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科研论文的撰写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22:11:49
 

一、科研论文的基本要求:

    科研论文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1、有严格的科学性、独创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2、论点鲜明,论据充分;    3、一篇论文只有一个中心,阐明一个问题,不要企图为一个课题研究的全部内容包括在一篇论文中,以致主题不突出或因篇幅限制而阐述不清;    4、文字精炼流畅,修饰严谨,篇幅不宜过大,篇幅大小应与内容多少一致,通常期刊以3000-5000字为宜。    二、科研论文的构成及存在的问题:科研论文通常由①题目②作者姓名③摘要或内容提要④前言或引言⑤研究对象和方法⑥结果⑦讨论⑧小结⑨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    1、题目    题目是论文的总纲。题目是否恰当对论文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确定论文题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文题相称,题目紧扣内容,避免文不对题或文题不符。    ②突出主题,既不过于抽象,亦不可过于具体。    ③文字精炼,删除一切可用可不用的字,以不超过20字为宜,实在必要时可列副标题。    2、作者姓名:    在论文中列上作者的姓名叫做署名。署名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特殊时期曾经是一个敏感问题。署名既表明作者对科研工作的贡献,也表明作者对论文负有的责任,学术的和法律的责任。署名的先后顺序应以个人在科研工作及论文撰写中贡献的大小排列,而不应是学术上或职务上的论资排辈。    当论文是几个单位合作完成时,署名有两种排列法,一是以作者工作单位为序,个人姓名分别列在单位名称后,此法不足以表明作者的贡献大小;另一种方法是按作者的贡献和责任大小为序列名,在姓名右上角标出号码,在页下注明号码所代表的作者的工作单位,此法较好。    论文署名还有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的作用,因此,在单位名称后应标明单位所在省份、城市名及邮政编码。    3、摘要:    摘要亦称为内空提要,绝大多数期刊对正式论文都要求有摘要。摘要放置在正前,以帮助读者概略了解论文主要内容,决定是否阅读全文;除此,摘要还可为摘要或索引期刊等二次文献提供信息或转载。    摘要内容包括本文目的,研究方法、结果、结论及意见等,叙述要开门见山,直接切入要表述的内容。一般约150-200字,约为全文字数的3-5%。摘要虽然位于论文的前部,但通常都是在论文正文完成后再写。    摘要中存在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空泛议论,无实质内容,读者看    了不知其所然;另一类是繁琐冗长,按照正文内容的标题逐项叙述,读者看了抓不住要领。    大多数医学期刊还要求投送英文摘要,其内容要与中文摘要相同。    4、关键词:    比较正规的医学杂志在摘要后都要列出关键词。关键词是精选的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词,是文稿内最重要的词,主要是名词,可以是研究的客体、研究的内容或研究的方法。确定关键词可参考中国科学技术情报所和北京图书馆主编、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汉语主题词表》。    列出关键词有利于读者通过检索工具检索到你的论文。    5、前言:  前言也称引言或序言。前言是论文正文的开头部分。前言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    一部分是论文所涉及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包括前人的研究成果,现有水平及存在问题。介绍这一部分是要引用文献,引用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知识面、对所研究领域的了解程度及研究能力,写好这一部分要求作者在科研工作开始前及研究过程中广泛阅读文献。通过阅读文献不仅有利于写好论文,还可以了解前人在这一领域所做的工作达到了什么水平,并可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有助于课题设计、资料分析和讨论。    当然,前言不是文献综述,不宜过长,不宜引用太多文献。    第二部分是介绍研究目的、要解决的问题及对理论实践工和的指导意义。    前言中经常出现的问题:①漫无边际的夸夸其谈,介绍一些与研究目的无关的、众所周知的基本知识或名人、领导的讲话、指示,既累赘又空洞;②对自己的研究作主观而脱离实际的肯定,如说自己的研究是“开创性研究”、“首次报导”,除非有确切的依据,应尽量不使用“尚无报导”一词,用“尚未见报导”可能较客观一些,全球每年的医学文献数以万计、十万计,作者不可能都看过,既然还有未看过的文献,就不能用“尚无”一词。    6、研究对象和方法:    由于被研究的客体不同,这一部分的标题可以不同,如以人群为研究客体时,可用“研究对象和方法”;如以实验动物或非生物体为客体时通常用“材料和方法”。在学校卫生领域内的研究客体大都为人群,故常用研究对象和方法。    ①研究对象应介绍对象的特征(如人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样本的大小、代表性及抽样方法等。实验观察类研究还应介绍分组方法,实验组对照组的确定原则,实验组的干预措施等。    ②研究方法应介绍研究的指标,指标的测试方法、操作步骤,使用的仪器、设备统计方法等。对传统的、成熟的测试方法(如身高体重的测量)可不必详细介绍,只要指出方法的名称或参考文献即可。新的方法或对原有方法作以改进应详细介绍。    在实施干预措施的效果观察中还应明确评定效果的标准,在将定性资料转换成半定量或等级资料时也存在类似问题,应明确转换或分等的依据。有些论文缺少这些标准或依据严重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总之,研究对象和方法所介绍的内容应体现课题设计的严密性、资料的精密性、结果的可靠性。    7、结果    结果是向读者介绍在科研中所获得的资料,包括调查,实验或观察所得的各种资料。这是论文的核心和主体,这一部分从根本上反映了论文的水平和价值。    结果可用文字和数据表达。根据需要数据可用表格或图表示,当需要表达精确的统计数字时应使用表格,为了表达某种趋势或关系时应选择图。通常反映同一内容,不必图表兼用。    结果既要报告阳性的结果,也应报告的结果,某些阴性结果也许正是某种尚未认识到的事物的特征。    撰写结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报告的内容应完全是本人研究所得。有些结果内夹杂着许多前人的论述,是不必要的,有关前人的结果或论述应放在讨论中。    ②数据要作恰当的统计学处理。数据是研究结果中最本质的东西,但结果不是简单的数据罗列,对数据必须作恰当的统计学处理。对经过处理的不同客体,不同参数的数据作比较是结果中常用的基本的手段;比较所得差异还应从统计学角度判断偶然性的机率,即作显著性检验(现称假设检验)。    ③文、表、图恰当安排。文字是结果的主要表达形式,为了便于描述,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可附以表和图。用简单文字可以表达清楚的事物,不必用图表;已婚列了表或图的内容,文字不必重复描述。    论文中有关文、表、图的安排常常存在两类问题。一类是文表图内容相互重复;另一类是文字表述过于简单,简单到一句话“结果见某表或某图”。必须指出,对表中的数字或图中的图形应该配合文字描述,但这种描述绝对不仅仅是有关数据的重复,而是对某各种特性的解释。文字叙述是对图表的概括,图表是叙述的具体补充。    ④作出合理分析。在结果中可对事物本身作出客观的合理分析,如在儿童生长发育资料中可作年龄性别特征分析;也可分析各项变量的相互关系,分析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结合专业知识。    ⑤层次结构符合逻辑,在描述事物时要做到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并符合逻辑。例如,在报导研究结果时应先总体后部分;先外在表现后内部变化;先基本情况后因素分析。    8、讨论:    讨论的内容可广泛些,灵活些,对尚未肯定的东西也可阐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讨论。    ①对所得结果作出分析与评价,也可对结果或某些现象从理论上加以探讨或作出解释,还可通过讨论适当推理并引出恰当的结论。    ②同类课题的研究动态及与本文的关系,并可与前人的结果作比较,找也异同点,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    ③研究中的心得、体会、经验或存在的问题,包括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实验方法及资料分析处理方面的问题。    ④对同类课题研究的展望,建议等    讨论中常见的问题  ①不结合论文的目的与结果作空泛的讨论,或照搬教科书的资料;    ②讨论分析原因牵强附合,因果关系不明确或无根据地推理;    ③重复前言或结果中已叙述过的内容,当然,涉及结果的讨论免不了要对结果有所重复,但绝不应该是词句的重复,应该概括地强调其特点。    撰写论文时还涉及到修饰的问题。修饰是研究如何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形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的学问,其内容包括语言的结构、层次、繁简及逻辑。    修饰中常见的问题有如下几种:    ①层次不清,结构混乱,以致读者抓不住要领,无法领会作者的意图。    ②不合逻辑,表现为道理上讲不清,不符合事物自身规律,自相矛盾或主客颠倒,因果无序及语序混乱等。    ③累赘或滥加修饰,表现为语言重复堆砌,用了不少篇幅,所谈内容却不多;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如丰富多彩,繁花似锦等词,以致使科研论文失去应有的严肃性。    9、小结    小结是对全文的概括,其内容与摘要相似,故若在文前已列出摘要则不可再重复。    10、参与文献:    参与文献是科研论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表明论文的科学依据和历史背景,也表现作者对这一研究领域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并可为读者深入研究有关内容提供资料。    参与文献书写包括文内标注和列参考文献表两部分内容。目前国内医学杂志大都采用温哥华格式书写参考文献。    ①文内标注即在正文内有关论述的右上角标上文献号,文献号应与参考文献表的顺序号相对应。    ②参考文献表是将正文引用的文献列表附在正文后,按照文献在正文内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并编号。    期刊文献的书写格式如下:    序号、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卷(期):起页。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规定作者二名以内时全部列出,姓名中间加“,”,三名以上作者时,只列第一作者,后加“,等”,英文加“,etal”。按卷连续编码的期刊,可不必列出“期”。有些杂志除要求列出起页外,还要列出止页。例如:    1、林琬生,等。中国汉族儿童生长的长期趋势,人类学学报1989;8:355-366。    2、Lin WS,et al.Physical growth of Chinese school children 7-18 years,in 1985 .Annals of Human Biology 1992;19;41-55.    书籍文献的书写格式如下:    序号.作者(主编者).书名.卷(册)次.版次.出版者,年份:起-迄页.作者列名与期刊相同,若为第一版,可不列版次。若引用的资料是某书中的一个分题,则应先列分题,后写“见:”(英文用“In:”),再写主编者及书名,格式如下:    序号.作者.文题.见;主编者.书名.卷(册)次.版次.出版者,年份:起-迄页.    例如:    1、邢文华,等。体育测量与评价。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5:307-310。    2、林琬生,李宝文,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见:叶恭绍主编。中国百科全书。儿童少年卫生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 -4    3、Van Weringen JC.Secular growth changes.In :Eds.F falkner ,Jm Tanner .Human Growth.Vol 3.2ed. New York:Plenum,1985:307-351.    常见的问题有    ①未引用文献;    ②列出参与文献表但正文内无文献号标注:    ③参考文献表的格式不规范。    引用文献的注意事项:    ①所引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避免引用文摘,不应引用内部资料或个人通信;    ②引用论点必须符合作者原意,避免断章取义;    ③文献条目不宜过多,约10条左右;    ④所引文献应完整无误,以免查考困难。    三、论文中存在的设计和统计问题    1、无对照组:    在校医或学校卫生医师的论文中经常涉及治疗效果观察或暴露在某种条件下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在此类研究应设立对照组,但有些论文无对照组,仅凭对实验对象的观察就作出结论,这样的结论是不可靠的、不能成立的。    设立对照组,通过对实验组(暴露组)和对照组(非暴露组)差异的比较才能确切判断某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或某种因素的影响。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条件应相同,亦即两者应是同质的群体,不同点只是实验组接受干预措施,对照组不接受干预措施,或暴露组暴露在某种因素下,非暴露组不暴露在该种因素下。    建立对照组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排除非干预措施可能产生的影响,确定干预措施的作用;二是减低或消除实验误差。    对照常用的形式有下列几种:    ①空白对照—对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因素;    ②自身对照—同一受试者以被给予某种处理因素前后的资料作对照;    ③实验对照—对照组与实验组都被施加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处理因素;    ④相互对照—几个实验组接受不同的处理因素,实验组间相互对照。    2、均数与中位数的选用:    在研究工作中为了了解一组性质相同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即它们的集中趋势),常用算术均数或中位数(第50百分位数);为了表示这一组观察值的变异程度(即离散趋势),则可分别应用标准差或其他百分位数。    均数和标准差,中位数和其他百分位数在表达一组数据的统计特征时各有其适用性.有些论文未能正确选择应用,例如,有的资料样本数中有四五十例,选用了百分位数;有的资料呈明显的偏态分布却选用了均数标准差.使用什么样的统计量决定于统计量的特征、样本的大小及分布性质。    均数及标准差适用于正态分布的资料,它们是通过对样本中各观察值的综合计算获得的,亦即每一观察值都对这一统计量作出了贡献,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较小,比较精确而稳定。但均数及标准差不适用于非正态分布的资料,用它们来表示这一类资料的分布特征时会出现较大的偏性。医学中不少资料都是非正态分布的,如体重、血压,因而均数及标准差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百分位数的优点:    ①既适用于正态分布的资料,也适用于非正态分布的资料;    ②不必作进一步计算,各百分位数值即可直接表明相应百分位数的界值。    百分位数的缺点:    ①各百分位数不是由全部观察值综合计算得来的,不如均数及标准差精确;    ②由于两端数据波动较大,因而两端的百分位数值不稳定;    ③不适用于样本量少的资料,样本量越少,受个体值的影响越大,通常样本量不少于100例,事实上样本量小于100例,“百分”位数也就名不符实了。    因此,究竟选用哪种统计量,首先看样本量,再看数据的分布情况。若样本量大、呈偏态分布,选用百分位数;呈正态分布,则两者旨可选用。若样本量小,应主要考虑选用均数及标准差,若为轻度偏态可应用对数交观察值校正为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即可应用均数及标准差,当然,一个样本小而又呈偏态分布的资料均数和标准差处理虽然不理想,但也只好如此。    确定资料的分布状态可作正态性检验(D检验),但通常列出资料的频数分布即可大致判断分布状况。    在论文中还常见到将百分位数和百分数的概念混淆,如把百分位数说成是百分数,写成“%”。百分位数和百分数是两个内涵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统计量。百分数(符号%)表示一个数对另一个数的比例关系或某一部分占有总体的分数,百分位数(符号PX)是一个位置指标,表明有0—100的一系列点中所处的位置(点),该点(即PX)可将全部观察值分为两个部分,理论上小于该点的观察值点X%;大于该点的观察点(100-X)%,如第5百分位数(P5),小于该点的观察值点5%,大于该点的观察值点95%(100-5),此即百分位数与百分数相联系之处。3、差异比较中的两种倾向:    差异比较,如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实验前后的比较,不同人群状况的比较等,是论文中的重要部分。比较时除了要说明被比较客体的大小、高低、优劣外,还应考虑作统计学的检验(假设检验,习惯称显著性检验)。许多论文在这方面有两种错主倾向。    一种倾向是只报告两者存在的差异,未作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就作出结论,没从统计学的角度说明这种差异由于抽样误差所致的概率大小,这样就在可能将非本质的差异看成是差异。    另一种倾向是不去表述差异的大小,而只是强调显著性检验的结果,读者看完结果后只知道差异存在显著性,却不知道谁大谁小,谁高谁低、谁优谁劣,违反了判断事物的规律。    正确的表述应该首先报告两者差异的性质,某组大于某组、或某组优于某组,然后,再报告差异显著性检验的结果,例如,“给予 某种干预措施后,实验组的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34,p<0.05)”。    显著性检验在分析比较中虽然很重要,但看待检验结果不能绝对化,一定水平上的差异的显著性只能说明这种差异由抽样误差所致的可能性有多大(P值就是说明这种可能性的),反之,也可以说这种差异不是由抽样误差所造成的把握有多大,不要把显著性成看是差异很大或差异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