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管理者的思辨力 - MBA智库资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12:39
提升管理者的思辨力
管理者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批判思维能力,才能够不被那些诱人的“成功公式”所蒙蔽,真正提升自己的决策和执行水平。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战略及国际企业管理教授罗森维(Phil Rosenzweig)以挑商业管理畅销书的刺而知名。在2007年出版的著作《光环效应》中,他指出,包括《追求卓越》、《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等近年高居畅销榜榜首的热销商业管理书籍,基本上都以致力于探究企业业绩背后的原因为使命,都宣称基于大量科学严谨的调查研究,给出了若干条走向成功的“定律”和“永恒法则”,但是许多研究依据的逻辑前提就是错误的,作者们的思维被一系列假象所左右,无法做到清醒的思考,在此前提下寻找的数据自然多有偏颇,得出的结论也就问题重重
当然,商业管理畅销书存在的这些问题并不仅仅与作者们的研究逻辑缺陷有关,还与读者们的潜在心理需求有关。这类书籍的读者大多是企业管理者,他们都是大忙人,顶着增值创收的压力,自然偏爱一些现成的答案、易学的招式,幻想以此领先于竞争对手。在罗森维看来,商业管理书籍的作者们就是面向这样的心理需求,为管理者们讲述了一个个遵循几条法则就一定能够成功的故事。管理者按照这些似是而非的“定律”和“法则”行事,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至于出路,罗森维认为,对于管理者来说重要的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将可靠和不可靠的发现区分开的鉴别力。本期高端访谈,我们很高兴地请他来分享自己对于如何警惕各种商业误见以及如何培养批判思维能力的见解。警惕无处不在的误见
记者:您的《光环效应》一书对一些畅销的商业书籍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自从这本书出版以来,您有无收到过被批评的作者(例如吉姆·柯林斯和汤姆·彼得斯)的反馈呢?
罗森维:没有,我也没想要从他们那里收到反馈。我的朋友告诉我,他在我的书出版后不久就送了一本给柯林斯先生,因此柯林斯先生肯定是知道这本书的。但是我觉得他不会正面回应,因为我在书里对他提出了太多尖锐的问题。
不过我很高兴从很多学者以及管理界人士那里收到很多肯定的评价,迄今还没有人指出我的观点是错误的。不过的确有人认为,我对那些充斥着光环效应和其他误见的商业书籍的批评是正确的,但那些商业书籍还是具有一定的价值,例如它们毕竟还是道出了一些如何提升企业管理的共识,并激发管理者去打造更佳的组织——例如,要有最好的员工队伍,知晓自己擅长的事情,具有鲜明的价值观,等等。
我的书主要是批判这类书籍:1. 声称自己做了严谨的研究,但是事实远非如此;2. 它们让人产生“只要遵循某种公式,成功自然会到来”的错误观念。事实上,没有人会因为仅仅遵循了几条简单的公式就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在一个竞争性的商业环境里,企业业绩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如果一个行业里的每一家公司都遵循那几条公式,很显然不可能每一家都会成为卓越的企业。成功意味着你必须做一些与竞争对手不同的事情。
同时,战略意味着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具有一定的风险。管理者的任务不是跟在公式后面亦步亦趋,而是要收集信息并由此做出决策。尽管没有决策能保证公司永不失手、成功在握,但管理者做出的决策应该能大大提高一家公司成功的几率。
记者:您对于风险和决策的分析让我想起风险投资决策的情景。充分竞争市场环境中的天使投资人和风险资本家都非常清楚,他们是在“知情的情况下冒风险”,并非自己的每一笔投资都会成功。
罗森维:的确,在充分竞争市场环境中,企业对高绩效的追求就是在“知情的情况下冒风险”。不过,大型企业的战略决策与天使投资人和风险资本家的投资决策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一般具有重大的后果,而且很难逆转,不像后者那样可以通过多元投资分散风险。
记者:您写作这本书的想法当初是怎么产生的?
罗森维:过去十几年我一直在从事高管教育工作。其中我发现,大多数管理者都非常聪明,热心好学,但是在批判思维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例如,对于那些貌似正确实则有问题的观点,他们会一股脑地接受。这方面管理顾问背景的学生也好不到哪里去,甚至可能更加糟糕。很多学者本应在批判思维能力方面具备更好的素养,但是在写作给管理者看的书时也把基本的规则放在了一边。
我写作这本书,就是为了提升商业界的批判思维能力。我认为,管理者在批判思维能力有所欠缺,问题并不在他们身上,而是因为我们这些从事管理教育的教师没有很好地教育他们,帮助他们养成足够的鉴别力。我的书意在帮助管理者成为更佳的商业管理研究成果的消费者。
记者:您似乎认为,很多作者依赖的数据之所以有问题,部分地是因为他们从商业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援引资料,而新闻媒体的报道是被光环效应传染的“重灾区”。但据我们了解,很多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注意利用商业新闻媒体的参考作用,您认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罗森维:新闻媒体的报道本身并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学者们在利用新闻媒体的报道进行研究时必须谨慎。当我们处理那些可能受业绩光环影响的数据时,必须确保不把它们作为测试业绩驱动因素的独立变量。否则,我们的研究就真的会出问题,而这正是一些商业畅销书所犯的错误。如何培养思辨力
记者:您刚才提到,管理教育可以为培养管理者的批判思维能力提供帮助,可否展开阐述一下您在这个课题上的观点,介绍一些您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通常的情形似乎是,教师为了向学生说明一个概念,往往会借助某个公司的案例,并且突出强调其某些方面的独到之处,而案例的选择往往又受到媒体报道的影响。那么,教师如何在这个过程中避免发生误见呢?
罗森维: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我一直在努力把批判思维引入课堂——既包括课程框架,也包括其中所采用的资料和数据。我也一直在努力避免根据经营结果做简单的原因总结。对于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例如几年前的丰田公司,我们很容易会得出它战略英明、领导有方、员工优秀、执行有力等等论断;对于任何一家处于困境中的企业,例如最近陷入质量风波的丰田公司,我们又会很容易地得出相反的一些结论。我会要求学生们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而是要把自己的分析建立在客观数据的基础上。
前段时间,我任课的班上的一个管理者断言,某公司遇到了挫折,因为它过于“傲慢”。我就问他,“傲慢”与“自信”之间的差异何在?在我们日常的闲谈中,对于一家成功的企业,我们都会倾向于认为它是自信的,而当它陷入困境时,我们又说它是傲慢的。如果我们的结论是根据企业的表现得出的,而不是基于客观的分析和评估,那么我们就是在根据业绩归纳原因,而不是在提供对业绩的解释。
记者:我非常欣赏您在书中的一段话:“高明的管理者知道,经营之道在于找到提升成功概率的方法,而不是把成功幻想成一种必然的结果。”
罗森维:加深管理者对风险和或然性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必然性的许诺依然在畅销不衰。不幸的是,很多作者正是出于迎合市场需求搁置了自己的真知灼见,而去贩卖一些所谓的“成功定律”和“永恒法则”。
记者:培养管理者的批评性思维能力,让他们拒绝那些貌似正确、实则问题重重的简单答案和招式的确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这里最大的麻烦恐怕是,很多管理者面临繁重的工作压力,很难付出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缜密的思考。而如果有人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些步骤和指引,他们一般会如释重负地采纳。
罗森维:可能吧。但是从我的经验来看,愿意接受批评性思维的管理者的人数比我们通常想象的要多。很多商业畅销书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向管理者讲授“真经”,而不是去帮助他们提升思维能力;那些作者们只是在贩卖一些他们觉得管理者更愿意接受的简单的公式,而不是去涉及问题的复杂和关键的一面。令人欣慰的是,我的观点得到很多人(包括很多学者和企业界的管理者)的共鸣,他们认同研究必须基于严谨的数据和严谨的分析过程。在帮助管理者培养批评性思维能力的课题上,我们能够做的事情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