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兴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43:14

走进兴国

在我还是一个新兵蛋子的时侯,就常听我的班长说起闻名全国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将军县、烈士县——兴国。班长说:“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部分在兴国工作和战斗过,将军园里还有他们的雕像。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仅23万人口的兴国就有8万多人参军参战,为国捐躯的5万多人,位居全国各县、市之首”。从那时起,我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踏上这块神秘的让我惊奇的“红色疆土”去一探究竟。

说来也巧,去年秋天一位兴国的战友要借国庆安保结束轮休回家收水稻,并邀请我休假一同前往,我当时没加思索就答应了。心想,我九年的梦想终于有机会变成现实了。

10月17日,办理完登车手续后,火车的第一声汽笛响起,车体在铁轨上缓缓而动,向南驶去,驶向我梦想中的圣地。经过20多个小时的颠簸,就在列车驶入这块红色疆土的一刹那,我被窗外浓郁的红色气息惊呆了。将军中学、将军宾馆、红军大道等等,这里的一切无不与红色相关,这里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无不与红色紧密相连,无不与将军这个响亮的称呼生生相惜。

行李安顿好后,我就迫不及待的让战友陪我去参观向往已久的“将军园”。正如班长所说的那样,将军园的广场按长征路线安放了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陈毅元帅和兴国籍54位共和国开国将军的雕像和12块分别雕刻肖华上将所作长征组歌的奇石。园内一座由三面军旗组成的大型群雕,在灿烂阳光的照射下,鲜红的群雕分外引人注目。

大型群雕由土地革命战争中主要由兴国儿女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兴国模范师”、“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师”的三面军旗雕塑及群雕底座组成,军旗的正面有毛泽东同志当年为兴国题写“模范兴国”的题词,背面是“将军县”的题名。群雕底座的前面是五次反“围剿”的战斗场面,背面兴国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和临时中央政府授予“模范兴国”奖旗的动人场面。群雕长23.179米,象征兴国人民在革命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有名有姓的烈士23179名,高8.5米,象征兴国人民在当年有8.5万人参军参战。

瞻仰完群雕的雄姿,正当我缓步走向将军馆时,馆前的广场中央毛主席的巨大石像吸引着我驻足良久,巨幅石像就像一只巨大的指北针,指明了中国革命的道路,指明了中国人民解放的道路,更指明了整个中华民族的道路。

走进将军馆,一幅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伟大将军的巨幅将军墙让我目不暇接,据馆内工作人员介绍,兴国仅在1955年至1965年期间就有54位被授予将军军衔。在这50多位将军中,上将肖华作为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早在1930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解放前先后担任过红军总政治部部长等要职,建国后更是为中国的现代化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肖华将军仅仅是一个代表,一个缩影。在现代化的国防建设中兴国又涌现出一大批有名的将军,如“神州五号”主要组织领导之一的谢名苞将军等。在诸位将军的巨幅画像面前,我为兴国人民感到自豪,为这片红土地哺育出中华民族解放道路上一位位骁勇善战的将军而感到自豪。诸位将军和先烈们用毕生的精力解放了全中国、建设了新中国,而今的我该怎样去接过前辈们手中的枪呢……?

与将军馆合影留念后,径直来到兴国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列在馆内的先烈们,他们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他们没有奋斗到新中国的诞生,许多人甚至连姓名都没来得及留下,留给我们的只有无私奉献、无私付出。模范县委书记谢名仁,在敌人严密包围中对战友说:“革命总是要胜利的,我谢名仁哪怕只剩下一人一枪,也决不投降,死不叛党!”1935年6月在南昌被害时年仅28岁,被方志敏称为“不愧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据馆内讲解员说:“兴国县还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当年中央红军有12个师参加长征,有7个是从兴国出发的,在长征途中牺牲的烈士达12038名,几乎每一公里长征路上,就有一名兴国籍儿女化作生命的路标,真可谓万里长征路,里里兴国魂”。聆听着馆内讲解员讲述的一个个战斗场景和英烈的事迹,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始终吸引着我的眼球,他们的感人事迹一次次的浸湿了我的双眼,一幕幕悲壮的画面让我再一次读懂了“珍惜、感恩、传承”的时代内涵。可以悲壮地说:兴国县的每一寸土地,都是革命烈士血染的土地;也可以豪迈地说:兴国县的每一座山头,都曾是埋葬敌人的英雄战场。

兴国,无愧于“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将军县”的光荣称号。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以他们是一个兴国人而骄傲,以一名将军县的后代而自豪。战友的发小就用兴国式的普通话对我说:“我们兴国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红色县、烈士县,毛主席都亲笔给我们题写了“模范兴国”的词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来过我们兴国”。

参加红军的兴国儿女,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除了孕育锤炼出54位战功赫赫的开国将军,那些为了新中国成立奋勇捐躯的5万多名烈士,更像雕塑一般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我更为感叹的是,苏区兴国县的每一个人民,都曾为革命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如今,生活在这片红色疆土上的兴国人,正把宝贵的历史财富当作发展经济的不竭精神动力,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去努力传承。新世纪里,兴国人民响亮的喊出了新的口号“率先对接长朱闽,争创在江西中部地区崛起的示范县”。在随后的几天里,不论是在兴国的大街小巷,还是在战友家的田间地头,我已经感觉不到当年充满白色恐怖,到处血雨腥风的场面,到处洋溢着安宁祥和、经济繁荣的时代气息,昔日贫穷落后的兴国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如今美丽的城镇和红色旅游景区。

匆匆的兴国之行结束了。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有着我这个晚辈所没有经历的一切。如今社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如何秉承祖辈的优良传统?在今天这样一个传统与现代激烈碰撞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是什么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把这些光荣传统继承的如此得体?通过这次兴国之行我找到了答案。就是对信念的坚守,对传统的继承,鲜血与奋斗的交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善于用广角看世界,善于吸收新鲜的物件,勤于改善自身的氧化环境,真正的做到了传下来,留得住,走出去,唱的响。今天的我们,只有经常去了解江山如何得来,学习英烈事迹,看清幸福源头,剖析自己现在,方能看到差距。只有不断重温历史,精神才能得到升华,心灵才能得以洗礼。当我们接过前辈手中那承载着几代人用鲜血与生命浇铸的钢枪时,才会明白该如何去当好一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