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是文化显微镜和解剖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17:17
戴季陶在其著作《日本论》之第一章“中国人研究日本问题的必要”中曾经提及,“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验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功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了。
戴季陶的这本书出版于1928年,至今已经过去了82年之久。戴先生的言论随着时代的前进,许多得到了验证,也得到了实践和提升。现如今,中国和日本之间除了民族情绪尚存在冲突的引信以外,两国的民众其实都在互相学习,互相较劲,互相误解着和理解着。各位如果到上海世博会去看看就知道了,原来中国民众对于这个扶桑之国确实是如此的好奇,十分愿意去看,去听。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的中国民众已经不再是“闭关自守”的“义和团”了。
从上海世博会的情况来看,中国的民众除了对日本文化有兴趣外,对于全世界也都有兴趣。每天几十万人冒着酷暑,冒着大雨排队几个小时,就是一种好奇心在支撑着。好奇心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开始,所以那些先进的国家几乎都是花重金在学校建立一种制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我们有时被人家洗脑了之后,会把一些好东西当成粪土,然后把一些粪土当成好东西。欧美文化中,民众的好奇心得到尽可能多的保护,所以在技术和人文方面就有更加客观和人性化的理解,比如法国人把自己的机器人取名“闹”就契合上海世博会的气氛;德国人让参观者大声喊来“驱动”一个动力球,也是因为知道许多人喜欢大喊大叫的习惯(读机械的朋友告诉我,哪里是声音驱动那个球?是内控的装置!);荷兰馆的快乐街不排斥“穿睡衣的女人”,让人忍俊不禁;西班牙馆的出入口有小窍门 - 你如果贪图小便宜加塞,那就意味着进了一个逆行道;意大利馆的空调有时不好使,让你不会在里面“叹冷气”(广东话:享受空调)而不愿意出来;瑞士馆把最漂亮的馆章用结实的钢丝拴住,让人自己去盖,自己去打架,自己去“弱肉强食”。其实,在上海世博会的显微镜下,人无完人。
尽管人无完人,我们一踏进世博区的时候,依然要有一种精神才行。常人看不见的行为老天看得见。试想想看,如果游客为了在园区挤巴士而大打出手,那是什么精神?如果游客把木雕展品顺手牵羊,那是什么精神?如果一家子十来口人推着一个老人想走“礼遇通道”,那是什么精神?如果两口子把熟睡的刚出生一两个月的婴儿在热日下推去排队,那是什么精神?如果游客乱扔果皮垃圾,令到清洁工人只好把垃圾袋挂在栏杆上,那是什么精神?如果馆里的工作人员因为工作量太大而对游客露出十分鄙视态度,那是什么精神?如果有人假冒残疾人博同情,那是什么精神?其实,精神这东西并不深奥,因为它像家花和野花的区别一样,谁香谁不香,全靠直觉。在世博显微镜和解剖台上,精神的优劣不分职位和出声地。
都说隔墙有耳;排队的时候,大家的耳朵也不会闲着。笔者好几次听到一些哥们在大声聊一些艳遇,让人有些“泄露国家机密”的感觉。有意思的是,几个香港的女生在聊天说,女人之间只聊自己的老公;男人之间却老是聊别人的老婆。她们说的都是实话,可惜场合不对。还有两个被大陆称为“台湾同胞”的人见到有人加塞,很搞笑地互相安慰说,算了,看在大陆给了台湾这么多的优惠,让他们一次。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教养,包括不乱说话。
最值得表扬的还是那些来自上海各高校的志愿者,这次的经历是一堂活生生的文化解剖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