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2400点下的纠结:买还是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37:53

股民2400点下的纠结:买还是卖

2010年07月04日 14:40北京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2900、2800、2700……2400,一个“不小心”,股市又摔了一个大跟头。本周二,股市迎来2010年以来的第三大跌幅,也让股民们再次明白,“漫漫熊途”还远未结束。

不过与历史比起来,本周的下跌也只不过是小儿科。有网友统计,自2008年以来,2010年6月29日的大跌,只能排到第22名,显然不太具有“冲击力”。

而大跌之后,“价值投资”的大旗又开始竖立于各大论坛,仿佛“价值投资”是抵御一切下跌的良药。“股神”巴菲特自然成为这良药的最佳代言人。

中国股市似乎已经有了一个奇怪的习惯,一遇到大跌,巴菲特的拥趸们就会格外活跃,然而股市持续糟糕的表现,也让投资者开始怀疑“巴菲特定理”的有效性。

1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有点慌了。”

上证指数[2382.90 0.38%]刺穿2400整数关口的那一天,赵志宇终于有点坐不住了。

从2009年底开始,赵志宇手中攥着的股票便一天天下跌,以至于有哪一天他的股票逆势涨了百分之零点几,他都能当作值得欣喜的谈资。

不过赵志宇的投资手法,却颇像个老练的股民,大盘蓝筹股,谨慎选股,中长线持股……不过这一切,都没能抵挡住阴雨连绵的股市。

号称有八年股龄,赵志宇在周围人中还算个股票百事通。而赵志宇与旁人说得最多的,便是“股神”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

“巴菲特在咱们股民心中的地位最高,不光是人家有理论,关键还是人家自己实践的好,有成绩,所以咱们就信他。”世界首富、“股神”、慈善家,无数光环下的巴菲特,在赵志宇眼中是股民的最佳榜样。

不过自创始以来就反复无常的中国股市,并没有让这名巴菲特的信徒获得什么真实收益。

6月30日,2010年上半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综指跌破2400点,半年时间,上证下跌超过26%,深证成指[9227.89 0.26%]则跌幅超过30%。沪深两市A股市值“蒸发”超过2.5万亿元。

随之“蒸发”的,自然也有赵志宇手中的股票,9元买来的某电力股,半年时间变成了6.8元,另一只钢铁股,则硬生生从8.5元,跌至了5元。

“都是蓝筹股,市净率都很低,安全边际按说很高了,就算说是行业周期吧,但为什么跌成这个样子?我不明白。”让赵志宇不明白的,还有被反复炒作的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上半年时间,惨淡的市场并没有阻止新股上市的热情。据统计,2009年6月底新股IPO重新启动以来,已有近300家公司发行了新股,其中创业板便已有近百只股票上市。再加上中国农业银行即将上市,市场的低迷与上市公司吸金的欲望,完全无法匹配。

在此巨大反差下被裹挟的,不仅仅是散户投资者。据统计,截至上周末,各种股票型、指数型、混合型基金的净值平均下跌 14.17%、21.61%及10.48%。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啊。”不过指数越低,巴菲特的理念似乎便容易被接受,那些“别人恐惧我贪婪”的格言,正是到了用武之地。

买,还是不买?到了这个时候,赵志宇却又犹豫起来。

2 “死了都不卖?不卖都得死!”

“来来回回这么多次,我已经拿不准到底什么时候是低价了。”虽然口口声声宣扬着巴菲特的理论,但赵志宇却发现,炒了八年的股,他还仅仅停留在“低价购入有价值的公司并长期持有”的老原则上。但何时是“低价”,哪些公司是“有价值”?赵志宇自己也说不出来了。

“我觉得自己像掉进一个怪圈,每次买股票后才发现,原来还有更低价。长期持有半天,也不见涨价。分红就更不靠谱了。那些所谓的经验,在中国股市都不能真正实现。”进而赵志宇还发现,像他一样的股民并不在少数——总是在抄底,却总是在站岗——到底是自己出了问题,还是股市出了问题,谁都说不出来。

一位朋友曾几次给赵志宇做出建议。如果他真的认为股市的核心区域在3500点的话,那么不如将所有股票卖出,换成指数基金,那么股市回到3500点时,他将至少有近50%的收益,以弥补已经造成的损失。朋友的话更是直接:“死了都不卖?不卖都得死!”

对于这样的建议,以前的赵志宇往往嗤之以鼻,不过现在看来,朋友的建议不无道理。其关键在于,在个人缺少对个股的掌控能力时,一个数学的平均方法,可以抹平个股波动带来的风险,当然也抹平了个股可能带来的超值收益。

不过说归说,赵志宇还是没有清空手中的股票,而是任由它们一再下跌,因为在他心中,割肉意味着立即兑现的损失:“不卖掉就未必会赔钱,我经常有这样的想法。”

赵志宇的矛盾并不鲜见,这其实是中国无数散户的投资方法。而这背后,隐藏着两个散户投资者不愿承认的事实:首先,自己并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来进行正确选股;其次,自己并没有足够好的心态,去承担上涨或下跌带来的冲击。

这有点像数学界的“费马最后定理(费马大定理)”,原作者似乎有着绝妙的证明并为之自豪,然而后来者的尝试却一次次碰壁。

3 巴迷受到愚弄?

虽然宣称尊崇“巴菲特定理”的人很多,但真正以此成功的人,却少之又少。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是在股市下跌时对于散户极好的心理安慰。

“原来有部电视剧叫《人人都爱雷蒙德》,换到股市里来说,就是人人都爱巴菲特。”与其说是种投资方法,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对于“赵志宇们”,还不如说是一种信仰。成为信仰的原因,不仅仅来自于巴菲特收益率平均每年超过20%的神奇,更在于散户在股市的底部能够坚持:“总要有点念想儿。”

巴菲特的投资理论,正好给了赵志宇们以希望,因为“别人恐惧我贪婪”,中国股市令人恐惧的时段太多,于是用到这段话的机会也远比美国投资者多上几倍。爱上这句话的自然还有券商和基金公司,一名网友在自己的微博中便写道:“券商们赖以维持收入的方法就是总有股民犯傻,别人不犯傻的时候你犯傻,券商自然要偷笑。”

在The Pragmatic Capitalist网站上发表的一篇评论,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关于巴菲特的迷信是有史以来散户投资者受到的最严重的愚弄。”

“在很大程度上,对巴菲特的迷信和误解助长了投资热潮,让一代美国人希望能够通过股票投资而致富。”这篇评论基于几点事实,其中之一便是:巴菲特的财富并非完全来自于成功的股票投资。

巴菲特的身价,多半取决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保险及再保险业务,至于投资,只不过是公司业务中的一个部分而已。从这个角度而言,巴菲特之所以可以成功,是由于他是一名卓越的经营者,而非一名卓越的投资者。

不过对于散户而言,还是巴菲特充满神奇的投资经历,看起来也更容易学习——至少比起枯燥的技术分析,价值投资听起来更简单一些。

“说到底,我们是没有赚钱,但你不能说巴菲特是错的,是不可复制的。我们才学了巴菲特的皮毛而已,投资是一生的事情。”无论如何,赵志宇还是希望自己充当“巴菲特定理”的证明者,因为在他看来,至少历史一直验证着巴菲特的正确性,不容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