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国宴变身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49:19
口述/吴德广 文/谭璐
“国宴”这个词频频见于报端,但对于国宴究竟怎么个规格、做法、吃法,一直以来都很神秘。吴德广,原外交部礼宾司参赞。1965年外交学院毕业后进入外交部礼宾司,此后在礼宾司“三进三出”,工作时间屡积约20年。且听听他来讲一讲,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宴的变迁。 从燕窝鱼翅到“四菜一汤”
我在礼宾司任职多年,经办多起国宴。国宴是最隆重、规格最高的正式宴会。从定义上说,只有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为国家的庆典,或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为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访华而举行的正式宴会,称国宴。国宴通常在国宾抵京当晚或次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有人跟我说很羡慕我们,因这个工作能出席国宴,并且猜测国宴菜一定是“饕餮大餐”,这可真是想错了。记得我在礼宾司综合处时,看到一个笔记本——这个笔记本不是对外的,是我们内部的。这个本子汇集了新中国领导人对礼宾、礼仪的一些指示和谈话摘要。其中,毛主席对宴会的指示尤为深刻。毛主席曾经批评说:接待宴会,大讲排场,吃掉的还没有扔掉的多,白白浪费了国家的金钱和物资。他认为宴会规格太高,千篇一律都上燕窝鱼翅那些名贵的菜,花钱很多,又不实惠。有些外国人根本不吃这些东西。“我们请外国人,有四菜一汤就可以了。另外,宴会时间长了我也陪不起……”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确立的“四菜一汤”的标准沿用至今。 宴请人数从50多桌到七八桌
自1978年9月起,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访华,中方不再通知各国驻华使节参加迎送。我记得上世纪60年代,我国欢迎来访国宾的宴会通常设宴席50多桌,除邀请来访国宾一行出席外,还邀请外国驻华使节夫妇,外交团就有20多桌,加上中方陪客,济济一堂。当时宴席上,通常为冷菜6种,热菜4道,每位客人面前,各摆大中小杯3个,烈性酒茅台以及其他名牌葡萄酒等,杯子斟得满满的。另加上橘子水、矿泉水等。
目前的国宴通常为7或8桌,今天的国宴通常只邀请国宾随行人员30至50人出席。如国宾随行人员少,宾主出席者不超过50人,宴席则安排长条桌或马蹄形桌。这种安排在国外屡见不鲜。
据我所知,目前国宴,每人每餐标准不得超过200元(不含酒水)。1984年后,外交部根据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领导的指示,对国宴的改革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国宴的标准:总书记、国家主席、委员长、总理、军委主席、政协主席举办的宴会,每位宾客为50至60元,如果宴请少数重要外宾,则在80元以内掌握开支,一般宴会每位宾客标准为30至40元。 国宴饮酒从白酒到啤酒、葡萄酒
自1987年6月起,我国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不举行答谢宴会,外国领导人访华也不举行答谢宴会等。
其实国宴礼仪改革还有很多是“细水长流”式的变革。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宴就实行分餐制,不过,那时是菜端上桌后,由服务员给每位宾客分,剩下来的,就搁在桌子的中间,谁吃谁去拿。1987年后,都是由厨师按宴会人数把菜分盘,再端上去。这样做,既减少浪费又卫生方便,也利于服务员实行规范化的服务。
又如,国宴一律不再使用烈性酒,如茅台、汾酒等,根据客人的习惯和禁忌确定用酒如啤酒、葡萄酒或其他饮料,现在一般不上白酒。
以前宴会厅内悬挂来访国及中国国旗,宾主双方都发表讲话,讲话稿译成英、法、俄三种文字。后来改为国宴大厅不挂两国国旗、不奏两国国歌,双方不正式致辞等等。 中药膳食受日本首相热捧
宴请国宾制订菜单有规范化程序。礼宾官必须事前了解外宾的饮食习惯。把外宾的饮食习惯及时告诉人民大会堂或钓鱼台国宾馆厨师。请他们根据中外宾客的不同口味,尤其注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安排不同的菜谱。制订菜谱时,尽可能全面了解国宾的生活习惯与忌讳,口味嗜好以及年龄、身体状况;兼顾季节、气候、食品原料、营养等诸因素,夏天以清淡、冬季以荤为主。
例如:日本的几位前首相,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竹下登、中曾根康弘和海部俊树等都十分喜爱中餐,许多日本客人对小笼包子、手工水饺、手擀面、元宵、年糕、煎饼等中国食品很感兴趣。尤其是海部俊树,1991年访华,特意要求安排一次中药膳食。
海部俊树在任首相之前曾经吃过“龙华药膳”的菜,印象深刻。日本驻华大使即向礼宾司传达了首相的愿望:希望访问中国时再次品尝药膳美味。于是礼宾司找到了“龙华药膳”的前任总厨师长,当时正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的国家特级烹饪师王春明,把他请到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当天王师傅做了枸杞扒鱼翅、天麻鱼、罗布麻芹菜叶等,海部俊树首相吃到高兴时满意地说:“这正是我以前吃过的正宗味道啊!”吃完饭之后,海部俊树夫妇还特意要求与王春明合影。
最近几年,国宴的“堂菜”和“台菜”的名词,流传甚广。“堂菜”的“堂”字是取自人民大会堂的堂,本是人民大会堂厨师随口一说的名称。1984年出版的《人民大会堂国宴菜谱集锦》,首次为“堂菜”正名。“台菜”则指钓鱼台国宾馆厨师为宴请国宾烹调的菜,国宾下榻于钓鱼台国宾馆,日常用餐也在那里,许多道“台菜”很有名气,如里根总统开戒的“佛跳墙”,金日成喜欢的“香橙狗肉”,西哈努克爱吃的“砂锅狮子头”,还有邓小平赞赏的“酸辣乌鱼蛋汤”等。 吃饭时也是外交关乎政治
人们常说,礼宾是外交工作的寒暑表,确实,礼宾工作体现外交关系的冷热。
我从外交学院毕业,1965年7月调入外交部礼宾司。外交部礼宾司成为我外交生涯的第一站,一生三进三出,在那里任职约20年,两次在驻外使领馆任职也是当礼宾官,最后一任才做总领事。
我记得刚到礼宾司工作时,每逢举行国宴,我的主要任务是输送和分发我国领导人在国宴上的讲话稿。那时每次宴席,宾主双方都发表正式讲话,讲话稿还译成英、法、俄三种文字,加上中文的,就有满满一车。或者根据指示,把大字体讲话稿送给周总理等领导同志。
那时我国与苏联关系正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来访国宾和东道主任何一方讲话中经常会针对时代背景讲几句,如果涉及“苏修”和“小修”的说法,“苏修”和“小修”的外交使节就立刻退席,以示抗议,一下子宴会厅还没正式开宴就空了几桌。后来,周总理指示:先吃饭,等吃完4道菜之后,宾主双方再讲话。以后在宴会上,这几个国家的使节老盯着我们几个管讲话稿的人,有的还找我们要讲稿,但主人和来宾讲话前,我们婉言谢绝他们的要求,直到即将讲话的那个时候,才分发讲稿。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