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乙肝病毒携带比为2% 疫苗渐成首选武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52:07

中国儿童乙肝病毒携带比为2% 疫苗渐成首选武器

2010年07月02日 20:31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5)  【字体:↑大 ↓小

  疫苗,正日益成为抗击乙肝的“首选武器”。在昨天(1日)举行的上海科普大讲坛·第二十八期院士专家讲坛上,法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比·蒂奥莱教授列举了乙肝疫苗研究和应用取得的进展。自1992年中国开始使用血源性乙肝疫苗,到目前广泛使用DNA重组疫苗,中国成年人中的乙肝病毒携带率已经从10%下降到7%,而儿童的病毒携带比例仅为2%。

  研究已获成效

  “肝癌是乙肝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由乙肝病毒引发的肝癌约占60%。”比·蒂奥莱指出,要预防这类疾病,唯一的办法依然是接种疫苗。目前DNA重组疫苗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疫苗,即将乙肝病毒插入,整合到动物细胞或酵母中,从而获得无感染性的病毒颗粒,进而获得疫苗。比·蒂奥莱称,这种疫苗已取得一定成效,中国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比例的下降就是最好的证明。

  “抑制病毒复制并产生相应抗体,是乙肝治疗的目的。”比·蒂奥莱表示,目前治疗乙肝的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直接抑制病毒复制的核苷类药物;第二类是刺激宿主免疫反应的药物,如干扰素、治疗性疫苗。比·蒂奥莱也坦言,乙肝疾病的治疗技术依旧有待提高。

  正在“对症下药”

  “在中国,乙肝主要通过母婴传播,早期也许没有明显症状,但有90%至95%会演变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甚至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而在欧洲,乙肝的传播发生在成年人之间,95%的病毒携带者会痊愈,仅有5%会慢性化。”比·蒂奥莱说,欧洲与中国的乙肝病毒类型不一致,甚至中国各地区的患者携带的病毒类型也不一致。一些研究小组正以疫苗入手,试图找到新的治疗方法。(齐旭 董纯蕾)  

专家:乙肝抗病毒治疗需定期监测不良反应

2010年07月02日 20: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5)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7月2日电(记者 曾利明)目前中国内地临床使用的4种乙肝抗病毒药物都经过5年以上的临床验证,但由于人群扩大和合并症等情况的出现,有的药物在早期临床试验中未曾有的不良反应会逐渐出现,因此应加强定期监测和随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有效调节治疗方案,以有效延缓疾病进展。这是北京地坛医院专家蔡晧东今天对当前乙肝治疗提出的新建议。

  蔡教授在此间举行的乙肝治疗研讨会上指出,乙肝抗病毒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些病人甚至需要终生服药,因此必须兼顾用药的安全性;医生和患者应选择疗效和安全性最适合的药物,并根据药物特点进行定期随访。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崇雨田教授称,干扰素药物有两大类副作用:一是使用初期的发烧、肌肉酸痛、全身疲乏;二是长时间使用会出现白细胞减少、内分泌紊乱,诱发免疫系统改变以及临床医生易忽略的精神抑郁。他强调,如果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且用药以后不能得到改善,就要考虑停药;对出现血糖、自身抗体和明显抑郁的,即使疗程不到一年,也要停药用。  

  两位专家建议:使用阿德福韦的患者,除要常规检测外,还要监测肾功能。研究表明:每天服用30毫克的患者有8%出现轻度的肾损害;但使用10毫克的安全性很好,未发现肾衰竭病人;使用该药每三个月应该检测肌酐和血磷水平。使用替比夫定的患者每3个月检查一次,同时避免过多运动;如果持续出现肌肉酸痛,应考虑停药或换药。  

  他们强调,虽然替比夫定和干扰素都是临床常用抗病毒药物,但两者不能同时应用。这是因为发现联合使用的患者中有16.7%发生严重的周围神经病。为此欧洲用药委员会已通告禁止这两个药联合应用。

  他们认为,安全抗病毒治疗就是选择合适药物、合适时机,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密切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不要轻易停止有效的治疗。已使用十年的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是最安全的,其安全性得到全球医生的认可。目前美国已批准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用于儿童乙肝治疗。 

  他们特别提醒,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时要考虑患者经济承受力。对于大部分城市乙肝患者,每月几百甚至上千元的治疗、检查费用是不小的负担;很多人因为经济压力中断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据透露,药物价格仍是制约中国乙肝患者坚持长期治疗的因素。虽然已有四种抗病毒药物已进入医保目录,但报销比例仍与药物价格有关,患者应选择能坚持3到5年的治疗的药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