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本创业的三个必赚诀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06:47
商界导读:在创业路上,创业者都有着个人的抱负与想法,而往往那 些反其道而行的独特构思,更能让创业者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在创业的路上,很多人常常会有满腹的抱负,满脑子的计划,以及许多认为需要 发展的策略,如果能突破常规思维的樊篱,有意识运用与传统思维和习惯背道而驰的逆向思维方法,“反弹琵琶”,往往“曲径通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观念一:先站稳再前进
太多的媒体报道,总是不断地反映竞争激烈、社会瞬息万变,好像再不努力,马 上就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一闪神就错过商机似的,不仅把每一个员工逼得很紧,更把创业者逼得好像不赶快前进,会无法成长,无法拓展。
有时,按兵不动才是上策。乱兵打仗是打不赢的,惟有带领的是士气高昂、情绪高涨、乐意作战的士兵时,才能攻占市场,赢得胜利。虽然企业无法停止运作,但经过 一段时间的重新调整,思考更清楚的策略及方向,何尝不是一个更好的方式?逐步修正,然后行动;行动,然后再修正。中场休息没什么不好,在竞赛的过程中,固 然精采的赛程会更有趣,会更有看头,但别忘了,最终赢得市场上的胜利才是你想要的,也才是你能通往下一阶段的门票。
惟有适度的休息、调 整,才会让你更有力气奋勇前进。
观念二:创业也可以分工
创业一定要单打独斗吗?一定只能通过自己的人脉,通过自己的专长吗?一定要拥有自己的员工团队吗?答案是:不一定。你也可以利用外包资源!比如网页设计外包、订单处理外包、电话接听外包、公关协助外包。一个刚起步的公司,刚创业的人,不需全靠自己,还有更多外在的资源可以协助你一同开创事业。
当然,你会说,外包要付费,要付出成本,但你也需考虑到,你自己是否有三头六臂以及有充分的时间完成那么多的事情。其实,有时候并不需什么都自已来,分工的时代已经来临。如果大小事都得自己来,哪来的心思想策略、想计划,规划下一步要做什么?如果创业者什么都要自己来,什么都坚持要靠自己的力量,那只有两个可能:一个是一步步都可亲身经历,但相对成长的速度会比较慢,而且更需要有强而有力的体魄和长久打拼的打算;另一个是认为自己的力量可以改变一切,认为自己什么都行,可是要花费你大量的时间,造成你永远都在处理“紧急”的事,而非处理“重要”的事。
紧急的事,有可能包括客户的来电、太多的会议和讨论,但却忘了重要的事情,如营销发展的策略,合作伙伴的规划,给予员工的良好工作环境等。
别忘了时间管理的原则:重要的事,远远大于紧急的事。创业者需谨记在心的,现在是专业分工的时代,也是团队合作的时代,惟有观念加上策略,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也让你的企业经营得更顺利。
观念三:缺陷也有商机
商机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小事、平常现象都有点石成金的效果。例如产品的小毛病,只要我们来个缺点逆用,背后往往蕴藏着商机。去年,天津毛纺厂生产的一种呢料,因原料成分的不同,着色不一,常常出现白点,销路始终难以打开。后来,设计人员灵机一动,来了个缺点逆用,一反常态,变消灭白点为扩大白点,制作出了一种雪花呢新产品,投放市场后,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销售旋风,厂方赚了个盆满钵满。
近年来,市场上一些商品难觅踪影,如款式陈旧的解放鞋、价格低廉的针、低薪家庭急需的煤炭炉及火钳等。目前,江苏淮安市一家镇办胶鞋厂,重新生产已经停了几年、市场冷僻的解放鞋。全国各地修建冬春水利的工人们,对解放鞋的需求量很大。所以,订货者纷至沓来,使这个生产经营已经几年不景气的企业又焕发了勃勃生机。
事实说明,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生机勃发,并不在于它生产的产品大小,关键在于产品是否适销对路,能否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适应市场需求。
开店做生意的金科玉律
商界导读:如果你现在想开店,成功率到底有多高?专业机构对国内开店成功率的一项调查显示,加入加盟体系开店成功者为76%,独立开店成功比例只有24%.
邹涛创业管理顾问机构首席创业投资顾问邹涛先生认为:“技术”是店面的基本生存条件;真正能让店面落地生根,充足的竞争力是不可缺的;而特色经营、留意市场信息,关注尚未引起国内或即将引起国内的新形态消费文化及特性,才能在消费者偏向理性思考的情形下,免于落入削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中。在开店前期,有些基础工作是必须要做的,比如详细的市场调查,慎重选址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或避免风险,早日实现投资赢利。
充分了解自己
开店绝不是一时冲动,更不能盲目,思考个人性格特征、兴趣,清楚手头上现有的资金数目后,对即将投入项目逐一评估,如工作时段、工作时间长度及工作进行方式等,了解自己究竟适合开什么样的店。
若你浑身充满创造力,内心热情如火,外表光芒万丈,可考虑经营自助火锅店、传统小吃店、便当外送等餐饮服务业。若你爱好精致有品位的物品,开二手精品店、手工艺品专卖店及小型咖啡屋,能让你一展雄才。
若你极度敏感,有爱心,而且爱家、恋家,那么办托儿所、幼儿园将是你的最爱。
若你常常跟着感觉走,时时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宠物店、花店、园艺店正需要你这种特征。
慎重选择项目
一是预见,就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即将出现的市场作出判断。
二是借鉴,即拿来主义。主要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做法。而在本地则属预见型新兴项目的,结合本地及自身情况有选择地实施。
三是尽力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和掌握相关知识的行业为投资目标,要充分发挥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把其作为选择投资项目的一个有利条件。
四是尽量选择与亲属、朋友从事的行业相关或相近的项目,边样可以得到他们的指导,在业务上也能得到一定帮助。
五是注重市场调查,搞好市场的分析预测,你可以向专业人士请教,测算出投资的最低和最高收益。
如何筹集资金
当你初步选定了生意项目,接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筹集资金。而因为筹集资金不利,有很多人经商的念头成为泡影。那么,如何合理的筹集资金呢?
个人存款。平时要注意节约,尽量多存一些创业启动资金。
银行贷款。在我国,申请银行贷款一般来说很不容易,除非你有房产地产作抵押,另当别论。还有就是你的创业计划引起某些有产业的公司的浓厚兴趣,愿意合作,可请他们提保,向银行申请贷款。
亲朋借款。如果你有一二个先富起来的朋友或亲戚,是最理想的借钱对象了。不过,跟他们借贷时,你要向他们详细介绍你的生意计划,使他们对你今后还款能力有信心,还要明确讲好偿还借款的期限和利息,写好借据。否则也会出现矛盾,损害感情。
供应商。有些供应商允许你赊购某些存贷和商品,这种无本生意,何乐而不为?等你赚了钱,再还给那些好心人吧。出租或抵押财产。如果你有决心达到目标,那么,出租或抵押财产是一种最直接的方法。“真正的商人要敢于拿妻子的结婚项链去抵押”—这句话是美国著名的小商品经营家格林尼所说的。
开店三大细节
一、选址要注意的细节:对于开店来说,地点为王。好的位置有很多共性,如人口流动性大,闹市区域繁华地段,交通方便等,所以选择好位置必须具备以下7个条件:1.人潮流量:平常、假日及日、夜来往人次比例。2.车潮流量:汽车、摩托车往来流量。3.交通枢纽:目前及未来可能增减的运输工具。4.马路宽窄、大小:单行道、双向道与停车问题。5.区域特征:商圈情况、竞争店、互补店、金融机构及文教、休闲设施等。6.人口勘察:该区人口数量、男女老少比例、消费习惯等。7.商圈勘察:主要及次要商圈范围、租金、价位。
二、字号命名的细节:字号命名和所处环境、客户成份、文化经济氛围、地方习俗等关系很大,如南方名号“客家王”若在北方未必能叫响。通常,店名要避免用生僻字,要做到通俗、易记、明晰、顺应客户心理,念起来朗朗上口便可。
三、日常经营模式的细节:经营小店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因此,特色和亲情是经营小店的两大绝招。尽管有大卖场、超市“抢、逼、围”,许多的杂贷店还是能守住一方“阵地”。小店自有小店的优势,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小店自然能开得好、开得久。
一般情况下,按照地点位置,小店可粗略分为两种,一种开在人来人往的闹市口,一种开在居民社区。前者因为和大店做邻,商品特色显得更为重要,应该找大店所没有的东西来做。经营这样的小店,一定要做市场细分,做专做深做透。开在闹市的小店,不妨经营能迎合年轻人品味的商品,因为年轻人是最喜欢逛街的。相反,经营老年人用品的小店应开在居民小区里,那是老年人的活动范围,就近购买当然受他们欢迎。而开在居民小区里的小店,做的是周围居民的生意,除了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外,关键是要以人情来“抓”老顾客,有时候不妨实施“小恩小惠”的亲情模式。
案例分析:我的五次创业经历
丁一是上海鑫茂置业董事长,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CEO班十一期学员。他曾先后五次从零开始创业。
第一次创业,我选择的是开服装店。当时,我刚从学校毕业,为了节省房租,我改造了我们家乡桥下一个废弃的厕所作为店铺;为了使自己经营的服装能赶上时尚潮流,我就去上海进货,每次都是当天来回。两年期间,无论是繁华的南京路还是迷人的外滩,我一次也没有去过。就这样,我有了8000元的积蓄。
几年后,我看到一所大学附近的舞厅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便与对方签订了承包一年的协议,把它盘了下来。为了吸引更多顾客,我采取“教授免费、学生半价”的策略,可是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舞厅的主要客户就是这两类人。这么一来,不到三个月舞厅就开始亏损,原本想大干一场的我,没想到把自己做服装赚的钱也全部赔了进去。
这次打击把我又推回到原来的起点。不久后,我用当时仅有的400多块买了一辆旧自行车和两只箩筐,开始贩卖葡萄。1988年,在一次吃饭的时候,我邂逅了我国台湾省特殊金属网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和他交谈后,我拿到了该公司产品在大陆的销售总代理权,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次创业。
做了6年后,我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60万元,在上海郊区第四次创业———成立上海宏鑫金属工业有限公司,生产金属制品。可由于缺乏核
心技术,产品多次被退货,3年后被迫停产关门。反反复复,我就一个感觉:创业之路何其艰难!
尽管如此,每一次的惨败都没有让我丧失信心。1999年初,我想方设法筹资400多万元,进军房地产,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地进行了第五次创业。
在很多人看来,我就像一个“疯子”,屡战屡败,可屡败屡战。但是在我看来,每一次失败都代表自己离更大的成功更近一步,更了解了市场,也更坚信了这一点:吸取教训,失败了从头再来,才是企业家应该具备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