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乌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13:40

走进乌镇,就是走进一幅水墨画,乌镇的水乡风情实在是太透人了。不知用怎样的词汇来形容乌镇,它与世隔绝,却阻挡不住游人匆匆的脚步,它古朴幽远,却不能远离繁华的集市,它有着幽深的小巷,绵长的绿水,悠久的历史,古朴的民风,走进乌镇,就是走进了云水之乡。
乌镇有着绵长的小巷,小巷里的道路异常整洁,就连石块间的缝隙也是一尘不染,到处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在狭小的空间里,商铺林立,酒旗飘飘,茶楼里清香凫凫,各种风味小吃应有尽有,店里的阿婆阿嫂们张罗着新鲜的糕点,可惜清晨来乌镇的人并很多,除了我们一群人,偶尔见到三三两两的散客,也许是来的太早的缘故,生意有些清淡。店里的人热情地招呼我们,可初来的喜悦,早已被这迷人的景色深深吸引,那顾得上歇脚。店里的人仿佛已经习惯了游人初来的淡漠,毫不为意,从容地打点手中的活计。
乌镇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歇,恒久不变地重复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惯了平淡的日子,透着一股随意的详和。淌洋其间,竟生出几许暖意。
在一间又一间青砖石瓦筑为的老房子间流连,仿佛在寻找一段已经消逝的时光,在宏源泰染坊里,我看见了蓝印花布高高挂起,悬在十字的天空,眼前呈现出电影里无数次看到的场景,心中一阵窃喜,同行的女孩们穿行在长条形的蓝印花布间,争着拍照留念,老作坊以骄傲的姿态耸立着,仿佛是在陈述一段悠远的历史。女孩那烂漫的一笑,刹时在和煦的微风里凝固。
在百床馆里陈列了一张张精致昴贵的木床,象征着主人昔日的荣耀,多少个能工巧匠的心血与智慧的结晶在此汇聚,那一块块雕着花纹的木板,拼凑着多少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可惜它们的年代实在太久远,再精致的花纹也被蒙上了岁月的灰尘。
与之比邻的民俗馆里正在举行一场隆重的婚嫁礼仪,当然不是真人表演,而是用腊人像代替,厅堂布置一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道具。高堂上燃着红烛,坐着一对年逾花甲的老人,喜气洋洋,剪短了披头长发的新郎毕恭毕敬地立着,牵着一条绸做的红丝绳,另一头的新娘披红戴金,盖着红盖头,低头窍喜。腊人们形态各异,或坐或立,人物面貌栩栩如生,再现了清末民初婚嫁的一幕。
许多人来乌镇,是被媒体图片上的风光所吸引。谁不爱这小桥流水,谁不爱这乡土乡情,谁不愿在这一方水土里流连忘返?二月里的乌镇,绿树发芽,阳光明媚,在小桥流水间,只需放开脚步,作一番心灵的畅游。
和许多江南水乡小镇一样,乌镇的街道、民居都是依河而建,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到了河面,三面有窗,可以观河,人称“水阁”,坐着品茶观景,的确别有一番情趣。
乌镇的空气很潮湿,阳光下的小河散着雾气,有一种朦胧的美,河对面的吊脚楼里偶尔会伸出一只手,牵一根吊着木桶的绳子,在水面上荡来荡去,划一个优美的抛物线,只听清亮的落水声响起,然后木桶灌满水,被高高吊起,脱离水面,水面又恢复了原先无波无浪的平静。隔着河,我朝对岸张望,试图窥视一下屋内的情景,只见对面的屋子里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想来住在这里的人们依旧保持着原汁原味的生活状态。
就这样坐着,真好。不久,只听身后的巷子里传来一阵阵清脆的锣鼓声,我循声而去,在巷子里转不转去,走了一段弯弯曲曲的砖石路,只见水面上泊着一艘大船,船的前舱内摆着大鼓,船头立着几个扎着头巾的人在舞拳弄腿,旗杆上悬着一块彩旗,上书“拳船”二字,我对“拳船”的含义不甚了了,于是向人打听,原来,从前出门的渔民因为经常被强人所扰,迫于生计,都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武艺,保护自己,如今演译成一台精彩的武术表演,令我大开眼界。
乌镇的民俗民风实在是太丰厚了,以致我在巷子里转了又转,难得以窥全貌,只能走马看花,稍作停留,最后,干脆去租了条乌篷船,坐在宽敞的舱里,移步换景,作一番水上游,真可谓:人在岸上走,我在画中游,别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