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论文四次登顶尖杂志 科研水准引国际关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7 07:11:15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邵浩靖(左一)、金鑫(左二)、罗锐邦(左三)今年初被评为2009年度广东十大新闻人物。图为副省长宋海(右一)为他们颁奖 马燕婷 夏杨 摄
这是创新班学生论文第四次登上国际顶尖杂志。
2009年8月,来自创新班的邵浩靖在《科学》杂志发表了论文《40个基因组的重测序揭示了蚕的驯化事件及驯化相关基因》,署名作者之一的邵浩靖当时为创新班本科生。
同年12月,《自然》生物技术分刊上发表了论文《构建人类泛基因组序列图谱》,首次提出了“人类泛基因组”概念。并列第一作者之一的罗锐邦、署名作者金鑫分别为创新班本科三年级、四年级学生。
今年3月4日,该创新班学生李俊桦、谢寅龙作为署名作者的《人体肠道菌群元基因组参考基因集的构建工作》高水平研究成果在《自然》杂志以封面故事形式发表。该论文共有54位署名作者,他们都是华工软件学院2006级软件工程专业四年级学生。李俊桦、谢寅龙在其中排名第12位、第20位。
屡屡有本科生的高水平论文发在顶尖学术杂志上,华工—华大基因创新班模式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今年3月,上面提到的《自然》杂志还刊登了以《当科学家是否还需要博士学位》为题的评论文章。文中说,中国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青年科学家们放弃传统的博士教育,而直接参与重大科研项目。这是否将成为未来的科学研究途径?文章认为,这可能为教育和培训体制带来一场革命。(夏杨)
华工基因创新班一再引起国内外震惊,最新研究成果可能为某些血液性疾病治疗带来突破大学生论文四上国际顶尖杂志
前阵子引起教育界和科学界双重震惊的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联合基因创新班,昨日再传出惊人消息:又有本科生论文发表在世界顶尖学术杂志《科学》上。这次他们攻克的学术难题是“为何藏族人群不容易产生高原反应”,并列第一作者是金鑫,今年只有21岁,这个名字前阵子曾多次在人们的视野中出现过!
“抗高原反应”找到基因学依据
这一成果的并列第一作者金鑫,署名作者包括何伟明、罗锐邦、闪莹等都是华工—华大基因创新班的学生。该创新班从去年开始屡次引起国内外教育界和科学界关注。这也是该创新班学生论文第四次登上国际顶尖杂志。
为何生活在高原的藏族人群不容易产生高原反应?昨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发布消息称,今天国际顶尖学术杂志《科学》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藏族人群的“EPAS1”基因阻止了藏族人血红蛋白浓度的过度升高,降低了各种高原性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对于此项研究的内容,研究项目负责人、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汪建介绍说,华大基因研究院研究人员研究发现,有一系列的基因在藏族人群的高原适应中发挥作用,其中一种被命名为“EPAS1”的基因可能起着关键作用,它与人的缺氧及血红蛋白生成密切相关,在人体面对低氧环境的调节通路中起到核心作用。科学家认为,正是这种遗传基因阻止了藏族人血红蛋白浓度的过度升高,降低了各种高原性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这项研究有何现实意义?汪建称,这有可能对某些血液性疾病的治疗带来突破,并且还可应用于运动员的筛选等方面。
两位论文作者均只有21岁
金鑫今年21岁,在读大四,已经被华南理工大学保送读硕士研究生,继续留在基因创新班从事生物工程方面的学习和工作。出生于1989年的罗锐邦,虽然才读到大三,但今年已经修满学分,提前拿到了本科学历。据金鑫透露,由于提前毕业错过了申请保研的机会,罗锐邦决定加入“考研”大军争取重回华工。
金鑫是兰州人,曾是华工科幻协会首任会长。大二暑假到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参加科研实践活动,写出了长达10页的实习报告,记录了对生物科学的认识和对华大研究院的感悟。结果被华大研究院院长汪建列为华大中层干部内部传阅材料。去年底,华大破格录取这个在校生。而罗锐邦是深圳人,大一时是华工学生会公关部主管。2004年在深圳市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机器人足球比赛中获二等奖。2007年在广东省中学生生物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我比别人走得快,是因为我在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情。”金鑫之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之所以能屡屡获得成绩,是因为在他自己明确了方向后,很幸运地获得了与国内生物工程领域一流团队合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