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的纹饰中有联系世界各文明源的历史历史--------菩萨开脸(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38:36
         本尊发髻雕塑后面是两件装饰(图)上面法轮似四叶花、正中太阳比喻佛教义的统治权;以后演变成为脑后圆状花型发鬏物。  下面的轮宝到中国汉代西南少数民族以做成与轮宝十分相似的《铜汉代发钗》【详见本人原创文章(学习历史 希望未来)】。  发髻的前面是一尊飘洒、隐形的佛像。在佛像的艺术造型中此位置的如此造形则被称为“化佛”【另文祥述】     菩萨标准像的                                   【化佛  名词解释】
  梵文nirmāna-buddha,有二义:⑴.又作应化佛、变化佛。佛陀为救度众生而变现另一种姿态,即称为变化身。
  ⑵.指原无而忽有之佛。即佛、菩萨以神通力,应机宜而忽然化现之佛形。《观无量寿佛经》说:“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众多化菩萨以为侍者。”又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其左边之一手中所持之佛即为化佛,故称化佛手。往生净土之净业行者,临命终前感化佛来接引往生净土,此亦为化佛。 【名词解释 簸萁光】根据现有的资料(公开的图书关资料、经卷和能接触杂志报纸)已查明,最早出现“簸萁光”字样是在大唐时期,唐玄奘取经回来后翻译的经文中。各文的意思统一、明显,下面轮宝显示一半、似簸萁状,上面四叶花涡旋放光。与《学习历史 希望未来.》文中推荐的佛轮原形由上法轮、下轮宝构成同出原始佛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