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家如此评新版《红楼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35:14

红学家如此评新《红楼梦》






    李少红编剧并执导的新版《红楼梦》甫一上映,便引来了人们一片指责声。在这指责声中,让我们听一听红学家们是如何说的吧:
    争议一:台词太“文言文”
    专家点评:“文化水平稍低的观众会看得很吃力”
    新版《红楼梦》忠于原著,全部文言文的台词却让观众们看起来有些吃力。比如宝玉挨打之后,王夫人与袭人谈论起管教宝玉的难处时,这样说:“我常常掰着口儿劝一阵,说一阵,气的骂一阵,哭一阵,彼时他好,过后儿还是不相干,端的吃了亏才罢了。”这是原著中的原话,但是对电视观众来说却很难理解,要靠字幕甚至根据语境猜测才能听懂对白。张世君教授十分认同观众的意见,“戏里太多文言文了,旁白也太多,毕竟这个是电视剧,是贴近生活的剧。这么大量的文言文对白,对文化水平稍低一点的观众来说,有点难以理解。”
    争议二:画外音旁白不胜其扰
    专家点评:“旁白有时太弱智了,当观众是小孩子吗?”
    李少红之前的《大明宫词》等作品曾有配旁白的习惯,此次新版《红楼梦》也不例外。尽管旁白的注解有利于观众了解剧情,但是喋喋不休的旁白却也令人不胜其扰。有些一眼就能看明白的戏,经旁白一说反而显得很别扭。有观众就指责,“第一集简直有一半是在用旁白解说,而且还是那么低沉的男中音,如果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探索发现频道在拍纪录片呢。”对此,一位专家发言称:“没有看过原著,又没看过87版的85后年轻观众,却正正喜欢旁白这一形式。”张世君教授却持不同意见,她语气激动地说:“新《红楼梦》旁白有时太弱智了,明明一眼就能看到在做什么的戏,还要加那么多旁白,当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是小孩子吗?”
    争议三:昆曲配乐鬼气森森
    专家点评:“的确有点鬼气,不知道李少红到底想弄出怎样的风格”
    新版《红楼梦》的配乐也是观众们诟病的主要地方。从第一集开始,背景音乐里就总是传出一种飘渺的女声,而且不分场合和地点,那种有气无力的声音配上昆曲的弹奏,总给人一种很诡异的感觉。除了这个鬼气的女声,在其他一些场合,比如贾瑞调戏王熙凤最终被设计,这些场合的音乐配得又显得过于卡通了,背后的金属声听起来更像《康熙来了》里面的电子配乐。对于观众认为新版《红楼梦》有点像鬼片,曾扬华教授表示认同,并认为主要是幽怨的配乐所导致。现场一位专家也是直言:“剧中五十年代的旁白方式加那个年代的背景,再加上200年前的昆曲,再加现代的电子音乐,全部混杂在一起,真不知道李少红到底想弄出怎样的风格。”
    争议四:演员说台词像在背书
    专家点评:“小演员懒音太重,说台词方面很是不足”
    该剧的台词忠于原著,不过有观众认为,演员念台词的时候像小学生背书,虽然节奏抑扬顿挫,但是不够生活化,让人看得不舒服。特别是蒋梦婕饰演的林黛玉,“背书”也背得很差,台词对白往往念得断断续续。曾扬华教授也指出了这个问题,“戏里十几岁的小演员懒音太重,台词因为太过文绉绉,都是硬背下来。小演员们在这方面很是不足。”
    争议五:黛玉宝钗宝玉偏离原著
    专家点评:“新版宝玉下巴太尖,黛玉没有原著风韵”
    在演员形象方面,蒋梦婕和李沁饰演的林黛玉和薛宝钗也引发争议。有观众反映,宝钗和黛玉的形象与原著完全相反,一个变成了尖下巴,一个面部轮廓反而丰满很多。曾扬华教授对此并不认同,他力挺“黛玉”:“黛玉虽然被批脸太圆,但是气质还是非常脱俗。大家不要因为陈晓旭就固定林黛玉的形象。李少红版红楼梦也有独特之处。”另一位教授却对演员形象表达了不满,“有些年轻观众觉得黛玉宝玉挺清纯蛮好的,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没看过原著。如果是70后看了,就觉得差别太大了。比如原著中宝玉面如满月,但是新版可是下巴尖尖;原著中黛玉纤纤弱柳之姿,新版完全没有这个风韵。不过黛玉眉眼之间还是挺楚楚可怜的,或许这个就是李少红选择这位演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