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佛书院的历史记忆-麻城信息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54:22
陈昌学
在麻城文化史上,曾有一座芝佛书院,上承一位“理学名士”,下启一所新式学校。
这位名士就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公元1527—1602年),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泉居士,福建泉州人。1552年,李贽26岁中举,历任河南辉县教谕、北京国子监博士、云南姚安知府。混迹于官场20余年后,李贽于1580年毅然辞官,专心读书讲学。明万历12年(即1584年),因与明朝理学名臣耿定向发生激烈的思想冲突,李贽被迫移居麻城,来到阎家河,住进了龙潭湖芝佛院。
芝佛书院原称“芝佛院”,位于龙潭湖畔,是李贽好友、麻城名僧僧无念修建的一座封建寺庙。龙潭湖旁有钓鱼台,钓鱼台上建有“寒碧楼”。这些都是李贽寓居麻城著书讲学、生活休息的地方。其实,芝佛书院不是正式的寺庙,仅是私人的佛堂;但规模颇为宏大,院中有正殿、左右厢房,还有僧人的宿舍和客人的招待所。从公元1588至1600年,李贽寓居龙潭著书讲学前后达12年。他在此著述立说,传经布道,提出了许多进步的思想,向封建礼教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他潜心研究儒、佛、道学,提出了著名的“童心说”;完成了《初潭》、《藏书》、《焚书》等思想名著的撰写、编辑和出版工作,成为了我国历史上反对封建桎梏、崇尚人性自由的第一人;不仅如此,他还对许多小说、戏剧如《水浒传》、《西厢记》、《琵琶记》等进行了点评,影响深远。李贽在其一系列著述和讲学中,倡导个性解放,思想自由;提倡人人平等,反对封建礼教,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民本思想和人生态度,向几千年的封建权威发起挑战,猛烈抨击了宋明程朱理学,显示了他逆潮流而动,追求光明自由的大无畏精神。李贽的言论和行为引起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惊慌和仇视。他们以“异端思想”、“乱道行为”、“惑世言论”等罪名对其进行了残酷的迫害。最终,李贽被逐出麻城,在通州逮捕入狱。1602年,李贽乘狱吏为其理发不备,夺过剃刀割喉,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向封建卫道士表示了不屈的抗争。
李贽虽然不是麻城人,但麻城是他的第二故乡,甚至是他选择的身后地。李贽为麻城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积淀。他的纯真品德,丰富的学识,求实的精神和生动的讲学,致使龙潭芝佛书院名声大振,各地求学者络绎不绝。在他的影响下,黄梅汪可受、“公安三袁”、红安耿定理、麻城周思久、梅国桢、杨定见等学者经常慕名而来;在鼎盛时期,芝佛书院有僧人40余人,门徒众多,香火不断。麻城崇文重教之风盛行,著书讲学之士不断,一度成为晚明社会的文化中心之一。因为他的声名留芳,使芝佛书院、钓鱼台成为麻城著名的风景名胜;因为他的言行和著述广受民众欢迎,使麻城之名得以传扬;更重要的是,他的革命思想在麻城影响深远,自明朝之后均有麻城的英雄豪杰、志士仁人奋起反抗,追求民主自由,使麻城这方热土声名卓著。
如今,历史的久远淡漠了曾经的辉煌。由于时代的变迁,沧海桑田,龙潭湖风光不再,芝佛书院早已荡然无存;只有一所新式学校---阎家河镇李贽小学矗立在其旧址上,显得新颖而别致,古朴而典雅。然而,龙潭湖、钓鱼台、芝佛院乃麻城古风景名胜,是孕育李贽思想的摇篮。忆卓吾狂狷路漫,思古今历代兴衰。重建钓鱼台,再修芝佛院,研究李贽文化,建设“文化麻城”,借以缅怀先贤,讴歌当世,启迪后人,乃民心所向!
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今日的麻城人民正戮力同心,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相信,芝佛书院的盛景再会重现,麻城的发展定会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