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仲永再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28:59

方仲永再思考

日期:2010-06-30 作者:朱正 来源:文汇报                      
    朱正
    
    前些日子,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播出了一个“家有神童”的节目。在屏幕上,看见了几个很可爱的小孩,别看他们不过三五岁年纪,却表现出了过人的智慧,或者识字,或者计算,或者念外语……,的确不愧“神童”的称号。他们的父母也满心欢喜地出现在屏幕上,向观众介绍孩子的情形。我看了也是满心欢喜。这些神童成年之后的成就,一个八十老翁当然是不及亲见了,但是我愿意向他们表示我最良好的祝愿。
    
    我在看着这个电视节目的时候,很自然地又想起王安石的那一篇有名的《伤仲永》了。他文章的标题不用《书神童方仲永事》,而用了个“伤”字,表示了浓重的感情色彩,表示了他的倾向。
    
    方仲永大约比王安石小一岁,江西金溪县农家子弟,五岁就开始作诗,于是人们就以神童看待他了,还不时让他作一点现场表演:“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家有神童,当然是一笔有出息的资源:“邑钱币乞之。”他这个农民家庭似乎也有了进入上层社会的趋势,偶尔也成了士人的宾客。他父亲很高兴了,很满足于他这宝贝儿子给他带来的眼前的快乐和收益:“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故事说到这里,已经使人觉得一点悲哀:这岂不是和展览珍稀动物来收一点门票有一点相似么?
    
    王安石十三岁那年,在舅父家里遇到方仲永了。这个五六岁时候就能够作诗的著名神童,这时当然也还能做诗,不过,“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了。又过了七年,这时,都是二十岁的成年人了,再向舅父打听他,得到的回答是:“泯然众人矣。”过人的智慧已经不见踪影,完全成了芸芸众生之中的普通一人!
    
    从方仲永的事例,王安石感到了后天的教育对于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他说:“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王安石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当然是对的。哪怕是神童,也必须受教育,进一步开发其智力。不过,这里说的“受教育”,却不一定是按照现行学制按部就班念下去的意思。现行学制是按照一般智商水平的学童设计的,让智商特高、领悟力特强的神童去迁就智商一般的同学的那种慢进度,可能会使他们对“学习”感到厌倦。这里就有个“因材施教”的问题。前若干年媒体曾有报道:科技大学办有少年班,大约也就是考虑到因材施教的问题。算来当年入学的少年,现在也应该是三十岁以上的人了,其中想必也有人成为各学科的中坚了吧。只是似乎未见后续报道,不知其详了。就我知道的说,像美国的比尔·盖茨,就是事业有成的神童,可是他有从正规学校退学的经历。恐怕可以说,他的退学,对于事业的成就不但是无害,反而是有益的。
    
    家有神童,可喜可贺。这不只是一家的喜庆,也是国家和社会的一项资源。重要的是,一定不能让他由神童逐渐蜕变为众人,而要好好教育他,找出一个最适合于他成长、发展的方法去教育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