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龙脑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30:36
 泸州龙脑桥
         龙脑桥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大田乡龙华村的九曲河上。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建。平桥,东西走向,长54米,宽1.9米,高5.3米,14墩、13孔。布局奇特,雄伟壮观。在建筑技术上具有较高的价值,是我国古代桥梁罕见之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概况   龙脑桥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大田乡龙华村的九曲河上,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建,是一座集建筑造型和石雕艺术于一体的古石桥。该桥为石墩石梁式平桥,桥为石墩石梁式平板石桥,全长55米,高约2米,宽1.9米,整桥共15跨(含桥头堡各一跨在内),桥墩14座,桥墩由四层灰沙岩石条垒砌而成,既末用榫卯衔接,也未用粘接物填缝,全靠各构件本身相互垒砌承托,在建筑技术上具有较高的价值,是我国古代桥梁罕见之作。龙脑桥为东西走向,东西两面各3座桥墩,均为素面无雕刻,中部跨河水面的8座桥墩首部(朝向上游一端),分别雕刻古代民间传说的吉祥走兽,有四条龙,两个麒麟,一只青狮和一只白象,这样的布局,是全国罕见的独特之处。其排列构思好,悦目自然,给人以气宇轩昂之感。  中央电视台于1991年在《中国桥》专题栏目中向全国和世界推崇过龙脑桥,其雄姿已载入中国古桥画册,名传中外。该桥是中国古桥中建造工程浩大,雕刻十分精美,造型生动别致,工艺精湛,艺术品位高,至今保存完好的全国罕见的古桥。它早已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0月,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龙脑桥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大田乡龙华村的九曲河上。  泸州市,四川省辖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川渝黔滇结合部。地理坐标北纬27°39′—29°20′,东经105°08′41″—106°28′,东西宽121.64千米,南北长181.84千米,幅员12,243平方千米,区号:0830,邮政编码:646000,车牌编号:川E。距省会成都市267千米。东邻重庆市、贵州省,南界贵州省、云南省,西连宜宾市、自贡市,北接重庆市、内江市。辖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 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北低南高。北部为河谷、低中丘陵,平坝连片,为鱼米之乡。南部连接云贵高原、属大娄山北麓,为低山,河流深切,河谷陡峭,森林矿产资源丰富。海拔高度240—520米。  泸州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夏、商时属梁州之域。周代属巴国辖地。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春,秦惠文王派张仪和司马错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辖包括江阳在内的大片土地。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苏嘉为江阳侯,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犍为郡,领江阳县。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阳郡。西晋仍置江阳郡。南朝刘宋、南齐置东江阳郡。梁武帝萧衍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泸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三年(620年)置总管府,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升本路安抚使。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战35年。元属重庆路。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直隶四川行中书省,九年(1376年)直隶四川布政使司。清嘉庆七年(1802年)泸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民国初改泸州为泸县,置永宁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置第七行政督察区。1949年12月3日泸县解放。1950年1月设置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省级,1952年8月撤销)。1949年12月设置泸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9月改称泸县区专员公署,1952年3月改称隆昌专员公署,同年12月改称泸州专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称泸州专员公署)。1960年7月1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泸州专区,所属市县划归宜宾专区。1983年3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地辖泸州市改为省辖市。         建筑特色   龙脑桥是一座集建筑造型和石雕艺术于一体的古石桥。 中部8座桥墩分别以巨石雕凿成吉祥走兽,计有四龙、二麒麟、一象、一狮。雕龙造形别致,口中衔“宝珠”,完全镂空,可用手拨动。风起时,龙鼻发出响声。象鼻卷曲,长牙上伸,胖身下垂,神态自若,给人以安祥、宁静之感。雄狮、麒麟栩栩如生,各具特色。该桥为石墩石梁式平桥,既末用榫卯衔接,也未用粘接物填缝,全靠各构件本身相互垒砌承托。清乾隆皇帝曾降旨“钦命永宁道泸州城北九十华里九曲河龙脑桥加以保护。”  在建筑技术上具有较高的价值,是我国古代桥梁罕见之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脑桥是中国古桥中建造工程浩大,雕刻十分精美,造型生动别致,工艺精湛,艺术品位高,至今保存完好的全国罕见的古桥。  龙脑桥为东西走向,东西两面各3座桥墩,均为素面无雕刻,中部跨河水面的8座桥墩首部(朝向上游一端),分别雕刻古代民间传说的吉祥走兽,有四条龙,两个麒麟,一只青狮和一只白象,这样的布局,是全国罕见的独特之处。其排列构思好,悦目自然,给人以气宇轩昂之感。  桥上石雕的工艺和技巧都十分娴熟,继承和发展了秦汉和唐宋的石刻工艺传统,夸张与写实相结合,并采用圆雕,使整个石桥的各部分雕刻,都浑厚刚毅,精巧规整,比例匀称,造型生动。其工艺精湛,手法之洗练,形象之生动,真鬼斧神工,为我国古代桥梁建筑中罕见之作。石雕在细部的加工处理上,一丝不苟。中间四个墩上各雕一条巨龙,龙头上的眼、耳、口、鼻、眉、髯、角,龙身上的甲、翅和流云,都线条明快,清晰流畅,整体看去栩栩如生。在龙的口内,有一颗重30多公斤的“宝珠”,是运用镂空雕刻技术从整体石上凿雕而成的石球,可滚动自如,但又不能取出,真妙趣横生。巨龙左右两个桥墩上,一雕雄狮,一雕大象,神态自如,安祥宁静,亦反映古代工匠的巧思和雕技,特别是象雕处理,非常巧练,颇具匠心。如象体雕得厚重,轮廓线条简练明晰,象鼻卷曲,长牙翘伸,大耳下垂,神态自然,给人以和静、端庄的感受。外侧两头麒麟,口衔绶带,张口怒目,两只火焰纹腿匍匐墩上。牛蹄形脚,一只踏兵书,一只踏宝剑,雄姿勃勃,气势昂然。龙、狮、象、麒麟于桥的上侧露头,下侧现尾,张牙伏爪,依次排列,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如遇河中水涨只淹没了桥板时,这些吉祥物在流水中只显露出头和尾,恰似活生生地在河中逆水遨游,可谓又是一大奇观。         历史文化   龙脑桥——巧夺天工古石桥   龙脑桥位于四川泸州沪县大田乡九曲河上,是一座造型奇特、布局优美的石雕桥。龙脑桥建于明代洪武(1368—1398)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因桥头坡上原有龙脑寺、龙岩寺、观音寺、玉佛寺四大古刹,故名龙脑桥。 走上窄窄的桥面,穿透600年的时空触摸这些祥瑞的动物。八头瑞兽同时高昂着头,张大着嘴迎向河流的上游,仿佛在同时怒吼。四只巨大的龙头居于正中,而中间两只龙头尤其巨大,一雄一雌两只麒麟在西,白象青狮在东。600多年的风雨没有改变瑞兽的威武刚毅,也没有磨灭雕刻的精美细腻。你看那龙头高昂怒吼的一刹那,从鼻尖到额头的每一处褶皱,那突出的眼珠,无不生动而饱满;龙角龙耳,线条优美流畅;甚至脑后的鬃毛,都可以一根根细数!龙的胡须,那是龙口周围一圈花边似的装饰,又像一圈火焰;看看那龙身的鳞片吧,顺着龙身弯曲的优美弧度,一行一行,一片一片,从头至尾渐次变小;龙身点缀着线条优美表面圆润的云纹,那龙不只在水面,而且在天空中飞行,是在天的飞龙!尤其令人惊诧的是,四条巨龙,没有哪两条是完全相同的,即便是龙耳、龙须、龙鳞甚至龙身上的云朵,均各有变化。  龙脑桥是一座集建筑造型和石雕艺术于一体的古石桥,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龙脑桥继承发扬了秦、汉、唐、宋的传统石桥建造工艺,雕刻斧凿大方、线条柔韧,造型古朴持重,形态生动自然,排列构思精巧,悦目自然而又气宇轩昂。   走进龙脑桥  作者:初旭   一条九曲长河  一条裂谷苍龙  带着山的剽悍  带着水的洒脱  推开层层峰峦叠嶂  撞碎亿万斯年束搏  浩浩荡荡 波翻浪涌  春涨秋退 几番清澈 几番浑浊  一路咆哮 多少激荡 多少感慨  古人彳亍行吟的短句  已被历史捆扎成线装书  春愁诗酒烧铸的民谣  时间的折腾早已苍老  我们在九曲河边徘徊  我们寻找历史的佐证  只有两岸青山犹在  古典的龙脑桥犹在  我们以朝拜的心情  走进龙脑桥  走进龙文化的底蕴  抚摸那昂首的龙脑  就像抚摸着历史的心跳  令长风歌吟不息  令朝拜者荡气回肠  穿过沧桑的岁月  穿过时间的隧道  一屡明朝万历年间的阳光  正照耀着两岸温馨的村庄  也照耀着返青的禾苗  那一场疯狂的“磨刀水”  掠走肥沃千里的泥土  也夺走村民丰收的希望  情哥哥归心似箭  九曲河中做冤魂  娘娇娇望穿秋水  声声啼血泪滂沱  沿河呼唤 一路追赶  窈窕的靓影化作丛丛青蒿  一年年 痛苦依旧  一岁岁 芬芳不断  一个沉甸甸的传说  一条沉甸甸的河流  翻滚着的是浪花  也流淌着庶民百姓深深地祈祷  走近龙脑桥  发现蜀地的汉子不怕难  “五丁开路”成为榜样  握紧的拳头就是坚定的信念  古铜色脊梁滚过月亮和太阳  长满老茧的双手  将一个精巧的构思反复打造  吉祥兽雕 韵态万千  龙脑昂首 搏击而游  这桥上的龙雕  吸山川之灵气  才有如此的恢宏气派  这周遭的山水  因有了这龙魂的支撑  才并发出这般昂扬的生机  走近龙脑桥  我们知道那是汗水泪水淬火的结果  是一座连接昨天今天的时光隧道  平静安祥的背后  有多少沧海桑田  有多少人世酸辛  一方方巨石  在桥上沉默不语  那深深地脚窝  是龙脑桥留下的千古之谜  你是从洪荒裂变中走来  还是出自远古浩渺的奇迹  如此这般地精灵  如此这般地俊逸  从遥运的传说  到举手可触的今天  你一路潇潇洒洒化腐地为神奇  岁月悠悠 红尘万丈  你的智慧之翼闪耀着光芒  世事的纷优  你泰然自若,风流倜傥  阅尽人间春色,风霜雨雪三千年。  你从共和国的邮票上走来,  那是你精华的浓缩  被人贴上花样翻新的信封  你于是走向世人睁大的瞳孔  你是一座座石雕的组合  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相信某一天石头会风化。  那不会风化的是我们信仰和创造  龙脑桥,你是原生态的历史标本。  你是泸州人风骨的化身  我永远为你而娇傲  我永远为你而自豪         文物考究   龙脑桥不是“中国三桥” 龙脑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泸州最早入选的两个国宝级文物之一,因此格外受人瞩目。  龙脑桥总长54米,宽1.90米,高5.30米,12座桥墩布13孔。桥东西两头各两座桥墩均素面无雕刻,中间8座桥墩墩首雕刻4龙1象1狮2麒麟,均采用圆雕手法。桥墩首朝上游,凿有分水,以杀水势。石梁板共30块,每块长3.70米、宽0.95米、厚0.60米,每段由两块并列安置在桥墩槽口内,使桥面平整,石梁不左右滑动,增加其稳定性能。平桥的所有构件不用榫卯衔接,都是利用石块自身重量垒砌,每块石条重约6.8吨,四层石条的自重量就有27.2吨,再加上石梁石板的重量,桥身每单元自己重量已超过30吨。龙脑桥以精湛的石雕艺术著称于世。龙脑桥的石雕,布置在中间的八个桥墩上面。其中间的四个桥墩,每个墩上雕一条龙;再东西向分开,西侧一墩雕狮,东侧一墩雕象;靠近狮、象的两侧桥墩,雕刻麒麟。在石雕动物的脊背上,安置桥面石板,桥的上游是头部,桥的下游是尾部。桥上石雕的龙、麒麟、狮象大小不一,主要突出头部雕刻,从西向东依次是:麒麟头部重5.5吨;狮头部重4.2吨;一号龙头部重5.6吨;二号龙,民间又称龙王头部重7.5吨;三号龙头部重6.3吨;四号龙头部重5.8吨;象头部重4.4吨;麒麟头部重4.4吨。  中国古代桥梁有三种类型。一是悬索桥,一是石拱桥,一是梁板桥。悬索桥的早期是植物藤索为主,后来发展为铁索桥,红军长征经过的泸定桥就举世闻名。石拱桥在中国和世界闻名的当数赵州桥和卢沟桥,它们以历史悠久、建筑科学、关联重大事件而达闻天下。梁板桥则以龙脑桥为中国第一。  近段时间,我偶尔听到一个新鲜名词,叫“中国三桥”。当时不知就里,细听明白,所谓“中国三桥”乃指龙脑桥,意为排列赵州桥、卢沟桥之后。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听此谬说,只好莞尔一笑。但作为泸州的文物工作者,不能不把正确的知识告诉大家,以免贻笑来泸州作客的客人和朋友。龙脑桥不是“中国三桥”,而是中国古代梁板桥的第一。这是没有争议的。我不是刻意替泸州争取什么中国第一的名号,而是为了让泸州人知道一个正确的文物知识。因为龙脑桥本来就是梁板桥中无可争议的中国第一,它以石雕艺术冠盖天下。事实本来很清楚,无须说明,也无争议。可是,偏偏有泸州人叫它“中国三桥”,我怕产生误导,让人见笑,所以介绍一下。  本来,文物本体是没有法定排序名号的,也不是靠人为争夺名号就可以得到的。文物的自然名号主要靠文物自身蕴涵的历史、科学、艺术、文化价值等因素形成。人们喜爱文物、珍惜文物的愿望,如果一定要用排序方式来表达的话,当然也得用文物知识来判断,不要轻口断言,更不要随口乱说。凭印象感觉或所谓耳闻常识给文物名号称谓,既不严肃,还往往产生误导,难当差池之责。 为什么龙脑桥是梁板桥的中国第一呢?龙脑桥摆脱了梁板桥建筑历史上单调枯乏的状况,是桥梁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建筑作品。它开启了梁板桥艺术化建筑风格的先河,而且一开始就达到了高峰水平,是古代中国桥梁建筑从简单实用走向艺术浮华又不脱离实用价值的开山杰作,是古代中国以文化表达为主、兼具实用价值的首屈一指的文化型桥梁,发展和丰富了中国桥梁文化。它把人们日常的交通道路变成了艺术道路和民族性的文化鉴赏道路,集石刻艺术造型、科学施工建造、社会变迁气象于一体,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和民族文化特性。在建筑史上,桥梁从单纯的道路交通工具进入欣赏性的道路文化阶段,龙脑桥就身负标志意义。这种意义不在桥本身,而在桥蕴涵的文化意义。因此,笔者在《泸州百科全书》上除写好“龙脑桥”的文物辞条外,还根据大类责任编辑担负的权限,单独辟撰了“泸州龙桥文化”的文化辞条,以浓厚笔墨加以赞述,为人们今后在这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做好前瞻性铺垫。  由于龙脑桥自身的价值,所以成为当代桥梁建筑师案头摆放的古代类型桥梁建筑基本参考式样。现代桥梁建筑多是大跨度,又要兼顾航道需要,所以多采用悬索桥建筑形式。但是,建筑师们没有忘记龙脑桥,龙脑桥在他们心目中仍然是一块瑰宝,是他们获取设计灵感,激发内心世界,希望在桥梁文化方面继往开来,树立新丰碑,超越古代桥梁文化构思,达到桥梁建筑新境界的一把量尺。而事实上,建筑师们的这种文化追求并不容易办到,龙脑桥更益显出她的雄浑魅力和无限光彩。         传奇典故   杨戬斩龙成桥------龙脑桥的传说 泸县九曲溪河上的龙脑桥,在泸州可说是闻名遐迩。它的前世今生,却有着极富传奇的色彩。据传还与《封神榜》中哪吒、杨戬及四海龙王等神话传说人物有关联。  而现实中的龙脑桥,程思远先生于一九八五年时有一段叙述:位于泸县西北面,泸隆公路四十五公里右侧的九曲溪河上的龙脑桥,造型雄伟,雕凿精细,形态逼真。建造距今已有约六百年的历史,尚保存完好,是四川罕见的明代大型石雕龙桥。龙脑桥的石雕玲珑壮丽,剔透多姿。两个麒麟口衔绶带,张口怒目,两只火焰纹腿匍甸桥墩,牛蹄形脚一只踏“兵书”,一只踏“宝剑”,雄姿勃勃。青狮脚踩“绣球”、“玉圭”,笑容可鞠。白象大鼻垂胸,和霭可亲。四条巨龙尤为英姿异彩,生动传神。每条巨龙鳞甲凯凯,头长利角,颈下龙须飘逸,张着大口露出尖齿痛利牙,口含宝珠重约三、四十公斤,能在口中滚动不会脱出,鼻孔高翘。  然而,历史上在民间对龙脑桥的传说却很多,简直可以编一本神话小说了。  话说当年哪吒闹海打死龙王三太子,得罪了龙族,李靖鞭打哪吒金身,火烧哪吒庙以后,三山五岳邪教外道,妖魔鬼怪又开始蠢蠢欲动。特别是与龙王三太子敖丙有牵边的各类龙蛇,认为对哪吒家乡报复的机会已到,各自从隐身的深山大泽的巢穴爬了出来,云聚到陈塘关和翠屏山周围。这些牛鬼蛇神,所经过的地方乌烟瘴气,瘟疫流行,山崩地裂,人死畜亡。  一时间,人心惶惶,闹得天怒人怨,四乡百姓迫于李靖禁令无奈,不敢到哪吒庙遗址去求哪吒显灵除妖镇邪,只好跑到翠屏山后面的一个小坡上,用木牌刻了一块哪吒的灵位,遥对哪吒庙,焚香祷告,祈求哪吒显圣,驱妖降怪,保佑家人平安,六畜兴旺,风调雨顺。  缕缕香烟伴着阵阵哀怨之气飘向翠屏山,飘向了真武山,惊醒了在真武大帝神祗下面洞府中清修的一位满腔正气,嫉恶如仇的战神——二郎神杨戬。这杨戬与哪吒以后均是姜子牙手下的先行官,与哪吒情同手足。今在洞府之中闻百姓祷告,求哪吒降魔除妖,而哪吒的金身被毁,庙宇被烧,真身未复。于是立即起身,带着哮天犬,驾起祥云前往查看。  杨戬来到翠屏山后面的天空中,只见下面香烟燎绕,黑压压一片人群跪在地上哭声悲切,不断在述说各自的不幸,便从空中降下云头,声如洪钟道:“尔等听着,吾乃哪吒挚友,诸位的苦难吾已细晓,定会代哪吒三弟为尔等消灾减难,各位请回吧! ”言罢冉冉升上云端。 这小山坡上的百姓,见一位金甲战神从天而降,那威武的形象、铿锵的声音,顿使人们肃然起敬。待杨戬升空失去了踪影,人们才从惊喜之中回过神来,刹时间欢声雷动,又是一阵对天顶礼膜拜,才慢慢散去。从此,人们有灾有难便到这里来焚香祷告,久而久之大家就把这个小山坡叫作“望神坡”。  这次乘哪吒金身被毁,庙宇被烧,难还真身的机会,领头兴风作浪的一条孽龙,乃蛰伏在石林天泉洞中的独角龙。这独角龙乃东海龙王敖光的亲家,三太子敖丙的老丈人。自得知女婿被哪吒打死、抽筋的消息后,无时不忘为女婿报仇。待李靖鞭打哪吒金身、烧庙之机,便串联了一大批龙子龙孙及山精水怪,直奔陈塘关而来。一路上,狂风暴雨,天昏地暗,山洪暴发,不知毁了多少房屋,冲毁了多少良田,那排山倒海的声威,把陈塘关上的李靖吓得六神无主,自知难以应付。正在坐立不安之际,忽报二郎神杨戬求见,心知救星已到,喜出望外,忙把杨戬迎迸客厅。  杨戬进厅后,毫不客气地:“李总兵,我是冲着你儿子哪吒的面子来的,为解救百姓灾难而来的。若非你自私自利,不顾父子之情,群魔怎敢乱动,百姓怎会遭这无妄之灾。好了,言尽于此,望三思,告辞。”说完,已不见人影。  一席话说得李靖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心中虽然不服,也不敢得罪这位名贯天地的战神。只好悄悄走到陈塘关城楼,观看二郎神杨戬降魔除妖。  这独角龙乃修炼了几千年的山精,一方霸主,生性残暴。此际正化为一个道人,头戴一块方巾,身着黑色道袍,腰束丝绦,脚蹬麻履,站在九湾河口的浪尖,挥动手中一面乌龙小旗,指挥水中的蛟群和陆上的山精杀向陈塘关。  杨戬及时现身,立于云端,撒了一把豆子,立即变成几千天兵天将,拦住了陆路的山精,额上慧眼一睁,一道光华射向独角龙,然后开口道:“独角龙,你不在天泉洞好好修炼,出来残害生灵,已犯天条,本神念你修行不易,速速退去,饶你不死,若一意孤行,本神定斩不赦。”  独角龙闻言大怒,开口道:“二郎神,哪吒打死我女婿不说,还抽了他的筋,我是寻仇来的,不关你的事,你还是少管闲事为妙。” 杨戬:“哪吒早已以命抵命,这段过节四海龙王和太白金星己当面了结,你报什么仇?哪吒是我异姓兄弟,我岂能让你胡作非为,我劝你速速离去……。”  不待杨戬说完,独角龙将口一张,吹向水面,一股大如黄桶的水柱如一条水龙。旋转如箭,射向二郎神,杨戬将身一闪,避开水箭一摆手中三尖两刃刀,飞身扑向独角龙。那股水箭把前面的巨石冲垮半截,威力吓人。独角龙将手中乌龙旗一展,迎向杨戳,在水上展开了一场激烈撕杀。只见波翻浪涌,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金甲神将逞威风,乌衣道人翻恶浪。二人一会从水中斗到天上,一会从天上又斗到水中,杀得难分难解,日月无光。  独角龙见久战不能取胜,将口一张,吐出一团黑烟,杨戬看得真切,只见黑烟中夹着青蓝色的火苗,知道其毒无比。也将口一张,喷出一口真气,把那黑烟吹得无影无踪。独角龙见状,手中小旗不停摇动,暗暗张口又吐出一口毒气,这种毒气无色无味,藏于独角龙丹田之内,由内丹所养,凡被所侵者,就是大罗金仙也难活命。杨戬早已百毒不侵,更有额上慧眼专注独角龙的一举一动。所以,见独角龙一张口,口吐真气封住毒,同时手中三尖两刃刀刺向独角龙咽喉。独角龙不知杨戬反应如此之快,吓出一身冷汗,身体往后一仰,一个铁板架式欲逃过此劫。哪知杨戬身边的哮天大早已窥视在旁边,见独角龙一仰身,立即跃了过去,张口咬住独角龙的喉咙,疼得独角龙就地一滚,摆脱了哮天犬,借土遁逃之夭夭。  那一群山精水怪,见独角龙已逃,群龙无首,立即争先恐后如飞逃去。杨戬见这批邪魔歪道、牛鬼蛇神逃走后,立即由哮天犬带路,驾土遁去追寻独角龙。  杨戬在哮天犬的带领下,向南追寻了二百多里,突然被一条阴河挡住了去路。哮天犬反复在河两岸上下闻了几次,也不知独角龙逃向何方。杨戬只见:重峦叠障,奇峰突兀,怪石林立,如地下冒出的石笋,千姿百态令人眼花缓乱。  杨戬飞至一座高峰之上,睁开慧眼四处打量,只见其中一座乳白色的山崖,拔地而起,树木疏少,飞鸟不至,猿猴不攀,黑气弥漫,妖气极强,想:“这妖孽必藏于此,待我去老巢寻它。”双脚一蹬飞向那座山岩。        杨戬带着哮天犬围那山岩绕了一周,发现一个黑古隆咯的大洞,被一个小岩石档住,若非哮天犬的鼻子极灵,一般人很难发现。哮天犬带着杨戬冲人洞中,只见一条小河从洞内流进,水清彻见底,河中游鱼鳞光闪烁,五脏六腑透明可见,(现天泉洞中阴河中的游鱼,仍然如此,人们称这为玻璃鱼。)此洞极为宽阔。深邃。洞中的龙子龙孙大多去陈塘关尚未逃回。一群留守洞府的老弱妇幼龙,一见杨戬与哮天犬冲人洞中。立即潜人下层洞中禀报独角龙。  独角龙得知杨戬已追至,已知老命难保,让那批老弱妇幼在底层洞中藏好,忍着咽喉的伤痛,悄悄从地层来到上面的洞中,全神贯注,准备与杨戬作最后一搏。他见哮天犬冲在前面。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扑上去把这条天狗撕成粉碎,但他明白,要真正对付的强敌是二郎神杨戬,而不是这条狗。所以强忍心中的忿恨,把肚中修炼了两千年的内丹运至口中,欲乘杨戬不备,给以致命一击。  哮天犬是何等灵敏,早已嗅到独角龙藏身之处,待跑到独角龙藏身定处十余丈的地方。便停了下来,扭头与杨戬打了个招呼,便对着独角龙藏身之处狂吠起来。杨戬见状,已知独角龙就在那溶洞的钟乳石后面,立即从百宝囊中取出一条缚龙索,拔出斩妖剑开口道:“独角龙,先在你已穷途末路。藏在那里能躲几时?若乖乖出来授首,我可不灭你九族,若负隅顽抗,你可要遭灭族之灾。  独角龙见偷袭不成,又怕遭灭族之灾,只好从那钟乳石后走了出来道:“二郎神,你可说话算话,你我刚才尚未斗出输赢,我们出去一搏如何?输了我自然由你处置。若我赢了,你也得由我处置如何?  杨戬笑道:“好啊!邪不压正,难道本神还怕你不成。”  独角龙:“二郎神,此次只是你我相斗,你不能使用哮天犬,也不能伤及我的族人,你答应么?”  杨戬:“好!一言为定。”  独角龙见杨戬已入自己圈套,将口一张,将自己修炼两千多年的道行所积成的内丹,射向杨戬,然后奋力向上一蹦,以独角为钻山利器,把洞顶撞开一个大窟窿。开了一个天窗冲了出洞洞,把一个黑咕隆咚的洞弄得尘土飞扬,烟幕弥漫。一束阳光从山顶洞口射了进洞。杨戬一直在黑暗中睁开了慧眼,对独角龙的一举一动明察秋毫,却万万想不到这孽龙会以毕生修行进后最后一搏,见那黑中透红,炙热无比的火球向自己飞来,立即一招万宝归宗,将缚龙索舞成一个大网,将其内丹网在其中,尾随独角龙出了洞顶(这一天窗如今仍保留在天泉洞中,上积水冲下成瀑部,形成水帘奇观)。然后将其独角龙炙热内丹往旁边一扔,只听得一声炸雷似的巨响,山摇地动,那内丹以无穷的威力,把山岩炸成一个方圆二十多公里的大漏斗状的窟隆,这一震,顿时火山暴发,把独角龙在地底躲藏的家族全部震死,化作千姿百态的石头,保存至今。 独角龙做梦也想不到,在黑洞中杨戬仍能把自己毕生修炼而成的内丹接住,并用自己的内丹威力来毁了自已的子孙。边逃边掉泪,不时回头看自己的洞府。  二郎神杨戬立于云端,寻找哮天犬,他也想不到独角龙的内丹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在硝烟弥漫,岩浆横流,火山喷发的壮观境象中,终于发现哮天犬站在火山对面的云端中,不停狂吠。只因火山喷发的轰鸣声太大,听不见它的叫声而已,立即飞身数百丈,穿过火出来到吓得狂叫的哮天犬身边,将这条天狗抓来放入袋中。才去追杀独角龙。此时,独角龙伙同几头孽龙已逃了一百多里以外,气喘吁吁地在一条小河边休息,因内丹已失,两千多年的道行也没有了,加上脖子上被哮天犬咬破的伤口,发出难熬的疼痛,使他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喝点水……  杨戬追到那条小河边时,独角龙等几头孽龙正把头伸到河中喝水。杨戬闪电般从空中冲下,将斩妖剑一挥,将几头龙的头劈了下来,掉入水中,把一条小河阻得严严实实。杨戬见状,立即用三尖两刃刀对准龙口使劲一戳,然后猛搅。被挡住的水位立即从那些龙口中流了出来。以后这龙头化成了石头,人们就在这龙头上铺上石板搭成了一座桥,供人们过往,并将该桥称为“龙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