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只有毛泽东能救“百家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4:16:32

转帖:只有毛泽东能救“百家论坛”

(2008-12-26 11:27:25)转载 标签:

毛泽东

百家讲坛

杂谈

 

作者:一清

  

    丢出这个题目,不是要别出心裁制造标题新闻,而是希望以此话题及所携带的其他信息引起“百家论坛”从编导到选题决策人员等各色人员注意一个基本现象:什么东西是大众最关心的,什么东西是有着现实意义、当然也包括历史意义的。

(一)

    综观最近网络讨论“论坛”的各种意见,无论呛派还是护派,都在拿“论坛”的收视率说话。收视率个要命的硬指标,没有人看的东西,即使再有人呵护,也定然会走向消亡。

    不承认“论坛”收视率的下降,多少有些掩耳盗铃。想想,七年来,为什么此“坛”由温而火,由火而温呢?就是看有没有抓住老百姓想看的东西。

    七年里,“论坛”一直在做着“古董”题材,中间有包括《论语》、《老子》这样的经典诠释,也有《品三国》、“说和珅”这样娱乐化倾向的话题。总而言之,全在老祖宗的作品与逸事里转悠。

    “论坛”温火互变,一则是事物本身的必然性使然,不可能有长火不衰的事物和话题。当年“坛”子的火,是延伸了读书界对经典和古人逸事造势的需求,接了图书界的风水。同时也有进入读图时代、进入视听时代的因素,这才有了和珅专题创下收视率天高的奇迹。网名为“点到为止”的作者分析得好,其所以如此,“不是因为和珅长得帅,也不是因为和珅的故事有多荡气回肠,人们爱看的主要原因只是对其玩弄权谋之术的崇拜。”接着这位先生又再次“点到为止”:身在权术场上的人爱看,是因为想现学现用耍几招……还没有挤入权术场的人也爱看……指不定哪天发达了,这些必备招还是大有用场的。——这里就有一个需求问题。“点到为止”又分析了于丹“大受欢迎”之因:“有些人只不过是在世人的信仰打起瞌睡的时候递过一个道德枕头。只不过,接过这个枕头的人不是拿给自己用,是想送给别人睡。人们爱看,其实是想借《论语》救赎这个世道,救赎身边的人。在人们谈起《论语》,谈起孝道、君子道的时候,都是用来评价和要求别人的,从来不会扪心自问。”

    话说得有些难听,但内核是“论坛”何以受欢迎的缘由。

(二)

    但是,七年一惯并期待七年再“惯”地讲这些,就不免有些腻味了。主办方不但如此,而且似乎话题越扯越远,越扯越大,越扯越娱乐。扯着扯着,就不知道自己的受众定位了,以及受众心理的变化。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社会激剧变化的年代,在经济上升、中产阶级滋润、社会稳定安逸的时候,人们的审美及价值观是有别于相反情况时的,至少是有差异的。一个扶摇直上了近三十年的经济体,曾经孕育了多少雍荣华贵的心态,饱食后的休闭以及向上奋斗着的人们,期盼着古典的营养,即使只是一些戏说的诠释,也曾经让他们摸到了远逝的雅韵风姿。现在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渐次到来,他们突然发现,一切似乎都在变化中,在过往的岁月里,时光在不经意中也结下的疤痕。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的“论坛”还在那里秉持着“七年一惯”的思维,把和珅们的话题进行到底,估计有些问题。在大家都在思考着“明天的早餐在哪里”时,还会有人对“慈禧的午膳是六十八还是八十八道菜”感兴趣吗?经济危机来了,社会会不会有危机?社会危机来临时,受众还关心那子虚乌有的大禹三过家门不入的“另外的隐情”吗?不会的,他们更多的会关心一些能解现实之惑,与现实多少有些牵连瓜葛的东西,或者他们能借此寄托一些话、寻找一些的东西。

    比如说,我们能不能讲一讲黄兴蔡锷孙中山呢?我们能不能讲一讲世纪巨人毛泽东呢?

    慢!不要急于否定,什么我们的节目本来就不是这样定位的;我们节目的定位就是远离现实政治的;我们的节目只是做给那些关心古典、关心经典的人看的……这样的话你先别端出来!

    好的,这个初衷很好。但如果他现在不想看了,或者看腻味了,你还做给他看吗?你还有必要守住这一份的坚持吗?你还不想调整内容以吸引更多的人来观看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吗?

    毛泽东同志一惯的思想是,脱离人民群众的东西,人们总是会扬弃他。难道不是吗?

    似乎还有一条更充分的理由:这样的选题不要说“做”,只要想一下,中央就不会同意,因为这属于重大题材,需要立项报批;这属于敏感题材,需要严格把控;这属于现实题材,容易走题犯错。

    这是一个奇怪得让人生厌的“明规则”。从出版社到电视台,总对于这一类的选题有着让人愤怒的“稳重”。我想问一下,中央什么时候说过不能讨论毛泽东的话题了?中央什么时候为难过理性地讨论毛泽东思想了?1978年所开始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随后所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都对毛泽东同志、毛泽东思想有过十分明确的结论,邓小平同志在多次讲话中,也强调和重复过《决议》的内容。但是这么多年来,从官方到民间,一谈到毛泽东,就有那么多人小心谨慎,仿佛在点燃一个引信,踩响一片雷区。其实,这都是一种无知的表现,是一种自我束缚与禁闭,与党中央所倡导的“解放思想”的内核是有着相当大的距离的。

    有博友姓刘名仰者说,《讲坛》曾经的风光无限,实际上就是中国人生活富裕后,寻找文化依靠的必然,正表示了中国人开始从自身寻找曾经失去的自豪感。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人们总在一种寻找中,总在寻找中认同与批判。1993年前后所形成的毛泽东热,曾经记录了一代人寻找的痛苦,那个时候,大变革中的人们是多么地需要毛泽东:需要的是倾诉,需要的是抚慰。他们“需求”的倾诉,没有走入庙堂,而是崇拜的我们新中国的建立者。那一年,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历史又在走向另一个怀念周,随着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的爆发,毛泽东热又在悄然升温了。升温的“毛泽东热”需要引导,需要点评,这不正是我们“论坛”极好的话题吗?

    “论坛”既然是讲历史,既然是寻找中华文化的源流,能不能在这一关头,也讲一讲毛泽东呢?讲一讲毛泽东思想,讲一讲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关爱,讲一讲毛泽东对于腐败的铁腕与毫不留情,讲一讲毛泽东和他的后来者们是如何地希望中国的强大、中国的“超英赶美”希望呢?——如果作为毛泽东的预言,难道我们没有看到这样的希望吗?讲这些,正是一种最好的引导,只有这种引导,才有助于社会的安定与团结,以图加快中国走向真正的强大步伐,这可是一个关键时候啊,唯其如此,也是我们“论坛”切入的最好时刻。

现在,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好处的人在怀念毛泽东,生活日见困顿的人也在怀念毛泽东。毛泽东又成神了,百家论坛为什么就不可以讲一讲这个话题呢?

    只要你开讲,收视率岂是和珅类的话题可以比拟的?

(三)

    有大量的事实证明,毛泽东的话题是何等地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所谓80后90后的后生,他们都有自己关于毛泽东的判断。

    以本人在凤凰开“理解毛泽东”博客的经历来看,四个月的时间,点击量就超过了1000万。几乎每篇文章的访问量都在几万、几十万,有的甚至超过100万。记得《毛泽东暮年的六大铭心之痛》当天的点击就过了50万,而《如果毛泽东晚年有个家》当天竟达55万的访量,一天跟贴总计26000多条。而另外与毛泽东话题有关的一篇文章访问量竟至超100万,真是让人嗔目结舌。

    为什么如此?不是博主的文章写得好,而是毛泽东的话题太让人感兴趣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人们需要把祭拜的鲜花献给他;中国人民的幸福指数提高,人们需要把感恩的情绪托付给他;富裕起来了的人们,需要把他当成保护神;还在贫困中奋斗的人,需要把心底的话向他诉说。毛泽东已经成了一种寄托,一尊神像。

    其实,毛泽东还是毛泽东,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毛泽东在他的晚年犯过不少的错误,但这不影响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中最优秀的领袖,是中华民族里最优秀的子孙。他是二十世纪里,世界领袖群中最伟大的领袖之一。我们为什么不能讲讲他呢?或者,即算是有一批对现实,对历史不满的人,他们对毛泽东的怀念,有着某些不为执政者所乐见的情绪,但这不正是我们“百家论坛”要倾力为之以正视听的东西和内容架构么?以本博主讲述毛泽东的故事经验来看,在对毛泽东的理解中,加入一些人文关怀的因素,尽量用历史的眼光,而不要更多地去猎奇、去“解密”、去发掘“真相”,多一些理性的分析,多一些人文的关怀,是容易获得受众理解的。他们理解了历史,也就更能理解今天。客观地分析、讲评大家关注着与怀念着毛泽东,也为社会安定释放一些情绪,这是多好的一件事啊!相信各个阶层的人们都会从这里受到教益。如果说,“富裕起来了的人们要寻找文化依靠、要从自身寻找曾经失去的自豪感”是“百家论坛”曾经的立足点,那么,这不正是一个最好的寻找由头和可予期待的结果吗?

    “讲”讲他吧,我们的毛泽东,我们的世纪伟人毛泽东。

    只有毛泽东,才能救活这个话题,只有毛泽东,才能救活曾经火过的“百家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