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咬皮炎的概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16:18
虫咬性皮炎又可称“丘疹性荨麻疹”,主要与节肢动物的叮咬有关,常见的如螨,以春、夏、秋季多见。由于昆虫种类的不同和机体反应性的差异,可引起叮咬处不同的皮肤反应。一般为红色水肿性丘疹,中央可有小水疱,黄豆大小,好发于暴露部位和腰周。
中医对本病的记载较多,如隋《诸病源候论》有“蜂蛰”、“蜈蚣蛰”、“湿疥”等论述。人禀性畏虫毒,触诸毒便中其毒,风邪乘虚而入与毒相搏客于皮肤;或禀性不耐之体,每食鱼腥辛辣之品,脾胃运化失司,生热助湿,蕴发肌肤而发病。
[临床表现]
1.损害以丘疹、风团或瘀点为多见,亦有出现丘疱疹或水疱者。损害中央常可见有刺吮点,散在分布或数个成群。常囚搔抓引起继发感染或局部淋巴结肿大。
2.皮损多见于暴露部位。但由跳蚤、臭虫引起的多在覆盖部位。
3.自觉奇痒、烧灼或痛感。
[诊断]
1.常有虫咬史或找到害虫。
2.常有季节性,以夏季多见。
3.应与丘疹性荨麻疹区别,后者小儿多见,损害常为淡红色纺锤形丘疹或坚硬丘疱疹,对称性散发躯干四肢,常伴有胃肠道功能障碍,患儿多为过敏性体质。
西医药治疗:局部外用1%酚炉甘石洗剂,1%薄荷炉甘石洗剂,5%~10%氨水等。瘙痒剧烈或有全身反应者可口服抗组胺制剂,如扑尔敏4mg,每日3次;息斯敏3mg,每日3次等。
中医药治疗:内治宜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
1.主方五味消毒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野菊花、牛蒡子各12克,紫背天葵子、荆芥、防风各9克,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30克。水煎服,每日l剂。
便秘者,加大黄12克(后下)。火毒重者,去牛蒡子、荆芥、防风,加黄芩、栀子各12克、黄连9克。
2.中成药
(1)牛黄解毒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3片,温开水送服。
(2)选用各地有效蛇药(如南通蛇药片、广州蛇伤药散或流浸膏等),按说明书服用。
【预防】
一、搞好环境、居室和个人卫生,以杜绝引起本病的昆虫滋生。
二、住所处室内外可喷洒杀虫剂,以消灭臭虫、跳蚤、蚊子等有害的节肢动物。
本病是小儿春秋季节的多发病,尤其多见于户外活动后发生。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消灭蚊虫、蚤、璊、臭虫等,以及避免食致敏食物,可减少本病发生。尽量不搔抓,以防继发感染。皮疹可自然消退。给予适当的药物可改善症状及加速皮疹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