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完美,只有完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15:35
没有完美,只有完善

  ——社会比较



  相识与友谊的关系恰似调情之于恋爱——兴奋,但却又不满足。

   案 例

  不能承受之“高”——完美主义的美丽陷阱

  “怎么现在才出来呢?每次都是这样磨磨蹭蹭的,已经是21世纪啦,你这速度也就是停留在山顶洞人时代……”今天我老乡小美约我一起出来逛街,本来心情很好的:老乡相聚,可以聊聊家乡话,出去吃些特色小吃,到路边的小店淘些漂亮又便宜的衣服,其乐无穷。但是言传小美这人比较难相处,但我想既然都是老乡,再加上自己也正好要去逛街,应该没有什么可避讳的,就答应了。但是刚见到小美,就被她兜头一顿“炮弹”敲得满头包,真是郁闷。其实也没有晚多长时间,不就是迟到了几分钟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又不是去开国际会议,缺了自己一票联合国就又要多一任理事国,你说用得着吗?不过怎么说确实是自己迟到了,再说一会儿还要一起逛街,不要闹得太不开心,我做了自己半天思想工作,低着头,运了气,终于把自己的满腔怨气压在了胃部以下。

  “行了,您久等了,一会儿请你吃冰淇淋算是补偿,好不好?”我笑笑说。

  小美也笑了,撇撇嘴说:“得得,我可不是为了你的冰淇淋。现在社会对人要求比较高,第一就是要守时。时间是什么?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一寸光阴一寸金啊,我等你十分钟,你算算你要赔我多少钱吧!”

  “你不要得理不饶人啊!我就不信你就一次没有迟到过!”

  “我迟到过,不过也只有一次。小学时候有一次早上闹钟没有响,妈妈也忘了叫我,结果睡过了头。等去学校的时候,已经开始上课15分钟了。我就一个人众目睽睽之下,鼓足了勇气喊‘报告’,像做贼一样偷偷溜进教室。那种尴尬足以让我记住一辈子再也不迟到。”

  “哇,天哪!有那么夸张吗?我也迟到过,可是从没有立过这样的壮志!”

  “像你这样懒懒散散的人当然不会有那样的体会了!”小美也许听出了我话中揶揄的味道,非常不客气地说。

  我现在终于领教了小美的厉害。小美比我高一届,我们毕业于同一个初中,同一个高中。虽然上大学以前并没有直接接触过,但对她也有一些了解,因为她在高中是一个很“风云”的人物:人长得漂亮,气质也大方,学习还好,而且是门门学习都好。学校中各科都不缺乏高手,但是像她这样差不多门门都学习优秀的学生还是凤毛麟角。那个时候还是很敬佩她的,但是每次校园里遇到她,总是不敢上去搭话,总觉得这个人身上有一些什么东西是难以接近的。到了大学,在老乡会上遇到,也总是发现她没有什么太好的朋友,经常是聊几句,参加一下活动,很早就走了。老乡们都说这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比较容易扎手,今天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一路上我谨小慎微,怕万一自己再说错什么话,闹得大家不痛快。终于到了闹市区,我的心情一下子愉悦起来,很久没有逛街了!我看见路边大大小小的商场、服装店,心里很是高兴,仿佛看见了自己穿着美丽的衣服走来走去的样子。小美也满脸的兴奋,于是我们就一起冲进了商场。

  里面的服装真是琳琅满目,色彩纷呈。“乱花渐欲迷人眼”,我挑来挑去,看中了几件,就跑去试衣,并叫小美给点意见。小美倒是尽职尽责,我一穿出来,就给了我一些意见:“这件似乎有些土气,你什么眼光啊”;“你的皮肤比较黑,这个颜色和你的肤色不搭配”;“这个也太幼稚了吧”……虽然心里有些不舍,但我觉得小美的评价还是有些道理,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接着逛吧,总能选到适合自己的!虽然逛街的热情被几件不那么得体的衣服打击了,但我还是给自己鼓劲。而小美自己也是一样两手空空。她经常是看了半天,把嘴一撇说:我们走吧,这家店的衣服不怎么样。然后就走,终于挑了几件去试穿,还没等我评说,她就自己嘟囔开了:这条裤子显得我的小腿好粗啊!这个颜色不是我喜欢的,虽然很接近,但我还是不能接受这个颜色。这个有些贵,性价比太不划算啦……和小美逛街,我第一次知道不选择一件衣服有那么多理由和标准。在我看来,咖啡色和棕色有那么大的差别吗?小腿粗能怨裤子吗?颜色太亮的不行,太暗的不行,中性的没有特色,那什么样的合适呢?在我眼里,衣服就是一件衣服,不能指望它穿起来就能让自己倾国倾城,喜欢就好了,何必那么多要求呢?

  逛了一会,我就在这样的打击中没有了逛下去的兴致,于是提议我们回去吧。小美倒是一副不到黄河不死心的架势,请求我再陪她逛一会儿,她不想这样两手空空、毫无战果地回去。她说如果什么东西也没有买到,她会非常郁闷,觉得浪费了一下午的时间。“好吧,那我们就再逛一会儿,但是要抓紧时间,人家也要下班?啊!”于是我们又执著地走了很多的地方,终于在服务员下班的催促声中,小美购买了一件。我自己觉得已经很不错了,但感觉离小美的标准还差得远。天哪!我真是为自己的低品味感到汗颜。不过,如果像小美这样买衣服,我还是做不来,真是太累了!

  华灯初上,我和小美拖着累得已经麻木的双腿往回走,一点没有采购归来的兴奋。望着往来如织的人流,我忽然觉得对这个世界还是少一点要求比较好,这样容易快乐。“知足常乐”,我应该把这句话告诉身边的小美吗?

  和小美一样,晓月也是一个要求很高的人,只是她是对自己。从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她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到像高中一样优秀和出色!宿舍里的姐妹们纷纷入住,大家互相客套地聊天,渐渐熟悉起来,不免问起以前高中的学校,高考的分数。晓月留心记着大家的分数,和自己的分数比较,虽然不是最低的,但也不是最高的。“一定要好好学习,我要继续努力,争取期末的时候超过她们!”奋战一个学期,期末考试,发现自己的成绩还是没有超过她们,而在班上也只是排了个第12名。这样的成绩让晓月感觉很挫败,以前自己从来没有到过第3名以后。现在的这个人还是曾经的我吗?

  夏天到了,周围的女同学都像花蝴蝶一样穿起了漂亮的衣裳。晓月的家庭条件并不怎么好,况且她觉得自己的皮肤没有娜娜那么白,身材没有姗姗那么高挑,眼睛不大,发型不时髦……“即使漂亮的衣服穿在我身上,也不会好看的!所以不要穿上花哨的衣服作怪丢丑啦,还是让大家都不要注意到我的好。”晓月的衣服一律都是灰灰的,一如她的心情。

  参加班级的活动,晓月也经常好像是一个不相关的外人。其实一开始晓月并不是不想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意见的,只是担心自己的想法还不够成熟,观点不够新颖,言语还没有组织好,一直不敢去争取发言的机会。结果想说的话被别人说了,自己就觉得也没有说的必要了。就这样,晓月终于变成了沉默寡言的听众。

  大家都说大学的岁月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而晓月的青春却是那么忧郁的灰色。曾经是那么骄傲的一个人,现在走在大学的校园里,只是那么的普通。迎面遇上热切注视的目光,都是慌慌张张地逃开,认为自己没有一点值得别人欣赏的地方。学习不如A好,相貌没有B那样出众,才艺也没有C那样精通,家庭也不像D那样有背景,我拿什么献给你,我的大学岁月?小美和晓月看似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但实际上是因为相同的心理原因变成了现在的样子,那就是过度“追求完美”。渴望完美是人类共有的动机之一,希望事物尽善尽美,愿意为此付出很大的精力和代价。追求完美固然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但如果变成一个完美主义者,过分追求完美,而实际上又不可能达到时,就必然会产生很多的问题。

  完美主义与人际关系是互相影响的。一个人如果对人际关系过于敏感,害怕他人的负面评价,就会尽量将自己的事情做得十全十美,表现得无可指责,甚至比别人要求的还好,以缓解焦虑。另一方面,一个苛求完美的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周围的环境要求都很高,不允许犯错误,必须十全十美,必然会导致在人际交往上出现障碍。如上所述,在人际关系上,完美主义主要有两种表现类型:一种是“指向他人的完美主义”,即对别人的行为和品德吹毛求疵,不允许别人有瑕疵,不允许别人犯错误,喜欢对别人横加指责,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冲突频繁,沟通不畅。另一种是“指向自我的完美主义”,给自己设下很高的标准,时时都要保持完美。这样的人容易在社交方面表现出羞怯、退缩和回避,因为总是担心自己的表现是“不完美”的。

  小美是一个对自己和他人都要求很高的人,甚至对于身边的事物皆是如此。她不能接受自己偶然的一次迟到,周围人的不守时,衣服的种种缺陷。她的要求和标准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太高了一些,因而在其他人的眼中,完美主义者的行为有些过于夸张和没有必要,觉得她们的行为无法忍受或不以为然,丧失了周围人的认同感。完美主义者在人际交往上经常是“曲高和寡”,没有人愿意和她们走得太近。而晓月就是一种“指向自我的完美主义”,她没有意识到大学里的学习环境和中学有了很大的改变,要求自己还是一样的优秀,在学习上很快脱颖而出,超过其他人。当她在第一次期末考试中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标准的时候,她很快就放弃了这个不太容易实现的目标进而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和否定,认为自己不再优秀,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自己”了。在生活中她也对自己要求很高。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长处比较,发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对自己的不满意进而被她放大成了自卑,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她的封闭、退缩和回避,其实是因为她太想得到别人的赞美、肯定和鼓励了。

  完美主义的思维模式,是幼儿式的二分法。具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事情非黑即白,非好即坏。设定一个目标和标准,如果达到了才是“好的”、“完美的”。如果达不到,就是“不好的”、“不完美的”。这样的价值判断让人看不见事物的多样性,经常简单地给自己或者别人下一个定义或者贴上一个标签。完美主义的产生与某些文化传统,如权威主义、僵化的考试制度、过度组织化的社会等有关。当然也和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父母是要求完美的人,那么孩子成为一个完美主义者的可能性较大。 锦囊妙计(一)客观认识自己,为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

  完美主义者总是希望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或者得到别人额外的赞赏和很高的评价。于是他们做事情不是因为自己想做、要做,而是因为期待做了这件事情以后可以超过别人,得到称赞。因此他们经常各个方面都要争强好胜。一旦失败,又责怪自己或者他人,引起大家的反感。所以,要走出完美主义的误区,首先就要客观地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之所长,价值之所在,在此基础上设置合理的目标,沿着自己的轨道稳步前进,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如果在很多方面都为自己设置不切实际的过高的目标,必然牵扯自己很多的精力,而且肯定不能样样都做好,最后必然导致失败,陷入自怨自哀或者怨天尤人的境地,破坏人际关系圈。

  (二)认识到并不存在“完美”,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别人

  艺术家拥有优雅的气质,政治家拥有出众的口才,科学家拥有聪明的头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如果艺术家因为自己没有滔滔不绝的口才或者智慧超群的头脑而自愧不如,政治家因为没有楚楚动人的气质和IQ很高的大脑而消极避世,科学家因为没有优雅的气质和国色天香的容颜而慨叹,这个世界就不会存在成功的艺术家和科学家了。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要意识到追求完美就是在追求虚无,给自己套上沉重的枷锁,锁在永远没有快乐和满足的地方。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设计生活,设法扬长避短,追求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看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学会欣赏和羡慕那些在某方面比自己好的人;试着从外人的角度来观察自己,肯定自己值得赞许的地方。如果你这样做,就会看到世界的多彩和人生的丰富,人生的境界就在渐趋于“完美”。

  (三)允许中间地带存在,不用二分的方法看世界

  正像一次成功不等于永远成功,一次失败也不等于永远失败一样,一个人并不能简单定义为“完美”、“杰出”或者“低劣”、“平庸”。要允许一个善良的人也有自私的时候,一个整洁的人也有邋遢的地方,一个好朋友也有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要允许自己说的话有可能逻辑不清,上句接不上下句,允许自己也会失败,做出错误的决定。人生不是是非对错题,没有绝对正确的标准。给别人机会,也给自己机会,事情总是会向前发展,发生变化,何必在一时一地如此苛求呢?

  (四)多与人沟通,取得社会支持

  克服完美主义,在人际关系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要多与人沟通。对于“指向他人的完美主义者”,多与人沟通,就给了别人更多了解自己的机会,就会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喜爱并不是因为自己表现得有多么“完美”,而自己也可以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对于“指向自我的完美主义者”,与别人进行交流会发现,其实自己在别人眼中已经有很多优点了,而且自己所羡慕的人也并不是没有烦恼和困惑,他们也并不“完美”。既然别人有这些缺点和不足还可以生活得很满足,为什么自己不能够呢?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沟通和交流,是帮助心灵成长非常重要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