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 她为什么不识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47:33
中国一次又一次地承诺消除文盲,这令周吉涵(音译,Zhou Jihan)的故事听来颇为尴尬。不是因为她还没有掌握中国汉字,而是因为中国仍然有千万像她那样奋力学习读写的成年人。这是一个耻辱,北京情愿不让你知道。
如今三十六岁的周成长于中国西部偏远农村的贫寒家庭。因为当地小学收费偏高,周的父母作出了一个抉择:周的兄弟去读书,而她和她的姐妹留在家中干农活。而对于这个抉择,全家人都视为再自然不过的了。周表示,“小的时候我从来没有上过学。我们遵循传统,家里把更多注意力放在男孩身上,而不是女孩身上。”她对自己能记住超过一千个字感到自豪,但她要再多学五百个才能脱盲。但中国当局暗示的不仅是艰难的进展。
2000年,中国政府宣布它将在2005年扫除成年文盲,并确保儿童获得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2002年,国家媒体报导了大步进展:人口中的文盲份额已经从1992年的22.3%下降到8.7%。这是北京上一次公布的文盲数字。但在4月,国营英文《中国日报》宣布文盲归来“困扰”这个国家。文章援引教育部官员高学贵(Gao Xue-qui)的话,称2000到2005年间,文盲人数增长超过三千万,情况“令人担忧”。
这片报道令人怀疑中国的话,它宣称它是世界上国民教育最良好的国家之一。两天后,《中国日报》刊出更正,称高学贵的数字是非官方的,而且报导宣称文盲数量事实上在下降。此举显然是出于压力。许多专家不买帐,称北京从来没有为扫盲运动提供必要的资金。北京农村妇女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吴青(Wu Qing)称教育改革“彻底失败”。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黄亚生(Yasheng Huang)表示,九十年代,地方政府把很多教育的钱转到基础设施,地方学校不得不关闭或收费。黄亚生认为,“九十年代政府系统教育经费不足,并把资金负担转嫁给中国贫困的农村居民。”“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他们不给教育投资,那他们投资什么?答案就在北京和上海——大规模而完全非生产性的建设热潮。”
早在1986年,政府提出保证所有适龄儿童接受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但这个政策没有得到执行,特别是在乡下。许多学校继续收取入学费用,或者添加从铅笔到考试等各种费用。今年早些时候,在文化发展中心工作的徐荣(音译,Xu Rong)带教育部官员去看看西部一座贫困村庄的教育困境的第一手情况。一位营养不良的年轻母亲告诉来客,她靠卖血来供孩子们上小学。官员问她知不知道学校应该是免费的,这位妇女马上回答说知道——但她必须为每一本教材付钱。徐荣表示这些官员“感到震惊”。迁往城市的农民面临着甚至更大的教育障碍。许多城市不让流动人口子女进入公立学校。有些则收取高额费用,称流动人口子女是临时居民,不享受免费教育。女孩们受到了最大的冲击:2003年的联合国报告估计中国文盲中妇女的份额高达80%。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Hu Xingdou)表示,面对财政困难,甚至相对一些富裕的农民家庭也认定上学的代价不值得。上大学的竞争是残酷的,甚至连那些有学位的人也难以找到工作。胡表示,他们不想学习,因为他们认为如果上不了大学,那根本就没有用。
当然,多数人仍然在奋斗。周吉涵表示文盲令她感到很不足,她不会让自己的孩子遭遇同样的命运。周表示,她的女儿正在参加高考,她希望女儿可以成为大学生,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北京也想实现梦想,但它需要为梦想付出。(作者 Sarah Schafer)
英文原文:http://www.msnbc.msn.com/id/19142945/site/news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