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及《岛夷志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28:01
汪大渊(1311年~?)元朝时期的民间航海家。字焕章。南昌人。至顺元年(1330),年仅20岁的汪大渊首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远航,历经海南岛、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横渡地中海到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红海到索马里、莫桑比克,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爪哇,经澳洲到加里曼丹、菲律宾返回泉州,前后历时5年。至元三年(1337),汪大渊再次从泉州出航,历经南洋群岛、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非洲的莫桑比克海峡及澳洲各地,至元五年(1339)返回泉州。

  简介 汪大渊第二次出海回来后,应泉州地方官之请,开始整理手记,写出《岛夷志略》。《岛夷志略》分为100条,其中99条为其亲历,涉及国家和地区达220余个,对研究元代中西交通和海道诸国历史、地理有重要参考价值,引起世界重视。1867年以后,西方许多学者研究该书,并将其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公认其对世界历史、地理的伟大贡献。

  元代著名航海家汪大渊,字焕章, 人,西文学者称他为"东方的马可·波罗"。

  汪大渊生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从小聪明好学,深得父母钟爱,望其长大成才,故取《论语》中"焕章"。汪大渊果然不负所望,成为举世闻名的航海家。

  。看到各种肤色和操各种语言的人们,摩肩接踵;看到琳琅满目的中西厅贷,堆积如山;港湾里停泊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大小般只,特别是那些中外商人、水手所讲的外国风情,是那 样的生动、有趣,这些都深深地打动了汪大渊的好厅心,后来促成了他两度远洋航行的壮举。

  元文宗到顺元年(1330年),年仅二十岁的汪大渊搭泉州远洋商船,从泉州港出海了,一直到元统二年(1334年)夏秋间才返回泉州。这次航行从泉州经海南岛、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再横渡地中海到西北非洲的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红海到索马里,折向南直到莫桑比克,再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爪哇,再到澳洲,从澳洲到加里曼丹岛,又经菲律宾群岛,最后返回泉州。元惠宗至元三年(1337 年),汪大渊第二次从泉州出航,游历南洋群岛,印度洋西面的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莫桑比克海峡及澳洲各地,两年后才返回泉州。

  汪大渊远航回国后,便着手编写《岛夷志》,把两次航海所察看到的各国社会经济、奇风异俗记录成章,作为资料保存下来。当时泉州路正在修郡志,泉州地方长官(称达鲁花赤)与主修郡志的人见此书在为赞赏,即将《岛夷志》收入《泉州路清源志》中,作为附录。后来汪大渊回到久别的故乡南昌,将《岛夷志》节录成《岛夷志略》,在南昌印行。这本书才得以广为流传。但《岛夷志》一书却在元末兵乱中大部分散失,明朝后终于失传。

  汪大渊著《岛夷志》的态度是很严肃的,曾说书中所记"皆身所游焉,耳目所亲见,传说之事则不载焉"。为它作序的泉地方官、著名文人张翥说: "汪君焕章当冠年(即二十岁),尝两附舶 ,所过辄采录其山川、风土、物产之诡异,居室、饮食、衣服之好尚,与夫贸易()用之所宜,非亲见不书,慢信乎其可征也。"另一作序者,泉州方志主修吴鉴说:"其目所及,皆为书以记之。以君传者其言必来信,故附《清源续志》(即《泉州路清源志》)之后。"后来明朝永乐年间,随郑和七下西洋的马欢说:"随其(郑和)所至,……历涉诸邦,……目击而身履之,然后知《岛夷志》所著者不诬。"可见该书的内容是真实可靠的。

  节略后的《岛夷志略》还涉及亚、非、澳各洲的国家与地区达二百二十多个,详细记载了他们的风土人情、物产、贸易,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历史资料。书中记载了台湾、澎湖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当时台湾属澎湖、澎湖属泉州晋江县,盐课、税收归晋江县。书中多处记载了华侨在海外的情况,例如泉州吴宅商人居住于古里地闷(今帝汶岛); 出征爪哇部队有一部分官兵仍留在勾栏山(今格兰岛);在沙里八丹(今印度东岸的讷加帕塔姆),有中国人在1267年建的中国式砖塔,上刻汉字"咸淳三年八月华工";真腊国(今柬埔寨)有唐人;()泥(今加里曼丹岛上坤甸)"尤敬爱唐人";而龙牙门(今 )"男女兼中国人居之";甚至马鲁涧(今伊朗西北部的马腊格)的酋长,是中国临漳人,姓陈,等等。

  《岛夷志略》记载澳洲的见闻有两节:一、麻那里;二、罗娑斯。当时中国称 为罗娑斯,把达尔文港一带称为麻那里(marani),泉州商人、水手认为澳洲是地球最末之岛,称之为"绝岛"。汪大渊记载当时澳洲人的情况:有的"男女异形,不织不衣,以鸟羽掩身,食无烟火,惟有茹毛饮血,巢居穴处而已。"有的"穿五色绡短衫,以朋加刺布为独幅裙系之。"还记载有一种灰毛、红嘴、红腿、会跳舞、身高六尺的澳洲鹤,"闻人拍掌,则耸翼而舞,其仪容可观,亦异物也"。他称之为"仙鹤"。又称澳洲一种特有的红得象火焰一样的树为"石楠树"。

  汪大渊还记载了澳洲北部某地"周围皆水",即指今天澳洲达尔文港以东一大片沼泽地。所记"有()如山立",即指澳洲西北高峻的海岸附着很多牡蛎。还记载有澳洲北部海岸的安亨半岛和高达八百米的基培利台地,"奇峰磊磊,如天马奔驰,形势临海。"这些都是真实无误的。《岛夷志略》在历史地理的研究上有重要史料价值,因此很早就引起世界的重视。自1867年以来,西方学者中有十人研究该书,并将该书翻译成文字。在《岛夷志略》中有两节详细记载了澳洲的风土、物产,应该是见著于世的关于澳洲最早的文字记载。可是西方学者,却不敢承认汪大渊到过澳洲,因为在汪大渊到澳洲后近二百年,欧洲人才知道世界上有这一大陆。

  《岛夷志略》可以说是上承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赵汝适的《诸蕃志》,下接明朝马欢的《瀛涯胜览》、 的《星搓胜览》等的重要历史地理著作,而其重要性又远远超过这些宋、明的著作。《四库全书总目》说:"诸史(指二十四史)外国列传秉笔之人,皆未尝身历其地,即赵汝适《诸蕃志》之类,亦多得于市舶之口传。大渊此书,则皆亲历而手记之,究非空谈无征者比。"汪大渊两下西洋,游踪的广远,著述的精深,直到清代中叶以前,还是名列前茅的。

  汪大渊曾说:"所过之地,窃常赋诗以记其山川、土俗、风景、物产。"《岛夷志略》中大佛山条载:他们的般到大佛山(今 斯里兰卡)附近,采集到珍贵的奇异珊瑚,汪氏很兴奋,"次日作古体诗百韵,以记其实。"回到故乡后,豫章邵庵虞先生见而赋诗,迨今留于君子堂以传玩焉。"邵庵虞先生先即当时著名文人虞集,他的书斋名邵庵,因号曰邵庵先生。诗人虞集也为汪诗所动,并赋诗唱和,可见汪大渊诗词的高超。可惜汪大渊除《岛夷志略》外,未见有其他著作传世。汪大渊的晚年生活也无记载可寻。但是他对世界历史地理的伟大贡献,是早为中外学者一致公认的。 元朝人汪大渊记述海外诸国见闻的著作。一卷。原名《岛夷志》﹐现存诸本并作今名﹐当系明人抄本所改。著者 汪大渊﹐字焕章﹐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该书张翥序称其"当冠年﹐尝两附舶 东西洋"﹐书中记 元惠宗至顺元年(1330)曾泊舟大佛山下(在今斯里兰卡西南海岸)﹐当是他第一次出航时事﹐据此推断﹐他约生于至大三年(1310)或四年。汪大渊两次随商船游历东西洋许多国﹐所到地方﹐皆记其山川﹑习俗﹑风景﹑物产以及贸易等情况。至正九年(1349)路过泉州﹐适泉州路 达鲁花赤偰玉立命吴鉴修《清源续志》(清源﹐泉州旧郡名)﹐以泉州为 市舶司所在。系海外各国人物聚集之地﹐对各国风土人情应有记录﹐遂请大渊著《岛夷志》﹐附于《清源续志》之后。次年﹐他携《岛夷志》归南昌﹐单独刊印以广流传。上述两种元本今俱佚﹐现存有《 四库全书》本(系据天一阁藏明抄本转录)﹑彭元瑞知圣道斋藏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丁氏竹书堂藏抄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和《知服斋丛书》刊本。 《岛夷志略》记述 澎湖、 琉球、 三岛、麻逸、无枝拔、龙涎屿、 交趾、 占城、民多郎、宾童龙、 真腊、丹马令、日丽、麻里鲁、遐来忽、彭坑、 吉兰丹、丁家卢、 戎、罗卫、 罗斛、东冲古剌、苏洛鬲、针路、八都马、淡邈、 尖山、八节那间、 三佛齐、啸喷、 浡泥、明家罗、 暹、 爪哇、重迦罗、都督岸、文诞、 苏禄、龙牙犀角、苏门傍、 旧港、龙牙菩提、毗舍耶、班卒、蒲奔、假里马打、文老古、古里地闷、龙牙门、东西竺、急水湾、 花面、淡洋、须文答剌、僧加剌、勾栏山、特番里、班达里、曼佗郎、喃诬哩、北溜、下里、高郎步、沙里八丹、 金塔、东淡邈、大八丹、加里那、 土塔、第三港、华罗、麻那里、加将门里、波斯离、挞吉那、 千里马、 大佛山、须文那、万里石塘、小埧喃、 古里佛、朋加剌、巴南巴西、放拜、大乌爹、万年港、马八儿屿、阿里思、哩伽塔、 天堂、 天竺、层摇罗、马鲁涧、甘埋里、麻呵斯离、罗婆斯、乌爹 等地,共一百篇二百多个地区。 《岛夷志略》对 明代地理书有很大的影响。随 郑和下西洋的翻译官 马欢曾阅读《岛夷志》,他在《 瀛涯胜览序》写道:"余昔观《岛夷志》,载天时、气候之别,地理、人物之异,感慨然叹气曰:普天之下何若是之不同耶?.....余以通译番书,添被使末,随其(指郑和宝船)所至,鲸波浩渺,不知其几千万里。历涉诸邦,其天时、气候、地理、人物,目击而身履之;然后知《岛夷志》所著者不诬"。 曾随郑和下西洋的另一个翻译官 费信所著《星槎胜览》,其内容有一半来自《岛夷志略》。 明代地理学家 张燮撰写的《 东西洋考》也引用《岛夷志》。 1867年 英国 汉学家、伦敦传道会传教士 伟烈亚力首次在《中国文献纪略》( Notes on Chinese Literature) 中列举《岛夷志略》。 1871年 俄罗斯汉学家 埃米尔·布雷特施奈德在《古代中国对阿拉伯、阿拉巴属地和其他西方国家的知识》一书中,用大号汉字"岛夷志略"列举书名,并简略地介绍《岛夷志略》中的"天堂"条[1] 。 美国汉学家 柔克义曾翻译大部分《岛夷志略》载 1913年《 通报》[2] 。 法国汉学家额卢索、费朗曾分别在 1914年和 1922年将《岛夷志略》的一些篇章翻译成法文发表。 1915年 藤田丰八日文译本。 法国 汉学家 伯希和有一篇论文《论岛夷志略》,载 1951年《伯希和遗著》。 汪大渊作有《岛夷志后序》,可知《岛夷志略》原名《岛夷志》。 17世记末叶 钱曾著《读书敏求记》中记为《岛夷志》。 《四库全书》中记为《岛夷志略》。 《岛夷志》已失,但《大名统一志》引用《岛夷志》的文字有的和现存《岛夷志略》中完全相同,而另一些文字是《岛夷志略》没有的,可知《岛夷志略》比《岛夷志》简略。 曾随着郑和下西洋的马欢在所著《瀛涯胜览》序言中说,他曾阅读过《岛夷志》。马欢所指的应是汪大渊的《岛夷志》。 (明)《天一阁》钞本 (清)《四库全书》文津阁本 (清)《知圣道斋》本 (清)《知服斋丛书》刊本 现存本中有至正十年张翥为南昌刊本所作序﹐至正九年吴鉴序﹐并附录吴鉴的《清源续志》序﹔书末有著者后序。全书共分一百条﹐除末条"异闻类聚"系抄撮前人说部而成外﹐其馀每条大抵记述一个国家或地区﹐有些条还附带提到邻近的若干地方。全书所记达二百二十馀国名和地名﹐其中有不少是首次见于中国著录﹔涉及的地理范围﹐东至今菲律宾群岛﹐西至非洲。汪大渊自谓其记述"皆身所游览﹐耳目所亲见"﹐当较翔实可信。该书是研究元代海外贸易和 14世纪亚非各国史地的重要资料﹐为中外学者所重视。近人研究它的主要著作有 沈曾植的《岛夷志略广证》﹑日本藤田丰八的《岛夷志略校注》。美国柔克义所著《十四世纪中国与南洋群岛及印度洋诸港往来贸易考》(Note on the Relations and Trade of China with the Eastern Archipelago and the Coasts of Indian Ocean during the Fourteen Century ﹐载1914﹑1915年《通报》)﹐将该书一半以上译成英文并加考释。1981年 中华书局出版的苏继庼《 岛夷志略校释》﹐集诸家之说﹐择善而从﹐并考其未备﹐为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