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蜀:厦门PX事件给人民以信心(南方周末 2007-5-3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39:43
厦门PX项目:舆论从尴尬到不再尴尬
笑蜀
厦门PX项目不只是舆论的尴尬
拦轿喊冤,古已有之。遇到这种情况,当事官员再老大不情愿,一般都不会绕道走开,多少要给个说法。厦门地方当局现在遇到的可不是普通的拦轿,而是百名全国政协委员的集体抗争。委员们反对PX项目落户厦门城郊,联名吁请迁址。那么地方当局如何回应呢?据媒体最新报道,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在一个小型会议上表示,“委员提他们的,我们不理睬,要抓紧速度干”。
直接导致前环保总局局长解职的吉林双苯厂爆炸案,公众应记忆犹新。PX就是对二甲苯,属危险化学品和高致癌物。距市中心不过7公里的厦门PX项目一旦投产,厦门乃至整个闽南三角,都将笼罩在剧毒的化工阴影之中。隐患如此严重,不可能不引来嚣嚣公议,而地方当局竟毫不介怀。权力何其傲慢,舆论何其无奈,民意何其乏力。如斯局面,真令人仰天而叹。
诚然,当下中国的言论空间是在不断扩展之中,不受批评的公共事务,其范围正在逐步收缩。但与此对应的另一种趋势,则抵消了言论逐步开放带来的正面效应。“不怕举报,就怕登报”,曾经是比较流行的官场心态。那时舆论初起,从来无须面对舆论的部分官员,真的遭遇舆论狙击很容易张皇失措,舆论压力那时往往能起一些作用。舆论一时间的凯歌行进,不免客观上放大了舆论的能量。我们不免往往估计过高,似乎舆论真是制胜法宝,似乎只要是舆论阳光能够照到的地方,就一定可以去污防腐。
现在才终于看明白,这不过是我们的浪漫幻觉。经过反复博弈,权力对舆论的不适症状逐渐消失。权力与舆论关系的新阶段,一个更为复杂的阶段,自此发端了。厦门PX事件正是这个在这个角度,有着分水岭的意义。
对厦门PX项目,还需要讲什么大道理吗?所谓以人为本,所谓科学发展观,所谓权力制约,所谓舆论监督,无论在民间话语中,还是在官方文本中,难道不是早就讲的十分透彻吗?而厦门PX事件,与这些主流理念无不背道而驰,难道不是确凿无疑吗?
人家并不需要教师爷,人家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敢于冒天下大不韪,一方面是因为收益巨大,众所周知,马克思曾这样描述资本逐利的非理性:“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他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百的利润,他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如果说资本如此,权力又何尝不是如此。厦门PX项目给地方当局带来的直接政绩,是高达每年800个亿的GDP增幅。巨大收益就在眼下,而至于可能发生的灾难,那是说不准哪个后任的事,与我何干?既然权力与责任不对应,要求人家坐怀不乱,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敢于冒天下大不韪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人家已经看透了舆论的无力。舆论何为?说穿了,舆论不过是讲讲道理而已,至多不过是一种情绪而已。道理,情绪,你要重视它,它就有力量;但如果你有本事不拿它当回事儿,根本不理会它,它可能什么都不是,这正是当下部分官员的共识。在需要作秀的时候,在牺牲不大的前提下,他们或不妨对舆论让步;但如果涉及切身利益,而且伤筋动骨,那就毫无道理可讲,除非来自新的而且是更高的压力,否则,不要指望他们后退半步。
相比于每年800亿的GDP增幅,那如诗如画的岛城,那岛城上的百万市民,竟都轻如芥末。百名政协委员抗争又怎样?舆论质疑又怎样?千夫所指又怎样?遗臭万年又怎样?怎样的舆论力量都无法阻挡地方当局的一意孤行。权力对舆论已经产生了相当的免疫力,舆论的单兵突进根本不足以掣肘权力。遭遇这样的新的困局,公众尤其是那些怀着制约权力的梦想而投身媒体的莘莘学子,该经历着怎样的失望和迷惘啊。
但是,这决不意味着舆论的无用。制约权力仰仗整个制度文明,仰仗滋养制度文明的多个元素。舆论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但决不是惟一的元素,而必须与其他元素化合。公正而权威的中央政府,独立的司法,以及民间非营利组织,各种社会力量都能自由生长,各得其所。那么一旦当事双方发生冲突,就不难找到超然中立的第三方力量,出而调解或为仲裁,也就不难找到一个智慧而平衡的解决办法,使解决冲突的社会成本最小化,而不至于让舆论单打独斗。换句话说,舆论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的力量。只是在整个社会有力量的时候,舆论才有力量。舆论目前遭遇的尴尬,因此不只是舆论的尴尬,而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尴尬。
——原载今天《南方周末》。发表时有改动。
厦门PX事件给人民以信心
评论厦门PX项目的文字刚刚付印(见今日本报第14版),马上就得到消息,厦门PX项目缓建。慨叹过特殊利益集团的强悍,慨叹过舆论和民意的无力,但那些慨叹,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过时了。
用漫卷诗书喜欲狂来形容笔者此时的心情,或许不算过分。
舆论和民意不再尴尬。舆论和民意是坚韧的,顽强的和有力量的,而高层决策也能对民意诉求做出及时和善意的回应。诚然,特殊利益集团依旧强悍,旧体制的惯性仍然存在,但无论如何,民意确实已经不再孤单,澎湃的民意和体制内的建设性力量已经开始良性互动,从而形成合力,可以在一些关键环节,成功地狙击特殊利益集团的进犯,推动时代前进。
从孙志刚事件,到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再到今天的厦门PX事件,都是时代前进的标本事件。孤立地考察,每一个事件可能都有它的偶然性,都不可复制。但这种具有正面导向作用的偶然事件竟反复发生,恰恰就说明它们不是完全偶然的,而有必然性寓于其中。这里的必然性,就集中表现于社会力量的快速成长,及与体制内建设性力量的彼此呼应。无论孙志刚事件,还是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还是今天的厦门PX事件,它们发端时本来都是危机事件,但每次都因为社会力量与体制内的建设性力量的良性互动,最终都不仅成功地化解了危机,而且都成功地把危机转化成了推动时代进步的一个契机,转化成了社会转型的一个拐点。
我们的社会诚然有很多问题。但问题本身并不可怕,关键只在于我们有没有智慧、有没有力量去应对。从孙志刚事件,到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再到今天的厦门PX事件,民意诉求不断地被肯定,不断地发挥关键作用。这在在提示我们,我们是有智慧、有力量的。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希望所在。中国社会需要稳定,而真正的稳定无疑来自人心的稳定。如果能够不断地给人民以希望,让人民不断从希望中累积着信心,那么人心的稳定就不难实现。在我们点滴的但却是持续、坚韧的推动之下,中国社会稳步跨入现代文明的门槛,将是不难预期的。
事实上,时代的进步并不慢。几乎一夜之间,笔者对厦门PX项目的评断就过时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节奏。对这种比想象还要快的进步,我们没有理由不加额称庆。
——原载今天《南方周末》。发表时有改动。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07-5-31   本站发布时间:2007-5-31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09680
http://www.southcn.com/weekend/commend/2007053100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