的功劳,她母亲要是不堕地狱受苦难,她也不会这么恳切念佛。所以,她能念到一心不乱,母亲是增上缘。她作了菩萨,鬼神对菩萨的母亲就格外看待,所以母亲就生天享福了。
因此,真有心超度家亲眷属,自己一定要认真修行,积功累德,你修行有成就,他才能得超度。譬如在世间,你想让你的父母,家亲眷属,在社会上得到一切大众的尊敬,你一定要成就你的学问、德行。一般人听到“这是某某人的父母,某某人的眷属”,大家对他就特别尊重,特别照顾,这就是加持,这就是自然的感应。明白这个道理,就懂得《地藏经》讲的原理、原则,超度的确是有功德的,能帮助造 作罪业的亡者。
《地藏经》记载,光目女的修行功夫,没有婆罗门女殊胜,她只达到功夫成片,因为婆罗门女是定中见境界,光目女是梦中见境界,定中境界比梦中境界殊胜,但也算是有成就。
近代虚老法师在《影尘回忆录》里,讲了一段超度的故事。当时,他还没有出家,住在天津与几个同参道友一起研究《楞严经》,“八载寒窗读楞严”。他和朋友合伙开了一间中药铺,一天中午,一位刘居士看店时,在柜台上打瞌睡,作了一个梦。梦中见到两个人,是他的冤家债主,这两个人欠他的钱,无法还债,上吊自杀。看到这两个人来很害怕,就问他们:“你们来干什么?”这两个人说:“我们来求超度。”他听是求超度,心就安了,不是来报复的,于是他就问:“要怎么超度?”他说:“只要你答应就行了。”他说:“好!我答应你。”结果看到这两个鬼,踩着他的膝盖,踩着他的肩膀升天了。这两个走了以后,又来了两个,是他死去的太太跟小孩,跪在他面前求超度。他问:“怎么超度他们?”“你答应就行了。”就看到这两个鬼魂踩着他的膝盖,肩膀升天了。这就说明超度必须自己有修学的功夫。
对于现代佛门里,大规模的超度佛事,我曾请教过道 安法师:“超度是怎么来的?”他说大概起源于唐明皇。那时是安史之乱,郭子仪平定了动乱。朝廷在每个大战场 ,建立 一个寺庙,都称作[开元寺],目的就是追悼死难的军民。那个超度法会等于现在追悼会,请高僧大德诵经拜忏、回向、追悼、是纪念的意思,由国家来提倡。以后民间慢慢也就有这种做法,也是请法师大德诵经、拜忏、超度祖先,可能是这么演变的。
但发展到现在,完全变质了。以前超度是寺院附带做的事情,一年也不过一次,二次,寺庙主要是讲经说法,领众修行这称之为道场 。现在一般寺院道场,很少讲经,解门,行门都没有了,最多每年打个佛七、禅七。平时以超度死人为主,这与佛教本质不相符,寺院是度活人的,现在佛教是度死人的,因此将佛教从教育变成了宗教。
这种大规模的超度,有没有效果?不能说没有效果。最重要的是主法的人,如果是有修,有证那个力量就非常显著。从前梁武帝很喜欢的一个妃子造作罪业,堕落在恶道。梁武帝是佛门大护法,请宝志公主持超度法会,以后记录下来,称为《梁皇忏》。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将梁武帝的妃子,从恶道超度到忉利天。而现代有修有证的人没有了。
我一生不敢做超度的佛事,因为我没有这个德能。从前台北景美华藏图书馆,每年只有清明中元、冬至三次祭祖的法会。牌位是百姓祖先的牌位,一律平等,绝不收钱。我们本着真诚、清净的心,诚心诚意超度,诚就能感应。近代因为社会动乱,死难的人太多,所以我们每个月做一次三时系念,诚心诚意超度在这个月中,死难的冤魂。
希望诸位了解超度的理论与事实,做总比不做好,只要尽心,诚诚恳恳,一定会有感应。
《佛陀教育》净空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