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华企业被骂“伪君子”,谁该警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3:04:52
美国在华企业被骂“伪君子”,谁该警醒?
2007-05-25
叶祝颐
美国企业界说他们进入中国有助于改善劳动条件,甚至还能促进民主。而在美国舆论界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刊之一——《新闻周刊》指责美国公司是“伪君子”,批评他们把就业岗位转移到中国以便利用血汗工厂剥削廉价劳动力。该刊5月28日(提前出版)就此刊发一篇题为《美国在中国:利润甚于原则》的文章。(新华网5月23日)
美国在华企业声称自己是一股促进中国进步的力量,而美国《新闻周刊》不但不为本国在华企业辩护,还指责他们是利用血汗工厂剥削廉价劳动力的“伪君子”。读罢该新闻,笔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说明外国媒体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高度重视,美国的血汗工厂建在国外,同样会受到国内舆论的指责。
曾有报道说,工人严重超时加班、使用童工的代加工企业,越来越脱离跨国企业的采购视野。年销售总额达1470亿美元的12家跨国采购商在深圳参加“买家专场采购会”时公开表示,对于使用童工、严重超时加班的工厂,将拒绝其作为供应商的资格。因为欧美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企业一旦采购血汗工厂的产品,可能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事实上,跨国企业拒绝与血汗工厂合作也好,美国《新闻周刊》公开指责血汗工厂也好,既是对那些在华血汗工厂的警告,也是在间接为血汗工厂的员工维权。如果这样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与媒体多起来,血汗工厂不从根本上改变“血汗政策”,其生存空间势必越来越小。
然而笔者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我感觉美刊指责血汗工厂对我们既是一堂维权课,也是一堂讽刺课。不使用童工,不超时加班,这是《劳动法》规定得清清楚楚的东西,企业违规就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然而《劳动法》颁布12年了,为什么还要老外来给我们上维权课呢?在笔者看来,重要的原因在于,《劳动法》没有得到尊重,社会责任的理念并没有被某些企业信仰。
我们也承认,血汗工厂的产生,还与劳动者维权意识不够有关。但是,就业形势严峻,员工与企业之间权利地位普遍不对称,是不争的事实。此时,法律不能无奈,劳动部门不该无奈。劳动部门无奈,实际上是工作失职。面对美国《新闻周刊》对本国在华血汗工厂的指责,笔者不知道相关部门作何感想。
这些年来,在“有奶便是娘”的招商引资氛围中,不少地方政府过分关注经济指标、政绩要素,而忽略了事关劳动者利益的资方“血汗”本性,导致某些在本国广受诟病的血汗工厂在亲资政府那里找到了生存的乐土,甚至得到了超国民待遇的庇护。
因此,笔者认为,除了那些被指责的血汗工厂要反思,员工自身要增强维权意识以外,政府更应该有所反思。一方面政府部门要严格落实《劳动法》,对血汗工厂严格问责,加大企业违法成本,让他们出于违法成本考虑,不愿也不敢把利润建立在“血汗”的基础上。同时要提高企业工会的地位,让员工有底气与平台向血汗工厂说“不”。
连美国《新闻周刊》都指责本国公司的虚伪,我们还要躺在招商引资的政绩沙发上沾沾自喜吗?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7-05/25/content_1772691.htm
美在华企业利润高于原则被美刊指责为伪君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3日 08:47新华网
新华网专稿:如果就像美国企业声称的那样,他们是一股促进中国进步的力量,那么为什么美国在华企业会反对劳动法改革呢?在美国舆论界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刊之一-《新闻周刊》指责他们是“伪君子”。该刊5月28日(提前出版)一期就此刊发一篇题为《美国在中国:利润甚于原则》的文章,要点如下:
批评人士指责美国公司把就业岗位转移到中国以便利用血汗工厂剥削廉价劳动力,而企业界往往会说他们进入中国有助于改善劳动条件,甚至还能促进民主。如今这些自吹自擂的公司却正在进行游说,以阻挠中国的一项劳动法草案。
这项提案规定雇主必须与所有工人签订合同,要开除雇员应支付补偿金,并对年龄较大的工人和家庭中唯一有收入者提供就业保障。在商讨合同内容和确立工作场所规章上,该草案还赋予由共产党主导的工会更大的权力。制定该法案的目的是为了终止因工作条件、拖欠工资和过长工作时间导致的纠纷,法案已经做出修订以便外企更容易接受,今年夏天应当就会得到通过。批评人士说,美国企业阻挠该法案的做法进一步表明,这些企业在中国把利润置于原则之前。
类似微软、通用电气这样的企业和美国商会都反对该法案,他们提出,这会让通过试用雇员变得困难,而且赋予工会太大权力。他们也担心该法案对外资企业影响最大,因为中国倾向于最严格地对待外企。通用电气请求中国政府做出5项调整,包括对窃取知识产权处以更重的处罚,对工作场所的新规章工会只能提供参考,而不是由工会来作决定。美国企业的说客表示,中国应执行现有劳动法规,而不是拟订新规章。中国美国商会主席詹姆斯·齐默尔曼说:“人们担心我们会反对工人权益,这不是事实。我们希望劳动法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客观公正。”
劳动者权益保护人士和学者们不同意这样的观点。有人说该草案不够强硬,无法保护劳动者,即使出现争端,工会更乐意做的往往还是管理工作。
香港一民间组织的尼古拉斯·贝克林说:“企业界在中国政坛上默不作声,这种说法有时会被打破。”这场劳动法之战把“伪君子们推到了最前线”。
http://finance.sina.com.cn/j/20070523/084736202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