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街道的得名概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58:33
广州街道的得名概述
街道的命名,和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教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对研究广州的变迁也有参考作用。现就广州至今现存的街道加以小考如下:



都府街在正南路附近,是因唐代有岭南道署(又称都督府或都府)而得名。小东营在越华路,明代是回族军营,又是回民殡仪处,至今仍保存有清真墓。后楼房上(下)街在连新路附近,因清代平南王尚可喜王府建有后苑而得名。纪纲街在解放中路南段,是明代广东按察司署(司法机构)所在地,清初也没有变。盐运西在惠福东路侧,是清代盐运司所在地。操场前在大德路附近,清代驻粤八旗兵作为军队练操场地。司后街在越华路,因处于清代广东布政司后面而得名,后改为越华路。

二、因历史事件而得名

流花路,在市中部偏西,广州火车站附近。南汉王朝时在广州建都,湖上有宫廷所在的流花桥,因而得名。1919年开辟的维新路,后来是1927年广州起义时,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解放后更名为广州起义路。中华路是广州市一条主干马路,广州解放时解放军从这里入城,故改名为解放路(分南、中、北三段)。

三、因地理环境而得名


七块石在吉祥路侧,南汉时属西湖,当中有宝石桥一座,用七块石建成,故名。越秀路至今分中、北、南三段,因越秀山而得名。禺山市在北京路附近,因古代有番山、禺山两座(今已铲平)而得名。潮兴街、潮音横街在仁济路附近,因在古代的珠江边,可以看到潮汐,听到潮声而得名。玉带濠在大德路南侧,明代广州有一条护城河,形状如一条玉带,故名。西湖路在教育路附近,因南汉以至宋代有西湖药洲而得名。回龙路、回龙直街,因清代有回龙桥而得名。万安里,因清乾隆时有万安桥而得名。五仙西街在沿江西路侧,因有五仙门而得名。小北路因清代有小北门而得名。

四、因历史人物而得名

南北朝时,达摩从印度来广州传授佛法,在下九路附近登岸,故有西来初地的街名。状元坊原名泰通坊,宋代状元张镇孙在此有故居,因而得名。崔府街在朝天路西侧,南宋名臣崔与之有故第在此而得名。擢甲里在海珠中路西侧,宋代黄勋居此,他后来中进士,重修故居,故名“擢甲”。湛家大街在法政路,因明代学者湛若水(甘泉)有别墅在此而得名。陶街在解放中路西侧,明代陶成、陶鲁父子曾居此而得名。白沙居在北京路东侧,明代在此建真儒坊以纪念学者陈白沙(献章),因而得名。福地巷在海珠路与纸行路之间,明代状元伦文叙曾居此,后来他的儿子以谅、以训亦先后中探花、榜眼,人们称这儿为“福地”。许地在高第街,因清按察使许祥光曾居此而得名。豪贤路原名濠弦街,因抗清志士黎遂球有故居,故更名豪贤路,既与原名谐音,又有纪念黎遂球作用。昌兴街在财厅前对面,辛亥革命后,蔡昌、蔡兴兄弟在此购地兴建大新公司,因而得名。盛枝大街在惠福西路南侧,辛亥革命后官绅李盛枝在此兴建楼房,故名。胜龙新街在纸行路侧,20世纪20年代旅美华侨胡锦胜、胡锦龙在此集资兴建楼房,故名。中山路是广州主干马路,因纪念伟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故名。

五、因氏族而得名

陆家巷在海珠南路附近,因陆姓居地而得名。甘和里在濠畔街北侧,过去是甘氏聚居地,取互相和睦之意,因而得名。李白巷原名李家巷,为李氏聚居地;因已有一条李家巷,为避免重复,故更名为李白巷。金氏巷在海珠北路西侧,为清代满族金氏聚居地,故名。彭家巷,因彭氏聚居于此得名。宋家巷在海珠中路,因宋氏聚居而得名。张良巷在光塔路西侧,因姓张人太多,为免地名重复,故名。高阳里,为许氏聚居地,因许姓古为高阳郡,故称高阳里,免与许地重复。史巷在小北路,清代有史家大屋而得名。

六、因祠堂庙宇名胜而得名

景泰坑,在白云山麓,因有景泰寺而得名。南北(梁)朝景泰禅师到广州传经讲学,后人建景泰寺纪念他,“景泰归僧”曾经是羊城八景之一。晏公街在人民南路,因明代有晏公庙而得名。百灵路在解放北路侧,过去有药王庙,相传求神必灵,人们称为百灵路。相公巷在大新西路,因明代有吴相公祠而得名。石公祠直街在长堤附近,过去有一座石公祠(祀两广总督石琳),故名。光孝路,因位于光孝寺前而得名。六榕路,因有六榕寺而得名。光塔路,因有古代光塔而得名。镇海路,因有明代镇海楼而得名。仙邻巷在惠福西路,因与五仙观古迹为邻而得名。

七、因科举、学业而得名

府学西街,在文明路附近,因宋代建有广州府学宫而得名。丹桂里,因近广东贡院而得名,古人称科举应试为“折桂”。越华路,因清代建有越华书院而得名。学宫街在解放中路西侧,因有南海县学宫得名。应元路在越秀山麓,因有应元书院、应元宫而得名。越秀书院街,在北京路西侧,因有越秀书院得名。仲季书院,在中山四路北,清代增城人单仲癸、单季鲁兄弟在此建仲季书院,因而得名。聚星里,在中山四路西侧,因有儒良书院,人们称为“聚集文星”之地,故名。书同巷,在海珠北路西侧,有明达书院(俗称书院为书同)得名。肄江书院,在解放中路,因有肄江书院得名。广中路,越华书院在晚清改为广府中学堂,后又改为广府中学,故名。法政路,因清末设法政学堂而得名。教育路,因清末设广东省教育总会而得名。

八、因市场行业而得名

玛瑙巷在中山六路南侧,唐代阿拉伯人多在这里经营玛瑙集市,因而得名。旧仓巷在越华路,因宋代盐仓多设于此而得名。仓边路近旧仓巷,也因在盐仓东边得名。米市路在市中心区,历代为米市圩集之地。卖麻街在一德中路北侧,从宋代起为织网、卖麻的市集。豆腐寮在越秀山麓,因山下的井水宜于磨制豆腐,故名。象牙街在解放中路附近,明代为象牙加工作坊。梳篦街在解放中路,居民多经营制作梳篦为生,是产销之地。榨粉街,清代多设舂米、舂粉店于此。扁担巷在惠福西路之南,是扁担集市。竹篙巷,在惠福西路,专营竹篙业。海味街在北京路,清代为海味集市。果栏直街在长堤大马路北侧,为水果蔬菜集市。铁炉巷在诗书路西侧,清代驻粤八旗兵多在此建炉打铁,制造兵器。新金行在大德路南面,清代为金银首饰作坊和集市。稻谷仓在百灵路南侧,为清代谷仓所在地。宝顺大街在仁济路西面,因清代有宝顺洋行而得名。广德路因有广德置业公司而得名,这个公司于20世纪30年代由台山华侨集资兴办,经营房地产生意。

九、其他

市桥巷在海珠南路附近,清代运粪溺多经过这条小桥,人们称为“屎桥巷”,后改谐音为“市桥”。朱紫街旧名猪屎巷,后改谐音为“朱紫”。尚果里在大德路北,旧名上古里,因读音不佳,改为“尚果”。牛头巷在海珠中路,因有小岗状似牛头得名。七株榕在海珠中路,因有七株大榕树(已毁)得名。海珠路旧称仙牛街、西濠街,扩建马路后,因与“海珠石”相对,故改名海珠路。寄园巷,因清代有寄园而得名。仰星里,因清代有90岁寿星老人居此,这老人又擅星相术,很多人冲他而来,故名。 当古老的街道起了时尚的名字,当熟悉的商场改成陌生的商厦,当童年生活的小区也贴上了西洋的标签........
广州本土网系一个需要理解的地方,适宜长期居住! 请向您的好友宣传Gz106.NET
广州本土文化互动交流QQ群 官方群:68149630 高级群:10259480
SHOW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投资赞助 - 联系方法 - 广告服务 - 业务合作 - 相关说明 - 媒体关注 - Discuz!

GMT+8, 2009-7-26 00:07.




引文来源  广州街道的得名概述 - 串街过巷 - 广州本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