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的大学语文课也不该必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52:41

引用通告分类: 未归类
杨支柱
5月10日,北京晨报一篇题为《教育部要求高校必修语文课,汉语不过关不能毕业》的报道在互连网上被广为转载并引起热烈的讨论。搜狐网将这则报道放在首页新闻头条,新浪网将这则报道放在首页新闻第三条,并且都允许读者投票。到当日上午9点40分,搜狐网投票支持语文成高校必修课的达7115,反对的只有395;新浪网投票支持语文成高校必修课的达7557,反对的只有626,无所谓的131。
考虑到9点40分在校学生基本上在上课,习惯逃课的学生上网大多又没有这样早,这种一方支持力高达90%以上的投票结果显示了社会对于当今中国大陆大学毕业生汉语语文水平的极大不满。但是因为这种不满而主张把大学语文作为理工科大学生的必修课,甚至主张像英语那样来个什么四、六级考试,就不能不让人怀疑其中有利益动机了。将语文作为必修课的主张的支持率如此之高,令人震惊。看来最近几年网民数量的大跃进,也带来了像高等教育大跃进一样的后果。要求所有大学生学语文,不只是对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极大讽刺,同时也是对于教育部所谓“扩招没有降低教学质量”和“本科教学评估提高了教学质量”的极大讽刺。
我首先想问那些主张和赞成“汉语不过关不能毕业”的人一个问题:阁下觉得自己的语文水平如何?觉得像自己一样主张把大学语文变成理工科大学生必修课的人的语文水平如何?如果觉得“不过关”,为什么不以身作则要求教育行政机构取消自己的大学毕业证或者高中毕业证,自己先到大学或中学去回炉学语文?如果阁下觉得自己的语文很棒,那么请问阁下上大学的时候语文是理工科大学生的必修课吗?为什么同样没有把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而过去的理工科大学生语文水平可以过关而如今过不了关呢?根据形式逻辑“求异法”,阁下是不是应该另找原因呢?无论如何,主张把大学语文作为所有大学生必修课的人或者自己应该回去重修大学语文,或者自己应该回去重修大学形式逻辑。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汉语水平不过关是事实,但那本来是中小学语文教育应该解决的问题。因为一部分大学生汉语水平不过关就强迫所有的大学生都去学习和训练汉语基本功,并通过什么合格考试,这对于汉语基础扎实的大学生是一种侮辱和糟蹋。按照这种逻辑,教育部完全可以根据中国存在大量文盲的现实,设计一种扫盲资格考试,规定凡未通过扫盲资格考试者无论他的学历是硕士还是博士均不得进入部队、学校、政府机关和国营企业工作。
依我看,大学语文不但不应该成为理工科大学生的必修课,对于文科大学生同样不应该成为必修课。
我们生下来就在学语文,一直在学,并不是上小学才开始学的,也不因为大学毕业就停止了学习。
尽管学语文是终身的事,但有突破性进展的阶段还是有的。我觉得我的大学一年级就是这样一个阶段,但跟修大学语文课毫无关系。大学语文是我那时修的课中最乏味的一门,甚至比某些“政治理论课”还乏味。因为是文科必修课,我不得不修。上大学之初我的语文水平迅速提高的真正原因,是写信。第一次离开家里出远门,那时的电话又是奢侈品,无论是想念亲友、感谢恩师还是联络同学,都只能靠写信,第一年下来没写一百封也有八十封。写这些信的时候既没有假装崇高之苦,也没有命题作文不得不写若干字数之累。真情实感写得多了,写作水平自然就上去了。那时大学的课程远没有今天这样多,上大学后又没有了高考的压力,阅读量有很大的增加,而且除了少量必修课老师安排的阅读外基本上都是自己喜欢的书才读,因此阅读水平也长进不少。我的语文水平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第二个阶段,是2001年,因为我自己办了一个网站,除了睡觉一天到晚都在论坛里看贴、评贴、跟他人辩论。后来就有报刊编辑找我要稿子。2002年是我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篇次最多的一年,总共大约至少有40篇次(含少量重复使用),仅孟波在南方都市报就给我发了十三、四篇。我从网友的批评和有经验的编辑的删改中学到不少东西,尽管也经常有编辑把我的文章删改得上气不接下气。
主张所有学生必修大学语文的人总是讲汉语对中国人如何重要,尤其是对比着英语讲。是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应该花那么多时间学英语的确值得讨论。但是这种对比是不公平的,真正根据重要性或有用性来在大学课程中安排语文和英语教学,将产生极大的危害。在中国,英语一般从小学才开始学,贫困山区因为缺乏师资甚至从初中才开始学。可是汉语呢,我们几乎是一生下来就学,跟父母学,跟兄弟姐妹学,跟邻居学,跟同伴学。在学校里也不只是语文课才学汉语,而是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在学汉语。中小学语文课每周的课时数和学制的长度(12年),也远非大学语文可比。中小学解决不了的写作水平问题靠大学语文能解决?解决学生“错别字多、标点符号乱用、语言不流畅多、词不达意”这样的问题主要靠不断写作和修改,大学语文课打算改几次作业?大学教师改作业的责任感和细心程度又如何?尤其是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心的英明领导下,大学老师被要求在学生作业上写浪费时间的评语并且保留作业供评估专家检查,作业不再发给学生,谁还去修改学生的标点符号、病句和错别字?教育部忘了自己制定的评估标准么?大学英语课太多被人骂的原因本来是学而无用,可是骂大学英语课太多的人却跑出来吹捧实际上同样学而无用的大学语文,还自我美化曰“爱国”,难道被英语浪费时间不好、被汉语浪费时间就舒服得很?即使大学语文老师肯花时间解决大学生“错别字多、标点符号乱用、语言不流畅多、词不达意”等问题,但一旦作为必修课,恐怕会也逼得更多优秀的学生从这种浪费他们光阴的大学退学!
至于提高人文素养云云,那是能用必修课和合格考试这种强迫手段能解决的吗?我甚至认为大量阅读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也同样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人文素养问题首先是个价值观问题,其次是情感问题,最后才是知识问题。一个文盲可能富有人性,很文明;一个语文博士可能毫无人性,很野蛮。只要大学还兼有官场或商场色彩,只要大学里还充斥着谎言和作弊,知识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所起的作用就会十分有限。
解决大学生必要的汉语语言能力问题,对大学来说只有一种思路,就是拒绝招收语文不合格的学生,除非他是某个领域的天才,而且他所擅长的领域对汉语语言能力的要求比其他学科低。另外的解决方法就只能是中小学课程改革,尤其是中学课程改革。教材、教法问题太专业,我不敢妄言。不过像高中物理、化学、微积分这样的课程,对不上大学的人和上大学读文科的人用处不大,应该砍掉,给语文、英语学习腾出更多时间。中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不但跟前述课程一样存在没有实用价值和中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还跟大学的哲学、政治经济学或两者结合成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复,更应该取消。语文课本中用处不大的文言文也可以考虑减少,给现代汉语的阅读、写作腾出更多的时间。初中的物理、化学、地理则可以移到高中,因为语言这东西,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是学得越早效果越好。大学生练汉语基本功,不但效果不好,而且对基础扎实的学生是一种不公平的折磨。
(南方周末2007-5-17,发表时有删节)