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和非西方世界渐趋均衡的国际格局正在形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08:32

编者按:肇始于美国并迅速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国际格局和秩序产生了哪些影响,是目前国际学术界热点话题。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钱文荣认为,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加强,但G20不会取代G7,因为G7是以美国为首西方发达国家赖以共同主导国际事务的一支中坚力量,而且美国仍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
最近发生的一系列问题,如从希腊开始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实际是2008年从美国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延续,无疑将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同时,最近美国官方宣布一季度的许多经济指数都没有达到预期,导致华尔街三大股市暴跌,美国的失业率并没有因经济有所好转而下降,却仍维持在10%左右的高位。这些都说明危机并没有完全过去。但这并妨碍我们对“后危机时代的国际格局和秩序”主题的讨论,反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场危机的严重程度及其对国际政治和经济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这场起始于美国并迅速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机并迅即演变成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不仅导致了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更重要的是对国际格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已经并将继续造成长期而深刻的影响,预示着国际格局、国际秩序、国际制度和机制乃至国际体系的未来变化走势。
第一、国际格局的变化。
国际格局是指国际力量对比及各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使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首先是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实力相对下降。这已成为包括许多美国政要和学者在内的国际社会的主流共识。奥巴马总统5月22日在西点军校的讲话中承认美国再也不能在世界上单独行动,强调要与其他国家合作,要在巩固既有联盟的同时寻找新的伙伴。奥巴马的这些话是对美国实力下降的最好诠释。当然,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不是导致美国实力下降的唯一因素,还有其它更重要的原因,将在下面作进一步阐述。
(2)欧盟国家是这次金融危机的重灾区,本来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使欧盟各国的经济遭受沉重打击,接着又来了从希腊开始并还在蔓延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这等于雪上加霜。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5月22日说,经济和金融危机已经将欧洲十年来的经济增长和进步一扫而空。
(3)新兴大国群体崛起,是改变当前和今后国际力量对比的主要动力。近2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国际格局的一大发展就是以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的群体崛起,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据统计,在1988-1997年和1998-2007年这两个十年期间,世界经济GDP年增长率分别为3.4%和4.1%, 发达国家年均增长率分别只有2.9%和2.6%,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1%和5.9%。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统计,从2000年至2008年,“金砖四国”的GDP占全球比重由8%上升到14.6%,货物贸易额占全球的比重由6%上升到12.8。这些国家的迅速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实力消长问题,而且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这些国家也跟着遭殃,蒙受巨大损失。但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率先开始复苏,成为推动和加快全球经济复苏的发动机。由于自身综合国力的增强国,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在走向国际舞台中心,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21世纪国际关系变革和大国关系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二、推动国际秩序、国际制度和国际机制的改革。
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进一步暴露了现行国际秩序及其一系列相应的国际制度和国际机制存在严重缺陷,首先是暴露了国际金融体制中的严重问题。二战后由美国主导建立起来的三大国际经济和金融机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组织和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几乎完全被发达国家所控制,从人事安排到表决制度等都操纵在他们手里,其中的各种规则均以维护发达国家的利益为主。这种不合理、不公正、不公平的国际秩序与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国家间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的趋势相悖,特别是背离了以力量对比为主要特征的国际格局深刻变化的现实,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最近世界银行年会决定增加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投票权,使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从44.06%提高到47.19%,中国的投票权从2.77%增至4.42%。虽然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一国垄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但这是一个进步的开始。整个国际制度和机制的改革任务还非常艰巨,但改革的大趋势已不可阻挡。
第三、对国际体系的冲击,促进了内部结构的变化。
从总体上看,如今以主权为基本原则、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体系没有发生质变。但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多极化的发展必然对国际体系形成冲击。实际上,这个体系内部结构已经开始发生演变。
首先,国际体系出现了从西方国家大权独揽到非西方国家积极介入的转型。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新兴经济体成为国际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进入21世纪后,7(8)国集团(G7/8)感到他们已不可能应对新世纪面临的所有问题。从2003年开始八国集团邀请部分发展中国家参加他们的年度会议,共同讨论如何应对国际政治和经济问题,这就形成了8+5的格局。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又进一步把原先部长级的20国集团(即G20)升格为首脑级的G20,并在2009年的匹兹堡峰会上被确定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新兴大国的群体崛起不仅反映国际经济实力的消长,而且动摇了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其次,世界政治和经济的重心正在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200对年来,一直到冷战结束后头十年,世界的政治重心一直在大西洋两岸,但近十年已经开始向太平洋转移。同时,自从苏联-东欧集团解体后,在经济上一直是美、欧、日三足鼎立的体系,现已演变为美、欧、亚三足鼎立格局,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已成为国际体系中的重要一极。
三是国际体系中行为体的多元化趋势不断发展。
国际组织、地区组织和公民社会成为影响国际事务的重要因素。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继续发展,联合国、欧盟、东盟以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组织乃至国际非政府组织都在应对这场全球性金融和经济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上这些变化表明国际体系处在变革中,且在量变过程中存在着部分质变。当然国际体系的变革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以上这些论述大家都比较了解,没有什么新观点。下面我想着重对以下四个有争论的问题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1、 如何评估美国的实力相对下降?
美国的实力下降已是较普遍的看法,但到底下降到了什么程度?世界各国的学者中争论很大,有的认为美国已开始衰落,甚至说已经衰落,称此次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就是衰落的标志。但我本人不这么看。第一,一个国家是否已经或开始衰落,主要看五个方面:政治制度、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水平和文化影响力。应该说美国在这五个方面都没有出现会导致国家衰落的严重问题。美国的政治制度总体上是稳固的(当然不是说这个制度没有问题。这次金融危机就暴露了美国金融体制的严重缺陷,也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美国的选举制度也有问题,他们自己在辩论改革);美国的经济实力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了沉重打击,但主要在金融领域,实体经济虽然也因此陷入衰退,但没伤筋动骨。美国的经济实力仍然是最强的。近几个月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美国率先开始复苏就是一个明证;军事实力超强,无容置疑;科技整体水平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此外,我们还必须承认在对现代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创新能力(包括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方面,也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至少在今后相当时期内不能与其相比的。
第二,今天我们看到的美国实力下降,主要是三大原因造成。一是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与其实力之间的差距,为了实现它的称霸野心,过度消耗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二是它带着扩张野心发动全球反恐战争,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不仅消耗了美国的硬实力,更重要的是大大削弱了它的软实力,导致美国主导国际事务的能力也随之下降。因此,奥巴马上台后,他给自己定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就是在国内加快结束经济衰退,促进经济复苏;在国际上加快恢复美国的国际声誉。他上台开始到现在出台的一系列对外政策,如宣布从伊拉克撤军,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从布什反对改为支持京都议定书,以及抛出所谓建立无核世界等等,都是为了尽快恢复美国的国际威信,而且应该说已经取得了较好效果。
第三,过度迷信和推行新自由主义,导致金融管制失控。这是爆发这场造成了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而且由于过度强调金融业,忽视和削弱了美国自身本来占有绝对优势的制造业。奥巴马的经济刺激方案,重点就恢复和发展以新科技、新能源为基础的制造业。
因此,所谓美国实力的下降,主要是体现在相对的下降,这就是说,主要是由于其他强国特别是新兴大国实力的快速发展,而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美国情报委员会发表研究报告《全球趋势2025——转型的世界》(Global Trends 2025——A Transformed World)也承认,“随着中国、印度等国家崛起,一个全球多级体系正在崭露头角。”(A global multipolar system is emerging with the rise of China, India, and others.)虽然美国仍将是唯一的最强大的国家,“但主宰地位下降” (Although The United States will remain the single most powerful country “but will be less dominant.”)。美国决策者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做出新是战略选择,也就是必须调整与其他大国特别是新兴大国的关系。
2、 如何评估中国的发展?为什么说中国将长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长期来为国际社会所公认。但是,近年来,国际上有些人对此定位开始提出异议,认为中国已不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都是由于不太了解中国的国情以及对一些公开发布的数据缺乏深入分析所致。事实上,中国不仅现在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并将长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诚然,新中国在1949年建国后前30年发展的基础上,经过后30年改革开放,在经济、军事和科技等诸领域都取得了巨大发展和进步,综合国力有了显著增强。但是,就从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来说,如果我们对国民生产总值(GDP)、出口产品和科技等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深入判析,就不难发现中国离发达国家还差得很远。
中国的GDP总量确实已跃居世界第三。然后,按照世界银行以人均收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中国今天的人均GDP只有3000美元,仍被排在第100位之后,不仅比发达国家差得很远,而且还落在许发展中国家之后。若按联合国以每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25美元作为最低贫困线计算,则中国今天还有1.35亿人处于赤贫状态,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0%;若以每人每天生活不足2.5美元作为贫困线计算,则中国今天又4.3亿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上,约占总人口的32%。
再说中国的GDP并非都是中国自己的企业创造的。而相当一部分是由外国在华独资公司和中外合资公司创造的。例如,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两分别为1379.1万辆和1364.5万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但是,其中90%以上是外国独资和中分外合资公司生产的,其中大部分利润为外国跨国公司所得,中方所得主要是收税和劳务费或少部分利润。真正是中国自己的公司生产的汽车仅占5%左右,而且关键技术和设备还是用高价从国外买来的。可是,这些汽车的产值都算在中国的GDP之内。
从外贸来说,2009年中国进出口总量已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外贸大国。但是,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3月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所说,中国出口中50%是加工贸易,60%是外企或与中外合资企业的出口贸易。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中,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占85%左右。这表明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很差,中国的科技水平除个别领域外,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落后很多,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
以上这些事实说明中国仍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宪法规定“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真正发达起来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从政治上说,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今天仍然共同面临着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强权政治、变革国际旧秩序的艰巨任务,需要相互支持和帮助。我们始终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又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真诚支持。因此,邓小平先生生前反复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现在属于第三世界,将来发展富强起来,仍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这里所说的第三世界就是指发展中国家。
3、 G20、G7和金砖四国三者将是一种什么关系?
去年在伦敦和匹兹堡召开G20峰会期间,西方媒体大谈G20将取代G7(G8)。可是,近几个月来鉴于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媒体和一些学者又开始贬低G20和“金砖四国”。我们究竟如何看这三者之间未来的关系。
我的看法是,G7不可能被G20所取代,因为这是以美国为首西方发达国家赖以共同主导国际事务的一支中坚力量,但是,如前所说,G7的作用已经明显减退,它们已无力单独应对在新世纪内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威胁。因此,他们必须谋求新兴国家的合作,这就是G20形成的基本原因。至于“金砖四国”,目前尚未形成正式机制,但一年一度的峰会正在变成机制化。这四国的专家学者正在深入讨论“金砖四国”未来发展方向问题。本人认为,不管G7、G20和“金砖四国”自身如何发展和变革,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很可能是这样:G20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讨论和应对国际重大事务特别是经济事务的主要平台,G7将成为发达国家在G20中协调共同立场的核心,“金砖四国”(加上尚未在“金砖四国”之内的发展中五国其它成员)将成为在G20中协调发展中国家立场的核心。现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有些人试图分化和离间新兴国家的团结。他们或者故意制造矛盾或者夸大新兴国家间某些分歧。这种状况与新世纪内需要加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国家之间合作的趋势背道而驰。
4、 如何客观地看待欧洲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英国《金融时报》今年5月13日刊登了美国前国务院政策规划司司长、现任美国外交学会会长(President of 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ass)的文章,认为欧洲不再是世界主要力量。文章说:“欧洲作为21世纪一支重要国际势力的时刻甚至尚未开始就宣告结束了。” (Even before it began, Europe's moment as a major world power in the 21st century looks to be over.)他的主要论据是冷战结束后,“欧洲已丧失核心地位” (Europe's centrality)“欧洲对美国的重要性下降”。但我认为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如欧盟)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不是取决于对超级大国的重要性如何,而是它自身的实力。欧盟目前确实面临很多问题,又遭受了肇始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和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力量有所下降,它的重要性与冷战时期相比也有所下降。但是,纵观欧盟60多年发展的历程,我们谁也不能否认它在不断壮大。正如哈斯自己也承认的那样,欧洲目前是世界最大经济体,其经济规模还略大于美国(Europe is now the world's largest economy, slightly larger than the US)。而且欧盟作为有着27个成员国的国家联合体在国际事务中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展示为21世纪世界上一支不可忽视的主要力量之一。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生前曾预言:欧盟的联合将是世界范围内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唯一重要举动”,将导致21世纪出现“真正的多级”。 (Harvard University’s Samuel P. Huntington predicted that the coalesc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 would be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move” in a worldwide reaction against American hegemony and would produce a “truly multipolar” twenty-first century. )我们所说的多极化发展趋势,欧洲或者说欧盟就是多极化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几点结论:
1、建立在以主权国家为基本单位和以《联合国宪章》为基准的国际体系尚未发生质的变化,但已处在逐步加大和逐步深入的量变过程中。也就是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国际体系开始变革的时代。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西方在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将相对下降,国际政治和经济的重心正在渐渐地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更确切地说是将渐渐形成一个“西方世界”和“非西方世界”并存并且他们之间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渐趋均衡的的国际体系。至于这个过程要经历多长时间,目前尚难估计。但我们特别是所有的大国从现在开始就应该为这个新的国际体系做准备,使之和平地形成一个和谐的国际体系。
2、随着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群体崛起,国际力量对比已经并将进一步发生深刻变化,国际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加强。
3、美国仍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但它的实力和影响力将随着其他强国特别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新兴大国的崛起而相对下降。
4、全球化时代的多极化不同于18-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列强争霸,而是国家间相互依存越来越紧密。虽然难以避免不断出现矛盾和冲突,但在通常情况下总能找到解决矛盾和冲突的办法和途径。重要的是要改革现行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建立以文明多样性、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模式共存的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共同向着构筑一个和谐世界而努力。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钱文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