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档案故事:炮弹记(下) 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39:47
顺德档案故事:炮弹记(下)2010/05/13 10:10:32 来源:南方网 作者:郁石 评论 0条[查看评论]手机看新闻

顺德区档案馆保留的抗战史料《顺德敌伪军兵力分布概况》。

前情提要

上回说到,顺德杏坛村民刘瑞庆,在村中涌内捕鱼时发现一颗炮弹,警方初步鉴定为日制平射炮弹头,应为早年侵华日军遗留。今天咱们接着表。话说上回所提及记者继续向警方排爆专家求教炮弹详情;那刘瑞庆追索获悉本村当年曾遭日军炮袭,记者也专程到顺德区档案馆查询到本埠部分抗战史迹。

第三回

警察细揭炮弹之秘 记者深究日军暴行

上回说到,顺德警方排爆专家黄卫东,说杏坛发现的这枚炮弹,与当年侵华日军的十一年式37平射炮九四破甲弹非常相似,形状、结构如出一辙,从这几个特征,基本可判定炮弹就是侵华日军贻害了。

黄卫东指着所捡炮弹实拍图片解说:黄色像铁锈的部分,其实只是干透的河泥,泥下面的炮弹外壳几乎没有锈损。从这个基本完好的外壳形状就可确定,是“惯性引信”,弹丸发射出去后击中比较硬的装甲或建筑,才会引爆,如果是打到松软的河泥中则基本没可能再爆炸了。记者这才明白,当初黄卫东在发现炮弹的现场为何敢扛起炮弹就走。

不过,虽然警方从结构上初步确定了炮弹的“娘家”,但这炮弹具体是哪种类型却有了疑点:十一年式37平射炮的炮弹都是37毫米口径,而这枚炮弹的直径,据发现者刘瑞庆说有80毫米;另外37平射炮弹丸标准重量是670克,而这枚炮弹重达13斤3两,合6650克。这么明显的差距显然不能用年久变形或测量误差来解释,更何况黄卫东已确定炮弹几无锈损。

不巧,这记者也号称半个军迷,回到办公室就想搞明白这炮弹到底是什么类型。他上网查了当年侵华日军的武器装备资料,发现其中有几种炮弹的弹丸在口径和重量上与杏坛发现的这枚比较类似:一是九四式75m m山炮,其炮弹弹丸重量6.34千克,口径75毫米,尤其是其本身重量只有536千克,在顺德这样的地理环境下倒是方便运输和转移;二是九零式75m m野炮,弹丸重量6.56千克;明治三十八年式等75毫米系列野炮也在弹丸重量上相近。口径相近的还有81毫米步兵炮炮弹等。这记者找来找去,竟没发现哪种炮弹在直径和重量上与这枚炮弹完全吻合。

有人要问了,一枚侵华日军疑似遗留炮弹而已,为什么这记者非要追个子丑寅卯来?这里面有原因。抗日战争过去60多年了,硝烟早散,但那段痛苦的经历却绝未消散于无形,而是在民间口口相传,史料档案也铁证如山。

上回交待的,刘瑞庆所在的龙潭村的老人,说起日本炮艇向村里开炮的往事,就记忆犹新。而今天这年轻一辈,大抵不懂炮弹落在家门口、子弹飞在耳边是什么感觉?有田不能耕、只能吃草根树皮有多痛苦?连续3天,一村被屠百余口(今杏坛麦村)又是何等悲哀?所谓勿忘国耻,借着这枚小小炮弹,算是让大家有个一个现场的知晓和铭记历史的机会。

闲言少叙,话说那记者没找到炮弹技术指标资料,又想到去查找当年入侵顺德的日军部队装备情况———炮弹肯定是人发射的,知道抗战期间哪支日军到过顺德,再查他们装备了什么火炮和炮弹,问题似乎就有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