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就看这分心劲和耐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44:37
本山:就看这分心劲和耐性(2010-05-06 10:58:40) 

    赵本山的商业山海经:从铁岭到三亚

    从北方山林中苦寒之地,到把商业版图延深到南方大海中的热带天堂,剧院、电视、旅游、教育、地产,赵本山构建起一条庞大的商业价值链。

  

  “出去旅旅游,去趟比较大的城市,铁岭。”

  赵本山春节晚会的一句小品台词,让默默无闻的关东地级市铁岭一下声名远播。

  自此,铁岭出去招商引资,专题片的第一句话就是—“较大城市铁岭”。介绍铁岭的画册名字叫《铁岭是个较大城市》,里面还专门有一章介绍赵本山。在铁岭的政府网站,也有赵本山的专门介绍,不过里面的一个错误是把赵本山写成了一个孤儿。在铁岭的博物馆里有赵本山的蜡像,文化公园、广场上立着赵本山的雕像……从铁岭走出来的赵本山在那里有着超出想象的影响力,他的影子无处不在,虽然他更多的时候住在沈阳。

  赵本山几次在春晚上对铁岭的宣传,使关内人误以为铁岭真的是仅次于沈阳的大城市。这样的宣传也给赵本山带来了很多间接的回报,铁岭上至政府官员下到平民百姓都对赵本山津津乐道,这也为他日后在铁岭的很多生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先在铁岭,其后蔓延至整个东北,与“赵本山”相关的各个产业都不同程度地火了起来,“刘老根小烧酒”、“刘老根咸菜”等贴有刘老根标签的商品随处可见。

  但作为一个商人,赵本山最初的生意却是煤,与演艺、烧酒、咸菜无关。因为东北除了盛产笑星,还盛产能源。

  二

  1990年春晚,赵本山开始迅速在全中国走红。

  按照现在的明星道路,出名后就会签约到一个公司,然后被包装,然后接着就是一场场的演出—“走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正是演艺明星“走穴”最为红火的时期,赵本山的出场费提升得很快,从最初的1000元涨到传闻中的10万元,这基本已是那个年代的天价。

  但赵本山的商业远见和野心显然不止于此。他在1993年就注册成立了“本山艺术开发总公司”—如前所言,铁岭是个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城市,公司虽然被冠以“艺术开发”的名号,但实质上主要业务是倒卖煤炭和做运输生意。按照赵本山的说法,开始就是“拼缝”,把铁岭法库的煤卖给本溪的钢厂,进而发现运输费用占了煤炭生意中较大的成本,与其让别人赚这笔钱还不如自己来,公司的业务领域随之拓展。

  其后,果茶、木材、钢材生意,赵本山都曾涉足。这些生意,他几乎都赚了,商业上的精明可见一斑。不过,这段经历中的具体情节到今天也鲜为人知,赵本山本人更很少提及,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那时候,我的状态就是一‘公关小姐’,公司里的事儿,我不去,不好办。我是想赚点儿钱,积累点儿,拍些东北戏。”

  至于赵本山在这段时间到底赚到了多少钱,始终是个谜。有媒体援引知情者的估算,赵本山当“倒爷”赚来的约有上千万元。这应该是他的第一桶金。

  三

  虽然做生意不易,“公司里的事,我不去,不好办”,但是,这段早期经历让赵本山初窥商业门径,知道如何利用个人名声和能力去形成产业链,转化为财富。

  在2003年,全国人大代表赵本山开始筹建民间艺术团。多年的合作伙伴崔凯帮他起草了章程。在注册时,他走的是高层路线。他直接向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闻世震表达了建团的想法,省里不用给编制,算文化厅的一个直属单位就行。

  辽宁省文化厅特意为此开了一个论证会,明确了这个团将以经营“二人转”为主,兼顾其他民间歌舞形态。2003年4月,赵本山出资200万元注册的“辽宁民间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辽宁省文化厅不干预经营,只是派了干部田立冬前去当党委书记。

  事实上,这不是赵本山第一次组团。根据可查到的记录,1984年前后,赵本山就曾经对铁岭县民间艺术团进行过承包经营,把它从一个演评剧为主的剧团整成了演二人转的团,并自任团长。当时潘长江在那个团里演评剧小花脸,自那开始演二人转。赵本山从外面找来一批二人转演员,把剧团搞得挺红火,但团里演评剧的老演员不干了,找县文化局告赵本山,说二人转有损风气。赵本山没解释什么,不干了,以后也再没当过干部。

  这个时候的赵本山自然没有日后的能量,但组团的半途而废应该是促使赵本山早早注册产权明晰公司的一个原因。在国内商业演出领域,已经有了太多产权不明晰导致的悲剧,精明的赵本山肯定不想重蹈覆辙。

  四

  沈阳是赵本山的发家福地,也是他商业版图中关键的“大后方”。赵本山的大本营在位于苏家屯的“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实习基地”。

  2004年2月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正式向东北三省招收本科生。与其他明星开办的院校不同的是,学院的民间艺术表演专业以培养二人转演员为主要目的,赵本山曾公开表示:“二人转是这片土地上的艺术,我们这次与辽宁大学强强联手,为的就是培养更优秀的二人转表演人才。”

  媒体报道说,大部分报考辽宁大学本山学院的考生都是冲着赵本山的名号去的。“赵本山”三个字,的确很值钱;赵本山这张脸,的确很有号召力。

  赵本山希望能实施“前店后厂”的模式,把本山艺术学院与他的本山传媒集团顺利对接。在本山艺术学院成立之初,赵本山在接受辽宁当地的《时代商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我现在有艺术团,还有刘老根剧场,将来还要拍影视剧,不要说他们毕业了,就是他们上学的时候,只要有好的学生,又有合适的角色,我都会让他们尝试着去演。你说表演是学出来的吗,也不完全是,那是慢慢演出来的。有这么好的实践环境,演员还愁没有发展?”

  本山艺术学院引人注意的还有苏家屯的实习基地。沈阳人议论起谁房子买得远,总会戏谑地说:“过了苏家屯没?”其实按照大城市的标准,苏家屯一点也不远,距离沈阳15公里,从市中心开车到这里只需半小时,人送外号“关东第一屯”。

  苏家屯梧桐大街66号,便是赵本山的大本营,他住这里的时间比在市区家里的时间还要长。此处占地2.5万平方米,之所以挂牌为“实习基地”,也是为了享受优惠政策,“本山传媒”是白楼上小小的红字。

  从地理位置上说,这块地十分优越。它位于沈丹高速公路桃仙段的出口处,距离沈阳桃仙机场2.2公里,距离高速公路1.3公里,交通甚为便利。对这块地的市场价值,坊间传言从1亿元到7亿元不等。一些媒体估算得出赵本山的7亿元身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块价值不菲的土地。

  五

  2005年,由赵本山担任董事长的本山传媒公司挂牌成立。旗下的“刘老根大舞台”很快形成了一个知名的商业连锁剧场,并扩张到东三省。

  这期间,赵本山以他的弟子作为主力演员阵容,相继投拍了《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等多部系列剧,并由此逐步拼合起赵本山控制的娱乐商业版图。

  靠着二人转、电视剧和刘老根大舞台,赵本山的商业运作环环相扣,滴水不漏,给他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在目前赵本山的商业模式中,投拍电视剧是相当重要的一环。不过,一开始他投资的是电影。虽然早在1992年,他就与方青卓主演了电视剧《一村之长》,1997年还参演了张艺谋电影《有话好好说》,但身份毕竟都是作为演员而已。

  1998年,他开始自己投资并担任主演,和长春电影制片厂合拍了贺岁片《男妇女主任》。这部片子获奖不少,但是作为商品而言却非常失败—《男妇女主任》票房惨淡。

  从赵本山在经商初期显露出来的特点来看,他并不适合搞电影。首先,电影的主要消费者,欣赏口味和欲求相对较高,如非冠以“重大某某题材”并辅之以非市场化的有力推广,此类电影难以在城市院线取得票房;其次,按照他以往生意中擅长的“化成本为利润,关联产业同时运作”的特点,电影这个制作、发行、院线、DVD出版等利益的切割更为专业和细分的庞大产业,操作起来尚非赵本山所长。

  但是,在赵本山追逐电影的这段时间,二人转这种东北传统民间娱乐的产业价值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

  六

  当二人转和赵本山相遇之时,这应该是两者之间的幸运。

  2001年,赵本山受高秀敏的邀请来东北看了张小飞的二人转表演,并且“躺在凳子上乐完了”。此前,赵本山已经远离二人转表演近十年,这十年也是赵本山登上央视平台之后名声渐起、眼界渐开的十年。十年后的为之动情,不仅是情感或艺术上的“朝花夕拾”,更在于赵本山重新发现了二人转存在着被低估的巨大商业价值。

  事实上,赵本山在央视的表演,有着二人转的极大影子。但是此时即使逗乐赵本山的张小飞,也仍常常在田间地头表演,当地农民甚至只花1元钱就能看他唱戏。

  赵本山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开始为二人转的推广奔走呼吁,并将相关元素植入自己的春晚小品之中。同时,他不断在寻访优秀的二人转演员。除了通过各种渠道推荐,他还引入了比赛选秀的方式,首先于2001年和东北的一家报社联合举办了面向辽宁的“赵本山杯首届二人转比赛”,2004年又举办了面向东北三省的第二届二人转比赛。此举广泛罗致了民间人才,也起到了营销推广的作用。赵本山的努力,使其本人在2008年被认定为二人转这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成为这个文艺门类和演艺市场的领导者。

  而此时,比赛中的佼佼者以及赵本山所寻访到的优秀演员,都被其纳为弟子。2008年2月,举行了公开的收徒仪式—35位徒弟正式拜入他门下。正式拜门后的赵门弟子身价倍增,当然,产业和市场所需的人力资源要素由此也基本被赵本山招揽于麾下。

  七

  与此同时,赵本山在电视领域的投资操作模式也逐渐成熟。赵本山和他的商业伙伴央视之间,达成了一次堪称双赢的合作。冠以央视下属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和吉林电视台下属吉林电视艺术中心名义合拍,赵本山花了不到三个月时间,投资不到600万元,自导自演的18集电视剧《刘老根》以13.45%的收视率,创下了当年所有央视电视剧的最高收视率。

  《刘老根》在电视剧领域的一炮而红,使得赵本山演艺商业整盘棋中的所有元素自此开始都被一一盘活。

  媒体曾经透露,《刘老根》尚在播出期间,为拍摄而在丹东搭建的外景地“龙泉山庄”,就已吸引了嗅觉灵敏的商人们,辽宁各旅行社纷纷与赵本山联系,希望共同开发“丹东龙泉山庄”旅游专线。

  但是,此前包括赵本山在内,对电视剧所带来的可能附加值没有充分重视。最初的龙泉山庄和以往电视剧取景一样,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外景基地,所有的建筑都只是道具而已,那些只是用木板搭建起来的临时建筑自然没有多少观赏价值,更难以真正住宿。所以,各旅行社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待到以后有投资商对山庄进行改建时,已经错失了最佳开发时机。

  第二年,赵本山筹拍《刘老根2》,他舍弃了丹东龙泉山庄,而是在家乡铁岭清河重新复制。这次的龙泉山庄、凤舞山庄已经不是单纯的道具,而是地道的旅游景点,所有的建筑也是真实的。《刘老根2》尚在拍摄,铁岭龙泉山庄的旅游专线即已开通。

  此后,赵本山的影视投拍,基本都把拍摄地选在了铁岭下属的开原市,之后连拍的两部《马大帅》,将故事发生地也直接定在开原。《马大帅2》拍摄后,辽宁各大旅行社开通了“马大帅旅游专线”,开原市政府还特意在维多利亚广场旁建了一座“大帅府”,“钢子”带“小翠”私奔去的“象牙山庄”,也设在这条旅游专线内。

  八

  2006年12月,国有的沈阳大舞台剧场在沈阳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出让,但无人问津。2007年7月,沈阳大舞台再次挂牌,最终赵本山竞买成功,并改名“刘老根大舞台”。至此,赵本山完成了产业链条的基本构建与融合,分散的生意终于向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方向整合。

  2009年,赵本山觉得,从商业上进京的时候到了。这年的5月2日,位于前门东路小江胡同,装修耗资3000万元的刘老根大舞台北京剧场开门纳客。赵本山的商业版图已经踏实地走进关内。

  紧接着,2010年3月,三亚美丽之冠刘老根大舞台正式签约。据说,这是本山传媒全国发展战略目标最为重要的一步,而此时的海南,正是因“国际旅游岛”最终获批而致使各路资本最为热闹的时刻。至此,“刘老根大舞台”连锁剧院已在沈阳、长春、天津、哈尔滨、北京等城市开办了8家,且“天天有演出,场场都火爆”。

  从一个走街串巷、食不果腹的民间艺人,到名动天下的演员,再到如今描画出庞大的演艺商业版图,赵本山着实不易。明星、后备人才、全国连锁剧院、电视剧,乃至到广告、衍生商品开发、旅游和前文所述的教育、地产,这条商业价值链自此风光无限。

  虽然本山传媒还未透露明确的上市步骤,但很少人会怀疑。能从最北方山林中的“苦寒之地”,把二人转扭到最南方大海上的“热带天堂”,就看这分心劲和耐性,赵本山把他的商业地图绘及资本市场也将会是迟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