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曾引用的古诗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28:31
在今年的全国人大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提问时再次引用多句古诗文,给媒体和读者、观众均留下了深刻印象。熟读和掌握这些古诗文,对于应对高考作文和提高文学修养都有益处。
  

一、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原文:5年已经过去了,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也是人民书写的。
  解释:明太祖朱元璋的话。据《明太祖宝训》卷六载,原句为:“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故一代之兴衰,必有一代之史以载之。”
  

二、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原文:5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解释:北宋王安石的话。出自《宋史•王安石列传》。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提出了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天变不足畏”:原意是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这是对当时有人用各种所谓“天生异象”的奇谈怪论来攻击新法的回应,同时透露出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祖宗不足法”: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若不适应当前的需要甚至阻碍社会进步,就要修改甚至废除,不能盲目继承效法;“人言不足恤”: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这既是王安石变法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思想武器。自宋以降,人们常引用这句话来表达一种不断革新的精神。
 

 三、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原文: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脑子里总是在想,“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解释:语出郑思肖《德二年岁旦》:“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宋亡后,郑思肖坐卧必向南,因自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专工画兰,花叶萧疏,他画兰不画土、根,寓宋沦亡之意。
  

四和五、“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原文:我想集中回答一下关于解放思想这个问题。一般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我想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上讲一点自己的看法。我一直很重视两句话:一句话来自《诗经》,一句话来自《诗品》,就是“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解释:“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是文王昭告天下的话,原意是周虽然是个古老的国家,但上天赋予了她新的使命,那就是要求她不断革新。这句诗蕴涵丰富的哲理,历来被儒家经典所推崇,从其引申发展而来的《易传》“刚健日新”的思想,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创新、不断前进。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语出唐代司空图的《诗品》,原文为:“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幽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六、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原文:“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我们将继续扩大同台湾经贸交流的范围,包括投资、贸易、旅游、金融,提高合作的层次。
  解释:语自鲁迅的诗《题三义塔》: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温总理引用这句诗,再次强调政府对待台湾问题的一贯态度:愿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
 

 七、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原文:中国有一句古话,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这是管子的话。在中日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就消除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问题达成了共识。
  解释:出自《管子•版法》。大意为:要招纳远方的民众,就要先整治好国内;要避免祸乱的发生,就要消除人怨。
  

八、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原文: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不是评功摆好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中国经济存在着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问题。
  解释:这是总理谈到中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时引用的话。出自宋代苏轼的《晁错论》,原文是“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九、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
  原文:之所以制定这个法(《反分裂国家法》),是体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反对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意志。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
  解释:这句古语出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讲的是汉文帝与淮南王之间的兄弟恩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