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永远的千岁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20:37
《我的千岁寒》不会是一本好书,因为严格意义上它甚至都不是一本书,十几万字的东西,还是七拼八凑的。这说明,王朔已经没有什么东西拿得出手,这更说明王朔是多么的需要钱!
路金波——王朔新书《我的千岁寒》的经纪人,日前在接受《德国之声》的采访时终于承认,《我的千岁寒》的销售很不成功,基于此,他表示王朔的书他今后不再做了。他同时还透露,王朔的那个剧本至今也没有卖出去。另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我的千岁寒》共发货20万册,由于许多书店在退货,估计最终销售量很难超过10万册。
王朔对记者说:“告你一秘密,路金波在我那本书上夹了几百万广告,谁指着卖书呀。其余的就便宜盗版得了。”
如果说2007年的上半年,王朔一直都在为新书进行营销,那么,半年的劳苦是白费了;如果他是在企图甩掉写作者的身份,全面转型为一个“非职业揭黑记者”,他是成功的。不过,这样的成功,却让那些曾经从他的文字中得到趣味的人感到失望。王朔在做“正确的”的事情,但是,他的行为本身是不误正业的。
我反对将“疯狗”之类带有贬义的名字扣在王朔头上,但是,不断被公共化,不断跳出来爆猛料的王朔,难道不准备再继续写字了吗?他如何安抚自己的内心?如何思考自己的写作问题?如何以闲逸的心情在后海看美女?他如何写作?也许这对王朔而言是瞎操心,他能将骂人和读《金刚经》结合得很好,但是,我对频繁曝光的王朔,已经厌倦,对于王朔将骂人与研习《金刚经》的《我的千岁寒》,很失望。
王朔沪上会文友 《我的千岁寒》5日上市
书架虚位以待等新书
2007年04月04日09:28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王朔来上海,余波未了,与媒体大战三百回合之后,王朔应好友之邀与沪上文人聚餐,王安忆、陈村、孙甘露、沈宏非等人悉数捧场,众友人为王朔特地炮制了一道“动物凶猛”菜肴,而王朔也在席间大派新书,言笑甚欢。
上海书城负责人则透露,王朔新书《我的千岁寒》要到本月5、6日期间才能正式走上上海书市。
王朔吃饭,王安忆下厨
王朔高调亮相新书发布会之后,冒雨参加了沪上文人朋友为他专门开设的“接风宴”。走入高安路一家私人会所,王安忆、陈村、孙甘露、沈宏非等人早已等候多时,为了王朔的到来,友人们动足脑筋,聚餐主题起了一个“美腿大会”的火爆名字,由整条西班牙专递来的顶级火腿和东阳农家火腿组成主菜,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动物凶猛”的菜名。
被王朔昵称“姐姐”的王安忆也围上围裙亲自下厨,为王朔的到来炮制自己的拿手私房菜“黄芽菜煮东海梭子蟹”,原料更是由美食家沈宏非亲自采购,成为席间极受好评的一道菜。
意犹未尽,身体很好
王朔边吃边聊,把一顿饭变成了“娱人”的调侃,还向友人热情派发新书《我的千岁寒》,并一一签上题字。只是没吃多久,意犹未尽的王朔又被新书策划人路金波接走。担任“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的陈村不但记录下了整场聚餐,也变成了好奇的记者对这次私人聚会的提问的“官方回答人”:“可以一说的是,王安忆、孙甘露、沈宏非、王朔身体很好,状态正常,菜好吃嘛,食欲不错。王朔习惯性爱说,众人击掌大笑。譬如他说某人的家像酒店大堂,说追光。这家伙真是能说,他昨天就差表演了。我在四川看他边说边表演笑岔了气。说正经的,我还没读过《我的千岁寒》,我有空会认真读一下。据甘露说,其中《我的千岁寒》那篇非常好。王朔是个应认真对付的作家,好久没出书了,出书要祝贺,还要认真看看。没看过不能瞎说。”
新书未到,书架着急
尽管前天就已经高调亮相新书发布会,然而,记者从上海书城了解到,《我的千岁寒》要再过两到三日才能正式发售,如今整个书城也只有一本样书,所有的相关部门都在紧紧盯着新书的配送发售:“这两天,已经有许多读者来问我们新书到了没有,我们的书架也在虚位以待这本新书。”
而记者从几大预售网站则看到,王朔新书以20元左右的书价售卖,发售到第三天,尚未登上热销排行榜。而策划人路金波则告诉记者,过阵子,将有一批王朔新书的签名本以特别的方式推出。
作者: □晚报记者谢正宜报道
王朔新书《我的千岁寒》的营销大败局
作者:张结海
路金波——王朔新书《我的千岁寒》的经纪人,日前在接受《德国之声》的采访时终于承认,《我的千岁寒》的销售很不成功,基于此,他表示王朔的书他今后不再做了。他同时还透露,王朔的那个剧本至今也没有卖出去。另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我的千岁寒》共发货20万册,由于许多书店在退货,估计最终销售量很难超过10万册。
路金波先生面对国外媒体此番难得的实话实说却和我最初的判断十分吻合。王朔当时闹腾得最凶的时候,许多人真以为王朔有“精神病”,甚至有人请我写一份“王朔的心理分析报告”,我拒绝了,我回答说,你们都上当了,王朔表面疯狂的背后都隐藏着理性的策略和精明的算计。我还是过一段时间写一份“王朔的营销总结报告”吧。
王朔此次所谓的复出大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先是在一份文学杂志上“对话”,未见到动静,遂在一南一北两家极具影响的平面媒体上对精心挑选的人“骂街”,可惜这些被骂的人都是些老手,他们深知对付炒作的最好做法就是不予理睬,除了一位杨姓女士误判了形势、一位余姓先生修行还不到回了几句嘴,王朔的这些精确制导导弹最终都因GPS干扰仪的干扰而落在了无人区。王朔急了,豁出老脸,跑到一家电视台自爆吸毒、嫖娼的经历,这才终于见到了渴望已久的反响,最后去《心理访谈》节目看所谓的心理医生,倒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招。
王朔成功地让大家相信,复出的一言一行不过是在强化他的“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商标,是在展示他的“动物凶猛”,也正是因为王朔的光环,让我们忽视这样一个原本十分简单、明了的事实,一个男人,如果到了要拿自己的吃软饭、嫖娼、吸毒来炒作,根据心理分析,那意味着:第一,他一定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第二,他对自己的新书严重地缺乏信心。
我一开始就作出判断,《我的千岁寒》不会是一本好书,因为严格意义上它甚至都不是一本书,十几万字的东西,还是七拼八凑的。这说明,王朔已经没有什么东西拿得出手,这更说明王朔是多么的需要钱!其实,我们稍微计算一下就知道王朔的生活确实不富裕。王朔的黄金时期是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就算当时王朔挣了些钱,到今天已经没什么意义。对此,王朔自己倒是没有隐瞒,他说:“我没有挣到一辈子要花的钱,时间一长,当然会有经济压力。”
我高度怀疑,路金波最终没有兑现那个300万元,王朔的经济压力依旧,否则何以解释这次所谓的“侯宝林私生子”事件?如果说,先前的王朔骂人尚有一丝可爱,这次已经连最基本的逻辑都没有了。
王朔的复出整个社会其实付出了代价,那一段时间中国的媒体上脏话连篇,飞沙走石,导致我们的“五讲四美”中的语言美建设工作倒退几十年,要算损失,岂是那区区10万册的版税所能比?       [大洋新闻  2007年06月06日]
传王朔新作陷入营销败局365万版税有点悬 新书卖得差?王朔:钱早赚回来了
--------------------------------------------------------------------------------
2007-06-08 09:11:54
这两天,有媒体曝光,王朔新书《我的千岁寒》的策划人路金波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终于承认,《我的千岁寒》销售很不成功。该报道称,《我的千岁寒》共发货20万册,由于许多书店在退货,估计最终销量很难超过10万册。文中还称,路金波很后悔做王朔的书。不过,当记者打电话给路金波时,他予以了坚决否认,“10万那是纯粹胡说,总之书店拿去了有30万了!”不过,对于“365万版税有点悬”这句质问,路金波与王朔都表现出了躲闪,看来,这个“天价”,莫非真的只是拿来唬人的?
王朔的书到底赚了还是赔了———路金波称目前保本了
昨天,路金波在网上写了篇文章,大致意思就是批驳《德国之声》的那个采访,文中称:“《千寒》是没卖100万册,甚至也没卖70万,但是总体上还是不错的。卖了有三四十万。咱们后劲足着呢,老王说他命里活99岁,再加上50年版权保护期,还有1200个月好卖,按一个月销三四十万本算,还得卖出去4亿本呢。还有谁说不再做王朔的书了?10卷本王朔文集整装待发要去灌溉劳苦大众呢。”
昨天记者向路金波提到,3月间在采访他时,他说的可是起印数在100万册左右,虽然给了王朔300多万,但还要在书上赚回几百万。而路金波昨天终于承认,其实他的首印数压根就没那么多,但他又说:“事情不能这么看,我在里面放了广告,书又卖了这么多,投资基本上收回了。再说,我一次性买下的还有王朔文集的版权。这回咱们不用夹广告,纯粹卖书,即使一年只销1万套,但每套有10本,也足够赚啦。总之,现在卖这么多就算保本了,以后就开始赚了。”
南京本地到底卖得怎么样
———不好也不差
王朔的书到底卖得怎么样,昨天记者分别对新华书店、先锋书店及南京书城进行了调查。自上架以来,在两个月间,新华书店共卖出了《我的千岁寒》250本左右,南京书城卖出近600本,而先锋书店卖出了300多本。新华书店营销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数字虽然一般,但在文学类书籍里面也算卖得不错的,同时段排在该书前面的也只有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和池莉的《所以》。而南京书城通过统计告诉记者,最近最畅销的当然是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已经卖出了近1500本。不过,当初王朔的新书才上架时,也上过书城畅销榜单的前三。另外,三家书店倒没有退过货,因为他们进的时候,一般也就进了几百本。南京三家主力书店共卖出1000多本,这个数字,对于纯文学小说来说,不错了,但若要说非常畅销,这又差了一定距离。
365万到底有没有落实———王朔称没去看账户
起印100万册,其实就目前看来真的是个噱头。那么高额版税365万呢?对于这句问话,路金波给予记者的回答早就编排好:“你们媒体又不是税务部门,我没必要把所有的数字,都一五一十向你们进行汇报吧。”王朔的回答更是云淡风轻:“没去看账户,他说卖了25万,我还准备出其他开本呢,加上网上新写的随笔。”
问王朔,现在总有人说他书卖得不好,他自己怎么看,他对记者说:“告你一秘密,路金波在我那本书上夹了几百万广告,谁指着卖书呀。其余的就便宜盗版得了。”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秘密,但由王朔,而不是路金波嘴里说出来,感觉似乎又不太一样。利用王朔的名气,掀起“起印100万,版税365万”的高涨人气,然后早早卖出了广告,拿回成本。这一切,在书卖之前,就早安排得妥妥帖帖了。可以说,外界对此事是否只是一场数字游戏的猜测,再度跌入迷雾之中。
作者:仲敏/来源:南京晨报
王朔转型“非职业揭黑记者” 谁还对其有兴趣
--------------------------------------------------------------------------------
http://ent.tom.com  2007年06月01日16时49分 金羊网-新快报 朝北
关键字:王朔 侯耀文 谢东
要把一个东西搞臭,不难。自己要把自己给糟蹋,也容易。比如无知者无畏的、研读过《金刚经》的王朔。
现在任何东西都有被娱乐化的势头,即使一个做社区新闻的记者,也会被要求关注社区选秀、儿童PK等“好玩”的东西。(好玩是打引号的,到底好不好玩也不一定。)连严肃文学作者贾平凹也被拉下水,被称嫖娼,最后又出来称,只
是游戏一场。
爱玩,开个玩笑,一点错都没有,这表明在正经的生活之外,大家能够找到某种方式将正经消解,有趣成为生活追求的最高指标,这只能说明生活小康了,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大了。但是,玩得太过分,也许就会走火。
比如王朔,最近他出来爆料称谢东是侯耀文的私生子,虽然其行为本身非常有价值,在增加娱乐新闻可读性的同时,也担当了记者目前无法完成的、挖掘名人隐私的这一部分工作。但是,已经完全被划到娱乐圈的王朔,似乎不那么可爱了,当年他叫板金庸、重新评价鲁迅都有勇气在,显现出未被酸腐之气弄坏的可贵气质,而如今呢,他在关注什么,他在做什么,他在说什么话?除了做一个文娱圈的耙粪工外,他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干。听一位开书店的朋友称,《我的千岁寒》“卖得很差”,并且遭遇到多家书店退货。
如果说2007年的上半年,王朔一直都在为新书进行营销,那么,半年的劳苦是白费了;如果他是在企图甩掉写作者的身份,全面转型为一个“非职业揭黑记者”,他是成功的。不过,这样的成功,却让那些曾经从他的文字中得到趣味的人感到失望。王朔在做“正确的”的事情,但是,他的行为本身是不误正业的。
作为写作者的他,可以在某个合适的时候揭露邻居家的家庭暴力,但是,如果他完全在家里坐不住,翻过院墙,跑到别人家里,依次指出谁谁是小偷,谁谁是骗子,谁谁是谁的私生子,并且乐此不疲,那么翻院墙的那小子,肯定心理存在某些问题。或者说,他在革命,瓦解对面的家庭,并以此为乐。
当然,王朔肯定革不了娱乐圈的命,也无法以一个人的“严打”来整肃娱乐圈,尽管他丢下自己的本业折腾一番,仍旧只会是徒劳。首先,王朔不是娱乐圈的人,入不了虎穴;其次,王朔不是娱乐圈的警察,没有执法权威;第三,王朔还是一个写书的人,正业还是写字。
我反对将“疯狗”之类带有贬义的名字扣在王朔头上,但是,不断被公共化,不断跳出来爆猛料的王朔,难道不准备再继续写字了吗?他如何安抚自己的内心?如何思考自己的写作问题?如何以闲逸的心情在后海看美女?他如何写作?也许这对王朔而言是瞎操心,他能将骂人和读《金刚经》结合得很好,但是,我对频繁曝光的王朔,已经厌倦,对于王朔将骂人与研习《金刚经》的《我的千岁寒》,很失望。
王朔不甘寂寞
----------------------------------------------------
文章出处:新商报  2007-4-21  阅读次数:14  作者:佚名
出版界策划人师永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大致翻了一下《我的千岁寒》,但还没有看完。“感觉看着比较费劲,不像他以前的作品读着那么享受,也很难从中体会到他的幽默和痛快淋漓。《梦想照进现实》这个电影看着就很费劲,看剧本更觉得饶舌。如果聊天就能拍成电影,也未免太夸张了点。”
师永刚用“不甘寂寞”四个字来评价王朔的高调复出,他认为现在的王朔就是“商人+作家”,他用的手段和其他商人没什么区别。但他同时表示,王朔现在的种种表演并不会影响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在中国文学史上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人。师永刚还不无感慨地说,“王朔的变化太大了,他从以前那个特别通俗的人突然变得这么深沉,还真让人适应不了。但我们也不能说他的转变是错误的。我们今天关注王朔是因为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写的那些小说,这些作品构建了一个带有王朔气质的文学时代。现在的王朔和以前的王朔没有关系,我们不该拿当年的眼光来看待现在的王朔,我们记忆中的王朔已经没有了。他复出的姿态,他现在写的东西,都让人目瞪口呆,没办法评价了。现在的王朔其实是在损害以前的王朔,《我的千岁寒》对王朔很不重要,王朔对现在这个时代也不重要了。”
作为著名图书策划人,师永刚表示如果有出版《我的千岁寒》的机会自己肯定也不会放过,“这个书在商业上肯定是成功的。就凭‘王朔’这两个字,《我的千岁寒》卖十万本肯定没问题。”对于《我的千岁寒》销量将超过百万册的报道,师永刚表示不可能,“虽然王朔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于丹,但他现在已经没有这么大的号召力了,王朔是属于八十年代的。《我的千岁寒》的销量肯定达不到于丹书的一半,于丹是当前读者的兴奋点,她就是当年的王朔。”
(几天前,新商报的记者采访 的文章)
本月有7本新书上榜,其中王朔的《我的千岁寒》、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和《最小说》(第7辑)、明晓溪的《泡沫之夏》(大结局)、郭妮的《麻雀要革命》(终结版)是当月上市当月打榜,而毕淑敏的《女心理师》(上)和赵迪的《基金经理》则是3月上市4月上榜。新书不少,对于写榜评的人,自然容易得多。
上述前5本书上榜一点也没有悬念,因为二郭一明都是目前青春文学最有号召力的领军人物,早已有数目庞大的“粉丝”军团,也早已有多本书在榜。他们和他们的图书都未老,他们的“粉丝们”也未老并且还有“良好”的阅读和花钱习惯,所以他们自然是出一本畅销一本。郭敬明、明晓溪和郭妮的名字本身就是畅销的最大理由。老王朔虽是这一代青春文学作者父辈级的作家,但他当年的辉煌一点也不亚于如今的郭敬明之流,虽淡出图书江湖多年,一旦重出,也有N个跻身畅销书榜行榜榜首的理由。首先,王朔当年的追星族们,除了经济实力和对文字的喜爱或依赖其实强过郭敬明们的追捧者外,更有一种怀旧心理。他们想借着王朔的复出,重温那一段因王朔而形成的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小说的猛烈冲击、并由此带来阅读快感的美好时光。何况,10年不见,人们还想知道王朔究竟怎样了,还是过去那个王朔吗?而聪明精明如王朔本人和《我的千岁寒》的包装策划商路金波者,调动媒体的功夫也非一般,这是此书能畅销的另一个不大不小的理由。
早已不再年轻的毕淑敏却是畅销书排行榜上的新面孔。其新作《女心理师》3月上市,4月上榜,位居排行榜第4名,成绩不俗。而一上榜就排名第13的《基金经理》,对于1982年出生、被冠以“青年金融学人”的赵迪,也同样是值得炫耀的成绩。《女心理师》通过女心理师的感同身受,反映的是这个诡异离奇的社会,既现实又奇幻。《基金经理》号称是“我国第一部描述证券基金投资行业现状和内幕的财经小说”,适逢中国股市“山河一片红”,“内幕”二字又极能调动起人们的窥探欲。想来这两本书的畅销,作者并不是主要因素,其“身边人,身边事”的现实性和故事性,是最大的卖点。
郭敬明的《最小说》不知终于能出到第几辑,以眼下的势头看来,似乎“路漫漫”,于是持续畅销尚可期待。可是,《泡沫之夏》和《麻雀要革命》都已经走到头了,明晓溪和郭妮会后继有书吗?当然,这二人只要有书出来,近一两年内总还是会有市场的。何况对读者来说,只要给他们读你买你的理由,只要能调动或满足他们的某种心理期待,只要能让他们在繁忙紧张的社会生活中有片刻的放松或快乐,不管是明晓溪还是郭妮,不管是女心理师还是男基金经理,他们都会通过购买来追捧。
而《我的千岁寒》虽然登上了4月的畅销书排行榜,但媒介和读者恶评如潮,不少书店似乎也并不再看好它的销售,将本来陈列该书的黄金位置给了其他产品。起印数虽然不少,但有传言说一半在途中或库里。那么下月或下下月,它还会在排行榜上吗?有人说,王朔和路金波都是书业的“大忽悠”,他们成功地“忽悠”了不少书。但这次,结局会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