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梁实秋的《下棋》中的人生态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1:29:27
内容提要:[本文是我读了梁实秋先生的《下棋》后所写。文章住要是从二个方面来阐述我对《下棋》中的胜败现象的看法。以及我对《下棋》全文的一些小观点。从作者梁先生本人的写作特点入手,并且适当的引用了一些原文字、词、句。在论胜败现象中“度”我主要讲的是慢性人和急性人的不同表情、心态等方面来说。由点到面的论说。还附带了一些文人对梁氏散文的评论。拙荆见肘有写地方我的说话只是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如有不妥敬请指出,以便改进。文章最我我谈到了写本文的意图:学习下棋的“精神”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我是从人生态度谈起。
梁实秋(1903-1987)出生于浙江省杭县,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1987年11月3日因为心脏病病逝于中国台北。梁实秋先生曾经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以后迁至台湾,历任台北师范学院外语系主任,英语教研室主任,文学院院长,国力编译馆馆长。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词典》。他是20世纪华语世界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给上世纪文坛留下了2000多万字沉甸甸的英译的文学大师。梁实秋散文自然、真率、豁达、洒脱;亦庄亦谐,“询烂之极趋与平淡”;旁征博引、中西逢源等特点。
实秋不但能说会道,写起或译起来,下笔千言、谐而不俗--冰心
文学批评正是梁氏前半生文学事业所在,其激荡之广、反应之烈,凡我国新文学史皆难忽视。其平生最大的成就:一是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他出版的散文、小品、杂文等多达20多种;二是编纂英汉词典,他编写了30多种英汉字典、词典及英文教科书;三是翻译《莎士比亚全集》花时最长,用精力最大的一项工程。
今小议梁先生的短篇散文《下棋》(选自《梁实秋散文》,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版)中的胜败感象,愚者不能点金求全,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读者指出,余不胜感激。
梁实秋先生在文章《下棋》中开篇便这样说:“有一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杀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得你觉得索然无味。”我想梁先生谓之“涵养”犹如古圣人的“道”,其在棋局之中所见便是梁先生难以接受的一种精神上的压迫,使你觉得胜也无味,败也无味,如同嚼蜡索味无趣。如是而已。而作者推崇真的人生态度在全文都是有的。梁实秋所向往的是一种“不能无争”有不能“争的范围超出棋盘” 的中和之“度”。然而,“度”的把握不是刻意或强力所能达到的。它需要一种人性的自我修养,需要一种投入,需要一种真的“真”的情怀。但是真的胸怀又非人人都有,下棋虽然有陶冶性情之功效,但功夫在棋外,性情没有陶冶到真的程度,没有达到中和之度自然难以进入棋界,也谈不上棋中的陶冶。而真而到中和,达到一种“度”的超脱,则是一种人应该具有的境界。
古人常常说君子没有什么值得相争的,唯有下棋却要争的。倘若你能让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的在额头上陈列出来,或是哭丧着脸作惨笑,或咕嘟着嘴作吃屎状,或是抓耳挠腮或大叫一声,或长吁短叹,或是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问中连续用了八个或是使文章所述的胜败感象尽显其中,胜之有余,于是你便可以点燃一只烟,吃上一杯茶,静静地看对方的苦闷的表情,其乐溶溶。梁先生将这样的细致现象显现在我没读者的面前,它与猎人追逐兔子相比较,胜之切。欢喜在不言中。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真理”:“和人下棋的时候,如果有机会使对方受窘,当然无所不用起报。如果被对方所窘,便努力作出不介意状。因为即不能积极地给对方以痛苦,只好消极的减少对方的乐趣。”言之胜乐,败愁然也。
紧接着作者列举了二种人下棋:一是慢性人,慢者,见别人走当头炮,他便是左思右想,不知道如何是好,想了很久也迟疑不决。急得对方拱手相让认输,这种赢是不痛快的,是无奈所为;其二是急性人,急者下棋如同赛跑,劈劈啪啪,草草了事,这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一贯作风。赢了也是胜之不武。于是作者便说:“下棋不能不争,争也得有个变,有的斤斤计较而因小失大者,有不拘小节而眼观全局者,有短兵相接作生死斗者,有一面下棋一面诮骂者,更不幸的是争的范围超出棋盘,而拳脚交加,为此下棋的意义完全被忽略了。”静者久而无声,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挖车。挖者与被挖者大相径庭:被挖的人不敢出声,出声则口张,口张则车被挖回,挖回则反悔棋,悔棋则不得胜。这种认真的态度作者痛恨之疾谓之曰:“可爱”。下棋安静的人做着,神情潇洒,望之犹如神仙中人,倘若不静者,两人都站起来,箭拔弩张,做生死关头,两人跳到桌子上去也未尝不可。可见下棋的人求胜之心之切、之急。胜利的快乐仅此。
作者最后认为下棋只是为了消遣,但是有人为此之不知疲倦,是由于人的争斗好胜。下棋是一种“斗智不斗立”的游戏。无处不可下。下棋在于一个“争”字,争胜了仿佛天下都是你的,反之则似千古恨。他曾说:“一个地道的中国人,大概就是儒道释三教合流的产物。”无疑,他追求的是中和之“度”正是立足三教之上的重构,着也正是他自己清雅洁淡,随心所欲,以内心的丰瞻适意为人生情趣的写照。所以,《下棋》与其说阐述的是下棋之道,不如说是对自己追求和已经达到的人生境界的品位和反思。从中我们也看到了梁实秋深刻独特而又复杂的哲学思想。
在中国散文史上,梁实秋是一位后起之秀,他的真正成功在同志中年以后。他追求内心风瞻闲情逸致风雅幽默的情趣。虽然他的生活圈子毕竟有限,但他学贯中西,强闻博知,通览古今,兼收并畜,对世态认清颇为关心,而且能独具慧眼,发他人之所无。他能控制自己的情感,追求外枯中膏、外冷内热、“入水不濡、入火不热”的境界。他在《下棋》一文中的幽默让人看得真切。“相反的是,梁实秋充满哲思的人生思辩和处世智慧,具有警世、通世、醒世的积极意义”。(《八十年代台湾散文选》)。他的《下棋》自然、幽默又带有讽刺,讽刺中见温厚,平淡的记叙中自有醇厚的深。含有独特的文调,又是梁实秋散文艺术的突出表现。他在其《下棋》中把那些为了追求胜利而不惜一切的做法无比的憎恶。他把胜利的人与不胜利的人的那种中心理尽现文字中。率真、豁达、洒脱。
我读了梁先生的《下棋》后。觉得他把下棋人的种种心理细致入微的表达了出来。其文采之幽默、风趣让我颇受感悟。从下棋中我也学习到了人生道理:认真的去对待每一件事,无论成败你都是胜利者。我们要学习的变是下棋的精神。下棋的“度”和人生观。
本文出处:http://www.wenzike.com/user1/yashe/archives/2006/3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